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探讨

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探讨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成为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则更应该予以重视。然而,目前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协同培养存在欠缺有效协作机制、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缺位等问题,因此,构建协同培养机制是提升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创业;协同机制

目前,高校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大多仍以学术型人才培养观念为主。在新时代,高校对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及模式已有了许多探索,如在本科生培养模式中增加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鼓励在校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仍处于完成相关研究课题及学术阶段,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对孤立自主。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对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在拓展本科教育的同时改革研究生教育的新思维、新方法。

一、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现状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形式主要分为“独立学院模式”、“学院依附模式”及“多部门协作模式”三种形式。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体系,现有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也不能满足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较为缺乏系统性的课程,研究生参与校内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式单一,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仅局限于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未能根据研究生专业特色及优势互补形成系统化阶梯式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部分高校仍以理论课专业教师为主,创新创业专业导师资源仍相对匮乏,教学内容缺少学科交叉,导致研究生培养重科研、轻实践,无法帮助研究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

二、构建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结合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融合构建适合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研究生创新创业协同模式,有效整合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解决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师资队伍构建、机构建设、创新创业培训及课程体系等问题,形成系统化的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1.高校内部协同机制。联合高校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科技园、就业指导中心等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管理机构,形成内部协同的教育组织形式,负责开展有关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与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的双重路径,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从研究生入学教育为起点,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考核评价、跟踪培养等方面多部门协调开展教育工作。结合各部门职能优势互补,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思维构建、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引导和支持,及时构建与之匹配的组织机构以及政策制度,结合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为研究生营造校内创新创业的氛围。在内部协调机制中,研究生院(部)、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发生交互作用,上述部门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发挥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作用。研究生院(部)确定研究生培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各类课程的组成,确定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及目标;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科技园等部门根据培养方案,在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制定、指导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思维构建、创新创业校内实践等方面着手,培养研究生主动运用专业知识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意识及基础能力。2.高校与企业协同机制。高校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是向社会各界输送人才,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与企业在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有助于研究生培养与社会接轨,从而为企业输送思维意识强、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综合性人才。高校人事处、就业处等部门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合作,通过对接实现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建设,协调校内各部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一方面,高校在完善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配备等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能够精确把握企业需求人才的类型,更有目标性地培养研究生,从而达到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的目的。此外,校企协同机制使研究生在实践中能更好地理解和创新管理、团队合作等相关技能,也能依据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科技成果的转化;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创新成果可以提升高校科研创新水平,同时产生的商业价值也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经费来源。在高校内部协同机制以及校企合作机制的框架下,高校与企业的各部门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有不同的诉求,并且各自具备特点及资源。在协同机制下实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既要求各部门发挥本职能力,又要相互约束,形成内部驱动。高校与企业在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目标一致,各部门在实现人才培养的同时,需要与其他部门的诉求实现统一,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及企业要各自开放系统。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通过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来建产学研合作体系,整合更多的产业环境实现协同创新,让研究生在这些渠道、平台、资源中进行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从而形成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四位一体”培养目标。高校的教育部门、管理部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市场部门都可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诉求,这些诉求要及时反馈给合作系统,从而使培养模式不断更新。

三、构建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联席会议机制

在构建内部协同机制的同时,建立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联席会议机制,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具有信息及时沟通,及时反馈,有问题及时解决的作用。联席会议的议事内容主要有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文件或会议精神;沟通、通报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协调解决创新创业施教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督水平,提高改造教育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各成员单位执行联席会议决议的情况;其他重要事项。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范围内的切实有效的协同机制。联席会议可由高校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部门组建形成,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和联席会议议定事项,主动研究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及时制定政策措施或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切实做到信息互通、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结语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效果,一方面,在“双创”背景下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校内政策保障、管理保障、资源保障;另一方面,探索相对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企业接轨,保证高校、社会和研究生三者联动。为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超,苌庆辉.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新模式的构建设想———基于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组织的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01):80-85.

[2]董宇欣,印桂生,王红滨,张万松,陈冲.基于校企协同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26-27.

[3]张恭孝,崔萌,段桂运.多维协同机制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3):213-214.

[4]何元琴,谷春蕊.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江西5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问卷调查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5):14-18.

[5]梅伟惠.美国大学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93.

[6]张倩,邬丽群.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3(04):30-35.

[7]李树涛,李建,刘韬.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与教学实践———以湖南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9):22-26.

[8]李姗霖,熊淦,吴亭燕,黄明东.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4):45-50.

[9]邵焕举.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及促进机制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6):234-236.

作者:孙国华 张志增 单位: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