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概论范例

信息资源概论

信息资源概论范文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传统文化;高校课程;教学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种基础之上,当代的高校为了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以及使用能力,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受到影响从而开展合理的变革。

一、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特点与目标缺乏有效把握

当前的高校教育活动当中,对于专业型课程教学都加以重视,例如在广告学专业当中,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的规划,都着重于广告创意、PS软件教学等内容,而作为一门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存在并不仅仅局限在了文学院当中,而是在全校范围内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展,在这种前提之下,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特点设置就缺乏了一定的把握。很多学校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程时,仅仅是响应了上级的号召,并且安排了有关教师与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程的意义以及教学具体安排。这样一来,教师在授课时也不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实际内容进行有效展示。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教学时,教学特点与目标模糊不清,给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缺乏兴趣。

(二)缺乏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效挖掘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传承,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更是包含了生活、文学、生产以及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而当下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挖掘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当前很多教师受到了自身教学理念的局限以及学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态度的局限,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并不是很重视这门课程。同时教学方案的规划设计,也体现在较浅的层次。在很多学校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当中,教师讲课都是将涉及到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阐释,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更加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当中的具体应用。以诸子百家的思想为例,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涌现出来了很多派别的思想,无论是黄老之学,还是儒家思想,亦或是在明清盛行的程朱理学,都是思想形态在实际历史当中的一种体现。教师在讲授的过程当中告诉学生这些思想的内容,但是如果不向学生讲解这些思想在实践当中的具体应用,那么学生及时听完了一节课也会觉得一知半解。

(三)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程教学的方式,不应该限制在传统的板书教学当中,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就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同时让学生对于课堂无法赶到兴趣。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依旧传承了传统,并且很多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一切教学课程。但是高校当中的学生一直以来都属于年轻活泼的群体,并且能够不断积极获取新知识、了解新事物,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仍旧使用老旧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取得突破,还会造成课堂氛围的下降,让学生无法有效地获得高质量的知识内容。

二、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有效策略

(一)开展专题性教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当中进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能够有效保证学生们在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当中获取知识。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改革的首要做法,可以从开展专题性教学入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是对于我国数千年来文化的一种总结性传授,让学生在现代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当中能够获取到传统的知识。在具体授课时,如果按照零散的知识点来讲解会导致课堂的质量不佳,应该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内容划分为几个专题,这样既能够讲授文化,又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例如,本节课讲解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佛教思想与发展,那么教师就可以从佛教的起源开始讲解,并且讲述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同时在中国是如何落地发扬的,产生了哪些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在一节课当中教师将专题内容进行有效的阐释,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可以有效认知这一部分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具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能够体会到当前教育的环境,在21世纪,中国的教育已经不能够和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等内容割裂开来,在传统文化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在高质量的教学方式下获得丰富的知识。众所周知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各类型的网课、数字图书馆以及视频网站当中,都包含有很多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知识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知识来源。以“酒”文化的教学为例,我国古代文化当中“酒”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蕴含着人文内涵与交际的内涵,而在不同地区我国对于“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存在这差距,但是我们的课堂却并不允许学生马上走向全国各地来探索“酒”文化,这时就能够有效发挥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能够让学生在教室当中,就领略到全国各地各种不同的酿酒工艺以及存在在民间生活当中的“酒”文化。

(三)推广问题式教学手法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当中,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都是依赖于教师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并且教师对于课堂采用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完全凭借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教学,这种前提之下,不仅导致了课堂缺乏活力,还会由于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学习越来越缺乏兴趣。当前,教师应该有效利用推广问题式教学手法,来有效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够将课堂的学习融入到自身节奏当中。在新课改的前提之下,很多教师和学生也逐渐认识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并且让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结合自身生活的实践来理解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更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在生活当中的继承与发扬。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仅仅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试卷来进行了解,更应该能够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能针对自身的学习水平做出一个客观的认知,也能够让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首先应该保证教师从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发言状况以及各种作业和试卷综合进行考虑。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必须要综合各个方面,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质量,如果仅仅将评价局限在了学生的期末考试,那么就会导致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不客观,造成对学生的片面评价。其次,还需要保证教师应该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认知,对于一些刻苦努力但是成绩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寻求新的方法进行学习,对于一些课堂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也应该能够批评教育,并且用温和的姿态去包容学生,让他们能够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促进未来拥有良好的课堂表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时展需求、传承传统文化,在高校当中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能够有效影响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态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且保证能够将现代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芹,牟浴.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167+169.

[2]陈博娟.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3):105-106.

信息资源概论范文2

关键词:医学信息类专业;高等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加强健康医疗(卫生)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使得卫生信息化人才能力培养得以强化。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类专业作为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及时调整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本文通过调查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信息类专业教学情况,总结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并对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1研究对象

在宏观了解全国高校医学信息类专业设置情况的基础下,根据专业开设时间,从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域选取9所高等医学院校,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以这些医学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分析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2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医学信息类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目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向下涵盖专科教育,向上发展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教育体系[1]。

2.1培养目标

9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基本情况及培养目标见表1[2~10]。可见,各高校在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上均体现出了专业性及行业应用性。

2.2师资队伍

通过调研发现[2~10],各校师资队伍有一定保障,专职教师10~25人,学位以硕士学位及以上为主,大多数院校博士所占比例大于学士所占比例,另外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学士学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背景方面,以管理学、情报学为主,也有医学、法学、理学等专业背景,较广的专业背景使得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复合型得到强化。

2.3课程设置

医学信息类专业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复杂性,如何将管理学相关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医学相关课程合理安排,成为医学信息类专业面临的问题。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1)医学基础知识课程: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综合机能实验、诊断学等课程;(2)计算机技能课程:包括计算机编程、网络架构等课程;(3)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课程:包括信息检索、信息组织等课程;(4)外语技能课程;(5)数学和统计学课程。新乡医学院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1)医学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2)情报学课程: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组织、医学情报分析研究、医学文献主题标引、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检索等课程;(3)信息技术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课程;(4)社会实践。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中医学基础、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卫生经济学、运筹学、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组织、信息分析、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卫生信息管理、病案信息管理学、网络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XML与电子病历、数字医学图像、数据统计分析、医院信息化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数据统计与信息分析软件包、卫生信息资源、医学信息分析、C++、数据库技术与医药管理应用、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卫生信息安全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病案信息学、国际疾病分类、医院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信息检索、多媒体技术、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广东药科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信息学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西方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原理、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Java企业开发、医学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挖掘、企业资源计划、临床医学概论、药学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数据库工程师实训。西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统计学、普通物理学、电路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管理学原理、运筹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医院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收集与信息处理等。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卫生事业管理、管理学基础、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医院管理学、战略管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课程以及管理学、信息管理学、卫生信息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川北医学院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统计学、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技术与应用、医院信息流程学、数据库原理、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网站建设与维护、医院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医学信息分析。可见,早期(2000年以前)医学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是医学基础课程体系较完善,以计算机技能和信息管理技能课程为主;中期(2000—2008年)医学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是医学基础课学习以概论为主,以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为主;近期(2009年至今)医学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侧重于数据库系统、卫生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课程。

2.4教学条件

9所院校均设有一间及以上实验室,大多安装了虚拟医院信息系统。在实践教学方面,各院校均有服务于实践教学的数量充足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以医疗机构为主,还包括医学院校图书馆、医学信息研究所、公司企业、医学编辑部门、疾控机构等,可以较好地满足正常实践教学需要。

2.5医学信息类专业现状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医学信息类专业在师资队伍方面有一定的保障,但存在地区差异性;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同时期开设医学信息类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同;在学制方面,基本以四年为主,学位类型以管理学学位为主;大多以图书馆和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虽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保证,但实习基地的范围还需拓展。通过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掌握技能,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就业。

3建议

3.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强化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创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如医院信息系统等),加大医学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数据结构等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强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重视专业见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增加系统设计的题目与内容,同时避免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流于形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紧跟学科教育发展步伐,重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管理科学等基础学科,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宗旨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3培养医学信息类专业教师,改革课程体系

以培养医学信息类专业带头人为重点,提高医学信息类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改革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打造特色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升毕业实习效果

在调研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基础上,丰富实习基地类型,扩大实习基地的地域范围,提高专业影响力,重视毕业实习方案的制订,以使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高芳.医学信息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EB/OL].

[3]新乡医学院2017年招收专业介绍[EB/OL].

[4]信息工程学院[EB/OL].

[5]本科专业介绍[EB/OL]

[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工][EB/OL]

[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EB/OL]

[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EB/OL].

[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EB/OL].

信息资源概论范文3

《经济法》课程是面向我院药学院中药学(营销方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作为非法学专业开设的课程,《经济法概论》课程具有其特别之处:第一,教学定位与培养目标特殊。我院营销方向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提高中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追求交易稳定,确保交易安全,事前防范交易风险的知识和能力。其对中药学营销方向学生经济法教学课程的要求要低于法律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第二,前期理论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我院营销方向的学生前期开设的课程仅有法律基础一门。要使学生在无太多法学基础、课业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尽可能掌握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可操作和实用的经济法知识,要求就更高。第三,内容多、课时少。《经济法概论》课程中,需要把握的法律知识涵盖了民法、商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仅单行法就有二十个左右,而课时数仅72学时,呈现出内容多、课时少的局面。

二、我院《经济法》概论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地位正愈显重要。从我院目前的专业计划来看,《经济法概论》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践课4学时,课程设置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配比例悬殊过大,基本上是纯理论课程。由于实践学时的单薄,使得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在教学模式上,多采用传授—接受式、探究式、现象分析式、合作学习式等较为简单的教学模式,没有切实地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多是案例讨论或给学生播放庭审录像等,不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

三、对我院《经济法概论》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以实际应用为切入点,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比例

目前的教学大纲中,我院《经济法概论》的实践教学环节仅涉及两个章节,即合同法2学时,诉讼与仲裁2学时,共计4个学时。合同法是本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广泛接触到的。诉讼与仲裁是程序法,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把握庭审的程序及相关环节。从近年来营销方向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大学一毕业就面临着与相关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需。由于创业的需要,大学生创业之初还会涉及到合伙企业的设立、公司的设立,可能需要向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借贷,会涉及到抵押等担保问题。可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实际运用到的法律知识越来越复杂,对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实践要求也越高。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网络的兴起,学生在营销工作中涉及的票据关系量并不大。因此,以实际应用为切入点,对教学大纲的整体结构应及时作出修订,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及课时比例。具体修订为,除原4个实践学时外,企业法、公司法、担保法、保险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各增加1学时,共计10学时。

(二)切合实践教学内容,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如今,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可适当互换,学生要变为课堂的中心角色,以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必要的主动性。在《经济法概论》实践课中,对于部分知识,可由学生下去广泛查阅资料自学,而老师布置实践作业穿插其中。如合伙企业法中对于合伙企业协议的签订,即可采用课下查、课中做的方法,让学生分组演示协议的磋商及签订过程,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

(三)切合实践教学内容,做到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

信息资源概论范文4

目前,我们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可以总结为“讲授+板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来讲,能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具有条理化、系统化的特点。但是这样的讲课方式,会给学生带来疲惫感,所有的信息呈现的方式是声音和文字,单调,无趣,学生的接受效果不理想。已有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们感知客观世界,从外界获得信息,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1%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教师的讲授以听觉信息为主,板书的文字信息量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很多信息不能有效传达,限制了讲课效果的提高。目前,这种现象正在改观,即以前的讲授法是教师照着教材与讲义进行讲授,现在的讲授是照着PPT课件进行讲授,PPT课件呈现的文字内容与教材与讲义区别不大,只是把印刷的书本变成了多媒体屏幕,呈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也不能认为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二、信息技术在语言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学概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文字呈现上的时间优势。

传统板书对知识的呈现有一定限制,这跟教师的书写速度密切相关。但教师书写速度快,写得过多,教师会很劳累,另外,这样的书写速度可能会影响文字的识别。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需要在板书上书写出来,有些参考资料看一下即可,不必书写在黑板上。PPT课件在文字呈现方面有着板书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PPT呈现文字几乎是无时间的。这种呈现速度,远不是板书书写能企及的。而且,从呈现的文字量上来说,传统板书是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呈现教材之外的文字内容,是非常方便的。而且,PPT课件中的文字一经键入,就能反复使用,再也不用每节课都去书写,节省教师的书写时间,使教师有时间讲授其他内容,开展其他课堂活动。

2.声音呈现上的生动优势。

PPT课件在呈现声音方面也有优势。比如在讲授国际音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呈现语音学家周殿福先生的发音音频软件,直接听到国际音标的发音。教师再讲解发音原理,进行示范,就更加直观了。而且,有关国际音标发音的很多音频文件都可以进行课堂播放,把以前只在表格上看到的音标符号具体为一个个真实的发音,学生接受起来自然容易。我们在讲授语音演变时,给学生播放《诗经》中的《蒹葭》,先放普通话版的,再放用拟测的先秦时期汉语语音,学生很明显感受到语音的差异。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语音的变化。

3.视频片段呈现上的直观优势。

很多抽象的理论,需要用具体化的形象进行呈现,学生的接受效果才好。因为语言学概论课本来就是理论性很强的,若没有直观的、可以感知的例子进行证明,学生会觉得这是一门文科里的“高数”。现在资讯发达,影视业蓬勃发展,我们可以在影视作品中选适合解说理论的片段,做到寓教于乐,学生的接受效果明显超过传统的讲授法与板书呈现。在讲到国际音标的颤音时,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什么是颤音、颤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因为汉语普通话中没有颤音,缺少直观的感受,很多教师也是不容易发出来的。为了使学生对颤音有一个直观的感知,我们选用了电影《熊猫大侠》中的一段,即主角王老吉所说的“当然!”其中的“当”发的就是一个颤音。这个音是很容易被感知和模仿的,学生认识轻松,理解起来容易。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学概论课堂教学以外的应用

1.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时量在逐步紧缩,多媒体这种教学平台越来越发挥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采用PPT课件,课后可以建设课程网站,上传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课程练习、补充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等),建立课程的专业讨论群组,使用网络博客与QQ空间日志、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术信息。网络应该成为教学手段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今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并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与作用,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用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学校都有不错的网络资源,我们在建设时可以借鉴与参考,“目前的网络技术可以通过链接、网络文件和信息库等方式将这些专业信息分享给学生,这样教学资源就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也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2.现代信息技术在师生之间实时沟通方面的应用。

现在的大学生,不仅是“拇指一族”,也称得上是“低头一族”。智能手机的普及,给大学课堂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给我们这些讲授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因势利导,把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等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线教师费心思考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手机平台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比如使用手机QQ、微博、微信等通信软件与学生进行即时通信。在解答学生的问题时,这些信息平台有着通信便捷、能够进行实时沟通的优势。目前大学生随身携带智能手机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手机是通信工具,也是娱乐工具,更应该是一种学习工具。已经有很多APP软件商开发大量用于学习的软件。大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并挖掘手机在学习中的潜力,适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紧密连接课内与课外,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领者,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成为“良师”,成为“益友”。因此,我们大学教师要密切注意学习类软件的动态,精选APP软件推荐给学生。比如我们为促进学生对汉语成语的把握,推荐“疯狂猜成语”作为学生课后学习娱乐的一个项目。我们还给学生推荐外研社推出的软件“快快查汉语字典”等作为学生解决疑难字词的手机字典。我们课程组成立语言学概论课程QQ群进行信息的沟通,上传课件、课后练习、考研资料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的资源,而且更新方便,有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我们在课堂上讲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语言学分类等内容都是很简略的,但是学生想要细致了解,因此我们就补充了这部分材料放在QQ群中,使得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及时获取。不仅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语言学概论教材中对名词术语的解释并不是很全面,很多时候是很不直观的,不利于学生考研复习,也不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我们从很多资料中精选了语言学名词的解释进行总结,特别是根据《语言学名词》进行名词内涵的有效界定。

3.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实践方面的引导优势。

教学需要教师的讲授,这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亲自实践,是更加重要的一个方面。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就是要通过经常去实践学到的东西,特别是那些理论知识,巩固学习成果,这也证明了实践对于知识掌握的重要性。在此指导思想下,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上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求努力实践、运用已经学到的原理、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语言问题,或者分析某种语言现象。为此,我们精选了影视作品中的片段,作为学生课堂分析、讨论的内容,还有很多片段作为学生课后分析的对象。理论不能和实践联系起来,那就是空洞的理论,理论不能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不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那就是苍白的理论。所以,我们的作业不仅是要考查他们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还要考查他们对语言原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我们曾经组织学生进行店铺招牌用字的调查,后来学生旅游的时候,也不忘把有趣的店铺招牌拍下来与我们分享,一同研究。比如“QQ农场种子商店”。学生非常有兴趣进行讨论分析。即使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经常通过QQ等方式与我们进行联系。“分享生活留住感动”,这是手机QQ空间的欢迎辞,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手机QQ空间上分享生活状态,既是信息的者,也是信息的分享者。如何分享,分享什么?这是我们专业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引领学生顺利地积极地完成大学的学习生活,不正是我们专业教师一直努力在做的吗?导师不应该只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导师。信息技术手段应该成为我们的帮手,而不是成为一种障碍。我们课程组的一名教师在“QQ说说”陆续上发表了自己创作的回忆文章“遥想当年”系列,受到学生的喜爱,不仅点赞者众多,而且已经有一些学生受到触动,也在动手创作大学生活回忆录。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的锻炼,需要一点一滴的磨炼。学生并不是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是缺少良好的启迪与推动。若是能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他们就会走下去,最终实现目标。

三、信息技术在语言学概论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资源概论范文5

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是利用工频电能传输路线作为其传输媒介的一种通讯方式,是电力系统所特有的通信形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飞机机载机电系统所需传输的信息资源在不断增大,将飞机机电系统视为整体,并利用机载供电网络进行信息数据的通信,已经成为机载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阐述了飞机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技术概论与特性,对飞机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飞机;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通信科技技术方面的迅猛发展,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技术(PLC)应运而生,作为电力系统中所特有的通讯技术形式,在其商业领域,利用PLC能够实现实时、高效的数据资源通信,有着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使用更加方便。随着科技发展,飞机的机载机电系统所要传输的信息资源开始不断地增多,信息传输的共享性与实时性变得至关重要,机上的多种机电设备对于保障飞行运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在飞机机电系统中使用PLC技术,是我国飞机设备向着全电、多电机载系统发展的重要表现。

1飞机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技术概论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利用电力线路作为通信的信道,将信息资源的信号调制在一个高频载波上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PLC系统主要由电力线载波机、耦合装置以及电力线路组成[1],载波机主要是对用户所要传输的原始信号进行调制,将其调制为适用于电力信道的高频信号,并在接收端将其转换为原始信号,充分满足了通信的质量要求。PLC在飞机机载系统中的应用,能够使得飞机的电力通信整体效果良好,飞机中机载设备其用电波动进一步降低,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飞机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的特征

2.1优点

(1)投资较少。飞机电力线通信系统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布线,可以实现一线两用的效果,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并易于维护。(2)能够组建与家庭局域网类似的飞机局域网络。通过飞机电源插座的设置,能够将飞机中电子设备网络连接,实现飞机通信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3)传输的速度高。电力线是通信整体线路的传输通道,通过扩频或者OPDM的调制技术加持,并给予使用频率的不同,可以达到3到10Mbps[2]。(4)飞机电力线通信稳定性比较好。PLC在飞机机载系统中的应用,能够使得飞机的电力通信整体效果良好,飞机中机载设备其用电波动进一步降低,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飞机在其自然的运行环境中,其电源系统的电压变化总量的交流电源是115V左右,其直流电源在28.5V左右,机电设备的馈电线整体压降小于8V,三相电压的位移小于120°,总体的电压谐波分量将小于5%。(5)屏蔽性好。飞机整体外壳架构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屏蔽罩的作用,再加上飞机通常在距离地面较远的对流层以上运行,能够较大程度降低那些非人为干扰的情况。

2.2缺点

(1)噪声干扰。噪声主要是因为机电设备所连接的电源电力线用电所导致的,这些较强的噪声将会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整体传输质量,噪声类型有脉冲噪声、白噪声以及周期噪声等,并且这些噪声的干扰无法在运行过程中进行避免。(2)低压PLC使用哪一种数据的编码进行通讯,其载波的中心频率选择、注入耦合以及电路都将直接决定着通讯整体质量水平的高低。

3飞机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技术分析

3.1飞机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飞机的机载设备是保证其运行与飞控系统安全性的一系统基本性机电系统,包括飞机电源系统、燃油管理、刹车、救生、液压能源以及应急动力系统等。为了能够对分别在飞机各处的机电设备信息资源实现贡献,达到各个机电设备的相互协调,就必须实现机电设备的综合性管理与控制,PLC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十分有必要。飞机PLC系统其网络结构主要有两层,即物理层(PHY)与数据的链路层(DLL),其中的DLL主要是将飞机相邻站点之间的信息正确性传输,使得噪音与干扰项的数据通道成为一种近似无差错的数据通道。DLL在其逻辑数理方面又可细分为逻辑链路子层(LOGICLINKCONTROL)与介质的访问控制子层(MAC)[3]。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其主要功能为:(1)数据链路的拆除与建立工作,包括收发关系确定、同步地址的确认等。(2)信息资源传输,有信息格式、编码、数量、信息流量的调节与接受认可程度等。(3)传输差错的控制,包括对信息的丢失、失控与重复等控制与防止。(4)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对飞机中信息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在协议中对运行中的异常状况进行故障维修处理与恢复。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主要功能:(1)对于来自LLC层的信息数据进行接收。(2)将飞机机电设备的网络媒体使用时间与方式进行实时控制,保证信息传输的高度安全性。(3)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并添加相关控制信息,将其下传到物理层级中。(4)接收来自与物理层级的数据帧。(5)检验数据帧中的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控制。(6)将数据帧解开,并去除其控制层面,并实现数据向LLC层的传输。物理层的PHY这一功能是向机电系统提供数据链路的实体连接,并进行物理连接的维持与释放有关电气与机械方面的规程与功能。总的来说,物理层的问题就是在考虑资源在通信信道方面的传输问题。

3.2扩频载波通信技术

拓展频谱的通讯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较为快速的技术,在飞机的通信中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扩频技术是将要传输的数据拓宽到信息带更宽的频带中,通过其接收端口的操作,将信息接收恢复到信息带宽。扩频通信是利用一种随机编码对进行传输的信息资源进行相关调制,然后通过频谱的拓展传输,在接收端可利用同样的编码进行解读处理。

3.3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的调制技术,通过信道中相互重叠的子信道进行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此项技术能够实现原有信号资源的多项分解,通过多个子信号的分类调制多个子载波,然后进行信息的统一发送,在其接收端口进行数据的有效合并,大大提升了数据的整体传输速率。并行传输的数据资源可以通过拓展多信息号效率进行脉冲干扰噪声的有效抵抗,将所要传输的串行信息进行串并转换,然后以基带形式利用IDFT进行信息调制[4],在接收端口,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关技术处理,使其转换为原有基带信号。OFDM这一技术有着较强的抗干扰性能与高效宽带利用效率,能够实现飞机各部分信息的灵活性传输,并按其本质将其分解到不同载波频带中,以充分克服窄带干扰与频率表的衰落问题[5],其前向的纠错码技术也可以有效克服脉冲噪声的干扰,是现阶段飞机高速信息传输的理想技术选择,与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实现通信的高效性。

4结束语

在现阶段数字信息的传输都是经过电缆、光缆等物理通道实现的,有着较多的劣势。利用现有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能够实现线路的投资与维护成本。随着我国机电设备一体化的发展,电子线载波数据通讯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其在飞机的机电设备整体化应用,能够实现数据总线技术与多处理机技术的统一管理,是机载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曾萍,黄梓瑜,李仕彦,等.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2,12(03):56-58.

[2]孔思豪.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20(09):129-130.

[3]吕振肃,雷锡社,刘敏.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10,04(11):28-34.

[4]孙海翠,张金波.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J].电测与仪表,2010,08(03):54-57.

信息资源概论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创新创业

1.《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介绍

《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导论性课程。该课程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电子商务各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电子商务运作体系、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建设、电子商务安全、电子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为后续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四年的发展作引导性铺垫。

2.《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思路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在《电子商务概论》的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课程融合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改革,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在讲授电子商务基本知识、开展电子商务实践的同时,在课程各个教学模块和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意识教育、道德意识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同时,以“双创”为导向,以各类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实践和各类专业竞赛为主线,以校企合作和实习基地为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精神培养”的育人模式。

3.《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重点措施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梯队

加强党支部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组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团队,建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师梯队。通过团队成员集体备课、说课、听课等形式,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与《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研究和反馈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切实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促进专业教学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3.2推进课程质量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一方面,修订《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中。以专业课程教学育人为导向,认真挖掘和梳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定教学目的,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融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查询等教学形式,将德育元素融入到《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达到价值观念教育与知识教授同频共振。另一方面,以打造“金课”为目标,提出基于E-learning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各大慕课、微课平台在线教学资源以及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如艾媒咨询、网经社等)的数据资源的优势,构建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学习过程。通过改进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3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电子商务研究水平

根据学校和专业发展要求,建立教学科研专业团队。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电子商务在后脱贫时期的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为重点研究对象,提升新疆电子商务研究的核心实力。通过提升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反哺教学。

3.4牢牢把握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实践课程育人功效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实践课程育人功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核心价值观念。利用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加强实践性专业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及创意”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双创项目反向驱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延伸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学生亦可以通过学校搭建的逐梦创客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亲历模拟或实战训练。积极和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对接,充分利用企业实训基地和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教学,使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将校内的课程培养体系和企业的实训体系相统一,通过实习实践,将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专业素养传递给学生,培养用于探索,勇于担当的时代青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重点选取8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具体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如下:(见表1)

5.双创视角下《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索

5.1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首先,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与管理。打造教科研专业团队,注重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定期研究和确定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教师梯队建设。其次,依靠“校企联盟”优势,探索多元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校企师资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加大师资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比重,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企业兼职教师为纽带、以“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为核心的具有结构优、素养高、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第三,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类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实践、课外研修等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第四,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遴选有条件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聘请具备一定资质的企业高级职称人士作为校外导师,鼓励教师与企业对接,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5.2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高育人水平

首先,完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思政案例库、PPT课件等教学资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1)梳理整合线上教学资源,构建基于E-learning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的优势,梳理出适合我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需求的网络课程资源,收集、组织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课前学习阶段和课后学习阶段的优势,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同时检验和监督学生学习的效果。(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建立高质量的面授教学。根据学生前期自学的内容和学习的反馈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上机实操等方式,解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疑点和难点,完成高质量的面授教学。(3)基于互联网的其他在线教学资源以及数据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对于电子商务专业,除了各大慕课、微课平台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在线教学资源,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平台的在线学习、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如艾媒咨询、网经社等)的数据资源等等。这些网络教学资源有利于丰富和完善《电子商务概论》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学习思路。

5.3以双创为导向,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一方面,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推进专业办学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已经有多家校企合作单位,合作单位有跨境电商企业、农产品电商企业、大数据公司等,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人才输送、定向培养、课题合作、实习实训、专题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有效推动与完善了电子商务专业与新疆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我校提供的双创平台和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为契机,积极引导、组织、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双创项目,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创青春”、“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通过积极备赛,团队成员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多场赛前动员会,给学生介绍参加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有比赛意向的学生做针对性的辅导。指导学生积极准备项目申报书,课题组对申报材料进行筛选,并请校外专家对“种子项目”进一步培优,力争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期望通过各类比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依托学校搭建的逐梦创客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创业项目,实现创业梦想。

6.总结

通过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进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电子商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案例和经验,对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待通过以“双创”为导向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落地实施,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培养满足新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高级应用型人才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建良.高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8,05:76-77.

[2]洪宇.思政教育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智库时代,2019,13:144+163.

[3]冯立功.互联网经济时代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的路径探究[J].现代营销,2019,05:35.

[4]李靖,李储东.双创课程思政教育的体系架构及理论价值[J].高教学刊,2019,16:36-38.

[5]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党支部.在实践教学中打造“课程思政”双闭环系统[J].北京教育(高教),2018,12:78-80.

[6]耿刘利,王琦,陈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65-71.

[7]曾荣,论课程思政在《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9,04:94-95.

信息资源概论范文7

关键词:云计算;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应用探讨

在信息高度集成的今天,一方面人们可以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取很多个人信息,担心着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却在公务事务中提交繁多的个人证明材料,办理着繁杂的申请手续。各种经过官方认证的信息无法得到共享,使人们仍然停留在纸媒时代,无法享受到信息时代的便捷。从客体上考虑,一个城市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立足于为民服务,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集成在电子档案收集平台内,才能真正解决“无档可查”的窘况,才能摘掉“档案为政府服务”的标签,让档案成为人民的档案,成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让档案库成为城市发展的资源库。

一、云计算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的可能性

云计算为超大规模数据处理提供了可能,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可靠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公共服务共享所需要的云应该具有公益性、稳定性、安全性、规模性,“云”既不可能通过租用公共服务器按流量付费的方式来解决,也不可能各个系统各自建设,因为租用服务器容易在数据上受人威迫,各自建设很难形成规模,达不到云计算的目的,而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统一规划“云”建设,在城市上空建成同一片“云”,在这片“云”下首先实现圈内信息资源的共享,再利用“云”的可扩展性,向其他“云”扩展,最终拥有整个数据天空。

二、维护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体系设计

沈阳市“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人防和物防是针对于资源实体而言的,技防是针对于资源信息而言的。

(一)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讲政治、强业务,结合档案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专业特点,来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安全防范体系。这支队伍不仅要讲政治,坚持原则,遵守规则,要精业务,能够预见性地处理问题,还要能甘于寂寞,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经常参加培训。比如,档案基础理论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相关的知识培训。同时,要定期到其他档案部门进行学习交流,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学习班和经验座谈会,通过交流和培训,了解他人的先进经验,及时查找不足,并吸收好的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使自己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和清醒,在工作中获得自信和乐趣,产生创新欲望和灵感,在激烈的变革和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明确的法律规范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个人隐私权问题,会存在信息共享数据失真失实问题,因此共享尺度的把握应该有法律依据。在推行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的同时,还应落实档案管理标准,完善档案操作的规范体系,使档案管理实现权责分明、集中管理。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档案的安全正在遭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威胁,因此必须加大法制监管的力度,按照要求认真实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消除信息安全隐患,使档案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深层次的技术探索

信息防伪方面的技术探索从最初的密钥、数字水印,再到元数据封装,技术在进步,会发现暴露出来的漏洞也在增大,技术防范永无止境。构建电子档案安全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确保网络传输安全。这能够保证电子文件在网络上传输的安全性,确保用户在网络化利用电子文件的安全。第二,加强电子档案的信息存储安全。采用电子文件的加解密、电子文件的防篡改技术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真实性。第三,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单位建立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维护、升级、服务器系统打补丁的工作。第四,建立安全检测系统,包括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升级。第五,加强应用系统安全建设。其内容应包括安全登录、资源访问安全,确保电子档案应用系统的安全。第六,合理划分内外网。控制各类用户对档案馆内部网络和数据的访问,控制档案馆内部用户访问外网的权限,控制档案馆内部不同权限用户对不同网络、不同数据的访问权限,实时监控馆内网上传数据的可靠性,对黑客攻击、非法用户、病毒等不安全因素进行记录、分析、过滤,并及时预防和采取有效措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在宏观层面上要做好设计,在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技术规范下,配备充足的人、财、物,尤其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将档案库转变为“思想库”“资源库”,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人民群众维护切身利益提供凭证保证。在技术层面,档案信息资源安全采用针对自由访问情况下的隐私保护技术,在中观层面设置基于访问策略的档案信息访问控制,在微观层面设置基于知识的信息匿名保护和隐私推理防范,利用访问控制技术和数据匿名化算法相结合,来实现整个安全体系建设。

(四)建立全面的身份认证系统

为了保证云计算环境下客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和真实性,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身份认证系统。通过集中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审核、认证,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够被合法使用,从而提高“云档案馆”的整体安全。如引用客户单点登录方式,即只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一次性完成身份认证,以后不需要再次认证就可以享用“云”中的已被授权的档案资源了。这样就可以避免“云”中各会员馆用户由于在不同系统登陆而产生多个账号和密码,从而导致客户混淆,使得系统权限复杂混乱。

参考文献:

[1]檀竹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协同合作[J].档案学研究,2014(2).

[2]侯卫真.试论政府综合信息资源库建设[J].档案学研究,2005(3).

[3]于晓庆.也谈档案信息资源概念[J].档案建设,2014(3).

[4]何振,蒋冠.试论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整合研究综述[J].档案学研究,2004(4).

[5]谭必勇.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控制机制探讨[J].档案学研究,2006(4).

[6]李锦华.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优化研究[J].北京档案,2006(4).

信息资源概论范文8

关键词:档案共享;医院档案服务;信息技术

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文件存在着来源广泛、业务伴生、三元合一、依赖系统以及形式多样等问题,现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已不能满足各部门的多样化需求,怎样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档案查阅工作流程复杂、速度缓慢,增加了查阅难度、降低了档案查阅效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有限,无法满足用户多样性的需求;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权限设置清晰度不够,数据查询类用户需要通过数据管理类用户查询,导致无法精确高效的查询医院档案,降低了工作效率。

2影响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效率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鱼骨图和投票数据的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效率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信息资源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见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目前,档案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文书档案、实物档案、科研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其中文书档案又涉及行政档案、党群档案和医务档案。虽然室藏档案甚多,但是档案信息来源广泛,分类不到位和档案数字化程度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共享效率,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2.2系统内部动能

系统内部动能是从档案工作根源出发,借助外部技术条件改善档案机构基础设施,提升档案管理能力。系统内部动能主要表现在系统软件接口的衔接、系统功能模块的多样性和系统权限设置几个方面。系统软件接口是档案科室内部与外部的重要纽带,可以帮助档案管理者简单便捷地将内网文件(OA)进行在线归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档案工作效率。系统权限设置中用户模式主要括维护类用户、查询类用户以及管理类用户。用户权限设置不清晰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顺序紊乱,用户查阅档案体验感差,影响档案服务质量,从而降低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2.3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其中,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实现价值的体现,档案借阅检索流程的顺畅性和档案检索途径的多样性能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感,帮助用户快速获得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内容。档案查阅结果的反馈主要是借阅记录的相关信息,如用户信息、调卷/还卷信息、利用目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效果等,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档案管理者更好地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2.4档案机构

档案机构的基础建设设施、内部可操控技术以及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坚实保障。档案基础设施工作是开展任何工作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管理环境、标准规范、网络环境、档案信息资源、资金筹措、人力资源等。信息技术是档案机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信息技术的专业性和高投资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档案机构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另外,具备高级信息素养的档案管理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和先导,建设一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2.5档案安全

档案安全是开展诸项档案工作流程的基础保障,只有在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高效地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提升档案服务质量。目前,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档案物理安全、档案信息安全以及档案环境安全。档案物理安全是保障档案实现价值的基础。档案信息安全是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原始凭证价值的屏障,需要从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加强防范,构建医院档案社会记忆,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档案环境安全主要包含软硬件环境和系统应用环境,良好的档案环境安全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集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

2.6档案工作制度

档案工作制度是开展档案工作的风向标,只有紧跟档案法规政策修改完善适用于本医院的档案工作制度,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档案工作制度缺失会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紊乱、档案查阅速度缓慢以及档案信息安全存在风险。规范和建立档案工作相关制度是档案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3解决问题的有效建议和措施

首先,加强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档案资源建设的深入认识。始终以为院守档为中心,通过口头宣传、档案陈列与展览以及档案专业报刊等向公众传播档案知识,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积极与各部门沟通交流,及时归档保证档案的原始性,充分发挥医院档案的凭证价值、现实价值以及行政作用,保证计划和决策科学化,提高医院档案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其次,加快信息化建设,完成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与OA等相关系统的接入,深度挖掘档案管理系统的其他功能,巩固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利用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与OA等其他系统,更好地实现在线归档、实时归档、全流程系统管理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内部工作流程控制,实现部门内部档案信息和工作流程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再次,修订医院相关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明确档案的移交期限,完善档案行政奖罚制度,简化档案利用手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提高档案服务质量,促进医院档案可持续发展。第四,构建三防三备安全保障体系。档案安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安全防范机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保证档案实现异地备份、容灾备份以及异体备份的存储环境;制定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从管理理念和增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方面,实现物防、技防和人防三位一体,保证档案信息安全。最后,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一种充分体现全局性、发展性、长效性的总体管理思路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利用顶层设计方法,对管理体制、功能模型、数据结构组织变革等进行统筹规划,确定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国家战略和顶层框架,打破当前的基层推动模式,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避免形成“档案信息孤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人力、物理和财力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