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学论文范例6篇

技能教学论文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1

1.课程结构单一,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在保留了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小学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呈综合化的趋势,而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明显不足。由于课程结构单一,尤其是实践性课程不足,教学实习时间短,导致师范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欠缺,难以胜任小学教学工作;学科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小学实际,尤其是教育理论的有关课程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方面的建构亟待完善。

2.教学技能培养观念落后,形式封闭

目前的教学技能培养观念落后,强制性的要求(有的学校明确规定,不达标则不发毕业证等)、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做法,与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个性化的培养要求相冲突,难以真正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技能培养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教学技能培养以课堂教学、单一技能培养为主,情景性、实践性、综合性不足,是导致师范生教学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3.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及内容定位低,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家对本科水平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应的培养内容没有一个基本设定。我国职前本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应达到怎样的专业水准,在实施中缺少可依据的文本参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目前的教学技能目标的不足也日渐显露出来。培养目标定位水准偏低(目前的教学技能训练仍然以教学基本功为主),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单一,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不足,这些已明显不适应学生及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提出科学有效的培养目标是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4.学生素质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生源基本上是由各中学学习成绩居于中等的高中生构成,而且进入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些对专业选择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出于无奈。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但相比之下,教师的实际收入还是较低,尤其是小学教师的工作繁重而又复杂,教师的付出和他们的实际待遇很不相称。笔者近几年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了未来职业选择调查,结果发现,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真正愿做小学教师。因此,大部分学生进人大学后,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技能培养不感兴趣;虽然是高中毕业生源,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及能力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受就业选择市场化、选择多元化等(一些学生有考研打算或考公务员等其他想法)的影响,学生一入学,就为就业做准备,忙于各种过级考试,对教学技能训练热情不高,对教学技能训练时间投入不足,这些不利因素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

5.高师教学重学术、轻培养,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目前在高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主要还是讲授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缺少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一方面难以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对策。高校教师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感性认识及经历,课堂教学脱离基础教育实际,脱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建议

1.改革课程结构,加强教育实习

第一,建议进行课程调整,实施3+1模式。一年级,开设通识课程,在设置学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和小学相对应的综合课程,为师范生拥有广博的而深厚的知识打下基础。二年级开设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和教育类选修课程。具体做法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设置教育选修课程。例如设“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小学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校本课程研究”等。三年级,开设技能训练类课程。例如设“小学基本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等。四年级,进行一个学年的实习。实习期间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工作。

第二,加强教育实习。新近的研究显示:教师的专业化是凭借“实践性知识”加以保障的,而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关键要素。为解决实习时间短、实习效果差的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实习时间增加到16-18周,但时间的安排有所不同。有的采用分散见习(每学期一周的见习)和集中实习(八周的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有的学校采用两次实习,称之为小实习(集中见习)和大实习(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模式等。见习是近年来小学教育专业比较重视的一个实践环节,有逐渐增加见习时间的趋势。但从目前实际效果来看,由于见习本身的特点及受其他因素影响,见习的收效不大。易导致走马观花;由于见习时间多,必然占用了有效的实习时间,而实习时间短,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取消见习,集中时间实习一个学年。为解决见习问题,建议实施“拜师制”,即有目的地选择小学和小学指导教师,从学生一入学,即安排他们到小学和指导教师见面,确立“师徒关系”。师徒关系明确以后,学生要和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联系,随时可以在课余时间定期到小学观摩、助教。

2.采取多元、开放的培养理念,优化培养途径

第一,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应该多元、开放。遵循的原则应是,统一要求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技能培养与专业方向技能培养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练相结合、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应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技能主题活动相结合、校内训练和校外实际教学相结合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还应使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训练与环境陶冶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与多条途径,构建全方位、全员、全程的培养体系。

第二,制订系统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训计划,建立培训组织机构。为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应制订系统有效的培养计划,并将其纳入课程计划中统一安排实施。在计划中应规定培训的时间、学时、培训内容及达标要求,使教学技能培训落到实处;应加强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领导和管理,成立由相关负责人、任课教师、学生参加的领导小组;应制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规程》,保证技能培训工作有序地进行。

3.明确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完善教学技能培养内容

第一,应依据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师范生的发展需要及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采取长远目标与具体目标协调统一的办法确定培养目标。长远目标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适应小学教学需要的合格小学教师。具体目标分三个层次:首先,培养学生具备作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次,培养具有基本教学技能的小学教师;再次,培养具有综合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目标的落实,建议采用和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第二,完善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体系。依据教学技能培养目标,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发展顺序构建教学技能内容体系。教学技能培养包括一般技能、教学专业技能、综合教学技能三个层次。基本技能指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生存技能,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的素质要求。一般技能包括言语技能(包括口语表达、体语表达)、书写技能、运算技能和艺体技能等;教学专业技能主要是指作为适应小学教学要求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掌握运用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技能、了解学生的技能、编写教案的技能、选择课程资源的技能)、上课技能(导入技能、设计教学过程技能、选择教学方法技能、板书设计技能、结课技能、多媒体使用技能、作业布置与批改技能、课外辅导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综合教学技能主要是指在学生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强调训练的情景性和实践性,具体包括说课技能、选择运用教学模式技能、组织教学技能(沟通与交往技能、调控教学技能)、教学应变技能、教学反思技能、评课技能等。

4.创造有刺条件,提高师范生素质

第一,从根本上解决师范生的生源问题。“两会”刚刚结束,免收“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学生学费的提案令人振奋,这将是提高师范生生源素质和切实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建议国家也能够选择一所市属师范院校实施免费教育,尤其是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实施免费,这将是提高基础教育师资质量的根本保证。同时,还应该切实提高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提高小学教师的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小学教育的人才质量问题。

第二,制订系统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训计划,建立培训组织机构。

第三,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具体措施是:(1)利用新生入学的最佳时机开展专业思想教育。通过请优秀小学教师讲座、观摩基本功表演、参观展览、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对学生渗透专业理想教育,逐步明确教师的素质要求。(2)学习有关教学技能的文件,使学生明确各阶段教学技能的培训目标要求及措施,在知晓的前提下,导之以行。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构建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形成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和谐、活跃的校园气氛,是教师形成教学技能的重要环境和氛围,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开展各种教学技能大赛、教学科研立项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能力训练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些做法能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2

所谓导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主动地发现、

运用和探索恰当的学习方法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学技能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教学过程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只有通过"学"才能体现

教师"教"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认真考虑教法,更要细心研究学法,积极主

动地渗透学法。这样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学生掌握了系列的语文论文学习方法,就能自觉、主动地完成

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主要

是学习者个人的事情。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学法,将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并受益无穷。

二、导学技能的类型及其范例导思维之路。

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学生的思维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

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不仅要考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怎

样进行思维的训练。

捕捉思维火花。

因为学生的思维方法直接受教学方法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哪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

生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哪些方法有利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怎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

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之中。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重视各种反馈信息,善于抓住学生表述的每一

个思想认识,不放过任何一个启发思维、提示某种新东西的机会,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把学习引向深入

引导思维途径。

即思维指向要明确,明确"想什么"和"怎样想",克服思维的盲目性。比较、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综

合、概括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这些方法,有系统地、有侧重地训练学生,

有助于他们思维质量的提高。如"比较句子,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就要告诉学生运用比较的方

法去认识事物,分辨句子之间的内在差别,在比较中获取知识。

导学习方法。

要引导学生多观察思考,寻找运用知识的规律。布鲁纳说:"教育的经济法则,需要学生记住事(信息量

)愈少,而掌握的学习方法(规律)愈多就愈经济,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提示学习规律。"

因此,要注重从个别事例出发,从特殊的课例中引出一般的结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达到举

一反三、灵活运用之目的。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第四段时,教师引导阅读,然后总结出阅读

方法:看图---找出课文的对应段落---画出 与 第 三 段 不 同 的 地 方 ---朗读---说 出 老 黄 牛

不 借 尾 巴 的 原因。在教学第五段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这样,学生通过"学会"达

到了"会学"的目的,学以致用,效果颇佳。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学习能力当然也就提高

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是指导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说

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是思考和记忆之母。"很多新知识是在观察世界、探索事物中获得的,教师必

须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丰富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如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就可让学生捉来小蝌蚪

用玻璃缸养着,认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写上观察日记。如教《一粒种子》,就可让他们种一粒种子,仔

细观察其发芽的过程。语文论文这种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

获取知识的能力。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应善于激疑,使学生"于无疑

处生疑",把学生的思维引 向峰 回路转 的知识 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提问题。如一位老师教学《草

地夜行》最后一段时,有意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出疑难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这一段两次出现"要记住革命",为什么前一次加引号,而后一次不加引号呢?

2.这一段开头写了风大、雨大、天黑,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这一段的第七句是不是前后矛盾?既然是"无边的黑暗",又怎能"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

4.前面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能"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休息过,也没有吃东西,怎么能"迈开

大步"走呢?

看得出,学生提出了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包括标点用法、环境描写的作用、句子的特殊含义、内

容是否前后矛盾等方面,思维的触角也伸向了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没有对课文内容全面的、整体的

把握,是提不出这些问题的。因此,质疑问难,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三、导学技能的运用原则整体性原则。主要表现在:

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是"学"的前提,"学"是"教"的结果。只有当教师采取的教法与学生采取相应的学

法紧密配合,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运用导学技能时,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做

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学生掌握方法的过程是观察、思维等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兴趣、情

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活动的过程,两者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因此,运用导学技能时,要注重智力

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与同步。

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加强对个别的指导。

主体性原则。导学的真正内涵是引导学生积 极主动地去掌 握知识,领悟自身在有效地获得这些知识

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会学的本领。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去引发和激

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

主导性原则。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要求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掌握知识,又

不能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它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把握学生的现状,把握掌握知识和发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3

1加强技能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课程最重要的推动力。计算机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因此加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通常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只是一味的对计算机操作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随后在将操作的相关步骤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在这枯燥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使得学生被动的获取相关知识。如果计算机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方面出发,就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这样就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积极性[1]。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计算机操作的入门知识时,可对学生充分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进程,同时向学生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理念以及硬件组成,并对不同硬件的相关功能进行分析解说,同时为学生展示计算机基本外设的用途和使用效果,这样既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2实际操作中,融入互动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巧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枯燥乏味地对课本内容进行解读,一切照本宣科,学生的积极性就无从体现。现在很多教师喜欢照着课本内容给学生一次性演示操作步骤,只是在重点环节强调两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大部分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规程,都是经过教师对计算机的讲解而了解的,但当自己操作时,就无法想教师一样操作的得心应手,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得不查阅相关书籍,从而导致的最终结果,学生还是参考书籍的相关步骤来进行操作,这种结果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没有多少帮助。教师可以采取设计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理解,而具体问题则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设置。举例来说,当学习到处理图画的方法时,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平台,让学生从教材中充分体会到图画变化的效果。当学生对绘图软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例如让学生用某作绘图件绘画一些图案后,再让学生思考此软件和之前所熟悉的软件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能实现良好互动。

3加强操作技巧培养,重视理论结合实际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对学生进行操作技巧上的培养。理论和实践总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所以教师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和培养。教师要想加强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手段[2]。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在操作计算机时出现违规操作现象,还能够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理解。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应将理论充分渗透到实际操作当中。举例来说,当学习word软件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word的理论知识,包括其历史、各窗口的主要功能等,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识word主要工具和选项的作用。当学生对word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了。在教导学生word的实际操作技巧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则带图片的新闻报道,然后让学生用word软件还原这则新闻报道,将相关图片嵌入文字区域中。当学生完成了实际操作后,学生对word软件的理解程度就会得到显著加深。

4在教学评价中,纳入操作技能

教学评价不仅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为充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的重视,教师有必要将相关操作技能纳入到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标准当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照顾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3]。举例来说,当教师对窗口知识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窗口知识的理论基础,还应提升学生对窗口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例如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最大化、最小化及还原窗口的技巧,学生是否学会了关闭窗口的技巧。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评价,不要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纳入评价标准,不仅加强了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操作知识的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5结束语

综上,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质量,因此教师也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这一形势,加强对计算机操作教学重视程度。

作者:高亚玲 单位: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引用:

[1]王晓英,冯珊珊.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中操作技能培养[J].西南财经大学,2015,(04):29.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4

这次研讨会的开展圆了我渴望相识信息技能课未来生长的愿望,使我相识了高中信息技能新课程应怎么上,怎样上得更好,这些都使我对课改有了更进一步的相识,尤其是在研讨会上苗逢春教授的专题陈诉中,听了他那明确易懂,简明意赅的语言,更使我茅塞顿开。议决苗教授对五堂课的点评,使我在教学中又积累了许多履历。以下就信息技能新课程革新谈谈本人的相识。

一、创建新型的教学情况,构建教学模式。

要举行教学革新,变化西席的教诲观念是要害。旧的教诲观念即是由西席议决教学、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资助,把教学内容转达给门生大概贯注给门生。老师是整个教学历程的主宰,门生则处于被动继承老师贯注的职位地方。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自动的施教者,门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继承者即贯注工具,媒体是资助老师向门生贯注的工具,课本则是贯注的内容。要突破曩昔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门生自主学习的今世教诲观。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和门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使西席由原来的知识教授者变化为门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相助者、参与者。围绕门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教学,以活动式、探究式、分层教学为主,珍视教学的多向互动,让门生在活动中得到生长。教学目的的设置既要珍视门生的团体性,又要珍视门生的个体差异和生长潜能。教学内容和活动领域不只范围于课本之上、课堂之中,还应包罗门生的生存内容、社会实践等。另外,还应把教学评价看成是一种紧张的教学战略,充实发掘门生的内在潜能。那么,怎样才气做到确切地变化教诲观念呢?

西席在教学历程中应与门生积极互动、配合生长,要处理好教授知识与作育本事的关连,看重作育门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门生质疑、视察、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门生在西席引导下自动地、富有本性地学习。西席应敬重门生的品行,关注个体差异,餍足差异门生的学习须要,建立能引导门生自动参与的教诲情况,引发门生的学习积极性,作育门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本事,使每个门生都能得到充实的生长。

二、要公正设置课程内容和部署课时。

从差异地域差异办学条件的角度来看,我以为课程设置为“多出发点”模式:差异地域、差异年岁阶段、差异学习基础的学习者,接纳差异内容、差异难度、差异要求的课本举行学习。搪塞难以制止的部门重叠内容,必须转变其教学难度、广度、深度,并形成梯级条理。高中阶段应以独立研究、探索和科学头脑本事的作育为主;学校今世教诲技能配置较差,硬件水平跟不上的地域,对大型通用软件和网络信息的处理将是困难的,不能顺应网络化、交互式学习,课程思量部署盘算机基源头根基理和步伐计划等内容,对盘算机的硬件要求不高的应用软件的课程。而具备肯定硬件条件的学校,课程内容增强与科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间的整合,举行网络化、交互式学习。

课时部署对教学革新的进程起到紧张的作用,打个比喻,课程教学就好比是盘算机的硬件部门,而课时即是盘算机的软件部门,是盘算机的灵魂,能使盘算机正常运转。教学的革新,也要课时的公正部署,在高中的信息技能课,每周一个班最少要开两节课时的课程,而且最好能连堂上两节课,对门生的掌握和牢固知识,或开展课题研究等对知识的衔接有很大的资助。我这次加入的天下高中信息技能新课程研讨会活动中,广东省碧桂园学校的李娅老师在《使用因特网开展“非典题目”学习与探究》一课中是这样部署整节课的时间。

教学历程所用时间

建立情形,引入探究主题。4分钟

师生讨论,确定探究领域。4分钟

网上试搜,确定探究课题。6分钟

运行视察表,体系做到师生互动。5分钟

提出要求,部署探究使命。3分钟

网上搜索,整理质料。12分钟

下课前小节。6分钟

一节课下来用的40分钟,觉得到要是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新的课程,门生举行实习、讨论、老师点评、门生演示、老师小结等,时间都非常紧,有点“赶鸭子上路”的觉得。以是我以为信息技能课要革新,必须要偶然间的保证。

三、在信息技能教学革新中存在的误区。

1、要克服教学中只重效果,不重历程的误区。

这就要树立准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我们的教学历程,总是只把结论陈诉门生,很少给门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很少珍视历程。已往有一个教学原则叫“精讲多练”,但讲到了什么水平才叫精,是讲少点才叫精,照旧越细越精?多练,练到什么水平才算好呢?已往我们讲:“要给门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如今行吗?如今,报纸、杂志和网上都有许多许多的信息,老师有一桶水够不够?门生都在信息海洋内中“冲浪”,我们西席要随着门生一起“冲浪”才行。许多的观念都是要变化,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诲的原则,重新审视西席的作用。如今的西席已经不是知识的紧张载体,西席应该成为门生学习的同伴。西席仍然要起主导作用,西席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引导门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准确的学习蹊径和学习战略;陈诉他们学习的要领,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要领,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教授出去,我们要转变教学原则叫“优讲优练”。

2、教学计划误区。

在教学计划中偏重统一的学习要求、统一的学习内容,没有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条理性、独立性。因各学校的信息技能教诲的开展情况纷歧样,来自差异学校的门生的盘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以及在一个教学班内门生基础知识广泛存在两极剖析的真相。以是在教学计划中应适当举行分层教学,对差异条理的同砚部署差异深度的实习。

3、信息情况的互动的误区。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5

一、心智技能的内涵特征及在写作过程中的意义

(一)心智技能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两大类。程序性知识是办事的一套操作步骤。 程序性知识又分两类,一类为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称为智慧技能(心智技能);另一类为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后者又称策略性知识。[2]R.M.加涅认为智慧技能是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用来对内调控的,因而在R.M.加涅理论中,智慧技能的定义就是“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3]

R.M.加涅的女儿E.D.加涅,提出程序性知识划分为两个维度,其中一个就是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与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只适用于特殊领域,而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用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作文心智技能属于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至于心智技能的特征,还得从前苏联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观点说起。80年代以前我国教育理论方面主要受前苏联的影响,心智技能方面主要采用加里培林的观点,他认为智力活动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完成的。我国的著名学者冯忠良先生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切反映智力活动的主要特征。他把心智活动的特征归为三点:第一,就活动的对象说,是一种观念的活动。第二,就活动的进行说,它是在头脑里,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地完成的,具有内潜性。第三,就活动的结构说,智力活动具有简缩性。[4]并且他认为智力技能指的就是这种智力活动的方式,基本表达了他对心智技能的看法。

我国学者吴庆麟根据对大量资料的研究,归结出心智技能的四个方面的特征:这类知识的动作速度极快,在启用它们时人几乎豪无意识;具有惊人的准确性,它们几乎总能产生正确的预期铜佛;人对于这类知识一般缺乏控制;人们一般不能对这类知识作言语描述。[5]他的理论比较具有概括性。

(二)心智技能在写作过程中的意义

作文心智技能关系着学生作文产出方面的问题,是学生能否顺利写出作文的关键。写作是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技巧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活动,既综合地体现了学生的水平,同时又对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理所当然成为了考试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给予大量的作文技能指导,还通过让学生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来进行熏陶,然而有时事与愿违,还是会有一些学生写出的作文不能达到要求。这就涉及到了心智技能,也就是说学生虽然掌握了作文的规则,实际操作却还不行。心智技能与陈述性知识不同,它需要大量练习,熟练了才算掌握,因此学生如果没有真正掌握作文方面的心智技能,他也许能够在理论上滔滔不绝,但却不能在指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因此,这便要求教师除了讲授作文陈述性的知识,还要注重心智技能的培养训练。

心智技能的培养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注重心智技能的教学更偏重于学生内在的学习,更能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二、心智技能在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培养

我国学者冯忠良在《智育心理学》中提出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他把心智技能形成分为三段:1.原型定向,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2.原型操作,即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3.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6]其实从表面看来,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大致和这三段论是相符合的,也就是讲述写作相关知识,然后学生开始写作,最后评讲。然而这套方法的实际效果却不佳,也一直以来受到批判,原因何在?主要是没有体现出心智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过程,教学没有给学生知识内化提供指导,也没有针对性地分阶段进行训练。

在写作教学上,教师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作文心智技能的指导上,注重训练。首先,应找到能表现学生写作过程中头脑里看不到的思维过程的原型。这个原型可以是权威专著上的,也可以凭教师多年经验归结,当然专著的原型可以更科学些,然后进行原型模拟,也就是摸拟原型对学生一步步进行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前苏联心理学家兰达,就是原型的最初的提倡者。作文教学设计可以根据科学的原型,把综合训练与分项训练相结合来进行。

(一)综合训练

关于中学生写作原型,我国学者韩雪屏就提出了一个较为细化的写作内在结构:计划――构思――转换――执行――调整。计划阶段:形成动机、认识语境;构思阶段:确定主要内容、搜索记忆信息;转换阶段:记下语义初迹、提炼中心命题、编织命题网络;执行阶段:认真选择体式、规范书写字句、严格遵循行款、正确使用标点;调整阶段:检查失误、修正谬误、润色文句。[7]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此原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写作课进行作文综合训练的教学设计。如在第二个步骤“构思”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确定的作文主要内容及大脑中搜索的可用的相关材料,如议论文写作中想用的实例、理论等,都写在纸上,然后进行讨论。第三个步骤“转换”,让学生写出文章主旨,列出作文提纲。总之,让学生把动笔之前在大脑里发生的事情外化,通过多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写作前的计划。写前做充分的准备能让学生写出更优秀的作文。

(二)单项训练

也就是说作文课以单独的项目作为单位进行教学。单项训练可分两类,一是按韩雪屏提出的写作内在结构,进行分阶段地练习,如:一堂课只练习计划和构思,另一堂课只练转换。另一类是按中学阶段要练习的作文文体来练习,按文体作文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个文体又可以分别分为若干个项目,如议论文可分为解题部分、绪论部分(首句、首段)、本论部分(句群的逻辑结构、常用论证的九种方法、内容与结构层次)、结构部分(内容、尾段和尾句)、议论文的过渡、结构列纲、检查修改。这些都可以作为单项进行训练。在单项训练中具有普遍性的教学步骤是:(1)讲解。讲解每一项的定义、特点、公式、例子和注意事项。(2)讨论研读。讨论与本项有关的范文、词语。范文、词语应尽可能地具有代表性,让学生体会该项的特点。(3)练习。按教师的作业要求进行半独立或独立作业。作业可以上完一项就进行练习,也可以是上完几项再一起进行一次性练习。作业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在当堂完成,内容不需太多,达到目的就行。(4)讲评。按单项要求进行讲评,可师生共同讲评,只要符合本项要求即可。(5)布置作业。课后可布置作业,适当增加练习率,能促进学生的熟练程度,达到自动化,以形成相应的技能。这主要是课堂教学步骤,课后教师还可敦促学生平时多按单项进行积累,多做笔记多练笔。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等于“授之以渔”,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学习独立性。由于心智技能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如今已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要真正把作文心智技能的培养落到实处,还任重道远。

注释: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皮连生.智育概论――一种新的智育论的探索[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04,41-49.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08,129.

[4]冯忠良.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04,112.

[5]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08,92.

[6]冯忠良.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

[7]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

[7]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冯忠良.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9]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0]皮连生.智育概论─―种新的智育论的探索[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04).

[11]韩雪屏.言语能力结构与言语心智运作[J].高师教育研究,1994.

[12]刘电芝.智力技能的新认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04).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6

实现教学方法转变是关键。教师教学的方法是教与学有效衔接的重要中间环节,得当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前面分析电子技能课程特点时,强调该门课程集实践性与理论性于一身,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带着学生在实验室里上课,即边教学理论,边实现理论是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有初步了解的前提下,对仪器、设备进行摸索、使用,加强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不仅能有效节省枯燥的理论教学时间,抽出更多实践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同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实现教学的高效性。结合学生实际设置实验,增强能力培养。

电子技能课程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就是实验,通过实验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作为任课教师,要牢牢抓住实验的重要性特点,设计实验内容,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树立学生的实验观念。中职阶段,学生第一次实现从纯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很多学生存在观念上的不习惯,对实验理解肤浅,认为实验无用,作为教师,要有效利用实验的趣味性和教学高效性的优点,向学生传达实验观念。其次,实验要由易到难。在应试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做题要由易到难,作为实验内容的设计者,我们也应该灌输此项观念,任何事做到循序渐进,才能逐渐完善。除此之外,实验中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的技能学习最主要的途径莫过于自己亲自操作过的实验,在实验设置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一些小实验,改编为学生自主探索操作的实验,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水平,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学目标务必分阶段实现,循序渐进。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的方向标,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一定要将教学目标阶段化,才能有效实现学生学习的层层进步。首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其中包括一些仪器、器件的识别,设备损坏测试,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规则;其次,引导学生按规范的基本操作要领完成基本的实验,如电路安装和电路测试,形成一定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对学生的实验设置难度,如进行障碍教学等,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