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论文范例

教育调查论文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1

关键词:神木市;十五年免费教育;教育创新;影响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神木市位于陕西北部,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其地域广阔,矿产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自然资源的富有带动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教育得到了财政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当地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使得十五年教育在神木市的普及成为了可能。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到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再到陕西省神木市十五年免费教育的普及,让我们看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重视。十五年免费教育的普及对神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话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了解了神木市的教育发展历程,明确了神木市免费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影响范围。结合涉及到的相关事件,深刻认识到了十五年免费教育的普及带给当地的重大影响。

(二)调查研究

据调查神木市有15个乡镇,以每个镇为抽样单位,选取四个乡镇(神木镇,万镇镇,店塔镇,贺家川镇)发放问卷150份,有效回收135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三、神木市十五年免费教育普及的现状分析

(一)被调查者对十五年免费教育普及的了解情况

对十五年教育了解的神木市公民占37.8%,一般了解的占37.8%。整体来说,神木市公民对十五年教育有着普遍的了解,有助于总体的发展。根据调查发现,不了解的公民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竟高达21.5%,这说明神木市十五年免费教育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大,也显示出神木市在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公民的积极性不够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足,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

(二)被调查者对十五年免费教育普及的态度

由图2得出,对十五年免费教育持满意态度的神木市公民占44.4%,比较满意的占32.6%,一般态度的占18.5%。总体来看,神木市公民对这一地方性政策满意程度较高,因为该政策给他们孩子的教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也可以看出家长们对政府普及十五年免费教育这一政策持满意态度。据调查显示,只有2.2%的公民对十五年免费教育不满意,主要是由于十五年免费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学生人数增多,学校的教育管理难度增大,教育质量下滑。

四、神木市十五年免费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

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神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神木市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为目标,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已成为神木市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在提供的免费教科书中国家课程教材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地方课程教材由市、县、区自主选择并承担所需资金,按照省与市县各50%的比例分担免除学杂费,市与县分担比例由各设区市确定。各级财政补助按照每天小学生4元/人、初中生5元/人,一年按250天计算,由各市县确定受助学生覆盖面报省级审核、国家核定后执行。每学期,按照省级标准化高中800元/人、城市普通高中350元/人、农村普通高中200元/人进行补助。各级财政在原有补助基础上,为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助学金标准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平均资助面按全省在校学生人数的30%确定①。它将对神木教育体系的构建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的影响。

五、神木市十五年免费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

(一)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经调查显示,神木市51%的人口认为十五年免费教育的普及为他们带来较高程度的影响。由图2数据得出,有15.5%的人认为十五年免费教育有利于教育设施的完善,14.2%的人认为延长免费教育的年限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率,有13.6%的人觉得延长免费教育年限能提高青年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有效的推动教育结构的均衡发展。访谈记录:访谈对象:A同学(神木中学高三女)访谈员:请问十五年免费教育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被访者:我来自农村,家庭境况不是很好,免费教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可以继续接受教育,完成学业,实现我的大学梦。访谈员:假如不实施免费教育,你会继续读书吗?被访者:可能不会了,弟弟明年也要读高中了。高中学费太贵了,家里可能供不了我俩同时读高中,要不是开展十五年免费教育,我可能就要结束我的学习生涯。由此可见,对于广大贫困学生和家庭来说十五年免费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使得贫困子弟更加珍惜上学的机会。他们能够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个人文化素质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体现了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给家庭贫困的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力。

(二)对学校的影响

据调查,2018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8610.48万元,基本支出55214.48万元,基本支出中工资福利支出41080.26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562.82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1212.40万元,较上年52855.48万元增加4%。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用以免除学杂费、免除课本费、免作业本费、免除住宿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补助等。支出预算46250.36861万元,其中教师奖励经费600万元,校园安保和后勤经费900万元,教育督导专项经费100万元,高考专项奖励资金50万元,高考考试专项工作经费170万元,“十五”年免费教育资金31000万元②。由此可看出,政府财政的支持促进了神木市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教师待遇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育水平不断上升。有利的推动了神木市教育的全面发展。十五年免费教育的实施使得学校的升学率得到提高。到高中去学习不再受经济压力的约束,人人都可以读高中,这样会使得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加重,生源质量变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质教育的发展。

(三)对社会的影响

教育的不断普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尤其体现在农村户口入学率的提升上。教育的实施,使得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学生,能够入校学习,尤其为农村户口学生,促进了城乡公平。并且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得国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减缓了国民素质和工作岗位不对称的问题,接受更高的文化教育,有利于促进就业水平的提升。青少年接受更长时间的免费教育,学校便于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六、神木市十五年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和家庭方面

十五年免费教育意味着教育年限延长,他们就必须多受三年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超指标,超时间,超负荷的问题十分突出,学生学业负担重,学习兴趣不浓,出现厌学和叛逆的心理,甚至出现逃学和辍学的情况。除此之外一些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淡薄,不重视孩子品性,学习习惯的培养。经调查,虽然十五年教育全面普及,但仍有60.3%的人认为在他们身边有辍学现象。

(二)学校方面

神木市十五年教育已经实施,但存在着基础设施跟不上,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体制不健全。“重硬件轻软件,重支出轻绩效”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随着十五年教育的推进,接受教育的学生普遍增多,学校安全隐患增多,使得学校的管理负担加重。教师增多,对教师监督考评体制难度加大。学校普遍给学生施加很大压力,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城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差距悬殊。

(三)社会方面

神木市免费教育年限延长六年,基础设施投资加大,教师人数增多,政府财政压力加大。据调查:2018年教育局部门预算支出98610.4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5214.48万元,较上年52855.48万元增加4%,主要原因是教育师资力量增加。教育政策制度发展不完善,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缓慢。社会公众意识淡薄,对教育的关注不够。

七、推进神木市十五年教育优质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个人和家庭方面

个人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养成爱学习的习惯,通过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家庭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教育发展阶段中,家庭成员应该积极转变旧观念旧思想,家长应该积极与学校沟通交流,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配合教育孩子的良性循环。共同推进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学校方面

为促进神木市十五年免费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发,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扩大学校规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吸引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老师设置监督体制和教育效果考评,不断提高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三)社会方面

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巩固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体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发挥各级教育基金的作用,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推进教育领域中央与神木市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落实神木市政府教育经费的统筹权和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营造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他们解决接受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辍学。社会公众应该行使自身权利对政策实施的进度及实施的效果进行监督,以防止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当前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3期.

[2]晋中市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J].山西教育,2016.04.

[3]王本川.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渠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第02期上.

[4]陈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误区与对策[J].《教改探骊》,2011年第8期.

[5]曾天山.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1期.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2

首先,笔者对中国知网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登载的近3年(截止于2013年12月)我国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网络检索,逐篇阅读论文的“摘要”和“绪论”等包含有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的部分,下载了所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学位论文;然后通过内容分析法选择了其中与音乐教育选题相关的23所高校的108篇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分析样本.论文“研究方法”维度的数据统计主要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研究方法名称、数量、种类以及参考文献等信息,然后对所获数据进行建档、整理和统计,最后以这些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统计和逻辑分析.研究不仅对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反映研究者方法论立场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宏观的方法学视角检视和讨论各篇样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情况,力图清晰地描述出目前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类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现状和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学态势.

2样本论文的方法学特征

2.1实现定量与定性资料收集方法的组合运用

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是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标志性方法.然而,调查发现,只单独运用这两种方法收集调查资料的样本论文仅有10篇,而把定性资料收集技术同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组合起来进行运用的样本论文却有98篇(90.7%),其中,无结构式访问法(97篇,89.8%)和现场观察法(34篇,31.5%)是被组合运用频次最高的两种定性资料收集方法.说明样本论文在研究中试图通过对定性资料收集方法的组合运用,达到以定性资料来补充定量调查的结果,或把定性资料作为问卷调查的背景资料,实现两种资料的互相印证.暂且不论这两种研究预期能否实现,仅就研究方法运用而言,包容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混合方法研究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方向,并且混合方法研究是教育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因此,在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研究的背景下,样本论文对定量与定性资料收集方法的组合运用,不仅符合其母学科音乐学新的研究取向,也符合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方向,必然有利于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和成熟.

2.2尝试运用多学科理论解决音乐教育实践问题

面对研究面越来越宽,研究问题越来越深的现状,保持音乐教育科学学术效力长久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工作.调查发现,明确表明了运用多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样本论文有34篇(31.5%).这些论文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从多学科角度对同一音乐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使得研究的论证更加全面、科学、深刻,提升了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论深度.然而,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使用了多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样本论文在分析深度、理论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研究者属于音乐学的初学者群体,他们对跨学科、多学科的理论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出现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为以后的研究者融合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开辟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在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不言而喻.

3样本论文的方法学问题

3.1研究方法写作不规范

所谓“规范”在于其统一性,尽管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对某些细节的处理是否应该统一至今还无共识,但是,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阐述还是有一个一般写作模式可以参考的.由于研究方法是由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三个层面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在研究方法写作时,应单列一个研究方法章节,按照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的架构进行表述.调查发现,只有47篇样本论文(43.5%)是按照这样的写作模式对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的,说明研究方法写作不规范在样本论文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大部分没有对研究方法阐述进行规范写作的样本论文,在研究方法部分就不能从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等方法论的视角对其研究论证过程作全面的阐述.这样不仅会使社会调查研究的层次与结论的意义因为缺乏充分和明确的理论框架的指导而受到限制,还会使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等由于研究前无明确理论假说、后又无严密论证而难以得到保证.

3.2研究方法表述不够详细

调查发现,在47篇有按一般写作模式阐述研究方法的样本论文中,只有1篇相对详细地阐述了方法论和具体方法,42篇(38.9%)部分描述了论证过程并有对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的实际操作意义进行说明,4篇部分描述了论证过程并罗列出所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的名称;在61篇(56.5%)只列举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的样本论文中,40篇(37.0%)对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的实际操作意义进行说明,21篇(19.4%)仅罗列出所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的名称.由此可见,研究方法表述不够详细在样本论文中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没有对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人们就无法准确判断方法选择的合理性与使用的恰当性,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必然要受到质疑.

3.3社会调查方法运用存在缺陷

调查发现,样本论文在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诸多明显的缺陷.有33篇论文(30.6%)没有对研究的目标总体进行界定;有52篇论文(48.1%)没有报告调查的回收率;大部分有采用无结构式访问法的样本论文(75篇,77.3%)没有附上访问提纲,文中难以找到访问的论证资料,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撑;只有2篇论文在样本抽取中实现了随机抽样,对抽样方式未予说明的却有68篇(66.7%);有27篇论文(25.0%)对变量测量方法一字不提,其余的81篇论文(75.0%)也只是部分介绍变量测量方法,“无法了解研究的概念与其经验测量的现象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联系”;有103篇论文(95.4%)没有说明问卷的信效度检验情况,无法判断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程度.

3.4统计分析方法使用过于简单化

一般情况下,描述性调查主要侧重于基本的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而解释性调查则主要依赖于双变量与多变量的相关分析及其他一些更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调查发现,虽然样本论文中解释性研究居多(69篇,63.9%)、描述性研究较少(39篇,36.1%),但是样本论文的研究却明显偏重于描述性统计方法如百分比(104次)和频数方法(63次)的使用,而对一般推断性统计方法(如T检验、U检验等)和更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频次却极低,均没有超过4次,说明样本论文的统计分析方法使用过于简单化,这容易使解释性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出现重描述轻解释的现象.

3.5外文文献利用能力较弱

调查发现,样本论文对外文文献的利用能力较弱,大多数论文(81篇,75.0%)没有参考利用外文文献,仅有27篇参考利用了外文文献,共参考外文文献141条,篇均1.3条.只参考国内而没有参考国外的文献,至少说明了大部分样本论文是在不充分的文献调研基础上所进行的研究.

4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调查研究能力的建议

4.1提高研究方法论素养

方法论是研究过程的理论和指导研究者使用研究方法的决定因素.由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不全面、不系统、不规范,研究方法论素养不高是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群体的普遍性问题.这将会使硕士研究生“缺乏整合和组织已经掌握的专业理论、研究方法、数据资料等材料的能力”.因此,要提高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类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需要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法论素养,具体体现在规范地撰写研究方法;详细地描述研究方法;规范地运用研究方法等三方面.

4.2加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目前在艺术院校教育中比较缺乏抽样调查(社会调查指的是抽样调查)的专门训练,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对社会调查研究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技术的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特性、功能与适用范围,是做出合理的选择与恰当的运用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加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才可能切实掌握音乐教育调查研究所必需的研究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方法运用水平.

4.3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音乐教育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可能涉及到许多社会因素或多重矛盾关系,仅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来分析调查资料是难以全面揭示音乐教育社会现象或问题的.虽然统计分析方法不是越复杂越好,但是,社会调查研究必须运用与之相匹配的统计分析方法才可能达到研究的目的.如解释性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往往需要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才可能更为准确地反映音乐教育“社会现象的实际结构和本来面目”,因而,将来的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必然需要应用到更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由此可见,对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欲提高自身的社会调查方法运用水平,提高自身的统计分析水平刻不容缓.

4.4充分利用外文文献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3

1.1实践教学没有结合开放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简单照搬普通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远程开放教育在生源结构、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有着与传统高等教育形式不同的许多特点。在生源结构上,传统高等教育的生源基本是高中毕业生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和录取的未就业者,生源结构单一,学生学习基础在程度上也比较统一,而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则基本上是已在各行业工作的在职求学人员,生源结构相对复杂,学习基础和学识水则参差不齐;在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方面,传统高等教育基本实行全日制的脱产学习,教学采用组班学习及面授辅导为主要形式,而远程开放教育则实行业余学习方式,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的形式。由于生源结构与教学形式的不同,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在形式、内容与标准等方面均应反映和体现其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点,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实践教学目标和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毕业作业环节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

原有的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采取单一的“毕业(学术)论文”形式,严重脱离了专科层次学生实际,无法解决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问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1)论文选题偏重理论性,淡化实践性。在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面,80%以上的学生选择纯理论性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严重地脱离实际。由于论文选题偏重理论性,学生自己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功底,只能从报刊杂志或网上下载,不少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应付了事。(2)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开放教育专科层次学生是成人业余学习,底子薄、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撰写毕业论文,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以专科学生目前的学术素养和能力水平完成专业学术论文,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无法驾驭。在多年的毕业作业实践环节验收中发现,专科学生毕业论文抄袭、请人、论文拼凑现象严重。(3)论文的逻辑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不规范。不能按照序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来安排论文的逻辑结构,导致逻辑结构混乱;或用报告文学的语言、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代替论文的学术语言等等。有些论文连基本的要素如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资料都没有,而参考资料列法不规范是最普遍的现象。当然,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基础较差的问题,还有为师生比严重失衡,论文写作指导不力的因素。开放教育实行试点以来,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招生规模基本都是位列前茅,学生数量众多,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专业师资缺乏,从省校到各分校尤其是基层教学点,行政管理专业的老师很少,师生比例悬殊,导致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论文写作很多时候靠学生自行探索,而学生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随便应付了事,使得实践教学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2探索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和学习者特点的毕业作业实践教学

2.1调整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对基层的应用性人才,其教育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如前所述,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习基础和学识水则参差不齐,尤其是专科层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理论素养较低,虽有一定社会经验与工作实践,但多为低端的感性认识,他们既难以自主地在教学环节中将所学理论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同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社会经验有效结合,也难以自主地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指导毕业作业环节的行动。针对这一实际,电大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要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其实现途径应该是把实践教学与学生本人的工作实践与社会经验相结合,将其自身既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及社会实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环节的首要任务是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专业写作的基本能力。为此,我们重新调整了该专业毕业作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思路:突出实践主体即开放教育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紧密结合学生的工作实际与社会经验,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提升,由此实现加强其动手能力的目标。

2.2探索构建多元化的毕业作业实践教学形式

依照前述的实践教学目标和思路,我们积极探索开发利于学生共性发展与个性发挥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虽然具有成人在职、自学为主的共同特点,但年龄、家庭情况、学习背景、职业特点、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学习条件等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因此,满足其需求的路径和手段也应当不同。在毕业作业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类型细分,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实现毕业作业形式的多元化。为此,我们在研究探索中,将原来毕业作业只是单一的学术论文形式改为适应不同学生情况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等多元形式,由学生根据要求和自己的条件自定。多元化的毕业作业形式,突破了原有电大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使电大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加适应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

在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四种毕业作业形式中,除了学术论文是原有毕业作业形式的保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都是结合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学生的特点开发设计的新形式。“工作研究”形式主要适用于在行政单位工作或从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学生,目的是促使这类学生利用从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自身优势,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自身工作性质,围绕本职工作和行政管理专业某一主题开展,研究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总结自己在思想认识、业务认识与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收获、感想、心得体会及合理化建议,促进其运用理论知识总结归纳实际工作,将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形式适用于所有学生,供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工作实际自行选定。对于学术论文形式,我们把它作为多元化形式之一进行保留,但是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在原有毕业作业环节中,学术论文的要求和指导基本参照普通高校的做法,给出选题,由学生自行选定。选题基本以行政管理领域理论研究为主,结合实际的很少,学生写论文基本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不少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应付了事,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很难通过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和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在课题的探讨中提出了论文选题必须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本岗位的工作实际或社会热点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不提倡写纯理论性文章。通过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析或者是对自己工作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实证分析,一方面强调了学生探讨问题必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学生结合工作实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3改革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总结新开发设计的毕业作业环节各实践形式的教学经验,2011~2012年,我们以调查报告这一毕业作业形式,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发设计了“南宁市道路交通状况调查”的专题调查项目,在总校直属班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改革实践。该专题调查要求学生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独立完成社会调查,以调查过程中收集的素材撰写调查报告,完成毕业作业。从两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通过结合本地区社会实际开展的专题调查,对促进电大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落实,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1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从两年的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与之前硬性规定撰写毕业论文的单一形式相比,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每一届学生参加毕业作业并顺利完成通过验收的比率由原来的50—70%提高到95%以上。从对参与学生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这项社会调查的总体效果很满意。

3.2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通过专题调查,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的基本过程,了解了本地区社会热点———市区交通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调查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在收集材料、整理归纳消化素材中,培养了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在对参与调查的学生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该项目调查,是很好的一次系统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知识的应用和转化,同时锻炼了走访、座谈、记录、统计、写作等多种能力,掌握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真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3.3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4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以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学习、软件模拟实践、实训、实习、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备较强的营销实践能力、实践创新及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教育部评估指标中“专业与课程建设”一级指标下面有“实践教学”这个二级指标,其中的观测点“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的要求:有50%以上的毕业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滁州学院2015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份,分析该专业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使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评估指标对毕业论文和综合训练的内涵给予了界定:指不同类型院校或专业在毕业前结合专业教育能力所进行的类似于毕业设计的综合教育环节。可见毕业论文工作应该是以强调各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为主要目标。[1]但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下滑明显,传统以学术论文为主的本科毕业论文更容易出现“假大空”的现象,也不利于学生学术道德水平的培养,与毕业论文的设计初衷相去甚远。

1.1论文满意度较低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整体满意度比较低,“论文管理”中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回答率仅占38%,而在论文管理、论文选题、论文开题、答辩方式和答辩时间中“不太满意”和“非常满意”回答分别占到27%、28%、11%、16%和30%,见表1.

1.2论文撰写周期过短

目前,很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周期过短,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以滁州学院为例,本科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是第7学期,第7学期仅做论文进行选题、开题等工作,而真正的撰写论文是从第8学期,甚至部分同学(43.1%)仅用一周的时间来撰写,见图1。

1.3论文实践性不强

当前,虽然教育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性有着硬性要求,要有50%以上的毕业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更多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等形式来完成,通过调查发现,仅有11.8%通过问卷调查完成的毕业论文,而其余的同学基本上都是闭门造车,往往是东拼西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粘贴和复制,很难达到毕业论文所设计的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1.4论文对应用型能力提升不够

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论文的写作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应用型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发现,论文的写作过程的确提高了学生的部分应用型能力,但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型能力培养缺失寥寥无几,见图2。

1.5论文内容与教学、就业等方面关联度不高

首先,学生论文在选题方面轻率,寄希望于老师。高中以来,写作都是命题形式,按照给定的题目或者思路写作,大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理论上的学习,很少自己尝试拟定题目并撰写小论文,到毕业的时候自己很难拟定题目,把握不住命题的方向和范围,因此选题的责任就落到了老师了肩上。其次,论文内容与教学以及指导老师吻合度不高。老师出的题目跟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而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吻合度不高,学生很难将自己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因此造成学生从网上复制粘贴、东拼西凑,复制率远远超过30%,甚至高达50%~70%。最后,论文内容与就业脱钩。企业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人力资源是实用型的、创新型的,在实践中完成公司的目标,而毕业论文的内容偏重于理论型,与就业岗位的要求关联度不高,有些内容与就业要求严重脱钩。

2原因分析

2.1论文制度建设不全

一方面,学校在选题环节制度过于僵硬,当前很多高校虽然制度上规定实现论文的双向选题,而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是学生没有选题意识,完全凭借导师出题学生选择,学生的主动性受到极大地限制,包括指导教师包办选题甚至选题过于理论化。论文选题制度过于死板,通过图3可以看出,制度上没有给予学生的选题主动权,选题环节由院(部)和教务处直接进行了审定和审核。另一方面,学校对于毕业论文撰写的启动时间过晚,特别在第8学期,由于学生面临毕业实习、就业和考研等事务,90%以上学生并不在学校,使得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管理无从抓起。

2.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很多高校毕业论文主要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撰写,以滁州学院为例,第8学期没有任何理论课程,学生主要工作就是毕业实习、就业和撰写毕业论文,由于毕业实习和就业都是在企业进行,所有学生基本是都是“放羊”模式,也有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在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之中,学生根本没有精力完成毕业论文。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制度上给了学生20多周的时间撰写论文,而实际上学生仅用一周多的时间就将论文撰写完毕,学生不及时与导师沟通,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整体下滑。[2]

2.3论文与实习、就业脱钩

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多数是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种安排和学生考研、实习以及就业的时间重叠在一起,导致学生没有精力也不太重视毕业论文的训练,与实习、就业脱钩。通过图4可以看到,毕业论文与实习、就业完全没有关联的分别为15.7%和9.8%,毕业论文与实习、就业一般关联的分别为35.3%和43.1%,非常有关联都占到17.6%,总体上毕业论文与实习、就业关联度不高,严重影响到了毕业论文的实践性。

2.4指导老师实践性不强,对论文的性质认识不足

专业老师基本上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在社会上经历过磨炼,也不是特别清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类型和要求,尤其是不能动态地把握人才的需求类型和要求。有些老师认为既然是老师出题,那么出题的方向和范围就应该是老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范围,因此把本科生的论文写作与研究生的论文混为一谈,要求学生的写作范围与指导老师保持一致,这样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特长,也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论文中去。因此,论文质量不高、东拼西凑、复制粘贴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3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思路

3.1选题方面

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论文选题时流程过于简单,基本上是教师拟定题目由学生选择,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教师拟定的题目基本上都是自身的研究领域或方向,没有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指导老师在拟定题目的同时,也要与指导的学生进行充分探讨,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点或实习意向进行选题,选题结束后再邀请相关专家和企业人员对选题进行评议,按照市场营销的专业要求将论文选题规范化,这样就极大地发挥了指导教师、学生的自主性。[3]

3.2撰写方面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大多采用文案调查法,对别人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照搬照抄,从而导致文章复制比过高,而进行真题真做模式的却比较少,通过调研滁州学院发现,仅有11.8%通过问卷调查完成的毕业论文。因此,结合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特点,让每位同学根据论文题目做好问卷设计,深入实地进行调研,通过旁征博引,精细的图标设计,设计优良的营销方案,这样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论文的撰写质量。[4]

3.3答辩方面

传统的答辩形式是学生先对论文进行简单地陈述,答辩老师提出3~5个问题,学生作答后,答辩教师根据论文的写作情况和答辩情况评定成绩,很显然传统的答辩形式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5]因此,若是采用错峰答辩和分组调研答辩可以较好地解决一定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若是错峰答辩和分组调研答辩有19.6%的同学完全能够接受,有45.1%的同学比较能接收。总之,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市场营销专业更加能够体现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市场营销专业本身的特点,改进毕业论文在选题、撰写、答辩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

3.4提升管理环节、确保真题真做

第一,综合管理环节方面,二级学院和系一级最为关键,院和系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真题真做便容易推行。第二,教学管理环节,毕业论文属于教学管理内容,因此教学院长、主任等必须做好出题标准要求和宣传工作,确保出题内容与专业、就业要求相一致,避免出现每个部分单独成章、互相独立的局面。第三,科研管理环节,确保毕业生的论文具有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性并不是指本科生通过论文的写作将有重大的理论发现或者产生巨大的现实价值。主要是指通过论文的写作得出了与别人不一致的结论,或者通过新的方法印证了别人的理论或观点,或者通过调查得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第四,指导教师环节,指导教师要严格出题,真正理解毕业论文的性质,做到出题内容与毕业生专业以及就业需要相关联,要求毕业论文确实采用来源于实践的一手资料,确保写出质量合格的论文。第五,学生管理环节,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见面指导和监督学生写作,让学生真正做到实地调研、数据真实。

3.5提高命题质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首先要让指导教师了解劳动市场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用人标准,了解他们最需要的人才类型,指导教师动态把握劳动市场变化,从而提高命题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其次,指导教师还要动态把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本专业的性质,做到出题内容与专业知识相一致,避免专业与论文内容严重脱钩。

参考文献:

[1]朱微,邬德林.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4(9):64-65.

[2]陈蔚珊,郭润生,张武梅.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设计探讨[J].科教导刊,2011(1):128-129.

[3]温瑶.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4(48):162-163.

[4]王薇.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探析[J].中国市场,2016(5):138.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5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实践

1.毕业论文改革的形式和内容。

掌握商务文书的基本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能,能运用娴熟、得心应手地撰写各类商务文书是衡量现代商务工作者的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根据我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学生实际情况和商务文书撰写的难易程度,英语(国际商务)学生选择商务报告中的调查报告(SurveyReport)开展毕业论文改革。调查报告具体要求:调查报告由2人共同完成,学生需进行社会调查、访谈或其他调研方式。要求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少于5000字英文,其中含1000字中文概要,调查问卷样卷和访谈提纲样卷为中英文对照版。

2.行业人士进行调查报告撰写的指导和培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文书的撰写规范,行文要求,专业安排了行业人士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指导和培训。调查报告撰写的培训方案:调查报告撰写指导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调查报告的定义、结构、撰写过程进行宏观指导;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调查报告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与研究、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第三部分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开题指导。

3.调查报告双导师指导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是依据北京城市学院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通过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与来自其他学院跨学科或者行业的合作导师“双导师”联合指导,重点实施理论学习环节、调研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等双导师式培养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选题环节。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指导教师严格把好选题关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校外合作导师提出若干个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操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毕业论文选题来自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既体现了实际应用价值,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学习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入第七学期的学习和第八学期工作岗位的实习,我们将理论环节的学习提前到夏季小学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行业合作导师进行联合讲解。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报告准备等环节。调研实践环节。在夏季小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学生要开展为期约4周的调研活动。在调研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调研实习实践活动,补充学生理论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商务实操能力。在这一环节,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也需要及时与校外指导老师沟通,协助学生完成调研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学生在调研实践活动后,即完成问卷发放和访谈活动,回到学校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学生需要在这个环节听取校内英语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建议,展开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双导师综合评定给出毕业设计的成绩。答辩环节。采用校内老师和行业人士联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调查报告中涉及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提问,双导师以及答辩专家组综合评定后给出每组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对于学生各项成绩的评定,第一指导教师占总成绩的60%,第二指导教师占40%。专业要求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严格进行前期、中期检查与考核。如果因为教师指导不力,学生没有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将追究校内导师的责任。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不认真、投入不够、完成质量差而又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学部将根据毕业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弥补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实战经验的弊病。“双导师制”将显著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从而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巩固发展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调查报告的评审标准要适当调整。

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是引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杠杆和指挥棒。重点考察学生毕业论文的原创性、实效性,即毕业论文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研究真实做出来的,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在评价程序上,整个撰写过程采用双导师(校内英语教师与行业专家)综合评定和指导,在评审的各个环节均采用英语教师和行业专家双评审制度。评分标准也相应地区别于传统的学术论文,例如在选题上要评定“选题是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要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要评定“调查问卷的结构、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较为清楚地说明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上要评定“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表对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恰当、科学、有效分析”;在调查报告整体质量上要评定“研究结果摘要部分:论述清晰;正文部分:理论运用正确,数据分析科学、合理,论述充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结论与建议部分:结论正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调查报告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全文专业术语使用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毕业论文的答辩和评审标准都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得体性和公平性。

三、政策建议

1.深化毕业论文以及配套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以毕业论文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使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学校与企业和政府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或开办讲座;提倡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鼓励英语社团组织承接社会项目;等等。

2.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教师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课题研究、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等,并且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学校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外企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以此来增进教师对社会的了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也可以将具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各类人员融入到教师队伍里。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学校的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加快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条件的改善步伐。

3.毕业论文的体裁和形式多样化。

毕业论文体裁可以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特点,体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术论文,而且可以将其拓展为商务实用文书的撰写和商务情景的模拟。前者包括标书的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广告策划、营销方案等,后者包括商务谈判、国际会展、商务洽谈、产品推荐会情景模拟等。毕业论文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均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各尽所长、发挥集体的智慧。

作者:吕英莉 郭晓霞 刘已初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R].

[3]李志生.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刘晓辉,魏俊玲.浅谈经济全球化中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J].中国商贸,2009,(15).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6

 

护理科研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护理学发展的程度,而护理本科生是护理队伍中在科研方面被寄予较高期望的群体[1]。然而,由于科研能力不足、毕业论文撰写障碍、紧张的毕业实习、就业压力以及各种考试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很多问题。同时,由于毕业论文的通过与否直接关系护生能否顺利毕业,导致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容易产生焦虑。鉴此,通过调查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时的焦虑水平,并了解护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缓解护生焦虑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年11月—2011年2月实习后期,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广东药学院2007级四年制本科护生80名为调查对象。其中女64人,男16人;本地实习49人,外地实习31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已选定指导老师并完成了选题及开题答辩工作,实习时间为第6学期和第7学期,护生需要在实习期间实施课题和完成论文,于第8学期参加学院论文答辩,通过者方能毕业。指导老师为学院老师或主管护师以上、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老师。   1.2调查工具   1.2.1自制问卷   调查包括护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的相关情况以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2.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2]   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该量表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4级评分,1分“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分“有时有”,3分“大部分时间有”,4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其中有5条反向计分。将20个条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取得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SAS标准分≤50分为正常,51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为严重焦虑。   1.3调查方法   向调查对象说明此研究的目的,并向护生保证匿名调查和调查资料严格保密,征得护生同意后,以统一指导语对SAS和自编调查表的填写方法进行指导,以实习点为单位集中发放问卷进行填写,完成后当场检查合格后回收。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率为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SP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焦虑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焦虑标准分为30分~67分(49.9分±7.71分),55.0%的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感到焦虑,其中7.5%的护生感到严重焦虑。   2.2本科护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的相关情况   65%的护生对《护理研究》的学习兴趣不高或没兴趣,75%的护生该课程成绩为70分~80分,仅18%的护生对《护理研究》的教学评价较好。   2.3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讨论   3.1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焦虑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存在焦虑,且有7.5%的护生存在严重焦虑。可见,焦虑在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普遍存在。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但长期的、超常的焦虑会损害人的健康。由撰写毕业论文所导致的焦虑,不仅影响着护生撰写的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对护生的学习或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有调查表明,从护理教育者到护理管理者对本科毕业生科研能力的期望值过高,已超过本科毕业生实际拥有的能力[3]。本科护生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训练仍然是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难题[4]。因此,是否考虑降低对本科护生论文撰写能力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培养护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思维上,是每个护理教育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3.2本科护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的相关情况   本调查中大多数护生对《护理研究》兴趣不高,成绩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对教学的评价不高。本院该课程在第4学期开设,为4学分,包括了医学信息检索及医学统计分析的内容。《护理研究》是本科生了解认识护理科研的基础[5],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生的科研能力。在学习《护理研究》时护生可能没有意识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思想上不够重视。若护生对该课程兴趣不高,没有掌握护理科研知识,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会产生畏难情绪,易出现焦虑。因此,教师应通过教育使护生充分认识到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是本科护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同时改变以往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法,给护生创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以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使护生对科研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3.3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护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忙于临床实习而无暇撰写论文,毕业前临床实习对护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应激源。由于实习生活与理论学习期间的校园生活截然不同,护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临床实习生活,因而护生会觉得没有精力顾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其次,实习期间参考资料不足也是护生遇到的主要难题,参考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基础,实习医院很少有可供护生利用的资源,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而论文的反复修改会打消护生撰写的积极性。再者,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调查对象人数不足及其合作程度低阻碍了护理科研活动的进行,给毕业论文的撰写带来困难,影响护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进度以及撰写的积极性。上述问题均会导致护生论文撰写障碍,影响护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使其出现焦虑。另外,由于就业压力大,护生需要抽出时间忙于找工作,导致无法集中精力撰写毕业论文。除了实习期间的出科考核,也有部分护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考研。护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撰写论文的时间大大减少,毕业论文撰写的紧迫感导致护生容易产生焦虑。#p#分页标题#e#   撰写毕业论文使多数本科护生产生焦虑,出现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部门及护理教育工作者应从学校实际出发,指导护生合理安排找工作、实习、考试和论文的撰写等,在护理科研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训练[6],激发护生学习科研相关知识的兴趣,促使护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缓解护生的焦虑。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7

1.引言

教育硕士专业从1997年开始招录到今每年的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呢?作为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的学位论文,是全面考查和衡量研究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解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总体撰写情况,本文认真分析了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和2012年答辩通过的教育硕士(学科英语教学方向)毕业论文(63本),从论文数量、论文形式、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电脑统计工具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论文的研究现状,并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2.现状分析

2.1论文数量

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从2009年开始招生,2009级的论文共计20篇,之所招生人数较少,主要因为是招收第一届英语教育硕士,其培养工作处于尝试阶段。2010级的论文就达到了43篇,英语教育硕士人数骤然增加,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从国家教育部到中小学教师对提高学历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各高等师范院校对于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也是与日俱增。

2.2论文构成形式

对于论文构成形式的分析主要从摘要、关键词、篇幅、文献、附录方面考察学位论文的构成形式特征,旨在了解其形式上的规范程度。经统计分析63篇学位论文得出,中文摘要字数最多1472,最少471,平均字数943.17,字数偏少,尚未达到论文规定要求的1500~2000字之间;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基本对应(个别翻译欠准确);关键词(中英对应)平均4.08个,达到了硕士论文规定要求3~5个;值得肯定的是,摘要的语言基本做到了简练、准确,内容也涵盖了论文的主要信息。从论文全文篇幅来看,最长的篇幅有78个页码,最短的43个页码,平均61个页码。按学位论文通常用的小四号英文字每个页码排版字数统计,平均论文篇幅远远超过了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所规定的16000个英语单词的字数要求。从参考文献来看,63篇论文共著录3691篇中英文参考文献,平均每篇的参考文献为58.59篇,其中,所著录的参考文献中最多的为120篇,最少的仅仅只有21篇,12.70%的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在数量上并未达到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少于40个的要求;另外,中文参考文献为1543,占总数量的41.80%,英文参考文献2178,占总数量的58.2%,可见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很好利用了英文资料进行论文撰写;然后,期刊、著作和学位论文是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数的45.49%、41.86%和5.99%,但电子文献比例仅为1.04%,对于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的网络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文献的著录整体上比较规范。从附录材料看,60篇论文有附录材料,3篇论文无附录,说明绝大多数的教育学研究生将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文字资料附于文后,仅有相当一小部分研究生没这样做或研究中没有其认为必需附录的材料。

2.3论文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

国家有关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明确说明了,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那实际情况是如何呢?首先,从论文主题看63篇论文分布于六个研究方向,选题范围广泛。首先,英语教学方向较为集中,共计18篇,达到了总数的28.6%,这18篇论文中除了有关英语教学理论或教学方法的探究以外,涉及到英语教学的跨学科研究较,如语言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和多媒体辅助等,无疑反映出英语教育硕士的论文正在朝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但需要引起的注意的是要避免因选题过“大”而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降低了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其次,英语学习策略方向的论文也达到了17篇,占据了总数的27%,这与近些年来英语教学逐渐以学习者为关心的热潮密不可分。另外,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它类别(语言学,传播学等)占总数的19%和14.3%。英语课程论及教材分析和英语语言测试占总数的9.5%和1.6%,数量偏少。

其次,本文把研究目的分成两种类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拟考察不同主题研究目的的分布情况及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的分布情况。从下表分析得出,63篇论文中有关基础研究的论文数量总共为3篇,其中,英语教学所对应的基础研究有2篇,占据该研究主题的11.1%;教师专业发展所对应的基础研究有1篇,占据该研究主题的8.3%,可见基础研究在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仅占据4.8%,数量极其之少。但应用研究的论文数量达到了60篇,占据了总数的95.2%,其中,学习策略对应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达到了17篇,占据应用研究总数的28.3%;其次,英语教学对应的应用研究有16篇,占总数的26.7%;教师专业发展对应的应用研究有11篇,占据总数的18.3%;英语课程论文对应的应用研究有6篇,占总数的10%;语言测试对应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少,仅有一篇,占总数的1.7%;另外,其他类别的研究主题对应的应用研究有9篇,占据总数和15%。为何应用研究的数量大超过了基础研究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英语教育硕士的招生对象主要以在职的一线教师为主,他们之所以来继续学习的原因也主要是通过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培养并增强较强教学实践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以解决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4论文研究方法及电脑统计工具

经分析得出,所有的研究方法中文献研究法使用次数最多,为63次,占据统计总次数的37%,这也就是说,在统计的63篇论文中,全部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其次是问卷调查法,共计55次的使用次数也占据总数的32.4%;再次,访谈法使用次数共计35资占据总量的20.6%;此外,实验研究和参与观察也均有使用,分别为8次和9次,占据总量的4.7%和5.3%。内容分析、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行动研究没有使用。可见文献研究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三者构成了英语教育硕士的主要研究方法。另外,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中没有使用电脑统计工具的共计16篇,占总篇数的24.2%;使用SPSS的37篇,占总篇数的56.1%;使用EXCEL的11篇,占总数的16.7%;另外,有两篇论文分别使用了R2.14.1软件和PASWStatistics。可见,绝大多数的论文资料分析都使用了电脑统计工具,特别是SPSS的使用篇数已经过半,调查证明一大部分人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工具,已经开始用科学的电脑统计工具来处理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和研究的科学性。#p#分页标题#e#

3.结论及建议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8

关键词:教育硕士论文;写作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引言

1997年,我国开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距今已经有22年的历史。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其学位论文的质量上。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是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过程[1]。2014年,为了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等系列文件,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建立研究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就成为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有其自身的特点:(1)选题应来源于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际问题,要有明确的数学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2)学位论文既有教育学科性质,又具备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文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3)相对于理论创新而言,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对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既有内容上的要求,也有形式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内容上的要求,主要指学位论文主体的内容结构安排以及内容水平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形式上的要求,主要包括学位论文的形式结构、排版格式、字数等[2]。而大多数数学教育硕士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纯数学知识,理科综合能力较强,对于数学教育中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论文写作等一些文科能力的培养不够好,导致其学位论文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容假大空,不能脚踏实地,大量摘抄往届论文成果内容,没有自己的逻辑框架,表达混乱;(2)论文地基不稳,没有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整理,论文内容缺少数据支撑,论证乏力;(3)态度不端正,不能严格按照学位论文写作要求规范论文格式,各种图标、数据等使用不规范;(4)缺乏创新,不能与中小学数学教育与管理实际相联系,实用性及学术价值不高。基于上述分析,将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保障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探讨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使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为数学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和质量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

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反映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许多专著或者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刘良华教授[3]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怎样选题、怎样做“文献研究”、怎样写“开题报告”、怎样做“历史研究”、怎样做“调查研究”、怎样做“实验研究”、怎样做“理论研究”等。张定强教授[4]通过对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写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王林全教授[5]针对数学教育硕士论文写作的保障机制,对如何指导数学教育硕士专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卢锷教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是数学教师自身再学习、再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全民数学素质的需要[6]。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从选定研究领域,到认真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再到利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的研究,得出研究结果,最终形成完整的论文,这是大多数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之路。由此可见,要想形成数学教育硕士论文的保障体系,就要从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入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构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实行教育硕士“讨论班”制,革新培养模式

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数学教育硕士学制较短,一年级的研究生大都在依据培养方案学习基础课、专业课[7]。除此之外,学生还有一部分精力要用在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上,在校学习时间缩短,用于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减少,甚至有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前一个月才开始撰写,导致学位论文写作不规范,框架不严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就业目标是考取教师编制,自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师招考,从而忽视了学位论文的撰写。通过实施教育硕士“讨论班”制度,真正实现“以导师指导为主,集体培养为辅”的培养模式。讨论班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提前进入论文选题、撰写等环节,同时可以将各审核环节前移,相对来说“延长”了学位论文研究时间,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定期在讨论班内进行讨论,使每个教育硕士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让每个学生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导师定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论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8],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二)利用好校内与校外两种资源,建设导师队伍

导师直接影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导师贯穿研究生学位论文创作的全过程,优秀的导师通常能明晰研究课题中有价值的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数学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目前仍以学术型导师为主,这些教师长期从事学术理论研究,对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缺乏深入了解[1],数学教育研究不足,教育实习、教学实践等教育形式并未凸显实效,导致学位论文指导水平不高。我们必须明白,术业有专攻,并非所有的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都可以作为教育硕士的指导教师。数学教育硕士的导师不能只精通学术,还要精通数学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利用学校引进人才的政策,加强数学教育领域优秀教师的引进并使其尽快融入现有的指导团队。通过进修学习、外出培训、邀请专家作报告等形式不断更新与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引导教师从学术型导师向教育硕士导师的转型,加强校内导师的培养。强化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聘请来自基础教育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参与指导学位论文的全过程,形成“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为辅”的“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三)突出数学教育专业特色,完善课程体系

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将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指导,而学生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正好可以检验课堂所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育硕士的质量。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架构,设置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等专业基础模块、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学科发展前沿模块、数学专业技能模块和学位论文指导模块,构建“厚植基础,面向应用,突出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1)减少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程比重,增加专业课程比重,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方法论等。(2)加强研究方法课程建设,如数学教学设计、教育测量与统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3)大量开设选修课,突出课程的灵活性,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学说课技能、数学评课技能、数学解题研究、数学教育论文写作等。

(四)引入“双匿名”审核制度,构建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