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诚信教育体系建设思考

金融诚信教育体系建设思考

摘要:金融诚信教育作为边远地区开展信用普惠工程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有效提升普惠金融基础建设和服务体系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普惠金融建设为基础,分析金融诚信教育基本要素,积极探索具有普惠价值的金融诚信教育标准化建设路径,为边远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指引新思路和新方向。

关键词:诚信教育;普惠金融

一、基本情况

(一)玉树州诚信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玉树州”)少年诚信教育基地作为灾后重建信用修复工程重要的突破点,自2011年起,中国人民银行玉树州中心支行与玉树州教工委、州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根据玉树州农牧区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程度低、认知能力低,而学生接受文化教育面广、可塑性强、传导性强的欠发达地区群体特征,秉持“诚信从娃娃抓起、小手牵大手”的理念,成功探索出“诚信档案+诚信课堂+诚信创评+诚信校园”诚信教育建设模式,并在8年的建设时间当中不断拓展,实现了较高的诚信教育参与度,社会信用辐射效应日渐显现。

(二)玉树州少年诚信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一是在目标体系上,玉树少年诚信教育基地以培养青少年学生诚信认识情感、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习惯为目标。二是在组织体系上,构建了州、校两级领导小组,州级层面负责制定工作规划等职责,校级层面负责工作落实。人民银行发挥政策衔接、部门合作、工作指导核心作用,对两个领导小组串连形成完整闭环。三是在内容体系上,构建“诚信档案+诚信课堂+诚信校园+诚信创评”四位一体标准化建设模式。四是在配套机制上,构建“诚信教材+课外辅导员+诚信实践活动”模式,编写出版了小学、初中、高中《诚信感恩教育读本》,综合考虑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受知能力和学校教学规律,既传播基础知识,又开展主题班会、诚信宣誓等实践活动,解决了诚信教育“学什么、怎么学”问题;人民银行组建校外辅导员,定期进驻学校帮助诚信教学,通过举办一系列诚信宣誓、诚信承诺、诚信演讲等活动,持续推动诚信基地建设。

(三)玉树州诚信教育基地取得的成效

1.探索了可复制的青少年诚信教育模式。全面构建了“诚信课堂+诚信档案+诚信校园+诚信创评”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通过诚信课堂传授诚信知识,培养诚信情感;通过诚信档案记录诚信行为,引导自我管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诚信文化教育人、引领人的良好氛围和长效机制;通过诚信学生、诚信班级、诚信校园创评,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理念。2.塑造诚信师生,培养了诚信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全州建成56个诚信基地,建立学生诚信档案19502份,评定诚信学生18495名、诚信班级423个、诚信校园23所、诚信教育示范校区3所。3.打造诚信校园,营造诚信文化。少年诚信教育基地拓展和丰富了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从构建校园诚信文化开始,在校风、教风、学风中引入诚信要求,让每面墙壁都为诚信宣传发声,并通过诚信宣誓、诚信承诺、诚信演讲以及诚信主题征文比赛等具有创新价值的特色活动,提升了校园诚信品味。4.扩大“学校-学生-家庭”的诚信文化辐射效应。少年诚信教育基地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持续的正向幅射作用。在诚信知识、征信知识进校园后,学生成为了诚信、信用、征信的传播者和维护者,学校组织教师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学生引导父母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学校组织学生前往银行了解信用报告等活动,使得诚信基地的建设达到以学校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家长为对象向社会辐射的功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诚信教材应用存在局限性

金融诚信教材的撰写和出版是普惠金融工程在校园发展的重要载体,玉树州按照金融诚信教育工作需要,研究出版了《青少年诚信感恩教育读本》(小学、初中、高中版),但仍然仅为地区读本,且仅局限应用于思想品德(小学)、思想政治(初高中)课程以及课外读物,受学生课业减负要求,不作为单设课程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材在学校日常的教学应用,导致教材应用效用受限。

(二)缺乏系统的金融诚信行为记录

目前,学生诚信档案均以纸质件进行记录留存管理,所采集的信息容易造成损坏和丢失,且诚信信息均为非金融信息,采集对象仅为学生,作为诚信教育培育对象的教师和传播对象的家长等群体未纳入采集范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领域对信用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应用,且增加了信息采集者的工作负担。

(三)缺乏多层次多领域的信用奖惩机制

玉树州学生诚信行为的约束措施主要以批评教育和一次性记入诚信档案为主,且未能够有效借助金融、税务、工商等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及资源对教师和家长的信用行为进行约束,缺乏守信激励、失信受惩的良好机制,缺乏对信用行为的有效管理。

(四)缺乏校外金融诚信教育阵地

玉树州目前已建立了56个少年诚信教育基地,覆盖一市五县,占全州中小学校的30%,但缺乏校园以外的诚信教育阵地,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的诚信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金融诚信普及教育工作只能在校园内举行,实践教育质量打了折扣。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金融诚信教材与诚信课堂有效对接

金融诚信教材的设计与应用对金融普惠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金融诚信教材的结构设计和出版既需要充分考虑中国教学体制,实现教学分层、知识分层,也需要充分考虑到中小学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为各学龄阶段的中小学生“量体裁衣”,通过从诚信到信用再到征信的逐步深入,且在应用方面需深入地方德育教育全过程,在培养学生诚信认知和诚信情感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金融素养。

(二)金融诚信评定与行为记录挂钩

个人信用评价在金融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探索校园领域的信用度评价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无“信用记录”、教师受地区偏远、接触金融产品少的特点,通过建立“学生金融诚信档案系统”,定期开展“金融诚信课堂”,教授和引导学生使用储蓄卡,以定期存储款为方式培育学生信用和金融理财意识,并记录学生金融诚信行为,养成金融诚信习惯;教师和家长层面通过发放信用卡,按照信用卡的使用情况由承办银行记录教师和家长的诚信行为,培育成年人的信用意识。

(三)学生、教师和家长诚信行为与奖惩挂钩

金融诚信行为的记录与应用是提升公民信用意识的重要环节和方式,将金融诚信行为记录纳入对学生、教师评优评先的考评指标,对诚信评价好的学生评定为“诚信学生”,给予通报表扬,对诚信评价好的家长和教师给予存贷款绿色通道、优惠利率、提升授信额度等优惠政策,对诚信评价不佳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按照情节轻重限制各项金融服务,实现银校信用奖惩机制的有效普及。

(四)诚信实践活动与金融诚信行为关联

构建双向的金融诚信实践基地,提升实践操作性,打造银校诚信阵地。通过诚信校园建设,实现校内诚信教育基地建设,承办银行明确金融诚信指导员,按季前往校园对学生、教师、家长提供金融诚信教育知识普及工作,同时积极打造金融系统的“金融诚信实践基地”,为在校学生、教师及家长提供校外金融诚信实践阵地,提供假币识别、信用报告查询与应用、信用卡及贷款办理和使用等与信用相关的金融服务体验。

作者:刘春年 赵铭 郭建平 旦周嘉措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玉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