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问题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问题思考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简要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概念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与探索,笔者通过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创新精神;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地位日益提高,成为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是我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教育模式、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整体层面而言,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该文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创新创业教育概念解析

创业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技能,从而促进被教育者开展创业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在创业教育概念被提出之前,创新教育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很早就认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创新教育获得了丰厚的社会回报。我国之所以形成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概念,是由于在创业过程中科技创新力量的不足,需要通过二者的紧密结合来提高创业中的创新力量[1]。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创建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国家核心战略,这使得单纯的创业教育或是创新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创新教育,让创新成为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这一现实需求促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产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我国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曾有过解释,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培养具有事业心及开创精神的人才。也有学者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出发,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笔者看来,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以创业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以创新教育为内核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二者之间深度交融,互为表里,突显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对创新与创业二者的同等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便深刻体现了这一概念。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大规模扩招,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在逐年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实际上,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期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个关键问题。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大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此启动,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2]。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不仅仅体现在通过教育本身来改善就业形势,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业教育固然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热情、积极性,推动我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改善,但创业更需要提升其成功率,提高创业质量,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就业,创新教育在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将创新教育融入创业教育,二者在时间上同步,在教育上相融,不但要让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同时还要具备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成功的基本要素,如此,才能让大学生的创业更具社会价值。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相融合。这一路径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从路径特征来说,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着眼点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路径,主要体现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3]。二是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包括专业之外的各种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如管理学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等,以及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可以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能力体系,内容较为广泛,综合性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少高职院校以此为切入点,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一路径选择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较强,方法得当能够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但实际操作的难度也比较大,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院校中还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大多在实践中会偏向将创新创新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中,结合专业教育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比较少。三是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为目的,创建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这一路径选择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同时结合了高职教育的特点,能够充分利用高职实践教育、实训教育资源,可操作性强。一些高职院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实操、实践的重要性,利用院校现有资源构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形成了以实战教育为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这一路径选择的总体思路契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突出了高职教育的强实践性特点,规避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教育的状况发生,让学生通过实战来切实感受创新创业的过程,能够为学生毕业后开展实际的创新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4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此也导致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显、发展不畅。虽然大多高职院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教育体系之中,但从教育实践的反馈来看,不少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教职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一些认识误区,进而导致教育行为发生偏差,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办企业”,所谓的“创新”就是“颠覆传统”;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曲解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定位;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没什么实际的需求,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只是少数精英学生的事等。而在学生层面,很多的高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也缺乏深入了解,这当然也与学校的宣传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陈玉娟所做调查研究的结果,有65%以上的学生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归为教学生如何开公司、办企业挣钱,在15%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进行一项的科技项目研究,还有8%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从事开创性的工作。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突显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反映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并没有进入教育体系的核心层面。

4.2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目前也比较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了相关的教育课程,但基本上都是属于选修课,普遍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游离于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之外。在教育课程方面,除作为选修课外,大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也比较少,教学比重不大;教育内容普遍存在理论内容多、实践内容少的问题;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材支撑,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际授课效果。高职院校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教材方面主要还是自行安排,还没统编教材,有些院校本身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内涵、内容等在认识上还存在不足,校本教材的编写也就更无从谈起。还有一些院校也在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日常教学中,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的专业教学中,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开设了《创业基础》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与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不但占比较小,还存在实践内容单一、实践项目缺乏与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导致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有效性、实效性难如人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与热情[4]。总的来说,当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坚守创业教育的自身使命,确立高质量创业教育的理念,凝炼创业型大学的特色,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增长。

4.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由其它专业、领域的教职员工来兼任,如就业指导教师、思政教师等。一方面,这些教职员工本身还有其它的本职工作需要完成,对创新创业教育所能够投入的精力有限,一旦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往往创新创业教育会被置于次要的位置,势必会影响其教育成效;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一项较新的教育内容,还处于探索、摸索阶段,从事这项教育工作的教师大多并不具备此方面的教育经验,绝大多数教师本身对于创业也是个学生,并无相关经历,这也是很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因。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但要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其它领域的知识、技能,这无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很显然,当前高职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身就是短板,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资源倾斜存在较大的现实困难。

5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的相关对策

5.1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虽然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但与高职院校教育规模扩展相较,发展还是相对滞后,很多院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学校教育的核心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不足。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而言,其既包含素质教育的内核,具有专业教育的本质,还兼具就业教育的特点,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性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成果输出不尽如人意,关键还在于在教育理念上没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从而导致在教育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游离于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之外。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大多强调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发展的根本,实质上还属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着眼点在于解决社会人才需求在数量方面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受到学生就业问题、职业长远发展问题的压力,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所加强,但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特点决定了其从本质上来说是关于学生教育质量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理论和实践改革领域展开深入研讨,积极助力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打造就业服务新内涵,力争对明确教学改革创新方向与方法发挥积极作用。

5.2构建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该是职业生成教育,而非职业准备教育。高职院校应积极抓住时代机遇,进行多元化教学改革、科学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便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与就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以创业教育作为基础、根本,将创新教育融入创业教育过程中,成为其核心因子;应以专业教育为驱动力,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5]。具体来说,完善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兼具创新创业课程的独立性、专业性,以及与学生学科专业课程的融合性。在课程开始的初级阶段,应以创新创业的专门课程为主,如设置《创业基础》课程、《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等,内容上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为辅,重点在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白创新对创业的重要性以及创业的基本流程、应具备的条件与能力等,在实践上可以案例分析为主,开展广泛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安排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重在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6]。课程开始的第二个阶段属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教学阶段。此阶段的重点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的学科专业教育相融合,以学生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将来可能进入的行业为背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项目教学为主,结合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创新探索与创业设计并举,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应用课程。

5.3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础

教师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所能取得的成效,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着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创新,建立一套具有长效性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培养模式。一是要设置独立的、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岗位,确保创新创业教师的地位与专业教师处于同一水平,兼职教师应以辅助为主;二是可以从现有院校师资力量中抽调具有较高水平、有意愿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来组成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尤其是具有专业学科背景,又具备一定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应成为骨干力量,可以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融合并取得实效,并且在创新创业校本教材开发、课程设置、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能够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三是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联系、合作,聘请专家学者或是企业管理人员、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加入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来,一方面可以增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作者:郭玉华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