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评估范例6篇

技能评估

技能评估范文1

[关键词] 临床技能;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030-03

[Key words] Clinical skill; Evaluation; Methods医学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成为初步合格的医生的过程[1]。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的临床技能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因此,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除知识、态度外,临床技能的培养极其重要。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估,发现其不足,通过反馈从而促进其对临床技能的熟练掌握[2]。只有准确而客观一致的评估才能达到上述目的,为此,寻找有效、客观、准确的临床技能评估方法是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目前临床技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笔者将对目前常用的临床技能评估方法做一概述。

1 临床技能的含义及其考核内容

技能是从训练或体验中得来的能很好执行一项任务的能力,它是智力和(或)体能活动的系统协调形式[3]。临床技能系指“在日常诊疗活动中,为了所服务患者的利益,习惯性的、正确的应用沟通技巧、知识、操作技巧、情感以及价值观等的能力”[4]。临床技能不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终生学习的习惯[5]。临床技能的评估能够帮助受训者了解自身的学习需求,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个人的临床技能(包括思维习惯以及操作流程)将逐步提高[6]。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医学生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共包括13种能力,涵盖了医疗工作的各个方面[7]。现代临床技能考试通常至少包含以下4个方面:①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接待患者;②提出辅助检查项目并能够解释结果,包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③提出诊断并学会鉴别诊断;④提出系统的诊疗计划,诸如书写并报告病历、开具处方等各种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都在考试之列。此外,不同学科会有特别的考核项目,例如外科还需要重点考核无菌操作以及手术操作技巧等[3,8-9]。

临床技能评估的主要目的为:激励并为所有的受训者指出未来学习的方向,从而促进临床技能的提高;发现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从而保护公众健康;为高级培训项目挑选合适的人选[2]。

2 临床技能的评估方法

所有的临床技能评估方法均有优缺点。通过多次观测考评以及应用多种评估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每一种评估方法的缺点[4]。Van der Vleuten[10]曾提出判断一种评估方法是否有效的5项标准:可靠性、准确性、对受训者将来的学习与工作的影响、受训者与教师的接受程度以及费用。

2.1 传统的评估方法

2.1.1 笔试

笔试是最为传统而且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方法。考核试题可以分为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有的试题会进行详尽的描述从而模拟临床情境,可以考察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多项选择题是最为常用的客观性试题,考核的范围广,能够在短时间内考核大量的考生。多项选择题的题干介绍了一种临床情境,要求考生根据临床情境进行综合判断,而且题干介绍的情境可以较为模糊,从而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工作。这种考察方法的缺陷在于它仅能够考察临床推理,难以考核操作技能。此外考生答题有猜对的可能性[2,9,11]。

2.1.2 直接评估

指导教师通过对医学生的长期观察给出评估结果仍是最为常用的评估方法。指导教师常在医学生轮转结束后给出总体的评分,并给出书面的评语。但该评估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主观性较强,此外指导教师甚少在医学生与患者互动期间进行直接观察[2,4]。

2.1.3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运用“长病例”或者美国内科医学会开发的迷你临床评价量表(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Mini-CEX)等工具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法是在指导教师的直接观测下,由医学生在10~20 min内进行重点的病史采集以及体格检查,之后提出诊断与诊疗计划。指导教师根据其表现打分并给出反馈意见。直接观察法可以使用真实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模拟患者,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是基本一致的。本方法还可以考核医学生的口头病例汇报、病历书写、临床推理以及文献检索等技能。本方法的优点在于指导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医学生的表现,而且可以重复评估。目前已有55种相关的评估工具可供使用,这些工具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均较高,但在评估操作技能方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稍显不足[2,4,12-13]。

2.2 现代化的评估方法

2.2.1 标准化病人

2.2.1.1 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SP)又称为模拟病人,是一些经过训练、能够稳定、逼真地模拟真实临床情况的人。他们可以仅模拟成患者,也可以评估学生的技能。通过进一步训练,SP甚至可以充当教师,在训练或评估结束时,将详尽的建设性意见反馈给学生。目前SP经常与客观结构化考试(后述)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试[14-15]。SP由Barrows于1966年首先报道,之后被逐渐广泛接受。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该技术,目前已经在多家医学院校广泛应用。

2.2.1.2 SP既可以模拟疾病病史,又可以模拟患者在肢体语言、人格和情绪方面的特征,此外尚具备高度的配合性,既能满足考试要求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考核的标准化。解决了真实患者存在的病情差异大、表达能力各异、配合度不高等问题。目前国内多数研究均提示SP的应用可以提升考试质量与评估水平。该方法可以将以患者为中心的评定方法和对临床技能的观察结合起来,教育者有可能控制每一个临床诊断及其教育内容[14-16]。但SP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SP培养困难,资源有限,使用成本较高,参与考核的SP数量、病种丰富程度不够。SP对于疾病的问诊更有意义,但对于临床查体尤其是某些疾病的阳性体征的表现尚存在不足。SP经历长时间考核也会感觉疲劳,难免出现内容表述上的前后不一致,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后期参加SP考核的考生有可能从先期已结束考试的考生处获得少量信息,因而对考核的公平性有一定影响[15]。

2.2.1.3 目前国内外有电子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临床技能的考核中。电子标准化病人是由多媒体软件控制的模拟人,目前常用的电子标准化病人有心肺听诊模拟人以及腹部触诊模拟人。电子标准化病人具有较高的仿真性和可控性。用于考核的突出优点在于出题的难易程度一致,对学生临床技能考核的标准统一,保证了成绩的可比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可以解决培训的SP数量不足的难题,而且使用不受限制。但电子标准化病人在音质与手感方面与人还是有区别的,而且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17]。

2.2.2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2.2.2.1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 是由Dundee大学的Harden教授于1975年首次介绍。它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的方法。OSCE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考核方法,它实际上只是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在这个框架当中每一个医学院、医院、医学机构或考试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加入相应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考生通过一系列事先设计的考核站所进行实践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模拟人或模型上实际操作、临床资料的采集、文件检索等。一般OSCE由一系列标准化的各种临床情况的站所组成,受试者轮流通过每一站,且在每一站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指定的具体任务[18-19]。例如,采集一个主诉为肿物的SP的病史,进行颈部的体格检查,解释一张X线片或一份B超的报告单,完成一份卷面小测验等。要求运用各站专门的评价表格对每项操作、技能进行评估。

2.2.2.2 OSCE的诞生是医学考试领域里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其将传统考试内容与现代考试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考试自身的误差和偏倚,具有客观和标准化的特点。与传统的考试相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OSCE与传统考试方法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点:首先,OSCE考试采用SP取代实际的患者,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对于患者的侵扰,并且有效地解决了临床病例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此外,OSCE侧重于对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核,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能力的考核,其考核的重点不仅仅是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可以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多方面的能力[7-9,18-19]。

2.2.2.3 文献报道的OSCE的可靠性很不一致,信度系数为0.19~0.89,而且不同站点之间的可靠性系数也不尽一致。Brannick等[20]对OSCE的可靠性进行了系统综述,发现其总的可靠性系数为0.78,站点之间的系数为0.66。要提高OSCE可靠性,需要增加考试的站数,另外还应当增加每一站的评估人员。此外研究还发现,在评估考生的交流能力方面,OSCE的可靠性较低[2,7,20]。

2.2.3 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系统

2.2.3.1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医学教育与考试领域,计算机模拟病例(computer-based case simulations,CCS)考试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该考试方法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对患者的诊疗环境进行复杂的、没有提示的、动态的、人机交互的疾病状况的模拟,其目的是用来在一种逼真的环境下通过模拟时间的推进和临床病例情境的逐步展开来测量受训者管理患者的能力。模拟考试系统在病程的不断演变过程中对考生的临床技能进行评价。在考生完成对患者的治疗后,计算机记录了考生管理患者的每个步骤,并为其表现评分[7,21-22]。

2.2.3.2 CCS考试在评价医学生临床技能方面存在着其他考试形式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它可以客观逼真地模拟临床环境,实现考生与模拟患者进行交互的诊断、治疗和监护过程。这些过程在逼真的环境中被记录下来,没有人为的暗示或把任务肢解为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等单个部分,从而更真实、更综合地考察了考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制订医疗决策的能力。而且CCS考试可以设计为OSCE的一部分考站,对医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临床技能考核多媒体系统的应用,缓解了目前临床考核病例不足、病种不全的困难,实现了临床教学资源共享,为大通量的医学生培训和考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提高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7,21-23]。

3 临床技能评估面临的挑战

临床技能包括很多方面,目前的评估方法仅覆盖了其中的一部分[2,7-9]。例如,团队协作在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准确的评估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沟通能力也十分重要,尽管目前有各种评分标准,但没有一种获得广泛认可的方法[2,8,24]。此外还需要处理好横向评估与纵向评估的关系。由于临床技能包括了多个方面,而每一种评估方法只能评估其中一部分能力,而且各种评估方法均有其优缺点[4]。因此,在横向评估时应用多种方法能够克服每一种方法的缺点,同时更加全面、深入地评估考生的各项临床技能。纵向评估可以避免考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考试,而且还能够动态观察考生临床技能的进步[2]。评估的标准化问题也需要解决。各家医学院校一般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评估方法与评估标准,导致对不同院校之间的考生进行比较较困难。因此,如何平衡国家标准与各医学院校的评估标准这一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2-3]。

众所周知,评估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当评估的形式以及重点放在临床技能时,学生有可能将学习重点转移到临床技能的学习,而且临床技能的学习有可能会流于表面学习,难以培养创新能力[2]。临床技能评估的目的之一便是发现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从而保护公众健康。但目前尚缺乏直接证据表明临床技能评估能够促进未来医生的执业效果。医生执业质量的评估主要依靠患者调查以及医院的自身评价,其评价结果本身缺乏标准,因此很难与临床技能评估相联系[2,25-26]。将来需要对临床技能评估结果与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梅人朗.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9-112.

[2] Epstein RM. Assessment in medical education [J]. N Engl J Med,2007,356(4):387-396.

[3] 张龙禄, 焦效兰, 汤治元,等.临床技能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3,(6):56-60.

[4] Epstein RM,Hundert EM. Defining and asses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J]. JAMA,2002,287:226-235.

[5] Leach DC. Competence is a habit [J]. JAMA,2002,287:243-244.

[6] Fraser SW,Greenhalgh T. Coping with complexity:educating for capability [J]. BMJ,2001,323:799-803.

[7] 孙宝志,赵玉虹.实用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6-268.

[8] 李义详.我国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5):299-301.

[9] 孙梯业,朱锡光,陈自强,等.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价的现状与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6):48-51.

[10] Van der Vleuten CP. The assess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developments,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J]. Adv Health Sci Educ,1996,1:41-67.

[11] Schuwirth LW,van der Vleuten CP. Different written assessment methods:what can be said about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J]. Med Educ,2004,38:974-979.

[12] Kogan JR,Holmboe ES,Hauer KE. Tools for direct observ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linical skills of medical trainees:a systematic review [J]. JAMA,2009,302(12):1316-1326.

[13] 赵琛,沈宇弘,刘隽.基于Mini-CEX评价量表的临床技能考核结果和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92-93.

[14] 林勋,蒋健,邹菁,等.SP及OSCE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估中的应用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5):544-545.

[15] 丁茹,高文武,李莉.标准化病人考核与床旁考核在八年制医学生心内科临床技能考试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271-1274.

[16] 马熠熠,姚定康,刘亚伟,等.应用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技能考核的优劣及改良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92-94.

[17] 何晓峰,史雯静,张存泰,等.电子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技能多站考试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518-3520.

[18] 龚斐,雷红,巢升平,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医学生临床技能毕业考核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297-299.

[19] 栗景峰,龚海峰,周铁,等.临床多站式考评(OSCE)在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07-709.

[20] Brannick MT,Erol-Korkmaz HT,Prewett 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iability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scores [J]. Med Educ,2011,45(12):1181-1189.

[21] 徐正梅,沈洪兴,陈智,等.临床技能考核多媒体系统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93-494.

[22] 左天明,刘强,于晓松.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1):124-126.

[23] 陈晓敏,吴文其,孙素红,等.组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深化医学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30-132.

[24] Schirmer JM,Mauksch L,Lang F,et al.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 review of current tools [J]. Fam Med,2005,37:184-192.

[25] Tamblyn R,Abrahamowicz M,Dauphinee WD,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icensure examination scores and practice in primary care [J]. JAMA,2002,288:3019-3026.

技能评估范文2

【摘要】 基于卫生技术评估的能力视角,提出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设想,包括将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卫生系统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经费和项目保障技术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的长效多方式培养机制,以及研究者和决策者互相推动,全面提升评估能力和决策水平。

关键词 卫生技术评估;能力;发展

Scheme of Developing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China: Capability Analysis/GENG Jinsong,CHEN Yingyao,LIU Wenbin,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65-67

AbstractThe scheme of developing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 in China was proposed from the view of HTA capability. Strategies on HTA development consist of considering HTA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pacity building of health system, sufficient funding and relevant research programs to guarantee the conduction of HTA researches,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and multi-way HTA researcher training mechanisms, and active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decision-makers to systematically promote the ability of both HTA research and evidence-based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Capability;Develop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Key Laboratory of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是对卫生技术应用或利用所产生的短期及长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研究形式[1]。卫生技术评估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社会伦理性等多方面提供科学证据,有助于卫生技术的合理选择、利用和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一种科学决策工具,在国际上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其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卫生政策乃至广泛的社会政策的研制过程中。本文系统分析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概况,并探讨开展技术评估的策略,基于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能力建设的角度提出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设想。

1研究机构分类及其能力分析

1.1依托高校的研究机构

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门机构,是我国首家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实验室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盟、美国中华医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卫生部、科技部、上海市卫生局等各种渠道申请到多项科研项目。实验室利用卫生技术评估为主要研究领域搭建了多学科研究平台,研究涵盖临床医学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估、重点疾病防治与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干预技术及政策效果评估、卫生技术的生物伦理学评估等,研究成果对我国卫生政策的制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验室研究人员于1997~2012年间共发表研究论文364 篇,并出版7本教科书。

2002年6月,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成立,中心联合校内外药学、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核心团队。200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机构设有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室,整合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医学信息学等学科和人才优势。此外,原卫生部、教育部共同批准设立了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评估中心,开展技术评估工作。

1.2依托医疗机构的研究机构

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建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3月,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获国际Cochrane协作网批准成立中国Cochrane中心(Cochrane协作网第14个中心,亚洲唯一国家中心)。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并启动分中心建设[2]。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的临床研究信息;开展系统评价,为临床医生、临床科研和教学、政府的卫生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培训循证医学骨干,推动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1.3依托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

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是原卫生部的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是亚洲卫生技术评估网络(HTAsiaLink)的成员单位,其下设有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室。研究室共设3个学组,分别是卫生政策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和卫生项目经济学评价。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室开展卫生政策效果评价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政策效果的科学依据;开展卫生技术适宜性的评价研究,为适宜医药技术的决策提供指导意见;开展公共卫生项目效果评价,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项目实施结果的有效证据[3]。

原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下设咨询评估处,协助政府进行卫生技术准入工作,对现有及引进的卫生技术进行评估;对国际卫生技术评估结果进行传播;为政府、国内外机构和企业提供评估、咨询、培训、调查等服务。

此外,各地区也相继成立了依托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上海市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中心是2011年11月上海市卫生局批准成立的专业性卫生技术评估及研究机构,中心组织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教育培训、开展交流合作活动以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浙江省和广东省正在筹建卫生技术评估机构。

1.4不同类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能力分析

何种形式更优,从当前的情况看,是各有优势。依靠政府的机构和决策联系更紧密,但是面临机构的人才储备、学科背景等挑战;依靠医院的机构和临床决策有机融合,在有效、安全性评价方面优势明显,但是缺乏经济学和社会影响评价,评价视角偏重临床而轻人群;依靠高校的机构学科、人才梯队齐整、研究方法规范、国际合作较多,但不足之处是和政策决策疏远,评估项目相对较少。因此,不同类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对于机构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循证视角的卫生技术评估能力建设分析

2.1提供高质量证据需求

近年来,新兴的卫生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和高成本技术数量增长迅速。如何对新兴卫生技术进行早期、及时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效益不合理新技术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例如抗生素的滥用[4],以及不同地区CT和MRI的过度使用与使用不足[5]。卫生技术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问题也值得关注,如迅速增长的公共卫生经费并未显著减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6]。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不公平有可能导致贫困人口无法负担医疗保健费用[7]。为了缓解不公平现象并提高可及性,需要基于卫生技术评估的研究证据,循证优化医疗保险的福利包[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基于最佳的研究证据因地制宜制定控制策略,多方联动有效遏制此类疾病[9]。卫生技术评估为世界各国缓解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和科学化决策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信息[10]。

2.2推动循证卫生决策

目前,我国药物目录和医疗技术评估主要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为主,并未设立专业、独立的遴选机构。在评估方法上,主要依靠专家,而专家评估的依据主要来自于临床经验[11]。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开展和向政策转化明显滞后于卫生改革的进程及其对卫生技术评估活动的需要[12]。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和组织分布不集中,开展的研究工作未形成协调一致的总体,零散的技术评估研究难以迅速推动卫生技术评估事业。有限的卫生技术评估证据和卫生技术评估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卫生决策的需求[13]。卫生技术评估的能力建设对于循证卫生决策、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构想

3.1将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卫生系统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有效提升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卫生技术评估为应用与管理卫生技术提供科学信息和决策依据,并为卫生技术的高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为了深化医改,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将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卫生系统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把拓宽工作人员的卫生技术评估知识面、培养基于高质量的技术评估研究作为组织机构能力建设的关键要素。

3.2经费和项目保障技术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经费投入和科研项目立项较少。卫生技术评估人才的培养、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的开展、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发展均离不开经费支持。建议通过优选卫生技术评估课题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和研究团队进行评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医学学会和协会等机构组织提出亟待解决的卫生技术评估问题,并设立卫生技术评估相关研究项目,通过对优选项目投入科研经费,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不断提升评估机构的研究能力。

3.3建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的长效培养机制

建立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研究者的长效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鼓励研究者参加卫生技术评估学术会议,支持研究者赴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机构深造,鼓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支持研究者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研究能力。确立卫生技术评估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通过学术骨干带动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发展。同时建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研究者给予奖励。通过长效培养机制提升研究队伍的研究能力和整体素质,推动卫生技术评估的发展[14]。

3.4全面提升评估能力和决策水平

决策者应结合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提出卫生技术评估问题,依据卫生技术评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合理使用高精尖技术,淘汰无价值的设备和落后技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重视卫生技术评估的传播和执行[15]。卫生技术评估过程中研究者与决策者通力合作,研究者基于决策问题开展技术评估;决策者基于卫生技术评估证据、经济水平、资源状况和群众的服务需求进行循证决策。通过上述过程实现研究者、决策者和人民卫生需求的互动,逐步形成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和决策者的交流合作和沟通反馈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研究者的评估能力和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英耀.复旦大学组建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2):10.

[2]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平台介绍:网合中心分中心概况[EB/OL].(2013-07-10)[2013-09-10].http://ebm.org.cn/about.php?id=9&module_id=1.

[3]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室[EB/OL].(2013-07-15)[2013-09-10].http://nhei.cn/KS_4/ks_004/ksjs/index.html.

[4]Dong L, Yan H, Wang D. Drug prescribing indicators in village health clinics across 10 provinces of Western China[J].Fam Pract, 2011, 28(1): 63-67.

[5]He D, Yu H, Chen Y. Equ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T and MRI in China: a panel analysis[J].Int J Equity Health, 2013(12): 39.

[6]Long Q, Xu L, Bekedam H, et al. Changes in health expenditures in China in 2000s: has the health system reform improved affordability[J].Int J Equity Health, 2013(12): 40.

[7]Chen M, Chen W, Zhao Y. New evidence on financing equity in China’s health care reform: a case study on Gansu province, China[J].BMC Health Serv Res, 2012(12): 466.

[8]Zhou Z, Su Y, Gao J, et al. Assessing equity of healthcare utilization in rural China: results from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s from 1993 to 2008[J]. Int J Equity Health, 2013(12): 34.

[9]Yang G, Wang Y, Zeng Y, et al. 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 1990-2010: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 2013, 381(9):1987-2015.

[10]赵琨, 隋宾艳, 郭武栋, 等. 卫生技术评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 2012, 31(2): 87-89.

[1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药品和医疗技术评估制度亟待完善[EB/OL]. (2010-07-19)[2013-10-10].http://edu.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version=edu&docid=2294163&leafid=3056&chnid=1027.

[12]陈英耀, 刘文彬, 唐檬, 等. 我国卫生技术评估与决策转化研究概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3, 6(7): 1-6.

[13]胡苑之, 林海, 陈洁. 水平扫描在新兴卫生技术评估中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卫生资源, 2013,16 (1): 39-40.

[14]卫萍, 任建萍, 颜丹丹, 等. 卫生技术评估认知与需求现况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3): 23-25.

[15]徐文煜, 薛迪. 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 18(1): 8-10.

通信作者:

陈英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

E-mail:yychen@shmu.edu.cn

收稿日期:2014-06-06

技能评估范文3

1实施方法

1.1教师的准备工作

1.1.1选定2013级参加"情景模拟法健康评估技能培训第二课堂"的人员,将其进行班内

分组(4~5人/组)。

1.1.2创建情景模拟的环境,将实训室设置成模拟病房和护士站,并准备好情景模拟健康评估技能评估所用的所有物品,包括身体评估所用器械、病号服和轮椅等。

1.1.3采集临床典型病例(如:大叶型肺炎、COPD、高血压心脏病及急性阑尾炎等),提前2w发给各小组学生,并提出相应的要求:①根据所给的病例内容整理、搜集相关的资料;②各小组采用"情景模拟法"对此病例的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包括健康史的采集和身体评估及心理社会方面的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③各小组进行角色分工,围绕病例内容每组完成一份完整的情景模拟过程中角色扮演的脚本设计。

1.2实施过程

1.2.1组织学生观看健康资料收集和身体评估录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技能评估的操作手法。教师对其重点、难点、易出错的环节加以强调。

1.2.2定期开放健康评估实训室(模拟病房),2~3次/w。各组学生根据所给的典型的病例资料和自己查阅的资料以及准备好的情景模拟过程中的角色扮演(护士、患者、家属等)的脚本进行对患者健康资料的收集和身体、心理社会评估的技能操作。学生进行患者和护士的角色扮演,扮演患者的人回忆自己生病的过程,扮演护士的人运用沟通和交流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护患交流,同时互为患者和护士进行身体评估技能操作练习。让学生用心体会疾病,体会患者,理解患者,关爱患者,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疑难问题,同时规范学生操作技能,对于重点、难点进行边示教、边讲解。

1.2.3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情景模拟法"进行完整的健康评估评估技能操作考核比赛。当场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各小组考核的先后顺序,并进行现场视频录制,其余小组均作为评委按相应的评分标准分别对该小组进行考核并给出总成绩,当场评出一、二、三等奖。

要求各组在规定的时间(15min内)完成患者的整体评估过程,要求资料采集完整,语言流畅、评估技能熟练、手法正确,提出护理问题明确。在采集健康史的过程中,同组的其他学生可以适当作必要的补充与更正。

1.3教师总结 教师对每组学生整体评估的表现给予详细的点评,最后进行课堂的归纳和总结,并对学生们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健康评估评估技能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对于技能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为学生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临床见习、实习及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法调查和学习心得,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尊重患者、关爱患者等方面进行量化观察,96%以上的学生认为与单纯的理论授课相比较,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上述方面的教学效果都更为显著。

3应用体会

3.1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沟通合作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发挥主动性创设条件;模拟真实的护理工作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资源,让其自主学习;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协商,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采用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可以更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而且还具备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2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才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扮演病例中的角色,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提供一个模拟的具体病例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中,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并严肃、认真地对待她们所扮演的角色,运用其所掌握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资料,以"护士"的身份去分析、研究,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角色间的沟通、进行护理进技能操作。

3.3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设立护理工作情景,使学生进入"护士"角色,对"患者"不但要进行身体评估,还要注意心理、社会评估。让学生能够及早接触临床,进行熟练的技能操作,体验到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培养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所必需的观察、收集、分析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

3.4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尊重、关爱患者。由学生扮演"患者"角色,使学生有机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从患者的观点出发,理解并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同时,扮演"护士"角色及模拟场景会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医院及临床护理工作有较真实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职业认同感。

总之,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健康评估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2]。情景模拟法在健康评估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了健康史采集、身体技能评估和社会心理评估从单纯的课本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过渡,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逼真的临床氛围,使学生有一种真实感,缩短了课堂临床的距离,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培养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所必需的观察、收集、分析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早、更好地从课堂走向临床。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患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技能评估范文4

300MW火电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SPC-3D)对烟气超低排放工程性能进行现场实测与评估。结果 该工程烟尘、SO2、NOx排放浓度能够稳定控制在5mg/m3、35mg/m3、50mg/m3以下;该技术的净化能力较高。结论 对于火电燃煤机组超低排放采用SPC-3D技术进行评估具有可行性,其具有较低的改造及运行费用,耗能量低,具有良好的经济使用价值,可在企业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SPC-3D技术;烟气超低排放;工程性能;评估价值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45

在当前环境质量要求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各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应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原则,尤其是在烟气污染治理上要求越来越高,在使用火电燃煤机组时应考虑到烟气超低排放,即使得烟尘、SO2、NOx排放浓度分别小于5mg/m3、35mg/m3、50mg/m3。目前国内达到超低排放的燃煤机组通常是在湿法脱硫后加装湿式电除尘器,但该方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造工期较长、运行费用较高、消耗能量较大。因此,在企业中得不到广泛的应用。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阳山项目分公司2×300MW机组采用了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SPC-3D),该技术在不断地应用中显示出了优越性[1],其具有较高的除尘功能,经济性能高。本研究结合该公司的应用情况,对SPC-3D技术的烟气超低排放工程性能进行有效的评估。

一、SPC-3D技术简介

SPC-3D技术在常规的脱硫系统内增加了两级高效均流装置,通流部分进行了优化调整,更利气液固的充分接触,提高了气液混合效率,同时提高了传质效率,降低了液气比,实现了第一步的高效脱硫和除尘。优化了喷淋层结构,改变了喷嘴布置方式,增大了化学反应所需表面积,完成了第二步的洗涤。

二、SPC-3D技术在超低排放中的具体改造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阳山项目分公司对2×300MW燃煤机组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主要的改造内容包括以下三点:(1)脱硝处理。烟气脱硝采用SCR工艺,安装2+1层催化剂的基础上增加一层136m3的催化剂,并配套安装4台蒸汽吹灰器和6台声波吹灰器。(2)除尘处理。对原有的静电除尘器进行改造,在前端烟道上布置低低温省煤器,将一、二电场工频电源改造为三相电源,3、4、5电场工频电源升级改造。(3)脱硫处理。将原有的三层喷淋层进行拆除,并更换为全新的四层高效喷淋层;将两级旋汇耦合器更换为两级高效均流装置;拆除原有除雾器,更换为一层管式+三层屋脊式高效除尘除雾装置。

三、烟气超低排放性能的监测与评估

(1)测试前机组状态在对燃煤机组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保证其处于稳定的状态,将机组的负荷稳定在300MW、225MW和150MW,上下有5%的波动空间。煤质基本不变、燃料配比不变;脱硝、除尘和脱硫系统及辅助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2)采样及测试分析方法SO2、NOx和粉尘测试参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

1996)并进行改进,使用网格法采样;液滴测量采用《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GB/T21508-2008)中规定的方法,使用网格等速采样;PM2.5的测试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固定源排放:烟气中PM10/PM2.5质量浓度的测定-低浓度下利用撞击计进行测量》(ISO23210-2009),采用重量法采样。(3)测试结果 1)在机组负荷300MW、225MW条件下,进行现场检测得出结果:SCR烟气脱硝系统在满负荷工况条件下对NOx的去除效率介于86.9%~89.0%之间,平均去除率为87.9%;出口NOx质量浓度介于33mg/m3~35mg/m3之间,平均NOx质量浓度为34.0mg/m3。在两种负荷条件下,对烟气中NOx的去除率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均实现了NOx

四、讨论

通过将SPC-3D技术应用在本公司的火电燃煤机组中可看出,该技术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及脱硫效率,能够实现机组全负荷工况运行。对该技术进行经济学分析可得出,SPC-3D技术的投资改造费用要明显低于加装湿式电除尘器,同时,该技术能耗量小,系统运行稳定。该技术在火电燃煤机组2×300MW中的成功运用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适合在企业中运用。

技能评估范文5

【关键词】 最优平滑算法 评估技术

1 传递对准性能评估概述

1.1 性能评估定义

动基座传递对准性能评估技术通过选择高精度导航系统作为参考系统,比较子惯导系统和参考系统的相应输出值,有效地估算、修正并检验子惯导建立的导航坐标系及对准误差是否满足具体精度要求,并提供精确的初始导航值以及理论参考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使用卡尔曼滤波技术是进行评估的有效方法。

1.2 性能评估要求

要建立动基座传递对准性能评估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所选择的参考系统的导航输出精度要比子惯导的同类型输出的精度高;(2)参考系统和子惯导的导航信息记录后可进行事后处理,但要保证两种导航数据同步;(3)参考系统与子惯导之间如果存在幅度较大的随机相对运动则必须准确建立该随机相对运动的模型。

2 最优平滑估计算法

2.1 固定区间平滑算法

固定区间最优平滑算法评估过程分两阶段完成[1]:首先,顺时计算状态Xk的Kalman滤波估计,选择适当时间t0作为精度评估起始点,存储t0后的有关滤波信息;滤波结束后,利用存储信息,逆时递推修正滤波估计结果,最终得到t0点的最优平滑值及对应估计误差方差阵Pk/N,对传递对准系统而言就是传递对准结束时刻的位置误差、速度误差和姿态失准角等参数。

对于离散线性系统如式(1)和式(2)所示:

(1)

(2)

最优平滑就是实现上述系统的线性最小方差估计,即使条件密度P[Xk|Z1,Z2,...,ZN]达到极大的Xk的值,记为:

式中,k为平滑结束点,N为滤波结束点,也是平滑起始点。

固定区间最优平滑基本方程:

(1)对于k=N-1,N-2,...,1,0,固定区间最优平滑方程为:

(3)

其边界条件是当k =N-1时的滤波值。

(2)固定区间最优平滑增益矩阵为:

(4)

(3)固定区间最优平滑误差方差矩阵为:

(5)

其边界条件是当k=N-1时的滤波误差方差阵。

式中,,Pk/N分别为tk时刻状态的平滑值和平滑误差方差阵。,Pk/k,Pk+1/k分别是tk时刻的滤波估计值、滤波估计误差的均方差阵和一步预测误差均方差阵,As(k)为平滑增益矩阵,它与由滤波器确定的估计误差均方阵Pk/k和一步预测误差协方差阵Pk+1/k有关,而与平滑器的平滑误差协方差阵Pk/N无关。

2.2 固定点平滑算法

系统方程及观测方程等初始条件同上。

固定点最优线性平滑的基本方程组列写如下:

(1)对于固定的N和j=N+1,N+2,...,固定点最优平滑方程为:

(6)

或: (7)

其初始条件为。

(2)固定点最优平滑增益矩阵为:

(8)

且:,。

(3)固定点最优平滑误差方差阵为:

(9)

或: (10)

2.3 两种平滑算法优缺点对比

对比两种平滑算法,在固定点平滑算法中,滤波和平滑是同时进行的,都在做向前推进,而不必存储滤波过程中的任何信息。

在固定区间平滑算法中,必须存储滤波过程中的每一步的状态估计、估计误差均方差阵、一步预测均方差阵和状态转移矩阵信息,固定区间越长,使用的量测信息越多。但是平滑值以时刻tN的滤波值作为初值,逐步作后向递推,在tk+1,到tk的平滑递推过程中,使用的是tk时刻的滤波信息,平滑值依赖于估计值,若滤波已经达到比较满意的精度,则平滑精度也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因此可以看出固定区间平滑的平滑效果比固定点平滑的效果要好。

3 性能评估方案研究

子惯导系统完成传递对准后进入自主导航状态,从对准结束时刻开始记录参考系统、子惯导系统的导航信息,两者差值作为卡尔曼滤波器的量测输入,利用卡尔曼滤波方程进行顺序滤波并存储相关数据,然后作逆序平滑,平滑结束后便获得对准误差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弓川锦.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可观测度分析及精度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2]韩鹏鑫,穆荣军,崔乃刚,张军.一种动基座传递对准算法性能评估的工程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3(17):272-277.

技能评估范文6

关键词: 业务分类;感知评估;无线网络性能;资源占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 method for classifying user services.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wireless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a complete-perception technique. By analyzing the resource occupation feature, we design a method for roughly determining the service type. Using this method, we measure applications against various KPIs in order to build up the accurate perception estimate regulation. Through testing, we verify that this method is capable of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It also is not costly to the process.

Key words: service classification; perception evaluation; wireless network performance; resource occupation.

随着3G应用的推广,无线网络的服务主体逐渐向数据业务转移,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无线终端享受数据服务,例如观看视频,浏览网页、QQ或MSN等。每种数据业务的特征不同,对于无线网络的资源占用情况也有很大差异:使用MSN的用户,在线时长往往大于下载文件的用户,但是其流量可能只有下载用户的百分之一,同时不同的业务对于无线环境的要求也不一致。

用户使用业务满意度,是无线网络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改善用户使用感受,我们需要了解无线网元上的现有资源是否能够满足用户业务的需要,也就是依赖于用户业务分类和感知评估的方法。传统技术无法做到用户业务分类与无线网络资源分配的无缝关联,例如IP网络监控工具可以在核心网侧监控IP网络的应用协议类型、流量变化等信息,但是却无法获取无线网元资源变化;传统的无线资源管理工具正好相反,它们能够有效地监控所有无线网元的资源分配,却不能探知本网元无线用户的应用业务种类。

文章讨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数据分析的技术,用于区分网络用户应用的业务类型,并且对其使用感知进行评估[1]。

1 业务占用资源特征

目前主流的网络应用主要有:网页浏览/微博、网络视频、文件传输协议(FTP)/BT下载、视频通话、数据上传以及QQ/MSN等,在此简单例举几种典型网络应用的IP速率变化曲线图,看看这些应用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图1描述了多种应用的IP速率变化情况,FTP下载业务的前向IP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00 kbit/s),反向速率则一般处在低水平(

图1显示的各类应用的IP速率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用户进行网页浏览时,IP速率并非持续保持高水平,这与下载应用差别很大;只有在打开新网页或者新的网络资源时,IP速率才会突发到较高水平,整个过程的总前向吞吐量相对下载要小很多。IM即时通讯应用(在此仅限定文字聊天)与网络浏览的特征很像,也存在较长的低速率区间,区别在于IM业务的突发速率要小于网页浏览。因为文字所占的流量非常小,按照两字节的国际标编码计算,一段500字的记录只占约1 kB,而一般门户网站的主页大小都在MB级别。

在视频对话时,前反向速率非常接近,而且都维持在一个“安全”的水平(能够保证对话双方数据正常交互),前向流量一般低于下载业务但是比网页业务要高,反向流量则非常接近前向[2]。

最后,再来比较当下很火的Youku视频应用。它与FTP下载的变化曲线很像,但是仔细研究后发现在几个大“矩形”之间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间隔,这是由于网络视频的缓存技术以及用户观看行为导致的。用户在观看网络视频,特别是超长视频时,并不是一次性下载完成整个文件,而是下载分割好了的视频小文件(对于总大小不大的视频不需分割),用户在观看当前文件内容时,有可能该文件早已下载完成,而下一个小文件尚未开始下载,此时就会出现速率间隔。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将网络应用分门别类划分为如下类型。

(1)下载类

主要应用:FTP连续下载、网络视频、BT下载等。

资源占用特征:前向流量大,连接时长较长,需长时间保持高速率。

(2)较大速率突发类

主要应用:Http网页访问、微博等。

资源占用特征:前向流量较大,连接时长短,无需长时间保持高速。

(3)较小速率突发类

主要应用:QQ、MSN文字聊天等IM应用。

资源占用特征:前向流量小,连接时长短,不需要长时间保持高速。

(4)前反向对称类

主要应用:QQ视频、MSN视频、网络电话(VOIP),可视电话等。

资源占用特征:前反向流量相当,连接时长较长,需要长时间保持前反向速率。

(5)上传类

主要应用:反向文件上传,外发邮件等。

资源占用特征:反向流量大,连接时长较长,需长时间保持高速率。

(6)其他类。

主要应用:不属于以上的业务。

资源占用特征:无法归类到前面几项。

某一类业务类型中的所有应用都具有相似的资源使用特征,例如下载类业务,下载流量较大,需要长时间保持较高速率;而较小突发类业务占用的流量非常有限,并且大部分时间不要求保证高速率。如果确定了某次业务的资源占用情况,就能够明确该业务属于以上哪种类型。

2 业务类型判定方法

通过业务的资源占用特征可以推导出本次业务所属的业务类型,如果无线网元侧采集的信息能够充分描述资源占用情况,即可仅通过无线网元数据来确定应用业务类型。

无线网元侧可采集如下数据描述资源占用情况。

·空口连接时长:空口连接建立到释放之间的时长,对应于应用连接时长。

·物理层吞吐量:物理层前/反向吞吐量,可以连接用户、网元等多个维度采集。

·无线连接协议(RLP)层吞吐量:RLP层吞吐量,与物理层吞吐量一样都可表征应用的流量大小。

·前/反向占空比:高速率持续时长占总连接时长的比例,一般来说,50 kbit/s以上的前向或20 kbit/s以上的反向速率属高速率。

·前/反向有效速率:数据激活期间的前向和反向速率。

·前/反向激活时长:无线网元服务时长占总连接时长的比例。

可以通过无线网元采集数据对某次连接的应用业务类型进行判断,各种业务的判定模型说明如下。

(1)下载类

判定模型组成:连接时长、前向占空比、前向流量。

(2)较大速率突发类

判定模型组成:连接时长、前向占空比、前向有效速率。

(3)较小速率突发类

判定模型组成:连接时长、前向占空比、前向有效速率。

较小速率突发业务的前向有效速率要低于较大速率突发业务。

(4)前反向对称类

判定模型组成:前反向吞吐量比例、前反向占空比。

(5)上传类

判定模型组成:反向吞吐量、反向占空比、反向有效速率。

(6)其他类

判定模型组成:不属于以上类型的业务。

可能存在同一连接,同时符合多个业务类型特征的情况,这时需要制定一套优先规则,保证同一连接只能分属一类业务。一种比较合理的优先规则设定如下:

前反向对称 > 持续下载类 > 反向上传 > 较大流量突发 > 较小流量突发 > 其他

根据该规则,假如同一连接同时满足下载类与突发类业务特征,应当将其划分为下载类业务。至此已经确定了每次空口连接的业务类型。

与有线网络承载数据业务有所不同,无线网络资源有限,空口连接在没有数据交互的情况下会进入休眠态。如果休眠时间过长,空口连接则将释放以节约无线资源,降低整个系统的负荷。对于用户来说,仅仅使用了10 min的QQ,可能就包括10余次空口连接。无线网元侧监控的连接与真实的用户应用存在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一定规则将空口连接合并,尽可能还原用户应用的原貌[3]。

图2描述了连接合并的预期效果,虽然用户进行不同应用时,空口连接的频度与时长等特征都不同,但是通过连接合并处理,可以优化从空口信息得到的业务,使其更接近真实的用户应用行为。例如在一次点对点协议(PPP)的对话中,用户进行了多种业务,其中,QQ聊天业务一般包含多次空口连接,且每次连接的时长都很短(可能仅仅是一次文字消息的发送和接收);而在线电影应用对应的空口连接一般时长较长,最终两类业务经过合并处理后,其结果都更加接近原始的用户应用行为。

值得推荐的一种呼叫连接合并方法是:按照如下规则将所有空口连接划分成呼叫连接集合,之后将单个集合内的所有呼叫合并为一次业务行为。

连接合并条件包括:

(1)属于同一个用户;

(2)属于同一类业务;

(3)相邻两次呼叫中,前一次呼叫释放时刻与后一次呼叫建立时刻之间的时延应当小于预设门限。

呼叫合并的效果如图2所示,相对于原始的空口连接,呼叫合并得到的业务行为更接近与用户的应用。

3 完整的业务分类流程与

准确性

文中描述的业务分类方法仅通过无线网元侧采集的空口呼叫数据即可完成,与传统IP网络监控工具不同,不需要额外监控核心网侧数据,进行深入解包(DPI)等操作。

图3展示了业务分类的完整处理流程,具体步骤说明如下:

(1)无线网元侧采集用户的空口呼叫信息;

(2)计算每次呼叫的特征关键绩效指标法(KPI),例如呼叫时间、占空比等;

(3)将计算结果与业务模型进行比较,确定所有呼叫的业务类型;

(4)对已经分类好的单次呼叫进行合并,得到更接近用户应用的业务行为。

通过建立业务模型建立无线呼叫KPI与网络应用的对应关系,无线网元采集呼叫指标并以业务模型进行匹配的方法即可实现对业务类型的分类。分类步骤中涉及的所有信息都能够在已有的系统功能下采集完成,无需增加额外的模块设计或核心网的深度解包,开销小、数据可靠性高。

为了验证业务分类的准确性,测试人员专门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分类测试,主要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业务分类的判定结果都符合预期,说明使用特征KPI对用户应用进行业务划分具有着较高的准确性。

表2展示的是某基站控制器(BSC)下的全天用户行为分类结果以及各类业务的无线资源占用情况。

在表2描述的某BSC数据中,小突发业务在用户数占比与连接次数占比中都是第一,但是其他的资源占用却非常低;下载类业务虽然不足总连接次数的1%,但是却使用了约60%的前向业务资源与约40%的反向业务资源;而大突发业务各项资源占比则比较统一,基本都能够维持在30%~40%之间。通过分析各类业务的资源占用情况,一方面可以分析各类业务的使用频度,为运营商分析业务发展空间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可了解无线资源分布,为网络规划或运营咨费调整等提供帮助。

4 业务评估与用户感知

传统用户感知评估方法的一个重要困难在于不同用户的需求存在差异,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用户的感知很可能不同,甚至同一用户在同一环境中不同时段的感知也会变化。业务分类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

对于下载类业务来说,10 kbit/s的有效速率不一定能够带给用户良好的体验,特别是在下载超大文件(>1 GB)时,这种速率简直就不能忍受;但是同样的10 kbit/s有效速率,在进行IM文字聊天时,用户的使用效果却非常好。

业务分类使得准确的感知评估方法实现成为可能。业务感知评估通用公式为:

在(1)中,Eva (x )为业务x的最终评估得分;I (x )表示所有与业务x的感知相关的KPI,i表示某项影响x感知的性能指标,有i∈I (x ) 。E (i )表示i的得分,不同KPI的评估方法不同,某些负面KPI的评估得分有可能为负分;W (i )为指标i的权重,不同KPI的权重也有所差异;对于所有感知KPI得分取加权平均后得到该业务的最终得分。

从不同业务的需求出发,每种业务的具体评估方法应当区别对待,选择合理的KPI组合构建评估系统。同样以下载业务和IM为例,假设两种业务的I (x )相同,都为(下载速率,前向重传率,Ec/Io)。

正如表3中,各类KPI对于不同业务感知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E得分相同的不同业务感知得分也可能不同:在两组相同KPI得分的业务中,下载业务得分仅65,而IM业务却高达86。

在得到业务感知评分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其用户分布。

图4展示的是某城市下载类业务用户感知分布的真实情况,有约40%的用户体验很差,不足60分,同时也有接近12%的用户下载体验非常好,达到90分以上;其他用户的下载体验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通过研究对用户感知的分布,可以分析某地区用户体验的历史变化或者验证网络优化手段是否有效等。

5 网络优化与故障排查

基于用户感知分数,可以进行多个维度的网络性能统计,例如可以查看所有网元的综合用户感知,对于排名靠后的网元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其原因;或者某一类型的终端进行感知评比,看看此类终端感知是否良好。

此外,可以设计追踪系统,从用户感知评分入手,迅速锁定导致评分差的主要感知KPI,快速定位问题。一旦发生性能类或用户感知故障,即可定位出劣质的感知KPI,并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

例如,下载类业务的重要一项感知KPI为前向RLP速率,一旦发现该感知指标差,可通过固化的分析专题(例如空口覆盖、呼叫成功率、掉话原因等分析专题),对影响指标的原因,包括空口环境,系统忙闲,上层资源带宽等进行深入挖掘。

基于用户感知的故障排查系统与传统排障方法的差异主要包括:

(1)传统排障方法

该方法通过用户投诉或者系统告警发现故障,属于被动式发现;主要定位手段为人工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排查进行分析,对于人员的业务技能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前后方数据交互的时延,故障数据采集效率等因素,定位效率较为低下。

(2)用户感知排障方法

该方法通过用户感知评估,发现体验差用户(潜在的投诉者),目标在其投诉前就定位解决问题,属于主动式发现;在评估的同时可以监控到影响体验的劣质KPI,快速锁定故障范围;基于既有数据可设计固化的分析专题,自动化定位问题根源,摆脱了对人员技能的依赖。

对比可知,基于用户感知评估的排障方法相比传统方法效率要高得多,并能够在用户投诉或系统告警前就预先发现问题,可靠性大大提高。

6 结束语

随着无线数据业务日益扩展,准确判定无线用户业务类型与评估其使用感知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另外传统方法侧重于有线侧深度解包,不能反映无线行为的特征,也无法有效监控用户感知。文中提供的技术实现了无线网络资源分配与数据业务之间的无缝关联,不但满足以上需求,而且有着极高的扩展性,在网络优化与系统故障排查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3GPP2. C.S0024-B v3.0 [S]. cdma2000 High Rate Packet Data Ai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2012.

上一篇听力技能

下一篇阅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