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管理范例6篇

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即包括企业内部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观念,也包括企业外在的,看得见的行为表现。一切有形的物品、设施、办公环境、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等等都是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弱不一样,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强弱也不一样。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品牌理念就会非常明显,深入人心,问任何一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员工应该怎样工作,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的职能,一个是基础层次的职能,一个是深层次的职能。基础层次的职能也叫员工优化,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的信息系统等,它的中心目的就是围绕整个职能的目标让企业拥有最优秀的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层次职能也叫组织优化,包括组织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管理层领导风格与技能等等。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在基础层面展开的,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价值观已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必须向深层次职能展开。

三、人力资源倡导企业文化

若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的大系统,人力资源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人力资源的组织优化管理,直接导致企业文化的深入开发,导致企业文化的优化变革。

1. 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要围绕企业文化,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始工作,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共同探讨企业文化,然后再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洞察把握企业已经形成的价值理念,提炼简化成文,使隐含的企业文化形成质的飞跃。

2.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捍卫者。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领导层应做一个有效沟通,确认企业文化是不是把握到位,把握准确。在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时,高层领导者应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楷模,同人力资源部门一起用企业文化激励和约束员工,将企业文化导入工作中,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

3.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辅导设计者。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有意识地用比较先进的理念来更新优化现有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价值观实践管理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及企业对于环境认知的变化,又会逐渐形成企业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随时深入企业内部,提炼新的理念,对原有价值观体系进行调整或者就原有价值观具体内涵进行更好地阐释,从而对整个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确保企业始终能在市场中保持正确的航向。

四、企业文化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反过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1.用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最佳的组织架构有利于组织价值观的应用。一是总体的组织架构要适应企业的价值观;二是企业各个组成部分(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胜任素质要与价值观紧密结合。只有在价值观的作用下,企业才能把管理降到最少,把效果提高到最大。

2.把企业文化运用到招聘和培训体系。在招聘方面,应该对申请者进行两个方面的考察,即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是否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吻合。比如,团队合作是软件开发最基础的价值理念,那么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新的员工是就会考虑新员工团队意识强不强,有没有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招聘的成功率也提高了。在培训方面,一是针对成员进行广泛的企业价值观培训,重点是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价值观对于每一个员工的意义。二是针对公司的价值观进行相关的技能(包括领导力)方面的培训。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是企业最好的最强的凝聚力,员工若有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就会自发地形成共同目标,形成和谐默契的团队合作,去争取最佳的团队绩效和企业绩效。

3.将企业文化引入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企业充分将企业文化管理的过程和结果纳入已有的绩效管理体系,最终与成员的晋升、培训、奖励、薪酬等有效对接,确保企业的各种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又有突出成果的行为,这样不但强化了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又可使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的业务,优化企业业务活动的结果。

综上,运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效益是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最有成效的贡献,企业只有根据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建设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实现依靠文化管理企业的管理之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王伶威.企业文化建设要着陆生根[J].新长征, 2008,(06)

[2]刘小峰,王维,刘建勋.企业文化建设“五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0)

[3]段启峰.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J].煤炭企业管理,2005,(06)

[4]刘子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997,(03)

企业文化管理范文2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当前农发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而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则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看出,在“统筹城乡”、“两个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者之间存在着一条明晰的逻辑线索。“统筹城乡”是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战略取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战略的具体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又要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加快农村社会发展;既要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建设;与以往农村工作的着力点相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在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的农村工作思路,即我们所要建设的新农村已不单单追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农村的社会组织建设的全面进步。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它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理念、或是崇高的理想,它应是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共有的、内化的判别事物的标准,它渗透到所有的员工的言行举止的一切小事中去,从而形成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及持之以恒的实践精神,它不仅能指导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更重要的是在不利因素下能够帮助企业摆脱困难,走向成功。

三、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金融市场竞争的需要与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加入世贸组织正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它标志着金融改革和开放、金融服务与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各种金融投入和服务的竞争,急切要求当前农发行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好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分析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切实落实好当中央与国务院出台的“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一号文件”的指示,把农业政策性银行建设成为为“三农”服务的银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自己特征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增强农发行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使农发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农发行长远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农发行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这就为我行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建设“新农村的银行”是我行的办行方针,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中争取到自己的市场份额,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要在内部建立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在外它代表着农发行的企业形象,再内则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使全体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统一性,不但能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也有利于显示出我行现阶段党赋予我行的社会职能定位。

四、农发行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

曾经有一著名专家说过:“当今的企业不是在出售产品而是在传播文化”,由此可知农发行应该在为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产品的同时也在传递着本行的经营理念。

农发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它有其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为了能积极的推进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为了能够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中独树一帜,这就要求本行要有能够彰显自身理念的东西在里面――企业文化。本行的领导者应用其自身领导风格和企业自身需要塑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文化差别,形成了本行独特的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员工共同价值观之上的,是超越于员工“个识”的共同价值取向和集体精神的反映。本行要牢牢的将自身的文化理念和员工的个人价值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员工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都能够发挥出来,让本行的企业文化能够与员工思想意识形态融为一体,增强本行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和核心业务能力,真正有“行兴我荣,行衰我耻”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物质文化建设

农发行是致力于服务“三农”,发展“三农”以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为己任,所以应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应能够恰如其分的表现出经营理念,经营内容,所属文化特征等一系列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公众能够认知并能识别的企业标志或形象。

农发行的物质文化建设外在表现形式

(一)标识文化

统一行徽、统一行服、统一行歌、统一办公楼外观形象设计、统一佩证上岗,体现中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特色,体现农发行人简洁、干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服务文化

农发行是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而生,只有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客户、服务于大众,才能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客户、取信于大众。农发行在办理金融业务时,应讲究文明用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提供超值服务。抓好营业窗口建设,从礼节礼仪、交际规范等方面提升员工服务水平,将简单的办事程序升华为高层次的服务文化。改善农发行在龚断经营下形成的官商作风,以客户为中心,从不断发现与解决客户、社会、大众的不满意来完善管理,努力在客户中树立优质、诚信形象,在政府树立有为、有位形象,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负责任、讲奉献形象。

(三)环境文化

注重办公、生活设施建设。农发行的物质环境整体布局应体现自己的特色,突出自己的风格,使员工在简洁、宁静、庄重、神圣的文化氛围内既感受到环境对自身言谈举止和行为的规范,同时也感受到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精神上的愉快和自豪,自觉自律、爱岗敬业、心情舒畅地做好本职工作。因地制宜,多方筹措资金,花小钱,办大事,搞好农发行“共性文化”和各行“个性文化”的结合,充分利用本地、本行“亮点”,创建自身特有的特色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品牌文化,产生品牌效应,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档次,为提高业务经营效益服务。

六、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应该以理念为指导、以制度为准绳,或者说行为是企业理念与制度作用力的真实结果,行为如果与理念和制度相违背,理念就成了满嘴空谈、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而物质又是行为的真实结果,有什么样的行为文化自然有什么样的物质文化。

考量行为文化的关键就是企业倡导的理念是否得到有效地贯彻,制定的制度和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并得到了严格的执行,物质文化建设是否实现了企业理念与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高度统一等等。

紧密联系农发行的经营管理与岗位工作实际,持续深入地进行本行文化理念的有效宣导,使本行的文化理念―“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融为一体,融化于心,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意识,让员工在日常的客户服务中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将我行的文化理念传递给客户。

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类别,在理念清晰化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相对具体和全面的、可执行的行为规范,并建立与行为规范相配套的奖惩规定;使员工有明确的执行标准。

建立别具一格的企业礼仪和仪式,不断强化员工的行为意识、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建立良好的员工礼仪不仅能使公众认同本行的金融服务,员工以良好的个人姿态出现在客户的面前,也有利于提升本行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员工礼仪,不但能彰显我行员工的整体专业素质,也能使客户更加容易认同我行的服务理念,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行为举止,不但是对客户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对职业的尊重。

注重企业内部不同层面优秀典型和企业领导者与中高层管理人物表率形象的树立。在管理学中有这么一句话,“企业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很显然企业的管理者必然是这个企业的灵魂,管理者有怎样的风格、学识、素质、修养,都将能被这个企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气质-也就是我们说的企业文化。我行领导者在追求自身业务又快又好又稳发展的同时在也应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给广大的职工做出表率,树立自己的威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中国有句古话叫“身教重于言传”,领导者应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人,鼓舞人、教导人,要促使自己成为员工当中的榜样,加强本行内部优秀典型或个人事迹的搜集、整理与宣传,使更多的社会公众认识、了解本行,认同本行。

提高管理执行力,确保既定的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产生强有力的行为与心理约束力。规章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在管理当中能够被遵守和执行的,但在很多时候,制度对员工的行为约束往往很不到位,究其原因是执行力不够所致,为了职工能够有一个统一的行为规范,使农发行能够在社会当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农发行就应该要加强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力度,使每一个业务环节都能够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这不仅有利于确保农发行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还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人为操作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机会成本。

七、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变革的首要任务是根据精神文化的要求塑造出自己的制度文化。企业文化变革的成功或失败,不在于企业提炼了什么精神,而在于制度化的力度,制度化是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的精神文化――新的制度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的。

企业文化管理范文3

企业文化在公司中无处不在,这是事实。无论喜欢与否,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得面对它。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中国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中心主任李明

一、宣言只是开始

如今,探讨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绩效的重要性亦为许多学者和企业实践所证明。美国人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热衷于撰写企业文化宣言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而在中国,改革开放才不到年,真正的企业化经营才年,而以现代企业运作是最近年才逐步形成的,但是,随着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引入,全国便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浪潮。

中国很多企业都已渐渐认识到,现代的企业制度必须配合以现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肯定和开展。于是,各大企业开始着手建设、量身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许多行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齐头并进,已经涌现出极富个性和魅力的杰出代表,如华为、联想、蒙牛、大庆油田、华电国际、五矿集团等。

然而,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很多企业往往是在大张旗鼓的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之后,却发现员工对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宣言或纲领并不认同,也无法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具体行动中去。即便言语振奋人心、动人心弦,光靠这种精美的语言不会也不可能使一家公司高瞻远瞩、追求卓越。企业文化建设和宣言撰写仅仅是开始。这些存在于公司创始人和领导层脑海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最终必须通过一些媒介进行外化,从而被整个企业的全体人员所接受,并表现为思想和行动。而有关公司战略的各种讲话和企业宣言并不能完成上述任务。

二、成功源于行动

一家成功的企业必定有一套成功的企业哲学或者企业理念,而真正的成功在于能够持久的一贯坚持这套哲学。这是说起来简单,而做起来很难的事情,但是默克制药公司和公司(明尼苏达州矿业和制造公司)却做到了。

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美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评选中,默克公司连续年榜上有名。如今的默克公司已经成为世界制药企业的领导者,在全球生产和销售的医药产品达多种,其处方药销售居全球第一。默克公司科学和技术政策主管杰弗里斯图乔说过:“我来默克之前曾经在另一家美国大公司工作。我认为,两家公司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言语与实际——另一家公司高举价值观、宏图大志和一切的一切的达旗,但是言语与实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在默克公司,两者之间则没有差别。”事实上,从乔治默克开始,默克公司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持续一贯地加强自己的核心理念,这一点表现在股东报告、招聘资料、员工手册、自行出版的书籍和史料录像带里;在经理人演讲中,在新员工培训课程、提供给外界报纸杂志的文章里,在无数内部和通讯里也是一贯如此。如果请默克提供一些描述公司价值观和目的的文件,默克公司能提供不少于种明显不同的材料,有些文件时间早到世纪初。年,默克公司举行百年庆典,出版书籍、文章、演讲、录像带、历史分析,无一不是大力强调公司的传承和价值观。

另一家值得学习的公司就是人们熟悉的公司,年,公司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亿美元。而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一贯的创新精神。创新并不是花点钱或者参观一下创新企业就能实现的。在公司,创新是一种复杂环境的产物。公司最突出的天赋就是培养了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促进的总体工作环境。据员工称,有一种特殊的创新生态机制,正是这种机制使每年研制出了大批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公司没有正式发表过公司的价值观,但是从公司百年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其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影响的价值观:

坚持不懈

从失败中学习

好奇心

耐心

事必躬亲的管理风格

个人主观能动性

合作小组好主意的威力

上述所列的价值观陈述在各种商业畅销书中随处可见,而最重要的是在公司,这些是实实在在的,公司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创新热情。

三、从宣言到行动

宣言只是开始,成功源于行动,而从宣言到行动的自觉过渡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从聘请管理顾问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小组到企业文化宣言的起草、修订和,在这样一场企业文化建设运动中,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对企业文化都将产生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每一位领导、每一位员工在这一过程中都会重新思考企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从而认识到平日所没有发觉的东西,从而反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本身的意义之一。而当通过在管理顾问的帮助下经过深入调研、评估诊断,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梳理整合、总结提炼,经过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的企业文化宣言在很多时候却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

如何以宣言来引导行为?如何使我们辛辛苦苦从事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对企业真正有意义的活动?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解释了企业和企业人所做的活动的意义,指明了其行动的目标和原则,但是缺乏一种行为的约束,这也是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西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继承并遵循着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和古罗马的契约精神;而在中国,奉行中庸的儒家思想往往缺乏对人们行为的制度约束。

企业文化建设要取得显著效果,要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转化成自觉行为,在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和企业文化的表层结构之间要建立起一道桥梁,这道桥梁就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以物质基础和权力(或权威)基础所保护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从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到企业文化的表层符号体系与行为,才形成一条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通道。

因此,实现从企业文化宣言到全体员工一贯的自觉行动的过渡,需要通过一系列明确的、表述清晰的制度和规范来约束,需要给予一定的激励和惩罚。公司在其创新价值观下不断发展壮大,其创新得以在行动中持续下来,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要求销售额的应该来自于四年前发明的产品,因此所有的部门都明白必须要不断地把新产品推向市场;第二个原则是,产品属于各业务部门,但技术属于公司,各部门有权规定生产什么产品,但对技术却没有所有权,在公司内部,所有的技术都可以自由使用;第三个原则就是著名的“”规则,有了这个原则,研究人员自由组合进行研究的时间就得到了保障。

四、全面把握企业文化状况

企业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定期的诊断、评价和测量,使之量化,从而准确呈现现有企业文化的特征,比较现实与期望的差异,比较本企业与全行业的差异,衡量企业文化创新、变革的方向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适应性。测量、评价以及再测量、再评价,对于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研究、与实践还处于相对初步的阶段,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变革与创新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诊断组织文化和管理能力的评估方法和工具,缺乏深入洞察企业文化核心的理论框架,同时也缺乏为改变组织文化和个人行为方式提供系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定量方法研究企业文化并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企业文化诊断工具的管理咨询公司。仁达方略开发的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系统包括问卷调查(含问卷和量表)、深度访谈、历史资料回顾以及公司文件研究、产业发展研究与行业研究、现场调查等,其核心在于仁达方略编制的企业文化调查问卷。

该套企业文化调查问卷的设计综合了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依据管理学的基本要素以及仁达方略企业文化的咨询总模型,借鉴国外企业文化测量的成功经验,在专家组的共同研究与讨论下,通过对涉及企业管理、企业与企业人的行为的有关维度与要素的演绎与归纳,并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归纳总结出了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全面性的企业文化分析图式。

问卷调查中的多数问题测量的是人们对在其工作单位中实践活动的感受。共有道这样的问题。在寻找维度和要素的研究阶段,我们使用了现代统计学方法对来自电力、航空、石油、金融、电子等行业的多个样本对访问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分析产生了个因子,对个因子进一步分类,得到个维度。通过对在国内多家机构的应用来看,该企业文化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的信度系数()在至之间,能够全面反映被测试机构的文化现状,从而为企业文化的提升和完善提供量化的依据。

五、规范企业文化管理

在全面把握企业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期望之后,在全面了解企业组织目前的状况、企业以及个人的做事习惯之后,在清晰了解我们未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之后,在了解了我们现在的企业文化与理想的差距之后,我们必须加强企业文化长期建设,规范企业文化日常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范文4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运作过程中,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其独有的个性表现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的内涵体现了组织的发展目标及价值观,并且反映了组织行为的特征。因此,文化的特征表现为一种感知,是一种描述性的术语,同时体现着企业独有的个性,并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

(二)企业文化管理功能的内涵

传统文化管理的特点,特别是家族式企业发展起来的文化管理的特点是家族管理模式,创始人的价值观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文化和企业行为,大多反映的是私营企业家个人价值判断,企业文化管理体现为私营企业家个人的管理行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便逐渐意识到管理的严肃性,多半开始重视制度建设及制度的完善,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发挥制度的作用,在一定时期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实践也证明由于个人对制度的理解或执行方式不同,在以制度为管理手段的企业中,制度管理并非为一味百灵的药方,且此阶段文化管理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带有较大的被动性。经济发展至今,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间并购、跨国公司大量产生,企业中员工多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管理发展的总体趋势告诉我们,文化管理是管理科学的新发展,是管理适应社会现实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管理措施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基本精髓和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从文化管理的高度来管理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体现人的能动性,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思想和观念的管理,人的思想和理念相对于制度管理更具灵活性,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二、文化管理功能的现实意义

经济的发展促进着企业文化内涵的丰富,科学、先进的企业文化同时又推动着企业经济的发展,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发挥着明显的积极推动作用,是管理高层次的体现,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文化管理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需要

管理实践及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体现出家族式的经验管理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制度管理,再发展到现代经济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这一当代企业管理的路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其核心是文化的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文化驱动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经历了经济驱动、科技推动、文化凝聚三个阶段。实践证明,文化管理功能的发挥凝聚着企业的人心,约束着人的行为,发挥着人的能动性,并最终演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灌注先进文化理念,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是管理发展的新思路,是优秀企业追求高层次管理的需求,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优秀员工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

企业资源可以概括为人、财、物及技术,在这些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是人力资源,人是最具主观能动性的资源,且控制着企业的其他资源。所以说到底,企业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企业文化必须将企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结果定位在尊重人、管理激励人、培养人上,通过教育、指导、培训、激励和其他的手段来达到企业管理和企业内涵式发展的目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着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优秀文化对员工队伍的建设功不可没,每个人在组织体系及组织运作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使个人与组织文化、组织行为相符,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

(三)企业文化是无形的管理者

科学有效的管理应该是软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是由不同类型的个人和团体组成,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个人能力的发挥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组织中的其他人相结合。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并能有效实施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规章制度,进而对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规范等的长期培养,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潜移默化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导致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在这样的现实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越发重要,这一无形管理手段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要素,营造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支持,无疑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四)企业战略的发展有赖于文化管理的助推作用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提高员工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但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文化管理的辐射作用更加广泛,涵盖了管理的各个层面,体现了企业的灵魂,是实行企业各层次,各方面管理协调一致的核心力量。在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的情况下,文化管理功能发挥越有效,战略目标实现就更迅速。所以,企业战略应为企业文化引领下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是以价值管理为核心,涉及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品牌等,不仅与企业领导关系密切,更关乎每个员工,该理论从研究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入手,通过结合市场及企业自身发展具体情况的分析,切合实际地梳理出企业的关键核心价值观,然后通过制度化的行为准则,贯穿于生产运营的整个过程,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成功,就将迅速改善组织的管理绩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战略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管理手段的有效性。总之,良好企业文化的构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是人本管理的必然需求,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向上企业文化的培育,管理过程中既体现制度化的硬性管理,又结合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三、有效企业文化管理功能渠道的构建

伴随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及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不容忽视。文化管理功能建设渠道显然与一般的文化建设工作有着较大的区别,单纯的“形成体系、宣贯手册”不能满足文化管理功能的发挥,其构建核心工作应该是围绕企业和个人“如何改变”而展开。一般而言,畅通企业文化管理功能渠道应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一)文化诊断

首先,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文化及已形成的文化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解析,这需要一个专门的方法对各职能部门、生产部门进行层层分析,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梳理企业文化特点,出具企业文化诊断报告,分析企业究竟是属于哪种文化,所有成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进取向上的还是懒惰散漫的,针对企业特点制定文化管理的方向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认同和共识的建立

正如上面提到的,一个非常独特的企业文化的个性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形成,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并被组织成员所认可和尊重,这些软性的意识形态的内容是形成企业凝聚力最有效的桥梁。因此,发挥企业文化管理功能必须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核心、个性化的内容,并将这些核心内容快速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每个阶段、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快速发挥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

(三)文化管理工作体系建立

企业文化管理的工作并不是填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文化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是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最终目标。这需要根据企业运行状况及价值链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有效开发和高效管理。

(四)战略的构思

企业文化管理功能作用在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因此,文化的战略构想必须是在结合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战略管理目标。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战略就是控制规划资源;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战略就是实现长远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追求短期拥有,后者是追求长期发展。文化管理能较好地实施企业战略的宣传和强化。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文化管理功能的发挥在经过上述几个基本步骤以后自然融入了企业管理的总体运作之中。但并购企业由于情况相对复杂,其文化管理功能的发挥必须依据并购企业特征进行设置,其文化管理功能渠道的构建与一般企业有一定的区别。

四、并购企业文化管理缺失的消极表现

由于来源于不同发展历史的企业,其文化均带有原有企业的个性特征。因此,针对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功能的构建较一般企业更为复杂。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原企业文化已经在员工头脑中形成,旧的文化理念未必与新建企业完全吻合,这一时期会出现看似与企业文化无关的一些现象出现,其实质就是文化管理功能在此阶段未能有效发挥其管理作用,这些消极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员工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新企业的不融入性,员工的角色模糊感增强,导致员工选择离开,尤其是那些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企业核心业务的人员,此时成为了其他同类竞争企业挖掘的目标,这些员工的流失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这些员工是在企业不断发展进程中成长起来的,是难以用简单的培训或引进再生的。企业要想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最有效的途径是用文化管理员工思想,用企业发展规划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二)团队效率下降

无独有偶,由于新建企业的文化未能在短期内形成,无法发挥文化管理作用,导致员工对企业认知模糊,当员工脱离了原来的规范、凝聚力、团队氛围以后,加之对高层领导的选派等问题的猜测,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个人的努力程度下降,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往往会牺牲团队的协作和利益。由于缺乏统一的目标,整个组织的运作受阻,团队效率大大下降。

(三)文化冲突时有发生

企业文化一般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物质、行为文化,在这三方面的文化财富中以企业精神文化为核心,是与企业的成长背景、经济环境、企业运作及企业策略、领导班子的建设等密不可分,是企业长期发展积累形成的约束本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的总则,其他两方面隶属于这一层面的文化。这一层面的文化根植于员工的思想深处,且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当企业实施并购时文化冲突在所难免,尤其是当员工感觉到曾经坚持或受到认可的行为在新的组织体系里得不到回报甚至还有可能受到处罚时,员工的道德标准衡量尺度就会发生偏离,出现工作准则模糊的现状,出现严重的消极怠工现象。当员工感觉到长期坚持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突然变得不被接受时,就会对新的企业文化采取排斥甚至抗拒的态度。

(四)人员之间、上下级之间信任度下降,沟通困难

从宣布实施并购到并购的具体运作,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予以公开化,且信息也并非能够足量或及时传达到每个员工,尤其是组织中个别领导存在故意隐瞒消息或将并购中的细节神秘化,导致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对领导团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信任度一旦下降,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沟通困难。此阶段,各类小道消息会弥补正式渠道的信息,导致人员之间、领导层之间无法正常沟通。综合上述现象,对于合并企业来讲如何发挥文化的管理作用,尤其是文化的柔性力量是值得企业管理者深思的。

五、并购企业文化管理功能构建的基本思路

基于各种消极现象,新建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管理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文化管理功能发挥得好坏,关乎企业的效率、关乎员工的安全感、更关乎企业并购的成败。有效发挥并购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一般应通过以下过程:

(一)成立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管理小组

并购行为的实施只是并购的开始,往往大多矛盾出现在并购以后企业的长期运营过程中,因此,文化的融合和整合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用一个企业的文化替代另一个企业文化或简单地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就能够达到整合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并购初期是各类矛盾激化的非常时期,文化整合管理小组应该吸纳了解并购企业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特点的老员工参与进来,当然该小组离不开专业管理人员的策划及整合工作的实施。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要想发挥文化的管理作用,该小组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柔性管理”的思想。通过文化管理功能的发挥,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和主动协作精神。

(二)并购企业文化诊断

这是并购企业文化管理功能发挥的基础工作,对并购企业进行文化诊断,并将诊断结果认真梳理,其目的是充分了解原有的并购企业的文化特征,梳理出并购企业的优质文化,为新建企业文化管理功能的发挥提供基础内容。对原企业文化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原企业各自发展历史、企业价值观、企业战略目标的选择等内容。除了这些内容的诊断外,还应诊断并购企业文化融合度的大小,可能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出现哪些方面的冲突,以确定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核心内容以及整合难度的大小。

(三)找出并购企业文化共同点,优胜劣汰

任何一个企业文化的发展,都经历了具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殊内容,并且已被其职工接受,并贯彻于组织及个体的行为模式当中,形成了企业独有的个性。企业并购以后,由于企业个性不同,其原有的行为模式、方式、价值观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文化比较接近的企业并购中磨合期较短,企业绩效影响不大,但对于个性差异较大的企业,会引起员工较强烈的反应,会影响组织中人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组织绩效,严重的甚至导致并购整体经济行为的失败,违背并购企业最初的意愿。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面临很多问题,管理者必须充分考虑并购后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果单纯采用一种文化覆盖原有企业文化的方法,或者只注重组织框架的构建、职责权限的划分、部门的层级设计,忽略了组织中人员的内心现状及特点,未能形成相应的文化整合计划,就不但不能使并购后的组织结构发挥其强大的力量,反而削弱了原有企业的优秀文化,将原有企业的文化弊端带入新的企业,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内耗。因此,在短期内通过对原有组织体系的诊断,迅速找寻出新建企业的文化核心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管理者迅速清理对企业发展不利的文化,宣扬优质文化。

(四)并购企业文化管理功能发挥的具体计划

在文化管理过程中既要体现柔性管理的思想,同时也不能忽略刚性的约束性和规范性,针对并购企业的特点和特殊时期,在制定文化管理功能发挥的具体实施计划时,一方面要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有它自身的价值,不能以并购企业的强弱来判断文化的优劣,相对于制度层面的文化和物质层面的文化,精神层面文化管理的核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文化管理小组应全面考察并购双方的文化差异,重建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求同存异,建立和谐文化。另一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目标清晰的工作规范、质量标准、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等刚性制度,在这一阶段意义重大。尤其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绩效评价体系非常关键。组织绩效源于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在清晰的目标下找出可行的路径,并且把目标和现状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才能决定组织绩效的具体内容。绩效评价的过程远比绩效评价结果重要。绩效管理一方面形成了刚性的制度,另一方面管理者的领导力传递了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引领方向。

(五)确立并购企业发展目标,建立并购企业新型文化核心内容

确立了文化建设的内容以后,要求企业采用合适的渠道向员工介绍如何有效地建立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可以借鉴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绩效管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确立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绩效评估来衡量员工和部门的价值贡献。在保障绩效为先的基础上,绩效指标的设计应更关注以人为本,在绩效沟通及计划落实过程中充分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在关注企业成长的同时,也关注员工能力的提升。在企业中,建立以正向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加强绩效管理的沟通与反馈、将绩效结果应用于员工工作改进的依据、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岗位竞聘和职务晋升的依据,其目的在于在并购企业中迅速建立正向的、符合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二是企业战略目标的设计和实施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涉及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内容,不同时期企业的战略目标有着不同的重点内容。实施战略管理渗透,其主要目的是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找准个人定位,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进而实现文化管理功能的发挥,削弱并购企业文化磨合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使战略目标迅速建立企业统一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起到既促进企业发展又振奋员工工作热情的作用。

(六)创新文化传播途径

企业文化崭新的核心内容,有赖于有效的传播途径,才能迅速发挥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文化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随着电子科技、信息的发展以及人们理念的更新,传播文化模式的探讨是无止境的,但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决定了文化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文化传播的形式也应与企业员工的特点紧密结合。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有宣传教育、培训、广告、标语等形式,这些方式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有直观、易于接受的特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人群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经历并购后的企业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角色模糊期和职业迷茫期。实践证明,对并购企业员工的企业文化传播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员工尽快度过迷茫期,结合企业发展主动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企业应做到职工职业生涯管理制度公开化、长期化,坚持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坚持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现实表明,在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基础之上,结合员工多元化、企业发展时期特殊化的特点,主动为员工谋划职业生涯的这种创新传播手段,能迅速发挥文化的管理功能,在短时间内消除了并购期间员工的心理迷茫期,留住了核心人才。

(七)文化管理功能发挥的反馈阶段

企业文化管理范文5

 

2企业管理的内涵

 

企业管理,分为钢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我们现在明显的感觉到有很多企业在几年之内,企业利润就有了大幅度的増长,职工个人收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和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逐步由钢性管理模式转向柔性管理模式分不开的钢性管理就是企业的任何一个作业、任务、工作、全部必须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来完成,企业职工必须是无条件的■机械式的按照这些规章制度,不能参与任何个人主观意识来完成工作。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一个工人把一堆物品从甲处搬到乙处钢性管理模式就是把这个工人每次必须搬几块物品,每次往返多长时间都有规定,每次不能多搬,也不能少搬,时间不能缩短,也不能延长达不到这个规定标准,就违反了企业管理规定,该工人就要受到处罚

 

2)柔性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通过一些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精彳神企业的利润、企业的效益,让企业职工感到企业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大家庭,他发自内心的愿意为企业效力。职工的工作状态是积极的、是主观能动的,职工觉得为企业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为企业获得利润就是为自己获得利润,为企业争创效益就是为自己争创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能使全部职工都能用这样的一种心态和理念为企业工作,对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只有向着这方面迈进,才会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我认为企业把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用真情凝聚人才”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企业的柔性管理的真谛!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柔性管理是手段,企业利润是目的它们二者之间有一个桥梁一一那就是企业品牌信仰

 

3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企业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大时空中久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无论从理论上和成功实践中,企业文化确实具有和存在以下功能:

 

导向功能能即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企业文化越强,越用不着巨细无遗的详尽的规章制度约束功能能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法以及厂风厂貌人际关系,对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约束作甩这种约束不是硬约束,而是软约束,一种由内在心理约束而起作用的对行为的自我管制凝聚功能能企业文化是一种黏合剂,使得整个企业团结一致这是企业文化所确立的共同价值和信念所起的作甩融合功能能企业文化能潜移默化职工的思想、性格、情趣一个新职工进入企业后,通过耳濡目染,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把自己自然而然地融合到集体之中。

 

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不但对本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且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功能,决定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重视企业自身建设在新时期新的经济大潮中,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搏击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中最为重要的制胜法宝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生产力,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

 

综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企业文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企业文化管理范文6

1人本管理核心

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所在潜能,他们的重点是要满足人们当前的合理需要,从而更深层次的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2企业即人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因此,管理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科研发展的最新成果表明,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要想使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发挥到极致,就需要让他处于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一个企业想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就要让员工保持处于轻松快乐的工作环境中。员工是企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之一,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企业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那么他将成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3企业为人

办企业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为了使员工在企业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企业中得到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把员工作为机器体系的一部分。“企业为人”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做怎样的抉择?这里涉及到价值系列等级的问题。最初人们以为最高的价值是经济价值,但实际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在体验其余价值之前,首先生活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保障,所以应该把维持生命的事物摆放在重中之首的位置。企业与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相似的地方,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不仅仅是维持企业的最高价值,这同时也涉及企业价值观的问题。

4企业靠人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员工,企业想要长久发展离不开员工的集思广益,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最大限度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企业内部建立友好合作的“团队精神”或“团队文化”,这是集体主义合作精神观的体现。这种管理模式倡导的是“人性尊重”,在此基础上凝聚起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就是建立起尊重人性的组织。

二人本管理的特征

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管理有以下主要特征:

1人本管理的出发点和中心

指导思想是人在企业管理当中,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作为管理客体中的人,具有两面属性:一是客观性,即人本身存在的个性、期望和需求等,并由于社会的进步而日益得到释放,因此作为管理者就应该主动了解并掌握他们的个性和期望,而后通过各种方法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二是主观性,即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可以主动地选择配合或拒绝管理者对其的管理建议,由此可见,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约束作用是相互的。

2人本管理活动

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在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管理思想指导下,管理活动要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确认充分运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如参与决策或实行权变领导等,争取努力建立一个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机智与才能的激励机制,打造一个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和良好的心智模式的管理环境。

3人本管理致力于

人与企业的共同进步、同步发展在以前,人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的,作为管理理论的出发点,人被视为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工具,着眼点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员工自身的发展。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经济模式快速转变,人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的个性化以及自我期望实现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认可。因此,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与调动放到中心地位就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三如何实现管理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组织创新,一切都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因此,管理者必须给员工创造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创造潜力。

1如何利用认知变化把握创新机遇

作为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必须洞察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抓住可能出现的机遇,提前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来临,就及时采取行动。利用认知变化创新需要以下四个要素:

1.1有创新敏感性

创新者与众不同的唯一因素是他们对机遇非常敏感。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必须洞察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提前做好准备,一旦时机到来,就及时采取行动。

1.2当机立断

创新的另一个关键所在是当机遇来临时,创新者要当机立断抓住机会。变革和创新需要勇气和决心,人们不愿意改变习惯,因为习惯是一种成本很小的行为模式;人们还希望回避风险,改变意味着要面对不确定,也就是说,变革和创新往往要冒很大风险,变革和创新者要有为捍卫组织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遭受挫折的精神准备。

1.3准确判断创新潜力

创新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深入周密的分析,深入周密的分析又必须依据可靠、及时而全面的信息,因此信息是权变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尽力提高信息占有率和应对能力。

2如何实践产品

创新作为管理者,要善于纵观全局,把握形势,既要关心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又要密切联系员工,求得员工的理解和配合。

2.1发现问题

确立创新目标。管理者要想实现创新,首先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各种差距。与期望状态相比,实际状态表现为落后或差劣,因而,导致人们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这种不满足感是管理工作创新的力量源泉。要想发现问题,确立创新目标,管理者最好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创新目标。

2.2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是创新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说确立创新目标和规划创新过程目前只是纸上谈兵的话,那么实现创新则需要生产实践。在这个阶段,管理者要组织员工齐心协力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实践过程中,管理者还要对原有的蓝图进行完善,积极采纳各种建设性的批评、建议,直至完成产品创新活动。

3如何激发员工潜在创造力

3.1相信自己有创造力

我们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影响创造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相信自己。杭州娃哈哈集团的领导人宗庆后发现儿童营养液有很大市场后,就果断投资与浙江大学一教授合作开发儿童营养液“娃哈哈”,结果一举成功。

3.2记下“一闪念”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员工会提出很多不同的解决想法和创新意见,但是,实际上高达90%以上的解决想法和创新意见既未被落实采用又未能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