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专业论文范例6篇

金融工程专业论文

金融工程专业论文范文1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本文分析了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

关键词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45-03

高职教育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所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对于金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就需要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笔者结合高职金融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探究符合金融职业岗位需求的金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基于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高职金融专业岗位需求的特点,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调查金融技能岗位的就业需求,建立了“工学融通、分层推进、五位一体”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在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把高职金融专业就业岗位的要求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岗位综合能力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互融通、岗位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相互融通、岗位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相互融通、岗位工作环境和教学环境相互融通。通过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案例引导、项目实训和综合实践五位一体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适应金融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工学融通的培养基础

所谓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学融通,即在培养目标上,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金融技能岗位群职业能力相融通;在课程体系与课程上,课程体系结构按照人才成长过程设计,专业课程表现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实施中,教学过程和学习角色分别与工作过程和岗位角色相融通;在实践环境上,实践教师、实践设备、实践制度等与工作环境要求相融通。通过四个方面的融通,实现学习与工作的融通(如下页图1)。高职金融专业教学和金融就业岗位的相互融通是高职金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为了实现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工学融通,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第一是目标层面。以与行业协会合作为着力点,依托金融行业协会和金融公司进行企业调研,共同建立行业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第二是课程层面。以金融行业企业为重点,通过参照金融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体系,与金融企业共同开发课程门类,从而形成课程体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相关工学结合教材。第三是教学层面。以金融企业岗位为重点,通过对岗位人员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对岗位角色进行分析设计学习角色;通过对工作情境进行分析设计教学情境。第四是保障层面。按照金融企业工作环境要求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按照金融企业工作人员素质要求建设师资队伍,使学习者体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三)分层推进的培养过程

在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金融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顺序对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进行培养。第一层面是岗位基本职业能力。这是金融岗位所有岗位从业者所应具有的基本能力。按照金融专业“宽基础”的要求,在基本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从金融行业实际调研出发,了解金融行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职业态度等,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培养学生金融基本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块。第二层面是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这是针对金融行业内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而设定的。按照高职金融专业“精专业”的要求,在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课程设置上必须充分调查各个具体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资源和学生毕业就业方向等因素,设置既符合金融岗位需求,又满足学生需求的金融岗位课程模块。第三层次是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这是针对学生从事某一特定的工作岗位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以及发展前景而开设的,主要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岗位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岗位的纵向迁移。所以,在设置这一层次课程模块之前,不仅要调研金融行业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以及这些岗位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岗位升迁以及发展前景。

(四)五维一体的培养手段

在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案例引导、项目实训和综合实习是使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基本手段。第一是理论知识,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由于金融业岗位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和对象,其工作岗位往往涉及一些不相关的岗位群,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一些经济金融的基本知识以及社会知识等基本理论知识。同时,金融业岗位又有一定的特性,在工作内容、工作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金融业各岗位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可以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达到。第二是技能训练。金融岗位都需要一些基本技能,比如点钞、传票、珠算、小键盘输入、文字录入等。所以,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在高职金融专业教学计划中必须开设专门的技能训练课程,先由专业课教师和金融企业的职业经理手把手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手法,然后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加强练习,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第三是案例引导。由于高职金融专业的职业技能不是特定的,往往涉及某一岗位群,职业活动领域比较宽泛,需要比较多的经验,所以,在高职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取得经验是很重要的手段。第四是项目实训。高职金融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完全模拟金融企业的真实环境以及岗位工作的真实过程,这样只能通过专业教师和金融企业的职业经理把金融岗位工作进行分解,按项目进行实训,使学生掌握金融岗位工作的一些基本项目。第五是综合实习。在高职教学中,专业实习可以通过学校的实体公司和校外的实习企业来完成,但在高职金融专业实习中很难通过校内实体公司来进行实习,只能通过校外金融企业的顶岗实习来进行。由于金融岗位的特殊性,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只能了解岗位工作的大体流程,而不能真正参与岗位工作过程中,所以在综合实习过程不仅需要金融企业经理的指导,还需要学校实习教师的参与,引导学生去认识岗位、参与岗位工作。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达到以岗位为中心,实现“工学融通、分层推进、五位一体”的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更新课程体系

现行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很多是按照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来设置,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因此,必须按照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来重新设置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第一层次为基本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这一模块课程主要培养高职金融专业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第二层次为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这一模块的课程主要培养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具体技能,要在充分调研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兼顾学校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设。第三层次为综合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这一模块主要培养高职专业学生岗位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岗位认知、顶岗实习、职业规划等。

(二)改变教学手段

由于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对象是“人”,而非“物”,这就决定了在高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单纯讲授为主,而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法,以增加学生的经验。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和对实践的体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聘请业务经理现场讲解,增强学生对于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同时可以使任课教师从中受益。

(三)增加实训资源

由于高职金融专业就业岗位的特殊性,没有固定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流程,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很难完全模拟练习金融企业业务。很多高职金融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停留在硬件建设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效率又很低。所以,在高职金融实训条件建设上一方面要加大硬件的投入,另一方面更要加强软件的开发研究,以提高实训的效率。在实训资源安排上要按照岗位业务来进行,同时考虑金融业各岗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尽量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充分理解真实的金融业务。

(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在,高职金融专业教师很多是学校毕业就从教,没有金融业从业经验,专业素质整体偏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第一,加强专业教师金融企业实践的力度。这样,通过专业教师到金融企业工作,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推动金融专业教学的发展。第二,聘请校外金融企业的业务经理作为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授课。业务经理在金融企业一线工作,对于金融业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流程非常熟悉,有具体的从业经验,他们授课能够使学生直接了解金融业岗位就业的过程内容。第三,加强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科研水平,通过学术活动、教师进修等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金融专业可以找准位置,把教学与金融企业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金融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校企双方的定期交流,学校了解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使教学更科学。再次,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为高职金融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岗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基于金融职业工作过程的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同时也要结合地区金融业发展对于高职金融人才的需求特点。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47-48.

[2]李海涛.高职财经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13-115.

[3]王东升.金融业发展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J].浙江金融,2008(10):60-61.

[4]李晖.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29-132.

金融工程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金融工程;课程体系;理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91-02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工程理论被引入我国,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金融工程专业办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在专业背景、学科体系、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简单划一。本文有针对性地研究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金融工程管理人才探索积极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具有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一、国内外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国外高校大多未开设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而是设置了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如MFE)或专业证书教育(如CFA)。根据各个院校的学科特色,课程设置也各有侧重。以美国高校为例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建立在工程学院,课程设置通常强调工程运筹管理及数量分析,注重金融工程的工程化特点,如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二是建立在商学院,课程设置主要强调金融工程的应用性,对数量方法的课程开设较少。如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Haas商学院的Master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项目,该商学院仅开设了《随机积分》一门课程,而开设了大量的诸如《公司财务证券设计》、《金融机构讨论课》、《应用金融设计》、《金融创新成败案例》等应用性课程;三是建立在数学系,课程设置注重金融工程的数量化分析特点,如芝加哥大学的数理金融硕士项目,开设数学方面的课程达20多门,其中既包括随机过程等基础性金融数学课程,也包括了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扩散逼近等数值分析课程。目前我国设立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近40所,其课程的开设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商学院模式”,大量开设《金融工程》、《投资学》、《公司财务》、《期权期货》、《资本市场》等课程,注重将金融工程与企业管理、公司理财相结合,解决微观层面的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另一种是“经济学院模式”,重点开设《货币金融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经济学》等课程,重视宏观领域的金融理论和问题的研究。在不同类型的院校中,由于传统的文、理科优势差异,课程设置的侧重面也有所不同。财经院校由于学科特色偏重文科,数量分析方面的教学较薄弱,使得金融工程和传统金融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区别不大。综合性大学和理工院校则重分析技术、轻金融工程思想,有些课程设置甚至与应用数学专业或金融数学专业类似。

二、理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

金融工程是多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综合性”产物,在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开发和实际操作方面,尤其强调数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而理工科院校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一方面,理工科院校招收的金融工程方向研究生大多具有理工科的本科教育背景,比较容易跟上程度较深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课程;另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理工方面的师资力量比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优势大,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研究领域广泛涉及运筹学、统计学、随机过程和数值计算等。因此,在金融工程专业教学中应在本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程度更深的数学课程,如《运筹学》《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等,加大学生知识结构中数学的权重;同时开设运用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实际金融问题方面的课程,如数据处理技术、计量金融学、应用软件技术、系统仿真模拟技术等内容。由于金融工程专业与实务联系非常紧密,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优势,制定出体现学校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理工科院校里的一些院系如土木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等都具有与金融工程相结合的可能,金融工程的教师应具备应用金融知识解决上述院系里的一些工程问题。另外,金融工程专业应与数学院、法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等合作解决一些学科交叉问题,开展诸如数理金融、金融工程经济法、计算金融等研究方向联合培养研究生。

三、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课程设置

金融工程专业具有交叉性学科特点,包含了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理论。在课程体系设置时,理工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出数学能力、计算机能力、金融实务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1.本科层次的定位与知识框架。受时间、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制约,本科阶段的学生要想全面深入掌握金融工程所需的数理工程技术知识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学生必须掌握《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进行具体金融工程技术运用和操作所需要的数理工程知识。构建一个掌握现代金融知识与数理工程知识相结合的,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体系,能够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①学科定位。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金融工程的理念、原理和方法,能够掌握与运用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一般性实际问题能力的金融工程高等专门人才。②知识框架。基本核心课程:《金融工程(方法、案例、运用)》、《金融经济学》、《公司理财》、《风险管理》、《投资学》、《衍生金融工具》;数学方面:《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信息技术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一门高级语言。选修课程:《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金管理营运》、《投资银行》等。

2.硕士层次的定位与知识框架。硕士层次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是在本科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重点培养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工程知识结构,具有实际开发和较为成熟地运用金融工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金融工程人才。①学科定位。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扎实和全面的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具有市场开发能力,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金融工程技术、方法、工具,能够从事定价、风险管理、方案设计、产品创新,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②知识框架。专业课方面:《高级经济学》、《高级金融原理》、《高级计量经济学》;数理工具方面:《泛函分析》、《博弈论》、《拓朴学》等;信息技术方面:《金融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Matlab、SAS、Eviews等)。选修课:《高级财务管理》、《金融分析》、《证券及衍生产品交易》、《信用管理》、《咨询理财》等。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为:本科生必修:《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运筹学》、《随机方程》、《最优化方法》、《数值分析初步》、《经济学原理》《金融学原理》、《金融学导论》、《投资学原理》、《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导论》、《金融衍生工具》、《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计算机基础及初步》。选修:《数据库初步》、《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经济法》、《Matlab》、《excel》。研究生必修:《高级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高级金融原理》、《高级财务管理(兼并、收购、重组)》、《时间序列分析》、《数学建模》、《博弈论》、《金融数据库》、《证券及衍生产品交易》、《投资与货币管理》、《数据分析软件Eviews》、《金融工程案例》。选修:《中级会计学》、《行为理论》、《spss》、《金融工程实验》、《SA》。

参考文献:

[1]李平,程鹏.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3):74-80.

[2]史永东,陈日清.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85-87.

[3]马正兵.《企业金融工程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初探[J].价值工程,2007,(1):147-149.

金融工程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本科教育 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部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教育部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 南京省计学院学报 2007(2)

[2]王东升. 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扬、戴序. 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现代商业 2008(17)

[4]刘波. 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 教育与职业 2009(6)

金融工程专业论文范文4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镇江 212003)

摘要: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金融工程专业的特色要求更加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本文主要通过构建相对完整的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期达到不断提高江苏科技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 : 金融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43-02

基金项目: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我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卜亚(1972-),男,江苏涟水人,金融学博士,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金融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

1 金融工程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它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1.2 金融工程专业的特色要求强化实践教学 金融工程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综合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工具、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技术性,这些特点决定了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强化和突出金融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综合素养发展水平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

2 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校内实验课程、校内第二课堂、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实践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2.1 校内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指教学形式中包含有实验教学环节的课程,就是在学生学习一些理论课程的同时,结合相关实验操作,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根据我校“强化实践,注重创新”的基本原则以及“突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我们考虑设置了以下金融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我校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见表1所示。

2.2 校内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有关的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结合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第二课堂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以各类大赛带动和促进实践教学,具体见表2所示。

此外,还可邀请业内权威人士举办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如当前金融危机与金融工程等;强化学生考证要求,如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针对当前股市、汇市热点话题组织学生沙龙,邀请金融投资专业人才对学生的投资方法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类学生社团,如金融投资协会、辩论协会等。

2.3 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保证,它的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金融工程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应该由高校和各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共同建设,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

2.4 实践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需要教师的紧密配合和积极参与,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学师资队伍,是开展金融工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金融机构实践经验,为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可以考虑和重视吸收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或辅助实验课程教学。同时,教师也须加强同金融机构实际工作部门的接触,加深对金融机构业务流程的直观认识,促进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从而构建一种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双师型”的师资结构——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此外,可以也以采取和金融机构共建“金融研究中心的”方式,双方联合对某些金融问题进行研究,这一方面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实际运营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 结论

“突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是江苏科技大学《2013级金融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校内实验课程、校内第二课堂、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实践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了相对完整的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期达到不断提高我校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邓鸣茂.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2(2):184-185.

[2]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E].2012(3).

金融工程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基础业务金融人才;能力构成;实践教学

1 金融人才及其能力结构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成虎等(2011)对复合型人才复合型金融人才进行了科学的具体化的定义:复合型金融人才即是以金融学为专业,能够从事金融相关研究、管理或一般性工作,精通相应金融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谙熟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经济法学、心理学、金融外语等与其具体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具备扎实的自然与人文科学基本素养,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理解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工作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创新性综合分析与解决的各层次金融专才的统称。他们根据培养层次将复合型金融人才划分为基础业务人才、中级管理人才、高端决策人才以及研究与技术专才。各类人才根据其对应工作层级和具体工作情况,均应具备相应的以本专业知识和本职业务为主、 相关专业和相关业务为辅的多专业理论知识与多业务技能构成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并在基本科学素养和职业修养上素质过硬,掌握必备的信息化技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外语沟通能力,能够创新性地解决具体问题。

当前我国不同层次的高校承担着不同层次金融人才培养的任务,其中地方性普通高校承担着培养基础业务金融人才的任务。金融行业的发展使得这些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相关的教学研究也正在积极开展。王东升(2009)对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大校企合作等措施;徐学峰等(2010)讨论了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培养宽口径的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建议;廖宜静(2010)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角度对金融人才能力培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

2 基础业务金融人才的能力构成

基础业务金融人才的能力构成包括:具备基本科学知识和职业操守,谙熟基本金融理论,精通特定业务操作技能,具备基本实务操作能力和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掌握基本办公软件和业务系统操作技能,熟悉业务,涉及外语,了解业务的国际前沿,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具备主动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可塑性,对业务革新敏感,勇于尝试新的工作方法,能积极准确表达思想,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这些能力构成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专业理论素养;思想素质和职业操守;基本工作能力;专业特定业务操作技能;主动学习及创新能力。本文针对基础业务金融人才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构成来探讨地方性普通高校金融专业如何构建实践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

3 基础业务金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夯实基本工作能力

1)通过开设《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VFP》等课程来培养学生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 及PowerPoint等),学会通过互联网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2)通过开设《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等课程以及课外组织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速控制能力及语言应变能力。3)通过开设《大学英语听说与读写》及课外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西方文化,培养涉外沟通能力。4)通过开设《统计学SPSS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5)通过开设《ERP实验》解决大学生难以接触到企业实际组织运行的现实困难,使学生通过该实验形成对企业运行的感性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在企业运行中的组织及协调能力。

3.2 熟练掌握本专业特定业务的操作技能

1)通过开设《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验》课程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银行业务场景中,通过模拟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流程,熟悉并掌握银行业务全过程和操作要领。2)通过开设《证券投资模拟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操作过程,熟悉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方法,感受证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和风险性,加深对证券投资理论的理解并积累证券投资经验。3)通过开设《保险业务实践》课程使学生深入保险行业,熟悉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了解保险公司的展业、承保、理赔等业务的流程,熟悉保险行业的主要险种及其相关的单证,并积累保险从业经验。4)通过开设《国际结算实务模拟实验》课程模拟汇付、托收、信用证等不同类型的结算方式,使学生熟悉出口商、进口商、汇入行、汇出行等当事人的操作流程,系统地掌握国际结算的流程和操作,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通过本专业特定业务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金融行业某些特定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与广度。

3.3 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会包容他人,学会根据任务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分工和成员间的协作,学会根据团队的需要进行自我的调适等。另外,在团队协作中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各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比如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每个人的想法;在活动前期的策划及宣传、过程中的执行、后期的总结等方面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目前,已有少量高校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并根据取得的效果或成绩转换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

3.4 注重金融伦理道德意识的培养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各国学者对于金融伦理的深入思考,而多年来我国股票市场中层出不穷的欺诈上市、重融资轻回报及财务造假现象也迫切需要全社会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及金融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设《金融伦理》课程,师生在课堂上交流和讨论国内外金融丑闻事件,使学生深刻意识到金融伦理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社会危害性,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鲜明的善恶价值取向的具有金融伦理道德意识的金融人才。

4 总结

地方性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首先应该明确地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基础业务金融人才层次上,然后积极探索一套适应金融行业发展变化的实践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成虎,胡啸兵,孙林娜.复合型金融人才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5):59-62.

[2] 王东升.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50-152.

[3] 徐学锋,马欣.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J] .高等教育研究,2010(5):87-88.

金融工程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5-0068-03

一、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金融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精确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领域现实问题的新兴学科,它融合了金融学、工程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利用财务会计、法律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方法,逐渐发展成为对信息技术、产业技术、金融资产运作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新一轮的“金融革命”中金融工程已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工程被引进到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4月批准了中国人民大学等5所院校设立金融工程学科,2003年又批准了广东商学院等一些高校设置本科专业, 目前我国已有近40所高校设立了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专业的设立,是我国加强金融学科建设、调整学科结构、推进学科融合、积极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 提高学科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重要举措, 将有利于依托金融学学科的坚实基础,加快金融工程学科的发展,强化金融工程科学研究,全面提高金融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充分认识金融工程学作为现代金融科学的制高点对现代经济金融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实现金融理论研究的定量化、工程化、应用化、产业化为目标,建立和发展金融工程学科是建立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科学的必要途径。

培养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人才, 除了要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近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可以看到,数理定量分析已成为经济学、金融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所以学习金融工程必须要有数理基础。 训练学生在注重定性研究分析经济金融现象本质的同时,加强定量研究。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应用只有借助于数理方法和工程技术的支持, 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操作工具。 一定要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 从而转化为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我国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金融工程学大量运用运筹学技术、 仿真模拟技术、 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使得金融新产品的定价更符合市场要求,使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更趋完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配置, 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传统的运作模式,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金融工程学作为金融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同时又为更高层次的金融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金融学科水平尚处于由描述性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转变的时期,明显滞后于国际金融科学的发展水平。由于我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内容和简单的政策研究上,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使理论严重脱离实践,远远适应不了我国金融业发展对相关理论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在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中, 相当一批高校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对推进相关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 武汉大学金融系的金融工程实验室等。 由于这些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室在风险预测、建模、蒙特卡罗仿真分析及决策优化中应用了分析软件等工具, 使得该学科在金融工程教学和研究领域在全国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

从目前国际国内的金融工程学科发展来看,理论教学必须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并了解最新学科的前沿发展。 金融工程已逐渐作为一种创新和开放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应当认识金融工程学科的本质所在, 强调应用型教育, 为企业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三、加强我国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对策

金融工程学是将现代金融学、 信息技术与工程方法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实验教学是金融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坚持“两个结合”,对“三个模块”和“四个方向”组织教学。

(一)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坚持“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指: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为了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建立实验课程体系时,要注意加强实验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在注意实验平台层次性的同时,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对实验项目进行分解和组合,强化对具体课程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2.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不仅需要大量模拟仿真实验,还需要增加综合交叉的、具有研究性、创业性特点的实验内容。 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尽量考虑与企业实际的结合, 用于实验教学的模拟软件尽可能多地来自于实际运用的软件, 这些软件可以是与学校共建实验室或实践基地的企业提供的, 在企业删除了某些数据后仍保留了基本的功能, 可以很好地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在实验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三个模块”的知识与技能

1. 金融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基础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等。金融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远期与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概念与定价原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以及金融工程的新发展等。

2.数理方法模块。金融工程学注重于综合采用决策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技术等当代前沿的科学技术方法展开实证分析。 通过对基本的代数知识、微积分、线性代数到微分方程,运筹学和优化技术,乃至模糊数学、博弈论(包括微分对策)、概率论、随机过程和其他随机分析理论方法(包括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应用,建立仿真模型,对金融活动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 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最新数理方法和工程技术,如混沌理论、小波理论、遗传算法、复杂系统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知识工程、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模拟退火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等已经或正在成为金融工程学重要的技术基础与实践工具。

3. 相关软件模块。金融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当程度的数理金融知识, 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必须进行实验教学,针对金融工程领域2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教学,从最简单的Excel电子表格做起。学生应该至少熟悉一门编程语言如Matlab, 学会一种以上数据分析软件使用,如Eviews、Spss、SAS等。只有掌握了相关软件的使用, 学生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完成模拟实验,进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四个方向”的动手能力

1. 培养学生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 定价及运用中的动手能力。衍生金融产品是金融工程的构件,而衍生产品的设计、定价、应用是金融工程的重要内容。金融市场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以及场外一些非公开交易的衍生产品如远期利率协议(FRA)、奇异期权、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irectives)、互换、结构化产品等,结构越来越复杂,其定价和应用也越来越复杂, 但都可以分解成最基本的远期、期权和互换等进行分析。通过本方向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熟悉具体金融衍生品的种类,掌握无套利原理、风险中性定价原理、积木分析法等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 定价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运用金融衍生品来规避风险、创造利润和金融创新。

2. 培养学生在风险管理中的动手能力。 金融风险有市场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波动风险等)、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金融衍生产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转移风险。 通过本方向的实验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各种金融手段的用法, 能够模拟和分析公司的各种风险以及不同风险回报的投资组合, 能够找到公司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金融建模能力。 数学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出一个投资或资产组合将来或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的变化, 从而帮助决策层更准确更快地做出决策。金融模型方向的实验学习包括Linear Modeling、Operations Research、Stochastic Calculus、Dynamic Control、Monte Carlo simulation等建模方法, 因此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对基础数学的掌握要扎实。

4. 培养学生对金融数据的分析能力。 金融数据分析方向的学习主要是以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为主的金融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内容。 通过本方向的实验学习,学生能够应用现代金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市场和定价的有效性,探求各种经济变量间的长期、短期关系,寻找套利机会,开展实证研究。

通过实验教学的学习, 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上满足社会对高级金融人才的需求, 金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成为具备现代金融学、投资学和金融工程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水平及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能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要求, 能够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立. 论中国金融工程的发展条件与障碍[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