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德考试自评总结范例6篇

学校师德考试自评总结

学校师德考试自评总结范文1

二、期末工作安排

1.认真抓好期末复习备考工作。

(1)统考学科进入全面复习。严禁学生上课迟到和缺课。各年级要认真巡查,做出书面记载。

(2)教务处、各年级要对本期教师的备、教、导、批、考、评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本学期第二次常规教学检查考核,作好书面记载,量化打分,纳入教师“两评四考”成绩中。

(3)德育处、各年级要全面跟踪学生管理工作,确保期末备考及考试工作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确保不出安全问题和违纪事件。德育处要抓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

(4) 总务处要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重点抓好饮食卫生安全工作。

(5)行政值班领导必须全方位到位,德育处值班教师、值周教师和生活教师要加强晚自习后和午休后的纪律管理,共同为期末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6)德育处要组织生活教师加强住宿生在住宿区期间管理和巡视。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到校,严禁私自用电器。生活教师要定时、不定时检查。生活教师要加强寝室的内务管理、卫生打扫和保持。对学生要像亲人一样,对家长要和蔼。要与班主任一道做好学生的巩固工作。

2.要求全体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提前结课或任意增减各科授课时间。

3.切实做好非毕业班年级期末考试相关工作。学校严格按教育局关于期末考试的通知精神组织好期末考试。要坚持“让考试成为学生一次成功的体验,成为学生一次个性展示的机会,成为学生一次再次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与教师情感交流的方式”的新理念,坚持考试评价方式多样化,做好书面测试和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务必使期末考试安排到位,组织严密,公平公正;务必使学生考出真实的成绩。

4.要做好学生期末思想品德评定工作。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按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的要求,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教师评价,认真搞好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要求班主任要精心写好学生评语,评语的初稿务必须交年级校长审查后,方可定稿。学生通知书要加盖公章后再发给学生。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进行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采取鼓励性评价与导向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认真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评定结果书面通知学生家长。

5.要做好教师期末发展性评价工作。要做好对教师的“两评四考”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关注起点,立足过程,体验成功,重在激励,面向未来,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师期末总结评价工作。特别是帮助指导教师制定新学年度的发展计划,保证“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6.要做好学校期末总结和新学期计划工作。学校要按照承德县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学校的工作计划,认真全面总结学校工作,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查找问题,提出举措,制定新学期的工作计划。要认真做好期末工作的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同时做下学期的工作规划。工作总结要在班子上研究,征求教师意见基础上,再上交相关部门

7.学校严格按局要求做好新学年招生工作。不违规招生。

8.做好学校各种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学校档案室要按时完成档案的组档工作。

9.做好期末各项工作的总结.各校要充分利用教师放假前,学生离校后的时间,做好各项工作的专题总结,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把这一周时间作为一次校本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总结工作.学校各职能处室、班级、教研组及全体教师要认真总结本学期各项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排查不足,为今后工作多提好的建议。

10.及时认真做好毕业证书验印工作。

11.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暑假期间法纪和安全教育。

(1)学校总务处要在放假前要对学校的房屋校舍、实验设备、用电设备、消防器材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各项措施,克服麻痹思想。严防师生伤亡事故的发生。认真做好假期中的防火、防盗、防事故工作。加强对机要室、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等重点部门的管理,妥善保管好微机等贵重物品,并定期检查,责任到人。

(2)学校德育处要在放假前集中对学生进行法纪和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假期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规法纪,争做“文明学生”、“文明市民”;要教育学生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继续开展“告别网吧”活动;特别要进行防车祸、防溺水教育,禁止学生到水库、池塘等地野浴;要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商业性庆典、演出活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疫、防火、防汛、防电、防震等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3) 安全绷弦不松懈:临近假期,大家都在紧张复习,安全工作容易忽视,因此学校强化门卫、宿舍、食堂和体育场所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防止假期发生交通、食物中毒事故等,为建和谐校园,打下扎实基础. 放假前,学校要进行一次安全防范事故教育,强化治安防范意识,

12.学校在放假前要搞好环境卫生。各年级、各处室要组织师生员工对所属卫生包干区、班级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

三、假期工作安排

1.从本校实际出发,安排教师值班各领导带班。安排教师值班,落实到岗位。安排领导带班,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注意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要求值班人员要对加强学校重点部位的巡逻执勤,确保假期安全。

2.合理安排学生假期活动。要合理布置学生的假期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教师举办各类补习班,严禁有偿家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占用学校资源办任何形式的补习班。要把假期还给学生,严禁教师个人私自进行有偿集体补课。学校在放假前集中对教师进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不组织或不参与“补课经济”活动。要让广大教师利用暑假充分休息,文化休闲,关爱自己,提高生命质量。

3.做好教师假期培训和学习工作。学校将按上级要求合理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要求教师假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教师在假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为自己充电。要利用假期研究教材,备好课,为新学年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4.安排教师假期进行家访。做好防止学生流失和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假期要集中时间积极组织班主任家访。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通知精神。走全访全班级所有学生家庭,与家长沟通信息,交换意见,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家庭教育,形成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共同体,相互配合、共同教育、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5.做好新生招生工作。要严格按照承德县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做好招生工作。确保招生工作积极、有序、顺利完成。

6.积极安排参加局组织的各种活动。学校主要领导出县两天以上必须经教育局主要领导批准。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将有效的联系方式留在学校以便学校及时联系。学校班子成员假期赴外地出差、休假、探亲等,须与学校保持联系。

7.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假期德育工作。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基本原则,研究和探索假期“生活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德育、探究德育”的新途径,紧紧围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主题精神,重点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教育。

(1)认真落实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宣传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学习宣传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

(2)深入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各地各学校要利用假期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以“建国六十周年”、“澳门回归十周年”等为契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立足校园、走向社会,深入学校周边的街道、社区等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送温暖献爱心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号召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社区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行社会公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3)要利用假期开展“至少读一本好书”活动。

8.要做好暑假期间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1)落实防火、防盗、防洪、防雷的各项措施,保证学校财产的安全。同时,要做好校舍和教学设施的维修工作,保证新学期开学使用。

(2)要对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和大型活动场所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尤其要做好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的防火、防盗、防爆、防中毒工作,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学校师德考试自评总结范文2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问题分析 对策

一、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不够科学。受整个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也应该是知识经验的传递,那么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记住一些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这样的看法,对于当时的经济和文化情形还是行得通的,因为社会没有向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和社会职业的细分化,早期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将所学的职业道德转化为工作中的表现,所以它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短缺,任课教师中专职教师较少,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师资队伍和人才梯队。长期以来,职业道德教育没有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开设,很多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要么是从其它公共课教师中急征而来,要么就是由学校相关部门随手挑一个教师来临时任教。这些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并不是自己所长,由于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对他们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很少花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不情愿认真备课,讲授起来经验也不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有些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职业是一项高道德含量的职业,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由于过去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培养的人才不够,而且大多数任课教师专业素养不过硬,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教学质量必然不会很理想。

3、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没有进行科学的考评,导致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学者杜玉昌认为:“教育成果的渐进性和道德观念的潜移默化使得其成果难以量化考核,客观上给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困难和困惑。”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标准不够客观,操作性较差,重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从而使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力度和效果上得不到保证。

二、解决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1、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是居于中心地位的。 转贴于 更新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实际,既要强调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又要强调其个体价值;既要强调社会利益和个人义务,又要重视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使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具体说就是要求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把握学生的客观实际和特点,创新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对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把职业道德教育化为自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反思能力,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成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时,需要培养他们对道德认识的理解能力,只有理解了职业道德的表述及要求才能对职业道德要求做出评价,才能将要求变为自我行动。

2、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首先,在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可以综合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领域的特点,选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掌握良好教学技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待遇,从而把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师队伍建设的入口关。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首先本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进取,因为这既是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职业道德课顺利展开的先决条件。其次,可通过对专职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定期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来增强教师自身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再次,可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事实上,职业道德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是作为一种应用型知识,作为一种能力培养,它需要与具体细致的实质问题相联系,这必然涉及到专业知识的运用。因此,职业道德教师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要有丰富的道德教育的知识与经验,又要对某一专业有所涉猎,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不断地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去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3、加强对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研究,确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标准不够客观且不容易操作,从而使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的力度和效果上都得不到保证。因此,确立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这是在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标准问题,有了标准,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才有了衡量尺度。我认为,在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中,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进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内容。把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部分,每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其中理论知识部分的考核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和结果,在考核方法上可采用闭卷和开卷相结合、期末考试和日常考试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同时也参考学生平时的上课表现。实践能力部分的考核可采用谈话法、观察法等多种形式展开,并将学生自我测评和同学互评结合起来,最后按分值高低确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个等级。二是,要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途径。把学生的自评和学校评价,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把实习单位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可作为对学生职业道德评价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①陈荣华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63一65。

学校师德考试自评总结范文3

各市、县、自治县教育(教科)局,三沙市社会事业与后方基地管理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厅直属中学(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海南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琼府〔2016〕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本实施意见,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有利于中考、高考改革的衔接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初中毕业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普职并重。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坚持全科开考。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海南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使学、考、招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改革目标

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又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1.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4.成绩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5.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6.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参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要记录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重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党团与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情况的记录及成果,各学科学习成绩和成果,体育和艺术特长以及参加活动的成果等体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关键表现。

2.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海南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做好写实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及时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整理遴选、审核、公示等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或参考。

3.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科目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19年(即2017级初中学生,以下递推)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20年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2021年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2.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各录取学科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3.科学合理确定普职招生规模。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4.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四)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

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认真核定招生计划。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享有同等的招生权利,各市县应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将民办高中统一列入招生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审核民办高中招生方案,按照学校实际办学能力逐校下达招生计划。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含筹设期间)或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高中”不得参与招生。

2.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3.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4.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六)推进考试命题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思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兼顾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积极探索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统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积极稳妥推进。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阶段学校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

(二)深化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国家和省级必修地方课程的课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改革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初中学校师资、实验室、体育运动场地及器材等方面的条件保障,保障正常教学需求。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命题教师的命题能力,强化对试卷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对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我省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建设,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

(四)加强宣传引导。认真做好改革政策举措的宣传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其他事项

(一)往届初中毕业生及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进入本省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就读的,或本省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回本省报考的,可申请参加当年度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总成绩。

学校师德考试自评总结范文4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1.主体性原则。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引导教师自省、自重、自律、自强。

2.民主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的意见,规范考核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

3.导向性原则。坚持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奖优罚劣,引导教师践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实效性原则。坚持典型引路、推动整体、讲求实效,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解决突出问题。

__中学全体在职教师。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传播、散布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言论;不传播宗教和宣传封建迷信。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毁损学校名誉。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育人为本、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理念,勤奋工作,尽职尽责,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获得之间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认真完成备课、教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环节的教学工作,并积极承担教科研任务。不得未备课、无教案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或私自找人代课。

3.关爱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注意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与尊严,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安全。不得歧视学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杜绝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禁对学生有偿补课和有偿家教,不得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不得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淡泊名利,诚实守信,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严于律己,廉洁从教。具有良好的仪表,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不在课堂上吸烟、接听手机;不在工作时间及工作场所饮酒、打牌、下棋、上网聊天或玩游戏;不参与活动。不得透露各类考试内容或组织、参与学生考试作弊;不得在招生、评估考核、职称评审、科研教研等工作中弄虚作假。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或家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要把“修身、敬业、爱生”作为自觉行为,通过教育叙事、师德反思、业务自传、校本研修等方式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一)成立考核小组

学校成立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小组,负责师德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考核小组组长:__

副组长:__ __ __ __ __ __ __* ____ __*

成员:__ * __ * * ____ __ __ __* __ __ *

(二)制定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学校师德考核小组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上述考核内容,结合岗位特点和本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考核细则及各类评议表。

(三)组织评议

学校考核小组将适时组织学生、家长和教师开展师德评议。

(1)自评。教师对照考核细则进行自我评估,并提交师德自评

书面总结。(2)互评。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照师德考核内容要求进行互评。

(3)学生评。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评议打分;班主任在本班进行,任课教师由学校师德考核小组抽取所任教班级进行。

(4)家长评。学校师德考核小组通过召开各班级家长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家长对教师的评议意见。

(四)综合评定

学校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家长和教师评议情况,结合教师平时的师德表现,对每个教师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五)确定等次

考核拟定等次在本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教师师德考核等次,并在校内公布。学校考核小组向每一位被考核教师反馈考核评价意见,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教师对师德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学校考核小组申请复核或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诉。

(一)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师德考核等次定为不合格:

1.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或毁损学校名誉的;

3.组织或者参与对学生的有偿补习活动,或者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

4.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

5.品行不端,歧视、侮辱学生的;

6.在工作岗位遇到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未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

7.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8.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或者报刊的;

9.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收受学生和家长财物的;

10.擅自停课、缺课或擅离职守的;

11.其他严重违反师德规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一)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中“职业道德”部分的评价结果,按不低于教师绩效考核20%的权重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结果,并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挂钩。

(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

(三)师德考核等次优秀的,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才可评为优秀等次;对师德考核优秀的,在职务评审、岗位聘任、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四)师德考核不合格的,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应定为不合格;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不得评先评优,按有关规定扣发绩效工资,必要时可调整工作岗位。教师违反师德规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及时报告主管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解聘。

师德考核每年一次,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同步进行。

学校师德考试自评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师;五维度;选拔;考核

作者简介:鲍立刚(1973-),男,江西鄱阳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访问学者。(广西 南宁 5302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资助经费A类重点课题“高校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1A0012)、2012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应用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桂教人〔2012〕41号89项)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78-03

一、公共组织“1113”选拔考核机制的形成

2003年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后,就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党的十在选拔“两委”人选时,把干部“德”的考察放在首位,防止“带病提名”和“带病当选”;充分运用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注重考察“两委”人选的工作实绩。按照中央要求,近年来中组部通过研究制定并试行地方和部门考核办法,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0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为了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规范公务员考核工作,2007年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在公务员考核中强调以职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对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为了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本文简称《意见》)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勤政廉政、道德修养”。

同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中央组织部制定了三个试行“办法”。其中,《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提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一般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类别设置测评内容和评价要点;《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指出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规定,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主要考核本年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现实表现。

上述三个试行“办法”与《意见》一起形成了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就是人们口头上所称的“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如果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综合到一起,笔者认为可以把党政公务人员的选拔考核机制概括为“一个条例、一个规定、一个意见和三个办法”,简称为公共组织“1113”选拔考核机制。

二、高校“五维度”考核模式运行问题的原因

公共组织“1113”选拔考核机制,从总体上对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考核机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逐步实现了党政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选拔考核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上述“1113”选拔考核机制中可以看出,其运行模式是德、能、勤、绩、廉“五维度”。自“五维度”选拔考核模式运行以来,不断有学者提出种种质疑:考核标准笼统,细节化程度不够,考核程序不规范,透明度不高;考核方法简单;面试手段过于单一,考官的随意性高,等等。笔者在企业从事绩效管理工作10余年,从2005年开始借鉴企业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教学和研究。经过研究笔者认为,“五维度”考核模式运行出现问题和遭到质疑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对“德、能、勤、绩、廉”概念的认识错误

笔者认为,“德、能、勤、绩、廉”应该是包括高校在内的公共组织选拔考核的“五个维度”。维度是指一种考核的视角,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而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拿来考核的量化指标,在考核时应该把“德、能、勤、绩、廉”维度转化成可量化、可操作的考核指标。在概念认识错误的前提下,难免有部分学者对“德、能、勤、绩、廉”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强烈的质疑,并有取而代之的冲动。

2.“五维度”考核时没有分解指标和权重不当

“五维度”考核内容的同质化严重,没有根据部门和岗位特点进行考核内容的差异化设计,更没有对考核指标进行更深入、更细化的分解,这是当前公共组织选拔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人们对“德、能、勤、绩、廉”考核持否定态度的重要原因。高校参照公共组织“1113”选拔考核机制的德、能、勤、绩、廉“五维度”进行考核,但是不同层次学校、各学科各专业教师、研究型教师、教学型教师、实验型教师等考核内容和评价要点基本相同,并且都太过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没有把一级考核指标进行下一级指标的分解、权重分配不当等。例如:对“德”的考核指标就是政治思想表现、师德修养,“能”的考核指标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专业水平等,“勤”的考核指标就是责任心、工作态度、勤勉敬业等,“绩”的考核指标就是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廉”的考核指标就是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其实,这些考核指标只能是教师“五维度”考核的一级考核指标,还不具备直接考核的要求,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不同教师种类进行工作分析,对一级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和权重分配。

3.“五维度”考核组织工作较混乱

高校教师考核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每班组织少数学生代表对教师进行评分,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对此设计可操作的评分标准和量化考核表,也有些学校采取学生上网评教的方式。但不论何种方式,该评分过程都没有评分标准,学生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存在问题,学生对教师表现的近因效应和喜好效应太过明显。第二部分,由教师本人写总结,内容无非是政治觉悟如何、任课课时情况、数量、编写教材数量、科研课题情况、参加培训情况等。第三部分,年底教师之间互评。教师互评就是通过“德、能、勤、绩、廉”考核表让教师们相互评分,考核表中没有细化和操作性的二级指标、更没有考核标准并且权重不当。高校的年度考核,每个系部也会成立考核小组,但多数考核小组成员都是挂虚名;考核小组成员极少有人去看被考核教师的考核材料,更不用说找被考核教师进行绩效面谈;但是在给教师写评语和定等次时,他们却显得胸有成竹,因为在考核之前他们就对教师的考核结果心有定数或已内定。

三、高校教师“五维度”考核模式落地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德、能、勤、绩、廉“五维度”考核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覆盖了想要考核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是人们对“五维度”存在误解,在运用“五维度”考核时没有对一级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和合理分配权重,没有设计可操作的评分标准和量化考核表,没有发挥考核小组成员的真正作用。况且,绩效考核本来就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在没有找到一个更加合理、更加适合的考核模式之前,应对现有的“五维度”考核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改善。因此,应要针对上述问题,对“五维度”考核模式的落地执行建言献策。

1.针对考核类别和作用选择考核维度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考核类别和作用不同,使用的维度数量和侧重程度也就不同。招聘考核应从“能、勤、绩”三个维度开展,因为招聘主要着眼于求职者未来的工作表现并且对于外来求职者的绩效不清,因此主要侧重于“能”维度,其次才是“绩”维度;由于求职者从校外而来,因此“德”维度的考核指标来源困难并且可信度不高。年度绩效考核和试用期考核由于重点考核本校教师的表现与成果,因此可从“德、勤、绩”三个维度开展,主要侧重于“绩”维度。教师“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绩效,也是枉然。针对校内教师的晋升和转岗考核,可以从“德、能、勤、绩”四个维度开展,主要侧重“能”和“绩”两个维度。至于“廉”维度,对于从事行政和领导职务的教师很有必要考核,对于专任教师的考核意义不大。

2.根据考核部门和岗位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以一般层次的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为例,来分解绩效考核指标、分配考核权重和构建考核标准。对于该类型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德、勤、绩”三个维度都用得上,主要侧重于“绩”维度。“绩”维度的考核指标设定分解、考核权重分配和考核标准如表1所示,但不同高校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有所不同;其他维度的相关内容,由于论文篇幅所限而省略。表1中所涉及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数据来源只是简单地罗列汇总,现实操作中应根据需要另编配套的文件和附表,才能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结合考核层次和类别借鉴企业考核方法

在国内,企业绩效考核技术相对于公共组织来讲比较成熟。要根据高校特点和高校层次,采取不同于其他公共组织的绩效考核方法。结合考核层次,高校各级领导、行政后勤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法与专任教师自然不同;还要根据不同的考核类别,采用不同的的绩效考核方法。

以一般高校教师考核为例,在招聘教师或者内部行政岗位转为教师岗位时,通常会先采取简历筛选、笔试、技能测试等考核方式;还可采取试讲、面试、背景调查等考核方式。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时,会有几种绩效考核技术和方法相结合:小组评议法,包括学生小组评教、院系考核小组评价;关键绩效指标法和量表法,就是选择对教师业绩产生关键影响力的指标并赋予相应权重制成量表进行考核,表1就是关键绩效指标法和量表法的结合使用;年底教师考核时,先由考核小组审查教师总结报告,然后从学生代表评教、督导评教、同事互评等获取考核数据,根据表1进行关键绩效指标法和量表法的考核,整个考核过程其实是360度考核的方式;经过上述考核,就要对教师的绩效结果进行等级评定,但是由于学校对于优秀名额会有一定比例的要求,可能就会对绩效比较优秀的教师进行最后排队确认,这实际上就运用了强制正态分布法和排队法等绩效考核方式。

4.发挥考核小组作用和制订落实行动方案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规定,机关在年度考核时可以设立考核委员会,并按相关程序进行考核;上文中我们曾经谈到在现实考核中,考核委员会尤其是基层的考核小组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考核的组织工作比较混乱。建议中高层考核委员会,把落实基层绩效考核工作作为基层干部的关键考核指标;如果基层干部所在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出现问题,那么将扣除基层干部的绩效分数;同时对基层教职工进行绩效考核满意度调查,把相关调查数据作为基层干部考核的指标和标准之一。

较多高职高专和部分二本高校教师年度考核都是以简单通知的形式,填写考核表的方式来进行;至于考核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考核标准是什么?考核有多少种方法?考核的数据来源有哪几种?考核的结果应用在哪些方面等等,这些关系到被考核者切身利益的事情,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不清楚,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可能比较平静,因为大家不知情自然没有什么异议,但是考核结果一出来,抱怨声四起。由于学校对考核的认识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水平,加上没有上级部门的指令,很少有学校会主动改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等到来年考核时仍然是“涛声依旧”。考核委员会或小组必须把高校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中所有涉及到的考核技术和方法,以及所有关系到被考核者切身利益的问题编制成《高校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考核结果出来后引发的抱怨,否则这种抱怨会越积越深,最终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失去绩效考核本来的意义,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董宏君.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N].人民日报,2009-10-30.

学校师德考试自评总结范文6

【论文摘要】改进和完善“基础”课考试方法是“05方案”的新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当前高校“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问题具体阐述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改革中应做到的“四个坚持”及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对大学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要增强“基础”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用先进教学手段外,还必须要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

一、高校“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05方案”)精神的必然要求。

根据“05方案”的新要求,高校自06年秋季开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特别是在“05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200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讲话中曾强调:“要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运用以及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2006年8月,黑龙江省高校工委副书记赵敏同志在黑龙江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学习培训班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要求。

2、是实现对传统考试方法改革的客观要求。

考试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性检查时采用的一种教育测量工具,是对教学结果的反馈。它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因此,考试的方式、命题的原则、试题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目前,高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为“基础”课)的考试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它已严重影响和束缚我国高校“基础”课的改革与发展,其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弱化了“基础”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一般而言,传统的“基础”课的考试都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试的试题只能覆盖部分教学目标和内容,忽视了对理论的实际应用与行为修养的考查,导致学生对于“基础”课的学习,基本上处于“考前背笔记,考后仍笔记”的状态,教师纵然使用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教学真正发挥“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2、片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

卷面考试是教学效果检测的基本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手段。单一的试卷考试取决于卷面的分数,至于学生是否上课、是否听课、是否认真,都与学习成绩的考核关系不大,只要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很容易过关,甚至还能获得高分,因而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且导致片面地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结果,缺乏科学性。

3、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观随意性大。

单一的试卷考试往往主观性题型多,在阅卷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评分标准,极易存在随意性问题,致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很难作到客观、公平、公正,更容易加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厌倦感。

可见,“一卷定成绩”的弊端要求必须要建立形式多样、科学有效、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检测教学效果的综合考试评价体系。

二、高校“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四个坚持”

1、坚持考试形式多样化,全面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高校“基础”课考试方法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情况,必须要彻底改变过去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要重视总结性即结果的评价,而且要重视形成性即过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核心知识的评价,而且要重视伴随知识的评价;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即智力因素(智商)的评价,而且要注重考查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商)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要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水平的锻炼与提高,通过全方位、多层2、坚持知行相统一,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除了要考查学生对“基础”课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的状况外,必须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现实表现,使学生对道德法律理论知识的认知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增强道德法律素养及行为修养的自觉性,促进学生正确解决“做人”与“成才”的关系问题,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3、坚持科学有效性,客观、公正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众所周知,对高校“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有一定的难度。应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考查:第一,从思维层面看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是否有提高;第二,从能力层面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否增强;第三,从精神层面看学生在处理社会人生问题上的思想境界是否得到升华。因此,必须要将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客观、公正、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坚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能“只重学习结果而轻学习过程”,把统一考试作为衡量不同学生的成绩的唯一分数。应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几个阶段,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阶段性的考查、及时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综合测试。这样就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促进“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基础”课任课教师的新要求

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是整个教学改革环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导航器”。因此“基础”课考试方法的改革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第一,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用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指导“基础”课教学工作,这是实现考试方法改革的基础。

第二,要自觉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与“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相比,除了取消考试,任何形式的考试方法改革都会增加相应的工作量。教师必须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为己任,认真思考、大胆实践,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试方法改革工作中,这是实现考试方法改革的动力。

第三、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亲和力”。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个人情感魅力对学生的感觉、知觉、判断、思维等认识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基础”课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提升自己,用广博的知识、完美的人格教育和感召学生,用“爱心、关心、细心、耐心、恒心”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健康成长,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力,这是实现考试方法改革的重要保证。

第四,要与时俱进,提高创新意识。

传统的考试方法已在广大师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进行考试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问题甚至是困难。“基础”课教师必须要正视所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使考试方法的改革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与“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要求共进,为使“基础”课成为大学生“终生受益、永生难忘”的一门课程而不懈努力,这是实现“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关键。

总之,高校“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大学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加强“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认识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卫红.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6(17):4-7.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4]王冬桦:素质教育与考试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