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范例6篇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范文1

2005——2007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二届三次教代会审议通过2009年1月8日

一、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之魂。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有独特的见解。要确立既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又适合学校客观基础、客观条件的办学思想、理念,以此来总揽全局,聚焦局部。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提出这个理念是因为我们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提升所有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所有人”包括全校所有师生。“生命质量”包含着“发展与幸福”。因此,我们期望所有在鲈小工作的教师和在鲈小学习的学生能够天天有进步、日日有发展、年年有作为;期望所有在鲈小工作学习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体验欢乐、享受幸福。二是学校今天的发展必须给明天的发展留下更大的余地。学校的发展有近利和远利的追求,两者可以兼得,但不可偏废。让学校今天的成就成为明天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如果要比较显性地诠释这个理念,就是三句话:以学生为本,培养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具有创造力的“四有”新人;以教师为本,造就素质优秀、善于探究、和谐进取的教师队伍;以学校发展为本,建设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现代名校。二、学校办学目标、思路

理念是引领我们前行的一把火炬,一盏明灯、一轮明月。思路是方案、是路径、是谋略,理清思路,才会走上正路,少走弯路,才能拓展发展之路。

三、办学基本策略

㈠突出一个主题,就是改革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开放,使我们的国家各个方面取得翻天覆地的巨大成就,同样,7年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使我们学校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跻身于江苏省实验小学的行列,成为吴江小学教育“领头羊”之一。今后,学校仍然要高扬改革这面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办学体制改革中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学校品牌,使学校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㈡确立“三种意识”

⒈生本意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学生的质量、特色,体现了学生的发展水平。校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学生发展水平的竞争。学生发展水平高,学校的竞争力就强,学校的发展环境也就好。

⒉师本意识。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针对我校青年教师数量多,层次差异大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启动教师成长设计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不是一年,而是三年、五年。学校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的不同需要搭建更多的舞台,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

⒊校本意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现行教学研究制度发展和创新的需要。我们不能把眼光始终总盯在外出学习,应当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要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㈡实施“五大”策略

⒈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⒉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⒊以建设特色学科为着眼点,以“AAA特色学校”评估命名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校发展活力的客观现实需要。多年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寻找突破口,不断地进行探索。在艺术、体育、计算机教学、双语教学等学科教育中初步形成了学科教学的特色,特别是艺术教育特色初见成效,为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所认可,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但如何使我校的特色更鲜明和怎样打造出特色的品牌,这将是我们在今后较长一个阶段中的工作重点之一。具体工作:一是学校艺术教育要要再上一个台阶。继续深入开展中澳音乐实验、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艺术兴趣活动,逐步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艺术团体,如合唱团、舞蹈团、器乐演奏团等,并力争在少儿舞蹈这个项目上有所突破,铸造我校艺术特色的拳头产品。通过聘请专家进行创意设计,通过舞蹈梯队建设,每年至少有两个上乘的节目诞生。学校每个艺术教师每人要能够承担一个项目的辅导,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辅导特色项目。要坚持每年举办艺术节活动,为全校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舞台;⒉学校体育要再创新高。要以创建部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契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强化争先意识,继续抓好各个运动训练队,如田径、乒乓、篮球、门球、围棋、武术等队,保证参赛成绩继续稳定在全市领先地位。学校体育教师要力争能够带好一个运动队。要坚持每年举办学校体育节,在全校营造开展重视体育运动的浓郁氛围,让全校师生关心、支持和参与体育运动,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节活动,让同学们参与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让体育运动成为鲈小每一位同学的好朋友。⒊学校双语教育实验要有新的突破。我校是苏州市第二批被批准的双语实验学校,目前拥有十多名双语教育教师,今后一个时期,要根据省市关于双语教育的意见,大胆调整课程设置,进行双语教材建设,探索双语课堂教学方法,建立学生双语能力评价体系,创设双语学习环境,特别是校园双语教育显性环境要进行重新设计。要聘请外国教师,增加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机会。要重视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在每年学校双语节,为学生提供双语实践的舞台。要以双语实验班为示范,加强全校外语萄В岣咄庥锝萄屎椭柿俊H逵⒂锝淌Α⑺锝淌σ欢咸岣呓萄剑闳Π延⒂镅Э拼蛟斐晌倚5那渴蒲Э啤"醇扑慊萄б俅椿曰汀R谧ズ萌<扑慊占敖萄У耐保“斡判阊骷陡骼啾热疃樽寄勘辏霸缪盗罚φ热杉绦3至煜取?

⒋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力点,以课程改革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⒌以提升教育服务品位为增长点,以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优化学校环境为保障,努力扩大学校办学声誉。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范文2

金坛区水北中学诞生于1957年8月,迄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原为金坛地区的5所完中之一。1962年增设高中部,1998年因教育整体布局调整,撤并高中,保留初中学制,并扩大招生范围,吸纳五叶、汤庄两地区的部分生源,办学至今。

回首过去,六十年的风雨砺耕,六十年的薪火相传,水北中学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六十年弦歌不辍,一甲子春华秋实,一路长风,一路壮歌,一路诗痕。

一、办学优势

(一)历史悠久底蕴深: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六十多年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给了学校深厚的积淀,学校始终坚持“人人发展,发展人人”的办学理念,恪守“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的校训,发扬教师“钻研探索,言传身教,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教风,培养学生“刻苦勤奋,多思好问,严谨踏实,敬业求精”的学风,沿着以管理促进规范,以规范提升质量,以质量推动发展的办学之路,大力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推进教育和谐发展,实施“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管理,抓实过程,抓严细节,增强制度管理的约束力、学校精神的推动力、激励机制的驱动力、正面典型的影响力,营造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务实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近年来,学校硬件建设初显规模,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先后荣获“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单位”、“常州市节水型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安全文明单位”、“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金坛市中小学常规管理一等奖”等荣誉称号60多项。

(二)严谨治学师德优:至诚至真  至善至美

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要办好教育,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和造就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历年来,我校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加强教师的人格修养,提高师德素质,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从业准则。充分发挥教师“身教”的“隐性”教育的作用,杜绝有偿家教,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真情塑造未来”的服务理念。鼓励和引导教职工不断增强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我与学校共荣辱”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树立水中教师的良好新形象。学校拥有一支无私奉献、勤奋敬业的师资队伍。我校有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常州市“师德模范”2人,金坛区 “十佳师德标兵”4人,金坛区最美教师1人。

(三)勤学上进学风正:自理自律   自强自尊

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又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优良的学风,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行为方式。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外来务工子女,他们中的大多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既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也重视课堂外的学习;既重视向老师学习,也重视向他人学习。他们用勤奋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

二、办学劣势

(一)学校层面:课程意识薄弱

(二)教师层面:专业素养较低

(三)学生层面:生源错综复杂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

学校遵循“人人发展,发展人人”的办学理念,恪守“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的校训,发扬教师“钻研探索,言传身教,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教风,培养学生“刻苦勤奋,多思好问,严谨踏实,敬业求精”的学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沿着以管理促进规范,以规范提升质量,以质量赢得信誉,以信誉维持规模,以规模推动发展的办学之路。学校师生本着“水滴石穿,厚积薄发”学校精神,积极探索“师生合作,当堂巩固”的教学模式,实施以“净水净人” 为核心育人目标的“水文化”校本课程,努力实现学校愿景:做快乐水滴,创幸福学校。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项目

学校发展项目:做快乐水滴  创幸福校园

阶段成果:

(一)初步完成顶层设计

围绕“人人发展,发展人人”的办学理念,结合“水文化”主题,我们提炼出六个关键词具体阐述我们的学校文化,即:山之南水之北、上善若水、水到渠成、饮水思源、滴水穿石、源头活水。

我们重点从“净水净人”这一主旨提炼出了学校的精神文化:“水滴石穿,厚积薄发”的学校精神、“上善若水,饮水思源”的育人目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思想、“正直为人,透明如水”的立校之本、“包容向善,追求卓越”的工作原则、“海纳百川,风雨同舟”的管理机制、“做快乐水滴,创幸福学校”的学校愿景。

(二)开发学校校本课程

学校把“水文化生命教育”纳入校本化课程体系,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在具体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承载“水文化”的历史内涵,确保内容落到实处。近年来,我校组织编辑了校本课程《魅力洮湖》、《快乐成长》等,组织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保护母亲湖——长荡湖”,开展环保小分队实地探察活动,这些活动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为学校、家长带领孩子学习水的知识、感受水的魅力的重要平台,有力的提升了办学品位。

第四部分  教师发展项目

教师发展项目:做教育的智者  仁者  行者

阶段成果

(一)师德建设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我校成立了师德委员会,每月对教师的师德状况进行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我校每位教师做到三个“自觉”、四个“主动”、五个“严禁”,其中四个“主动”为:主动学习,争做学习型教师;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道德模范公民;主动规范行为,争做遵纪守法的标兵;主动服务学生、社会,争做群众满意、家长放心的教师。近年来,我校先后有刘建华、尹晓锋、严玉芳、钱卫琴四位老师被评为金坛市十佳师德标兵,丁冬梅、成丽娜老师被评为常州市师德模范,丁冬梅老师被评为常州市百名农村优秀教师,臧屹人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朱燕老师被评选为金坛区“十大最美教师”。

(二)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形势喜人。

决定学校办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近年来,我校大力实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通过“上挂横联,内培外聘”的模式,大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上挂”与上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机构挂钩;“横联”与兄弟学校、企事业单位合作交流;“内培”通过开展“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发展梯队建设;“外聘”通过聘请校外优秀教育及社会优秀人士把他们的成长经历与智慧辐射水中校园。近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多位“大家”、“名师”来校,如邀请了盛利维尔总经理但胜钊,和我们老师分享了他的成长之路、自我的追求和职业规划,他那份对职业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著追求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邀请了金坛区西岗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张敏老师来校给全体教师做讲座,她从自己的课堂实践出发,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要唱好 “四部曲”:激发兴趣、培养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同时她还从教师、学生、效果和气氛四个方面谈了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我们还邀请了金坛区第五中学、徐佳美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徐佳美老师为全体教师作题为《班级管理中的点线面》的讲座,分享了她20年班主任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徐老师对班级工作的热情、细致、用心真是让人钦佩啊!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借鉴吸收,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我们分批组织教师到泰兴洋思中学、武进区湟里中学、金坛区西岗中学、金坛区直溪初级中学等学校去学习交流,还组织全体班主任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名班主任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广大教师提供切磋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广大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师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师教学能力评比中,我校有多位老师崭露头角。房烂萍老师在2018年金坛区初中语文教师评优课中荣获一等奖,庄云台老师在2017年获金坛区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比赛一等奖,房烂萍老师、周斌老师在2018年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微课评选中获一等奖,周骐老师在2018年金坛区初中化学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丁一娜老师在2018年金坛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二等奖,高圆老师在2018年金坛区初中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三等奖,万露老师在2017年金坛区初中英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三等奖,汤家奇老师获在2017年金坛区初中数学评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司马强老师在2017年金坛区初中地理评优课大赛中获二等奖。在金坛区首届教师专业素养考试中,我校司马强、侯艳丽、田邢兵、冯翠等多位老师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三)打造“五心课堂”

(1)精心备课:知识吸收点   智能开发点   思想教育点

(2)全心上课:心中有本     目中有人     手中有法

(3)细心批改:基本题全批全改   重点题细批细改   学困生面批面改

(4)耐心辅导:针对性     层次性    民主性

(5)潜心科研:勤学习     勤实践    勤思考

第五部分  学生发展项目

学生发展项目: 自律  自愈  自燃

阶段成果:

(一)学业水平逐年提升

在学生的培养上,我们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年级成长目标:七年级——让习惯符合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八年级——把思路变成出路,用行动点燃梦想;九年级——让梦想照进现实,把定位干成地位。

为了这一目标的达成,我校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强化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宗旨,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大力推进质量建设。首先,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根据课程计划做到开齐开足,做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和谐互补。进一步开发和实施好我校基础拓展课程、人文德育课程、活动展示课程、社团发展课程和人文环境课程等五大校本课程。扎实抓好教学常规的每个环节,抓备课,抓上课,抓作业,抓辅导,抓考核。严格执行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管人、管事,向管理要质量。其次,继续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继续推进和完善“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精心抓好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把毕业班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第三,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形成教学上的合力。第四,抓好音、体、美学科的教学。音乐、体育、美术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面实施体育与艺术“2+1”项目,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爱的文体活动。

几年来,我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历次期中、期末考试中,我校七、八年级的学业成绩逐年提升,各项指标排名都由原先的低位水平提升到了中位水平。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我校也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2017年中考我校2人进入全区前100名,4人被华中统招录取;2018年中考我校有3人进入全区前100名,其中徐兆鑫同学进入全区前10名,被省常中录取,600分以上达20人,徐子涵同学被华中提前自主招生录取,另有4人被华中统招录取。2019年中考我校有2人进入全区前100名,600分以上达25人,人均总分名列全区第十,全科合格率名列全区第五,可以说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中考成绩不断攀升,我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活动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价值观的形成,最终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以期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养。

七年级每周一节综合实践课,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刻纸、泥塑、烹饪、小制作(毛根纸人、提壶小鸟、雨声桶等)、校徽、班徽设计、专题研究等等,老师们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增强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分享快乐。这样的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

去年我校还开展了校综合实践活动日活动,全校师生一起走出校园,上午参观企业、图书馆和规划馆。走进同方威视的生产车间,师生们惊叹于现代化的生产线;走进利步瑞服装车间,师生们被眼前极富设计感的服装作品所吸引;走进图书馆,师生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书香及阅读环境的舒适;走进规划馆,师生们仿佛目睹了金坛的历史变迁。随后,师生们还聆听了职业规划师为大家作有关人生规划的讲座,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学生们意识到在人生的成长中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追求的重要性。下午,我校全体师生来到美丽宜人的钱资荡畔,开展了一次定向越野。对于大多数师生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参加的第一次定向越野比赛,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活动。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师生们的激情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时刻都在激励着队友们向前冲。每过一个关卡,他们都是无比的兴奋。虽然有些队伍没能完成指定的关卡数,但是他们一直都在路上,从未停止。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的身体,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

上学期,我们还成功开展了校首届 “中华诗词大赛”和“一站到底”活动。我们在七年级开展了“中华诗词大赛”,比赛共分5轮进行比赛,分别为:海选赛、淘汰赛、抢位赛、晋级赛及巅峰赛。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营造出了浓郁的读背千古美文的氛围。在八年级开展了首届“一站到底”知识竞赛活动,比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展开,考题涉及初中所有课程内容及课外知识。可以说,这是一场关于智力的竞赛,更是一场关于知识的比拼;是勇者之间的挑战,是强者之间的较量。

此外,每年的校园艺术节已经成为全校师生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小品、相声、歌曲、舞蹈、戏曲联唱、器乐演奏等等,节目精彩纷呈,是全校师生感受艺术魅力的盛会。

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的才华得以彰显,班级团队的力量得以展现,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第六部分  学校工作展望

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大家你追我赶,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我们初步设想如下:

第一,继续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务求开拓创新,鼓励教师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为导向,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培养教师履行职责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奉献精神。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整体和谐,建设人性化、注重自然与人文结合、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和与人文的魅力。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范文3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是各学校高度重视规划目标,措施到位,推进有序,规划达成度整体较高。各学校严格按照《郑州市局属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督导评估方案(2012—2015学年)》要求,以有序推进各项规划目标为抓手,让学校向创新、特色、优质和内涵发展。通过职代会、行政会、教师会等各种平台,使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从制订、修正、分解、推进到年度自评,均取得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各学校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全面发挥规划对学校发展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二是各学校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规划的重要目标加以实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精业务、重责任、勤思考、爱学习、勇创新的管理团队。各学校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的培养。在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同时,通过加强党对干部队伍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培育、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让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对干部进修、轮训等,定期进行业绩考核、评议等,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让课程建设向多样化、特色化、可选择性发展,使课堂改革:扎实推进。各学校通过规划实施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学科教研组等不同组织形式,开发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和特色课程,加强对研究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探索,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同时,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抓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着力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任课堂生活中享受幸福和快乐,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

四是特色化发展有亮点。各学校厘清办学理念,明晰办学目标,以规划做指引,在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的道路上争创一流。各高中学校把握三年发展规划核心价值追求,在理念下行动,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渐进,在多样化发展中彰显生命力,在特色化办学中体现创造力与示范标杆的共性品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与其他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相比,校园文化建设相对缓慢、滞后,不能顺应学校的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的需要。作为高中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重点体现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一年来,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但总体达成度不高,成效不显著。这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第一,校园文化的实施谋划未上升到学校跨越发展的高度;第二,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未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第三,校园文化建设说教化、标语化、图片化,重环境轻文化,粉表层少内涵;第四,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历史断裂,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是部分学校课程建设步伐拘谨,在高中教育发展必须面对转型的形势面前犹抱琵琶。在三年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领导对课程建设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学校对国家课程二次开发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部分学校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方案)不够充分,有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清,对新课标解读不够通透,不能体现时代性和学科整合的特点。

三是心理健康工作与师生实际心理发展需求尚有距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在转变观念中加快走向科学和规范的步伐。各高中学校建设了设施较为齐全的心理咨询室,虽然心理健康教育的脚步逐步加快,但仍与师生的实际心理需要有距离。第一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等同对待。第二是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队伍建设滞后。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力度不够。第四是心理咨询室建设有待完善,各功能室利用率有待提高,管理需要更加科学和规范。

三、发展建议

一是校长要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经营者”。第一,校长要对校园文化进行顶层设计;第二,校长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涵,把校园文化当成重要的课程来建设;第三,校园文化建设要追求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追求每位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专业魅力;第四,校园文化要在积淀传承中发展,要体现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楼一道中,体现出学校的价值引领。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范文4

大家好!

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代表景小的青年教师们在这里和大家做这样一次主题交流。我先简单地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05年9月加入到景小的教师队伍中来的,算起来,参加工作也已经2年多了,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到迅速成长为能够基本胜任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想说,我是幸运的。从最初景小构建新三年发展规划之日起,我便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迅速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学校的新三年发展目标,制订了教师个人自主发展三年规划。时至今日,已是规划制订的第三年了,下面,我想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及个人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对制定三年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古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比较顺利地进行。就好比上一堂哪怕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课,作为老师,也应该从教学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有一个适时而合理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对于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而言,教龄不长,教学经验不足是我们的弱势,但同时,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尝试是我们的优势。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扬长避短,发挥我们最大的优势呢?很显然,一份合理而适切的职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结合学校新三年发展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05年开学初,华师大支持景小合作办学项目工作正式启动。在此契机下,校长室统一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新三年发展目标,制订教师个人自主发展三年规划。这对于那时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我而言,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学校领导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和专业化发展尤为关注。通过一系列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让我们迅速适应教师岗位。紧接着,又聘请华师大教管系的郭继东教授来为我们作“教师专业发展——今天的要求”、“如何制订教师自主发展三年规划”“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若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等讲座,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为我们青年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指名了方向。于是,我认真学习了景小新三年发展规划的相关文件,围绕景小三年发展的总目标,即“用三年时间(2005.9~2008.8),使我校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学校内涵发展方面有显著提升,成为地区有影响的、有综合竞争力的一流的新型学校,力争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为a等。”相应地制订个人发展总目标。即: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紧跟课改新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为一名既“专业化”又“个性化”的老师。随后,我在认真思考各个基础性指标的前提下,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信用和发展特色等方面制订了相应的发展性指标,包括每一年所要达成的目标和相关的措施。如果说学校的新三年发展规划为教师制订自主发展三年规划指名了方向,那么反之,教师的自主发展规划也应能够体现学校的新三年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范文5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专业代码为110402)是1999年国家教育部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过程中新增设的一个本科专业,其专业前身是农业推广。由于在1999年前全国招收农业推广本科专业的只有福建农林大学等8所学校,因此当年全国有资格招收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的学校也是这8所,至2000年增至18所。在创办初期,由于各招生学校的背景不同,对该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理解的差异也较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专业培养方案存在较大不同。问题更为凸显的是,在培养方案中专业主干课程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由中国农业推广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于2002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召开了全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年会,就该专业的办学定位、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研讨。来自全国18所农业院校的30几位与会代表经过充分研讨,一致认为可通过统编专业主干课教材来统一认识,明确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会议最后确定了《农村发展概论》、《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农业项目管理与评估》和《农村发展规划》等4门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并纳为该专业首批建设教材。

从全国范围看,2000年以前类似“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材的建设成绩有限,仅能检索到一部由福建农林大学叶大根教授编写的《乡村发展规划》,且层次较低,只适合专科自行考试学生使用。因此,从全国宏观背景看,抓紧编写“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材并投入使用迫在眉睫。同时,在农业部教材中心的积极推动下,2003年把该教材增列为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注重遴选并最终确定由福建农林大学朱朝枝教授担任独立主编,着手开展教材编写工作。

二“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路与原则

虑及2002年以前在全国无合适的《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材,而全国首批招收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均进入三年级阶段学习,在此背景下,该课程教材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当务之急解决教材有无问题,又要眼光长远注重质量将教材建设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在此思路指导下,该课程教材建设统一遵循以下原则:

(一)着手从速

随着全国首批招收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进入三年级阶段学习,“农村发展规划”课程修读在即,因此,在该课程放眼全国无适合教材可用的现实困境下,着手从速教材成为第一要义,故而成为教材建设之首要原则。

(二)加强联合

至2002年,可供“农村发展规划”教材编写借鉴所用的资源甚少,且系统性不强。资料零散,加之教材编写出版时间紧迫,为保证教材编写质量,加强联合势在必行。在主编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的牵头下,与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安徽技术师范大学等8所学校的通力合作下,教材各章节的具体编写任务很快落实,且确定4个副主编单位,一起推动教材编写工作进程。

(三)注重“三基”

本科教材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载体,应注重其系统性与规律性,尤其应突出该学科、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三个基本,本文将其简称为“三基”。“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根据课程设置目标,要求学生在进行规划实践之前,应扎实掌握上述三个基本。因此,教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编写时应坚持注重“三基”原则。具体落实为教材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等章节内容的编纂。

(四)凸显实践

“农村发展规划”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农村发展规划技能是课程设置的最高目标。因此,教材编写突显实践原则,具体落实为教材第四章至第十一章等章节内容的编纂,涉及规划的具体编制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强化学生的规划技术,于每章的最后部分编入经典案例,以第四章的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章节正文介绍了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内容、步骤、评价以及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于章节之后编写“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案例,供学生学习之用。

三“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农村发展规划”建设现状与成效

自2002年全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年会确定朱朝枝为《农村发展规划》全国统编教材的独立主编,教材建设工作逐步开展。于2003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列为全国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建设,根据课程培养目标选择参编院校和专家,先后召开两次教材编写会议(其中一次是通讯会议),确定教材编写大纲,并进行编写分工。2004年在全国各参编院校的支持下,教材完稿,并根据教材定稿会上各专家意见,进一步对教材进行补充完善,最终定稿付印,于2004年7月如期出版。

据中国农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农村发展规划》教材自出版以来,至今已再版3次,分别在河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等高校使用,同时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图书有限公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也都有购书记录,8年来共售出6000余册。从各院校使用情况看,普遍反映良好,因此,在2005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组织的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得优秀教材奖。2006年教材第二次重印时,被评为全国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同年,教材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四“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农村发展规划”建设的构思

农村发展规划应充分体现“三农”政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2002年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2003年又进一步提出“五个统筹”的基本方略,而在“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是第一个统筹,最为关键,因此,在“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中应体现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理念。2006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因此,在“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中也应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业多功能性,而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关键是发展休闲农业,因此,在“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中也应体现休闲农业规划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使用过程中,专家和学者提出的宝贵建议,成为教材修订的有益参考,尤其是基于该课程实践性特别强的考量,在以案例教学提高授课效果方面应更为凸显。

根据以上的思路,“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农村发展规划”的总体内容由14章组成,与“十一五”相比,增加两章,具体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原来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章节中,增加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同时单独编写一本“农村发展规划案例分析”,作为辅助教材,同样列入“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

参考文献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范文6

一、确定目标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就是学校在三年时间内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是学校管理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结果,是三年间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依据。要制订合理可行的目标,我们首先抓好以下环节。

1.掌握信息。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学校领导只有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制作,才能作出科学决策,靠“拍脑袋”是做不出科学决策的。另外,资料、情报、数据也要准确,信息质量越高、越真实可靠、越全面,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越具有科学性。

2.找准问题。所谓问题,就是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客观实际与目标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或矛盾。规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准备采取的行动。在学校工作中存在大大小小、形形的许多问题,因此要善于在众多的问题和矛盾中发现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把精力用在解决这类问题上。为了全面、准确了解学校当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进行了多次研讨,分别召开了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中层以上干部尽可能多地深入课堂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反复的调研,归纳整理出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优秀文化的浸润作用尚未有效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够高。抓住这些主要问题,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

3.确立目标。找准问题后,就要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这是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决定性一步。这个规划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中期计划,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校长把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为: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成为愿景共生、智慧共享、生命共长的和谐学校,三个具体目标:(1)让“智仁、劲节、虚心、团结、进去”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2)建设一支精干、能干、实干的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支会教、善教、乐教的教师队伍;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有一批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并在专业成长阶梯上提高。(3)以现代德育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完整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学生的基础学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三个具体目标内容明确,针对性强,体现了需要与可能、先进与可行的统一。

二、拟定规划

拟定规划是决策的基础。学校领导根据所确立的目标及掌握的信息作出系统分析,从多方面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提出初步设想,构建规划的基本框架:(1)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2)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目标;(3)学校发展的内容和举措;(4)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然后召集中层以上干部开会研讨,集思广益,讨论完善。校长把制定规划的四个任务分别交给各分管领导,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检查已经掌握的信息是否满足拟定规划的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拟定解决矛盾的方案。方案不仅要有大量决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而且要有周密的考证。要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矛盾,并考虑方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经过数十天的努力,各块计划的雏形基本形成,校长召集参与规划制定人员集中开会讨论,各分管领导就制定本块规划的特点、利弊及实现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备选意见。经过多轮的讨论、研究,不断完善各个细节,进行精加工,形成具体的行动规划。

三、反复论证

规划初稿完成后,我们并没有感到高枕无忧。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是否科学,还要进行多方反复论证。任何一个领导,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单凭个人决策是难以成功的,坚持民主,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博采众长,可以把失误率降到最低。学校领导决定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广泛听取多方意见。

1.设立校长信箱,把规划的初稿发给全校师生,让大家仔细阅读,通过信箱,可以毫无保留地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2.分管领导召开多种层面的教师座谈会,倾听一线教师的意见,考虑到有些教师提意见的顾虑,学校领导还与教师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用真诚之心鼓励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校通、家校联系本等与广大家长保持密切的接触,搜集家长的合理要求。

4.利用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规划初稿,吸纳学生的意见。

5.在校园网上开辟“我为规划献一计”专栏,鼓励广大师生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6.邀请上级行政部门领导、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座谈,进行科学论证。

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几轮反复征求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分块归类,最后呈交给校长定夺。这个过程对于校长来说是个考验,“谋”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但“断”必须集中。这个时候需要校长既热情地面向未来,高瞻远瞩,又冷静面对现实,脚踏实地;要求校长富于理想,善于在新的高度找到需要和可能的最佳结合点;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及去伪存真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具有胸怀全局,善于统筹,顾及各种关系和利益的整合性,豁达大度,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跟踪实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