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及应用(共10篇)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及应用(共10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一、建立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太阳高度的一天的变化时和运动方位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学校内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的方位变化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运用,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地理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地理性强的电视节目,如“地理中国”“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等等,这些节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再看完这些节目后,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来发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也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长了他们的地理见识。

二、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进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新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定的生活实践任务,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然后在开学后拿到课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如何画线路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怎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地理知识,从而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生活化的知识构建,链接新旧知识

新课程对于学习目标虽有具体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新课程更加强调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教师通常会置身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同时也会“愤怒”于学生对地理的“一无所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学生们脑海中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架构尚未与新学习的知识形成交集,或是尚未建立起新的知识链接。所以,与其只是尴尬或愤怒,倒不如重新审视课堂上在生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否过急、过“硬”,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知识的硬水加以“软化”,变成可口的“饮品”。这种“饮品”中富含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当注重到这种融合的时候,那么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关注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点

在现实生活中,地理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学校和地理课本上学到地理知识,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地理新知识和地理现象方面的疑问,此时,往往是教师开展地理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尤其是生活地理中的一些人文焦点,是培训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资源,地理教师可以以此为载体,根据人文地理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人文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同学生共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

五、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让初中地理回归学生的生活并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每天不同时间点太阳的方位,然后问学生太阳是不是围着我们的学校自东向西地转,学生一般会回答“是”,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所以是我们的学校在围着太阳转。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都在迫切的想看一下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具体情境,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后,再将学生拉到野外,教导学生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从而实现了地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与服务。

六、总结

地理课堂的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而应该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理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看中的成绩,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与生活相融合的。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能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地理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作者:陈永雷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区第二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互助合作教学

一、质疑问难,辩论竞赛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师讲授、考试,学生记背内容”的模式,但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初中地理教学要侧重加深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了解,相应地初中地理教材也增加一定篇幅内容。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疆域,课前我先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再为每组准备好等量剪成我国各行政区的小纸片,在课堂上以“组间竞赛、组内互助”的原则要求学生共同合作将众多零碎的小纸片拼成我国的疆域轮廓。此时我会明确竞赛目的和竞赛内容,哪个小组的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完成任务后,我和全班同学再综合评选出“最佳互助合作小组”“表现最突出小组”。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学习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讨论,鼓励合作

新课标鼓励学生互助合作,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共同组织讨论,平等交流,活跃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就会适时地给予点评、讲解,通过师生参与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如,探究“地球是个球体”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我就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共同讨论,互助合作,列举一些能证明或反对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有力证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及整理,学生在课堂上列举足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甲同学认为麦哲伦环球航行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最后在欧洲结束航行;乙同学认为每当月食时,可在月球上看到地球影子为一球形;丙同学认为人从存在明显曲率的远处走来,会先看见头部、再看见身体、最后看见脚,以上三个学生都列举有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热衷于探究讨论,乐于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交流成果,激发兴趣

通过互助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亲身体验到互助合作、共同学习的乐趣,还能充分掌握知识方法、学习技能。为有效地激发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兴趣,我会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师生的肯定评价,满足自己的心理成就感。学习成果展示包括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组内展示指学生通过资料查找,得出相关结论,并在小组间展示交流,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组间展示指小组通过互助合作,意见交流达到一致观点后,派小组代表在师生面前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过程。若一个学生能向小组同伴、向其他人说清楚、讲明白一个问题的实质,也表示他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学生经过教材阅读、资料查找、采访以后,共同合作,做好学习成果交流的准备工作。

四、总结

总之,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构建“互助合作”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合理优化,充分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互助学习、探究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汤庆庆 单位:江苏省苏州吴中区甪直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效应

初中地理学科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地理景观,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学、难懂,很难在感知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地理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效率的提升。

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效应。众所周知,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地理现象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此优点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达到感知清晰、思维活跃的境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转变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说,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认真的学生在听,不认真的学生就会管不住自己,去玩、走神等。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其也会降低学生听课、记忆的效率,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下我们要求教师要用新课标理念武装自己的大脑,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环境观。

三、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教师还需要转变态度,认真钻研、备课,坚持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作用,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与广大同行共勉。

作者:刘波单位: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山镇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愉快教学

一、愉快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重要性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建立愉快的教学情境,使用各种让学生放松和愉悦的教学手段,把地理课本上的内容趣味化,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地理问题产生兴趣,增加他们对学习地理知识的信心与耐心,这种兴趣是学生自身对知识的需求与渴望,教师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用地理知识满足这种需求,师生都会获得愉快的心情。所以初中地理课上使用愉快教学策略时,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是最关键的一步。让学生自主、能动与创造性地学习地理知识是愉快教学的中心内容。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把情感作为依托与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的人格逐步健全起来。

二、初中地理课堂上愉快教学中的情感策略

说起情感,就有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地理这门课程和生活紧密相关,它有着较强的感染力,学习地理知识就要相应的在生活中去运用,给学生自己的美好生活做出贡献。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重视使用情感方法对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道德教育,这可以用科学性较强的地理知识去引导学生来实现目的。首先是根据教学内容去寻找和搜集其中的情感因素,使用它们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理,以达到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现情感因素的目的,同时经过教师的引导,增强学生对地理课程的道德意识。其次,根据地理课本的内容对课堂知识进行扩展,加强对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道德知识培养。再来说说审美情感,它是初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健康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建立自己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社会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追求审美,这能促进他们的人格向健康方向发展。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有不少部分的知识透露着美感,教师通过愉快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对美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该过程中建立快乐情绪,进而增加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并喜欢在生活中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首先,教师要对地理课本中的美学因素进行搜集,并启发学生去真切地感知它们。例如地理课本中的花、树、鸟、虫这些自然界的美,政治、经济、文化这些社会中的文化美,都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培养。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在学生中的引导作用,使教学方法富有艺术性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这种艺术美。

三、初中地理课堂上用情感策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情感主要是在扩大和加深求知欲上,在地理课的学习中求知欲体现在学生对地理知识有着怎样的兴趣、对困难问题感到好奇和探寻、对地理知识的深化等其它方面。初中生虽然有旺盛的求知欲,但从整体上来看,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使命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求知欲能使学生主动深入发现和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并且对该过程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把情感策略用于初中地理课堂上,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情感教学能使学生更加愉快地学习地理知识。

四、总结

学习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它更是一个情感活动的历程,学生在情感氛围中学习情绪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情感与情绪这些非智力因素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维发展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在地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发现,愉快教学能够显著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态度和意志的发展。其原因是传统教学方法大多只注重认知功能和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它品质方面的发展。而愉快教学策略就能弥补这个不足,它能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乐趣。

作者:周海燕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堂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一、合作的前期准备

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那么就必须有共同合作的话题,这个话题可以是教材上的问题、也可以是动手制作、更亦或是小组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生兴趣、开动脑筋大胆思考问题。我在教学中使用较多的还是传统的讨论式学生活动,因为这一活动简单有效。只是在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上,需要我们教师下些功夫。一则问题太简单,就失去了合作讨论的价值;二来问题太难,又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失去了“发言权”。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甚密的学科,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中学课程标准,选择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有趣的、开放性的或源于生活的话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谈上几点,借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危害这一问题中,可以让小组各抒己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即可。还有就是小组动手合作这类学生活动的教学设计,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里面有制作小地球仪的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材料,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每个小组做一个,最后进行小组评比,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小组竞争意识,也对地球仪的基本构造有了了解。

二、小组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

1.维护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次序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在小组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管理好课堂纪律,或让学生自行管理课堂次序。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过:有些孩子压根儿就不参与小组学习,或者是借讨论话题在一旁讲话,或者是其他小组在进行展示的时候,在下面自由接话、胡乱讲一通跟课堂毫不相干的东西,这些现象阻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浪费了时间。所以,如何使得课堂氛围生动活跃又能保证良好的纪律,是我一直在探索追求的目标。

2.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在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去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而不是将问题“甩”给学生,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一方面,对于讨论中有疑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对那些没有理解教师指令的或曲解教学意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和补充。所以,在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时,教师的引导就变得极其重要了。

3.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课堂总归是学生的,教师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学习的天地,让学生喜爱你的课堂,期待你的下一节地理课堂呢?学生的积极性必不可少。有了小组的合作就会有合作成果的展示,那让谁去展示呢?如果学生们“你推我让”,就仿佛让一个表演成为了“惩罚”,所以,我开始时便对各小组的小组长进行了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做好表率。一些较难的问题开始让小组长完成展示,而相对简单的让其他组员来完成,或者让小组长根据本组组员学习地理的情况去安排展示人员。对于那些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我采用的是组内帮助的办法,必要时可以让组长先给他预演一遍,他再上讲台展示,力求人人都能学起来、动起来,大胆地表现自己。同时,地理教学相关工具的充分利用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必备品,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地球仪、各种地图、图表、插图、材料等。

三、合作的意义与评价

1.教师鼓励性评价

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后,是非常开心的,这有利于孩子学习的成长。一方面,实行小组加分机制,设置一个基础分,如果能够利用地图或拓展知识或恰当举例等形式多变的还可以加上相应的分数;另一方面,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必不可少,比如:你回答得真好,你太棒了,很不错哦,等等。

2.学生合作与评价

为了让教学内容顺利进行,保证学习内容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小组长根据不同难度的题确定展示人员,先让展示成员先在组内预演一遍,由小组内部先提意见和建议,对知识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已达到良好的展示效果,这样也避免了一些“不敢讲”的孩子能够上台去展示合作成果,以求体现合作的理念。

在一个小组展示完后,有时可以让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或者补充,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以寻找各组的学习差距,增强小组间的竞争意识。最后,不论哪种教学形式,都是希望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到知识,学有所用,寄希望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反思,让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共同进步!

作者:王丽娟 单位: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第六篇: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

一、优化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时效性的前提保障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改进课堂学习评价,心理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决定和制约的作用。而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学生又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分寸、尺度、视角,转变评价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评价内容,用多元的标准去评价,以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力求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内驱力,这也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以“景”激“学”,彰显情景教学魅力

正如“触景生情”,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的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教学中引入和创设一定具有情感色彩的情境,更能叩击学生的心灵情弦,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不由自主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非洲粮食问题的严重性,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中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上,远处一只秃鹫正在虎视眈眈的等着猎食她。看到这张图片学生们都震撼了,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带“学”

1、利用表象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表象在思维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使认知结构产生渐变和突变顺应,从量变到质变。如,在世界地理教学时候,由于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就需要借助一些图片或是影视资料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东》一章教学的时候,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美国攻打伊拉克的视频,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进而产生很多问题,中东为什么多战,为什么而战?学生探究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很快的进入到了学习状态中。

2、运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地理教学是由教材、教具、地理实体、实际生活四个部分有机组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寻找课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和教材中的间接经验得到统一,让学生生活经验获得理论的升华,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生活经验的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多种教学方式,彰显学生主体

1、合作探究教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也要把合作、探究理念渗透其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发挥。实施合作探究教学必须明确分工,强调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重视在合作探究过程进行交流和质疑。这要求教师设计的探究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对“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探究的问题,我设计如下几个问题:①你能看出全球气温哪高、哪低?有没有规律可循呢?②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分析下青藏高原有什么不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③通过以上分析,试着说说影响气温的因素都有哪些?这样把问题分层几个小问题,学生通过探究逐层解决问题,也更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十分有利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导学案教学

运用导学案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具体体现。以导促学,以案促学,合理的设计和利用导学案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新课讲授的导学案,一般有下面几个环节:(1)课前自学。导学案编写要从学生实践出发,可以把教学目的、重难点、基础知识、新旧知识转化成练习,让学生在做练习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2)课堂学习与探究。此环节主要是通过互动,合作进步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课堂检测。检测是必有环节,检测要层次性,既要突出重点知识,又要扎实基础知识,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获取一定的知识。

五、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会学,进而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者:刘海波 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实验学校

第七篇:初中地理的教与学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1.别具一格的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三分钟演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由于课前几分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不如将这课的前几分钟交给学生,让学生上讲台讲讲自己到过的旅游地、生活中有关地理的见闻或亲历,在杂志、报纸或网络上见到的奇闻趣事等,以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的目的。例如,假期后的第一次课前,就可以让学生说说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地理环境与自己家乡有什么区别;或者在寒假后的第一次课前,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说说过年的不同风俗,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过年风俗,与地理有何关系等。引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让学生参与讨论,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书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不单单只是课堂内的事,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学生可以逐步养成主动留意、探索、发现的学习习惯。

(2)课中想问就问,促进师生有效沟通。一节地理课一般要讲授2~3个地理问题,每讲完1~2个问题后,一节课的时间差不多过半了,也就是到了学生的疲劳期,这时安排一个问答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刚学习的知识,或者让都师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接下来要学的知识有何疑问。课堂的问答方式可以是老师问学生、学生问老师,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这样可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通过这种方式缩短学生注意力低谷的时长,使学生注意力保持在高位,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3)课末抢答比赛,巩固当堂知识,让学生回味无穷。一节课,学生最容易分心的就是快要下课的前几分钟,尤其是地理课一般安排在上午的最后一节,或者在下午。这些时间是学生最感饥饿或疲倦的时候,如果课堂总结复习千篇一律,其效果一定不理想。但十二三岁的中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欲,若能利用和激发这种表现欲,其效果一定不错。由于抢答题难易程度不一,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现自己,因此,抢答赛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的也是初中生非常喜欢参与的课堂活动,在课末采用抢答赛,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学任务也随着完成了,而且效果非常不错。形式新颖的教学环节能够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内容。但如何更有效地将老师的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深出浅入,教学设计独具匠心。

2.精彩纷呈的教学片段设计

初中地理课一般在学生的印象当中就是读图,看哪里有什么地理事物,什么事物在哪里分布,了解一些“世界(或某国某地区)之最”的地理事物在哪里等;也有人认为只要一本课本、一张地图、现代多媒体技术再加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就可以上好地理课。但仅仅是用一些直观的图片、视频,或靠老师讲解并不能让地理课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东西,就会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明了。

2.1引入实验,使抽象的原理直观明了

初中地理中有许多问题包含学生还没有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内容,如果老师上课时光讲结论,学生虽然可以背下来,但往往一知半解,知识难以迁移,给解题带来困难。因此,引入物理、化学实验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如在学习季风气候的成因时,学生无法理解海陆温度与气压在冬夏不同季节的变化。对此,可以引进这样的实验:用烧杯分别取温度相同的同样多的水和沙子,同时给它们加热,让学生观察它们温度的变化。结果沙子非常明显的升温快,而水升温慢。也可以取温度相对高的等温、等量的沙和水,观察冷却的快慢,同样发现沙子明显降温快,而水降温慢。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海陆在不同季节的温度差异,在此基础上讲解季风的形成就容易多了。当然,教师也可以将这样的实验作为课外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做,用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2辩论赛既可张扬个性又能加强合作

真理越辩越明,一场辩论赛,对于参赛的双方都是赢家,这种双赢的结果如果能在地理课上取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人口》时,关于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还是阻碍作用,可以发起学生正反双方的辩论。学生通过认真查找资料、统计数据、走访有关部门,取得第一手资料,为辩论作好充分的准备。辩论时大家引经据典,针尖对麦芒,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下课了还意犹未尽,最后根本用不着老师来评判谁胜谁负。在这样的辩论赛中,学生学会了质疑、懂得了调查、明白了互助的重要性,同时也极力张扬了个性。

2.3找茬挑刺,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

有着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若是没有遇到过妖怪,《西游记》也就不会吸引那么多孩子的目光和心灵。教学也一样,孩子们学过那么多地理知识,如果能让他们小试牛刀,充满着挑战的学习过程一定会使他们更加快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将一些不合理的地理事物串到一起或者将某一不可能存在的地理事物加入进来,让学生找出错误,从而考察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或让学生的“火眼金睛”找出在生活环境中或文学作品中不符合地理事实的问题,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找茬挑刺”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批判能力。如某影视片,由于拍摄人员的疏忽,存在着与地理环境不符的场景。电视剧《桔子红了》拍摄的场景:我国某地一个山青水秀的村庄,一条清清的小河蜿蜒流过,小河边的山包上长着漫山的桔子树,红橙橙的桔子压满了枝头,桔子红了、熟了……山脚桔园的小屋外面,两个人仰望着满山丰收的桔子树,快乐地谈论着:人物甲:桔子又大又甜,看来这里很适合它们的生长。人物乙:是啊!只是果园的品种太单一了。人物甲:我们可以在附近多买几座山,栽种一些苹果树啊!人物乙:真是个好主意!……以上出现了一个矛盾,即橘子与苹果的生长环境不同。也就是人物甲说的“栽种一些苹果树”是错误的,如果真的这样投资,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们可以用这段视频来让学生找出错误,考察学生对“南北方差异”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地理技能与地理素养是通过教师课堂的传授、指导、启发与学生的尝试、探索、实践等途径获得的。教师的“教”只是一种外部力量,“教”所传递的信息,所要达到的目的,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内容的一部分。

二、开辟多种有效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自主学习

是指学习者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调查访问能力及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选择方式做一些课前预习作业、课后的拓展作业或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绘图、排版,办专题手抄报等。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节内容前,先让学生了解长沙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学生们有的从互联网上找出了相关数据,有的从报纸上找来了文章或漫画,有的从相关的单位复印了图纸,有的走访了附近居民,还有的从实地拍来了照片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长沙市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自主学习其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与地理素养。

2.合作学习

集体性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单向性的知识传授,缺少互动和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让每个学生在集体的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例如,在“地图三要素”的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分组合作测量并制作学校平面图的方法。学生有的拉皮尺,有的读数,有的记录,最后合作完成学校平面图。虽然在测量和绘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有的组没有明确的分工,最后没有测完;有的组管理不好,测量数据遗失等,但这些问题的出现恰好让学生得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学会了下次该如何分工合作。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一般这样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新颖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现实的指向意义。例如,在学习了湘教版《非洲》和《欧洲西部》后,笔者布置了一个“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与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本和网络等工具进行探究分析。学生认为欧洲平坦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交通及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发起等是欧洲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而长期的殖民统治、干旱面积广、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战争频繁以及科技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非洲经济落后,但在关于“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探讨中,学生们出现了争议:有的认为人口增长率低,使得欧洲西部很多国家劳动力缺乏、人口老龄化,这是阻碍欧洲西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的认为欧洲大多数国家不是以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并不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而人口增长慢,使得那些国家人均收入高,是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当然由于不同国家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至少明白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复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总结

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不可分割的。“学法”也是“教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教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合理科学的“学法”,有利于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两方面我们都不能忽视。

作者:戴伯贵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开慧中学

第八篇:初中地理学生参与教学

一、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

如今,学生的学习环境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在地理课的课堂讲学当中,老师已经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一员。在新课改下,要求在地理课堂中,要增添学生和老师互动这一环节,改变原来老师一味地用灌输性的方式来传播知识。如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会导致学习状态不佳,老师应该通过不断引导使得学生积极融入课堂。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老师要甘愿让给学生主动权,要以学生的参与为主,老师的讲课为辅。比如在八年级上册讲述《青藏高原》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多媒体上,以动态图片的播放形式让学生观察青藏高原的地貌形态,配上青藏高原的气候图,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们听有关青藏高原的歌曲。这样听觉和视觉同时运用起来,才会更好地吸收知识。比如在学习我国的海洋资源的时候,通过图片的播放,听着关于大海的歌曲,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一样。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断进行探索,根据具体事物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气温气候的变化等知识。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记忆牢固,对地理产生无穷的乐趣。

二、在新课改下,利用地图不断整合地理学习知识中的图形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地图必不可少。老师要求学生准备地球仪和地图册,通过这两种地图工具提高学生建立地域空间思维能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确哪些图形是常考的高频图像,告诉学生哪些是着重记忆的,要求学生不断地淡出地球仪和地球册,这样有利于牢固记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如果只一味地听老师讲题和看看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图像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有利于构建学生大脑的地域空间思维能力。学会有效地利用地图,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像技术提高学生对图像的记忆能力,对地理产生兴趣。

通过多次的观察和摸索,把每个图像都牢记在心中,这样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学习地理知识并没有特殊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探索,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才可以不断进步。比如在学习“我国的疆域”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通过学生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对我国疆域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我国疆域各省的图形、经纬度、海域位置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不断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这样才可以提高成绩,让学生更加喜欢地理课。

三、不断挖掘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地理需要背诵的知识有许多,在新课改的前提下,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要对旧的学习方法进行改革,改革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考试题后面的问答题的回答模式是固定的,有些问题的知识属于换汤不换药,其中运用的知识点是相同的。因此,老师要不断培养学生总结和把知识分类的能力,灵活地运用这种解题的套路。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串联起来灵活性地记忆,这样才可以深化记忆效果。比如世界气候的问题,有的需要利用图像对比来一起记忆,这样不断地练习才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掌握课本知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才能使得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地理知识。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通过师生沟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地球仪和地图册等学习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地域空间理解能力,通过对知识生活化的引导,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者:欧凡坚 单位:广西宾阳县露圩初级中学

第九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一、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是课堂教学的代名词。在课堂的45分钟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们则没有机会参与,只能被动接受。长期如此的教育方法形成了被动的教育和学习的思想,教师们的自我反思意识开始淡化甚至消失,学生们主动思考的意识也在退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成为了一个体力劳动者,而不是脑力劳动者,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极差。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地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上反思,系统地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地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第二,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必须要引起各位老师的关注。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别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自己以往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提高教学设计质量。

第三,教学过程的反思。当前的地理教学反思的重点集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过程的难点解释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是否把握正确,重点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到位等。我们教师通过反思总结经验,然后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研究与教学相互促进,同时进步,共同发展。长此以往对教师而言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当前学生所喜欢的“探究式学习”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第四,教学行为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最起码要符合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规范,毕竟对现代而言师生是相互平等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要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无私的爱撒向自己的学生们,和他们平等对话和交往,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道德修养,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同时作为人民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我知识储备量,特别是地理老师,要对整个民族乃至全球国家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保证地理课内容丰富多彩。此外我们还要允许学生们“奇思妙想”的存在,对于学生的质疑不要压制、回避、搪塞、冷处理,甚至是直接否定。这样会极大扼杀学生们的好奇心,抹杀学生们的个性。我们应当允许和鼓励个性教育,允许学生们的个性存在。

第五,教学方法的反思。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的教学反思应该有这方面的内容。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方法固有、守旧、僵化,我们要合理加以改变,掌握和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师应该在方法多样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过程自主性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探索。

第六,教学反馈的反思。教学过程固然重要,但是了解学生们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相当重要,这就必然需要我们进行教学反馈方面的反思。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学生们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通过观察他们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来及时发现学生们疑惑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分析课堂练习,根据学生课堂练习的结果全面分析和评估学生们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

1.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至关重要,是做好地理教学反思的关键,在教学前反思中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环节。

第一,学生状况分析。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教学对象一般集中在13~15岁之间,刚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地理基础相对较弱,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地理知识。同时初中课程繁多,很多学生无法处理好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同学习方法。此外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早期,情绪波动较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稳定性较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反思工作,针对教学对象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强化学生基础,勤讲勤练、多加练习,保证学生能够熟能生巧。

第二,教材分析。当前的地理教学教材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及教育方法下编制的,具有超前性和时代性,突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生活地理的特点,符合当前初中生们的学习需求。但是在一些地方传统的教学思维仍然存在,生搬硬套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时有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教材分析工作,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在地理教学的素材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受益的地理内容进行讲解和供学生们学习。

第三,课程设计分析。我们要改变当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我们合理做好教材处理、教学目标设立、教学方法选择等各方面工作的安排和计划。制定的地理教学目标应该能够与学生们周边的生活和世界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应该重视地理学科的特点,准备好教学素材,利用多媒体通过印象深刻的图文、视频资料来强化地理教学。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突出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们的表现欲、参与欲、竞争感和成就感。我们要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们对地理的兴趣,克服一切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

2.教学中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是重要的一环,如何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关系到学生们在教育教学中能否发挥好主体作用。从地理知识特点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可以收集大量教学素材来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去。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呢?

第一,教学方式虽然开始注意学生们主体性的发挥,但是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取向表现还不明显。虽然学生们开始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但是主要还是按照教师预先制订好的路线执行。如何让学生们探究空间更大、学习更加主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第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保证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教师教学过程中尽量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教学的资料编成学生们学习、探讨的资料,在学生们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第三,注意学生们之间的个别差异,我们考虑发挥好学生的作用同时又要照顾地理基础薄弱学生们,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提高。

第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学会求知,懂得自我提高和发展,能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们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好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自我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提高。

3.教学后反思

总体来说,教学反思是属于教学活动结束后批判性的反思活动,它能够使教师具体、直观地总结出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做好教学后反思呢?

第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一定要注意第一堂课的导语设置,争取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地理教学上来,开好头,激起学生们学习兴趣。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讲到亚洲篇章时,我们可以播放《亚洲雄风》,做好开头,激起学生们学习兴趣。

第二,掌握认知规律,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当前的地理教材突出地区、国家、大洲等特色,这些特色包括人文环境方面和自然环境方面,我们教学中要注意挖掘他们之间内在的联系,避免教学的生涩不连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突兀感。

第三,培养学生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除了学习能力增强外,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思维中的形象性还有待发展和提高。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包括活动中的视频、图片、表格、数据等,这些资料为学生们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供了平台和机遇。我们的地理教师应该重视这些素材资料,善于利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资料自己去寻找答案和结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习惯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第四,注重教学反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最终需要看课堂教学成果。我们的教师不管是课堂之上还是课堂之下都应该做好学生的反馈反思工作。上课时做好课前导学案分发大家,让大家能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讲课中边讲边练,及时巩固教学成果。同时注意教学反馈,观察学生们课堂上的表现,遇到学生们难以理解的地方重点讲解,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三、总结

初中地理课程承上启下,对于学生们的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要不断努力,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掌握生动、丰富、有趣的初中地理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完成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和要求。

作者:赵周霞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第十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整合课程资源,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

《新课程地理课程标准》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只提出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必须要学的内容,更没有详细的知识点。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新课程地理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适当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同时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海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我们学生熟悉的亚洲来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该大洲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说明其地理位置、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并分析其人口、环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并延伸到具体的国家和地区,从而掌握认识世界各个大洲。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只有认真学习领会好课程标准,不断强化自身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各类常识,选择和调整好课内外教学资源,增强课程的整合能力,才能搞好课堂教学。

二、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以注重知识传授为主的旧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大多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出的学生知识面窄、技能差、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新地理课程标准把“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作为六大理念之一,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和形成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地理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换自身的角色,运用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查和访问,学会收集和归纳整理材料,学会与其他人共同分析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重视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时,由于内容较为轴象,学生自然知识经验还相对缺乏,其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无论如何组织教学语言,课堂效果都显得苍白无力,这部分知识容易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障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资料,点播视频的方法,结合电脑动画及地球仪演示来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方面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关键因素“地轴的方向和黄赤交角”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三、总结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理念,时刻呼唤我们任课教师从教学做法和授课形式上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需要我们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转变自身教育角色,有效整合校内外地理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不断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作者:常金花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蒙古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