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振兴思考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振兴思考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振兴思考探讨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在推进城乡均衡的发展、建成小康社会从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推行乡村人才振兴,但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因乡村的种种条件限制而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在分析发展乡村人才振兴困境原因的基础之上,探索其实践路径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实践路径

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在新的发展矛盾背景之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并急待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中国现实发展中最困难和最艰巨的问题。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解决新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发展思路。

1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概念界定

1.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要把握住农业产业、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以及农民的生活质量这些方面,全面建设新农村,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另外,还需着重理解“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目标互相联结,一脉相承,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推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学者提出由于农业农村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要求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应时而生[1]。第二,还有学者根据调查发现,在乡村普遍出现了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与城市有差距,而我国目前区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促使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2]。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以消除贫困和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为发展目标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1.2乡村人才振兴的内涵

目前,农村人才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率与农村再生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才差距已成为制约农村再生的最大障碍。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人才,必须突破乡村人力资源的限制问题,加强乡村人力资本的开发。要破解乡村人才不足的发展困境,就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然后辅以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增加农业产业的就业和创业吸引力,为乡村打造专业的农业智慧人才。总书记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农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的发展方方面面都需要依靠人才,农村的发展也需要人才的强力支撑。

2乡村人才振兴的必要性

2.1乡村治理内容的扩展

乡村振兴要重视有效治理的重要性。治理有效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社会发展要求,这是治国理政思想在乡村社会建设中的生动体现。乡村治理振兴规定了基层组织在新时代条件下应该承担的使命,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坚定的政治保证。乡村治理的新格局对农村的干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村官干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作风问题,要彻底瓦解过去以熟人关系为重要基础的农村治理局面,建立更加完善、公平公正的治理局面,切实维护好村民的根本利益[3]。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必然要改变过往约定俗成的建制村设置党的组织方式,要扩大乡村党组织覆盖面。村干部需将德治作为行为规范的内在制约,将法治作为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秩序的外在制约,将德治与法治观念深刻贯彻,建设良好的乡村基层自治。有序的乡村治理可以增强农民参与基层民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乡村社会发展迸发活力。

2.2农业生产方式和功能发生改变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是硬道理,调整升级乡村的产业就势在必行。农村的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以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基础,结合当地特色进行创新发展,改变老旧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农业人才更显得十分重要。升级发展农业产业,不仅需要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很多相关发展产业的人才。例如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把握发展潮流从而开发新市场,那么就需要农村电商方面的人才,借助互联网进行电商交易,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此外,人才可以引领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联合,改变原来简单的低质量生产方式,利用自身优点转换发展方式,并寻求与其他企业合作等方式促进发展。

2.3乡村文化建设的需要

乡村文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古往今来,许多以农村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都广受人们欢迎,乡土文学无论是其题材还是创作手法,总是能与现实碰撞出别样精彩的火花。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以及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农村文化开始出现边缘化的趋势[4]。乡村开启城市化的进程,乡村文化各要素开始消散,人际间的联系不再紧密,同时由于传统农村文化基础的逐渐消失,导致农村传统文化和信仰的崩塌。农民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文化认同感下降,植根于农民精神世界的传统道德观念正在被瓦解。本应是农村文化继承人的农村青壮年正流向城市,导致优秀传统农村文化的继承人匮乏,许多习俗、技艺和优秀文化逐渐消失。

3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困境

3.1总量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呈现二元对立的局面,城市不管是在经济发展、福利待遇还是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条件都明显优于农村,更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从此定居城市的人更不在少数,乡村人才的持续外流,造成农村地区劳动力的缺乏,尤其是农村建设的实用人才更为稀缺。此外,对农村地方人才缺乏培养,导致农村地方人才素质未能提高,农村青年人才的真正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农村创业支持的缺失也是农村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无法吸引更多的专业创业人才聚焦农村,使乡村得不到创新型的发展。

3.2结构不合理

农村人口结构分布的不合理,会在农村振兴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首先,农村人口的年龄分布是不合理的。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留下来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而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其次,农业人才的区域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我国幅员辽阔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全国区域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存在东部发达省份的农村人才整体素质明显优于欠发达地区的现象。最后,农业人才生产的分配结构是不合理的。如今,大多数农业人才专注于单一的农业领域,如旧式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而乡村振兴需要的是能够创新农业产业的人才。

3.3培养模式有待优化

根据目前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工作的情况来看,培养机制仍不完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并不匹配。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培训缺乏全面规划,未能及时完善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培训需求的规划,导致培训工作出现目的性缺失的状况;二是培训的理念和内容需要重新制定,过去的培训理念和内容过多的在方针政策上增加篇幅,而缺少农业农村现代化技术和观念相关的内容。此外,培训的内容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层面上,关于农业科技、现代化产业经营管理等内容严重缺失;三是培训资源未能达到相互联结,政府部门的扶持与教育培训分离,导致大量的教育资源被浪费。

4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

4.1重视并发展乡村教育

第一,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在实践中,根据农业的实际需要,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有效结合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基于农业协会、城市企业、合作组织和其他问题,协调和综合适合农民和当地农村发展的农村培训方案,实施现代科学的项目管理,增加广告宣传,吸引农民学习。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技术讲座、网络广播、微博、官方账号等多种方式,对农村人才培养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系统的报道。第二,科学地选取教育内容。根据该地区农村人口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尊重因地制宜和按需培训的原则,并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创建操作、培训体系和内容。教育内容决定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在内容界定上,需将专业性与普遍性结合。对于广大农民来说,需要树立积极的工作观念和创新思维,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知识。但是,对于来自不同部门和部门的农民,也应按类别组织课程,并将部门仔细划分为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其他行业,以提高培训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4.2创新培训模式,优化人才结构

第一,注意农民群体培训的独特性。要立足于农业劳动力的特点,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对于农民来说,相较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切身的实践更为重要。根据这一特点,应将培训课堂拓展至乡间田地,在实践中掌握理论;除此之外,对于新型农村劳动力,要把握住他们的心理及年龄的特点,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等方式进行农业教学培训。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要积极为其构造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邀请成功人士交流经验和职业培训,以增加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第二,注意培养网络化。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联网相关的培育内容不可忽视,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农民的不同需求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时空地域的差异,即使在偏远山村也能通过网络将产品推向公众。另外,有效地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可以使产业的宣传成本降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产品升级中去,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第三,注重产学结合。在“半农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注意实施产学结合,彰显办学特色,才能更有效率地提升乡村人才水平。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要立足于农民群体的具体需求,并培养农民分析市场行情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将教学与当地特色产业融合。各地要结合本区域的具体情况,使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联合好政府和培训机构,通力合作选择一批具有示范价值和开发价值的农业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创新项目。

4.3建立政策及资金保障机制

资金支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持体系的重要保障。因此,要从增加涉农财政资金、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资源筹集渠道等方面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与此同时,中国现代化的农业必须向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打造出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这需要政府加大扶持政策力度,建立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支持各类农民培训项目,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挖掘农民的创造活力。政府部门要积极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扫清障碍、增加助力,提高大学生投身于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强力的政策保障,一定会使更多的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乡村,进而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

5结束语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情况来看,乡村人才是建设乡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农村现有的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普遍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这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路上的绊脚石。乡村人才总量少、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要求必须逐步优化乡村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乡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理念,深化对农村人才形成和发展现状的研究,实现全面加强农村人才形成的目标,深入推进农村人才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人才保障机制,完善农民培训教育体系。

作者:李文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