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范例6篇

乡村振兴总体规划

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范文1

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作出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产业振兴的要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围绕“九个必须”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欢迎大家阅读。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要集中力量、有序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总体来讲,就是要围绕“九个必须”抓具体抓深入。

第一,必须结合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抓具体抓深入。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作出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产业振兴的要求;提出了“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等人才振兴的要求;提出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文化振兴的要求;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生态振兴的要求;提

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等组织振兴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把的重要讲话与X实际结合起来抓具体抓深入,才能确保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原则不违、政治路径不错。

第二,必须结合中央省市一系列乡村振兴文件要求抓具体抓深入。一要坚持总体要求不偏离。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二要坚持基本原则不动摇。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三要坚持目标任务不降低。

国家提出了“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任务,这次全会也明确了2020年、2022年、2025年的分期目标任务,必须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奋力冲刺,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劲懈怠、决不能有一毫一厘的降低标准。四要坚持政策支撑不掉链。要把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用活用足,找准产业的对接点、政策的对接点、资金的对接点、项目的对接点、空间的对接点,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政策、资金、项目和空间保障。

第三,必须结合“一城四基地”战略目标抓具体抓深入。一要在助推一城四基地中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一城四基地”的核心和基础,我们要以产业振兴为打造贵州重点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和世界锌硒茶生产基地提供支撑;我们要以生态振兴为打造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国家森林康养小城创造条件;我们要以人才振兴为打造“一城四基地”提供人才保障。二要以一城四基地引领乡村振兴。“一城四基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引擎,要通过“一城四基地”的方向引领、项目支撑、政策捆绑来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第四,必须结合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抓具体抓深入。一要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要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成效和问题,找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十四五”规划中,要着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一贯性和严肃性。二要与国家省市规划相衔接。必须树立“一张图”“一盘棋”的思想,决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自成一套,既要立足X思考X,又要跳出X思考X,将X的乡村振兴融入全市、全省、全国的规划中去,找准X的定位,科学编制“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

三要与X的比较优势相衔接。X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就是绿色、生态、有机,要坚持把这些比较优势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全领域。在实施“三化”的过程中,要把“双有机”战略和3个“2+N”主导产业融进去,在实施“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的过程中,要把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摆进去。

第五,必须聚焦讲话、意见、清单抓具体抓深入。一是要深刻理解讲话明方向。继松书记的讲话目标明确、分析透彻、安排具体、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精准落实,做到一门心思抓到底,一个步子跟到底,一个声音喊到底,一股狠劲干到底。二是要全面落实《意见》求实效。

各级各部门必须对标《意见》提出的“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列出时间表、任务图、责任人,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扎实推进。三是要快速转换清单抓落地。《意见》中拟定的X个项目清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着力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紧盯这X个项目转化为有效投资精准发力,将每个项目都分解到单位、分解到人,一个一个抓好落实,想尽千方百计让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现实、都能发挥实效。

第六,必须聚焦城区、园区、景区、坝区“四区联动”抓具体抓深入。一是规划要联动。乡村振兴规划要与“四区”规划以及国土空间、重点产业、城镇、旅游等专项规划相互联动、相互衔接,确保步调一致、目标一致。二是产业要联动。乡村与“四区”在产业上要联动发展,要坚持农工旅一体化、农商旅一体化、农城旅一体化、农康旅一体化,以实施“四引四变”和打造“三园一栈”为突破口,将农村与城市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将农业与加工业、康养业、旅游业联动发展、互补发展,最终实现一二三产协调联动融合发展。

三是利益要联动。乡村与“四区”效益要同步提升,要聚焦坝区,做优一产,以坝夯农;要聚焦园区,做强二产,以工富农;要聚焦景区,做活三产,以旅强农;要聚焦城区,做大市场,以城带乡,实现发展成果互享、发展红利互惠。四是政策要联动。乡村振兴与“四区平台”各项政策要深化融合、立体联动,纵向上务必要更快、更准、更稳地接好“天线”,紧密联动对接中央、省、市的相关政策;横向上务必要打通各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孤岛”,将支持“四区平台”建设的各项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五是机制要联动。乡村振兴与“四区平台”建设要一体推进,要建立健全运行调度的联动机制、监督检查的联动机制、人才队伍的联动机制、资金保障的联动机制、宣传报道的联动机制、评估考核的联动机制,确保建设“四区平台”与推进乡村振兴同步发展、联动发展、融合发展。

第七,必须聚焦引资、融资、投资“三资破题”抓具体抓深入。一是围绕优势产业招大引强。不断放大资源禀赋优势,围绕农业“3+N”、工业“2+N”、三产“2+N”主导产业,精准发力、精准招商,为乡村振兴“造血”输氧。二是围绕资源资产放大杠杆。要充分整合农村优质资源资产,盘活现有闲置资源资产,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撬动银行资金服务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添油”助力。三是围绕短板与产业向上争资。紧盯政策导向、产业方向和短板弱项,精准谋划项目、主动对接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拉长主导产业长板,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第八,必须聚焦政治、经济、社会“三大引领”抓具体抓深入。一是发挥村级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主心骨”作用,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乡村振兴共商共建共享模式,确保乡村发展有人带、工作有人干。二是发挥村级合作社“经济引领”作用。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和“四新一高”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村社合一”,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培育,舞活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让合作社发展有劲头,让村集体经济有龙头,让老百姓致富有看头。

三是发挥村民自治“社会引领”作用。要强化自治、德治、法治、礼治、智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特别要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的作用,不断增强群众内生动力,真正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第九,必须聚焦决策力、执行力、管控力、服务力“四力提升”抓具体抓深入。一是践行“六大思维”提高决策力。始终坚持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精准思维、底线思维来指导工作,统筹推进“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确保政治正确、法律正确、方法正确。二是践行“五步工作法”提高执行力。始终坚持把一抓到底、紧追不舍作为抓落实的根本原则,认真践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确保有令则行、立说立行、有禁则止。三是践行“县作风六条规定”提高管控力。

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践行“县作风六条规定”要求,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政令畅通、风险可控、目标可达。四是践行“营商八条”“招商十条”提高服务力。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引擎,认真落实“营商八条”和“招商十条”规定,全力营造法治化、开放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确保以人为本、有求必应、运转高效。

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范文2

会议就学习贯彻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作出部署。强调各地要高度 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 整治。

会议充分肯定了浙江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成效、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领 导重视,常抓不懈。2003 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同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 接着一任干”的要求,高度重视、摆上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坚持不懈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美丽 乡村建设的新篇章,不仅改善了农村面貌,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规划先行,科 学布局。坚持以编制村庄规划为先导,分类明确村庄整治建设的定位,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 划,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协同编制配套规划体系。坚持规划科学编制与切实执行相统一, 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三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推进机 制、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 极力量,形成了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立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浙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各地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垃 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通过长期艰苦 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大政 府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要拓宽社 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努力形成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

2013 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而建设美丽乡村,纳入到全省科 学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依法治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中,作为推进美丽吉林建设的长远 战略加以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举全省之力打造 龙源期刊网 .cn 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初步考虑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吉林和新农村建设为总体要 求,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垃圾、秸秆、粪便、污水 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让农村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一是明确组织机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由省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规划制定、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 检查作用。二是明确职责分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需要进一步 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任务指标和包保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合力。三是明确投入机制。设立省级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市 (州)、县(市、区)也要相应设立专项资金。整合资源、资金和力量,重点投向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每年各级政府民生实事,明确政策和资金支持范围。积 极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帮扶工作机制。四是明确激励机制。将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实行年度表彰奖励。五是注 重规划先行。突出抓好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编制,完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体系和技术 保障体系。六是明确重点任务。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基础设施建 设、农村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配套和农村生态改善等六大工程。七是加强组织 推动。召开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会议,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 示、李克强总理批示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明确职责分工、目标任务和序时 进度,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培育一批好典型,总结一些好模式,发挥典型引路作 用。

(省新农村办供稿)

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_在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在 2019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 部署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相 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确保整治工作认识到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 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省、州也相继印发相应实施 方案。按照党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 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紧紧 围绕全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三创联动”战略部署,全县各 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结合我县脱贫攻坚、幸福美丽新村、 “四好村”创建等工作,强化“三创联动”,以建设美丽宜 居村庄为导向,以乡村规划、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 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加 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改善提升我县农村人居环境 水平, 助力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 全域旅游示范县、 省级文明城市, 巩固省级卫生城市等相关工作, 努力实现 “红 城绿谷,康养 XX”建设目标。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对标完成“五大行动”工作 任务 到 2020 年,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幸福美丽新 村升级版取得显著成效,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 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力争实现 8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 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90%左右,50%左右的 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 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一)保障建设思路落地,加力村庄规划管理行动。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各乡镇在广泛收集基本情况的基础 上根据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方案,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科学治理的实施依据,整治方 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明确管控措施。由各乡镇牵头,自然资源、住建、发改、 生态环境、水利、农牧等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对新建及改 (扩)建民居,严格执行《XX 县县城和村镇(乡)自建房控 制引导准则(试行版)》,按照双审双控原则坚持先审批后 修建的基本法定程序,重点从民居的选址安全、用地面积、 建筑层数、建筑风貌以及建筑的外形、材料、技术、环境四 要素进行把控。

(二)推进长效机制建立,强化农村垃圾处理行动。

一是明确分类处置模式。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户分类、 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收运处置模式,充分利用现有 环卫设施设备,每个村落实 2 万元清运资金,按照垃圾就地 分类、源头减量的处置原则,通过卫生填埋、堆肥、就近还 田等方式就地处理。各村、组将垃圾转运至乡镇确定的垃圾 转运点,各乡镇(外包单位)通过压缩车每天定点集中转运 到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高山和半高山的垃圾根据不同情 况进行清运。住建部门牵头完成垃圾一体化转运处置模式的 采购工作;二是完善保洁员配备。各乡镇要加强垃圾分类宣 传工作, 将垃圾分类纳入 “村规民约” , 并于 4 月底完善 145 个行政村保洁人员配备工作,并制定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各 乡镇牵头,农牧、发改、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配合加大宣 传力度,积极教育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环保意识。三是加强垃 圾处置试点。以冷碛镇、烹坝镇、得妥镇、德威乡、杵坭乡 为试点,由各试点乡镇牵头,住建、农牧、发改、生态环境 等部门负责指导、 督促, 在 5 月中旬建立环境卫生日常保洁、 责任包干、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四 是由农牧牵头,发改、生态环境等部门配合,3 月底形成农 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等回收处理的具体方案。确 保到 2020 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达到 85%,实现各村 组保洁人员配备率 100%的战略目标。

(三)力求达标环保要求,深推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各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甘孜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 实施方案》,梯度推进实施污水整治(2018 年至 2022 年分 别完成 15 个、59 个、30 个、12 个、29 个行政村污水治理 工作)。各乡镇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示范点优先、先近后 远、先大渡河国省干道沿线后高山半高山”的原则,排出各 乡镇实施的年度计划。首批在冷碛镇、烹坝镇、得妥镇、德 威乡、杵坭乡开展县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试点示范,在垃圾 治理、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污水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试 点示范,探索总结符合实际的治理模式和运行管护机制。在 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19 年 8 月全面铺开,2020 年年底 前基本完成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各相关部门积极加 大项目储备,积极申报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优先将资金整合 用于农村污水治理。

(四)合理选择治理模式,着力农村厕所革命行动。

一是各乡镇负责在国省干道重点地段、重要节点建设公 共厕所,今年分别在烹坝镇、冷碛镇、得妥镇、德威乡、杵 坭乡各建一座公共厕所,年底完成。二是由农牧牵头,自然 资源、住建、卫生健康、扶贫开发等部门落实责任,负责协 调、指导。各乡镇负责充分结合城乡提升、藏区新区、五改 三建、易地扶贫搬迁、幸福美丽新村、地灾避险搬迁等项目, 清理清查已改造情况,全面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

2019 年完成率达 50%,2020 年达 90%以上。三是由文旅牵 头,负责完善旅游景区、重要旅游乡镇、大渡河流域示范区 的农村厕所配套建设, 2019 年内完成 318 国道旅游重要节点 上的厕所配套建设。四是由农牧牵头,生态环境、卫生健康、 住建等部门落实责任, 负责协调、 指导各乡镇加大宣传力度, 结合我县实际,将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并资源化利用,推行 粪肥还田;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 源为主要利用方向,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今年 3 月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_[农业农村]在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农业农村]在 2019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 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 2019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 话 昨天,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刚刚结束,市委、市政府就在今天召开全市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是体现在中央和省委的高度关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 推动的一项重点任务,中央和省委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多次强 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二是体现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工 作需要。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关键的转折点,经过县自评、市初评,全 市 6 个贫困县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要在当前基础上巩固提升成果,进一步对 全市农村进行统筹谋划和发展。三是体现在重要时间节点的工作需要。今年一季 度,省委省政府将对各省辖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检查督查,春节期间也将迎来大 量返乡人员,为做好迎检工作、回应大家对美好村居环境的期待,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工作时不我待。四是体现在打好乡村振兴战略首仗的工作需要。开展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成败关系到能否为我市推进乡村振 兴战略打好基础。因此,我们抢抓时间节点,组织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就是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 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会 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切实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省委 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迅 速行动、马上落实、抓出成效,让商丘大地的乡村更宜居、更美丽,让广大农民 更有获得感。

会前,我们对睢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实地观摩;刚才,睢阳 区、永城市、虞城县、民权县等 4 个单位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认识很到位, 决心都很大,听了感到振奋;张家明同志通报了有关情况;张建慧同志还要对全 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希望大家结合 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主要是点题,大家要在推进工作中领 会、把握和落实。

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范文3

——农村规划建设暨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了解我乡农村建设工作,黄埠乡党委、政府组成农村规划建设暨乡村振兴调研小组。通过与挂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和部分群众座谈、走访入户、交心谈心等方式开展农村农房建设情况调研。经调研,进一步了解黄埠乡各村在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中的做法和收获,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党的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详细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统一部署,调研小组详细了解我乡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情况,并围绕如何完善农房建设、推进农村规划实施落地,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黄埠乡实践发展进行了重点探究和思考,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农村农房规划建设的现状

黄埠乡共有10个行政村,村民小组104个,农村用地约X平方公里,农民建房已达3005幢,总建筑面积达59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7平方米。随着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及质量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房建设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没有规划的村庄建设混乱,私搭乱建、开山毁林等现象层出不穷。建设容易拆迁难,农村面貌要改善、乡村振兴发展都离不开规整的建设用地,无序的农村农房建设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重要瓶颈。

(一)“跑马圈地”的农村“豪宅”。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各界对农村未来的看好,加之大量外出务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整个农村掀起一股“建房热”。因为农村建设总体上以住宅建设为主体,既没有规划,也没有建筑密度、容积率等限制,个别群众在原有宅基地随心所欲搞建设、滥占土地、开山毁林填堰等方式抢建、扩建、违建“豪宅”、“大院”,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反增,仅2018年,全乡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就达到了172平方米以上,农村人均用地规模偏高,空闲隙地多,集约利用程度低,大量农村居民点用地无法腾退复垦,在用地总体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城镇用地日趋紧张,阻碍了城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浪费严重”的无规划建筑。农村房屋在用地、建设、安全等方面既存在隐患,又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如一些花园、庄园式的建筑对农村整体风貌有不可逆转的破坏,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后期进行统一风格改造的花费巨大。因普遍存在外出务工情况,农村房屋“空置率”惊人,部分村房屋长期空置率超过40%。

(三)“支离破碎”的农田土地。由于长期缺少村落布局规划,“逐水而居”、“沿路而建”的旧观念沿袭至今,全乡农村布局基本以道路、河流为主线,呈“一”字式排布,大部分农村规模小、分布乱、居住分散,没有大规模的聚集成中心村,连片大规模的农田更是屈指可数,严重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影响了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形成。

(四)“线长面广”的农村基建。由于小而散的居住状况,使得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量大、成本高、到位难、水平低,最重要的是使用效率低,有些甚至无法进行配套。据统计,仍还有40%的农村不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70%的农村不能集中处理生活污水,10%的农村没有全面完成改厕,30%的农村主要道路没有路灯,15%的自然村、居民定居点离村委会距离超过5公里以上,100%的农村没有通天然气,70%的农村没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无序建设透支了农村发展潜力,一些农村因为没有预留发展空间,在道路、公墓、电网、健身场所等方面建设举步维艰,如正在新建的清石线公路,因部分农房附属房屋无序建设挤占公共空间,导致可利用土地过于零散无法集中,导致规划时多次改线,而后在征迁工作中因没有达成共识,造成无法按时完成拆迁,制约了农村基础条件改善的进度。

二、我乡农村规划农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农房建设的混乱与无序主要原因在于规划的缺位,其消极影响已日益显现,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正视和重视规划短板的问题。

(一)农村规划严重滞后。各类规划在市、县两级较为完善,但在乡镇农村等层级还相对滞后,一般仅有总体规划或水、电、路、气等大规划编制,集镇规划和更细微层面的农房建设具体规划很少,农村规划处在起步阶段,除部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自行编制过规划,大部分农村发展蓝图都还是空白。

(二)规划体系较为混乱。目前涉及农村的各类规划之间存在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全域旅游、污水处理、电力电信等规划由于各部门侧重点不同,在统筹农村规划编制中往往有很大的分歧,而且现有规划内容都较为简单,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擅自改变规划的建设行为屡见不鲜,农民自建房朝向、高矮、院落等都参差不齐,有些农户受迷信观念影响,在周边几十户房屋都“坐北朝南”的情况下坚持“坐西朝东”建房,还有农户为了“争风水”强行抬高地基,使整村风貌极不和谐,有新房无新村,农村的旧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三)规划意识仍然淡薄。由于历史原因,农民综合素质总体不是很高,对规划认识不高,积极性不大,由于“建设新不丢旧”的传统观念和缺少科学的农村用地退出机制,农民对规划的参与热情不高,不愿按规划执行和实施。而且村委会任期时间短,村干部更换频繁,村干部普遍存在着认为搞规划涉及群众利益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认为规划得再好,没有钱也实现不了,不如不搞。还有部分干部群众对上级支持的期望值过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也直接影响到了农村规划的有效推进。

三、关于推进农村规划农房建设的几点建议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农村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建设图纸,更是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农村向哪里发展、农业往哪里集中、农民在哪里居住的重要依据,是回应和落实“乡村振兴”顶层设计的最细致、最具体的“基层设计”蓝图,抓住农村规划就是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对此,建议加快完善黄埠乡农村规划体系,切实发挥乡村振兴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宜居宜业、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建设步伐。

(一)加快农村规划编制进度。一是加强统筹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对全乡农村规划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标准,防止各自为战、随意规划。要根据相关农村规划文件精神,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为其它各类规划实施奠定基础;二是完善规划技术标准,要制定农村个人住宅翻建及拆迁安置规划标准,明确农村建筑项目选址、用地和设计方案的审查以及容积率、建筑退让、建筑间距、绿地率等技术指标, 提高建设品味,加强规划执行的政策依据;三是培训规划建设人员,要组织各村人参与规划培训或异地交流,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基层村干部了解农村规划成效,提高其规划理论水平,培养本地规划力量。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农村组团与设计公司签订规划编制合同,增强议价能力,保障后期跟踪维护水平。

(二)提高农村规划推进强度。一是强化投入保障,强化对农村规划的资金保障,明确乡财政对农村规划编制的投入比例,减轻各村自身财政负担。要加强与上级国土部门衔接,争取更多土地增减挂钩指标,将所得收益用于农村规划的实施,调动各界对执行农村规划和开展土地整理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整体联动,要坚持多规合一,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道路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多项与农村规划建设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加强规划、相关部门规划协调联动机制。要明确我乡党委、政府及村委的规划管理职责,完善农房建设规划审批程序。联动乡国土所和村建站职能,建立规划编制、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规划实施体系;三是强化技术指导,聘请专业规划专家对相关规划人员进行联动指导,强化对各村的技术咨询、业务培训和规划审查。

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范文4

一、引言

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20字总要求”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三农工作的纲要(贺雪峰,2018)。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大陆出台了许多利好台胞的农业政策。海峡两岸在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地理状况等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农业合作也有许多互补的优势,这些构成了闽台合作的基础。闽台合作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然而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变成政策去落实在闽台农业合作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两岸一家亲,乡村共振兴”的共同愿景,是当前闽台农业合作关注的焦点问题。在“20字的总要求下”,两岸合作可以在产业转型、乡村改造、设施配套、生态治理、文化复兴方面进行,并且应该得到适当的政策扶持与倾斜。

二、台湾乡村发展的主要经验

早期的时候,农业在台湾的整个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二战后“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崛起,台湾工业迅速取代了农业发展的地位,使得农业的发展成为了工业的从属。费孝通(1993)指出,乡村“去农业化”现象渐显,乡村人口外流、基础设施落后、乡村文化特色的逐渐丧失,使得乡村建设秩序近于解体。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如1983年“社区发展工作纲领”、1994年“社区总体营造策略”、1999年 “9·21重建暂行条例”、2000年“农村新风貌计划”、2010年“农村再生计划”......这些政策的推出说明台湾当局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也对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然而,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台湾当局对乡村的发展的推进逐渐由“自上而下”型转变为“自下而上”型的模式。许标文等(2014)指出,“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是台湾当局通过审视过去乡村振兴政策,运用整合性的规划概念,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为中心,挖掘乡村价值,重构乡村秩序的一种新的思维理念。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完善乡村制度体系的建设。从计划到制度再到规章,台湾对乡村农业的住房规划、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文化的保护等方面无一不指定了详细的规则,使得每一条计划都具体的落到实处,每一条制度都有法可依。第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台湾健康社区六星计划( 2005—2008) ”指出要强化在地农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建立自下而上提案机制,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是农民的乡村,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加强农户自身管理,将权力回归到社会中,摆脱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固定思维,极大的激活农民积极参与建设的热情。第三,坚持乡村全面发展。台湾“农委会”针对台湾不同地区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帮助各个社区发展特色产业链。坚持多元发展,并同时注重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保护,提升乡村的综合竞争力。第四,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素质较低等问题试图推出各种政策吸引人才,但是效果却不佳。“培育农村再生的根本人才计划”以乡村人口为主体,由高校学者在乡村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与培训,从根本上提高热爱乡村、热爱农业群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发展分析与建议

(一)区域特色

自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XX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围绕的“三农”工作战略思想,积极推进工作与并创新工作机制,将小城镇综合改革、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千亩设施农业和扶贫开发这六项工作整合为一体,推动全面发展的格局,形成了属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XX区域特色。

小城镇的综合改革,立足于地区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的发展。这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式的发展能够积极的通过项目的推进、产业的改革来增强乡村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山地农业的综合开发过程中,XX市政府采用工业化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兴建农业示范基地等一系列的措施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

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XX市结合天然的山海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业,体现着这种山海经济模式下美丽乡村的建设。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品牌效应。XX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来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提升企业的服务范围。积极打造科技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与良好的示范。

田地是农业的基础,农业设施更是其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XX市政府统筹资源与资金参与建设农业大棚、开发农业创业园区土地等一系列的农业设施,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扶贫工作始终是XX市党委、政府的工作主线。在针对历史传承的基础上,经过艰辛的探索,使得地区贫困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优势与劣势

总体来讲,XX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与推进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自上而下进行政策的推进、资源的调配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政府的身影,政府成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流砥柱。在发展的规划中,也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大的节约了乡村产业规划建设中的成本。该规划将区域特色与全面发展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做到了六位一体的全面推进。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首先,在XX的发展模式中,夹着太多政府的背影,这就使得农户或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过多的依赖政府资源,这一点在资金方面尤为明显,如果财政的划拨中断,将会使得一些具有较好收益的项目出现“烂尾工程”,造成前期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乡村建设中严重缺乏基层村民的自主性规划,乡村是农民的乡村,是农民体现自身价值的生活场所,只有农民才清楚自己的需求,利用专家与政府人员参照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来改造农村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户的利益,会降低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未看到有创新可行性之举,政府在推进项目的过程应该同时培养一批热爱乡村、热爱本土文化的一代青年,为乡村自主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人才基础。最后,乡村的发展更多依赖自然资源的挖掘,未对这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自然风险做好充分的评估与预防。此外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度较低,并未带来较高的附加值。

(三)政策引导和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部署,我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乡村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因地制宜的做好乡村振兴下土地资源的编制规划,保障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土地资源的需求;积极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做好农村“三权分置”工作。《XX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三年计划,包括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金融供给,重点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乡风文明的建设、基础环境的改造等方面。《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推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强农,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在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之下,XX乡村振兴的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在千亩设施农业方面建立了11个高优农业示范园,帮助农户增收8945万元。山地农业的综合开发新增达到1.63万亩,并利用这些土地培育了336个特色品牌。全市的龙头企业大幅增加,2017年全市12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14.68亿元,税金同比增长4.4%。全市创建4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0多万边远山区贫困群体通过异地搬迁与工程改造使得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提出的各种问题,本研究认为XX的乡村振兴措施的改善可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要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明确自身定位,提高实施成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乡村振兴需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形成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努力把农业打造成有奔头的产业。同时也提出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性历史任务。

1.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围绕产业兴旺,更加重视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实现农业农村的多元化发展,大力改进农业基础设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视新型农业产业的发展,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多元化农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与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倡导农业价值链的转型与升级。利用政策与制度为农业的转型与升级夯实基础。农业不是工业的附属,要改变产业的发展思维,彻底抛弃“以农补工”,使得农业在社会经济的地位有显著性的提高,更多的实现产业融合的附加效应。深刻学习和利用产业的互补优势,打造共赢局面。在推进的产业兴旺的同时,要注重社会资本的介入,不能过于依赖政府资源。一方面积极调动社会资本能够提高社会生产效益,避免资本的低效率利用,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使得农户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与理念去规划自己的生活空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构建美好生态环境。

生态宜居乡村环境离不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摆脱传统农业对资源的依赖,改变以往先开发再治理的思维模式,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与向往。构建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生态环境,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目标。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保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对农业农村要求提供优质的生态农产品与适宜的居住环境的需求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

优化产业结构中,注重金融的扶持,通过“融资”与“融智”积极加入农业的优化升级。为符合生态标准的绿色项目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门槛,解决龙头企业、优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服务功能,吸引外商投资。消除投资壁垒与管制,提高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XX自贸区金融服务的范围,增强地区优势。在具体措施方面,应该开发更多的涉农贷款的产品,用来解决外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守住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积极引入外资银行的融资模式与理念,为XX的金融管理优化升级提供更多的参考。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鼓励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企业构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3.坚持文化自信,培育淳朴民风。

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发挥乡土精神风貌,培育积极向上、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借此激活农村沉睡已久的潜能,提升乡村文明的文明度与农民的幸福感。乡村文明一直是中华民族历史以来的优良传统,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来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在利用工业、信息所具备的技术与优势推动新型农业发展的同时,保留淳朴的乡土文明,构建公共文化体系,推进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发展。此外,XX地区乡村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较为严重,但是其民风较为淳朴,可以参考台湾的“培根计划”,通过高效授课与培训的方式提高这些留守人员文化专业水平与素养,对于热爱本土文化的青年一代,积极的为他们谋取农业就业的管理岗位,将先进的技术理念与淳朴的乡土文明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其积极的参与乡村振兴中。对于不具备劳动能力的留守人员,可以发展农业副业,以支持多层次、多方位的农业发展。

4.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就应该做到既让广大人民满意又能够科学有效治理,健全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党和人民的关系,保证乡村和谐有序健康地发展。台湾注重对职业农民的教育,周向阳等(2014)指出台湾目前虽然没有统计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数,但是依据《台湾农业统计年报》数据可以粗略判断,从1990年开始台湾职业农民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而XX农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应该加强对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视,积极创办新型职业农民的课程,增加农民的专业知识。对于村民管理上,应该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能力。台湾的组织化程度较高,在台湾的乡村遍及了农民组织,而农民就是这些组织的会员。农民组织配备了农事经营班、农业产销班等产销经营组织,用于指导农民应该如何对农产品进行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XX的乡村振兴的战略应建设乡村农民参与平台,确保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建设,满足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5.发展重点项目,促进居民增收。

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范文5

结合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趋势,及镇上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经验、下面几点是我对长堰村如何规划振兴发展的思考。

一.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村支部思想文化建设。长堰村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增强村支部内部凝聚力、战斗力,打造服务型村支部,通过以“两项清单”试点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四联四帮”工程的开展和“小微权力在阳光下的操作中”,进一步加大干群之间沟通;配合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准则,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构建村级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全面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提高村民群众的思想文化认识,共创长堰村的共荣、共建、共发展的大环境气候。

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生活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给广大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明确了我村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长堰村将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道路户户政策,拓宽村级干道,完善路面沥青改造,全部解决户户通水泥路程;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绿化长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让基础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建设不断完善。

再者,通过不断推进和提升长堰村的人居环境,彻底治理村级内部“渠、沟、塘”问题,积极稳妥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全面做好门前三包,配齐便民设施和文娱设施;长堰村将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程,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小村庄撤并,做好村庄治理,亮化绿化,污水处理、遗址保护等问题;不断推进和提升长堰村人居环境。

最后,结合新村部建设,完善村活动室,不断加强村部综合功能、打造名人乡贤展板;着力营造一个绿色、和谐、温馨的宜居村落环境,以达到新农村生活环境整洁、优美、健康、有序的目的,引领家乡内在振兴的发展。

三、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我村要拓宽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并不断完善;长堰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生产优质粮种,依托镇上总体规划,将全方面实施土地流转,最终达到覆盖为4000亩的优质粮食主产区;再主动申请扶贫产业项目,规划建立稻谷烘干基地。下一步,长堰村将培育农业主导产业,结合特色种植产业,探索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特色品牌农业,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合作生产链,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加快流转土地的规模经营,实现村集体和村民互利双赢。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美丽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新农村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成长的空间;对此长堰村将借助健祥杭白菊有限公司,扶持生产种植项目“葡萄50亩,金银花200亩,杭白菊300亩”,培养发展种植业的浓厚氛围,并对现有村庄农户油茶基地进行集中整改,完善相关有效产业链,加大宣传扶持力度,主动培育油茶种植户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村民农户增收。接下来,配套长堰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盘活村级资产,一、是对村内两所小学改建为村级会所和养殖加工基地;不断完善了乡村基础产业设施建设的面貌;二、是对长堰村26亩水塘整改为娱乐垂钓中心;三、是将曹家大塘、靳庄大塘、几个大堰水塘、集中培育规模特色养殖产业;四、是对230亩光伏电站有效管理,配套种植金银花,以带动村级产业发展。

最后,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前景,规划50亩特殊产业种植,打造蔬菜、草莓、西瓜等农产品采摘基地;优先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场地,打造乡土味鲜明、平民性明显、原生美突出、参与性强劲的特色活力村庄。

四、社会事业共建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范文6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 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18年30%、2019年40%、2020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18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