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例6篇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1

【关键词】数控加工;师资队伍;专业带头人

1 问题提出

1.1 课题立项的重要性和必要

1.1.1 培养专业带头人是示范校建设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2012年,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数控加工专业作为本次立项的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该专业青年教师居多,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专业建设水平与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尽快地改变师资队伍的现状、完成示范校建设的任务要求,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并且发挥他们的带头与示范作用,成为数控加工专业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1.1.2 培养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培养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可以让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承担起数控加工专业中重要的、关键的、核心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尽可能地发挥出他们在专业建设中的个体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突出专业带头人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本专业的所有专业教师共同进步与提高,努力打造一个专业强、技术硬的师资队伍,有效地推进数控加工专业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1.2 主要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及目标

1.2.1 理论依据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中提出,示范校建设共有七项重点任务,其中第5条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与聘用制度》中明确要求,逐步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教科研成果突出的校级拔尖人才,带动学校各专业建设,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优秀的教学团队,建设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声誉和较大影响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为打造一流的国家中职示范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方案》中指出,学校数控专业是本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专业课和技能课教师都比较年轻,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因此,数控加工专业师资队伍急需优化提高,要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建设任务书》中明确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预期目标:两年内培养2~4名专业带头人,提升数控加工专业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建设水平。

1.2.2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依据数控加工专业建设任务书的要求,以数控加工专业现有教师为研究对象,对照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与聘用制度,仔细研究分析现有教师情况,选拔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结合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通过出国培训、下企业实践、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指导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主持科研课题等多种途径的培养,使其达到省级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标准。

1.2.3 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按照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方案及建设任务书要求,两年内,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 3人。通过学习促进、培训提升、任务驱动、教研带动、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培养对象的思想素质、专业素养、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促使其达到专业带头人标准,能够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3 对现有研究的基本评价及分析

1.3.1 有利条件

(1)示范校建设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数控加工专业作为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在示范校建设之初,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就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课题批准立项。

(2)数控加工专业教师团队素质较高

数控加工专业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团队,共有专业教师2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2名,高级职称9名,高级技师7名,教师团队的人员构成及基本素质为培养对象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了基础。

(3)各级技能大赛的有效平台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技能节,是师生同台竞技的演练场,更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了大舞台;一年一度的省市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以及全国数控专业技能大赛,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更为宽阔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与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同行们在一起寻找差距、不断提高。

(4)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学校自2009年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来,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不断地为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交流提供机会,给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1.3.2 利因素

(1)专业带头人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时间分配上留给企业实践就不是很多,参与企业的技术合作能力距企业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2)专业带头人的实践创新能力较薄弱,对专业的带头人的培养机制探索还停留在浅层次。应继续探索并逐步建立“选拔、培养、激励、考核”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经过

按照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方案及建设任务书要求,课题组结合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制定了明确而合理的培养计划,按照计划逐步落实培养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2.1.1 学习促进

抓好学习制度的落实,一是利用每周例会的时间,重点学习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增强专业带头人遵纪守法意识、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二是在学期末开展学习评比,根据评比结果查找问题并整改提高。

2.1.2 培训提升

选送2名专业带头人到美国培训考察学习,进一步了解国际相关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发展情况,学习借鉴国外同类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并及时进行了培训总结与汇报;安排1人参加国内培训,获得培训合格证书,提交1份培训总结材料;安排1人参加省内培训并作了培训专题汇报;利用假期,安排6名专业带头人赴企业顶岗实践1个月,完成顶岗实践总结6篇,提升了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2.1.3 任务驱动

培养过程中,督促专业带头人积极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编写实施性教学计划6份,制定数控加工专业课程标准4门,主持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大大提升了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水平。

2.1.4 示范引领

采取签订师徒协议的方式,每个专业带头人指导1~2名骨干教师。通过跟踪培养,被指导的教师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其中9名教师成为数控加工专业骨干教师。同时,专业带头人每学期为校内本专业教师上示范观摩课,为校内本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在专业团队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1.5 教研带动

培养过程中,每位专业带头人都担任了2门数控加工专业核心课程或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他们还积极进行一体化教学研究并撰写论文,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的教研教改课题,教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2 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与专业带头人培养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专业带头人培养相关文献的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广泛开展与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相关的调查,充分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的现状,掌握培养对象的相关信息,为课题的实施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将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付诸行动,确保课题如期完成;

(4)案例研究法:对特定培养对象的培养实践进行分析与总结。

2.3 步骤

2.3.1 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成员职责分工,认真学习教职成[2010]9号文件内容,进一步提高对本课题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积极参加本系组织的示范校建设专题讲座,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紧迫性、重要性。分析数控加工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情况进行摸底,选拔培养对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查询专业带头人建设成功案例,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根据示范校建设数控控加工专业建设目标的具体要求,初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研究方案。

2.3.2 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全面开展的阶段,本阶段共分两步走:

第一步,课题组制定培养方案和引进计划并报主管部门批准,组织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积极准备申报材料。

第二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培养。

组织部分培养对象出国考察学习并提交学结;督促培养对象对本专业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并提交指导相关材料;利用暑假组织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赴企业顶岗实习;督促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学改革以及专业建设等相关工作。

2.3.3 总结阶段

该阶段为总结阶段,《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的定位与建设》课题组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收集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做好结题工作。

3 结果分析

3.1 课题的研究成果

(1)完成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任务。共培养数控加工专业校级专业带头人7人、市级专业带头人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其中,2名专业带头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校园双十佳教师,2人获得市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形成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学团队。

(2)制定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

(3)初步探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的长效机制。

3.2 课题的评价意见

3.2.1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了数控加工专业的建设水平

(1)形成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学团队,为示范校建设和数控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2)优化了数控加工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在专业带头人的带动下,数控加工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通过专业带头人的示范指导,数控加专业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研能力得到加强。

(5)通过国际培训学习,专业带头人不仅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而且促进了其他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3.2.2 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1)专业带头人参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生产实践,发挥了专业特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专业带头人积极参与企业技术人员及职工培训、技能鉴定工作,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3)专业带头人积极参与或主持专业建设工作,与同行合作,开展纵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

3.2.3 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初步探索了一种“选拔、培养,激励、考核”的专业带头人培养长效机制,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成效显著提高,为其他地区和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培养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模式与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专业带头人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在吸收别人长处的同时,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展现在兄弟院校面前,提高了学校与数控加工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本区域的专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 问题思考

4.1 存在问题

通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专业带头人的总体素质提高得很快,在专业发展中的领先与示范作用已经初步彰显,他们在专业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坚力量。但是,他们需要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在时间分配上留给科研工作、企业实践就不是很多,他们的科研能力、参与企业的技术合作能力距企业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可见,专业带头人在实践教学中就不一定能够始终站在专业及行业的领先地位,他们的教科研成果也就不一定能转化成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这是专业带头人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时刻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4.2 对策建议及应用推广

根据两年来的研究体会与感受,课题组认为应继续加强专业带头人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带头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拓宽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途径,加强与其他单位专业应用技术研究和合作,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项目研发、生产性实训,加强专业带头人与企业、行业的对接,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与技术革新。同时,多安排专业带头人多与外界接触,与同行合作,开展纵横向课题的立项和研究工作,吸收别人的长处,提高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及服务能力。

总之,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有计划、有跟踪、有推进、有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思路,优化工作方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任务,形成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0〕9号.

[2]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Z].教职成〔2010〕13号.

[3]林小兰.重视师资队伍培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J].工业与信息化教育,2013(5).

[4]杨良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3).

[5]刘红委.职业院校校企双带头人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

[6]颖委.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2(4).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18-04

一、引言

新时期下,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推进我国高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重要的创新供给要素。如何增加人才的有效供给,优化形成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再平衡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要素生产率,是“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高校师资队伍规模、结构、队伍水平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内容。因此,当前应深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践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适应创新型国家需要的高等教育师资队伍。[1]

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

1.高水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匮乏,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力度不够。各高校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人才,然而,当前高校高尖端人才和高水平青年教师匮乏,人才梯队不突出。高校师资队伍中以院士、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等为代表的学术大师、科技领军人才普遍偏少;以国家“青年”、等为领衔的高水平中青年人才相对短缺,优秀青年学术骨干人数偏低。高层次人才保有量和所占比例看似不少,但从高校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211”、“985”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是师资队伍主干力量。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必须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增加师资队伍的竞争力。高水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数量不足,导致高校学术梯队出现“断层”,使得许多原有传统特色学科的优势难以保持,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2]

2.高校教师考核制度落后,激励机制不完善,高校软环境体系欠缺。良好的软环境是人才成长和产生的摇篮,是高水平成果产生的基础,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内高校根据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当前国家人才引育政策,试图建立“人才特区”等较为新颖的人才引育模式。但从高校整体看,建立与人才发展相适应的软环境仍有待加强。例如,在教师年度考核方面,各高校基本沿用的是“德、能、勤、绩”四方面指标,高校考核时对各项指标分解模糊,没有针对各项指标的特征细化考核内容,导致年度考核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考核的目的;高校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也存在问题,没有根据教师实际岗位采取相应激励措施。当前高校对教师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采取了积极的奖励措施,然而部分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默默耕耘在教学讲台上,由于全身心献身于教学事业,在科研上自然不如主攻科研的教师,但教学是高校高等教育的根基,高校应加大对教学岗位教师的奖励力度。[3]

3.教师国际化水平偏低,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缓慢。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高校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化高校建设思路,加大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通过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双边研讨会等形式加强与国外著名高等学府、研究机构及国际知名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但实际上师资国际化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高校中具有海外背景教师比重明显偏低,高校与海外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不够深入,出国进修教师在海外研修时间较短,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仍需进一步推进。[4]

三、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应对措施及取得成效分析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制订了“以科学发展为引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国际化师资队伍”这一人才队伍战略发展目标,并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长远的规划,即努力建成一支专业特色鲜明、在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规模稳定、数量基本充足的高素质、高水平、结构优化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一)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应对措施

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建立高水平人才梯队。学科建设是学院实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基础和平台。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将紧密围绕学校的学科建设,有重点、分层次地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既保证传统优势学科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又积极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和交叉学科,逐渐形成若干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力量和重要载体。学院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和引导,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一方面,通过学院学科的优势,利用中地共建、江苏省优势学科等国家、省级专项学科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借助学校积极的人才引进办法,加大对人才引进经费的投入,全力拓宽引进渠道,充实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支持高层次人才冲击院士、长江学者、部级教学名师等高级别人才项目。坚持将带头人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通过承担重大项目培养学术带头人的组织能力和拓宽研究视野,通过组建团队形成重大研究成果以提升带头人的学术影响力,通过重点投入改善装备条件以提高其研究水平。特别重视对年轻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制订和实施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学院通过重点培养,鼓励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以此加快我校青年学科骨干的培养,推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将构建科学规范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注重对青年教师实施有计划的系统性培养。利用师资队伍国际化和优秀博士后制度,提高新进教师的层次和水平;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院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竞争机制,每年从专任教师中遴选5~6名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培养,加强青年教师学术能力建设;学院通过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引导青年教师尽快融入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载体的学科团队、以重点重大项目为载体的研究团队,从而进入科研主流和前沿;充分发挥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等部级、省部级人才项目的作用,提升人才的层次。

2.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和脱颖而出的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在薪酬、职称评聘等方面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出台了《南京工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暂行办法》南工校人[2014]6号,该办法要求各基层单位成立基层单位聘任推荐组、思想品德考核小组、教学能力和质量考核小组,负责对学院(部)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考核,并根据当年岗位使用限额进行推荐评审。

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化学工程与技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等省部级学科经费及化学工程与工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设置用于教师发展的专项资金,资助新引进人才的科研启动费用,以及奖励在教学、科研上取得成绩的教师。

3.以国际化为发展方向,加强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境)进修,建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学术规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学院师资队伍国家化的必然要求。学院将充分借助学校的公开招聘、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人事管理杠杆,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一方面,大力引进海外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做大增量;另一方面,学院制定鼓励教师出国(境)研修的有关政策,资助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出国进修,鼓励教师充分利用部级、省级、校级出国进修计划赴国(境)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研修,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全面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借助国家、江苏省人才引进政策,利用学校实施的《南京工业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南工校人[2013]75号),以学科发展为导向,大力引进长江学者、千人、杰青等海内外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特别加强具有海外背景的青年教师的引进。学校将在职称、工资、安家费、购房补贴、科研启动费、科研用房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与支持,如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学校将给予400~6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享受80~100万元年薪。通过国家中组部、江苏省特聘教授等部级、省部级人才计划的申报,遴选海外博士或具有3年以上海外研究经历的优秀青年人才,以学院学科为平台,申报部级、省部级人才计划。通过人才计划的申报,推动学院人才的引进,同时加强了学院人才引进的层次和水平。通过部级、省部级人才项目申报成功引进的人才可享受学校提供的高层次人才待遇和科研、生活保障,极大地增强了学院的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为加大教师国(境)外研修的支持力度,学院鼓励教师通过国家、省级、校级进修计划出国出境进修学习,拓宽教师学术视野,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此外,学院利用学科的平台,通过中地共建、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等国家、省级学科经费资助学院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深造。学院每年利用学科经费资助2~4名教师深造学习。教师通过为期半年到两年的访学研究,了解和掌握国(境)外学科前沿与研究近况,汲取世界先进的教学科研方法、经验和成果,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进而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教学科研骨干,使他们成为推进我校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成效分析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施以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获得明显提升,高层次人才增加,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进修人数增加,国际化水平提高,通过国(境)外进修,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水平。

1.培养化工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师资队伍水平获得有利提升。积极推动人才的层次提升,经学院的积极努力,学院已经形成一支由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拔尖人才领衔、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教师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千人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科技部中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等省部级人才计划80余人次。

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制约过程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力争高水平、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的产出,发展膜材料与膜过程、材料过程与集成、界面与分子模拟等优势特色方向,着力培养了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学院现有陆小华教授为带头人的教育部“材料化学工程”创新团队,金万勤教授为带头人的教育部“特种分离膜”创新团队。在稳步发展优势研究方向的同时,学院还努力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发展新型研究方向,支撑学科优势特色方向,在化学方向、纳米传感材料、新电池材料等方向建立团队,培养了新型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近3年,学院从专任教师中遴选20余名中青年教师,加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培养,借助国家、省级进修计划及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中地共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等专项学科经费的支持,先后选送了20余名教师出国(境)进修;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科技部中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省杰青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和基金项目等方面对培养对象给予支持和帮助,中青年教师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暴宁钟教授2014年获得国家杰青项目,顾学红教授2013年获得国家优青项目资助,新进青年教师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22项,学院培养中青年骨干成效明显。

2.学院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与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热情。学校出台的《南京工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暂行办法》这一新的职称评聘办法,完善和规范了我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促成了我院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的形成。近3年,学院新增正高级职称10人,新增副高级职称20人。

学院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为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提供优良的科研条件和工作条件,为新进人员配套实验室和办公室等必要的科研和工作环境。

近3年,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化学工程与技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等省部级学科经费及化学工程与工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资助了新引进人才10余人,以科研经费等形式先后资助20余名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3.海归新进人员比例增加,具有出国经历教师明显增多,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升显著。根据学科发展和生源规模不断增长的需要,学院加大高端人才和有海外背景博士的引进力度,特别加强青年骨干人才的引进。近5年来,学校引进了来自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及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海内外高水平专任教师40余人,专任教师增幅20%,专任教师队伍海外学术背景丰富,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共有46人,占40.7%。通过部级人才项目引进“”1人,“青年千人”3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人才”6人,江苏省特聘教授5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2人。

学校加大教师国内外进修力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近3年内,学院共有20余名教师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进修,教师经过出国深造,人才层次获得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许安国,赵庆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06-109.

[2]王建国,谈振辉.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思考与探索[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40-241.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3

各村、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市、区两级关于实施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春风计划”的意见,进一步丰富“春风计划”活动内容,充分发挥人才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动我镇“春风计划”活动的开展,实现“春风计划”活动全覆盖。结合*城区《关于实施春风计划“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区人组发[2013]2号)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按照“组织牵头、资源整合、社会参与、服务基层”的总体思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一线聚集,围绕我镇经济发展实际,全面实施春风计划“百千万”工程,2013年计划培养5O名村居致富带头人,发挥示范作用,引领群众致富增收;培养500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一批农业技术骨干,壮大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针对我镇合村并居,土地流转不断加快和失地村民增多、就业压力大的实际,培训1000名失地村民、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努力打造“王立平蔬菜专业合作社”、“盛丰农业示范园”,建设2处人才服务示范基地,培育“峰硕黑牛养殖公司”、“*州市鑫瑞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人才创业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在承接农民培训方面的作用,通过实践锻炼、现场教学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的生产技能、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具体措施

1、规范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各相关涉农站所要根据我镇发展需要、村民实际需求,整合各类相关专业人员、村居致富带头人及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建立健全完善专家(相关专业人才)信息库。严格落实好“春风计划”服务站的服务职能,并按照“统一标识、定时定点、提前告知”的具体要求,规范“专家大讲堂”和“人才服务大集”活动的开展,有针对性的邀请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为群众传授现代农业知识、解答发展难题。遴选优秀专家、致富带头人、技术示范户开展“百名专家进村”活动,与群众结对帮扶,通过技术“农时大讲堂”、“移动课堂”,直接到农村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教学。(责任部门:组织办、农技站)

2、实施“村居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村居进行摸底调查,筛选50名思想觉悟高、懂科技、有带动示范作用、有发展潜能的种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创业致富能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结合区各涉农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结对帮扶、开设专题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帮助解决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培养对象的致富观念、致富技术、致富本领,尽快使培养对象成为“村居致富带头人”。同时要有针对性地积极筛选科技含量高、投资见效快、带动作用大的项目,优先向致富能力强的群众倾斜。要发挥村居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帮带作用,带头调产业、优结构,带头帮扶群众、发展生产,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责任部门:组织办、六个社区、农技站、项目办)

3、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一是专题培训。结合区各涉农部门培训计划,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为重点,继续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依托“专家大讲堂”、“民主议政日”“远教平台”分层次、分类别开设专题培训班进行培训。二是示范培训。遴选有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模式科学、内部管理规范、生产技术先进、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王立平蔬菜专业合作社”、“盛丰农业示范园”,建设2处人才服务示范基地,培育“峰硕黑牛养殖公司”、“*州市鑫瑞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人才创业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在承接农民培训方面的作用,通过实践锻炼、现场教学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的生产技能、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2013年,计划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0名。(责任部门:六个社区、农技站、项目办、劳保所)

4、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各社区要对辖区内土地流转后失地人员等各类剩余劳动力情况进行摸排并登记,全面了解各类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并建立就业需求信息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组织辖区内的剩余劳动力、土地流转后失地农民等待业人员到春风计划“专家大讲堂”,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待业人员的就业能力,拓宽培训人员的就业渠道。2013年,计划培训转移1000名失地农民,成为各类技能人员,力争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并使80%以上培训人员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责任部门:六个社区、农技站、项目办、民政所、劳保所)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党委牵头抓总,成立春风计划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促协调,各有关单位、站所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把春风计划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4

一、调研情况

今年,我们深入到×市、×县、×区等区县(市)的人事局、乡镇、农村,就农村人才培训专题,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了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市农村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我市共有×万农村人口,可以说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人才较少,不能适应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是我市农民文化层次较低,懂得农业科技、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奇缺。据调查,我市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工作的几乎没有,同时大部分中学毕业生也进城务工,这些都使得我市在乡务农的农民文化水平层次较低,造成了农村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市腰堡乡中腰堡村为例,全村共有550户2000名村民,共中大学毕业生人数为零,高中毕业生只有6人。二是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广大农民有强烈的培训需求,有着急切的通过学习掌握致富本领的愿望。一些青年农民希望参加学历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农村科技、管理方面的知识,力争学习回乡后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建设新逐村建设的实践中去,做农村的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一些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农民希望接受短期的实用技能的培训,通过短、平、快的学习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致富能力。如×市腰堡乡中腰堡村村民李×谈到,她在销售植物药品时,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为植物对症下药,正在自学但收效不大,所以迫切地需要植保方面的专业知识。李×的这一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的心声。

二、对策措施

结合我市农村人才队伍的实际状况,针对广大农民的培训需求,我们决定从今年起实施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大力培训农村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具体情况为:

(一)、新型农民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实施新型农民培养计划,总体目标就是要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培训农民,迅速而有效地改善农民知识结构,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实现农民知识化,使“现在”的农民成为“现代”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丰富的人才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

(二)新型农民培养计划的工作措施、进展情况和成效

沈阳市新型农民培养计划主要包括村村培育大学生、致富能手培养、乡土拔尖人才培养等工作内容。

1.村村培育大学生计划

培养目标:培养一批植根于广大农村,懂得农业科技、农业经济,掌握先进技术、管理的农业人才,为实现“一村一业”提供人才保证。

培养方式:委托×农业大学,设置作物生产技术、园林、园艺、畜牧兽医、农林经济管理等五个专业,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或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具有相当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开展为期2年的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

进展情况:首期大专学历班已于今年9月份开班。今年共招收135名学员。专业分布:园林专业33人,园艺专业27人,畜牧兽医专业30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44人。目前,学员正在校学习中。

2.致富能手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通过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让农民掌握一、二项农业实用技术,扶持农民成为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

培养方式:围绕农学、植保、蔬菜、园艺、花卉、果树、保护地栽培、食用菌、饲料生产、林业、农机维修、水产养殖、畜牧、兽医14等个专业,选拔一批具有一定特长的各类乡土人才,选送到沈阳农业大学进行先进实用技术的短期培训,或组织专家到区县、乡镇及农村进行实地培训,使他们成为懂技术、有特长、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完成情况:今年,围绕园艺、保护地栽培、畜牧兽医三个专业已在×农业大学举办了三期培训班,每期50人,共150人。近期,我们正在组织专家到区、县、乡镇及农村进行实地培训,将举办8期培训班。

初步成效:通过培训,参加学习农民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术,提高了致富能力,达到了预期培养目标。

3.乡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培训目标:培养农村高层次人才

培养方式:对具有农民专业技术职称或在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培养一批高层次乡土人才。

完成情况:今年,主要围绕蔬菜、畜牧二个专业在×农业大学举办了二期培训班,每期50人,共100人。

初步成效:通过培训,参加学习的农民更新改善了专业技术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专业能力和水平,达到了预期培养目标。

(三)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实施的其他相关情况

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人事厅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支持。省人事厅党组成员、省人才中心王×主任代表省人事厅在×市首期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培训班开学典礼上,指出×市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工作开展得好,找到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找到了农村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思路,为全省人事系统带了个好头,为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也得到了沈阳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常务副市长就此项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并多次听取汇报。财政部门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市财政拨出了46.2万元的专项培训资金,各相关区、县(市)财政部门按市里要求拨付了规定数额的专项资金。一些农村基层村委会也非常支持农民参加学习培训,如×县×镇×村、×村的村委会积极出资,为本村青年参加学历教育个人承担费用部分给予了全额资助。

新型农民培养计划部署后,广大农民积极咨询有关事项,踊跃报名,体现了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如×区有52人报名参加各类培训,超出了我们的原定计划。×新区×乡×村村委会主任张×(43岁)、妇女主任薄×(51岁)等一些基层村委会领导也带头参加了大专学历教育班。学员们普遍反映,市人事局举办的农民培训班对他们来说太及时了,太有帮助了。他们认为这给农村年轻人带来了新希望,表示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为今后作新农村建设有用之才奠定坚实基础。

新型农民培养计划也得到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电视台、×晚报、×日报、×晚报、×电视台等×地区9大新闻媒体对此项工作都给予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起了良好反响。

三、建议

在大力进行农村人才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建议: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5

关键词:食品药品检验;人才培养;学术梯队建设;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317-03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主要由中检院和各省、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承担国家药品评价抽验、餐饮食品检测、保健食品检测以及食品药品风险监测、标准研究与检验检测方法研究、日常监督抽验工作。这些机构普遍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检验任务与研究工作的双重压力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二是在相关专业学科领域缺少有影响力、号召力、引领力的学科带头人。在检验工作与学科研究实践中,遇到问题只能靠自己摸索,常常是同样的问题困扰了不同单位,不同单位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科研攻关的合力,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难以共享。因此,以国家和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为主体,依托与高校联合建立的教学科研基地,建立科学高效的食品科学、药学、精细化工学、食品科学相关学科制度体系,充分利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加大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力度,树立学科带头人,引领食品药品检验相关学科领域难点问题和共性问题的研究和攻关,大力推动食品药品检验研究相关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以使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机构在检验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上有所建树并确保未来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中面临的各类新任务。

二、学科与学科带头人的定义

1.学科与学科建设。2009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第9条规定: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二级学科设置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与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或是所属一级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方面;(2)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形成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3)社会对该学科人才有一定规模的需求。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学科梯队、研究基地、科学研究、学术环境、人才培养及管理等基本要素。推进学科建设不仅可以推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专业特色、优势学科的发展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改善学科梯队的结构和实验基地建设,提高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推动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建设,而且能对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与科研水平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2.学科带头人。所谓学科带头人,就是对某一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能够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尚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和为学科献身的精神;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在学科发展、梯队建设、科学研究(含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中起带头和核心作用的专家、学者。

学科带头人必须在学科中起带头和核心作用,是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随着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不断交叉渗透,一方面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学科越分越细;另一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综合化,学科交叉越来越广泛。因此,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群体作战,而群体作战则必须有指挥官起领导和核心作用,能够带领大家团结奋斗。

三、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1.必要性研究。在食品药品检验系统推进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是在当前严峻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下,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管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行业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现有的人才队伍结构以及从社会招聘的高校毕业生专业适用性不是很强;三是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标准研究需要一支相对稳定、更加专业、同时在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领域均有良好基础的人才队伍。

2.可行性研究。目前部级、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开展学科建设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一是具备相应资质。中检院已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多个省级所与高校联合建立了教学基地,如湖南省院已成为中南大学校外研究生教学点,与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设立了“中药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验及脱除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是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基地。二是拥有人才支持。中检院和多数省级所具有专科、本科、研究生教学资格和能力,全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拥有了一支以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为领军人物的师资队伍。三是具有专业理论基础。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形成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检验与研究实践积累,出版了大量科研成果、论文、论著,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四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对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有相当规模的需求。

四、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路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

(一)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路径

1.加强与高校联合。办好高校教学与实习基地,参与相关学科的教学计划制订,在相关学科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教学过程中承担更具体的教学与实习指导任务,可以参照临床医学等专业,把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相关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设定得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

2.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首先必须有一流的条件。发展学科优势必须有一批用于高、精、尖科学研究以实现重点学科建设中科研手段现代化为目的的专用设备、仪器,使实验室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基础能力。可由各省级所申报,以中检院为龙头,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在全国系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作为系统科研的领头羊,把本系统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优势。一是在中检院建立重点实验室,搭建桥梁,实现国际接轨。二是充分发挥东部和沿海省的优势,先行发展和建立具有创先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三是充分利用中部和西部的药材资源优势,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中药、民族药的重点实验室。

3.建设定向培养的教学学科体系。省级所要争取相关学科的学位授予资格。例如,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都是药学二级学科,中药学是一级学科,各省级所可以根据各自在不同专业所拥有的人才优势或技术优势,选择一到两个学科作为为药品检验工作定向培养人才的重点学科,在人、财、物资源的投入上给予重点扶持。关键是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设置上要积极参与,发挥应用的作用,以促进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相接轨。

4.建立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采取逐级推荐、选拔的方式,对系统内特别优秀、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一经确定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则在一定时间段内,在政策上、科研经费上、培训交流上给予倾斜政策,同时严格考核该时间段内该培养对象的业绩与表现,期满要对其进行评价和鉴定。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应纳入全系统人才发展规划,对培养对象实行届期制动态管理。

(二)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

1.发展方向。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应服从服务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根据国家现有的学科设置,可以选择以下学科作为主要发展方向:(1)化学的二级学科:分析化学;(2)生物学的二级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仪器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4)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6)药学的二级学科: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7)中药学(一级学科);(8)保健食品的二级学科:食品营养学、毒理学;(9)化妆品的二级学科:精细化工学、皮肤生理学;(10)机构管理的二级学科:管理学。

条件成熟后,还可以在学科目录以外,自行设置相关二级学科,例如,中药学是一级学科,将来可以在中药学以下设置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二级学科。

2.目标定位。通过推进全国省以上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学科建设,在全国系统形成一个良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使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中检验技术型人才与科研教学型人才在角色定位和职能承担上适当分流,各有侧重,从而解决检验与研究、教学任务相互交叉,技术人员工作超负荷的问题,也为研究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有利于本系统更好地参与药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升本系统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基本目标:一是为省级所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领军人物,提高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专业技术与科研水平;二是为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培养实用型人才;加大中国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三是推进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四是促进相关学科、专业本科、研究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与发展。

五、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相关配套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一)建立学科带头人选拔与培养机制

由中检院牵头,在全国系统建立学科带头人选拔与培养机制。

1.明确培养目标。即经过几年的集中支持和重点培养,使培养对象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能准确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成为所在单位学科拔尖人才。其杰出者通过进一步培养,成为能够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的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2.明确选拔原则。规定选拔程序,通过个人申报,所在单位进行初评,提出推荐人选,并向中检院推荐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中检院定期对各省推荐培养对象组织专家考察、评审。中检院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省所上报的推荐人选进行评审,中检院对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进行审定,确定入选人员名单后,在中检院网站公布。

3.明确培养方式。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学科建设的实际和发展重点,对培养对象提出具体的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与培养对象签订培养目标责任合同。培养目标责任合同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培养方向,培养期内主要承担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任务,培养措施(含实验室提供的条件)、培养对象的权利、义务以及职责等。培养计划报中检院备案。

4.明确培养期任务。建立考核制度,建立科学考核与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期可为三至四年,不搞终身制。培养期结束,不再参加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拔。按照“动态培养、严格考核、公开竞争、择优汰劣”的原则,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严格考核、动态管理、滚动发展。中检院每两年组织专家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优胜劣汰,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培养资格,终止资助,并不得参加系统学科拔尖领军人才选拔;考核优秀的,优先推荐参加学科领军人才选拔。

5.建立激励机制。对于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安排国内外进修,或国内外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设立培养基金,每年给予培养对象一定的自主研究课题科研经费(1万元~3万元)。在同等条件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可优先聘任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制订学科发展规划

组织制订全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确立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重点建设项目,用一到两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初步建立全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以中检院为主干,省级所为分枝的比较全面、独具特色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相关学科体系。

六、结论

食品药品检验研究系统的学科建设是实践科学检验精神和中国食品药品检验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部分。要用什么样的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激励人才?学科建设是实现人才队伍配置科学化、竞争机制化的必由之路,本课题通过对学科制度和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机构学科与专业特点、优势的研究,论述了在系统内开展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就本系统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这些建议、观点可能还比较粗浅,如有机会我们将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洪毅.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2).

[2] 姬长生.学科建设刍议[J].煤炭高等教育,1999,(2).

[3] 程桦,李道先.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6,(4).

[4] 李双群.浅谈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5] 包熔.优化地方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原则、依据与对策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8,(3).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6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人才工作的核心。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工作首位,以教育部本科评估整改工作为中心,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层次、规模和工作绩效,带动全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完善、落实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师管理、奖励和激励措施,对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做出较大成绩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结合学校学校实际和制定“丽水学院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积极参与学校“xx”规划制定工作,初步制定了“xx”学校发展子规划如《师资队伍“xx”发展规划》、《“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发展规划》等。以岗位聘任为契机,建立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与考核管理体系,与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督导、教学评价、教师业绩考核及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和管理制度。

2、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从20xx学年,严格掌握教师年度进人计划和标准,实施人才引进攻坚项目,逐年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和教师准入学历(学位)要求,共收到自荐材料1500余份,配合有关二级学院、部门,对有意向人选进行了面试和考核,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且整个运作程序严谨、细致、周密。20xx学年我校接受了24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新教师,其士4名。到今年6月底,专业教师达到700人左右,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学历者370人左右(其士30人左右)。

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优化人才引进的政策环境,建立了与企业合作引进人才的平台与机制,拓展人才引进的渠道,实现人才引进数量与质量的突破。加大人才的柔性引进的力度,重点从国内外着名高校、科研院所柔性引进学科专业领军人才担任二级学院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聘请了10多位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3、做好学术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及管理工作

上一篇咖啡语录

下一篇一切都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