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生产论文范例

油气生产论文

油气生产论文范文1

现代无线网络的组成主要由蓝牙、WiFi、WiMax、Mesh、RFID等。蓝牙:主要是小范围相互连接的几个装置间形成的无线网络,一般范围较小,相对开放,通信不需要电缆,成本较低。WiFi:是一种高频无线电信号,能够将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起来,相对开放,通信价格低廉,便于人们生活。WiMax:是更大范围的无线信号网络,一般用于城域网的构建技术基础,也是目前3G信号技术应用标准。Mesh网络:采用网络拓扑结构,也称多跳网络,其相对于其他网络传输,可靠性更高,而且传输速率更快。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通过特定的无线电通信讯号识别目标及其数据信息,在门禁、票务等系统中多有使用。

2现代信息技术在油气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2.1自动化数据的控制与采集

在油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信息的自动化收集与处理是整个自动化控制的重点。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集散型控制结构,运用两级SCADA自动化监控系统来实现对生产系统内各技术参数的实时数据收集与控制。油气自动化生产中,在联合站、计量站、油井等相关技术控制区域设置信息收集与控制基站。基站与生产系统中各离散点通过传感器与变送器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并利用各自动阀门、压力参数通过自动程序的控制进行实时的调节以实现PID闭环控制,从而构成油气生产自动化控制的一级SCADA监控。基站通过光纤、WLAN等方式将实时数据信息及时传输到工控室、自控中心,通过自控中心与工控室的调度实现数据的动态显示与数据信息异常的及时处理,从而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控制。由此构成油气自动化生产控制的二级SCADA监控系统。一级单元与二级单元相互之间通过电台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实时交互联系。

2.2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

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一般由视频客户端、视频监控单元、视频监控中心组成,设置在厂区生产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系统的视频监控单元将实时的视频监控信息编码成数据流通过网络传输到视频监控中心,通过转码解流将视频信息反应到视频客户端上,由此实现实时的视频监控。而在整个视频监控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网络视频器,主要负责各种多媒体影像声音的采集以及该视频影像的压缩编码;同时,将网络用户以及监控中心的实际控制命令有效地往前端设备上进行传输。目前,MPEG-4网络视频编码器的压缩比例相对较高,运动补偿性方面较为优越,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大部分采油厂的视频监控多置于室外,所以,一般要选用能够进行360°全景扫描的恒温监控设备,实施对整个尤其生产自动化系统的全天候监视。后端的监控中心主要是由交换机、多媒体电视强以及视频服务器等等设备有机组成的。其中,视频服务器主要是用来管理源于网络视频编码中的相应的网络视频流,并运用组播技术提供相应的视频服务给相关的网络用户,真正实现多媒体数字化实时监控以及网络点播检索行为的有效运行,监控中心可以授权网络用户,这部分被授权的网络用户称作是客户端,客户端为外网用户以及本地网用户均可以。

2.3宽带Ethernet网络系统

2.3.1网络结构

各信息收集基站(联合站、计量站、油井等)收集的数据信息汇集到工区控制处理器,工区工控室通过报表生成、实时图像存储等数据处理后传送到厂部自动化控制指挥中心,以方便厂部领导及技术人员实时浏览各基站主要技术参数、主要实时信息以及异常信息的监测与处理。各基站与工控室、工控室与自控中心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光纤、数字微波、WLAN等多种传输方式,通过点到点、点到面、面到面的星状连接网络构建出油气生产系统无线通信网络。

2.3.2组网方式

各基站之间的信息传输组网一般采用可靠性较高、受干扰程度较低的光纤进行连接。从厂部局域网引出光纤连接到油田信息网,如果从厂部到工控室之间的信息连接系统如小容量微波系统不能满足宽带传输的需要,可通过在两端加装E1/RJ45网桥的方式实现微波系统扩容。在基站站点过多、涉及范围过密集、涉及地理环境过于复杂的局部区域,可采用光纤/WLAN混合的方式进行组网,以避免区域光纤连接的复杂性。

3结语

油气生产论文范文2

现代无线网络的组成主要由蓝牙、WiFi、WiMax、Mesh、RFID等。蓝牙:主要是小范围相互连接的几个装置间形成的无线网络,一般范围较小,相对开放,通信不需要电缆,成本较低。WiFi:是一种高频无线电信号,能够将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起来,相对开放,通信价格低廉,便于人们生活。WiMax:是更大范围的无线信号网络,一般用于城域网的构建技术基础,也是目前3G信号技术应用标准。Mesh网络:采用网络拓扑结构,也称多跳网络,其相对于其他网络传输,可靠性更高,而且传输速率更快。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通过特定的无线电通信讯号识别目标及其数据信息,在门禁、票务等系统中多有使用。

2现代信息技术在油气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2.1自动化数据的控制与采集

在油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信息的自动化收集与处理是整个自动化控制的重点。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集散型控制结构,运用两级SCADA自动化监控系统来实现对生产系统内各技术参数的实时数据收集与控制。油气自动化生产中,在联合站、计量站、油井等相关技术控制区域设置信息收集与控制基站。基站与生产系统中各离散点通过传感器与变送器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并利用各自动阀门、压力参数通过自动程序的控制进行实时的调节以实现PID闭环控制,从而构成油气生产自动化控制的一级SCADA监控。基站通过光纤、WLAN等方式将实时数据信息及时传输到工控室、自控中心,通过自控中心与工控室的调度实现数据的动态显示与数据信息异常的及时处理,从而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控制。由此构成油气自动化生产控制的二级SCADA监控系统。一级单元与二级单元相互之间通过电台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实时交互联系。

2.2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

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一般由视频客户端、视频监控单元、视频监控中心组成,设置在厂区生产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系统的视频监控单元将实时的视频监控信息编码成数据流通过网络传输到视频监控中心,通过转码解流将视频信息反应到视频客户端上,由此实现实时的视频监控。而在整个视频监控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网络视频器,主要负责各种多媒体影像声音的采集以及该视频影像的压缩编码;同时,将网络用户以及监控中心的实际控制命令有效地往前端设备上进行传输。目前,MPEG-4网络视频编码器的压缩比例相对较高,运动补偿性方面较为优越,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大部分采油厂的视频监控多置于室外,所以,一般要选用能够进行360°全景扫描的恒温监控设备,实施对整个尤其生产自动化系统的全天候监视。后端的监控中心主要是由交换机、多媒体电视强以及视频服务器等等设备有机组成的。其中,视频服务器主要是用来管理源于网络视频编码中的相应的网络视频流,并运用组播技术提供相应的视频服务给相关的网络用户,真正实现多媒体数字化实时监控以及网络点播检索行为的有效运行,监控中心可以授权网络用户,这部分被授权的网络用户称作是客户端,客户端为外网用户以及本地网用户均可以。

2.3宽带Ethernet网络系统

2.3.1网络结构

各信息收集基站(联合站、计量站、油井等)收集的数据信息汇集到工区控制处理器,工区工控室通过报表生成、实时图像存储等数据处理后传送到厂部自动化控制指挥中心,以方便厂部领导及技术人员实时浏览各基站主要技术参数、主要实时信息以及异常信息的监测与处理。各基站与工控室、工控室与自控中心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光纤、数字微波、WLAN等多种传输方式,通过点到点、点到面、面到面的星状连接网络构建出油气生产系统无线通信网络。

2.3.2组网方式

各基站之间的信息传输组网一般采用可靠性较高、受干扰程度较低的光纤进行连接。从厂部局域网引出光纤连接到油田信息网,如果从厂部到工控室之间的信息连接系统如小容量微波系统不能满足宽带传输的需要,可通过在两端加装E1/RJ45网桥的方式实现微波系统扩容。在基站站点过多、涉及范围过密集、涉及地理环境过于复杂的局部区域,可采用光纤/WLAN混合的方式进行组网,以避免区域光纤连接的复杂性。

3结语

油气生产论文范文3

(一)违章操作

在生产中,违规操作、操作错误以及不按照化工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等。化工的储存、运输以及生产都有严格的程序,违背安全操作规则,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笔者的统计来看,在整个化学事故中,由于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的化学事故大约占了28%左右。

(二)设备故障

1、先天性不足

例如:化工场地选择不正确,规划不够合理,不符合化工厂搭建的安全距离,生产工艺不够成素等等,都会在化工的生产上带来先天性的隐患。

2、设备设计上的缺陷

设备的选取不当,制造安装设备的质量低劣,缺乏比较的管理、维护以及及时的更新等等。多数的化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汇总都需要高温、高压,加之多数材料产品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极容易造成生产所需的管、缸、塔由于腐蚀损毁导致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出现跑、冒滴等现象。

(三)管理上的漏洞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能够及时的将隐患消除或者治理,化工生产操作员工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作业环境底下,管理层领导不当等,都容易导致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意外因素

意外事故主要是包括了突然的停水、停电,导致化学反应失去了原有的控制,或者是在有害物质的运输中,出现了爆炸、泄漏或者是车祸等事故。从上面四方面的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来看,化工事故造成的原因当中,人为因素占有的比重较高。既然化工事故中,人为因素占有过高,就应当想方设法的将人为的化工事故的发生控制完好。

二、预防化工事故的几点措施

(一)把好设备质量关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设备技术工艺的不断改善以及量得增长,经过多年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而新投入的设备仪器还没有处于稳定状态,而操作人员也没能详细的了解设备的运行,也容易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操作,从而发生各种安全生产事故,所以作为化工企业的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设备的安全、质量。例如:根据生产管理的实践,制定出一套相对的、科学的、有效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并建立出相应的台账。尤其是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存储器等等设备以及装置的管理和维护,并对设备定期的检测、维修,如发现安全问题,应立即处理;如遇到不能处理的情况,则需要立刻对有关的单位进行报告。

(二)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建立出使用的、恰当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化工生产的安全与每一个操作员工的人生、财产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关系到企业存亡、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就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企业想要争取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安全的生产是必要的前提。在企业中,要树立出安全就等于效益的生产经营理念,在内部建立出自我约束、检查、纠正的管理体现,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有效的遏制安全事故的预防、发生。

(三)建立安全事故问责制

在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令第302号文件)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了《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在制度的施行之后,石油化工企业先后将重大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落到实处。如果发生以下几类重大安全事故,则应追求其企业领导责任:其一,违反了安全生产、消防、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其二,违反了企业新建或者是扩建的项目管理制度规定;其三,违反了国家、行业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其四,面对安全事故,处理不够及时、恰当,从而导致事故进一步的严重或者出现次生灾害;其五,没有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以及上岗技术指导、监督。

(四)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是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机构的合理完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必须要有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强其执行力。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能够落实到位是管理的关键,有管理制度不执行,是安全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源头,安全生产必须将制度落到实处,否则一切都是空话。领导管理层需要以身作则的执行每一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员工都懂得安全、了解安全、重视安全。在遵守安全制度中,对于一些取得了成绩的人员要进行一定的表扬与奖励,相反,对违反了操作规章制度的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

(五)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想要将安全生产做到最好,保证员工人生、财产的安全,就必须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话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心理。为了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员工将生产实践与安全理论联系在一起。在企业内部,除了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同时,还应当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的生产管理中来,只有调动、发挥出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积极性,才能够有效的切断、防止安全事故的根源。让每一位员工养成安全意识,真正的实现员工能够拥有自保能力、相互保护能力以及配合保护的能力,这样也能够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将至最低。安全生产管理,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对化工企业生产中人员的操作进行安全的、有效的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条例、章程等。在企业中建立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不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都应当将安全的理论知识熟记于心,在上岗之前,加强技能操作培训,改正以往操作中的不安全、不正确的操作方法。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将有效的方法贯穿到生产的每一处。

油气生产论文范文4

1应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问题

1.1本科毕业论文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7]:(1)经费不足。应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经费有限,仅依赖学校下拨的毕业论文经费是难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2)实验条件欠缺。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无法满足毕业生每人有一套独立实验装置和一小块专用实验平台;(3)教师资源不足。学生人数猛增使本科毕业指导教师明显不足,平均每个指导教师要指导10个以上的学生,根本应付不过来,自然也无法保证其指导质量。

1.2毕业论文选题不科学、不严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题目脱离生产、科研实践,没有反映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某些选题只是教学实验的简单延伸和甚至重复,一题多年、一题多人现象并不罕见;二是简单地把科研任务分解为毕业设计题目,任务难度和工作量都不合理,造成最后毕业论文难以完成或者文不对题。

1.3指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3]。指导教师水平和责任心不足、对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就是走过场,做与不做都能够正常毕业,参与毕业论文的自觉性较差,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实验数据造假、拼凑、抄袭等手段蒙混过关。

2毕业论文“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我校在具有油气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完成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毕业学生、指导教师和参与的企业都从中获益。经过几年来对“产学研”合作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该模式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四个环节。

2.1提前启动和准备毕业论文工作我校应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双选”工作主要在第七学期后半段完成,因此,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所需要的启动和准备工作也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完成。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1)来自用人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通过沟通确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完成方式;(2)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充分沟通,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兴趣,结合其签约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因材施教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及校外指导教师;(3)学生根据毕业论文任务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调研、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确定基本技术路线等。

2.2“产学研”紧密配合做好选题工作采用“产学研”模式进行毕业论文教学应建立由校内指导教师牵头、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该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参加。由于校内指导教师更熟悉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特点及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因此处于主导地位;通过与校外指导教师沟通,结合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和毕业论文的专业要求确定合适的题目。选题必须兼顾本科毕业论文的专业性和工作量、技术难度的适宜性。应该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简单地将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题目;二是把企业中较大或者较难的生产、科研课题直接作为题目。选题过程中还应该兼顾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特点,使毕业论文对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有较大的帮助。比如在与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中,根据公司对学生未来工作性质的定位来确定题目,对于定位于研发岗位的学生安排合成及机理研究方面的题目,如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微乳液聚合研究、一种磺酸盐型缔合单体的合成等;对于定位于生产岗位的学生则安排与工艺相关的基础研究课题,如丙烯酰胺聚合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对于定位于现场服务和销售岗位的学生安排应用研究题目,如大港高温高盐油藏缔合聚合物驱油体系应用性能评价。这种兼顾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的选题安排对于调动企业和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教学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

2.3采用双向管理机制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选题确定后,毕业论文指导小组以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为原则合理安排实验的地点和时间,相当部分与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的实验工作需要在企业的具体岗位完成。这种模式虽然对用人单位和学生都有利,但是也带来了管理工作的难度。我们采用的是双向管理机制,由校内、校外指导教师既分工负责又联合指导,由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负责教学过程管理,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正常毕业论文管理程序,还需要参加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所组织的开题预答辩、中期预汇报和毕业论文预答辩等环节,从而使管理工作贯穿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也使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能够及时相互沟通,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2.4延伸毕业论文的合作成果,促进“产学研”模式的进一步深化由于学生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尤其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特定的时效性特征,想要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合作时间内为企业解决很多重大技术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高校教师与企业双方紧密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课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甚至进行成果的转化,这也正是双方进一步进行科研合作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是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的有效桥梁和纽带。

油气生产论文范文5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核心特征,应立足于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兼顾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引导研究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一)应用性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理论指导实践,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

实践的基础在于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学习,激发研究生参与并开展实践的热情,逐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因此,应用性的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案例分析、实际训练等环节;不仅要由校内导师负责制定和实施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而且要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作用,突出实践性。

(二)多渠道的应用实践锻炼,以实战锻造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以专业为背景,以科技性、应用性为导向,组织研究生参与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使其破除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的迷障,激发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科技创新项目、技能比赛、论文报告会等活动,为培养研究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等提供土壤,进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性的实践基地建设,以平台提升应用,培养研究生的适应能力

虽然当前的生产和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行业背景、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因素,落差在所难免。创新性的实践基地建设,不仅能让研究生了解真实的行业状态及需求,而且能锻炼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二、石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构建原则

1.以工程实践能力的阶梯式提升为核心,突出石油工程专业特色

依照“具有扎实的石油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解决较复杂石油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石油工程专业特色,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情景(案例)分析、应用实践训练、参加行业大赛、参会宣读论文等环节,依照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分层次、多形式、交互式地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系统地溶入到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构建从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锻造实践能力到提升现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系,实现石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阶梯式培养。

2.以全过程的系统规划为实施保障,切实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就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交流与全面论证,不论是课程结构和课程目标,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均着力于实践性,以确保培养任务的系统规划。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如现场资料分析、案例剖析等;教学模式倾向于采取有实践性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模拟训练、方案设计等。加大校内导师的指导与考核力度,同时在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讲授、(毕业)论文指导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向企业实际、紧跟时代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应用实践与创新实践,切实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3.以协作式的团队学习为契合点,扩大实践能力培养的广度

组建学习小组,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使研究生在一定的管理机制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深度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推动整个团队的学习,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互动成长,进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4]。学习内容灵活多样,不仅包括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创新项目,还包括文献查阅技巧、论文撰写发表、交流科研及学习经验等。学习团队的组成应兼顾性别、年级、年龄、性格、能力、社会背景(如有无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任务组建不同的学习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可交叉,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高成员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基本框架

在动态的阶梯式培养理念下,以多个培养平台为基础、以“问题—目标—体系—效果”为思路,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从专业知识与前沿视野、实践能力锻炼和实践能力提升3个层次,案例分析、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3个环节,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作用,利用团队协作的优势,构建石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

三、石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石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的相互印证、课堂知识与企业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从专业知识与前沿视野到实践能力锻炼,再到实践能力提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递进式的关系。每一个环节的实践内容,都依托于校内与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以及学习团队的共同努力,提升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共建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专业知识与技术前沿视野

专业知识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相较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知识与技术前沿视野层面的构建应着重强调工程实际与实践应用。因此,针对“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从专业知识类课程(如高等渗流力学、高等流体力学等)、设计与应用类课程(如钻井工程设计方法与应用、油藏工程设计方法与应用、现代CAE技术与应用等)、技术前沿类课程(如油气井工程技术进展、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进展等)及相关专业知识类课程(如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HSE标准与法规等)四大类进行专业课程结构优化,其中,设计与应用类课程占比68.5%。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不仅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有紧密结合现场实际的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的单向讲解,而是以案例或问题为中心,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开展学习。例如,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进展课程按照大纲要求,将涉及到全球能源展望、致密油气开发技术等8个专题,而每一个专题又将涉及到储层、钻井、开采、储输、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将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并分解小组任务,通过小组调研、课程讲述与讨论,结合教师的指导与分析,能够极大地调动研究生的学习激情,引导研究生切实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行业发展方向。

(二)实践能力锻炼

重庆科技学院立足于石油与天然气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个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采用多种技术集成手段,建立了先进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体化”实验基地。通过校内实践基地训练,让研究生熟悉典型工作流程、关键技术的实现手段、专业技术规范,初步奠定了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石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基地实践教学内容如图2所示。基础操作性实验共计24项,占实验项目总数的44.4%;综合设计性实验共计30项,占实验项目总数的55.6%。为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实验大纲不仅明确了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的关系,而且明确了各实践模块之间的关系,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为确保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的良好衔接,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实践模块。积极响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立足于工程实际,通过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联合指导,将科学的学习方式传授给研究生,引导研究生由依赖性学习到开放性学习转变,鼓励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及研究工作,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行业技术大赛(如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无论是科技创新项目还是行业技术大赛,大多采用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成员一般包含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在知识与技能的交流与学习上较好地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三)实践能力提升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难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性、复合式、创新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进程还不尽理想,产业与教育中的资金、人才、平台等资源要素还需进一步激活和整合等问题[5],为确保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与现场工程实际接轨,同时兼顾立足西部、拓展海洋、面向全国、油气并重、以气为主的办学特点,学校建立了4个校内、校外部级教学平台(石油与天然气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石油重庆气矿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石化河南油田部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培养单位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是产教结合的重要载体。学校设立了5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中石化中原油田联合培养基地(重庆市级)、中石化河南油田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中石油东方物探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中海油能源发展公司天津分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校企双方对研究生在联合培养工作站的要求、实现目标、锻炼时间等进行细致安排和统筹规划。针对行业特点及油气并举的办学理念,兼顾常规油气开发与非常规油气开发,聘请了52个企业的143名理论知识扎实、现场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73名、高级工程师70名。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四、实施效果

(一)营造了师生参与实践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是资深教师将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授给青年教师,不仅提高了课程质量,更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二是实践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教学素材,为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实现了教学相长。2016—2018年,学校石油工程领域的7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专家评审科技创新项目立项73项,获得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54项、软件著作权1项。

(二)推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油气生产论文范文6

西南石油大学培养以“油”和“气”为特色和优势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化学》是安全工程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本论文围绕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对《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安全工程;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索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誉为化学中的“哲学”。物理化学综合运用化学、物理、数学等基础知识,剖析化学反应等过程的本质,并分析和解决化学变化和部分物理变化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并上升为一般规律,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1]。绝大部分高校将物理化学作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和特色,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不同培养方案。例如,西南石油大学及中国石油大学,以石油天然气为发展特色,因此,在制定安全专业培养方案时,主要围绕石油与天然气采输、油气化工生产等行业制定培养方案,力求培养出具备油气化工生产、石油与天然气采输等专业背景知识的安全工程与技术、安全设计与控制、安全教育与评价以及安全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适应我国发展的人才,能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管理,能在政府部门进行安全监察,能从事安全工程与管理方面的研究、设计、评价和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南京理工大学主要围绕燃烧、爆炸的理论及防治技术制定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力求培养出能从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安全技术研究与设计、安全检测与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要围绕地矿、建筑、煤炭、化工、交通、民航等行业制定培养方案,力求培养出从事安全管理、监察和科研的“管理+技术”的综合性高级人才。从上述这些学校的培养方案可以看出,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如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物理化学、胶体化学等,在安全工程与技术领域有广泛应用,有的甚至是实际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比如燃烧、爆炸等等。因此,物理化学在安全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我们针对服务于油气行业的安全工程专业,针对物理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针对性的改革和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舍”与“得”

我校安全专业注重定位培养,主要是培养具备石油与天然气采输、油气化工生产等专业背景知识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单位主要去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及壳牌等企业,主要从事油气采输、油气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安全评价等工作。为达到培养目标,主要设置了以下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钻采概论、燃烧与爆炸学、工程热力学、油气加工工艺学、工程流体力学、电气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原理及安全管理学、安全检测与监测、安全评价和安全法学、安全系统工程、机械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我们通过调研每个课程并结合与其他课程老师的交流,发现很多课程跟物理化学理论联系紧密,如表1,我们列出了部分课程章节涉及的物理化学理论。因此,我们对安全工程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将多相平衡、催化反应动力学作为讲解的重点,减少了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的学时数,舍去了量子力学基础的讲解。物理化学与其他化学(如燃烧与爆炸、化工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重叠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学或者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并注意与其他课程教学联系起来[2]。经过几年的教学表明,这种教学内容的“舍”与“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物理化学是用物理学结合数学研究化学运动中最具有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相对其他化学课程枯燥乏味,知识点难于理解。课堂上学生经常“云里雾里”,很容易开小差,甚至产生厌学的状态。因此,如何将学生的“心”留在课堂,成为物理化学教师必须攻克的难关。

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将物理化学理论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现象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丰富生动。例如,在讲热机效率的知识时,提问法拉利汽车的极限速度能达到多少;在讲卡诺定理时,提问空调制热或制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结合前沿研究方向,提问海洋温差能、地热能利用了什么理论;在讲电化学的知识时,提问土豆也能当电池是真的吗;在讲胶体化学的知识时,提问为什么用卤水点豆腐;为什么不同颜色的墨水不能混用;在讲到界面现象的知识时,提问为什么小草上水珠、雨后荷叶都呈球形;在讲到催化的理论的时候,结合前沿学科发展方向,讲解我国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国际上的声望,列举李灿院士在光催化领域提出的异质结和异相结、包信和院士提出的限域效应、申文杰研究员提出的纳米催化形貌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提高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听一些报告,参加一些论坛,如我校化工院组织的“西油证道”论坛。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3]。

2.通过讲解代表人物讲授理论

物理化学理论其实质是不同时期科学家科研成果的集合,每一个理论背后都有科学家的故事。通过讲解历史人物来讲解理论,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例如,在讲解熵的引出的时候,通过理论代表人物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讲解各个科学家的生平以及如何得出这些理论的过程,讲授他们成为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欲望,培养科学素养。同时讲解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在讲化学热力学定律的时候,讲解“物理化学三剑客”:范特霍夫、阿伦尼乌斯、奥斯特瓦尔德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研究什么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如在讲电化学的时候,讲解法拉第通过自学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在讲催化知识点的时候,重点讲在催化领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如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做出巨大贡献而获奖的三位科学家(Knowles,Noyori,Sharpless);因在固体表面化学与催化领域做出巨大贡献而获奖的GerhardErtl。在讲相平衡萃取时,讲解我国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

3.多渠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在物理化学考核方面也进行了尝试,进行多样化考核,将课前问答、课堂问答、课堂纪律表现、课堂作业、课后作业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到30%。从而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带着问题来学;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经验表明,讲解物理化学理论应用于科学前沿的热点案例可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的学习兴趣[4]。因此,我们围绕“油气”特色,设定项目。让学生探讨项目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比如设定项目《三次采油中聚合物驱油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理论》,让学生知道在合成及表征聚合物过程中涉及的相态和在使用过程当中涉及的表面现象、静电现象、胶体化学等物理化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老师提示、自主学习的课本知识和查找的资料,来用物理化学理论解释现象。比如设定项目《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理论》,让学生知道主要涉及多相平衡、化学热力学等相关理论。以项目为中心展开教学,使学生有兴趣,目的明确,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加强期末考试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平性。教研室老师一起出题,统一阅卷,教考分离。增加小论文、小报告在总分中的比例,让学生的精力放在“学”而不是“考”,转变目前为考而学的应试模式,最终达到为解决问题而“学”的终身学习的方式。

二、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变化,各专业对物理化学课程的要求也不断改变,这就要求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改革。在保留现有体系主干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适当减少应用较少的或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物理化学知识,优化课程体系。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强化物理化学在该专业领域方面应用的知识,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陈永东 朱元强 赖南君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2] 魏泽英,高慧,谢小燕,等.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3):136-139.

油气生产论文范文7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认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建立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是实现我国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1]。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经过认证专家的现场考察,于2019年5月正式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本科生培养的角度来说,需根据“新工科”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完善本科生培养方案,提升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水平[2]。就目前来说,我国本科专业人才(包括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逐步转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部分高校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来说面临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比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全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系统、创新创业课程与基础课程暂未有机结合等问题。下面就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作分析研究。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对在校大学生而言,首先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践能力,另外,大学生需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科技发展前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并提高毕业生解决所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复杂工程问题不仅需要毕业生系统运用工程原理,更需毕业生整体考虑多个层面的科学、实践等因素,进而建立抽象模型并解决问题。以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层面提出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创新创业的能力是相契合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一个学生如果具备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那么他就为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另外要说明的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大学生所提出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也与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相一致。因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内的推广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而广泛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进一步推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创立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革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架构,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的质量,稳步提高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不积极。高校的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及辅导员等)和在校大学生对待创新创业竞赛及项目的态度千差万别,一般情况下,较少学生能认识到参加创新创业对自身能力提高具有帮助作用。总体说来,国内高校大学生进行研究生深造的占比逐年提高,由于较大比例的大学毕业生去读研或者到央企、国企等就业,因此可能愿意尝试创新与创业的学生就比较少。较大比例的学生并未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与自身发展的内在联系,这说明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园氛围的营造。在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当中,一部分学生本身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懵懵懂懂,但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其中有部分学生一般能在同学及导师的引导下逐渐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课题的申报,并积极参加各类科创竞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不系统。目前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包括课堂灌输,还包括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课程的锤炼。在课堂教学以及实践锻炼过程中,教师会逐步给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知识点以及创新创业的技巧,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尝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在意识。然而从总体来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还不系统。首先,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体系不健全,只是在一般课程的基础上零星添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点,不能系统全面地介绍和梳理创新创业的体系与内在逻辑。其次,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了较多与创新创业能力相关的实践类课程(一般包括基础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外实习、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但是这些实践类课程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衔接与结合中仍存在短板,不能有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实践类课程所实现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能有效支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三、常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校院两级支持制度。科技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常州大学制定了《常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学分管理办法》,规定所有专业学生均须完成3个学分的科技创新学分。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常州大学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启动“人才训练计划”,组成项目的导师团队和学生团队,给予专项支持,规定各自义务,持续培育优秀科技创新作品。

(二)健全实习实践环节。本专业通过上述教学环节使学生实习全方位贯穿于油气储运的“集—储—运”全过程,强化了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切实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及解决复杂性、综合性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及实训类课程建设了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平台,以第二课堂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等竞赛或实践活动,开展储运规划、企业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等项目,发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科交叉的优势,较好提高在校大学生解决复杂油气储运技术领域问题的能力。专业强化油气储运工程特色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常州大学-中石化华东石油局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安监总局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围绕石油天然气集输、净化处理以及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储存、运输和利用等储运关键工程环节,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相结合、基本技能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个性化训练和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思路,促进了实习实训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加强对学生的全方位指导。学院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实行了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新型班主任制,该制度成为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外指导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班主任为本专业本科生提供入学教育、学习指导、专业思想教育、学业生涯规划、学业计划完成情况督导、选课指导、课外科技活动指导、职业规划指导、考研指导、就业指导等指导和咨询服务。工程设计与科技创新是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院、专业依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专业教师更进一步创造条件,为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的申报、开展以及结题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指导,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科研实践,接受技能训练,培养科学素养。学院、专业每年组织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范围内的石油工程类科技竞赛,如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学院对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者,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获奖者,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与项目相关学术论文者,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者给予政策支持。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部级、省级、市级石油工程类科技竞赛的参与度达到90%以上,促使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报名参加石油工程类科技竞赛的参赛人数逐年增多,并取得了很多奖项,获奖人数也不断增加。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为例,自首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开始,本专业80%以上的教师就参与指导学生参加,目前已连续参加了7届赛事,赢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支持学生参加本专业老师的科研训练,充分利用专业和导师具备的科研条件,使学生在科研实验实践中历经系统的创新锻炼,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四)增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支撑。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实践基地的要求,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充分融合,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与企业生产现状和管理要求,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资源优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院先后与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常州石油分公司钟楼油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中化南通石化储运有限公司、无锡石油分公司周泾巷油库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的实习基地均为本专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覆盖面广、工艺先进、过程完整、安全管理规范,每个基地均配备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为学生配备实际工程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导师。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2016年,常州大学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不断丰富仿真中心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环境立体化、直观化、形象化的显著提高,可满足学生实验预习、操作及复习的全方位需求,夯实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质量。近年来,依托仿真中心,石油工程及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共计发表了论文60余篇,申报了专利26项,在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全国性比赛中获奖102人次,使学生对钻井、采油、油气集输、油气安全与应急处理等专业领域的理解与认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4-5]。

四、结语

油气生产论文范文8

关键词:海底管道;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0引言

近年来,油气田开采行业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综合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开采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各领域的应用需求。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能源泄露问题,如果未能及时作出处理,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并且构成安全隐患,这便体现出管道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只有针对管道检测工艺不断进行革新与优化,才能为油气田生产环节提供稳定保障。本文针对目前的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对促进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海底管道检测技术分类

通常情况下,在针对海底管道进行检测时,需要跟别检测管道的内部与外部,并且在检测管道外部时需要沿着管线进行检测,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种检测设备。此外,这种单位分类方法也是根据检测设备的所处位置来决定的,从而产生海底管道检测技术分类。首先在进行海底管道内部检测时,需要根据海底管道信息获取程度来选择具体的检测技术,也就是需要先对管道内部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并且针对容易出现隐患故障的区域进行重点检测。其次在进行管道外部检测时,需要从海底管道的环境、位置以及深埋程度等方面入手,根据综合情况来评定管道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这样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划定重点区域,不仅能够提升海底管道检测技术的应用效率,也能够为工程项目的施工与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2海底管道检测具体技术分析

2.1内检测技术

海底管道的内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智能检测与清管环节,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种智能检测仪器与清管设备。首先是清管作业,根据管道清理顺序对内壁进行作业,具体为使用带刷子的清管球、泡沫清管球以及钢制清管球对管道内壁的污垢进行处理,保证检测探头能够与管壁紧密接触,这样才能准确分析出管道内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以此来保证侦测数据的准确程度。其次是针对海底管道内部进行智能检测,由于我国当前的海底管道检测技术尚在发展中,因此在应用市场中存在被德国与美国等公司高度垄断的现象。常用的智能检测仪器包括漏磁检测器、几何变形监测器以及超声波监测器,其中几何变形监测器主要是针对管道内部整体结构进行检测,如果管道内部出现皱褶与变形等问题,能够根据智能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以对海底管道内部的损坏区域与程度进行判定。漏磁检测器采用磁铁将磁通引入管壁或进行焊接,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到两磁极中间区域,能够准确检出管道内部的腐蚀情况。而超声波检测技术指的是从管子内部与外表面之间进行检测,根据反射波的时间差来测定管道内壁的损坏与腐蚀情况,然而该类检测技术需要液体环境,因此在实际检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海底管道检测技术在与陆上管道检测进行比较时,其呈现出难度与要求更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检测风险较高,由于海底管道通常都会涉及到油气田开采以及海底运输,如果管道应用质量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效益,并且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海底油气管道的转弯半径很小,几乎接近于直角状态,这对于检测仪器与探头也会提出更好的要求。如果检测仪器通过能力不强的话,将会产生卡顿的状态,这样修复工程的代价极高。(2)检测难度较大,由于海底管道口径大且壁厚,在针对其进行磁化处理与探测时对仪器的功率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检测仪器还要的通过能力与体积还要双重达标,这样才能对海底管道内侧进行准确分析,当海底管道输送油气时多处于高温高压状态,整体流速不稳定且流量变化大,也会影响到最终检测的精准程度。

2.2外检测技术

海底管道的外检测技术主要目的便是掌握管道外部形状,同时还要分析管道在海床上的状态,主要的检测内容包括海底管道的水深、地貌、深埋程度、走向以及管道外部的冲刷情况等。在检测过程中应用的技术主要有潜水检测方式与工程物探方式。其中工程物探方式指的是采用浅剖面仪、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以此来使用磁力探测的方式对海底管道进行综合检测。而潜水检测指的是通过ROV技术或潜水员进行水下检测作业,主要方法包括水下目视、磁粉探伤、超声波纵波探伤、涡流探伤以及漏磁探伤等方式。例如国外某公司的Discovery海底管道检测装置,就是采用放射技术对海底管道外侧环境进行检测,该检测方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管道与不同的作业水深,并且在多数项目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成果。Discovery海底管道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为,采用CT仪器对海底管道外部进行扫描,利用精确准直的X射线与灵敏度较高的探测器环绕海底管道进行旋转扫描,从而实现360°无死角快速扫描,并且将扫描结果准确成像,方便检测人员快速判定海底管道外侧的伤痕情况。该检测装置在应用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1)该技术能够在根本上解决管道检测过程中的通过问题,不仅能够保证海底管道的正常使用,还能够根据海底管道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准确找出潜在隐患区域。(2)对传统技术无法进行清管作业的区域,该检测装置仍然可以准确获取到管道外部数据信息。能够同时保证检测精准度与效率。

3海底管道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当前的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能够不断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例如海底管道快速外检测技术,通过应用ROV技术能够快速对海底管道外侧进行全面的检测,而且检测结果在分辨率与精细化程度等方面都具备良好效果,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海底管道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ROV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产生高额的成本损耗,如果降低技术应用成本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到操作效率与检测精度,所以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风险管段的检测。也就是在保证高分辨率的基础上,合理提升海底管道的检测效率,以此来保证检测时间与结果的准确程度。这样能够看出,想要在今后的海底管道检测中大规模应用此项技术,需要对技术应用成本问题进行攻克。与此同时,海底管道内检测类型智能识别系统的应用,也能够在作业过程中快速且全面进行检测,而且通过将智能识别系统的结果与海底管道状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准确判定出故障区域,这对于检测效率与准确性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提升。例如采用高精度量化检测技术对管道内部的金属损伤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根据裂纹与涂层剥离情况来预先判定管道内部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然而此项技术在应用时,检测精度以及与管道状态数据库之间的对比分析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海底管道检测技术在今后的重点研究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油气田开采行业的带动下,海底管道检测技术不断得以优化革新。并且在内检测与外检测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技术延伸,从而为海底管道的安全使用进一步提供了保障。本文针对海底管道检测技术及发展方向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海底管道的检测分类,其次对管道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技术发展方向,一方面要针对现行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进行调整优化,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海底管道的应用需求进行工艺革新,这样才能不断突破管道检测工艺中的技术难点,对海底管道的安全使用作出保证。

参考文献:

[1]王金龙,何仁洋,张海彬,等.海底管道检测最新技术及发展方向∗[J].石油机械,2016,044(010):112-118.

[2]孙长保.海底管道检测最新技术及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v.38;No.472(14):45-46.

[3]曲杰,王志涛,倪剑,等.海底管道外防腐检测技术浅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12):67-68.

[4]陈秋华,吴昊,房精哲,等.海底管道内检测验证评价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037(00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