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件技术论文范例

插件技术论文

插件技术论文范文1

从某种意义上说,岩土工程具有其复杂性。它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比如,地质学、工程学。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勘察工作复杂而重要,是工程得以开展的前提。岩土勘察技术主要是指准确地分析以及测评城市工民建项目现场采集的岩土状况的客观数据。以此,在相关设计与具体施工细节方面,为城市工民建项目工程提供一定的依据。总的来说,岩土勘察工作主要分为这三种,初步勘察、可行性勘察、详细勘察。对于这三种勘察,需要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比如,初步勘察需要按照具体工程最初的设计来进行;详细勘察则需要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同时,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内容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现场的检验以及检测、岩土工程地质的调查与绘图、室内测验。在城市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利于对场地的基本条件给予调查和分析,并加以确定;有利于使工程建设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地提高。

二、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就岩土勘察技术的现状来看,当下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出现的问题不止一两个方面。而且,随着建筑事业飞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岩土工程勘察的人员技术能力欠缺。一是:岩土勘察的技术人员不具有全面而准确的岩土勘察知识,并且他们对自己所学的岩土勘察知识也不能灵活地运用。进而,造成在不同领域的勘察技术人员之间不能互相进行交流学习、沟通,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进程,很显然,他们也无法对岩土现阶段的状况以及它未来所发展的趋势予以全面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二是:这些岩土勘察技术人员不具备相关的岩土勘察技术,勘察能力低下。尤其是一些小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常聘请一些并不具有岩土勘察技术的专业人员、专业工程师。三是:相关施工企业没有对岩土勘察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在岗培训。并且,没有对在岗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技术人员不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非常不规范,不具有操作的基本素质。其次,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准备不完整。在岩土工程资料准备不完整方面,一是:必要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准备功能工作是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并没有对这些资料予以搜集。二是:对于岩土勘察设计部门,为了赶工期,勘察设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岩土勘察的重要性。更严重的是,有些设计人员根本没进行充分而行之有效的实地考察,只是根据别人所说,就进行相关设计。致使这些岩土工程方面的设计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最后,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岩土勘察报告的相关信息并不完整而准确,特别是相关数据之间存在很大的误差。进而,造成与之相应的勘察报告变得毫无意义。这样不仅会使岩土工程施工受到阻碍、工期延误,还会给施工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当然,除了这些方面以外,还存在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的时候,没有制定明确的工程目标。

三、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策略。

岩土工程勘察在城市工民建项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不仅成为当下重要的话题之一,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些可行的对策予以分析。第一、需要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现场资料的搜集。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勘探以及搜集到的资料对岩土工程的勘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正现场资料收集方面,勘察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地质、地形进行了解,还需要对其它一些方面进行掌握,比如,水文条件、地貌。在进行实地了解的时候,需要做好记录。并对这些资料信息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整合,为勘察报告提供真实而准确的信息。第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提高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施工企业需要定期对勘察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具有该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二是:需要对在岗勘察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了解并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勘察的基础知识,具备应有的勘察理论知识。三是:对勘察人员的操作规范予以完善,对他们进行诚信以及敬业方面的教育。。并制定相关规定,必须按照相关的勘察规定进行操作。四是:对于相关勘察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第三、在岩土进行勘察的时候,需要应用最新的勘察技术。同时,还需要对地域性勘察特点引起重视。在运用最新勘察技术方面,可以利用那些具有对应功能的工程探探测设备。比如,隧道地震勘察技术、探地雷达技术。信息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有很多有效的科学技术可以应用到其中。比如,借助这些设备,利用连续加密测点来获得地质界面。并对它进行实时的处理。这样便可以对传统地质界面划分问题给予解决,解决那些漏判与划分不明确的问题。进而,使岩土工程勘察的数据更加准确,使功能工程建设的质量得以很好地保障。在地域性勘察特点方面,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质特征,需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地区进行相应地勘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勘察规程,体现出对应的地域特征。以此,来使岩土工程勘察更加科学化以及专业化。当然,除了上面这些对策以外,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策略。比如,需要对岩土勘察设备的质量水平予以严格地控制;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数据库与系统给予开发。

四、结语

插件技术论文范文2

1.1移动通信技术特征和优势

第一,移动网络覆盖面广,使用方式灵活,扩展性比较好,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连接到移动网络中去,没有其它硬件软件设备需求,方便快捷地让用户实现网络扩容;第二,移动网络的价格相对而言是比较便宜的,移动网络在建设、维护、扩容等方面都是公开透明的,是值得信赖的网络;第三,移动网络在使用上更为方便。移动网络通过终端提供给用户丰富多彩的软件设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新的移动智能通信终端更是不仅仅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使用,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来。

1.2移动通信技术在检察业务中的应用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政府也积极地推动电子政务,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高新的电子政务结合起来,不但减少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还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检察机关也在大力发展现代信息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外出办案时,一些办案场所比如说看守所之类的对嫌疑人进行询问时,移动信息技术可以直接对现场进行监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二是在侦查指挥方面,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上下级之间的任务分派、指挥、询问等等,可以将现场情况直接转达到指挥中心,方便了集中的部署和指挥。三是在远程协助方面,专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对相关的操作进行远程协助;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审讯现场等场合,专家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远程指导。四是在视频会议方面,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视频方式进行提审、工作汇报、在线学习等等,不同地区的人员也可以实现共同会议。五是在无线监控方面,对于那些不方便铺设有线网络的地区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覆盖,通过无线网络对这些地方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2移动通信技术在检察信息化应用中的发展

2.1更新思维方式,突破观念壁垒

当前我国政府和许多机构虽然开始实施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普及率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机构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鼓励相关人员学习新技术、开拓新思潮、转变新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移动通信技术在工作生活的利用率。

2.2完善制度机制,统一标准规范

如今,移动通信技术并没有统一标准,不能兼容使用,带来很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政府采购限制、入网许可限制、安全保密限制、技术壁垒、标准真空、标准重叠等更是层出不穷。一方面,在政府机关移动通信应用上,我国政府进行了各种限制,没有采取合理的引导措施;另一方面,如今我国各通信运营商采用了完全自由的3G技术路线,如TD-SCDMA、CDMA2000、WCDMA等。

2.3加强技术研究,注重信息安全

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将会和公民的隐私、社会公平和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移动应用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对提升检察机关移动应用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检察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检察机关中,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根本,利用当前越来越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检察机关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我国检察机关的管理与技术能力,保障我国的检察工作更为顺利的展开。

3结语

插件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文案;电子签章;PageOffice插件

1概述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与人、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利益纠纷越来越频繁。如何最大限度保证自己的利益,这是双方共同寻求的一个问题。无论是民事、刑事或者其他纠纷最终都会诉诸法律以寻求保障。律师事务所自然成为该环节成为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随着案件的增多,传统的基于纸质的文案材料越来越显示其弊端,如:文案堆积如山且难以查找,若贸然销毁也可能遗失重要资料;若工作人员跨区域办案,则难以实时调度最新材料;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可能难以第一时间响应案件的审批工作;面对上级部门的检查难以高效率形成汇总材料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某律师事务所提出了基于PageOffice插件的文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该系统不仅将工作人员从不便查找且繁琐的纸质材料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跨区域实时办案,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1]。

2PageOffice插件技术

PageOffice是一款帮助Web应用系统或Web网站实现用户在线编辑Word、Excel、PowerPoint文档,Word/Excel模板动态填充,Word/Excel在线输入提交,系统数据导入导出Word、Excel文档的Office快速开发组件库[2]。PageOffice技术带来的在线编辑技术避免了报表技术排版的固定性与不灵活性,让用户能够在不固定填充字段长度的情况下随机排版,最终实现文字信息全面有效的呈现;同时,PageOffice技术与数据库技的联合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库设计的冗余性;Pa-geOffice技术嵌入在线文档里的书签能够构建新型的可视化界面编程,从而减低了用户界面设计的复杂性;PageOffice技术的电子签章技术能保证文档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不可非法修改特性[3]。

3设计要求

整个律师事务所文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需要实现如下功能:(1)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能够审阅所有案件并跟踪案件处理流程,在合适的阶段审批案件进入下一个流程,最后进行电子签章。(2)律师事务所普通律师能够录入案件相关信息,能够上传和导出案件相关证据以及司法文件等材料,最后等待负责人对审阅签章等流程的控制。(3)文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照模板生成各个案件的合同,实现在线存档与查阅。(4)文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检索要求生成汇总表报,便于数据统计。

4数据库设计

由于PageOffice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联合运用,使得某些只需要简单的呈现在文档内的内容可以通过Pa-geOffice技术编辑在文档书签标记的文本区域即可,从而避免了在数据库数据表中新增字段。该设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填充的灵活性,同时也降低了计算机高级语言代码编写的复杂度。

4.1实体关系图

系统设计的数据表主要有以下5个:用户信息表、案件信息表、证据信息表、司法文书信息表、电子签章表。用户信息表用于记录律师事务所内用户的相关信息;案件信息表主要记录受理案件相关信息;证据信息表用户记录案件相关证据;司法文书信息表用于记录司法部门下发的仲裁文件或者决议文件等;电子签章表是PageOffice插件自带数据表,用于电子签章的创建于使用情况的记录。

4.2数据表

(1)用户信息表用于记录系统用户信息。该系统的系统用户包括3类:系统管理员、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普通律师。3类人员的字段信息主要有:用户ID、用户姓名、用户类型、用户电话及用户密码5个字段。(2)案件信息表用于记录案件信息。案件涉及人员包括委托方和对方。如果案件涉及人员是自然人,则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地址等信息;如果案件涉及人员是单位,则须提供单位法人代表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公司名称、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联系方式、单位地址等信息。案由字段是人民法院对诉讼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进行概括后形成的案件名称。关系法院是目前受理该案件的法院。主要字段包括:案件ID、委托方信息、对方信息、案由、关系法院、承办律师等。(3)证据信息表用于记录案件相关证据。承办律师可以将委托方提供的证据或者自己调研的证据上传至系统以备存档。证据格式可以是文档、音频、视频、图片材料等。主要有案件ID、证据ID、上传人、证据名称。(4)司法文书信息表用于存储案件的各个阶段由法院下发的各类仲裁、决议等文书。主要字段包括文书类别、下发日期、下发法院等字段。(5)电子签章表是由PageOffice插件自带的数据表。PageOffice插件整合了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两种类型的电子签章。系统的电子签章平台可以根据律师事务所原有实体印章设计电子印章,也可以根据各位系统用户的手写签名设计电子签名。系统用户可以在文案编辑完全结束后,根据文案审批流程在合适的阶段进行文案拟定者的电子签名以及律师事务所的电子印章。电子签章表会记录所有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的使用信息(例如:签章人、签章时间),该技术有利于后期对非法流程的处理人员进行追责。所有文案一经电子签名和电子签章后即进入定稿状态,若后期存在有人私自更改文案内容,则前期的电子签名或电子印章会呈现印章失效状态,该使用痕迹有利于保护文案信息的完整性、不可修改性、鲁棒性等。

5结语

律师事务所文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摈弃了传统的纸质文件存档模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B/S模式的设计方案能支持事务所工作人员在不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开展文案工作;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能在工作人员提交文案定稿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对文案进行签章,从而缩短工作响应时间;电子签章功能的引入在避免审批受理时延的情况下,同时也保证了文案信息的安全性;模板化的合同文件更是提高了材料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目前,文案信息管理系统所服务的律师事务由于应用该系统,获得了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该文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目前只满足于普通个人电脑,在使用过程中仍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该系统不能在移动端智能设备端实现系统运用,这在更多依赖移动智能设备的用户来说无疑出现了一些弊端。所以设计移动智能设备端的应用系统成为下一步设计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曾旭,司马宇.基于PageOffice插件的毕业论文在线管理系统设计[J].软件导刊,2016,15(7):62-63.

[2]PageOffice插件官网.

插件技术论文范文4

在这个平台中我所用到的计算机软件有Dreamweaver,Flash,Word,Photoshop等。用到的硬件设备有高性能多媒体计算机,高速摄像机,投影仪,外接电源等。整个平台是基于Dreamweaver软件开发的,所以整个平台看上去就是一个网页的样子,在这个平台上我设计了四个窗口:Flash动画、文字教程、名将动作、自我动作。在Flash动画窗口中显示的是教师自己做的关于体育运动某个项目的技术动作,通过Flash的形式表现出来,形象生动,再提供给一个可以控制它播放速度的控制界面,用来控制动画播放速度的快慢,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看仔细的可以重复观看,减少了体育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也提高了课堂的新颖性。

对于这个平台的制作过程我作简单的叙述,制作这个平台首先要确定主题,再规划好它的布局以及颜色搭配,画出草图勾勒平台总体框架。这个平台是基于网站的形式而开发的,网站的建设又包括很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在草图的基础上得到细化,确定草图。根据草图在photoshop中制作出理想的图片,再利用photoshop的“切片工具”对图片进行切割,如图,切割好后再在photoshop中打开“文件”选中“存储为web所用格式”。点击存储,保存切割好的图片,图片会存储在一个文件名为images的文件夹之中,以备在Dreamweaver中之用。前期的设计准备工作做好之后,现在要做的就是在Dreamdeaver中完成平台,打开Dreamdeaver新建一个HTML文件,弹出界面,利用向导搭建站点,在右边图片“我的论文”下拉菜单出选中“站点管理”,为这个实例新建一个站点。根据向导提示一步一步的进行设置,直到站点建设的完成。

站点建设完成后,进行的是界面的排版,先在8打好表格,利用打好的表格进行界面的填充。点开“常用”菜单中的“表格”弹出对话框:设置行数和列数都为3,表格宽度100百分比,边框粗细为0像数,单元格边距和单元格间距都为0,对齐标题为默认,再按照在photoshop中的切片的多少打出多少表格,表格在dreamweaver8中的作用也只是为你的页面固定位置,不至于太凌乱,对照photoshop中的模板图片在每个表格中放入相应的图片,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地方都是放入图片的,如图片中的下拉菜单就要建新的表单放进去代替原来的图片,因为下拉菜单的地方是要求可以选择的效果,如“项目选择”菜单的制作是这样的,先把鼠标移到相应的表格位置,单击“常用”选项后面的小三角形,选择“表单”选项,我们再找到“表单”选项中的“跳转表单”,单击它,在“文本”处输入“选择运动项目”点击“+”按纽,在“文本”处输入“篮球”,在“选择时,转到url”处输入连接对象,可以是网页,也可以是文件。

这里我们选择的是网页。输入网址时要输入完整的包括前面的“http”在内。再按照同样的方法输入其他的项目内容。要实现效果我们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了,这个比较简单。在中选中“体育明星”这张图片,点开它的属性,我们看到如图1所示,我们只要在“链接”框中输入我们要链接的地址,这里我们链接到这个网址,其他的选框基本上默认就可以的。在可视的窗口中,我们要插入的是视频,动画,文字,这之间每一个的制作都不一样,先从flash来说,首先我们要准备好要用到的flash动画,精美的好的flash动画制作起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在这里就不多做说明,准备好了flash动画我们只要放进dreamweaver8中的相应表格中就行了。也就是原本放如图2这张图片的地方用一个flash动画代替掉。

插件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WebGL;BIM模型;三维可视化;Three.js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性能的进步,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以及现代浏览器对WebGL技术应用的支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化,智能设备在生产中的大量应用,管理起来越来越复杂。这些高新技术提高了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难度。WebGL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系统管理的更加高效智能。本文主要通过Three.js技术实现BIM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渲染,实现安防系统的高效智能管理。

2核心技术简介

2.1WebGL技术简介。WebGL(全写WebGraphicsLibrary)基于OpenGLES,是一种在Web浏览器中渲染3D图形的JavaScriptAPI,无需任何插件,通过WebGL技术,Web开发人员就可以借助系统显卡来实现在浏览器里更流畅地展示3D场景和模型,还能创建复杂的导航和直观的数据视觉化。相较于传统的Web交互式技术,WebGL技术有两大优势:①它通过JavaScript实现Web交互式三维动画的制作,无需任何浏览器插件支持;②它利用底层的图形硬件加速功能进行的图形渲染,是通过统一的、标准的、跨平台的OpenGL接口来实现。

2.2Three.js技术简介。如果直接使用WebGL进行开发三维模型系统,开发效率相对较低,技术门槛较高,需要开发者对计算机三维图形图像学、线性代数、矩阵运算等知识有深入的掌握,开发成本较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基于JavaScript语言的第三方库Three.js。Three.js是WebGL的一个开源框架,是一款运行在浏览器中的3D引擎,它底层封装了相应的图形处理接口、矩阵运算接口等,可以通过JavaScript语言直接调用,可以大大减少开发者的工作量,具有代码体积小、加载速度快、方便使用的特点。本文研究的Three.js技术主要包含在Web端进行3D场景渲染和对3D模型的一些动作行为操作(如漫游、定位、闪烁、高亮等动作行为)。Three.js框架主要由渲染3D的场景(Scene)、摄像机(Camera)、光源(Light)、渲染器(WebGLRenderer)、控制器(Control)等基本组件组成。场景是一个对应的空间,所有物体的容器,所需要的模型、光源和图文标注等都必须通过Add方法添加到场景。摄像机是三维世界中的观察者,分为透视投影摄像机和正交投影摄像机,主要起到模拟人员观察浏览作用。光源对应的是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光,如环境光、平行光、点光、聚光等,如果没有光源,就不可能看到任何渲染结果。渲染器是将导入的三维模型、设置好的光源等在相机设定好的角度、远近可视范围内,通过渲染函数渲染成真实物体并以平面形式显现出来。控制器可通过键盘、鼠标控制相机的移动。

3WebGL技术实现

在进行Three.js开发前,需要通过3DMax导出obj格式模型和mtl材质文件,注意mtl文件中的乱码和贴图路径,通过Three.js技术进行开发时,需要按以下流程进行开发实现:步骤1:下载Three.js文件库并引入Three.js库及相关js库。步骤2:在对应的HTML页面上添加canvas标签。步骤3:创建场景并在场景中初始化和加载相应的关联因素。关联因素包含:设置相机的远近可视范围及相机在整个3D环境中的位置和焦点位置;设置光源的类型,光源颜色和强度;创建模型加载器加载模型并设置模型的大小、位置和材质;加载标注,通过创建精灵创建标注模型,设置标注的材质纹理贴图、模型大小和位置;创建渲染器对象设置渲染方式、渲染区域尺寸及背景颜色等;设置控制器,使模型可以放大缩小移动。步骤4:将场景和相机加载到渲染器执行渲染操作。步骤5:对模型中各种设备对象的动作行为和交互功能的操作,如实时报警、定点定位和三维漫游等功能。

4安防BIM模型在Web端的可视化应用

在轨道交通综合安防系统中,通过BIM模型在客户端Web浏览器的可视化展示、信息查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模型信息和各个设备模型安装的具体位置,方便监控人员对各个设置的实时监控,通过触发系统的实时报警、精准定位等技术实现系统的精确化、智能化,实现了系统管理的更加高效管理,大大提高了模型远程可视化管理。系统模型采用3DMax建模,导出obj格式文件,通过Three.js技术初始化场景,obj加载器加载模型,设置相机、光源及渲染器等,最终通过Web浏览器进行可视化渲染,模型在Web端渲染结果如图1所示。模型操作: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左右键及滚轮实现模型的旋转、平移及缩放,如图2所示。点击模型中的设备,设备高亮显示并弹出设备详情信息,如图3所示。模型设备定位,通过调用定位接口,模型相机直接定位到指定的设备位置,查看了解设备的详情信息,如图4所示。模型漫游飞行,相机会按第一人称视角根据指定的路线进行漫游飞行,对整个模型路线进行巡查,可以查看模型中的各个设备位置设计是否合理等。模型报警,如在现场有人非法闯入触发红外报警等,系统通过调用报警接口直接定位到触发点的位置,并对报警设备进行高亮闪烁,如图5所示。

5结论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WebGL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技术研究将引发更多人的参与,对BIM模型可视化的技术的研究方法也会越来越多,通过对BIM模型的可视化呈现,工作人员可以在Web端直观了解模型信息,各个设备的安装布置信息,对设备进行可视化实时监控,实现高效智能管理。

【参考文献】

【1】晁阳,牛志伟,齐慧君.基于WebGL的BIM模型可视化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20,38(09):79-82.

【2】朱海林,陈登峰,王帅举.基于WebGL的BIM模型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9(31):123.

【3】李倩.基于WebGL的3D技术在网页中的运用[J].电子测试,2020(12):125-126.

插件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个性化教学; SPOC; 学习分析

随着医学技术、医疗大数据、远程虚拟医疗等迅猛发展,医学信息的获取、掌握与运用成为胜任医疗相关岗位和科研的必要能力。信息素养是个体反思性信息发现,理解信息如何产生与评估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并合理参与学术社团的综合能力[1]。信息素养强调在不同专业构建和信息情境内对信息的判 断、利 用 和 创 造 性 的 再 应 用 等 全 面 综 合 能力[2]。医学院校开设文献检索相关课程是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学生迅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科研信息环境。本文结合《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基于SPOC 教学模式[3]的信息素养个性化教学。

1 SPOC 教学模式

SPOC 教学模式创建适当规模的在线学习环境,以短视频浏览为中心,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过程中与教师互动获取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使课程适应学习者学习偏好,增强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SPOC 教学模式是在自适应在线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习者个体的主动性和学习进取性,要求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是高等教育层面开展线上教学的理想选择。学习者登陆 Moodle 学习管理系统,通过任务查看、学习章节、单元测试、作业提交、论坛讨论等教学活动开展信息素养知识点在线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以综述写作训练为主线,重组文献检索教学内容,融入到文 献 调 研、管 理、筛 选、写 作 等 分 面 开 展 教学[4]。

2 学习分析技术

学习分析( Learning Analytics,LA) 可以定义为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学习者及其上下文的数据,目的是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发生的环境。学习分析涉及三个关键要素: 数据,分析和行动及后期处理[5]。本轮教学改革提取学习管理系统中学生信息、学情统计、成绩统计与讨论区文本数据,以“学习者+行为+对象”三元组形式半自动整合,记录综述写作分阶段成果,建立个人学习测量档案,通过标签来标记学习行为数据,了解学习者的真实学习状态和学业表现。

3 医学院校学生信息素养个性化教学改革实践

3.1 设计分级标准,预评估信息素养

课前参照《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二级评价标准,结合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目标,围绕信息理解、信息选择、信息批判、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表达等多个维度,设计问卷调查,测试学习者信息素养水平。信息素养预评估结束后,所有选课学生初始化设置成“新生”、“实习生”、“入门生”、“中级生”和“大学士”等五个级别。在学习者开启学习阶段进行分级管理,将有助于学习路径规划和学习诊断。

3.2 融入综述写作过程,构建信息素养体系

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应以专业人才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媒体便利条件,融入先进计算机技术,构建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新范式。设计综述写作特定教学情境,贯穿整个授课过程,教学形式从单纯的馆藏信息检索技能讲解和演示,转向文献调研与分析、选题工具和文献管理软件利用,经典文献导读与综述写作练习。鼓励学生者进行文献分析、评价、管理、创建、协作,并利用学习管理平台提供检索练习,提交反馈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参与组内交流,展示优秀作业,促进了信息素养的共性理解与自我认知。教学改革打破以往数据库检索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综述写作的各个环节为抓手,各模块相互交叉,融合渗透,有机统一,形成了内容完整、主题鲜明的授课模式。

3.2.1 文献调研与论文选题

引导学生结合本专业思考学术研究目标,分组制定组内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教师提供课前中外文文献资源数据库检索短视频和线下万方选题、百度学术等开题分析工具讲解,指导学生检索、分析,大范围系统获取论文选题所需相关文献,其过程中逐渐熟悉学科专用术语、规范用语,凝练出关键词,形成精准检索式表达,保障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及高价值。

3.2.2 文献管理与分析

明确研究选题后,利用文献管理工具整合不同数据库来源文献,按课题分类统一格式导入,建立个人文献数据库。其过程,既是熟悉了解各种引注格式的过程,又是构建为何引注、引注什么、何时引注、如何引注的学术引注规范的过程; 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对文献题录数据进行共现聚类分析,可视化展示学科知识脉络与演进,揭示出期刊分布、研究热点、研究前沿,有助于建构学科发展规律; 利用好数据库 RSS 订阅功能及时追踪研究课题的新发现,也会对文献综述的撰写起到很大的帮助。

3.2.3 文献筛选与取舍

保证文献综述的有效性、相关性和准确性,必须从实用和质量角度进行科学的筛选和取舍。实用性筛选从研究内容、发表日期、发表语言、杂志类型、数据收集时长考虑制定纳入排除标准。质量性筛选主要围绕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干预、分析、结果和结论展开讨论。文献筛选与取舍授课形式采用了循证医学数据库检索和经典综述导读方法,起到了快速理解的作用,分组课后作业练习强化了知识的吸收和交流。

3.2.4 综述写作与作业考核

在充分的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进而开展纯文献综述的撰写。因此,综述写作指导立足综述所遵循的路线,期中论文选题具体、基本架构清晰、概念解读正确,佐证材料丰富、作者讨论充分等要素尤为重要。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依据学生提交的综述写作提纲,审查作业中综述论文格式、讨论部分和参考文献 DF 原文,考核综述写作步骤和原文传递能力; 二是综述作业中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组间互评,最后以优秀作业展示方式共享学习。

3.3 应用学习分析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

学习行为分析技术基础是学习管理系统内产生的规范化学习者行为数据。学习行为数据产生后,首先采用系统提供的统计方法,对学习者群体进行扫描,了解学习规律和学习状态。其次利用 Moodle 第三方学习分析插件进行学习行为在线分析,对关键信息可导出三元组数据进行重点综合分析。因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均依托学习管理系统,本文更加关注分析目标达成,包括学习诊断、学习路径规划、资源推荐和学习干预。

3.3.1 学习诊断

学习诊断往往伴随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自主学习部分。结构合理的知识点和层次分明的测验题目数据库是成功实施学习诊断的关键环节。学习者通过观看视频和学习材料,在线测试学习成果,构建信息素养知识体系。学习管理系统论文选题,文献检索、文献分析,文献筛选主题模块中,按章节教学内容均提供了配套的 10 ~ 20 道练习题。学习者学完主题内知识点,答对所有单元测试后,系统分析学习过程完整记录,形成学习诊断报告,更新知识结构和学习状态数据,调整信息素养级别。

3.3.2 学习路径规划

学习路径规划是在分析出研究兴趣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帮助梳理课程知识网络结构,关键时间节点上引导到关联知识内容学习,兼顾深度学习和知识完整性。此阶段,学习分析技术介入学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个人学习路径规划,根据学习者登陆时长,观看视频频次,辅助资源浏览次数,测试成绩,学习分析技术主动判断学习者关注的概念主题,生成关联概念和未查看概念序列,再次进行学习时提示学习路径。二是分组任务中,各小组论文选题结束后,结合掌握的信息源形成检索报告,线上提交组内自评。组间则依据检索报告中关键词、主题词选取,参考文献数量,文献新旧度,信息源种类,原文获取、核心期刊比例,作者影响力因素打分互评。教师则根据综合评分选取高价值检索报告,分析报告质量影响因素,解读文献筛选与取舍原则,协助调整学习路径。

3.3.3 资源推荐

建立学习者和学习对象之间的二元关系,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学习者与学习对象之间的相关性推荐资源。初始阶段,教师将网络爬取后的各类型文献管理分析与跟踪工具使用文档与视频资源链接地址,按照操作系统和版本打上标签,人工辨别权威网站和资源热度设置默认分值,形成原始资源 Top N 排名。当学习者采纳接受所推荐资源后,同时更新资源排序和学习者兴趣标签,以便持续推送个性化资源。另外,定期收集学习管理系统讨论区标题和文本内容,利用学习分析文本挖掘发现热门主题,也是更新后台资源池的重要渠道。

3.3.4 学习干预

插件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科技期刊;精准传播;邮件推送;智能算法;优化方案

智能新媒体的发展大大延伸了人们接收信息的触角,使得人们的信息接收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所以信息的快速有效传播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的一种传播媒体,其传播能力的提升也应受到重视。我国科技期刊以往的数字传播主要依托自建网站和大型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这2种方式均为被动式传播,传播效率较低。相关数据公司和部分科技期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初级的精准推送方式随之面世,如将当期目录通过邮件批量发送至已建的作者、专家和编委群。虽然该方式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即信息找人)的跨越,但推送的内容不够“精”,推送的对象也不够“准”,致使很多推送的邮件被用户设为“垃圾邮件”,推送效果不好。高层次的精准推送是将所推内容进行精细化划分或加工,并将其通过有效的方式推送给经过专业细分的用户的行为。张慧敏等[1]调查表明:97.57%的读者希望获得专业期刊信息的精准推送。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选取了50种高水平科技期刊,开展了“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试点项目”[2],这说明精准推送已经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业内学者也从内容的精细化加工、推送对象的精准化定位以及推送方式的精心选择方面对精准推送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例如:《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英文版)》(简称《SCPMA》)通过邮件向与文章相关领域的小同行和专家推送单篇文章、专题或虚拟专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逐年提升[3];《计算机工程》基于语义分析和智能分词等技术,将读者—文章—标准关键词进行匹配,通过邮件为潜在读者精准推送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4];《应用生态学报》通过运用大数据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科技期刊单篇论文推送客体指标体系,通过邮件对读者进行单篇精准推送,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5];《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构建了微博、微信、邮件等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6]。这些都是值得同行借鉴的案例。然而,目前我国开展精准推送服务的科技期刊数量仍较少,且已有的精推措施还处在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优化,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和思考,与同行交流学习。

1推送时间: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前置化

目前,多数期刊实行的精准推送多在刊后进行,即刊出一期或几期后的集中推送。笔者认为,精准推送应分散贯穿于整个出版过程中,而不只是某一时段的集中体现。作者在投稿到的整个过程中,与编辑部的联系最直接和频繁,此过程中的推送目标明确、反馈直接、效应明显,所以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应前置化。前置化精准推送不仅对提升作者写作水平有极大帮助,而且对提升编辑服务形象有积极作用。编辑可在作者投稿后或退修时精准推送与其投稿内容相关的文献:投稿后的推送对象可以为论文署名的全部作者,推送的文献以专题为主,且专题主要为近2年内质量较高的文献,作者出于对稿件能否录用的探知心理会存在较强的比较阅读欲望;退修时的推送741对象为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推送内容作为修改论文的参考,应以高质量单篇文献为主。前置精准推送的方式有2种:一是编辑自主推送,可以在发送收稿回执(针对投稿后)或退修邮件(针对退修时)时附上精推文献。该方式虽然耗费精力,但推送对象更具针对性,推送内容更精准,易被作者接受。二是依托数据公司。该方式比较省心省力,如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开发出了针对作者投稿的前置精准推送服务,其利用精准推荐算法自动向投稿后的作者推送过去3年内与作者投稿最相关的文章。但是,数据公司的推送偏模式化,且相关文献量有时较多,实际推送效果有待考证。此外,即使基于智能算法的精准推送也需要编辑的积极参与和摸索,通过对推送模式的考查、细分算法的检验和推送效果的反馈提出更合理的精准推送方案,在数据公司的辅助下达到有效推送的目的。

2推送内容和界面:注重灵活性和交互性

为解决科技期刊推送内容被“垃圾化”问题,编辑需特别注意推送内容的灵活性和界面的交互性。

2.1推送内容的灵活性。王??等[7]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读者对推送内容的需求有期刊目录及与其研究方向接近的论文、学术会议信息、最新资讯等。目录是大多数实行精准推送期刊的必推项;精选论文、学术会议信息的推送也受到了多个期刊的重视并已付诸实践,如《SCPMA》和《应用生态学报》向读者推送精选论文,《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有时在推送目录时会附上相关会议信息等;而最新资讯的推送比较少见,可能由于一方面最新的专业资讯信息较难收集,另一方面刊后集中精推的时间与资讯时间不契合。张慧敏等[1]调查表明:74.25%的读者希望推送的内容要精炼且图文并茂,这也是数字信息时代读者追求浅阅读的一种体现。然而,目前的精准推送内容以单篇或专题的完整文献或目录列表为主,如何做到精炼且图文并茂,业界尚未见相关报道。一方面,编辑需要对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结论进行提炼和浓缩,建议不超过100个字为宜;另一方面,科技论文的图表通常比较多,若全部呈现于推送界面会让人产生厚重和繁杂之感,编辑从中选择1或2个有代表性的图表展示即可。此外,在短视频和听书盛行的当下,音视频已成为能够吸引读者的重要信息元素。近2年兴起的OSID(开放科学计划)不仅为促进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途径,而且为期刊论文相关音视频信息的上传和收集提供了平台。据OSID实时数据,我国已有1676家期刊社加入了OSID,69359位作者进行了注册(https://www.osid.org.cn/data.html)。可见,OSID的期刊用户和作者用户已形成一定规模。编辑前期与作者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做好音视频信息的上传和完善工作,是开展音视频信息精准推送的前提和基础。需指出的是,提炼的文字、图表、音视频信息(或OSID码)都应直接展示在推送界面中,以便让读者快速直观地获取论文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其深入阅读。

2.2推送界面的交互性。1)界面的简洁。简洁明了的界面是让读者获得良好观感的第一要素。首先,布局清晰,通常自上而下依次为刊名、介绍性文字、文献信息(如题名、浓缩图文、音视频、DOI)列表;其次,文字形式有层级,指不同区域和不同要素的文字字号、字体、行距等要有层次之分;再次,色彩稳重,一般背景色为白色,不同要素的字体要有区分的颜色;最后,信息量适中,过量的信息会对读者造成不良的冲击,推送的内容若是专题,建议以8篇以下文献为宜。2)语言的温度。有关推送内容的介绍性文字关系到读者对推送内容的接纳程度,也关系到编辑对推送效果的判断,应以体现人文关怀为原则。例如:针对作者的前置化推送用语可以为“本刊精心组织了**方面的专题论文(或一篇高质量论文),望对您的写作或科研有所启发和帮助”;针对平时联系较少的用户,推送时语言应更为谦和,如“打扰您了”“望海涵”等类用词不可少。此外,编辑可以要求读者对推送内容、推送方式等进行反馈,及时获取读者体验信息,方便日后提供更适合、快捷的个性化服务[8],用语包括“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刊的推送服务能力和您获取信息的有效性,您对此次推送是否满意,或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来函告知”“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等。3)信息的出口。这是界面交互性和服务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当读者对某条提炼信息感兴趣时能够直接找到获取其全文文献或拓展信息的渠道。该功能的实现需依托数据公司,如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HTML邮件。信息出口可以有多种,如通过题名、DOI、二维码等链接至免费获取全文文献的平台。为增强期刊自主数字平台的黏性,建议考虑以期刊自主平台为主要链接指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科技期刊将链接出口指向数据库平台,目前我国数据库平台针对个人用户均收费,此类指向无疑不利于读者的有效阅读,所以信息出口的有效性不容小觑。

3推送途径:重视期刊网站精推功能的开发

目前,多数期刊精准推送采用的方式是邮件,其不仅可以提供简单易用、高效精准的触发式邮件和批量邮件发送服务,还能提供多维度数据统计,便于发送方及时关注邮件投递结果[5]。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精准推送方式。然而,单一的精准推送方式效果有限,出版单位应结合自主数字化平台(如期刊网站)和网络社交媒体(如开设不同专业、不同学术水平的微信群或QQ群)开展多方位精推服务。其中,期刊自建网站是编辑办公和文献传播最重要的数字平台,作者、专家、编委、读者都会通过期刊网站了解期刊动态,用户量很大。因此,通过期刊网站实行精准推送意义重大。据报道,2015年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的自建网站比例就已达84.6%[9],近年也在逐渐增多,但期刊网站实行个性化推送的案例仍较少。国外大型期刊集群出版平台如ScienceDirect含有文献自推荐系统。当读者阅读某篇论文时,网页中的Recommendedarticles版块会自动推荐6篇其他相关论文,引导读者继续阅读。我国一些专业集群的期刊出版平台如中国知网也提供了丰富的推送功能,用户在一篇论文的详情页面可以看到内容相近的论文,以及读过该论文的其他读者感兴趣的其他文献,在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搜索数据后,还会在“我的CNKI”页面为用户推送一些新发表的文献。科技期刊网站可以吸取集群平台的优良做法,实现个性化精准推送服务。目前,“智能算法+学术期刊”已成为创新趋势。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推荐算法有协同过滤算法、关联规则分析、聚类算法、矩阵分解算法等。科技期刊可构建信息数据基础环境,进一步完成动态精准信息推荐,最后以传受关系交互实现长期有效的黏性连接[10]。期刊网站都是依托数据公司而建,数据公司的服务对象包括了多种专业的多种期刊,资源比较丰富,数据比较充实,其作为技术提供方,只有具备开放、共享、互联的宏观服务理念,才能在智能算法技术的辅助之下,不断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数据公司可以考虑将专业相近的期刊在后台组成期刊群,各专业的期刊群之间能够实现文献信息的互联和共享,使得用户在查阅某个期刊的某篇文献时网页能够自动推送该专业其他期刊的相关文献。这不仅能够解决目前期刊网站普遍存在的孤岛问题,而且能够丰富用户的阅读体验,扩大期刊文献的传播广度。此外,出版单位也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的技术实现期刊网站的个性化精准推送。例如,从事国际出版技术服务的信息公司TrendMD,在全球首次推出“跨平台相关文章推荐服务”。期刊用户在期刊网页上安装该公司开发的“文章跨平台直达推荐”插件,即可将在线出版内容精准呈现给全球高端读者,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目前,该公司已与《TheBMJ》《TheLancet》《JAMA》在内的4500多种国际期刊合作;在我国,其已经与包括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激光杂志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中心等旗下的200多种期刊(其中英文刊120余种)开展了合作[11]。

4推送实施主体:关注思维转变和能力提升

4.1秉承用户思维。媒体正在走向“用户时代”,没有用户意识的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精准推送就是以用户为核心,根据其需求和偏好进行细分,将内容以特定的方式准确推送[12]。在实施过程中,编辑不仅要对读者的研究方向有所了解,还要对其所偏好的内容形式和信息接收方式有所掌握。对于读者的研究方向,编辑可以通过用户自己或相关联系人提供、数据库查询、工作单位网站查询等途径获取。学科交叉和研究方向细分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13]。因此,编辑在查询过程中,不仅要看其个人简介,更重要的是看其近几年发表的论文,以便准确定位其研究方向。对于读者偏好的内容形式,编辑需要以读者的视角进行考虑,各个环节都需要细化和完善。对于读者偏好的接收方式,编辑要善于搜集用户反馈并做好记录和整理,以便因人而异地进行推送。

4.2拓展关注面。1)关注新技术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期刊的出版模式发生了变化,也为期刊的快速发行和精准传播提供了保障[13]。HTML邮件精准推送、期刊网页个性化推送等的实现都离不开语言编码或智能算法等技术的支撑。编辑必须适时关注和跟进新技术动态并学习新技术基本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从而为精准推送的持续完善提供创新思路。然而,不是每种新技术都适合期刊特点和符合编辑预期,且不同数据公司开发的同一种技术也会有不同之处,出版单位需要充分了解新技术原理,结合期刊特点,选择适合的技术手段。2)关注国内外同行的先进做法。编辑需要经常查看国内外期刊集群平台和国内精准推送试点期刊的做法,同时通过数据库查阅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为促进期刊精准推送的发展蓄力。3)关注学术社交媒体。学术社交媒体,如ResearchGate、Kudos、Figshare、Mendeley、Academia、AMiner为学者提供了共享研究成果和关注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吸引了大量学者加入其中。编辑通过这些媒体能够了解学者的关注热点,为推送内容的甄选提供思路;同时,学术社交媒体可以成为科技期刊推送文献或信息的平台,吸引学者的关注。4)关注推送过程的各个环节。Sommer[14]认为可以通过一种整体创新的文化来实现科技期刊的精准传播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合作者、出版商、机构、社会和赞助者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共同承担责任。就我国科技期刊而言,精准推送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作者—出版单位—数据公司—推送媒介等各主体的配合。其中,出版单位是激发其他主体合作积极性的关键一环,需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主导作用。

4.3加强内容分类和解构能力。精准推送意味着推送内容的精细化加工,要求编辑必须具备提炼单篇论文的核心内容,以及细分、重组同类内容的能力[8]。核心内容一般指论文的创新点、结论等信息,编辑需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以提升对内容选择的敏感性和内容重构的灵活性。同一内容不同提取点的展现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如何在大篇幅论文中提取有价值的稀缺信息是编辑开展精准推送服务的关键。细分、重组是将论文所涉及的专业方向进行细化,并将同一专业方向的论文进行归类。编辑要打破以往按栏目归类的做法,对各栏目论文作更细的划分和归类存放,以备随时推送。

4.4加强用户分类管理能力。对用户的分类依据包括行为动态和静态标签2种。前者主要对用户的网页浏览行为(如访问时长、访问深度、浏览次数等)、使用偏好(如高频访问词、收藏内容、内容形态偏好等)、交互数据(如评论、转发、引用等)进行深入分析,在收集和整理海量用户数据后,从不同层面对用户进行标记、分类甚至画像,从而有针对性地推送与之相匹配的内容。这种分类方式是基于大数据技术而实现的,无须编辑过多参与。依据静态标签的用户分类则需编辑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编辑基于邮件实现精准推送应具备的能力。静态标签有研究领域、学术地位、活跃程度等,编辑需不定时对这些标签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相应的邮件列表,以给不同类别的用户推送满足其需求的相关信息。如《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把每期的目录发给学科涉猎较广的大导师,将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文章发给科研一线的科学权威,将综述文章发给处在学习阶段的研究生的导师[6]。

插件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个性化教学; SPOC; 学习分析

随着医学技术、医疗大数据、远程虚拟医疗等迅猛发展,医学信息的获取、掌握与运用成为胜任医疗相关岗位和科研的必要能力。信息素养是个体反思性信息发现,理解信息如何产生与评估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并合理参与学术社团的综合能力[1]。信息素养强调在不同专业构建和信息情境内对信息的判 断、利 用 和 创 造 性 的 再 应 用 等 全 面 综 合 能力[2]。医学院校开设文献检索相关课程是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学生迅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科研信息环境。本文结合《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基于SPOC 教学模式[3]的信息素养个性化教学。

1 SPOC 教学模式

SPOC 教学模式创建适当规模的在线学习环境,以短视频浏览为中心,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过程中与教师互动获取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使课程适应学习者学习偏好,增强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SPOC 教学模式是在自适应在线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习者个体的主动性和学习进取性,要求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是高等教育层面开展线上教学的理想选择。学习者登陆 Moodle 学习管理系统,通过任务查看、学习章节、单元测试、作业提交、论坛讨论等教学活动开展信息素养知识点在线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以综述写作训练为主线,重组文献检索教学内容,融入到文 献 调 研、管 理、筛 选、写 作 等 分 面 开 展 教学[4]。

2 学习分析技术

学习分析( Learning Analytics,LA) 可以定义为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学习者及其上下文的数据,目的是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发生的环境。学习分析涉及三个关键要素: 数据,分析和行动及后期处理[5]。本轮教学改革提取学习管理系统中学生信息、学情统计、成绩统计与讨论区文本数据,以“学习者+行为+对象”三元组形式半自动整合,记录综述写作分阶段成果,建立个人学习测量档案,通过标签来标记学习行为数据,了解学习者的真实学习状态和学业表现。

3 医学院校学生信息素养个性化教学改革实践

3.1 设计分级标准,预评估信息素养

课前参照《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二级评价标准,结合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目标,围绕信息理解、信息选择、信息批判、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表达等多个维度,设计问卷调查,测试学习者信息素养水平。信息素养预评估结束后,所有选课学生初始化设置成“新生”、“实习生”、“入门生”、“中级生”和“大学士”等五个级别。在学习者开启学习阶段进行分级管理,将有助于学习路径规划和学习诊断。

3.2 融入综述写作过程,构建信息素养体系

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应以专业人才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媒体便利条件,融入先进计算机技术,构建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新范式。设计综述写作特定教学情境,贯穿整个授课过程,教学形式从单纯的馆藏信息检索技能讲解和演示,转向文献调研与分析、选题工具和文献管理软件利用,经典文献导读与综述写作练习。鼓励学生者进行文献分析、评价、管理、创建、协作,并利用学习管理平台提供检索练习,提交反馈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参与组内交流,展示优秀作业,促进了信息素养的共性理解与自我认知。教学改革打破以往数据库检索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综述写作的各个环节为抓手,各模块相互交叉,融合渗透,有机统一,形成了内容完整、主题鲜明的授课模式。

3.2.1 文献调研与论文选题

引导学生结合本专业思考学术研究目标,分组制定组内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教师提供课前中外文文献资源数据库检索短视频和线下万方选题、百度学术等开题分析工具讲解,指导学生检索、分析,大范围系统获取论文选题所需相关文献,其过程中逐渐熟悉学科专用术语、规范用语,凝练出关键词,形成精准检索式表达,保障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及高价值。

3.2.2 文献管理与分析

明确研究选题后,利用文献管理工具整合不同数据库来源文献,按课题分类统一格式导入,建立个人文献数据库。其过程,既是熟悉了解各种引注格式的过程,又是构建为何引注、引注什么、何时引注、如何引注的学术引注规范的过程; 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对文献题录数据进行共现聚类分析,可视化展示学科知识脉络与演进,揭示出期刊分布、研究热点、研究前沿,有助于建构学科发展规律; 利用好数据库 RSS 订阅功能及时追踪研究课题的新发现,也会对文献综述的撰写起到很大的帮助。

3.2.3 文献筛选与取舍

保证文献综述的有效性、相关性和准确性,必须从实用和质量角度进行科学的筛选和取舍。实用性筛选从研究内容、发表日期、发表语言、杂志类型、数据收集时长考虑制定纳入排除标准。质量性筛选主要围绕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干预、分析、结果和结论展开讨论。文献筛选与取舍授课形式采用了循证医学数据库检索和经典综述导读方法,起到了快速理解的作用,分组课后作业练习强化了知识的吸收和交流。

3.2.4 综述写作与作业考核

 在充分的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进而开展纯文献综述的撰写。因此,综述写作指导立足综述所遵循的路线,期中论文选题具体、基本架构清晰、概念解读正确,佐证材料丰富、作者讨论充分等要素尤为重要。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依据学生提交的综述写作提纲,审查作业中综述论文格式、讨论部分和参考文献 DF 原文,考核综述写作步骤和原文传递能力; 二是综述作业中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组间互评,最后以优秀作业展示方式共享学习。

3.3 应用学习分析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

学习行为分析技术基础是学习管理系统内产生的规范化学习者行为数据。学习行为数据产生后,首先采用系统提供的统计方法,对学习者群体进行扫描,了解学习规律和学习状态。其次利用 Moodle 第三方学习分析插件进行学习行为在线分析,对关键信息可导出三元组数据进行重点综合分析。因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均依托学习管理系统,本文更加关注分析目标达成,包括学习诊断、学习路径规划、资源推荐和学习干预。

3.3.1 学习诊断

学习诊断往往伴随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自主学习部分。结构合理的知识点和层次分明的测验题目数据库是成功实施学习诊断的关键环节。学习者通过观看视频和学习材料,在线测试学习成果,构建信息素养知识体系。学习管理系统论文选题,文献检索、文献分析,文献筛选主题模块中,按章节教学内容均提供了配套的 10 ~ 20 道练习题。学习者学完主题内知识点,答对所有单元测试后,系统分析学习过程完整记录,形成学习诊断报告,更新知识结构和学习状态数据,调整信息素养级别。

3.3.2 学习路径规划

学习路径规划是在分析出研究兴趣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帮助梳理课程知识网络结构,关键时间节点上引导到关联知识内容学习,兼顾深度学习和知识完整性。此阶段,学习分析技术介入学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个人学习路径规划,根据学习者登陆时长,观看视频频次,辅助资源浏览次数,测试成绩,学习分析技术主动判断学习者关注的概念主题,生成关联概念和未查看概念序列,再次进行学习时提示学习路径。二是分组任务中,各小组论文选题结束后,结合掌握的信息源形成检索报告,线上提交组内自评。组间则依据检索报告中关键词、主题词选取,参考文献数量,文献新旧度,信息源种类,原文获取、核心期刊比例,作者影响力因素打分互评。教师则根据综合评分选取高价值检索报告,分析报告质量影响因素,解读文献筛选与取舍原则,协助调整学习路径。

3.3.3 资源推荐

建立学习者和学习对象之间的二元关系,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学习者与学习对象之间的相关性推荐资源。初始阶段,教师将网络爬取后的各类型文献管理分析与跟踪工具使用文档与视频资源链接地址,按照操作系统和版本打上标签,人工辨别权威网站和资源热度设置默认分值,形成原始资源 Top N 排名。当学习者采纳接受所推荐资源后,同时更新资源排序和学习者兴趣标签,以便持续推送个性化资源。另外,定期收集学习管理系统讨论区标题和文本内容,利用学习分析文本挖掘发现热门主题,也是更新后台资源池的重要渠道。

3.3.4 学习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