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5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中会更多的注重学生们学科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评价的时候也主要是以学生们的学科知识的掌握为主.在新型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应该更加重视学生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应该包括学生们创新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等等.以铁在氧气中的燃烧为例,展开对促进学生们全面素质的发展进行分析.在进行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过程,牢记实验反应的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们考虑到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例如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同时还应该能够举一反三,想到其他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这就是发散思维培养的一个过程.

二、完善教学多样评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形成以学生们为主题的教学评估体系

在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多样化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们作为评价的主体,充分认识到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同时主要是学生们记忆的过程,然而,通过新课改的实施,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做好化学实验的教学评价工作.只有将学生们放在教学评估的主体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以氢气中空气中的燃烧为例,展开对评估体系中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分析.在进行氢气燃烧实验之后,应该充分的让学生们掌握该实验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的反应现象.在进行教学评估的时候,应该着重于考察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实验的反应现象,比如问学生们是否看到了:(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等这些现象.

2.进行全面性评价,提升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在完成初中化学的教学课程之后,应该及时地进行全面性的课程评价,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在进行教学全面性评价的时候,不仅仅要掌握学生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的还要关注到其他方面的评价,比如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学生们在小组中的表现,以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为例展开对全面性评价的分析.在该实验的进行过程中,可以分为小组,第一组进行在纯的氧气中的燃烧,然后根据实验过程,归纳出实验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另一组是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是:(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不仅仅关注与学生们知识的掌握,还要看到在小组实验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发散思维,创新性思维的运用等方面.

三、总结

总之,要从以上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多样化评价的分析.首先提到了应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这方面主要通过两个小的方面来讲,首先就是应该实行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在学生们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从单纯重视学科知识的评价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转变.另一方面就是应该完善教学多样评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于这方面也是通过两个小的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应该形成以学生们为主体的教学评估体系,同时还要进行全面性评价,提升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彭光荣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城南校区

第二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都没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更别谈什么习惯。因此,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实验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规范的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实验要求选择比较大的集气瓶,并且要在瓶底放置些许的水或者铺上一层细沙。如果不在瓶底放置少量的水或者铺上一层细沙,铁丝燃烧时放出巨大的热,生成的小颗粒四散,就可能造成瓶底破裂的现象,实验反应剧烈,还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在实验操作中,应待火柴杆将要燃尽时,才将细铁丝插到集气瓶内,在插入时,动作应当缓慢,不可过急,否则都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因此,实验过程中我严厉的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好实验细节,在写报告时,我还要求学生要对实验要求、步骤以及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有效的、科学的实验方法。

二、设计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初中的化学教材早为我们准备了许多探究性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以往过于强调实验对所认识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验证,一切为学生着想,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实验,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改变以往的验证性实验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究未知的实验现象、数据及实验结论,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我们们要设置问题(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让学生根据问题作出假设并让其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最后才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通过指导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思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多引导学生积极动手、自主探索,全方面去培养学生。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渐渐走上教学的舞台,渐渐展示了其独特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做实验。靠口述老师不好教,学生也难理解。随着多媒体的引入,许多难题也找到了解决办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让多媒体与化学实验相结合,充分发挥好其应有的价值。例如,在CO还原CuO的实验中,学生在不明确实验步骤前,不知如何进行实验,往往仅通过老师对实验步骤的说明,不能让学生清楚的理解,此时,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化学实验的视频,并在播放的同时,教师对其进行解说,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又如,在教学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干冰升华;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硫在氧气里燃烧)等相关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图象,影音,文字等集聚于一体,更加直观的给学生展示相关知识,让学生更为直接的了解了实验的全过程。

四、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如今的化学实验已经不在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实验的同时还要积极组成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加深学生对课堂实验的理解。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开发一些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摆脱课堂上或实验室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五、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实验教学的一些肤浅看法和建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探索新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讲授实验教学的技能及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让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作者:文赵琼 单位:四川省绵阳江油市大康学校

第三篇

1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

不想去研究实验,觉得研究实验就是浪费时间,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本宣科。③想去研究实验,但找不到研究的方向和方法。④有了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但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拖了研究的后腿。如何转变上述局面呢?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如果教师年年都在重复那些教材中相同的实验,缺乏创新意识,那么,他的教学生活就注定是枯燥无味的。正如一位学者说过:“如果一位教师刚毕业的时候教学生小猫钓鱼的故事,快退休了还在教小猫钓鱼的故事,没有创新意识,那么,那位教师的教学生涯注定是失败的”。其次,教师平时要多看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核心期刊,如订阅化学类的三大核心期刊《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学》是必须的,这样就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可以选取初中化学实验中值得去研究的方向,重点研究,力争有所突破。

1.2实验仪器与药品使用不便利

导致仪器与药品不够用的很大原因是教师怕麻烦,这里说的怕麻烦就是教师怕由于做实验的原因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此外,在实验室里的有些仪器甚至连教师自己都不会使用,因此就造成了这些仪器常年放在实验室里“睡大觉”。要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首先要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其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教师进行培训,教会教师使用一些先进仪器。最后,教师要学会统筹规划,尽一切可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例如,凡是涉及到化学实验的课,争取让学生都在化学实验室里完成,有些班级多的市区学校,可以与其他学科通过换课的形式来完善实验教学。

1.3教师自身实验基本技能不过关

今年9月份海门市曾经组织一次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每位教师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初中化学中的四个主要实验。最后,教研员胡裕新老师做了如下总结:①有些老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由于采用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氧气不纯,最后导致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很不明显。②在做粗盐提纯实验时,有些老师甚至还在蒸发皿的底部垫石棉网。③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个别老师居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以上问题,尽管是从我市的一次实验技能大赛中暴露出来,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我市化学教师实验基本功不够。要提高教师实验技能,方法有三种:①化学教师本身要把实验技能摆在与备课、磨课、评课、批改作业等更高的位置上去,积极而又主动地去练习实验基本操作。②在备课期间,遇到本节课相关的实验,教师都应该在实验室里把该实验预做一遍,必要的时候可以多次演练,反复操作,争取将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事先解决掉。③教研部门要经常组织各个学校参加与实验比赛相关的各类教学活动,就如前面所说到的我市举行的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

2关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学问题

2.1如何做好教材中的实验

这个问题包含几个方面:如何确保实验成功?实验中万一遇上突发情况,如何处理?如何改进实验的装置或者操作方法?等等。如人教版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一直认为是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以及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二氧化碳产生的速率要小的多,因此,沪教版已经开始采纳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了。又如对于探究二氧化碳密度实验,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CO2倒入过快很有可能出现上面的的蜡烛先熄灭或两支蜡烛同时熄灭等现象。为了确保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笔者做了略微修改。如图1所示:在一只大烧杯里放置上下两支燃着的蜡烛,打开弹簧夹,移开集气瓶上的玻璃片,可以看到烧杯里面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形象而生动。

2.2如何正确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正确处理实验内容需要教师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完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2.2.1运用层层深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整个实验内容分成几个小块,各个小块之间紧密相连,层层深入。这种处理方法,很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相信你还记得]实验室制取CO2的时候反应物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选取发生装置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相信你能行]从给出的实验装置中,选择一套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图略)。[相信你能灵活运用]长颈漏斗可以由哪些仪器代替(给出分液漏斗、注射器等仪器),锥形瓶可以用哪些仪器代替(给出大试管、圆底烧瓶等)。[相信你能成为科学家]例题展示: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FeSO4),请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给出相关仪器)。以上几个教学环节是经过笔者认真思考的结果。“相信你还记得”考查了学生原有学过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信你能行”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选择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相信你能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对仪器的使用能够灵活变通;“相信你能成为科学家”把中考中常见的例题让学生做,使得学生能够提前适应中考要求。四个步骤采用的是层层深入法,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最终达到举一反三。

2.2.2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教学实践表明,切实加强实验的趣味性,往往能给教师的教学效果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设计的分子运动实验,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药品的用量也较大,笔者做了如下改进:在小试管中放入用酚酞溶液润湿的滤纸,在大试管的底部放一小团棉花,把小试管倒插入大试管中,分别向两大试管中倒入等量的浓氨水,塞上橡皮塞,另外一组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最后,笔者惊喜地发现:滤纸条从下往上逐渐变红,而且温度越高颜色变化越快。这种处理方式,药品用量少,对环境无污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且能说明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又达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目的,妙不可言。

2.2.3化“繁”为“简”

无论是2001年的人教版,还是2012年的人教版,教材中都在教材后面的附录中列举了初中化学常用仪器,以及仪器的用途和注意点,教师也往往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死记硬背。其实,笔者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机械化、过于繁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新老教材中一直规定不可直接去闻气体的味道,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分中规中矩,过分强调了化学实验的危险性,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毕竟在初中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是比较少的。再如实验室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很多教师总认为一定要按照教材中所要求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实只需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即可,简洁明了。

2.2.4做好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教材中讲到碱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学生都知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是因为产生了明显的白色沉淀现象,但是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如果能反应,那么如何判断反应的发生呢?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在教学大纲中也没有要求做这个实验,教师往往让学生把它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做对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对该反应的认识模棱两可、似懂非懂,时间一长,学生就没多大印象了。取两只相同的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分别向两只集气瓶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立即塞紧带有U形管(U形管中装有品红溶液)的橡皮塞,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现象。此方案的优点是:都是采用的实验室常见仪器,操作简单、方便,绿色环保,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压强知识的理解。

2.2.5发挥问题在实验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源泉,如果一个实验没有问题,那么实验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要想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要借助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尤其对于初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在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教师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是什么?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何书写?③该反应红磷的量为什么必须是足量?④哪些因素会导致集气瓶内水位上升小于五分之一?哪些因素会导致集气瓶内水位上升大于五分之一?⑤集气瓶内剩余气体具有哪些性质?⑥本实验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如果能,该实验如何调整?以上几个问题中,问题①②属于最简单的现象描述性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让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回答,以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问题③属于逻辑推理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中等生来回答,借此激发和鼓励他们探究实验的信心;对于问题④⑤,由于学生初学化学,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能力还很弱,教师应该给出相应的选项以供学生分析选择;对于问题⑥教师必须要提醒学生从分析压强来思考,这个问题也是本实验的一大难点。这样设计实验思路,既注意到了当时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能力,又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3总结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命脉,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要使学生增强化学素养,就需要我们化学教师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使化学实验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感悟到化学的博大精深。

作者:陆春华 单位: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

第四篇

一、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严谨、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其次,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在小组实验中要强调配合和交流。这种配合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配合。在师生合作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学生之间提倡合作式解决问题的理念。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倡导学生展开讨论,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真正领悟实验的乐趣。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都知道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任意排放会污染大气。在完成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中,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尾气处理进行了热烈讨论,有的认为可以回收,变废为宝,循环使用;有的认为可以用做化工原料;有的同学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企业要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在大家的讨论中不但找到了问题的解决途径,还形成了默契配合的学习氛围。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不但能形成细致严谨的学风,还能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和普通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在操作中掌握实验原理,并通过现象观察有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就能突破课本的条条框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下两点:

一是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思考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前提,教师在实验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实验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给予学生思路引导和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二要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探究成为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教学能突出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所以要积极倡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发现、选择、确定研究专题,用化学实验中的科学研究的方式,查阅资料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实验解决研究专题中的问题。这样,能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深化。

三、总结

化学知识可能会容易忘记,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不一定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实验技能是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资本和财富,受益终生。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孟繁荣单位: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中学

第五篇

一、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教学

利用食醋除去水壶中水垢的原理;铁制生活用具为什么会生锈,及防止其生锈的方法;为什么放久的红糖会发酸,放久的白糖会变黄;为什么自来水不适宜直接放入金鱼池中养鱼;舞台上的“云雾”散开后为什么不会留下水;建筑工人用石灰浆刷墙,为什么墙壁越来越白还会“发汗”;将苹果切开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变成红棕色;久置的红薯为何比新挖的红薯甜等。像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现象隐含了许多化学知识,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应用到课堂中,不仅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关注社会时事,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有关社会问题

每天我们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看到有大量的事件发生,其中不乏许多与化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件。鼓励同学们关注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时事,诸如环境问题中的空气污染问题、水污染问题、土壤污染问题;化工厂生产的工艺过程;农药施用;化学物质中毒;各种燃烧爆炸事故和处理措施;军事领域中的炸药、飞行器燃料、化学武器等。这些都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鼓励同学们独立地观察、分析并能解释这些问题,并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化学课趣味性,还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旧的教学方式,倡导学识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根本是重视化学的应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典型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反应方程式分析和设计反应装置,并动手组装完整的实验装置,最终完成实验。提倡学生恰当改良实验方案,探究性学习效果会更好。比如“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教材要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查O2的存在,没有成功,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至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带火星木条也不复燃。通过探索,可以改进如下,H2O2溶液的浓度不宜太小,最好直接利用30%的溶液,加热温度高于100℃,加热时间长一些,一般2毫升的H2O2溶液,加热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样实验木条复燃,比较可靠。有些学校以安全为由取消大量化学实验课,只保留少量教师演示实验,笔者认为这也是不合适的,违背化学教育基本原则。

四、探索化学生活化教学方式

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变旧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新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比如,开展相关化学问题的社会调查,如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等,延伸课堂教学,提高探究能力。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调查研究身边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将化学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再比如,倡导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试剂如食盐(NaCl)、食醋(CH3COOH)、食用碱(Na2CO3)、蛋壳(Ca-CO3)、酒(C2H5OH)等进行化学小实验,比如可做制氧小实验,观察铁生锈的过程,除垢小实验,酯化反应等,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家庭小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总之,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会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化学现象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而化学教学生活化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的有效手段。

作者:施伟红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大桥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