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品质范例6篇

生命的品质

生命的品质范文1

邱丰顺:第一阶段是草创期,从2007年3月一直到那年年底,印象中大概有7、8个月。一般人在创业过程中一定会找资金支持的,但当时我没有找投资,所以资金很紧张,一些诸如电脑和桌椅的硬件消耗很大。从2008年后大概两年的时间,创维成为了我们一个比较稳定的客户,我们以创维为支点,陆续与很多公司合作,其中与三四个客户建立了年度的合约。在这一过程中,磨练了我的团队,发展比较稳定。现在我要求我们的设计师每月读一本非设计类的书,学英文。因为设计公司的品质就是它的生命。

邱丰顺:未来的三五年,我们希望获得与企业的年度合约,如同之前和创维一样。到那时,我们也会利用创维这一平台,培养我们的设计团队。台湾所有的ODM的公司,基本上每一家都有机会与我们合作。我们现在与上游芯片厂家,包括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厂家的合作,比如植入他们最新开发的芯片,把最后的成品呈现给中国移动或者中国通信。其实这些厂家并不是要卖手机,它希望这部手机具有他们研发的最新功能,让他的客户通过这~手机理解它的科技含义。或者另一种模式是NRE,设计师化被动为主动,我们把设计做好,让企业来挑选,供应商或者生产厂家提供给我们相应的报酬。虽然这样做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们不可能承担这样的风险。

邱丰顺:人才的养成。如何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保持设计师的真实。要有信仰。我现在是公司的创办人和客户总监,因为我们要保证客户的品质,同时我们也会挑选客户,确保费用可以提供最优质的品质服务。我现在会带着设计师去谈案子,培养他们与客户的沟通能力。现在与四年前公司刚成立时有急剧的变化,当时我还会和设计师一起画图,到现在我知道把案子交给谁可以100%放心了。设计公司很简单,设计的品质就是它的生命。一旦把标准放松了,公司就准备要倒了。

生命的品质范文2

再说“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滩,没什么筋骨的模样。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柔韧、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百炼钢化作绕指柔……”,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同样重要的美学和实践价值。

现代人在风驰电掣的忙碌中,是多么期望自己和他人的柔和啊。不信,你看看报上的征婚广告,尽是征询性格柔和的伴侣。人们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语调是柔和的,面庞的线条是柔和的,身体的张力是柔和的……

当我们轻轻念出“柔和”这个词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缕淡蓝色的温润,弥漫在唇舌之间。

有人追索柔和,以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书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诀窍,比如怎样让嗓音柔和,手势柔和。

我见过一个女孩子,为了性情显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笔写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手掌总是蓝的。以致扬手时常吓人一跳,以为她练了邪门武功。她还为自己规定每说一句话之前,在心中默数从一到十……她除了让人感到木呐和喜怒无常外,与柔和不搭界。

生命的品质范文3

关键词:品牌生命系统 功能 结构

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以来,通过不同学科之间在概念、方法和原理等层面的相互借鉴,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领域。管理学家和企业实践者在这一背景的启示下逐渐发现品牌管理也存在着类似于生命的现象,于是,关于品牌生命性的研究成为品牌管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在学界和业界都愿意将品牌看做生命个体的同时,不能忽略的是必须首先厘清品牌生命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因为任何生命都有一定的结构,并以特定的结构作为功能载体从而保持生命系统的整体性。然而品牌是一个兼具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复杂系统,它毕竟不是可以在显微镜下直观观察的“人体”,因此,对于品牌生命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定需要寻找更恰当的方法来实现。

1978年美国学者J.G. Miller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大量科学事实的佐证下提出了生命系统理论(Living System Theory,以下简称LST)。长期以来,LST因其高度概括的普适性理论体系被很多学科所应用。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LST的理论体系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它所提供的生命系统本质的内容以及逻辑框架已经逐渐成为许多交叉学科研究可以借鉴的方法论体系。本文将以LST理论为框架展开关于品牌生命系统的研究。

生命系统理论概述

Miller论证了凡是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可分为复杂度渐增的八个层次:细胞、器官、有机体、群体、组织、社团、社会和超国家系统。

LST在生命系统八个层次上概括出20个能够完成不同功能的基本过程,这些基本过程与一种或多种生命成分一起构成生命系统的20个子系统,Miller依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将20个子系统分为三类:8个处理物质与能量的子系统,10个用于处理信息的子系统,以及2个既处理物质与能量也处理信息的子系统,具体表示为以下几种系统:

(一)既处理物质/能量又处理信息的子系统

再生器(Reproducer):执行遗传信息指令或系统章程并调动物质/能量、信息去制造多个相似系统。

边界器(Boundary):在系统内部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定的边界,保护系统免受外部环境压力,对物质/能量、信息的出入进行过滤。

(二)处理物质/能量的子系统

吸收器(Ingestor):将物质/能量通过边界输入系统。

分配器(Distributor):将来自系统外部的物质/能量和内部子系统待输出的物质/能量在系统内部移动或传送到有关部分。

转换器(Converter):它能够将进入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成更适合利用的形式。

生产器(Producer):综合物质以供机体生长、修复,并且提供能量以供机体运动,为超系统提品或者信息,形成稳定联结以保持物质/能量输入或从转换器输出。

存储器(Matter-energy storage):存储、维持、恢复物质/能量。

排泄器(Extruder):将物质/能量以产品或废物的形式推出系统。

原动器(Motor):它是指使系统相对于环境或其自身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动运动。

支撑器(Supporter):使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维持一定的空间关系,使它们保持一定的固有的形态。

(三)处理信息的子系统

输入变换器(Input transducer):将信息引入系统,并将其转换成适合内部传送的其它物质/能量形式。

内部变换器(Internal transducer):将来自内部子系统的信息转换成内部可传送的物质/能量形式。

通道与网络(Channel and net):由物理空间中单一路线或多条相互联结的路线所组成的通道和网络将信息传送到系统的各个部分。

计时器(Timer):确定节奏并进行计时等。

译码器(Decoder):将输入系统的信息代码翻译或解释为系统内部使用的“私有”代码。

联结器(Associater):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它使系统内部各种信息条目之间形成联系。

存储器(Memory):是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它存储系统内部不同时间阶段的信息,并随时取用。

决策器(Decider):通过决策来指导、协调并控制整个系统。

编码器(Encoder):将系统内部的“私有”信息代码转换成能被其它系统所理解的“公用”代码。

输出变换器(Output transducer):将信息从系统中输出,并转换成外部可传送的物质/能量形式。

Miller抽象出的20个关键子系统对任何层次的生命系统都适用,每个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有自相似性,他们是全息对应的。

品牌生命系统要素及其功能

(一)品牌生命系统的概念体系

生命的品质范文4

摘要: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地本身的发展又受客观生命周期的局限。本文立足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加上多年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实践,深入分析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以及对旅游地发展的实践指导。并提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就是旅游地的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地的发展要打破生命周期的“宿命”,必须延续现有主导旅游产品,及更新换代主导旅游产品。

关键词: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产品

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国外学者最早注意并研究这一现象,总结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但是,这一理论似乎也暗示:一个旅游地的必然归宿是走向衰落,进而在无形中误导旅游管理者在旅游地发展中采取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衰落是旅游地发展的必然归宿吗?下文拟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研究中找到旅游地发展“打破宿命”的实用战略。

1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现象与理论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地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上世纪后半叶,国外不少学者注意到了旅游地存在着不同的阶段(周期),学者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不断的思索与总结,进而逐步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1980)提出的。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在旅游地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显著。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符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但其只是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的阐释和归纳。

2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分析

关于旅游地兴衰的内部机制,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探讨。

一些学者从旅游地本身及其环境角度探索旅游地的演进机制。一种观点是旅游地发展悖论,即旅游地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然导致其吸引力的减弱,旅游地走向衰落;也有学者从旅游地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旅游地的衰落是其影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旅游业本身的脆弱性、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周边旅游地的兴起以及替代产品的出现、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地形象的变化、政府的作用等因素,如谢彦君把旅游地的演化归结为环境因素、需求因素和效应因素三个方面的作用。

也有学者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角度探索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内在机制。如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旅游地的衰落是由旅游者的心理图式决定的:新开发的旅游地,主要吸引多中心型旅游者,当旅游地广为人知后,中间型旅游者成为其主要客源,当旅游发展带来破坏后,中间型旅游者不再光顾,取而代之的是少数自我中心型游客,旅游地走向衰落。还有学者认为旅游地的市场是由出游游客、重游游客和潜在游客组成,其衰退是对潜在游客的开发不够导致。

上述几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变机理做了解释,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但又存在局限性。其根源在于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认识不足。在“旅游”的概念体系和范畴中,旅游产品是核心概念,正如商品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概念一样。有关旅游的任何事象都与旅游产品相关,与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密切相关。因此,要解决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得从旅游产品着手。目前,已有学者从旅游产品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提出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这使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显出了轮廓。

这里首先要认识清楚的是旅游地与旅游产品的关系。旅游产品是提供给旅游者消费的一切物品和劳务,是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总和。旅游地包括旅游资源(或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三大部分。旅游资源(或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制造原料”,旅游地是旅游产品的空间载体。旅游地与旅游产品的关系就如农场与农产品、工厂与工业品的关系一样。农产品与工业品决定着农场与工厂的兴衰,旅游产品同样决定着旅游地的发展,其它因素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旅游产品起作用。因此,旅游产品的兴衰发展的生命周期也就决定了旅游地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演变。

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往往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旅游产品的组合(即产品体系)。每一种旅游产品都有相应的生命周期,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正是其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叠加,也是其旅游产品体系生命周期的综合反映,如图1所示。

因此,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实质就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问题。旅游地发展走向衰落的问题,实质是旅游产品不为市场接受,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走向了衰落阶段。旅游地生命周期要突破衰落的宿命,必须延续其主导(或拳头)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或者更新主导(或拳头)旅游产品。由图1可以看出,旅游地生命周期要突破衰落,可以使通过延续P1、P2、P3等的等生命周期,或更新出如P4…Pn等新的主导(或拳头)旅游产品。

3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的应用研究

根据上述分析:对于旅游地,要突破其发展走向衰落的宿命,必须从其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入手,使其旅游产品的客源市场得以维持或打造出新的旅游产品赢得市场。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与笔者的实践,旅游地要长盛不衰,可以采取的战略措施有:延续现有主导旅游产品的战略措施

深化内涵战略这种战略强调对原有产品加工和提升,深化产品内涵,增加产品吸引力。如都江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环境容量超载、旅游产品老化,游客量急剧下滑,沦为成都市郊公园。在本世纪初,都江堰及时地申报世界遗产,并在此过程中加强环境整治,深化并突出了其文化内涵,使其走向了复苏。又如夜景一般用来表现城市风光,但桂林另辟蹊径,用夜光照亮自然山水,创造出漓江夜景,形成仙境般的新景观,使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连年下滑的桂林旅游走上了复苏之路。桂林自然山水的夜景的创意用于黄果树瀑布,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重塑形象战略这种战略顺应地方文脉,扬长避短,避免盲目模仿,发挥隐藏的优势,延展并突出其原有形象,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使旅游地焕发生机。如丹霞山是广东三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列广东四大名山之首,是我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在上世纪80年中后期及90年初,由于其特色形象弱化,吸引力减小,旅游市场停滞不前,旅游地走向衰落。保继刚先生提出开发阳元石景区,重塑丹霞山(丹霞地貌)形象,带动丹霞山走出困境。

改善环境战略这种战略着眼于旅游地的整体氛围,从核心吸引物(主导或拳头旅游产品)的入手,改善其生存环境,从而达到维持市场的目的。这是一种眼界高远的战略,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落后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旅游地。如乐山大佛,在上世纪末,旅游出现滑坡,主要原因是核心资源遭到严重自然侵蚀,影响了其吸引力和长远发展。于是便开展了修饰保护工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更新换代主导旅游产品的战略措施

规划预防战略这一战略是指在规划旅游地时,打造每一项旅游产品时,预测其生命周期,及时地更新换代。这种战略主要用于人造景观的开发。如深圳华侨城,自1989年以来,相继推出了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一期、“欢乐谷”二期等主打产品,每隔几年都有新的产品问世,产品一步一步地由陈列观光型、表演欣赏型向主体参与体验型升级,这使得其发展长盛不衰。而全国各地的各类主题公园却因其主导产品不再为市场接受又没有新的产品推出而走向衰落。昆明世博园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永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远期规划和分阶段建设的构想以及“九九世博会,永久世博园”的口号,在九九年世博会之后,产品周期性的升级换代,把老顾客变成新顾客,长期保持大量的客源和高收入水平,在旅游地衰落之前就克服了衰落。。

产品组合战略这种战略强调以新的产品样式丰富原有的产品,配套组合,克服原产品的弱点,全面提高品味和档次。如贵州舞阳河,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峡谷风光为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旅游出现持续下滑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单一的乘船观光,产品单调,全程走回头路。金颖若教授提出开发漂流等参与性与娱乐性强的产品,并开发其支流白水河,引入一个新的入口,形成完整的环线。这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指导。又如四川碧峰峡,在1999年打造推出野生动物园,取得了成功。但是,2001年重庆野生动物园开业,2002年成都野生世界开园,新的竞争出现。面对新竞争,碧峰峡积极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产品组合:2002年5月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二个大熊猫研究基地;近年,又利用雅安“雨城”的文脉,结合“西蜀漏天”的传说,推出“女娲”文化旅游产品。

事件激活战略这种战略充分利用注意力经济的思想,制造和利用轰动的“外部事件”激活市场。如丹霞山的复苏即利用到了人们对阳元石的讨论与关注,这一事件在丹霞山的旅游复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又如现在各地最为通用的方法就是举办相关的节事活动,如重庆茶山竹海,通过举办国际茶竹文化旅游节,突出了旅游地的旅游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营销推广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激活了中远程旅游市场,旅游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复苏。

参考文献:

1.刘泽华等.旅游地-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复合模型初探—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一种机制假说.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3)

生命的品质范文5

论文摘 要:食品科学创新理论及研究开发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理论及创新思维方法相吻合。科技革命可以看作食品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食品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现代科技革命对传统的食品加工产业的加工方法、检测标准、检测手段、质量控制预警体系乃至食品科学技术的理论框架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提供了新颖的技术研究平台,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食品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促进科技革命的进程。

所有自20世纪以来出现的科学与新技术革命实例统属于当代科技革命范畴,其主要包括以化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天文学等基础学科为重点的科学革命,以及以现代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与微电子信息技术、激光光纤超导技术等应用技术学科为重点的新技术革命[1]。在当代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人类经济与精神面貌日益改善的进程中,人类-科技-自然协调发展模式将成为新时代亟待展现的主题,科学技术与人类及生态环境关系的问题将成为当代科技革命关注的热点。毋庸置疑,当代食品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相悖的伪应用技术不断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被淘汰。在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食品及副产物精深加工技术、天然食品添加剂加工技术、功能活性因子活力保护与保持技术等方面,可以深刻体现出科技革命和科技新思潮演变对食品科学技术良性循环发展的支撑作用[2]。食品科学是在农学、园艺学及生物化学等多种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复杂、应用性强的工科专业,多学科知识的积淀与创新造就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研究平台,食品科学领域的发展时刻展现着当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推演成果。

一、当代科技革命是推动食品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一)百年来食品科学发展的历史思考

我国食品学科发展历史悠久,自1902中央大学创办农产与制造学科开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萌芽期(1902—1952)、发展初期(1952—1978)、发展期(1978—90年代中期)及快速发展期(90年代中—)四个阶段,可以说我国食品学科的发展受到过战争因素的洗礼,经历过“文革”的停滞不前,而今在当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下,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食品科学技术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3]。目前我国的食品学科本着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已发展成科技含量较高,学科方向系统性强的朝阳学科,如果没有当代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推动力,就不会有今天食品科学技术长足、完善的发展,因此科技革命是食品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二)当代科技革命与人们对食品科学认识程度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科学认识程度的提高和当代科技革命的兴起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种植与养殖、规模化加工,并通过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兽药、激素及初级食品添加剂等以促进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增值,在提高食品数量安全,满足国民温饱的同时,严重忽视了食品质量安全对消费者造成的潜在危害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随着食品科学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诸如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微生物繁殖及各类添加剂肆意使用等问题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安全、营养、便捷、风味”的饮食理念成为食品科学领域改革与完善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食品科学专业通过充实完善及科学发展,引领食品加工企业良性循环发展。作为任何一名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牢记“每一份良心创就每一块食品”。

二、发展食品科学技术的对策思路

当代科技革命使整个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食品加工模式上,由单纯的传统加工模式转变为“方便-安全-营养”的现代加工模式。现代食品加工的创新理论与高新技术在新科技革命的形势下越来越显示出其勃勃生机。但是由于科技条件及科技成果应用的局限性,目前对于某些食品加工过程中品质劣变的机理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欠缺,相关现象的追溯与解释过于模糊,食品加工产业所涉及的各类标准与规程尚待优化集成。这些都给食品生产者在处理具体的质量问题时带来模棱两可、无所适从的困惑。但这些并不能否定我国食品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正因为食品科学领域存在着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抓住当代科技革命所赋予科技发展的机遇。由此,我们可以提出发展食品科学技术的对策思路是:坚持以食品加工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立足绿色食品的主体地位,积极引进现代产业化高新科学技术(包括食品加工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弥补特色食品、功能性食品开发及安全检测等方面的不足。在当代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食品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4]。食品科学发展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学术繁荣都是通过吸收当时最新的科学文化成果进行创新实现的,要实施食品技术科研成果与食品加工企业的示范和推广的有机结合,坚决反对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两张皮的局面。

(一)完善政府职能部门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体系及扶持办法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与揭露不断提醒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性。首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针对本区域食品加工企业产品生产类型进行细致统计与分析,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现代分析技术建立品质控制的检测方法及感官鉴评方法,做到监管方法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尽可能避免采用非特殊现象实施评价而造成的食品监管的盲目性,如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粮油食品的可燃问题等;其次,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建立特色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副产物精深加工等问题,完善政府职能部门对区域龙头企业的扶持办法,如抓住本区域食品加工技术的瓶颈问题,扶持建立特色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介服务机构及产学研创新联盟体系,实现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与现代食品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高效发展区域优势食品加工产业。

(二)依靠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确立食品科学发展的重点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将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该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的成果,可为确立我国食品科学技术发展重点提供科学性的依据。能源危机、气候环境污染及食品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创新型食品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是节能减排,提高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程度,并明确提出加快把食品生物技术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基于对生物产业发展前景以及新世纪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的判断,也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5]。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原有食品加工方法、检测手段、质量控制预警体系乃至食品科学技术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符合当代科技革命阶段性发展目标。

三、科技革命为食品科学提供了创新发展平台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已明确科学理论的发展与革命往往会引领应用技术的革命,从而导致应用技术的创新变革,最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发展[6]。食品学科的发展史同样表明,虽然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着食品学科发展的进程,但是科学技术进步仍然是其直接动力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步是食品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科学发展的核心标志,也是一个国家食品质量监管与控制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针对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攻关研究,在精密检测仪器设计、食品安全预警模型构建及不安全因子协同评估等方面成果显著,并基于单元技术成果集成,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突破检测技术壁垒将成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关键,新科技革命已经带动了智能芯片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持续发展,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改造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研究制定了系列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高新检测方法与标准,提升与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技术体系及食品质量监控体系,产品国际市场接受力度大大提高,如通过技术创新与集成,我国制定并实施了新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及质量控制标准(GB/T18963-2012),有效推动了我国果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再者,酶联免疫及蛋白质组学等分析技术的发展亦显著提升了食品不安全因子检测和食品毒理学评估的水平。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技术的进步及科学性革命是食品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来源之一。

(二)生物技术对食品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代生物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遗传学等领域发展迅速,在推动并促进生物技术从传统技术研究领域转化为高新技术领域的同时,对食品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利用分子克隆、DNA重组、细胞融合及活力保持等技术可以对食品加工过程和食品品质进行改良,并且通过分子标记等技术,可实现危害或功效作用机制的有效评价,更为准确地实现构效关系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可获得优质传统发酵制品中的特征性表达基因,有力克服了传统培养与分离方法对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失效性。由此可见,生物技术的进步对食品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食品科学的变革与发展。

四、当代科技革命赋予食品科学技术研究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由于食品经济的长足发展带给了国民富足且多彩的饮食享受,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其中食品加工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将当今科技革命带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嫁接于我国食品加工业,不断提高加工型食品的市场接受力度,是每位食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加工技术与方法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即是科技与知识频繁更新的时代,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方法是食品科技人员,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食品研发人员与食品加工具体操作人员知识层面严重脱节是目前食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食品加工操作人员自行对加工工序简化与调整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产品生产有章不遵、品质难以保障。同时众多食品企业研发机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较为滞后,单凭嗜好性为评价指标的勾兑或调配方式成了某些食品企业研发部门开发产品的主要形式,涉及食品营养协调、质量安全评估及食品重组性能的研究较少。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学术讲座及学术交流可成为食品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主要方式。

(二)通过创新开启食品加工业新纪元

创新意识是科学研究的源泉,依据“安全、营养、健康、便捷”的创新原则,实施产品升级是食品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是,重复性跟踪研究较多,产业化应用技术成果较少,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如在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安全性受到普遍质疑的今天,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开发天然的具有抗氧化及防腐性能的食品添加剂或应用产品,将开启食品加工业的新纪元。总之,从意识形态及创新体制等多方面对食品加工业进行彻底变革,才能真正营造食品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开展校企联合攻关,加强科研团队意识

一方面,目前食品科技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实验室科研数据与企业生产放大的差距较大,个别科研人员缺乏团队精神,科学研究不够严谨,研究结果可信度与可靠性较低;另一方面,我国一些食品企业产品开发与科技更新意识淡薄,忽略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附加值,甚至形成了企业与科研机构独立行事、互不信任的局面。以企业为技术示范基地进行科学技术成果实践验证,或开展校企联合攻关,是食品科学技术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

遵循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积极总结食品科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新挑战,时刻围绕特定时期的重大科学问题及技术瓶颈进行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应对新时期科技革命的更大挑战,正确处理各时期人们饮食、营养及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当代科技革命赋予食品科学发展的根本使命。

参考文献

[1]赵建军.世界新科技革命与自主创新[J].理论视野,2006,(6):30-31.

[2]夏道宗,王慧铭,等.现代科技革命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伦理学思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6):710-711.

[3]章海风,路新国,等.现代科技革命对餐桌安全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2):12-13.

[4]曹孝斌,张建.现代科技革命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23-25.

生命的品质范文6

1、质量,立业之本,管理,强业之路;效益,兴业之源。

2、技术体现我们的智慧,质量体现我们的尊严。

3、忽视质量的生产,就是在砸掉自己的饭碗!

4、全面提高质量推动科学发展

5、一人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6、质量在我手中,客户在我心中。

7、质量是民生之本质量是幸福之根

8、质量在我手中,客户在我心中

9、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10、持续改善,不断完善,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

11、忽视质量的生产,就是在砸掉自己的饭碗!

12、质量要永远在我们心中,质量永远在我们手中。

13、今日的质量,就是明日的市场

14、提升质量追求卓越共建美丽中国

15、质量同行诚信同心未来同建

16、优质产品,是市场竞争必胜的保证

17、技术体现我们的智慧,质量体现我们的尊严。

18、共建质量强国同创完美生活

19、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20、立安思危,创优求存

21、恪守质量诚信践行社会职责

22、不论生产多忙,安全不忘;不论产量多少,品质不忘

2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保护您的生命,请为您的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24、建设质量强国共享完美生活

25、品质——是获得信任的砝码,是竞争致胜的关键,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和尊严的起点

26、人的潜力是有限的,而人的努力是无限的。

27、铸造辉煌,唯有质量。

2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效益,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质量靠全体员工去保证。

29、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

30、质量是源头做出来的,不是结尾检验出来的。

31、检验测试坚持做,一点问题不放过。

32、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籍口。

33、品质――是获得信任的砝码,是竞争致胜的关键,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和尊严的起点。

34、今日的质量,就是明日的市场。

35、自主检验做得好,生产顺畅不得了。

36、最不受欢迎的员工。

37、珍惜客户如同珍惜生命。

38、眼到手到心到,不良自然跑不掉

39、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40、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4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保护您的生命,请为您的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42、质量在我心中,标准在我脑中,工艺在我手中。

43、质量上台阶生活上品味

44、质量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45、产品是灯,质量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

46、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47、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籍口。

48、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

49、珍惜客户如同珍惜生命。

50、质量在我手中,客户在我心中。

51、增强质量意识建设质量强国

52、质量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53、铸造辉煌,唯有质量

54、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效益,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质量靠全体员工去保证

55、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56、优质产品,是市场竞争必胜的保证。

57、提高质量效益助推经济发展

58、质量是源头做出来的,不是结尾检验出来的。

59、品质观念把握好,成品出货不苦恼。

60、服务创造价值,服务赢得尊重,服务打造品牌

61、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籍口

62、质量要永远在我们心中,质量永远在我们手中。

6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保护您的生命,请为您的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64、铸造辉煌,唯有质量。

65、质量一放松,劳而无功。

66、品质意识加强早,明天的品质会更好。

67、立安思危,创优求存。

68、品质意识加强早,明天的品质会更好

69、最爱欢迎的员工。

70、自主检验做得好,生产顺畅不得了

71、承诺不接收不良品,不做出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72、共筑质量大堤共享和谐生活

73、服务创造价值,服务赢得尊重,服务打造品牌

74、质量在我心中,标准在我脑中,工艺在我手中。

75、服务创造价值,服务赢得尊重,服务打造品牌。

76、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

77、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

78、推动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79、质量,立业之本,管理,强业之路;效益,兴业之源。

80、质量成就品牌信用誉满全球

81、珍惜客户如同珍惜生命

82、质量是民生之重兴国之道强国之策

83、质量是民生之重兴国之道强国之策

84、质量上台阶生活上品位

85、忽视质量的生产,就是在砸掉自己的饭碗!

86、共筑质量大堤共享和谐生活

87、自主检验做得好,生产顺畅不得了。

88、产品是灯,质量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

89、立安思危,创优求存。

90、产品是灯,质量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

91、品质管制人人做,优良品质有把握。

92、品质观念把握好,成品出货不苦恼。

93、人的潜力是有限的,而人的努力是无限的

94、质量在我心中,标准在我脑中,工艺在我手中

95、质量一放松,劳而无功;

96、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

97、品质管制人人做,优良品质有把握。

98、不论生产多忙,安全不忘;不论产量多少,品质不忘。

99、质量一放松,劳而无功

100、质量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101、优质产品,是市场竞争必胜的保证。

102、承诺不接收不良品,不做出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103、最不受欢迎的员工。(资料以前有)

104、质量是民生之本质量是幸福之根

105、品质意识加强早,明天的品质会更好。

106、质量助推经济转型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107、承诺不接收不良品,不做出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108、检验测试坚持做,一点问题不放过。”

109、以家庭般的职责感对待正壹。

110、持续改善,不断完善,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

111、一人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112、眼到手到心到,不良自然跑不掉。

113、一人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114、提升质量追求卓越共建美丽中国

115、质量,立业之本,管理,强业之路;效益,兴业之源

116、共建质量强企同创完美生活

117、质量是源头做出来的,不是结尾检验出来的

118、技术体现我们的智慧,质量体现我们的尊严

119、品质观念把握好,成品出货不苦恼

120、持续改善,不断完善,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

121、品质——是获得信任的砝码,是竞争致胜的关键,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和尊严的起点。

122、不论生产多忙,安全不忘;不论产量多少,品质不忘。

123、质量要永远在我们心中,质量永远在我们手中

124、眼到手到心到,不良自然跑不掉。

125、检验测试坚持做,一点问题不放过

126、最爱欢迎的员工。(资料以前有)

127、今日的质量,就是明日的市场。

12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效益,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质量靠全体员工去保证。

上一篇伤感小文章

下一篇尊师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