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论文范例

网络文化论文

网络文化论文范文1

1.娱乐化

在詹姆逊后现代语境下,“娱乐”是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詹姆逊所指的“深度消失”的具体表现。众人寻找“快感”、不追问背后深层意义,忽视社会责任感,追求自我压力的释放。文化娱乐化已是当今的一个突出现象,而在网络环境下娱乐化得到了最大化。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曾说,网络全面娱乐化的结果就是真实的信息得不到确认,严肃的教育得不到传播,还有社会、民族、文化的正能量,“都被娱乐化了”。网络世界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全民娱乐、全民狂欢的空间。在利益的追逐下,网络文化呈现出了亚健康状态,肤浅、低俗的文化内容横行。我们要警惕在网络文化丰富繁多的背后,可能会是另一种“缺失”,即除了娱乐外,我们一无所获。过度娱乐化使得谣言横飞,八卦色情等消息充斥在网络事件中,长期在这么一个环境下,会使得我们的精神世界贫乏空洞,缺少关心时事政治的热忱,疏于对社会个人终极价值的追问,沉迷于琐碎、无聊、娱乐的低俗事件,在日复一日的娱乐后,人生价值没有得到提升。“现在的网络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使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更是对我们敲响了警钟。

2.大众化

网络文化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大众性,这与詹姆逊所说的大众化即为吻合。从互联网上可以及时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数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难以为继,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舆论平台。每个人都可在网络上“发声”,各抒己见,人们不再仰视专家和学者,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较之传统媒介下普通民众话语权的缺失来说,网络对整个文化的普及和推广都是很好的。当然我们在看到文化大众化的同时,也要看到可能存在的消极方面。大众群体推波助澜,导致色情、暴力等信息的传播,恶意无聊事件的炒作,网上的各种恶搞、谣言很大程度上与网络过于自由性,平民化缺少约束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看到大众化有导致媚俗化的一面,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3.盲从性

盲从性正是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中“主体性消失”的表现,网络中的主体在网络文化中迷失了自我,所表现出来的就自然是跟风、盲从。网络的大众化让大家都受到了文化普及的同时,也导致了众人对少数人的“网络暴力”,网络娱乐化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导致我们对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都会潜意识的开启“娱乐他人、揣测、质疑他人”的模式,网络言论自由同时也助长了部分网民对社会话题的盲目跟从,甚者是借机诽谤、诋毁他人。尤其是在名人生活全方位暴露在众人视野下,一些敏感话题往往会导致网民易人云亦云、盲目跟帖、评论粗暴、丧失理性,有失偏颇。如“炫富事件”“明星吸毒”等事件后,部分网民的评论暴露出了其仇富、失衡的心态,抑或是表达出对整个社会的不满,其实大部分网民并没有对事件本身做出调查,纯粹是为发泄而言论,媒体渐渐代替了我们的思维,与其说是网民在发表评论,不如说是媒体在“牵引”大众的舆论导向,我们缺少反省精神,考虑问题单一性。从而为散布谣言、危害国家安全的不发分子提供了缺口。

二、优化网络文化

1.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网络阵地作为新世纪文化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义不容辞的贯彻党的文化方针,加强网络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抢占舆论制高点,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文明”“和谐”“法治”不仅是网络文化建设力争达到的标准,而且也是指导网络文化建设的方针。部分网友由于缺失正确价值观的引领,精神极度空虚无聊,只能求助于网络的花边新闻打发时间,这部分人群更易被消极价值观侵袭,丧失自我。所以,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才能帮助广大网民树立科学、向上的价值观,提升广大网民的精神境界,充实他们的精神需求,才能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扭曲的价值观相抗衡,从而传播正能量,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2.完善和普及网络法规,加强网络监管

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严厉打击,推动互联网信息和网络经营行为规范化。虽然我国目前已有较完备的网络法律,如《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等,但网络的自由性和隐蔽性一直向网络法律法规提出挑战,提高网络法律的质量任重道远,我们仍要不断地专研网络特点从而使之趋于完备。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是为了严格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样是网络法律法规的宗旨。对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网络造谣传谣行为和影响网络信息及规范化的行为都要给予严厉打击。因此有必要从宏观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强对网络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因过度娱乐化而造成的理性缺位,更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不断完善有关网络媒体的法规,这样才能使网络新闻媒介生态环境更加法制化。

3.重视网络主体地位、提高网民素养

网络文化论文范文2

医科院校网络文化的现状是: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与校园文化教育理念的主导性;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与校园文化教育方法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时效性与现有校园文化教育模式的滞后性等诸多冲突对目前医科院校校园文化教育工作过程的可控性提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的表现有:缺乏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来负责统筹指挥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工程;缺乏专门的管理办公室及专职人员负责实施具体工作;校园网硬件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实现了网络进办公室,进实验室,进课堂,但是网络思想教育所占的分量小且无特色;缺乏心理咨询版面;少数学生在写论文时,不再专心查看文献,而是搜索网络上的共享资源,直接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创新能力逐渐丧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学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脱节,学生网上网下存在“双重道德标准”.但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可以获取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丰富校园文化教育的资源和视野;网络的匿名性,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思想的真实性,有助于提高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网络的迅即性,可以及时发现、处理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只要善于把握这一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就能够拓宽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渠道,为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创建一个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新载体.

2医科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体系

针对医科院校网络文化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医科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对网络文化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更新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观念.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成人”,其次才是“成才”.

2.工作内容:拓宽网络文化的信息传输渠道,打造主流宣传网站,形成良好的网络宣传阵地环境.

3.工作形式: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从一元式走向多元式.

4.工作方法:将传统面授、融合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网络教学三种方法交叉使用,坚持网上思想文化教育与学校整体育人工作相结合.

5.具体措施:

①建立集大学生教育、学习、生活、娱乐及思想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教育网站、思想教育网站、理论网站、新闻网等.其中新闻网是高校新闻宣传和思想教育的主力,在师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加强新闻网的建设是抓好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的重点,充分发挥网站的思想教育功能,并对校园网络论坛及涉校舆情进行正确引导.

②开展各种网络技能比赛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开展网络知识竞赛、个人网页的交流和评比、网络文学征集等有益的活动.在鼓励大学生参与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的网络素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应逐步建设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栏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网络论坛建设,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我们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两课”、心理学和网络科学技术等课程中;还可以举办专家讲座,开展以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加强正面宣传,主导网络舆论,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占领网络阵地,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互动性网络平台是必不可少的,比如“BBS”、“校长信箱”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交流学习、交流技术、交流情感,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的看法,学校管理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和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找出工作的不足,同时利用这些平台积极引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和思想.

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通过课堂思想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法律知识宣传等途径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网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虚拟空间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大学生只有提高了道德选择和观念批判层次的信息分辨能力,具备了道德习惯和理想信念层次的道德自律意识,明确了网络生活中合法与违法的行为界限,才能自觉地抵制有害信息,正确地认识网络、利用网络、维护网络,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实现自身的成长.增加“网风”与“网德”教育,通过团课、专题讲座、校园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网络伦理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伦理.还可以通过开设涵盖网络行为的校园规章、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内容的《网络伦理与道德》课程,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④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网络文化教育工作队伍,提高网络文化教育开发者、传播者和管理者的水平.没有一支懂网络技术的专职队伍对信息庞大、内容虚拟、传播自由的高校网络文化进行有效的监控与引导,是很难有效遏制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优势的.因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专职的网络文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主要由学校负责宣传、文化工作的管理部门,如党委宣传部等机构设置网络文化管理工作岗位,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二是指定兼职网管干部.可由每个部门/学院指派专人负责网管工作,以此为基础建立学校统一领导的兼职网管干部队伍;三是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选聘部分有网络评论工作经验、素质较高的师生担任网络评论员,参与学校网络舆论的监督和引导工作;四是校园BBS版主队伍建设.抓好这几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学校需要有专门的经费投入,推动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⑤建立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机制.建立专门的网络问政平台,指定有关职能部门及时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在信息时代,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处理,“疏”比“堵”更有效.学校应该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舆论引导方案,及时利用校园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事情的真相,利用网络传播快的特点抢占舆论主动权,对于随后出现的误解和谣言要及时解释并澄清,还应该主动与社会媒体联系,通过正确的信息传递,避免造成社会的误解,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

⑥“道德建设、法律约束、技术控制”三管齐下,强化对于高校网络文化的监督、管理和引导,打好“系统战”,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职工全员参与,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网络文化论文范文3

网络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更新的系统,“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词汇常常能敏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网络文化生活的变化势必反映到语言的词汇中,然而,网络文化的兴起促使了网络新词的生成。网络新词即网络用语,一般被视为非正式用语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网络新词种类繁多,有谐音词、象形等。21世纪被称为“创造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网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网络新词语,充分彰显个性。网络新词的出现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追捧。如:给力、浮云、雷人等。这些词大多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其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网络新词已成为网民沟通和表达情感用语,它具有创造性、方便性、实时性、趣味性、视觉显著、自由表达等特征,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反应。但任何词语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有一定的理据。网络新词通常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传播发展,其产生也不是盲目的、随意的。

2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

2.1网络新词生成的理论基础

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有交流与传播文化的权利,可以摆脱现实中身份的限制相对自由地发表观点。目前由于网络文化是无法用行政命令、简单的道德伦理以及法制规范来控制的,因此,人们利用这一载体不受限制地发泄人性内在的多元性、复杂性、隐蔽性。网络新词实时准确地反映出当今社会热点,网民们以匿名身份不同口气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种种看法。当然,网络新词的生成、变化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流行在于它反映的事件的背后是民众的心态,反映了一定的网民心声以及心理诉求。新世纪的人们对社会事件的关注程度与维权意识相比过去大大提高,网络交流也因此变得日益频繁,然而正是网络文化的不可控性才使得人们在如此自由的环境中自由表达,这种不可控性正是网络新词产生的理论基础,也是其兴起的核心动力。

2.2网络新词的生成途径与方法

2.2.1旧词新义

严格来说,它不是新生词,而是选择具有新事物意义的旧词语,然后赋予它新义,所以人们会更愿意视其为新词汇。有转义新词和谐音新词两种。转义新词,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较低的人,后来用于现实生活中,指代某领域水平较低者;反过来,高手则被称为“老鸟”。其次,谐音新词,即指读音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无关联的词语,这些词被视为谐音新词。如:猫(Modem)这个词的音译,借“猫”的读音来表达新意义“调制解调器”。再如,“史努比的弟弟”并不指人,而是借用“史努比”和“stupid”的相近读音,来表示“愚蠢”之意。综合分析,这些网络新词创造及流行的主要动力就是新颖和极具趣味性。这些旧词语随着时代、文化的变化,在网络上被赋予了新的涵义,重返生机活跃于更为广阔的范围。

2.2.2创造全新的新词语

网民在上网的过程中,时常有一些创新表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创造和使用新词,这类新词是运用汉语固有的造词材料和结构方式对新事物、新观念进行指称、描写而产生的,通常有下面两类:(1)将错就错的谐音词,如:霉女(美女)、帅锅(帅哥)等。(2)新借的外来词,也就是从英语里借来的词语。如:伊妹儿(E-mail,electronicmail,电子函件)。

2.2.3缩略语新词语

这些词语有两类:(1)英语缩略语。如:WWW(WorldWideWeb,环球网或万维网)、BBS(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公告牌系统)等。(2)汉语拼音缩略语。如:MM(美眉)、PLMM(漂亮妹妹)等。

2.2.4符号词语

这里的符号词语不是指传统意义的“符号”,而是数字和表情的统称。数字符号因其谐音性和简洁性而深得人们喜爱。如:8147(不要生气)、687(对不起)、1314(一生一世)。表情符号是一种用电脑键盘输出的暗含某种情感的特殊字符,可以代替词语使用,如:╮(╯▽╰)╭无奈、(*^__^*)嘻嘻等。

3从人类认知心理看网络新词的产生原因

3.1模仿从众的心理

模仿即仿效他人行动,使自己与他人行为相一致的心理趋向;从众即因受到多数人的感染、影响而顺从他人的行为。在言语生活中,当人们发现他人的言语能够吸引自己,对自己产生影响时,就会接受该表达,喜欢该言语甚至可以发掘与之相似的言语作品。如:“……奴”被仿造出“车奴”“房奴”等(胡伟,2010),“……户”被仿造出“暴发户”“关系户”“钉子户”等“户”字群词汇;再如一系列的“山寨”浪潮,“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由于具有模仿、从众心理的网民很多,所以网络新词得以不断地扩大、蔓延。

3.2放松减压的心理

当今社会,迫于生活、工作的种种烦恼、压力,人们不得不为自己减压,网络新词的出现便成为人们用来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如“欺实马(70码)”源于20岁大学生驾跑车以70码左右的速度飙车撞人事件,事后肇事者抽烟谈笑若无其事的样子使得网友们义愤填膺,因此借“欺实码”以嘲讽、调侃。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如范跑跑、郭跳跳、被就业等。对于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人们在网络上大肆谈论,由此也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语并流行于网络,这些新词诉出了网民的心声,娱乐的同时也减轻了心理压力。

3.3趋新求异的心理

人们从来都是喜新厌旧的,在语言实践中总是求新求异,特别是在崇尚展示自我、追求塑造个性的社会中,任何词语的长期使用都会导致“审美疲劳”,人们为了摆脱厌倦情绪,于是创造出一些新的表达方法,以取代旧的表达方式。如通常情况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很淑女”“很中国”“被就业”等,打破了传统词语使用原则,但其表达却很到位,得到人们认可,并沿用下来。作为时代的主力军,年轻人突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性,敢于创新、敢于张扬个性、喜欢标新立异、打破常规、追求时髦,他们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宣泄感情,如:用“PK”而不用“比拼”,用“菜鸟”而不用“新手”,用“帅呆了”“酷毙了”而不用“漂亮极了”“非常潇洒”等。

3.4趋简避繁的心理

崇尚简洁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现象,缩略语的使用就体现出这一点。例如,词汇、短语或句子的缩略:“话疗”“我伙呆”(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十动然拒”(Fullymovedthenreject)等。数字、拼音、表情符号的使用就是人们趋简心理的文化积淀,这种简单语言与使用长句具有等效的表达,它打破了传统的用词规则,被视为一种新的语言交流方式。如:0837(你别生气)、282(饿不饿)、1920(依旧爱你)、thx(thanks)、B4(Before)DL(Download)等,还有一些“字母+汉字”型中西合璧词也出现得比较多,如:AA制、卡拉OK、SIM卡等。表情符,如:o_o讶异、==无言等,这些新词都是网络时代人们趋简避繁心理的体现。

4网络新词的文化内涵

网络文化论文范文4

农村建设因为现代化生产思想的洗刷,大部分人员已经对传统文化表演和艺术形式产生记忆裂痕,过渡到审美情趣和思维模式等也不再显得与众不同,这种层级文化心态和时代精神难以赢得改革浪潮的信任。再就是网络信息资源已经过度泛滥,有关某些不良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等,长期侵蚀着当地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令整个文化秩序处于混乱不堪的破碎状态之中。

类似上述网络文化现象已经不再是正常的失衡表现行为,其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已经不能忽视,现下我国十分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效益,积极推动新农村经济适应和人员素质稳固步伐,所以日后一大段期限之内需要大量农民主动登陆网络,并做好自我学习和自我精神充沛的打算。其中有关互联网低俗文化内容的影响作用因为着实难以分辨,所以要配合农民个人思维角度出发,以及正规思想疏通渠道的劝说,希望他们能够了解其中的关键维系地位所在,并能够主动投身于此类建设项目,避免产生任何威胁社会治安稳定和国家上层建筑效用的行为。

二、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应对策略分析

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作用下,加快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步伐,实现乡村中国改造策略价值,对于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普及利用,实现有力开拓农村文化市场结构,扩大这部分人群消费能力基础以及促进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和战略控制地位,是值得我们严格对待和长期应对的重大课题内容。

(一)将农村网络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高度整合

按照总体趋势观察,网络文化在我国农村的发展过程仍旧摆脱不了起步流程效应,但因为网络和农村自身存在必要的特殊性效果,这部分建设对当地文化体制影响势必较为突出。目前我国不同党委和政府在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树立网络科技应用理念,并且主动摒弃其中的负面因素影响效应。应该令网络文化建设与新农村整体规划长期结合,保证相关文化交接任务的统一部署和高度落实;为农村网络服务提供多种优惠政策,进而提升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准。

(二)培养专业从事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进人才组织

为了让网络文化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需要结合素质强化措施实现综合型人才结构的建设目标。首先,将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认识进行系统讲解和科学疏通,把握网络文化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其次,实现管理创新机制的建设,主动建设高素质网络文化管理组织,为农村网络知识教育和设备维修提供技术保障。再次,注意资源的高度整合工作,开发高质量的农村网站,网站文化建设与管理人员需要利用个人信息专业优势,对农业产品供求关系信息和种植技术等进行系统加工和有序化整理,建立留有鲜明特色模式的数据库,为农民现代化农业生产和技术学习提供进一步帮助。与此同时,对于用户的互联网操控规则和技能培训活动实现引导,充分使用远程教育和网络媒体资源,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等级。针对网络文化自身的虚拟性和无规则性特征,对广大农民实施网络伦理道德意识灌输,消除新型农民对于网络文化活动的提放心理作用。

三、结语

网络文化论文范文5

1.1网络覆盖面窄,校园网站缺乏特色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该院投入大量经费购置计算机设备,2011年该院引入CRP校园网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进办公室,进实验室,进课堂和宿舍。机房和手机是该院学生接触网络的主要途径,校园网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展示学院风采的窗口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该院现实情况是重管理,轻建设,校园网缺乏特色,更新速度慢,说教性太强,校园网站上充斥着新闻、信息、校园公告等单调乏味的内容,使得学生关注校园网的热情不高,大部分学生只有在选公共选修课和体育课时才登陆校园网。

1.2缺乏有效的网络文化监督机制

作为新兴的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有其隐蔽性和虚拟性,网络让大多数同学感到轻松随意,无所顾忌。该院和社会对学生上网缺乏有效的监督,而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型期,对大多数事物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又存有好奇心理,在缺乏正确引导和监督下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大部分学生对网络有依赖感,少数学生对网络严重依赖,一些学生浏览过不良网站,已经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久而久之造成了思想迷惘,道德和使命感、责任感缺失。该院能否健全网络文化监督机制,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2加强该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措施

为进一步鼓励和吸引更多学生积极组织或参与网络文化创新实践活动,壮大校园网络文化工作队伍,提升学生工作团队管理和运行水平,该院要对现有学生工作团队进行规范化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通、协调发展;聚集现有学科、教师资源,重点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学院CRP校园数据工程,加强校园网络舆情分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师生和学院发展,将该院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做深做实。

2.1加强学生团队组织培育

该院应加强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完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方向、重点、特色和实施步骤,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并贯穿于学院大文化育人工程的全过程。完善网络文化工作室的管理制度,确保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正常运行。要立足苏农各院系实际情况,把握好勤勉崇农,实干创新苏农精神,结合自身特色,聚焦师生需求,汇集学科和专家队伍,精选聘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工作室指导教师;采取品牌化建设、项目化运作、优质化产生方式,通过学校招标、个人申报、组织评审立项等方式,对有创意、有特色、有品牌、有意义的精品网络文化活动项目,在资金、政策、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有层次、有重点的支持,推动工作室内部各部门、各团队积极进行创新,在校内外广泛开展网络主题活动,网络课题研究、网络产品研发和网络技术服务,充实网络校园文化内涵,破解网络文化建设难题,形成品牌社团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壮大优秀网络文化阵地。

2.2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

该院要结合校园网络文化特色,立足师生的实际需求,指导网络文化工作室以网络品牌文化建设为抓手,先重点建设党员建设网站、辅导员之家等思政网站,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破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题,筑牢主流思想文化阵地;支持建设如校史网等网站群,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阵地,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学院要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举办高水平的专家讲座和深入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党的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学院各下属部门要密切配合,建设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党课教育、党员培养发展、党组织活动、党员管理等系列功能的党建学习系统,使网络涵盖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全过程。开发党员管理系统,用于各支部及组织部门掌握党员信息,畅通党员管理渠道。重点建设党员建设的网站在线学习系统,集成党课学习和党史党建资料阅读,扩大知识面,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理想信念教育。开发网上组织活动系统,涵盖支部学习、思想汇报提交等功能,并能通过网络对支部重大事项,如发展党员等进行投票表决。充分利用党员建设的网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开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党员干部的第二课堂。通过党员建设网站等特色网站建设,实现全校师生党员网络学习的全员覆盖,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2.3建设网络创新服务平台

以学院校园网站为依托,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推动校园网络创新成果转化,将学院网站建成技术开放、内容新颖的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在建设目标的设定上,从学院管理部门指定建设目标,转变为通过征集师生意愿遴选建设目标。在建设过程的执行上,从学院管理部门自行投资开展建设转变为吸引师生自发组成工作团队并主动承担建设工作。在建设成果的推广上,从自顶向下的宣传推广,转变为自下向上的普及发展。学校要对网络选拔出来的优秀项目提供政策、经费、场地、专家指导等多方面支持。要实现校园品牌网络文化活动项目化,就要将优秀的网络人才吸纳进网络文化工作室,培养熟悉互联网的创新型人才,将传统的校园网站改造成为创新项目孵化器,辐射和带动校内外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形成百花齐放、具有苏农特色的校园网络建设良好局面。

2.4依托学院CRP数据工程,加强校园舆情分析

该院要注重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大力培养学生网络媒体素养,引导培养学生的网络价值观,调动和激发学生自觉引导舆论走向。利用学院引入校园CRP数据管理系统机会,成立该院大数据技术研究所挂靠在学院信息化管理中心。首先要通过招就处、学工处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数据收集,将学生的学号、姓名、生源地、家庭情况等数据信息进行全面采集、汇总;其次通过学院组织人事处采集全院教职工的基础信息,通过学院信息化管理中心采集学校网络建设、师生使用网络情况的信息,通过宣传部采集校园网站建设、师生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情况的信息,通过组织人事处采集党员相关信息,通过科技处、高职研究所采集师生科研、实验项目的相关信息,通过教务处采集教学工作相关信息,通过院团委采集学生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信息。总之,要对校内教学、科研、人事、党建、学生活动等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积累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数据,大数据研究所通过相关技术开展大数据实时检测与深度分析工作,探索该院师生在教学科研、日常生活中对网络的真实需求,分析该院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破解该院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2.5开展网络安全宣讲,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文化论文范文6

1.1提升了校园文化的育人时效

高校网络已是大学生重要舆论阵地,成为文化宣传建设的新渠道。一方面网络文化建设的载体影响面广,信息量大、方便快捷,文化的育人功能便可以“润物细无声”的进行。教育者可以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全方位了解信息,在不受时间限制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信息传播方式的公开和平等,一对一、面对面的教育更容易实现,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激发求知欲,影响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2搭建了校园文化育人的新平台

为高校校园文化搭建了一个获取信息、互动交流、塑造自我的全新平台。校园网络文化的学术性、娱乐性和服务性,改变了教育者陈旧的思维方式,促进了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它更有利于培养教育者创新能力,发表见解、交换观点,开展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网络文化搭建的是一个开放性平台,丰富的内容和便捷的服务去满足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协调师生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1.3优化了人才培养的新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封闭式的教室教育模式逐渐被开放的移动的空间教育新模式替代。为了发展师生双方的创造性思维,受限制的传统教学格局也将被开放空间教学组合所替代。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设备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来确定。无年级学校、无年级课堂、无纸化考试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将会不断产生。网络改变了学习环境,也将改变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新的个性化的教学格局正逐渐形成。

1.4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充满挑战

高校发达网络致使学生脱离现实,沉溺其中,思维迟缓,缺乏创新探索,遇到问题懒得思考,直接网络搜寻,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网络信息参差不齐,西方国家利用发达的技术和先进的设施进行文化殖民、文化“软权力侵略”,多元的价值观渗透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冲击校园文化发挥的正能量;虚拟的网络忽略了交往中的可视性和亲和性,掩饰了自我,削弱了责任感,产生信任危机,不利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1.5导致学生行为失范逐步增多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大学校园中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无心学习,不与人交往,把自己虚化在一个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荒废学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网络环境相对开放,网络道德约束力不强,所以在现实中不敢为的事情,在网络上跃跃欲试,不文明现象常常发生,网络犯罪也有发生,校园网络文化反而起到了负面的影响作用。

2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2.1认识不够到位

目前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文化及其产生作用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扩大了信息量,丰富学习生活内容上,新时期建设和管理好网络文化,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要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虽然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和精神污染,给和谐校园的创建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只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的网络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到高校网络文明建设中去,充实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就可以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2.2建设力度不够

高校在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解决力度还有待加强。网络文化的产生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硬件方面,从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已基本上完善了信息化建设工作。而软件方面,尤其是高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建设、网络工作队伍的建设、适合高校发展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氛围、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等方面建设力度不够;高校拥有一支掌握良好信息技术的教师管理队伍,是建设好网络文化的关键,目前这支队伍的人员中网络信息管理人员、网上评论员等配备不够。

2.3内容不够完善

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从文化方向、文化品牌、文化阵地、文化氛围、文化安全的角度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要求,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网络的建设内容仅仅局限于校园网站、微博的信息技术建设,缺乏完整系统地建设策略,无法形成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内容大多无法触及大学生的心灵,深入内心世界,没有特色,不够吸引,发挥不了陶冶情操的激励作用。

2.4制度不够明确

面对校园网络文化产生的突出问题,与高校校园网络监管缺少明确的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也密切相关。产生在高校范围内的网络文化,需要高校加强对网络法制建设和管理,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审核力度,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与社会紧密相关,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的机构和组织制定一些网络文化立法等制度加以规范管理。

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途径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建设和管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3.1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网络管理队伍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网络管理员队伍是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发展、高品位提升的重要保障。队伍的结构应该是多角色、多层面的。例如,人员构成中要既有院校领导,又有专家教授;既有职能部门人员,又有学生管理辅导员;既有专业技术人员,又有骨干学生。管理队伍中有决策能力的院校领导制订政策制度,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专家教授、专业教师能通过课堂及时传播学科前沿信息,把网络文化教育渗透在专业教学中;职能管理部门负责解释规章制度和政策;学生管理辅导员负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答疑解惑和反馈信息;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网络技术难题,骨干学生做好网络信息员工作,自上而下,各个角度和方位做好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

3.2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文化阵地

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阵地就是校园网站。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师生交流互动主要渠道,可设置红色专题网站、学工在线、宣传教育、后勤服务网等校园网络阵地。网站内容要贴近实际,能把师生关心关注的内容融入其中,能及时维护更新,及时调整版块设计,方便师生交互,主导学生的网络生活;建好一批班级、寝室、社团网站、教师学生个人网页。这样的网站群,可定期围绕某一主题或现象,专门进行网站设计、网络大讨论,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氛围,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凝聚人心、传播文明的作用。

3.3构建一种校园网络伦理道德体系

面对信息量庞大、内容虚拟、传播自由及时的网络文化,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要构建一种校园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学校要规划课程设置,将网络伦理教育与法律思政课、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结合,或者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课堂,要求学生能认识网络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要多开展一些网络相关竞赛,吸引注意力,号召“网络文明”,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作为教育者更要提高自身对网络文化的理解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提升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辨别能力和综合素养。

3.4实现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全面监管

网络文化论文范文7

1.我们的宿舍管理不能交给商业队伍,要由高校自己操办宿舍管理者可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比如在一定的时间段停止电的供应,对于网速采取适当的限制,让宿舍不存在游戏的网速。当然,这些都是一些硬性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是正真的改变宿舍文化,仅仅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

2.加强宿舍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说,宿舍管理者每天与学生的交流机会还是蛮多的,在宿舍这种环境下,宿舍管理者与学生的交流一定程度上具有直接性,比较真实,宿舍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充分的了解到学生们的生活需求以及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宿舍管理者的这种管理交流方法可以减少学生和宿舍管理者的摩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3.其实学校可以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娱乐阵地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一方面是要同学们接受校园网,喜欢上校园网,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提高校园网的质量,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将学生的生活方方面面纳入到校园网中去,比如学校放假时间,院系开展的活动,学校竞赛的通知,奖学金的发放等等都可以纳入到校园网的建设中去。优秀的宿舍文化建设当然需要优秀的管理队伍,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在建设宿舍文化时,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宿舍管理队伍,要提高宿舍管理者的素质。提及管理者的素质,就是要我们的管理者改变过去的管理思想,建立新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要求他们能够接受新思想,能够与时俱进,还有就是文化素质方面也是要求很高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专业要求就是管理者的计算机技术要求要很好,能够很熟练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宿舍进行管理。

4.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宿舍管理者都存在这样一个思想上的误区,那就是混淆宿舍管理者的责任比如,在很多时候,宿舍宣传栏以及宿舍活动的开展,宿舍管理者都把它当作学生会或者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充当了一个保安清洁员的角色,其实这是很有错误的思想。我们的宿舍管理者其实也可以起到监督,管理,开展这些活动的。说啦很多宿舍管理者们的责任,其实作为宿舍文化的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广大学生更应该也投入到宿舍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之中去。

二、完善的宿舍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好处

首先,宿舍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这样说,宿舍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宿舍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这是毫不夸张的。除了教室与图书馆以外,宿舍也是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场地,甚至有些人把它当作最重要的学习场所。所以,良好的宿舍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一个安静,和谐,充满正能量的宿舍肯定要比一个噪杂,吵闹,庸俗的宿舍好很多。

目前,高校宿舍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之所以会显得这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跟目前我国的自主招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高校为了揽人才,也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大量的招收学生,很多高校的在校人数早就超过了他们本身的学生合理容量。在另一方面,这些年,高校计算机的普及率基本上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了,但是很多高校却没有建立起合理的校园网络管理体系。在这双重背景的作用下,使得宿舍网络文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三、小结

网络文化论文范文8

(一)部分高校专门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师资力量不足,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亟须高校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不断重视,高校的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党员人数也相应增加,需要学校投入的党建工作力量也在加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越来越繁重,而部分高校并没有因此而加强党建师资队伍建设。仅有的师资队伍中,了解和熟悉网络技术的师资更是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网络发展的虚拟性限制了部分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网络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在网络上可以通过各种聊天软件跟原本陌生的人随意交流,并且在网络环境中交往双方完全是隐蔽的、平等的,很多学生因此通过网络找到了“倾诉”的对象,长此以往,对网络有了极大的依赖性,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远,整天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除此以外,有的学生还沉醉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

二、网络文化发展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

网络文化的发展是柄双刃剑,合理利用网络文化发展的优势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发展,为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先进性提供帮助。网络文化的发展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利用网络文化进行党建工作是信息化时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党建工作搭建了新的学习平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传统的党建工作大多是通过会议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方法比较单一枯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网络发展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可以改变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开展方式,打破传统党建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党建工作者和学生党员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方便、高效。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构建了新的管理平台。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党员的人数也呈递增的趋势。加之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多,学生党员在管理上面临着一盘散沙的困境。网络的发展可以将在不同地点的学生党员联系在一起,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科学管理,实行远程遥控。例如,通过建立网络党支部对党员学生进行管理,定期在网络上进行党员思想汇报交流、开展网络党支部会议等,这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空白,为他们接受党的理论和教育创造环境。

(三)网络的资源共享性有利于促进高校校园德育文化环境的形成。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可以在网络上有针对性地党员教育内容,营造网络德育环境,及时将党的先进思想和理念通过网络共享让学生学习、吸收,用正确的理论和信息来引导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观念,提高青年学生党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觉悟。

三、利用网络文化发展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校园网络监管,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教育环境。对高校校园网络进行有力的监管,杜绝不良信息,如黄色视频、分裂势力宣传、反共思想等在网络上的传播,避免学生党员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干扰,是营造健康校园网络教育环境的基础。加强校园网络监督,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恶势力进行严厉打击。学校也要定期对网络运行环境进行排查,排除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隐性污染。

(二)建立一支高水平、熟悉网络技术的高校学生党建管理团队。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一些高校工作者来说却是陌生的,难以跟上网络发展的脚步,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也不关注学生在网上干什么。这在无形之中就给党建工作带来了障碍,要适应网络信息化时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要建立熟悉网络技术的专业队伍,与学生可以进行“平等沟通”。“通过对思想政治队伍的网络培训、技术讲座和研究讨论,使德育教师了解网络发展动态、软件最新版本、网上交流技巧和教育经验,提高教育工作者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挥出网络的优势。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辅导员是与学生党员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帮助是最大的。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党建工作的成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是要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视,切实为提高学生党员素质服务。同时,辅导员也要加强学习,注重自身党性觉悟的提高,注重党的理论的学习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