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工作研究

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当前旅游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种方式,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出游充满期待,但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高校辅导员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旅游安全教育工作尤为必要。新时代大学生在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心态方面的变化使旅游呈现出新特点。本文认为探究新时代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的原因,探索高校辅导员做好旅游安全教育的策略,有助于更好构筑新时代大学生旅游安全防线。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高校辅导员;旅游安全教育

近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提升,旅游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有效途径。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201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国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速度均超过10%,国内居民出境游人数、国内国际旅游收入均保持增长态势。新时代大学生,他们旅游热情高涨,通过前期调研所在学校400名学生得出问卷,93%的学生对下一步的旅游目的地明确,有出游打算。然而,因新时代大学生存在一些固有局限性,在旅途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现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结构,若出现事故对家庭乃至社会影响极大。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伙伴,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辅导员工作职责中包括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新时代、掌握新方法,保障每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新时代赋予辅导员的新课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旅游特点

(一)目的地特点

据调研,现阶段信息获取渠道多样,选择方式更广,新时代大学生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更愿意选择一些休闲、小众路线、国外线路尤其是周边国家线路更受青睐。旅行的方式也不像以往跟旅行社前往目的地,更倾向于与家人朋友自由行,一些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也更倾向于参与学校组织的“修学旅行”和社会组织承办的“义工旅行”,这种“游”与“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游览风景的同时深入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旅游目的地新特点也折射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旅游心态的转变。

(二)心态特点

调研所知,新时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在寒暑假、法定假日进行出游,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对毕业季的旅行尤为期待。其中,有81.75%的大学生会提前做好旅游规划,也有18.25%的学生更愿意随着感觉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新时代大学生出行目的以欣赏风景、缓解压力、联络感情为主,大部分学生群体性特征明显,喜欢凑热闹,好友同行有助于提升旅途中的愉悦氛围。旅途中愿意结交朋友,对刚认识的朋友有一定的警惕意识,乐于助人的本质他们也愿意给予初识的人一定的帮助。

(三)安全特点

从主流媒体报导中,近些年大学生出游遇到典型安全事件主要有:2013年6月,22岁女大学生在香港地区的重庆大厦内被印度籍男子强奸;2015年6月,3名大学生自发登山,返程时迷路被困,打110求助,转天获救;2015年8月,20岁湖南女生独游泰国死在芭提雅;2017年8月,21岁女大学生昆明旅游被打,后脑勺缝6针;2017年12月,北京林业大学大四学生结伴包车游雪乡,发生交通事故,四死五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通过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心态分析,我们看出旅游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也会蕴藏着一些隐患。新时代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频发,不禁引起思考,学生所在高校在旅游安全教育中起怎样的作用?诚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的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责任自负。高校有管理责任,并非监护责任,仅仅在管理失责时才需承担与过错相应责任。当学生在旅途中出现交通、人身安全等事故,按照侵权责任法也会依据归责原则对引发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归责。但作为高校的辅导员,我们应尽力保障每位学生的安全,运用合理恰当方式将旅游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二、新时代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一)自身安全意识薄弱

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普遍存在需求与拥有倒置的矛盾。新时代大学生拥有充沛的精力,有可供支配的时间,但物质财富匮乏导致他们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有限,更愿意在享受出行乐趣的同时寻求经济的旅游产品,如价格低廉的酒店、拼车游、穷游、低价团等;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具有安全意识欠缺的局限性。当得知旅游目的地近期不太安全时,一些大学生会有铤而走险的心态,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辨识能力,不必担心。对于一些如潜水、登山等涉奇涉险项目具有挑战和尝试心理,但因没有事先了解操作规范,如并不知晓乘坐飞机前后24小时内不能进行潜水活动否则容易患上减压病有生命危险;对于旅游目的地常见疫情疾病没有事先了解携带应急物品;在自发组织的登山活动中,并未事先了解指北针的使用方法,不了解处理中暑、崴脚的措施,未带登山装备,都易造成隐患。很多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差,夜晚走小路、夏季衣着过于暴露、住宿未检查门栓安全、是否存在摄像头等均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二)安全教育方式方法欠缺

高校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教育教学主体,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还是在辅导员身上。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与旅游危机处理、旅游法律法规相关的选修课,此方面专业化人才较少。对于安全教育方面,辅导员主要停留在新生入学、开学、节假日、期末安全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开班会、专题讲座、案例预警等,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专业课程及教师会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且这些教育大部分停留在学生在学校周边容易产生安全事件的安全提示,很少会对学生旅游安全进行教育。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教育方法流于形式、浪费时间,难以做到入脑入心。家庭作为孩子安全教育的最重要一环,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但现实中,一些家长安全教育意识薄弱,存在误区,认为已将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应该对学生负责,安全教育应该由教师承担,如果出现旅游安全事故,责任无疑要由学校承担,家庭不负担安全教育责任。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方式方法老旧,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一无所知。

(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旅游成团产品缺乏

近些年,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新变化,户外俱乐部、义工旅行组织应运而生。据前期调研,以天津为例,成熟运营的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旅游组织是市场空白点,现存的大多是户外俱乐部,但这些俱乐部参与者主要是30-60岁具备消费能力的群体,占比高达75%,大学生参与占比不到5%,且大部分活动停留在登山、徒步、穿越等户外线路,难以满足上文所述新时代大学生多样旅游目的地选择要求。结合大学生经济特点、好热闹的旅游心态及目的地选择的多元化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旅游需求多样化,但目前缺乏这样专业对大学生的旅游成团产品使其不得不更多的选择自由行,加之旅游安全教育知识的空白,使得旅游安全难以得到专业的保障。新时代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原因既有大学生对自身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安全教育方式方法欠缺以及社会上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生旅游成团产品。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从学生权益出发,结合工作实际,对新时代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高校辅导员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策略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是立德树人的模范践行者,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人。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掌握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策略,让旅游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一)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正视局限性,提升旅游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辅导员应通过多种路径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旅游安全知识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意识上高度重视旅游安全问题,具体操作方式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现身说法、调查问卷、旅游安全知识竞赛等,与同学们深入交流近期新闻中旅游安全的实例,深入剖析原因,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同时深刻理解安全事故背后的成因。强调旅游安全问题事关重大,其危害性不低于其他安全问题,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对于问卷调查发现的对旅游安全问题既不关心又相当自信旅游安全问题与他无关,这部分学生要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想法,并紧密跟踪学生心态的变化。

(二)掌握工作方法,创新安全教育新路径

掌握辅导员工作方法。一方面,辅导员要主动走进学生宿舍、课堂、网络空间,真情关心关爱学生,掌握所带每位学生的出行心态和动向。持续学习,掌握与学生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旅游危机处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做好家校结合,充分发挥充当学校和家庭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大一学生入学时,将学院电话、官微告知家长,组建家长群,畅通学院通报、学生动态反馈的渠道,事先做好预防,当学生出现动态异常、心理问题、学业问题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旅游安全教育,常提醒多提醒,筑牢学生安全防线。创新旅游安全教育新路径。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课程方案合理开设选修课。课堂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方式,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通过VR体验、情景模拟、野外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应对旅游危机。聘请校内外教师、旅游专栏作家、各行各业工作者到校进行讲座,学生自主报名,参与者可获得第二课堂积分;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者,因时而进,通过“互联网+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通过学生喜爱的抖音、快手等软件制作旅游安全教育短视频,利用“直播”的方式分享自己在旅游中的体验,进行旅游安全主题班会,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在班会后持续追踪学生动态,根据学生反馈继续调整教育方法,寻找出最适合开展旅游安全教育途径。

(三)多方联动、校企结合,提供质优价美旅游产品

针对天津旅游市场专业化的大学生旅游成团产品欠缺现状,高校可以主动出击,与旅行社、户外俱乐部等企业洽谈,促成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到学校进行调研,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对旅游产品需求,为其量身定做符合时代特点、学生需求的长短线游、修学旅游、义工旅游等,同时学校可以输送一批优秀学生到该企业实习,实习期间不仅可以学习经验、拿到实习工资,工作成效还可以转换为专业课学分,优秀的学生毕业时也可以与企业签订劳动协议,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这不仅可以做到学校、企业、学生自身的三方监管,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实习,解决就业问题。

作者:孙悦 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