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教学论文范例6篇

网络教育教学论文

网络教育教学论文范文1

很多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机械僵化,在学习过程中只会死记硬背,对于网络资源中的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及历年中央电大考试试题,往往临时抱佛脚,在考试前突击记忆,以争取较高的卷面成绩。背诵和记忆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也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机械记忆,如果对试题稍作简单修改或变化,就茫然不知所措。而且很多学习者以考试试题与题库资源的重复率和相似度衡量教师水平,以最终的卷面成绩衡量和评价自我学习的全部过程,这使得学习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对开放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导学需求的分析

笔者通过对自己近几年的导学经验的总结及与学习者的沟通,对当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导学需求分析如下:

(一)网络操作技能

学习者要想了解并适应网络学习环境,就必须具有网上学习的能力,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网络操作技能。开学初,学习中心都要集中对学习者进行信息技术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网上操作的能力。例如入学时如何登录网络导学平台,熟悉每个标题菜单的作用,选择学习课程,进入课程论坛,收发电子邮件,完成和提交作业,下载资料等。通过示范和讲解使学习者熟悉并能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强调学习者要亲自上机操作,使其掌握网络学习平台的操作和应用技能。

(二)学习动机

开放教育学习者需要持续保持正确的学习动机,然而远程学习者普遍学习动机不明,学习目的功利,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并最终获得文凭。这种学习动机降低了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学习者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习者只有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的学习目的。

(三)学习氛围

开放教育学习者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氛围是学习者在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启发探究、观点表达、情感交流等内容和途径所感受到的一种感召力和影响力,这种力量能够促使学习者更加努力、更加快乐。要营造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就需要导学教师、班主任在指导学习者学习时更多地采用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促使学习者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共享知识信息,增加感情交流,增进友谊,从而减少孤独感,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最终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和群体意识。

三、对开放教育中导学教师现状的分析

经过近几年导学教师的努力,大部分导学教师都能适应网上导学。以新疆电大导学平台为例,网上导学主要包括教师介绍、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教学辅导、作业讲评、模拟试题及网络实时答疑等教学活动。从新疆电大2014年春季学期导学教师的考核情况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导学教师责任心不强

部分导学教师工作职责不明确,缺乏责任心。例如实时论坛答疑等网上教学活动通知学习者不到位、不及时,致使学习者无法按时按要求参与,严重影响网络导学、教学的实效性。目前导学教师只能通过教师群通知学习者相关事宜,如遇班主任或相关老师不在线,就无法通知学习者,导致参加实时论坛答疑等网络教学活动的人数较少。这归根到底是导学教师的责任心不强。

(二)网络操作技能不过关

目前个别导学教师导学平台运用生疏,上网操作不熟练,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无法对学习者进行正确、必要的示范和引导。同时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网络操作和应用问题也无法回答和解决。正是因为技能不过关,就会使得工作的效率大为降低,也会阻碍教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因此,网络操作技能亟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网络导学理解不到位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与更新是导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开放网络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有些导学教师长期重复使用相同的教学资源,很少进行更新,很少追踪学习者的反馈信息,也很少关注学习者对于网络资源的理解程度和需求信息。导学教师给出的网络资源只是静态的文本,即只给出了结果,但没有可以帮助理解的过程。换言之,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导学教师对于网络导学的理解还不到位,没有跳出传统教学思维的窠臼,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网络开放教育教学的根本特点和要求。

四、对网络导学的思考和建议

基于以上对网络学习者及导学教师现状的分析,本人通过近几年的思考及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从学习者和教师两个角度对增强开放教育网络导学的实效性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习者角度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建议学习者遵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及“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自已的兴趣所在或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和课程。此外还要了解开放教育学习的模式及特点,要切实学会基础网络操作与应用知识和技能。第二,要转变观念,适应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网络信息技术为网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学习者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习者要有一定的收集、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学习者将要学习的网页设为自已的主页,以便于日常上网时打开网页就会有相关学习信息的提示,以此督促学习者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传播和交流信息。通过QQ群、微信群、电大学习平台积极参与互动,遇到问题要有求助意识,不要“孤军奋战”。特别是要积极参与导学教师组织的实时答疑活动,因为导学教师会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集中回答学习者的诸多疑难问题。因此,学习者最好带着问题来参与,老师在点拨重点、难点的同时就解答了学习者的疑惑,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网络互动教学的效果。

(二)导学教师角度

网络教育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移动网络;开放教育;教学应用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移动网络学习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兴趣。其不仅能够与开放教育进行全面的结合,而且与时代背景相互结合进行全面的教育。但是在移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其依旧会面临诸多的难题,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未能做到全面的创新。所以,加强移动网络学习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程十分重要。

一、移动网络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一)开放教育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根据全国各地的开放教育形势发展的进程来看,开放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连接多个校区,实现一校多区资源共享,校际之间学分互认;是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网络教育相互融合,创建出多元素学习平台特点。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主要特点是自主学习。在以远程教育学习的基础上,开放教育将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战略。学生们必须要领悟学习是个人的事,自己把握学习计划。学习者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断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在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再进行不同的辅导,并及时回答学生们的疑问。

(二)现代移动网络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进入21世纪后,移动网络学习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很多人已经习惯通过移动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据了解,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将移动学习以“M-Learning”来表示,我们国家则表述为“移动学习”。移动网络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移动数据设备,在网络的状态下随时随地的进行各自所需要的知识学习;是创建信息化时代学习的新渠道。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移动网络学习的主要特点为学习信息量大、获取知识快、方便、个性化、内容丰富等等,移动学习结合了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种方法,给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十分宽广的学习平台。在当今社会,这种学习方法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这也表明移动学习将会代表远程教育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现今,开放教育与移动网络教学开始相互融合,其教学效果良好,给予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启发。

二、移动网络学习在开放教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对移动网络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移动网络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并未树立网络教学的意识。其认为传统教学的方式更能够循序渐进,而且一些学校在移动网络教学的设施上也并不齐全。所以,在很多学校移动网络教学并未全面展开。即使在教学中的学校,很多老师也是临时学习,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教师只是处于探索的阶段。其教学方式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

(二)学生在对移动网络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其对于移动网络的学习十分感兴趣。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则能够丰富知识阅历,提升学习成绩。而且很多学生对于移动网络的教学模式短时间内还难以适应。在起步阶段其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移动网络教学的全面应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三、积极扩大和发展移动网络教学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移动教辅———短信互动平台

移动教辅———短信互动平台,就是将短信应用嵌入在以无线移动网络和教学支撑环境的环境下,使学生更好地与教务人员以及老师更好地交流。学生使用移动教辅———短信互动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己完成的任务和作业,及时地交给老师,向老师请教。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支持的短信平台。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了解到位,并对学生的任务进行数据分析,对学生的能力有深刻的了解。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突破了环境和时间的限制。1.教学组织功能的实现教师和教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教辅———短信互动平台,实现良好的教学资源的发放,作业以及考试成绩的测评,在线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作业的批改等在内的教学组织的功能。63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教学资源的分发:教师将讲课的内容以及布置的作业和重要的理论,到学校的学习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手机查收短信知晓,也可以用计算机查收,便于学生及时的学习。(2)教学效果测试:老师可以将问卷通过短信的方式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回答完试卷之后回复老师信息,这样有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3)在线解决疑难问题: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短信给老师,老师看到短信后可以回复,既可以手机回复,也可以用计算机回复,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2.教务管理功能的实现教务管理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教辅———短信互动平台实现通知公告,机构管理,招生注册,学籍管理,考试成绩管理等功能。教务管理人员将相关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到短信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接收到信息,便于每个任务的安排与效果及时反馈。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平台

移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核心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平台采用转换用具,将课件转换为适应不同型号手机,不同型号电脑的需要,手机课件占内存不大,观看方便,内容齐全,便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巩固。到网络平台上,供所有学生的下载和阅读。在转换文件的同时,文件的字体大小会适合手机屏幕或者电脑屏幕。

(三)移动网络学习在开放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移动网络学习模式的平台稳定之后,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平台上,需要良好精心的设计ppt,需要花费心思考虑学生的疑难问题,需要往平台上上传大量学习资料,需要在实际生活中无时无刻的关心或者回复学生的问题,善于倾听并用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帮助学生释放不良情绪、降低心理负担。同时,加强师生直接接触,并通过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弥合师生的感情隔阂。这对于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于教育事业的一个大进步所作的贡献。1.创建学习小组教务管理人员将学校不同年级,年龄,专业的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其中学习优等和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平均分布,让学生有一个互帮互助的环境,同时不会的问题可以发在群组进行讨论,同时也可以跟学习群组进行在线交流。2.设定用户权限学校的教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站设定每个群组或者每个教师登陆官网的权限,并且学校的通告,只有拥有权限的人才能登录网站进行学习交流,群组的组长可以为自己的群组创建一个用户登录系统,每一个群组成员,都会在这个系统里设定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群组成员登陆自己的信息后才能与群组成员进行交流,同时修改密码和用户名也要在系统中进行。既保证了学习的环境氛围,同时给学生规避了风险,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知识。移动网络这种学习方式,开创了网络学习方式的先河,让学生随时随地的了解学习情况,增加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同时增加学校的知识和设备的储备应用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以及培养人才的途径都发生了变化。学校和教师也在不断学习,引进相关设备以及先进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移动网络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让学生增加对学习的兴趣,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怎样更好地学习。充分发挥移动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作业,让学生用最大的兴趣去自主学习。

作者:于莹 单位:茂名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管理学部

参考文献:

[1]梁瑞仪.手机移动学习在农民工就业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15-28.

[2]张豪锋,王春丽.基于RFID的移动学习资源推送系统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16-117.

网络教育教学论文范文3

本报记者述评(记者施嘉奇)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的体育事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谈不上体育科研。时间过去了10年,我国体育科研开始起步,但那时仅有20余人,设备简陋,条件艰苦;而40年后的今天,我国体育科研队伍已发展到1100余人,并正逐步朝着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初步形成了科研、人才、市场三张网络论文。

1958年9月,总理和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元帅亲自点将,从志愿军队伍和北京体育大学中选拔了近20人,汇同一批归国的外派留学生,正式成立了国家体育科研所。曹文元就是当时外派留学生中的一员,今年初他从国家体育科研所副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这位见证了我国体育科研发展史的专家说:“40年前,我们连最起码的量杯也没有,验尿样用的是搪瓷杯,测距离靠的是皮尺一米一米地量。而现在,我国拥有了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像上海体科所的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还能即时记录运动员的每一个运动轨迹。”

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体育科研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国家体育科研所为例,40年来共取得553项科研成果,获得部委以上奖励的就有208项。体育科研工作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制胜的基本保障之一。1961年中国乒乓球队就是依靠科研人员掌握的情报,事先对日本发明的“秘密武器”——弧圈球有所准备,这才保证了中国队在第26届世乒赛上第一次夺得世界团体冠军的称号。

今天,我国体育科研事业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各级科研机构通过机构调整和改革,诞生了以直属科研单位为主体的全国性体育科技服务、人才和市场三张“网络”,并逐步建设系统规划、集成管理、集约经营的综合体系。

集约化的科技服务网

从1994年开始的“我国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系统的研究”,是全国体育科技服务网络中,竞技体育领域里最重大的项目,国家体育总局调动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省、市级科研所的科研人员,斥资200多万元,分竞体训练、运动技术环节、心理、健康、速度、力量、耐力和战术8个方面进行研究。国家体科所再将这8方面逐一细化,交由相应的体育科研机构负责。这一系统就好比是一家“运动员综合医院”,训练或参赛时,肌体的任何反应都可以在这家医院里进行诊疗。该系统将对调节运动员的状态,延长运动寿命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就是典型的以国家直属科研所为龙头,带动省市体育科研机构,辐射系统外科研单位的集约化网络模式,这一模式将原先分散的人员、资金和设备有效地集中起来,改变了过去各地体育科研机构各自为战,缺少信息交流与合作的现象,避免了体育科研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全民健身领域内的另一项重点项目——“成年人体质监测中心”,也采用了这种集约化的科研模式。

精干高效的人才网

为建立跨世纪的体育科研人才高地,1996年起,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正式实施“1—3—3”工程,即建10个左右的重点试验室,推出30个左右的学术带头人,以及成立一支300人左右的科研队伍。3年来,这些科研人员共承揽了100项左右的部级课题,其中20余项业已完成,目前正处于应用实践阶段。至此,这些45岁以下的博士毕业生们确立了他们在我国体育科研事业的核心地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国家将给予他们更大的政策扶持和先进设备使用上的优先权,并专设申报部委级课题的资金,让他们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不过,一旦他们没能力申请到课题,他们将同样面临生存危机。可以想见,未来的人才网络将是精干、高效的,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石。

网络教育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总书记发表了《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把网络文化看作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无疑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指出要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这些所确立的教育方针符合了目前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实际,如何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有效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性质、特点、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一些高校还在建立主题教育网站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探索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工作新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要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任务观、方法观和质量观,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这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这一切都表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在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整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开拓大学生思想工作新局面,已经成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分析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大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个性发挥、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了条件。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首先,网络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冲击;其次,网络使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再次,网络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性异化;最后,网络有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

(三)分析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形成等深层次的东西,甚至会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极易使一些大学生在心态上出现偏差。

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校园网络文化机制建设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实施科学、有效地网络文化管理还缺少依据。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络平台目前还处于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亟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期间还是存在技术困难和理念差异的问题,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一些高校的网络文化队伍不稳定,大部分为兼职,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这些都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方式策略的研究

(一)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证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网上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足以评价大学生网络思想现状,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同时进行大量的资料汇集,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研讨分析,鉴于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就具有创新的意义,这将涉及到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虚拟空问的表现方式,通过网络的传媒优势实现正确的导向,把网络营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以网络的互动性来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注重教育引导策略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校园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体网络平台。要以校园网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寓教育于服务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照搬到网上。把课堂延伸到网上。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多媒体技术等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独特优势,注重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建、团建和社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自主开发、自我管理、有效辐射,加强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多年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习惯于强制性的控制,可这种方式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以教育引导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科学意识形态的教育,自觉抵制消极网络舆论的误导。同时,在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把网络的优势化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突出创新性,提高实效性,使网络成为哺育大学生茁壮成长的新空间。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管理队伍,保证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就地或异地上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队伍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培训、服务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资源建设技术保障的关键。学校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舆论策略方法的探索

(一)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

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以大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一方面,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大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大学生建、大学生管、大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注重人性化服务。

在解答学生网上问题时,要坚持问题解答的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回复语言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回复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及时送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学校来讲,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不仅赢得学生对学校的满意,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爱校意识,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注意BBS论坛讨论主题的设置

信息海量是网络媒体一个突出特征,在BBS中哪些是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BBS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客观需要。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网络论坛中的议题设置主要表现在设立讨论主题,围绕国际国内校园内外发生的和同学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设立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是BBS的常见做法。同时,由于同学的专业、兴趣、经历各不相同,所关注的话题也差异极大,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多元化和分散性。BBS的舆沦应及时准备论坛管理预案,选择一些诸如个人发展、学术讨论等贴近现实、贴近同学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同学。用积极的话题来左右舆论的走向,减少其他言论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三)真诚面对网络舆论

以真诚面对取代置之不理,在行为层面以舆论的舆论引导来取代盲目的封杀,在监管方式的角度上提高了BBS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提高BBS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完善BBS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还需要校方在态度层面上以真诚面对,具体反映在BBS上和获取信息的行为上,对于反映学校的工作失误的言论,如属实要向学生解释并实施具体的行动;对于反映非学校工作失误但对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如属实业要向学生做以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同学们的支持,经过努力高校BBS也能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

(四)注重针对实际,采用引导方式

网络教育教学论文范文5

1.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就项目教学法而言,其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知识难以整合的弊端,将其进行完善及具体化,然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继而完成的教学过程。除此之外,其也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后,学生进行自主实践,通过自我锻炼与摸索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及能力。在课程分解过程中,项目教学法就技术或者技能方面进行划分,最终做成单独的项目,让学生进行独立完成,掌握其中的内容和熟知自己的学习能力,达到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对让学生联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拉近学生生活与课程之间的知识。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而言,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便利的解决方案,并以教案为媒介进行及时过渡,达到目标完成及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结果。就整个系统来说,即保留创新思想,有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减少面对问题时候的恐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项目教学法的构成要素

一般,项目教学法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整个学期的规划确定该项目的具体任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方面的制定,第三步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进行具体实施,第四步,即对自己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最终将评估的结果归档及进行结果方面的应用。整个过程简单概括为四个内容:项目的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其是一项具体而又真实的工作。在教学中,学生已不再是单单被强制灌输的对象,而是一个主动的活跃体,此时应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整合和具体操作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难度。最终让学生通过此模式的训练能够迅速掌握新的知识,面对问题能够处事不惊,做出理智的判断和正确的对策,达到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1.3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就项目教学自身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内容为依托,按照项目编排的内容进行授课,通过知识的整合,设置适当的任务量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完成,达到学生顺利掌握知识的目标。整个项目教学的核心步骤将整合的知识分解为分散的项目,让学生对于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得更加清晰与明了,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地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做到逐步求精的目的。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够带给学生以适当的满足感,而且可以减少负面影响及情绪的产生概率。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2项目教学法的项目示范及实施

项目示范应该讲究示范的精练性、讲解实施双主线性等,因为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生来讲,加上其兴趣不浓,使得全靠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的实现,所以,一定要有讲解与示范内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项目教学法的讲解来说,最主要的应该是针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讲解,其讲解过程应该精练,重要的是应该抓住核心的知识点、以及难点部分作适度讲解,其他知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看书、交流、提问等方式来获得,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和理解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在项目选择中做好选择示范项目和应用项目这两种项目。其中示范性项目主要是根据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选择合适的项目作为示范,在其中穿插教学的讲解示范,让这个项目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实训应用项目则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逐步实施、完善。这样,学生便可以更容易理解、接受,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不畏惧项目任务,树立起完成任务的信心,便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顺利的开展。学生也可以在这两种项目教学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综合知识体系的构建。在项目教学法项目实施方面,应做到成员分组要均衡、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完整的过程跟踪及过程性评价等。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项目实施关键就是分组,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组员的性别结构以及能力水平,保持团队之间能力水平的均衡性,使得团队内成员能够做到强弱互补。对于项目组长来说,他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同时需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教师在充分尊重各个组员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各项目实施小组的负责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在分组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性别和性格,教师在分组时充分注重这三点之间的互补,从而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合作任务时,提高彼此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项目教数学中的“项目”课题,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交流讨论,罗列出完成课题需要做的准备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不断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中职计项目需要的资料和完成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项目,鼓励学生自己负责实践项目的各个环节,锻炼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参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生作出适当的引导。对于学生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还可以鼓励学生尽量从已学知识、书本、帮助菜单和学生交流中获得线索,等等。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应该做出集中重点的讲解。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适应的支撑。在项目进行中也要注意找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改正。

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

技术课外活动中的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的以教师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应当转变思想,在中职教育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时刻体现顺应市场、服务学生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外活动中的应用,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以及教学的组织领导者逐渐转变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了中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了主动学习。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外活动中实践,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不同程度上缓解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书本知识的教学内容往往是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同时还能取得实质性的作用。再者,项目教学法可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程度以及学习兴趣来选择项目教学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项目进行练习,为学生的项目学习提供主动参与的最大可能,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4结语

网络教育教学论文范文6

1.1调研设计

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前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网络教育教师与学习者面对面、电话或在线讨论方式确定研究主题与调查问卷框架,设计相关问题,再经反复推敲完成问卷的整体内容;然后在学习者中进行小范围的初步调查,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并正式使用。

1.2调研内容

该次调查内容除了解学习者基本信息之外,主要从当前拥有移动设备及对其使用情况、网络学习状况、移动学习现状与意向,以及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期望与顾虑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整个问卷由28个问题构成,题型包括多选与单选。基本信息:包括“您的性别、年龄、专业及职业”等问题。拥有移动设备及使用情况:笔者从“您拥有哪些移动设备;您所拥有的移动设备其操作系统类型;您的移动设备常用于哪些功能;是什么原因导致您未使用设备的学习娱乐等功能”等方面设置了四个问题,以便了解学习者拥有与使用移动设备的状况。网络学习状况:包括“您上班地点固定与否、使用台式电脑上网是否方便;通常在什么场所完成网上学习;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长;喜欢哪些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通常在网络教室获取哪些资源;除了作业与考试,哪些资源浏览较多;现有资源是否满足您目前的学习需要;现有资源不满足您学习的原因”等方面的问题,试图反映学习者对现有网络学习的态度。移动学习现状与意向:包括“当前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的频率;通常在何时何地进行移动学习;如想访问移动学习资源,每月用于移动学习的花费;是否愿意通过移动学习辅助您完成课程学习;您将关注移动学习哪些方面”的设计,以期分析学习者当前使用移动学习的情况及意向。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期望与顾虑:问卷设计了“您期望学院提供哪些课程的移动学习资源;期望获取课程中哪些学习资源;希望提供什么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您喜欢的移动学习方式有哪些;除了浏览静态资源之外,是否期望通过移动设备完成在线作业以及查询成绩等学习活动;影响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等问题。

1.3调研实施

该研究兼顾了不同专业、年龄、性别、地区、职业等网络教育学习者,选择来自重庆、河北、湖南、贵州、江苏五个不同省份共200名学习者作为调查对象,他们分布在医院、教育、企业、铁路、建筑、政府等不同行业,就读于护理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铁道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不同专业,年龄跨度大。该次调研一方面通过中南大学2014年6月份学习者集中笔试的机会,向学习者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80%。所有有效问卷数据主要采用“二分法”录入,并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习者拥有移动设备及其使用情况

对于移动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移动设备种类也日趋多样化。在此,笔者在问卷中将移动设备归类为:普通手机、3G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SP、Ipod/mp3/mp4、电子书阅读器、手提电脑,等,以便于问卷的填写与统计。

2.2对当前网络学习状况及对现有学习资源的满意情况

2.2.1当前使用电脑学习情况

通过电脑进行网络学习,相对于传统课程教学来说,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但对于网络教学而言,由于其学习对象都是在职人员,学习过程中工学矛盾不可避免,仍然身受时空的束缚。他们没有在校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与固定的学习地点,调查数据表明,每天能学习2h以上的学习者不到10%,75%以上的学习者上班时候不方便使用电脑,尤其对于一些上班地点不固定的学习者,如铁路维护、建筑施工等一线当班的学习者确实很难通过电脑体验网络学习过程,甚至难以一次性完成课程考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的移动学习,可以为网络教育学习者所接受。

2.2.2对当前学习资源的满意程度

学习资源是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提供给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主要有Web课件、流媒体课件(高清大视频与三分屏)。其中,Web课件包括课程导学,课程内容、案例、辅助资源、实验、在线练习/作业,等。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学习资源中浏览最多的是教师授课视频,其次是Web课件;同时,学习资源基本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但仍有超过20%的学习者认为当前学习资源形式单一,没有提供移动学习资源,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

2.3进行移动学习的现状与意向

移动学习发展至今,多数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移动学习以其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延伸了网络学习的优势,同时也为实现人类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此次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一半以上的学习者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尝试利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经常进行移动学习的学习者占到24%以上。尽管当前他们的这种移动学习只局限于查阅辞典、浏览网页课件、查看通知公告,等,因缺乏适合手机的移动学习内容、交互的移动平台,等,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学习,但足够说明学习者逐渐喜爱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方式。调查还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习者只考虑每月10元以下的资费用于移动学习,只有7.5%的学习者能接受每月25元以上的费用;但庆幸的是,绝大多数学习者有兴趣尝试手机移动学习,尤其是他们最关注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学习效果以及学习的易操作性,而不是学习费用。因为,这些学习者拥有或将拥有智能手机,他们希望能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种形式的学习符合他们的工作特点与工作环境,辅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甚至实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

2.4对移动学习的期望与顾虑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搭建合适的学习环境总是整个学习中最基本的条件。移动学习中,移动设备、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及相关软件是移动学习中的组成部分,而移动学习资源与平台则是手机移动学习的核心,关系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通过对移动学习的期望调查,我们发现:期待开发专业性课程与英语类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者比例基本持平;期望提供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更新快。对于移动学习方式,他们不满足于通过即时上网浏览页面获取这些资源或直接下载资源;还希望通过平成平时的在线作业、能查询成绩等交互学习活动,混合网络学习,辅助学习以最终达到他们想要的学习效果。对于资源媒体呈现形式的期望调查中,有将近一半的学习者选择集文字、图片、Flash、视音频于一体的电子书,方便下载观看。同时,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学习者延续网络学习的部分学习习惯,他们对课程教学视频仍然青睐有加;由于理性考虑了视频的流量及手机资费问题,对音频的选择相对较多。在对学习者移动学习的顾虑调查中,学习者认为首要的是学习资源质量问题,其次才是移动设备费用、通信费用、资源格式,等。他们期望开发适合移动学习的资源,而不是PC学习资源简单的移植;他们期望开发者考虑移动学习资源文件格式、大小,等,在不影响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为文件“量身”、“瘦身”,以降低学习成本,提高传输速度。毋庸置疑,这些期望与顾虑对移动学习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媒体的设计以及平台的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开发适用的学习资源,突出移动学习的优势,吸引学习者注意;另一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移动学习平台,便于学习者学习,并能即时引导学习者真实学习。

3结论

3.1绝大多数网络教育学习者具备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

调查表明,拥有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学习者数量最大,且大多数学习者对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各种应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体验,他们意识到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能快速获得所需学习资源的明显优势,因此,对移动学习方式持有较积极的态度。这预示着为学习者构建一个移动学习环境是可行的,有其价值所在。

3.2多数网络教育学习者对当前网络学习表示满意,但更愿意尝试移动学习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经过十几年的沉淀与发展,拥有比较成熟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体系完整的网络课程、较完善的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平台,等,能满足绝大多数学习者的需求。但由于所有学习者是在职人员,他们受工学矛盾的影响,每天使用电脑上网学习的时间有限;有些学习者工作在一线,环境不便等造成网络学习盲区,难以发生真正的学习。因此,他们期望能够在工作闲暇之余、候车或等人的零碎时间,通过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利用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同时,学习者期望获取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除了专业的课程内容,他们更趋向于课程辅导资源、跟作业考试相关的资源,以及生活类的资源;资源的媒体形式也趋向多样化,可以有视频、音频、动画、文本图片,等。除此之外,他们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使用并不是掌握得非常熟练,期望移动学习平台、资源软件界面友好、易于操作,节省时间成本。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教育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兴趣与期盼。

3.3移动设备功能与学习资费受限、学习资源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