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培训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网络教学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网络教学培训

网络教学培训范文1

目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重视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成为教学中的重要探究问题。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将简要分析、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通过网络研修模式这一方式,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水平,使之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

关键词

网络研修模式;农村教师;培训;有效性路径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活动的开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讨,逐渐成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结合农村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探究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进而实现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促使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为其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开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讨,对于提高农村基础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概述

农村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农村教师培训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农村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主要是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为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能力,组织一定的培训活动,使教师可以在参与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根据农村实际教学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有利于实现农村教师培训的目标、效益,促使农村教师在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得到最好的培训机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重视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对于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发展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手段与教育事业的有效结合,也为开展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平,充分发挥网络研修模式的优势,通过政府推出的教师培训项目,在政策的支持下,促使农村教师可以在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及时地接受全新的培训计划、专题培训等内容。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打破了传统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中时间、地点的局限性,优化了农村教师培训的流程,更加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使之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逐渐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教师培训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行业,其工作对象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情感,这也是进行专业教师培训必须注意的一点。在现有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为了确保其培训的有效性,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需要针对教师专业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教学的能力提升需求,确定培训工作的有效点。如何结合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需求,突破农村教师培训的质量问题,成为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需要重点探究的主要问题。首先,需要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统筹安排教师的培训活动,突出高标准的育人规格,促使教师感受到职业的荣誉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地处相对封闭的环境,大多数的科教研工作及教师的培训活动,开展效率较低,教育思想也相对落后。在开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应重视对这一问题的完善。通过发挥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优势,帮助农村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使农村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逐渐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践行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效率。其次,加强教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并将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向教师逐渐进行全新教育理念的渗透,使之感受到教师培训的本质性。不断的教育教学活动表明,农村教师培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原本的、本质性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解读,提高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与认可,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其更好地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此外,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还应注重挖掘、激发农村教师的兴趣,促使其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培训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开展,都是建立在农村教师专业兴趣的基础纸上的。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中,应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引导农村教师理解、关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教学方法,并发挥专项培训的优势,激发农村教师参与专项培训的热情,提高其参与专业培训的效率。

4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

结合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逐渐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问题探究问题。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主要包括:先期培训方法,掌握操作节能;选定重点学员,教学相互结合;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走访学校,汇报学习情况等几种。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的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方式的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质量。此外,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究,也是解决农村教师面对新课程教育改革、新教材、新技术等带来的厌倦情绪、知识恐慌等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教师培训水平获得提高,促使其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4.1先期培训方法,掌握操作技能

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究中,先期培训方法,掌握操技能是其中一项重要路径之一。在农村教师队伍中,虽然大多数农村教师都会使用电脑,但是教师们掌握的信息技术程度不同,很多农村教师还是第一次参与网络培训的活动。为了消除农村教师参与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活动的不适感,在进行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先期重点培训信息技术的方法,确保农村教师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促使其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培训的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重视先期培训方法,掌握操作技能这一路径的实施非常重要。

4.2选定重点学员,教学相互结合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教师培训效果的提高,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能力需求,深入开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究,成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选定重点学员,教学相互结合,作为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教师培训中的“短板”问题。选定重点学员,教学相互结合,可以将教师分成专业水平较高和专业水平较低的“短板”教师,通过教学互助的形式,实行优秀帮扶对策,提高“短板”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分析中,选定重点学员,教学相互结合是较为有效的一种发展路径。

4.3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

在实际培训活动中,通过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的方式,是制定有效培训方案的重要基础。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分析中,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更加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水平。在培训活动中,通过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的方式,可以鼓励教师积极的进行发言,培训者根据农村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效的修正培训的方案,快速提高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因此,在网络研修模式进行农民教师培训活动,重视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培训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4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实际培训活动中,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之一。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方式,并针对一些化学实验操作、物理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等问题,与专业教师进行单独的交流,更加有利于了解农村教师的专业教学需求。在丰富农村教师教学经验的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具体表现。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增进培训教师之间交流的有效方式,促使教师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交流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因此,在实际的培训活动中,如何针对培训的项目及问题,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非常关键。

4.5走访学校,汇报学习情况

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究中,走访学校,汇报学习情况也是其中相对有效的发展路径之一。走访学校,汇报学习情况,主要是由于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方式,减少了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导致助学者难以较好的掌握农村教师的能力需求情况。为了有效的弥补这种问题,助学者通过一定的调研、走访活动,深入到学校,及时的接受教师汇报学习的情况,在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形成良好的沟通基础,提高自身对农村教师专业能力需求问题的掌握程度,不断的完善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因此,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中,通过走访学校,汇报学习情况的方式,更加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进行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结合农村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积极地进行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平。如何结合农村教师培训的水平,深入开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讨,充分发挥网络研修模式的优势,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水平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农村教师更加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重视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子杰 单位:肇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芸先.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校本研修的探索———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2]于沛东.农村教师培训中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徐小为.农村教师网络研修研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7(9):68-69.

网络教学培训范文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中,两岸应开展师资培训与教学资源共享,并将师资互聘作为职业教育合作先行先试的主要项目。在江苏泰州召开的“2009苏台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认为和欧美相比,台湾会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热门去处。高职教育专家吴建国指出,两岸同根同源,语言相同,文化相通,高等职业教育互补性强,在师资培训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从2000年开始,福建省教育厅就开始选派高职院校教师赴台参加培训。目前,两岸已经多次共同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班,并设立了多个的师资培训基地,如浙江省于2011年在台湾科技大学建立高校师资培训基地,福建省于2012年依托福建外经贸学院成立海峡两岸职业英语师资交流与培训基地。

师资培训基地的建立对推进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尚处在初步阶段,合作项目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必要的政策指引,尚未形成规范有效的培训模式。在具体操作时主要是选派大陆教师赴台进修,以及在举办师资培训时邀请台湾教师担任培训讲师等。由于当前两岸仍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大陆居民赴台手续繁琐,同时受到各种政策因素的影响,加上岛内学习与生活成本昂贵,使得赴台研修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大陆职业院校中仅有少数教师可以获得这种培训,无法使多数的教师受益。而现有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也以短期培训为主,培训项目缺乏个性化,难以充分考虑教师个人的培训需要,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往往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总体而言,目前两岸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上仍缺少长效机制,合作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虚拟化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虚拟教育联盟:网络化的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模式

虚拟培训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教育活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愿意接受培训的人提供了更灵活、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机会。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虚拟培训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如虚拟大学、远程教育机构、虚拟培训组织和虚拟实验室等。虚拟教育联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网络的虚拟教育联盟最早被应用于企业培训,是企业间通过信息技术所连接的,一种动态的、相互合作的培训组织。它通过公开培训信息、共享培训资源,并共同对员工的培训需求作出积极响应,来满足员工不断变化的学习要求。针对国内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大陆教育部门也非常重视教育的信息化问题。

2009年,在教育部支持和指导下,国内多家职业院校联合成立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其主要任务是推动各师资培训单位的交流和协作,加强与境内外培训机构的交流。该联盟拥有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用于培训信息和提供精品教学资源。但目前该联盟主要是在大陆地区开展线下的培训活动,网上的教学资源仍非常有限。借鉴国内信息化教育的成功经验,整合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优质资源,构建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虚拟教育联盟将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虚拟教育联盟是由教育部门或职业院校主导,若干个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参与合作的动态联盟。在虚拟教育联盟内,组织者通过网络获取教师的培训需求,并在网络上寻求培训合作伙伴,组成面向培训项目的动态联盟,充分利用两岸师资培训机构的课程开发优势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需要接受培训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项目。根据组织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将虚拟教育联盟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政府主导的虚拟教育联盟

在这种联盟中,由教育部门整合大陆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资源,通常是联合若干个职业院校,构成全新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并与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构达成合作协议,邀请他们加入培训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两岸的教学资源满足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需求。

2.院校主导的虚拟教育联盟

这是由职业院校或高等院校师资培训机构依托自身的办学优势,通过与台湾地区相关院校进行共建,在引进台湾地区职业院校先进教学理念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某一行业或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为教师提供更具专业化的培训。

3.社团主导的虚拟教育联盟

这种联盟由大陆职业教育社团负责组建,通过与台湾地区相关社团的合作,吸收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相关机构参加。如大陆地区中华职业教育社与各地的分社可以在现有两岸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联合两岸相关职业教育组织,共同构建虚拟教育联盟。虚拟教育联盟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它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网络开放性、交互和超时空的优势,对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针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克服当前海峡两岸在进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时存在的培训经费不足,由于工学矛盾所产生的时间冲突和由于海峡隔绝所导致的空间障碍等问题,保证职业院校教师获得长期继续教育的机会,也可以解决集中培训时授课时间短、内容单薄、缺乏个性的弊端,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上满足职业院校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虚拟教育联盟的运作体系

虚拟教育联盟是一个网络化的培训合作组织,该联盟由三大主体构成,即联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接受培训的职业院校教师。联盟的组织者包括政府教育部门、相关院校或社团等,它们负责搭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平台,整合网络学习资源,统筹、规划培训计划,并跟踪培训方案的实施;合作者主要是海峡两岸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它们受邀请加入虚拟教育联盟,为网络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并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协助组织者完成教师培训计划。职业院校教师是培训活动的接受者,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寻找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向组织者提出培训需求,并获得相应的指导与帮助。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平台是实现师资培训的核心阵地,它包括网络教学资源系统和在线培训系统两大体系。

1.网络教学资源系统

网络教学资源是指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中所能在师资培训网络平台上获得的各种教学资源。虚拟教育联盟的组织者及两岸的合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以便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利用。这些资源包括教案与课件、教学素材、题库和其它教学工具等。同时,借用虚拟仿真技术,联盟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可以共同开发基于网络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计虚拟的实践情景,帮助教师在模拟操作中掌握教学技术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的开发,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整合海峡两岸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使职业院校教师既能灵活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在共享的过程中,融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以及创造性思维,逐步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2.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培训系统可以满足职业院校教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在线培训系统,职业院校教师可以提出新的培训项目。联盟的组织者则根据教师所提出的培训需求,与教师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由于培训需求的不同,教师接受培训的方式可能包括参加短期授课、进行线上指导和参与小组讨论等。在培训方案中,联盟的组织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培训能力情况决定是自行实施培训还是寻找培训的合作者。如果需要由合作者提供培训支持,联盟的组织者通过网络平台公布培训项目,征求培训项目合作者,并根据项目申请的情况,从两岸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培训项目。在线培训系统同时也是跨地区培训项目实施的网络平台,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参与培训的双方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并实现对培训项目的评估与后续跟踪工作。

四、结束语

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虚拟教育联盟,整合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优质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两岸师资培训机构间的合作与培训资源的共享,可以克服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时空矛盾,为教师提供更灵活、更便捷的培训资源和培训项目。当前,为推动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平台的有效运行,发挥虚拟教育联盟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的作用,还需要组织者做到以下三点:

1.加强硬件建设。针对海峡两岸在网络信息传递上的局限,可以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即在公用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平台上建立专用网络,实现两岸之间的数据连接。

2.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对网络培训的认识。联盟的组织者和各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网络培训,在线上获取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培训范文3

关键词:远程网络培训;有效性

陕西省较大规模地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意义上的师资培训工作,起于本世纪伊始。1999年6月,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2010年,省教育厅为了巩固“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的成果,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高中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设置了“陕西省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远程(网络)跟进”项目,首次采取了以远程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随后,随着远程网络研修模式的逐渐成熟和形式逐渐多样化,课程内容设置也越来越灵活丰富,远程网络研修逐步在陕西省推广开来。

一、远程网络研修的起步

为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在快速推动各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的变革的同时,有效提升乡村教师培训的实效,在总结全国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又制订了《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等系列文件。陕西省也在2016年出台了《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

二、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研修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校规模小、资金短缺以及教师自身的工学矛盾,导致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受到限制,而网络研修以他独有的优势为很多教师提供有效专业培训平台。很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通过网络研修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并且能及时与其他教师有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效果,充分展现了网络研修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网络研修的深入开展,学员资源、教学、管理和组织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应对教师网络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研修提高中小学、幼儿园老师的培训效果以促进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有效措施就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三、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研修的问题分析

面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针对陕西省一线的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做了专项问卷调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训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岁,教龄则集中在5~20年,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对自身职业发展要求较高,参训积极性较强。二是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期望接受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模式,而网络与校本混合研修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师们对创新培训模式的诉求。三是计算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使用频率。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学校的扶持和资金投入,电脑逐渐普及,使用效率日益提高,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也发生着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变。但随之出现的信息技术应用难以与教学关键环节对接、不能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等问题也逐渐突出。根据多次调查结果,结合陕西省乡村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以下问题尤为显著:第一,相当一部分教师研修观念陈旧,对网络研修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足够重视。第二,目前已有的研修体系内容笼统、杂乱,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课程设置陈旧古板,缺乏特色和新意;研修平台说教居多,缺乏可供下载的研修资料,缺少实践性指导,这直接打击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导致研修效果收效甚微。第三,研修方案的研修时间和空间分配呆板,参与的灵活性差,阻碍了教师进行自我研修提升的时间和空间。第四,研修过程缺乏整齐有序的组织与管理,对教师的研修效果缺乏适宜、规范的考量标准。目前多数项目只有研修完成后的终端分数、个别作业和上网时间考核,这会使教师们认为研修只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只是专家学者的高调说教,只是教师获取继续教育学分的一种方式,而忽视了它的实质意义。

四、提升远程网络研修效果的途径

提升网络研修效果就成为研究的主要目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实践改进能力、网络研修能力、校本研修能力四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设定基于发展性测评的选择性的培训起点,聚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注重方法与案例的培训内容取向,同时对中老年教师给予一定的特殊关切。二是教学实践改进能力:把教学实践改进的目标与课程改革相衔接,坚持教学实践改进的载体要同步于学科教学进度,追求从课例到方案的教学改进成果表达。三是网络研修能力:让教师学会在网络上选择所学课程与所需资源,培育教师借助网络平台贡献与分享智慧的能力,引导教师有效实现网络学习与移动学习的整合。四是校本研修能力:支持教师盘点实践经验,找准培训起点,建构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新机制,促进教师在校本研修实践中提升校本研修能力,加大区域研修与本土专家对校本研修指导力度。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线上与线下研修系列设计,强化对校本研修线下活动的指导,提高实效性。

五、远程网络研修效果的监控

1.自主学习环节的监控

对于教师即参训的学员的自主学习环节也应围绕以下六个环节完成:一是明确研修任务。熟悉培训方案,完成账号注册,熟悉平台功能;对照平台中的学习进度表,明确各阶段研修任务。二是课程学习反思。按照模块设置的要求,参与必修课程学习,选择自己需要的选修课程进行学习。学习的时候需结合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并做好学习笔记,提交学习日志。三是参与研修活动。为促进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学实践结合,促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在培训过程中由管理员或辅导者组织研修活动,结合本地教师的教学进度及校本研修活动安排,在网上发起相对应的线上活动,通过线上活动进行成果固化,并在各级社区中进行展示交流,提升成果质量。四是提交研修成果。按照研修任务要求,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提交作业或研修成果。研修平台提供作业或研修成果的内容和模板,学员按照要求完成并提交即可。五是社区交流分享。继教网教师社区分学科,每个学科中包括交流、专业引领、专题活动、资源分享四个板块。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栏目进行分享交流,与同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六是成果应用固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员要整理自己的培训成果并将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将成果应用转化成能力固化。学员要分类整理优质生成性资源,汇聚并分享应用成果,从而促进能力提升与成果辐射。

2.教学管理环节的监控

对于教学管理的监控环节,也应围绕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采用三测调查,全程关注研修质量。采用问卷、座谈、访谈的方式了解培训质量情况,对学员进行前测、中测和后测。前测看其现有水平状态;中测了解提升情况和存在问题;后测与前测对比,看其提升程度。三测结果记入质量管理档案。二是注重中期视导,强化训后跟踪。项目中期,专家带队深入项目省进行中期视导,对视导了解到的项目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切实拿出可行性对策。项目结束后,要根据总结的问题列出训后服务的专题,通过网络交互和深入一线,引导学员可持续学习,巩固培训成果,提升质量水平。三是加强实时监控,分析指标数据。加大实时监控的力度,密切关注各层级主页、各类学习数据;各区域、学科、班级的培训数据在系列层级主页中直观、透明公开,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重点监控参训率、学习率和合格率,定期梳理分析监控结果、数据指标,反馈给学员,以便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四是注意文档建设,监测管理全程。注意项目自启动到结束的文档建设,将学员学习和项目活动的有关资料按程序归档,严把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将文档建设过程当作梳理生成资源、反思问题成因、规范项目管理、提升培训质量的过程。

3.训后监控的拓展和延伸

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可以取以下几项措施对学员进行拓展和延伸性指导:建立本项目的坊主微信群、QQ群,坊主利用微信群、QQ群跟踪指导组织骨干培训者主题研讨活动;按系统化培训主题定期召开学情会,培训者通过学情分析、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工作部署等内容了解项目全局,明确阶段任务与实施路径;通过项目工作简报等及时汇报沟通情况,介绍经验,研究问题,提示关键;建立网络巡班和坊主工作室巡视制度,在网上巡班并进入坊主工作室,及时推广经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中期视导或组织专家到现场指导坊主工作;培训平台可以设置“问题探讨”栏目,及时解决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植旭源.基于网络研修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

网络教学培训范文4

TMN是由国际电联(ITU-T)针对电信管理网络规范而制定的标准,其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明确而且广泛接受的术语学,有利于讨论网络管理的相关主题。TMN层次结构模型中描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层次,每个层次建立在另外一个层次之上。TMN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网络管理内容划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和业务管理5个层次:①网元层,对应于单个网元内部部署的管理,涉及设备自身所支持的、与任何管理系统无关的管理功能;②网元管理层,实现单个设备的远程管理,功能包括远程查看、修改配置、报警监控等;③网络管理层,基于网元管理层进行功能分析和掌握网络基础设施的整体运行情况;④服务管理层,管理对象是网络为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⑤业务管理层,核心目标是实现网络服务的支撑和统计,如计费和定价、业务预测等。经过仔细分析,服务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面向具体的网络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的灵活性,而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定义了网络管理的公共内容,是提供网络业务的基础性支撑。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按照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进行组织。

2教学实施设计

作为一门网络专业课,网络管理要求学习多种专业工具,掌握相关网络管理协议;在专业工具方面,需要介绍设备管理器和维护终端、网络分析器、网元管理器、管理平台等;在网络管理协议方面,需要介绍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命令行接口CLI等内容。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网络管理功能,教师需要介绍网络管理基本模型FCAPS、OAM&P,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组织,按照一种先易后难、逐层推进的方式进行。

2.1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结合TMN层次结构参考模型,通过分析各种网络管理工具、管理协议可得其所对应的管理层次。其中,网元层重点介绍网络设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可以选择常见的超级终端接口进行讲解。对于服务器设备,教师可以介绍专门的自检工具或者类似于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工具。网元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SNMP协议。作为工业界事实上的标准,SNMP的支持和应用极为广泛,整个介绍内容需要涉及SNMP自身优势、运行原理、MIB信息等内容。网络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管理平台。作为一种网络管理集成方式,管理平台得到当前业界的普遍认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作为学习案例。整体教学内容包括相关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设计。在教材方面,选择AlexanderClemm编写的NetworkManagementFundamentals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类似知识结构的教材,要求是系统介绍网络管理的概念和原则,试图从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点介绍网络管理,同时阐述网络管理中使用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的课堂设计以TMN层次结构为主体内容,同时增加必要的概述章节和总结性内容。教学对象可以分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和培训班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类型,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2.2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普遍掌握网络原理,但缺乏网络故障严重性认识和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学习目标是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目标是理解和应用网络管理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20+20(小时)。第1部分是网络管理概述,主要介绍网络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网络管理有关的功能、工具和活动。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学生首先能够对网络管理的用途、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从整体上对这门课程有直观认识。第2部分是网络管理模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网络管理基础知识,学生在面临巨大的网络管理系统时,应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逐个分解并解决,同时理解网络管理功能的分类方法。在该章节,教师可以初步介绍TMN层次管理模型和FCAPS等管理功能模型。这部分内容配套安排了一个实验,使用常用工具Ping测量网络中设备的响应时延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该实验,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适当的网络管理能够定量了解网络运行状况。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之一,首先需要分析比较CLI和SNMP两种管理协议,分析各自的优点并介绍SNMP的管理模型组成;然后需要学习SNMP的MIB相关知识,掌握基于SNMP的开发方法,为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最后是介绍常用的MIB库,学习SNMP浏览器的相关使用。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通过使用SNMP浏览器,学生既能直观理解SNMP工作机理,又能够用该工具解决一些网络管理问题,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的目标和原理并通过Manage-Engine_OpManager系统进行实践。管理平台的开发实践是可选内容,介绍WebNMS的开发框架。这一部分的实验环节和课堂教学相对应,重点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和WebNM的开发框架。实际过程中所花费的实验时间要超过6课时,可以选择只学习其中一个软件。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OSSIM是开源安全信息管理系统(OpenSourceSecurityInformationSystem),支持多种开源软件系统的信息集成并实现事件关联。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OSSIM的网站上提供了较多的视频文件,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安装和使用视频进行学习。第6部分是课程总结,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实施。以上是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按照TMN层次结构介绍多种管理工具,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③侧重于学生进一步开发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2.3培训班教学设计

培训班的学生来源于实践岗位或者是即将参加具体岗位的本科毕业生,整个学习时间很短,学生特点是对系统开发兴趣较低,但是对于网络故障认识深刻,明确网络管理的必要性。此外,大部分学生有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其学习目标是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工具,为实际工作服务。因此,教学目标侧重分析网络管理工具的原理,能够从整体上理解网络管理工具的选择;一旦需要解决网络故障,能够准确选择网络管理工具,具有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基本技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10+10(小时)。整个教学设计中侧重实际应用学习。其中,第1、2部分内容和工程专业教学设计基本一致,目标是理解网络管理所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培训班的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管理已经有感性认识,因此不安排实验。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相关原理、MIB浏览器的使用以及常用的MIB库信息。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介绍管理平台的集成方法,学生学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和选择依据。实验环节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内容和网络工程专业一致,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以上是针对培训班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管理工具的实际使用能力,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3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教学计划目前已经在两个培养对象类型上实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共计40人;培训班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设备维修培训班学员,共计42人。

3.1考核指标安排

两种考核指标中,网络工程专业的培训人员理论知识更为丰富,考核的内容中包含部分开发方面的内容。培训班的考核指标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由于授课时间较少,整个考核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应用能力方面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3.2考核结果分析

经过教学实施,我们最终统计出两个班级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布。其中,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考试40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75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90分,最低成绩为60分,平均成绩为78分。培训班学生参加考试42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68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85分,最低成绩为60分。两者的培训成绩中,在偏重理论的知识点方面,两者差距不是很大。大部分知识点中工程专业的掌握情况比培训班的掌握情况要好,差距最大的是第3(TMN层次结构)、第5(SNMP的管理模型)和第7(管理平台)3个知识点,差距在10%以上。在实践操作方面,如第4(SNMP操作)和第8(管理平台操作)两个知识点,培训班的学生掌握情况更好,这可能是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SNMP的相关开发内容,要求掌握更多内容,另外一个原因是培训班的学生操作任务比较明确,更有利于集中时间学习。总体上,整个测试成绩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有利于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原理和实际操作,尤其是能够较好掌握SNMP和管理平台的基本操作步骤。

4结语

网络教学培训范文5

远程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现在远程培训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资源不配套,教学资源多是采用城市学校的教学案例,而且培训机构只根据一种版本的教材开发培训资源。这样一来,造成了教师教学需求资源与远程教学资源的脱节,给教师直接应用带来不便,影响到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应用。五是参训教师个人投入过多。对农村教师来说,学校没有远程学习硬件设备,只能自购电脑、安装网络或使用无线网卡参加网络学习。据了解,教师除自己购置设备费用外,每天最少要上网学习2小时以上,这次中西部项目远程培训学习90天,网费共支出近400元。有一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的教师说,自己上网学习每天在5小时以上,除“双休日”,几乎每天晚上到一两点钟休息,参训使人疲惫不堪。农村学校远程学习条件的缺乏,造成参训教师个人投入成本高,这也是制约农村教师参加远程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与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从问题解决方面来看,首席专家在线与学员对话交流时间极为有限,全体教师在网上与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相当少,只能与平台一些教学辅助人员或学员之间交流,造成一些教学实际问题仍得不到及时解决;从教学应用方面来看,网络培训解决的是教育教学共性问题,加之农村学校受各种因素影响,实际应用仍需要现场指导,尤其需要发挥当地专家和县级以下教科研人员的作用。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提出

纵观网络研修十年历史,发展速度快,内涵提升慢。通用于多年国培和省培的培训模式,从常态化角度,均缺乏让研修重心下移的区域纵深和让研修跟进教学的过程纵深。解决两个纵深,实现网络研修常态化,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研修共同体,成为网络研修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如何通过网络支持,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教研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去摸索,去实践。“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是基于解决远程培训中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研训方式。其必要性在于:从优质资源的效度讲,通过集中研修、专家引领,可以给全体参训教师提供交流机会,有利于学习、实践后的生成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促进校本研修机制的建构。从培训组织方式讲,组建由网络培训专家、本地专家形成的专家培训团队,通过送培到市、县的方式,分期培训,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县级培训机构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从培训目标上讲,在远程培训实践中获取教学实际问题,通过集中培训,针对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与困惑,进行交流、指导和引领,使网络学习的优质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进一步提高参训者的教学及研究能力。从培训教学形式上讲,通过分组研讨、专家讲座、网络视频会议、现场诊断、问题答疑、对话交流等形式,可以探究网络培训、集中研修的有效结合点。从特色与创新上讲,实施远程培训后的短期集中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学校“造血”功能的发挥,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一是促进研修方式的改变。基于学校的问题可以采用错位排课、先行课制度或采取同课异构、联片研修、连环改进等措施,扩大教学交流;同时,针对课堂问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小专题研究。二是研修组织的创新。以乡初中、中心小学为单位,分学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由县级培训、教研机构合作组织,引导学科网络协作组开展网络研修交流与研讨活动。三是合作研修的模式创新。打破以往“专家讲座为主”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网络学习与集中校本研修相结合,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远程培训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参训教师的课堂应用能力,促进网络学习常态化。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实施

有效教学来源于有效研修,落实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把研究指向教学各个环节,聚焦学生学习是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品质的标志和培养途径。跟进式培训活动就是推动教师有效研修的一个做法。通过同课异构、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去思考,去反思;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学生反馈对原设计有新的发现和调整;修改一次教案然后再去实践、去反思,进一步修改教学设计,帮助教师自主反思、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做,能够切实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就其内容与方式来说,要针对参训教师需求调查来确定,参训对象不同和问题不同,采用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同。但是,实施“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主要是解决远程培训中校本培训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缺位问题,较理想地实现校本培训机制的良性运行,保证校本培训的适应性、针对性;要突出学员主体地位,聚焦实践问题解决,丰富学习资源,落实学习支持,抓牢过程监控,科学考核评价,保证远程培训的实效性。为此,可设计如下培训构架:构架一:培训过程的要素构架二:培训过程的构成打破“专家讲座为主”的满堂灌式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专家引领性讲授和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强调参训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跟进式”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流程展开:专家报告(学情分析报告)——研讨交流——同课异构——现场诊断——再认识——制订发展计划。这一过程的具体操作要领是:)学员带来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由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针对学员在培训中共同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和专家同备课,同听课,面对面交流。专家就实践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教学指导。就教学主要问题进行点拨、引领。专家释惑解疑,指导、斧正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问题,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理性认识。采用“工作坊”形式,进行模拟教学。将学员分出不同角色,即教师、学生、评课专家,由学员进行二次教学设计与实践。专家评价学员的教学并进行引领指导。学员分小组讨论,再次反思教学设计方案。小组派代表演讲教学方案。学员与专家交流、专家点评经过学习后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培训范文6

1、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要素分析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把知识面对面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教育培训机构按照一定的培训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以多种信息表现形式呈现,通过计算机网络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以及观念等传送给参训教师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教师网络教育传播主要由以下几种要素构成。以参训教师为主体的受教育者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受教育者的范围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生,他们可能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远程学习者。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受教育者是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年龄的参训教师,由于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因此参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接受信息。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同一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媒介进行传递,选择有效的媒介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以网络为传播媒介,除了要强调知识的传递之外,更要注重参训教师的参训动机与培训需求。以网络课程或网络教育资源为教育信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网络教育信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程内容通常以文本、图片、电子书、视频等多媒体呈现出来。教育信息不仅给参训教师提供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课程开发者或教师培训者为教育者信息时代,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者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可能淡化为远程学习社区的一个虚拟形象,可以是网络课程的开发者,也可以是教师培训机构的远程教育信息的者、培训学科领域的专家,或是学习支持服务的助学者等。他们的思想观念、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影响着参训教师的发展。以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直接制约着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根据这些要素性质的不同,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这些要素的利弊、缺失,围绕教育传播过程提出相应的效果优化措施意义深远。

2、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过程的干扰

在理想状态下,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教育传播媒介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但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干扰,并不能产生理想的传播效果。参训教师自身的干扰笔者通过参与“国培计划(2013)”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对参训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教师自身的学习动机、信息技术能力、学习自控力、家庭和工作等情况影响着网络教育传播的效果,使培训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具体表现为:

1)在培训中,由于许多教师学习动机与态度不端正,学习过程中只是应付学习任务,造成教育信息资源的浪费,更谈不上传播效果如何;

2)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无法顺利获取有效学习信息和资源;

3)远程网络环境下,由于学习者自控力较差,导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时间的浪费;

4)虽然远程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对于教师职业来说,由于许多教师教学工作繁忙、职业怠倦以及个人家庭等原因,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5)计算机网络媒体和视听媒体有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但也存在自身的缺陷,长期使用计算机对眼睛的刺激较大,产生视觉疲劳,降低感受效果;同时由于许多网络课程采用专家视频讲座的形式,自始至终画面基本不变,而且时间较长,使学习者缺乏耐心,产生视听厌倦感。教育信息或资源质量的干扰在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活动中,以参训教师为主体,教育者是信息资源的组织设计者,也是教育信息和资源质量的确保者,因此,筛选、组织、设计和开发符合参训教师需求的教育信息内容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师培训中,许多培训机构缺乏对参训教师进行前期培训需求调研,设计、开发的课程不能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或不能真正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教育传播媒介的干扰传播媒体本身具有传递或承载信息的能力,但是同样存在干扰因素。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在设计开发课程时,采用新媒体呈现手段,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对新媒体感兴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内容的传播效果。再者,目前国内网络普遍存在网络宽带窄、速率低等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网络学习中常常会因为网速慢而使学习效率不高,甚至产生负面情绪。虚拟“师生”关系的干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人际交往品质的形成,更利于教育信息的传递与接收。而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教师远程学习不再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育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之间只能借助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沟通,而这种微妙的关系却往往被忽视,造成教育传播中的干扰。受教育者自主获取学习信息,缺乏传统课堂教学特有的学习气氛,可能会导致学习者情感淡漠,甚至产生学习孤独感。

3、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作为传播学范畴的研究问题,依然遵循传播学揭示的人类传播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又呈现出自主性、个性化、交互性、平等性以及多元化等特点,同时规律本身又在实践中逐渐延伸和发展。针对以上教育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以及传播特点,笔者提出四项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建立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学习平台远程网络培训环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衡量传播效果:一是教师的参与度;二是操作的无障碍;三是教师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在网络培训环境中,应该以参训教师为主体,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以及内容与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因此,培训者在设计培训平台时,应该注意其页面美观大方、导航清晰明了、操作简单、设置帮助支持。同时,平台应该具备能力测试、学情自动统计、成绩查询、活动报表、优秀作品展示等功能。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主要是提高媒体资源的质量和学习资源的质量。其中,媒体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信息的传递。笔者认为提高媒体资源的质量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采取适当的媒体资源形式来呈现教育信息,保障教育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二是在保证教育信息有效传递的前提下,使用能够提高教师学习兴趣的媒体资源形式。学习资源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师网络培训资源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培训者应该建设或选择与培训目标相适应的学习资源,从而增强其传播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媒体优势组合媒体通道不同的教育传播媒体和通道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同一媒体与通道造成的单一感官刺激,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体和通道,并将它们合理有效地排列与组合起来,使人的感官处于交互接受刺激的状态,不易疲劳。同时,又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信息的功效。通过各种通讯工具增强互动交流教师网络教育过程中,除了强调知识的传递,还应注重教师在培训中的心理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培训者与教师之间、参训教师之间可通过BBS、E-mail、QQ、YY语音等通讯工具进行答疑解惑或情感交流等互动活动,为教师在远程学习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服务提供保障条件,使参训教师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4、小结

本文针对教师接受网络教育这一具体化的教育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了解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要素,分析其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从而提出建立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平台、提高教育内容质量、利用组合媒体通道以及通过通讯工具增强互动交流等传播效果优化策略,以期为教师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者:张晓梅 闫丽霞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第二篇

1、高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指的是学生实际学到的东西与期望学到的东西之间的差距。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不断地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体育的学习需要所在,学习兴趣所在。通过对一部分在校的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知,该阶段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以及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多数的学生普遍对羽毛球、网球等很感兴趣,是因为在大学以前很少接触这些运动,存在很强的好奇心。但同时,学生对这些运动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只是感觉比较好玩,并没有很多了解。

(2)由于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的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导致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基础比较薄弱,身体素质一般,因此在相关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接受能力较慢,对于一些高难度高技能的动作一些学生基本上无法完成,身体素质有待提高。因此他们对于网球等运动项目,仅需求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最基本的技能,当做平时的娱乐项目。

(3)大多数的在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的也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对于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探究高职体育网络教育自主化平台的建设要求

2.1网络化

高职体育网络教育自主化平台的网络性,就是指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上网的方式来获取知识,通过网络技术与老师互动,方便学生解决课堂上的遗留问题,使学生整理学习资料、满足知识需求更加方便。因此,要将体育教学进行网络化优化,包括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技术的网络化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教育自主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辅助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要通过网络自主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的爱上体育学习。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存在不少弊端,但其对教学的促进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在体育网络教育自主化平台上合理地应用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枯燥的文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多媒体技术包括一些动画、视频等,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点播,根据需要进行学习。

2.3检索功能要强大

有了丰富的多媒体技术以及资源作为强大的支撑,还需要完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检索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有了完善的检索功能,学生才能在资料众多的多媒体资料库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这才是最终目的。完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检索功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完善原有的全文检索技术,与文字相关的资料要做到无遗漏无连接错误。其次,在完善全文检索的基础之上还应提供多种文件格式的检索,增加检索的类别以及匹配的精确度。最后,还应设置关键词搜索、某一范围的检索,将众多的资料按照体育项目进行分门别类,缩小学生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效率,使学生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2.4教师和学生掌握主动权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重视理论方面的人才培养,将各个学科孤立起来,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不利。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改革很好的纠正了这个错误。高职体育教学正处在这个关键的过渡阶段,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转变观念,逐渐接受和认可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出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应试教育分数就是命根的陈旧观念。网络自主教育平台应该切实起到帮助老师提高教学质量、践行教学理念的作用。体育教师和学生应该发挥自主意识,网络自主平台也应该对学生开放,使老师和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板块进行补充和丰富,灵活地增加其类别,形成大家一起管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良好氛围,更加便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指导学生高效地利用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可以设立专门的平台管理与维护人员,这些人员不仅要有老师还要有学生,进行平台的综合管理,在平台中设置专门的问题反馈系统,及时处理学生和老师反馈的问题,不断地对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完善。

2.5资源库要紧跟时代步伐

体育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库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做到及时更新及时完善。在平台刚刚建立的初期,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但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和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也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平台的资源库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吸收新内容、新知识,满足开放性的要求,使学生能及时学到最新的知识,掌握最新的学习资料。在平台系统的完善上,要借鉴一些优秀的经验,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引进新型的网络设计人才,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实用。

3、利用网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教师和学生要转变观念

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问题是网络自主平台辅助教学的根本问题所在。体育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立不是求新求异的表现,也不单纯是教学手段的更新,而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挑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直是老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引入体育教学之后,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的只是辅助和引导作用,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要有自控能力,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事看待,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感。再一个就是教学环境的改变,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灵活多变的学习形式和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内容,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从中筛选,要学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过滤掉价值含量较低的信息,合理地利用网络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或者学习。

3.2重视传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起到的仅是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学还应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将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拓展和补充,切不可喧宾夺主,因小失大。

3.3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

体育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采用,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学校要有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服务团队,为平台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3.4正确处理人与工具的关系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教师会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进入教学艺术境界;另一方面,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过分夸大他的作用的倾向,甚至认为教学机器就可以代替教师的工作,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论调,现代化教学媒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只要主动去学是能够掌握的而教学机器是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工作的。

4、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优点

4.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很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学习热情。

4.2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条件限制,只能在固定的地点上课,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教学,而且学生众多,针对性很差,会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能解决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这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进步受到限制。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立,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上网进行自学,可以将教学视频反复观看,摆脱了以往的时间地点束缚,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还可以及时的掌握最新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地进行学习规划,充分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4.3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应用,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平台中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这就需要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用的信息,过滤掉无用的垃圾信息。这就无形中对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进行了锻炼,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形成独特的见解,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库,充分发挥了自身潜能,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

4.4提高学生信息交流能力

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在获取不同的学习资源时可进行比较,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益于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5、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正在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很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体育教学也不例外。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网络教学技术引入到了体育教学中,将其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是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和拓展,必将使体育教学环境更加优化,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王凤仙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第三篇

1、新时期的网络教育

对于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应注重全面管理,保证网络教育下的人才的高素质、高水平。网络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以受教育者为焦点,保证对教育质量负责,全程参与并不断改进质量。利用网络开展教育要求实施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够掌握网络技术,在网络中进行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促进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开展诚信教育,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是网络教育应注重开发的新领域。

2、网络教育中诚信机制的建立

2.1社会的发展影响到诚信教育的体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的变革导致利益失衡,社会矛盾激增,造成信用大量缺失。新兴的网络世界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也弱化了现实社会维系真实人际关系的诚信效力。传统的诚信教育体系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诚信要求,使传统的诚信系统瓦解,新的系统不能及时建立,网络失信行为更加诱导了现实生活失信行为。

2.2网络技术的进步加大了诚信教育的力度

网络的使用为诚信教育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传统教育中,诚信教育只是一种思想,与技术条件相辅相承。网络技术能够给人们带来新的学习方法和思想交流模式,同时也催生了大量与传统文化相抵触的网络亚文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因此产生文化差异。

2.3在网络教育诚信中应具有良好的自律能力

网络诚信教育是对网络教育参予者思想与道德的教育,教育成果体现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并表现为日常的行为。诚信教育工作虽具有导向功能,但是教育结果还要靠学习者的诚信自律能力来实现。受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影响,网络的自由化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因此形成的价值观参差不齐,给网络诚信教育造成障碍。网络世界虽然允许不同意识、立场的存在,但不代表诚信意识因此可以不受约束。在网络教育中诚信意识一旦缺失,会给人们的思想造成影响。

2.4诚信机制的缺失影响诚信教育的效果

在现今的网络诚信教育中仍以伦理道德自律为主,用于约束网络人际交往具体行为的规范还不健全,且缺少可操作性和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必要的诚信制度约束。在传统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人际关系较简单,流动量较小,人际关系稳定,道德规范层面的诚信习惯即可约束人际关系。但在网络全球性和发达的信息传递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交往没了障碍,人际关系变得直接、开放,单纯依靠道德进行约束诚信行为已不现实,因此,只有新诚信约束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才能使得网络中的诚信度大大提高。

3、网络教育中建立诚信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的本质中就包含着网络教育必须要诚信。“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对人的培养。”网络教育也不例外。在实施网络教育的过程中,要对教育对象从各个方面进行诱导与影响。如果网络教育在进行的过程中不能遵守诚信,受教育的对象也会在这种影响下失去包括诚信在内的思想品德。网络教育的完整性会因此受到影响,网络教育也就会失败。其次,网络教育的功能要求教育必须要诚信。网络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在网络教育中,个人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的,也就是网络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再次,网络教育的目的要求教育必须诚信。网络教育的对象是人,必须要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各种终身学习的机会和能力。如果在教育中失去诚信就会违背教育的宗旨,甚至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网络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育必须要遵守诚信原则,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教育出合格的人才。最后,网络教育的地位决定着教育必须要诚信。网络教育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经济腾飞,也是助推“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诚信社会的构建依靠诚信教育。在网络诚信教育中,教育者如果失去诚信,受教育者的诚信品格就不可能形成,社会的诚信就是无稽之谈。

4、加强网络诚信教育的方法

4.1树立网络诚信教育的理念

进行诚信教育的首要前提是确定教育理念。网络诚信教育理念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知行合一,以人为本。网络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中应注重诚信教育和网络操作的融合,利用信息平台来实现教学,改善教学内容,积极掌握网络教学方法与网络中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行合一。网络诚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将受教育者作为主体进行网络诚信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约束,提高对网络的自我辨识能力。

4.2构建诚信教育网络技术平台

教育网络技术平台是实施诚信教育的基础。在网络教育中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能够有效的消除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身份障碍,使之更好的交流,达到教育的要求。在构建网络教育平台的同时应注意:以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为核心,避免诚信的丢失。在建立教育网络平台时应注重典型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引导受教育者对于诚信价值的认识。诚信教育网络的建设还应注重网络技术的有机组合,保证教育的效果,使受教育者由被动变为主动。

4.3在网络诚信教育中展开师生互动

在网络的时代特点要求下,网络诚信教育应改变传统的等级关系,建立人人平等和互补性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教学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进行客观评价,学习小组互动进行评价。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利用及时的交流工具进行交谈,通过使用交互式编辑工具积累教学素材,通过论坛留言板工具发表教学心得与建议。

4.4完善网络诚信教育的评审机制

网络诚信教育的评审机制是对诚信教育的教学效能的有效约束。主要包括:建立网络诚信教育评价机制,做到全面、公正的评价。教育评价在进行的同时要保证过程的公开、公正监督。建立诚信教育相对的惩戒制度,诚信问题中网络考试领域是主要方面,应对考试诚信问题进行规范,强化相关考试法律,对考题泄露者严惩不贷。将诚信系统评价与社会评价系统相连系。在网络文化中开展诚信教育能够保证网络使用者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使诚信机制在网络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网络文化并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一定就是良师益友,只有在认清它对教育的作用才能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规范。提高使用者的网络技术能力,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化,在网络教育中,应正确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或交流,防止诚信问题的出现。加强诚信教育和管理,强化诚信意识,使诚信工作真正有成效地开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皆参与进来,平等、友善地进行评论,针对诚信危机要做好分析和应对。

5、结语

诚信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网络教育中建立诚信机制势在必行。我们在网络环境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它带给我们的机遇,而且不能忽略了网络的多维性,要加大网络环境中的诚信管理,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进行更好的网络诚信教育。

作者:邓滨雁 单位:铁岭广播电视大学

第四篇

一、建立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继承观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的相对优势包括:避免网络课堂学习中学习的随意性过大的问题;避免学生脱离教学目标,造成网络痴迷;能够促使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科学知识;有利于师生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师教育人格魅力的培养和学生相互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等等。因此,传统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优点的,需要富有创造力的继承,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二、建立网络教育的学生主体观

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以人机交互模式为主,有利于突显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适宜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在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既是课堂的中心,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他们能体验到探索带来的乐趣。教师不再是一直板着面孔灌输知识,学生也不再是不可选择地接受,真正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从而在和谐的氛围中讨论、争辩和探究。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学生主体观并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教育本质上来说,教育是具有阶级属性的,是依存于一定社会文化的。从教育的过程来看,不论是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或教学进度,都必须让知识更占优势、经验更丰富的教师来把握。所以说,不能以所谓的师生平等和学生主体性为由来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恰当应用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互补观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都各有其优点与不足,应将两者相互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新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启发。在网络课堂教学中,从技术方面要加强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作用,同时要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通过使用电子网络教室软件的网络教室监控和远程遥控等功能,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网络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通过灵活使用网络电子教室的语音广播、语音讨论等软件功能来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进一步改善网络教学的效果。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能够恰当的补充传统课堂教学的缺憾;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又恰好能弥补网络课堂教学的缺点。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补,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建立网络教育发展中的开放合作观

我国的网络教育存在着校际壁垒、区域界限、利益争夺等方面问题,在客观上阻止了各校的网络教育之间的合作与联盟,这违背了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通过整合全社会的网络教育资源,来改变现有各自为战的恶性竞争环境与理念。互联网教育必须依赖网络之间的联合共进,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全体教育系统工作者们的合作与开放。只有在平等共享的网络教育信息平台下竞争,才是真正的有序竞争;只有包含着合作的精神,才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综上所述,网络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各有优势和不足。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发扬传统课堂教学在人文因素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发扬网络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和要求下恰当地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吴强 王菲菲 单位:北华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车辆系

第五篇

一、提高信息素养推动网络教育发展

1、获得信息的能力。即熟练掌握访问、检索、讨论等获得信息的方法,确定信息源并搜集信息,并选择接受有价值的信息,把接受的信息内化到自己原来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提炼出与自身知识结构相融合的信息的能力。掌握此种能力,就能用正确的信息处理实际问题,评估学习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为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

2、应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如通过浏览器搜集、下载自己所需的信息或软件,在网页上登记自己的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这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技术锻炼,即教师要将自己的在线课堂设计得新颖、简单并具有交互性;对学生来说,同样是一项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即如何进行自主、高效并且有趣的学习。

3、生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运用适当的符号把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编码和改造,使信息表达的符号简洁易懂、鲜明流程并富有感染力和特色。教师和学生都应具有信息免疫能力,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主动丢弃垃圾信息,抵制不良信息,避开有害信息的干扰。

4、创造性发挥信息能力。即应用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相关的比较分析,发现、改造出新信息,以及应用外界信息调整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扩充学习方法库和知识信息库,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所掌握信息的经济效益、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就是要加大力度培养信息人才,网络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信息素养达标人才。

二、利用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开展网络教育

适合于教育教学的技术手段很多,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据现有条件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工具。博客是远程教育互动学习的有效工具之一。博客简单易用,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很容易掌握,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记录听到、看到或想到的内容,在记录时,还可以调动自己的文字能力和判断力,根据个人的喜好表达和公布,从而把学习和与外界交流相结合。有的研究人员、教师或学生将博客作为虚拟的专业研究空间,与有共同研究兴趣的人交流信息、交换思想、开展研究和学习。博客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新的学习方式。博客的记录及时、开放平等、反馈客观透明、分类检索便捷等特点,使其在教学中更显现出互动灵活、民主透明、易于管理的应用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科研工作者开始应用并研究博客。将博客应用于教学后,可以利用学生的个人日志将一些作业用电子方式记录保留下来,其中包括学生的创作内容、文档、音频、图片、视频文件或相关资源链接等,同时还包括其他人对这些内容所做出的评论信息。在线教育中借助博客的功能,可以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社会之间变成开放的沟通环境,每个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学习过程都可以拿出来分享。网络上的其他信息交流工具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只要教师选择的工具软件能够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能在学生知识构建方面起到指导作用,能方便的实现课程信息的管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应的资源链接。从而达成让网络教育的技术手段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正确看待网络教育与网络游戏关系

网络教学培训范文7

关键词:企业大学;生态系统;网络学习

0引言

学习生态系统(学习生态圈)的概念是由“学习无国界计划”负责人JanVisser在文章《Overcomingtheunderdevelopmentoflearning》中提出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是由学习共同体和学习环境共同构成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为学习共同体提供沟通、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使其成为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与知识学习不断融合发展,以面授教学为主的传统学习模式正逐渐被网络培训学习取代。网络培训具有培训成本低、培训覆盖率高、促进知识管理等优势。2013年国网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了公司网络大学。覆盖公司系统全部专业、全部岗位、全部人员,能够实现在线培训项目管理、网络培训资源管理、在线考试管理等功能。通过在网络大学应用中实现企业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拓宽了网络培训模式,建立了培训激励机制和资源贡献机制,有效解决了培训标准化、培训效率和培训驱动力问题,创新了公司知识管理和培训管理模式,降低了培训成本,满足了全员培训需求。

1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概述

1.1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主要结构包括网络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生态环境。因此,在构建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时,需要加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环境的互动,关注网络学习生态的形成与维持。

1.1.1网络学习共同体

网络学习共同体,主要包括学习者(远程学习者)、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为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可以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通过共享知识与学习资源,分享思想观点与学习经历等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际联系,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1.1.2网络学习生态环境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凡是与学习活动相关的、影响学习与学习者的所有因素,均称为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中,学习共同体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在网络学习生态环境中,学习共同体参加学习活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1.2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

组织保障群、传导开发群、继承开拓群是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团。通过三大功能团在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活动,促进了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2.1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流主要是资金的投入与流转,以完成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各类物质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的更新,从而保证网络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资金的输入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态系统。网络学习生态系统向社会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出,则表现在通过网络学习提高了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力和素质,使学习者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1.2.2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还存在一种能量流动,即网络学习资源的智能流动。在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学习知识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网络学习参与者中流传,并在学习过程呈递增的趋向。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传导开发功能群不断开发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不断作好知识的转化工作,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习者。

1.2.3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网络学习过程中,在网络技术和学习环境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所有知识信息的传递。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传递的知识信息,主要包括:教师的培训教学信息、学员的学习反馈信息、学员之间交流与协作信息,以及学习者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知识信息。

2构建企业网络大学学习生态系统

2.1企业网络大学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

公司网络大学以网络大学平台为基础,覆盖公司系统全专业、全岗位、全员工的学习环境,构建了包含知识资源和培训项目,开放共享的网络大学学习生态系统。

2.2网络大学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

学习共同体、学习生态环境是网络学习系统的两大因素,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指整个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内部、外部机构相对和谐、稳定。学习共同体与学习生态环境之间、以及学习生态环境的各个因子之间在各方面都协调、适应、统一。通过网络大学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管理,充分发挥网络大学培训的优势。依托网络大学基础平台,提高网络大学资源的建设质量,促进对资源的有效应用和优化管理。

2.2.1构建基于项目管理的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管理机制

培训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为提高网络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率,国网公司网络大学应用项目管理构建了网络培训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围绕增强网络培训资源优化建设与管理的目标,通过认真调研网络大学对资源建设的需求,梳理资源建设要素,综合分析网络大学资源建设需求要素与职工培训期望要素的关系,创新性地将项目管理体系引入到网络大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从而构建了基于项目管理的责任分工、项目分级、项目过程考核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3-4]。将项目管理中的组织方法,运用到构架网络培训资源建设中。通过构建基于项目管理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实现培训资源快速共享利用,提高培训资源的建设质量,促进有效应用和优化管理培训资源。

2.2.2构建基于员工学习地图的资源导航机制

建立高效的资源导航机制,优化资源呈现方式,形成以岗位能力分类和学习路径串连的资源管理模式。建成覆盖核心岗位的员工学习地图。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建立典型任务胜任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和策略,构建员工学习发展路径,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促进人才快速、有序、持续培养,传播战略文化、适应组织变革,助力业务增长。主要做法如下:1)明确培训需求。确定岗位“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构建路径图”。首先,通过识别员工当前胜任水平、成长速度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测量员工胜任水平的提升对绩效的影响,为员工学习发展规划提供量化依据。2)确定学习内容。识别岗位典型任务下的主要能力项和能力难度级别,分析岗位知识和技能,确定学习内容,使员工学习与工作任务相关联。确定“学什么”,即准确定义学习内容,使学员的学习与工作任务有效相关,保证岗位选取科学、典型任务代表性强、核心业务流程准确有效、最佳实践提炼精准合规。3)绘制学习路径图。综合运用教学设计原理、五星教学、混合式学习等教学设计技术,在学习方案中设计在岗学习、接受反馈、总结反思、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员主动学习并提高学习转化为行为的效率,解决学员“怎么学”的问题;同时,通过绘制路径图,一方面将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员工职业路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形成可视化的培训看板管理地图。4)设计与开发课程。根据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课堂培训、网络大学、手机APP、师带徒等形式,设计开发出课程、案例或操作手册等培训课程。

2.2.3构建开放式学习社区和交互式学习生态环境

网络大学学习社区的建设主要以专业划分专区,共建有14个专业分类和43个专业专区,建有60个省直分院分类,允许省直分院在自己的专属社区根据需要开设专区,同时设有网络大学讨论区、班组长能力素质提升轮训专区、青年岗位技能提升平台专区、全球能源互联网专区、学习社区管理员专区、网络大学系统省直分院权限管理员、培训师技能大赛优秀课件展评专区等7个专区,并可根据网络大学开展的各项专题活动增设相应的活动专区。开放式学习社区[5]的有效平衡和持续改进,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网络大学制定了以正向激励为主的积分管理机制,鼓励积极参与和分享;同时按照“需求驱动、活动引领”的原则,积极开展社区活动,逐渐将网络大学的“内容为主”资源型运营模式向以“活动引领”为主的运营模式转变。学习社区将逐步开展专家抢单模式,鼓励专家学者与草根明星进行同台竞技,开辟社区内部积分市场,让积分活起来和流转起来,促进生态圈内的所有参与者形成有效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把社区打造成“电力百度”,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建设平衡生态学习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大学通过设计学习社区和策划学习专题,提高学习共同体内的凝聚力。目前,网络大学学习论坛的活跃度越来越高,共创、共生、共享、共赢的生态级开放式学习社区功能基本完备。学习社区已成为职工真正“离不开”的“最专业、最权威、最及时、最互动”的生态级学习社区。

3结束语

随着“全员培训”时代的到来,员工工学矛盾等问题仅靠传统的面授培训方式已经难以解决,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势在必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获取的方式产生了根本变化。网络培训学习环境下,“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通过构建企业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有效解决培训标准化、培训效率和培训驱动力问题,创新了知识管理和培训管理模式,降低了培训成本,为公司的人才培养、战略宣贯、变革推动等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芮跃峰,古忠民.教育资源的建设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57-60.

[2]孙传远,刘玉梅.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2):54-59.

[3]张立新,张丽霞.生态化网络课程的设计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11(6):69-72.

[4]王业军.基于项目化数字学习资源模式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68-169.

网络教学培训范文8

1互联网对高中生学习生涯规划的相关分析

1.1加强教师对青少年的了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青少年有着越来越多的影响,但是影响总有好坏之分,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网络不仅仅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高中生的学习空间,快速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想要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帮助高中生打开了发展格局。但是在积极影响的对立面就是消极影响,网络使青少年上瘾的负面看法到互联网,网络上的有害信息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在网络中的生存状况,以及网络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正确引导和处理青少年上网,积极与学校和家庭沟通,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网络动态,了解学生人际交往,娱乐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展。

1.2提高高中生对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

高中生需要提高适应网络环境变化的能力,科技发展导致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高中生需要保证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这些变化,了解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听从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的规律,适应科技发展的变化,熟悉网络环境环境,正确对待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然而,高中生们自然无法跟上和适应这种认识和心态的变化。他们普遍缺乏主动适应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使高中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合理规划学习,树立职业意识,初步确立学业规划和学习目标,踏出坚实的一步。

1.3培养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意识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说,绝大部分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和网络保护意识普遍缺乏,极大地影响了高中的健康成长。这与学习生涯规划引导和网络健康引导教育缺失有关。因此,在高中学习教育期间,学校教师要及时对高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于此同时要科普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意识,使学生能够科学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促进其健康成长和成功。教师要帮助学生面对网络环境状况的变化,不能被网络引导偏离方向,出现自我评价的失衡和目标的丧失,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教师要及时进行学业规划教育,合理利用互联网,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综合分析客观环境和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为学业规划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互联网对高中生学习生涯规划的策略探究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虽然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但也使教师教学面临诸多新挑战。这就需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中教师在线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要转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观念,优化高校课堂教学方式;二要加强高中师资培训,提升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三,还要重构高中教师课堂角色,积极响应新时代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四是打造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适应新时代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在不断进步,高中生学习内容主要基于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环境,高中生群体将利用计算机、移动终端设备进入学习、生活和娱乐,在此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行为特征和价值等。高中生上网的地点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而且主要是在家里上网,有的去网吧,有的去过WIFI网站,比如商场、肯德基等。主要原因是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教室里度过,所以业余时间主要是在家里上网,不同年级学生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但是每个学生上网的时间有很大的不同。

2.1学生使用网络现存问题

大部分学生接触过在线学习,包括学习网站、在线获取学习资料、试卷搜索、答题咨询、在线观看课程等。少部分学生在线学习在线课程,但难以坚持在线学习系统培训。一个原因是他们担心占用大量时间,另一个原因是某些内容不是针对他们的。所有在线学习过的学生都认为在线学习网络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尤其是文言古诗解说、地理历史知识等自然意识。网上资料丰富,易于学习。但教师师和家长并不完全赞成,因为担心学生过于依赖网络,不假思索地立即向百度求助,不利于他们积极思考,尤其是部分学生直接抄袭网上作业的答案。近一半的学生玩网络游戏,尤其是男生对网络游戏的抵抗力低,容易上瘾。这个也是学生上网的不良影响,是家长和老师最担心的。看互联网上的视频,看动漫和听音乐是高中生最喜欢的娱乐活动

2.2关注并引导学生安全使用网络

在网络普及的时代,高中学生上网更方便,网络畅通无阻。互联网已经成为高中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高中生以移动互联网接入为主,其在线活动主要是娱乐、学习、在线社交和商业交易。由于学习任务繁重,高中生的上网时间低于网民的平均时间。高中三年级学生的网络生活没有显着差异,但男孩和女孩之间存在差异。在网络娱乐方面,男生偏重网络游戏,女生偏重网络新闻和网络音乐影视。高中生普遍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学校和家长给他们更多的上网时间。高中生认为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高中生对网络游戏、视频和音乐的热情高于普通网民。在网络娱乐方面,他们愿意玩网络游戏,也愿意看、听、下载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少数高中生沉迷于网络娱乐。高中生网购率低于网民平均比例,网购不活跃。高中生愿意参与网络活动,接受网络思维,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作品。他们的在线社交主要是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聊天。他们通常加入5-6个群组聊天,在线社交的主要对象是他们的同学和朋友,主要话题是他们的爱好。高中生对互联网的信任度较高,普遍信任网络上的信息传播,这与其社会经验较少,不善于辨别是非有关。高中生网络依赖性强,网络安全意识低。这样教师应该针对这些现象进行相关引导。

2.3家长及教师正确转变观念

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的网络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的快乐成长。家长要经常与中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正确认识和处理青少年此时的叛逆心理和行为。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抵御网络诱惑和屏蔽网络有害信息的能力。政府管理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和监控,给他们一个干净、真实的网络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的互联网、一个健康的互联网并为他们提供绿色互联网。政府需要对网络游戏进行监控,严格审查游戏内容,相应要求游戏厂商生产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游戏,以减少网络游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避免他们沉迷网络游戏,达到通过网络游戏学习、放松的目的。

2.4转变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任何教育改革都离不开学校教师的支持与配合。教育参与和参与水平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比,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新型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更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和创新性培养。新的教学方法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唯师理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冲击。作为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建立新教学方法的机会。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有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取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依托学习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平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评价形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例如,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其他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他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拓展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管理平台。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评价的指标之一。评价方式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化育人的效果

2.5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就学校教育而言,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互联网+教育”时代,高中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高中教师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新技能。一些政策文件指出,“高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积极适应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新技术变革”。可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中教师要积极应对新技术,主动适应时代和学生成长发展,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以满足专业需求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是要在学习生涯培训上,以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分级多元培养体系,丰富教师培养内容,提升教师培养效果。二是引导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与互联网+专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训。其次,拓展教师培训形式,通过专项培训、线上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最后,要转变高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有效地将他律转化为自律行为,让高中教师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2.6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满足新时代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