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策略探析

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策略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既是思想生产的前沿,又是各种思想的交汇点。意识形态安全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一旦成立,就会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社会未来人才。因此,本文就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作用

意识形态安全是最高层次的价值目标。意识形态安全是人类价值意识与价值取向的高级表现形式,具有理性化、有意识观念化的特征。它一旦确立,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追求,因此,它被称为人生道路的牵引线。它的形成,标志着人的价值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意识的思想体系,成为引导和推动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精神力量源泉。第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多元化发现,社会环境越发开放,我国大学生思想发展受到影响,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进而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这个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思想萎靡、信仰混乱的问题。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对学生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第三,满足大学生成才成长需要。青年学生年富力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实践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学生具备良好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可以为未来学习发展指明方向,为其提供精神支持。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落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些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仍选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而教育理念层面仍以教师和教材为核心,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仅按既定计划完成教材内容传递,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突出,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难以充分激发。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教学的相互脱节。就教育方式而言,仍采用单向说教模式,对学生情绪、情感的观察明显不足,指导性和启示性教育相对缺失,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内容的思想意识教育功能。从根本上说,国家安全意识形态教育属于人心的教育,需要保证教育具有一定的温度,基于心灵的交流,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心灵的碰撞中,形成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贯通学生的思想,重新进行引导。

(二)忽视新技术的应用。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实时更新优化,衍生出各种网络媒体形式,如微信、微博等,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因而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由于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没有积极引入网络新媒体平台,主动运用力度明显不足,导致在开展宣传教育时,仍然存在着依赖传统媒体的环节。也有一些大学虽然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作为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传播载体,还没有实现动态、智能、优化管理和实时更新,而且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其中教育专题网站传递的思政教育内容形式不够新颖,难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通过网络新媒体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校园网络空间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内容,需要全面管理。

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价值。高校教育阶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人文素养包括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修养、意识形态安全等,是人全面发展的标志。其中,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实际教学中,高校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理念,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进行有效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形成,为学生发展成为社会良好人才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目前,网络媒体平台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具体应用体验方面。这些都要求高校加强对媒体平台的管理,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避免不良的行为方式对平台的破坏。学校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尽快解决,尤其要报告和鼓励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件,可以对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进行有效地引导,促进其健康成长。另外,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将网络平台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效结合,可以提高教学价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平台相结合,注重学生生活态度引导,如教师可以通过微博、QQ、论坛等学生会经常关注的软件公众平台,定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引导,引导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从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此,一定要加强平台建设管理,对不文明、不和谐的内容进行处理,对值得学习、值得表扬的事迹进行适当的转发和鼓励,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知识,促进学生综合成长。

(三)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提高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社会各种文化交融混杂,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入侵,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目前,某些霸权主义国家为了维持自己的优先地位,利用自己的国家的经济优势不断的向其他国家灌输自己国家的思想价值观,形成“文化霸权”。“文化霸权”的形成逐渐腐蚀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等。随着经济的快速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对于一个国家长久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人才,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一是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丰富高校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爱家、爱民族、爱国家的思想意识。二是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赏析中国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形成传统文化建设的先进意识。可见,全球化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育中积极引进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形成。

(四)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良好意识形态形成。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中,总书记提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强化,增强亲和力,增强针对性,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期望。高校教育阶段,学校想要加强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要积极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团队的基础上,立足教材、挖掘教材,结合党最新的理论成果、时事热点,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趣味性、流动性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内容更具可读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知识讲解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出于对课堂整体方向进行把控的目的,教师依然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性讲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需要教师下意识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讲解和引入,以此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意识形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比如,教师在思政观上引入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谐”观的融入提供了空间。从指导思想上讲,法治与道德约束可以融为一体,如“邻里纠纷应以和谐为处理原则”,由于引发邻里纠纷的原因一般都不大,以“和谐”为指导思想,通过协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四、结语

高等学校既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又承担着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大学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原则,以维护大学意识形态安全为重点,对大学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新形势下大学意识形态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作者:汪晓萌 单位: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