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例6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1

【摘要】目的 总结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护理质量。方法 对33例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实施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33例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所出现的并发应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结论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均属高危儿,并发症多,病情重,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护理质量的关健。

【关键词】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护理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由于在宫内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的环境,所以在出生时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糖、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钙、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先天畸形、喂养困难等,故属于高危新生儿[1]。因此,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9年11月以来共收治糖尿病母亲的婴儿3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3例,男21例,女12例,足月儿25例,早产儿8例,大于胎龄儿28例,适于胎龄儿5例,体重最大4.9Kg,平均体重3.3Kg,孕周最小34周。出生后30min-2d收入我科。

2 病情观察和护理

2.1 一般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属高危新生儿,无论其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护理。入院后立即入暖箱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空腹血糖,监测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道,并检查有无先天崎形。

2.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2.1 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于生后1-12小时内发生。目前多主张采用不论胎龄和日龄,低于2.2mmo1/L,诊断低血糖症[1]。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为嗜睡、震颤、呼吸暂停、气促或惊厥等。然而,部分新生儿血糖即使很低,也可以毫无症状。因此,我科对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入院即开始监测血糖,本组患儿中有5例血糖低于以上标准,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干予,给予静脉输液泵输注葡萄糖,根据监测血糖的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2.2.2 巨大儿 巨大儿虽然体重大于其他婴儿,但机体抵抗力低下,且由于皮下脂肪多,出汗多,穿刺困难,如治疗护理不当,可致皮肤感染、败血症的发生。本组患儿中10例巨大儿,入院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血糖的变化,全面检查有无产伤及发育异常,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2.2.3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在生后6小时内发生,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一般的给氧方法不能缓解。患儿入院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次数和节律,有无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生,如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床边摄片确诊,并给予对症处理。本组患儿中无一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2.2.4 低血钙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低血钙发生率可达50%~60%[1],于生后24-72小时最严重。病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有无惊跳和抽搐等低钙表现,遵医嘱及时补钙。静脉注射钙剂时,如心率低于80次/min应停止注射,同时避免药液外渗,以免引起组织坏死。本组患儿中有2例发生无症状性低血钙。

2.2.5 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于生后48-72小时内,与非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比较,糖尿病母亲的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患儿入室后,每天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对出现黄疸的病人及时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并观察有无拒奶、嗜睡、哭声改变、惊厥、角弓反张等核黄疸症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积极治疗。本组病例中20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无核黄疸发生。

2.2.6 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为:多血貌、嗜睡、呼吸窘迫、紫绀及肌张力低下。所以对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在出生12小时后采集静脉血作红细胞压积测定以积极防治该病。本组患儿中1例发生红细胞增多症,得到有效治疗。

2.2.7 喂养困难 喂养困难主要发生在旱产儿中。表现为觅食反射弱,不能协调有效的吸吮和吞咽,食奶后有吐奶,溢奶现象,有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本组有1例喂养困难,对喂养困难的患儿我科采用鼻饲喂养,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训练患儿建立协调有效的吸吮,在我们的精心喂养下本组患儿均安全渡过喂养困难关。

3 小结

在胎儿时期,葡萄糖是由母亲通过胎盘主动转运的,而胰岛素则是由胎儿独立分泌,母亲患糖尿病时,由于胎儿血糖升高刺激了胎儿肠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新生儿出生时脐带结扎,终止了葡萄糖的供给,新生儿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而致低血糖[2]。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直接与母亲孕期糖尿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故除做好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外,还要作好患儿母亲孕期糖尿病的宣教,并在患儿出院前指导此类患儿家长要定期来院检查生化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如出现先天发育畸形的患儿,根据崎形的类型进行专科诊治。

参考文献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 中医护理;社区糖尿病;干预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188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时间在家庭或社区用药治疗。糖尿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1]。本文分析了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社区2012年5月~2013年4月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均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 空腹血糖>7.0 mmol/L, 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80例患者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61.34±12.65)岁;体重52~80 kg, 平均体重(62.54±11.72)kg;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7.84±1.65)年;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12例、高中25例、初中30例、小学11例。研究对象同时排除1型糖尿病、已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精神异常、智力障碍、视力、听力和语言功能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嘱患者接受糖尿病饮食, 适度运动, 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 定期检查血糖,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1. 2. 2 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 具体包括:①在辨证施食、食量有度等中医糖尿病饮食原则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辨证, 根据体质量指数计算每日摄入的热量, 每公斤体重摄取的总热量控制在15~50 kcal/d, 注意平衡膳食, 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做到谷类、肉、蛋、奶、蔬菜、水果种类齐全。糖尿病患者多为湿热性体质, 饮食忌食肥甘、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热, 忌食辛辣、煎炸、烤炙之品以免助热伤阴。指导患者食用天花粉粥、桑白皮粥、玉米须粥、山药粥等药膳粥, 分别将天花粉、桑白皮、玉米须等中药材适量与粳米同煮, 去药材后食粥。热证较甚者多进食苦味饮食, 如苦瓜、苦菜、凉茶、绿豆汤等[2]。②指导患者进行敲打经穴、足浴等保健治疗, 敲打经穴常用穴位包括涌泉穴、足三里、合谷穴、劳宫穴等, 2次/d;药物足浴可选择红花、艾叶适量, 以沸水冲泡, 到水温降低至40°后浴足, 注意预防烫伤, 每晚临睡前泡足20 min。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眼底病变等并发症。使用糖尿病药物后及时进食, 在活动时随身携带糖块, 以防发生低血糖反应, 防止病情转变, 先安未受邪之地[3]。③定期随访, 血糖控制良好, 无并发症者1次/月。如有血糖剧烈波动、出现并发症者积极给予治疗, 并增加随访次数, 改为1次/周,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指导。④指导患者主动参加社交活动, 以疏解情志抑郁, 告知患者七情过极对糖尿病的不利影响, 使患者认识到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控制、调节情绪, 以调畅脏腑气机、安神静智[4]。

1. 3 评价指标 患者空腹血糖下降至7.0 mmol/L以下, 餐后2 h血糖下降至11.0 mmol/L以下者认为血糖控制达标。随访期间如发现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记为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2. 2 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随访期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将糖尿病归纳于“消渴病”之范畴, 为本虚标实之证, 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二者互为因果, 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在临床治疗时应以滋阴益气为原则。

中医护理以辨证论治和脏腑理论为指导, 通过饮食养生、情志调节、健康保健等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饮食养生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证, 选择相应性味的食物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施食, 从而纠正和调节糖尿病患者机体寒热失衡、气机失调的状态, 并通过饮食固护脾胃之气, 达到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情志调节帮助患者纠正七情过极, 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调节阴阳、恢复人体生命的节律。健康保健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 纠正患者病态的生活行为习惯。通过敲打穴位、推拿、等方法使机体产生神经反射, 激活感应器官功能恢复, 调节内分泌。通过药物足浴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预防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做到既病防变[5]。

本研究中经中医护理干预者血糖达标率高达97.50%, 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82.50%;经中医护理干预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仅为5.00%, 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20.00%;经中医护理干预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50%, 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22.50%。

综上所述,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平稳控制血糖, 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毕月萍.糖尿病患者社区中医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34):265-266.

[2] 陈育红, 徐名一.浅谈中医饮食养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作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1):86-87.

[3] 陈国远, 向科明.中医“治未病”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思路与实践.医学信息, 2011, 24(7):4322-4323.

[4] 张先庚, 张洪, 彭德忠, 等.中医情志调护法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3):572-574.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0级糖尿病足;糖尿病并发症;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47-02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1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或坏疽,14%-24%的足部溃疡患者需要截肢治疗[1],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0级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病人足部并发有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但无开放性损伤的糖尿病足[2]。0级糖尿病足初期症状常不明显或仅有肢端怕冷、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等,不易被病人所重视。若迟治、误治可引起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花费巨大,且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我科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老年糖尿病病人83例,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和预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收治老年糖尿病病人83例,其中男61例(73.5%),女22例(26.5%),平均年龄74.9±11.8岁,糖尿病病程18.7±6.2年。

1.2 方法:配合医疗给予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指导及监督。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足的诱因、加强足部检查、足部护理、避免外伤、控制感染;心理护理等方法,使病人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因及其危害,增强对糖尿病足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足部损伤,避免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

2.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足的健康指导及监督,一年中糖尿病足的发生只有3例,其中1例99岁的老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猝死,另外2例在积极治疗,皮肤虽有破溃,没有致残,没有截肢。

3.讨论:

由于0级糖尿病足初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肢端怕冷、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等,不易被病人所重视,当发生破溃时才开始治疗,使致残率大大增加。国外研究表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一半的病人不发生足溃疡或截肢[2]。因此对0级糖尿病足的积极防治和有效的护理是防止糖尿病足致残、降低截肢率的关键。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溃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3.1 糖尿病足的诱因

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都会形成糖尿病足溃疡,并且是最终导致截肢的主要诱因,相关的科学知识匮乏容易造成糖尿病患者忽视自身的预防,这是糖尿病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定要积极的控制血糖与其他并发症: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最根本的基础是稳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 7 mmol/L 以下,或者餐后 2 h 血糖控制在 10 mmol/L 以下是最理想的,随时检测血糖,根据测得的结果来灵活改变治疗时药物的剂量,这一点在控制血糖时非常重要,由于动脉硬化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肢体缺血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控制血糖时,必须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坚持低盐饮食,还应该积极控制其他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各种急、慢性病的并发症,从而改善营养不良状态。研究表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已经认识到口服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用药依从性较好,而足部护理和血糖监测方面执行较差[4]。

3.2 加强足部检查:糖尿病确诊的同时也是糖尿病足预防的开始,必须坚持每年一次的全面足部检查,以了解有无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感觉减退,麻木或针刺感常常是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已开展多年,患者对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糖尿病足相关的健康教育仍显不足[5],因此要加强足部检查。

3.3 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坚持每天要洗脚,用39℃-40℃温水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泡脚时间不超过 20 min,并用吸水性较强的毛巾擦干,因为足部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相当于“第二心脏”,刺激足部反射区和穴位,能使血管扩张,全身血流量增多,血液循环加速,血液粘稠度降低,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使神经得到充分营养[6]。要定期修剪趾甲,保持皮肤,鞋袜要透气性好,质地松软,大小合适。建议患者不要穿露出脚部皮肤的凉鞋或拖鞋。适当进行运动和按摩,改善并提高神经功能,每日早晚各一次按摩有助于促进足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

3.4 避免外伤:很多糖尿病足由足部外伤引起,所以注重生活细节,避免外源性伤害。同时糖尿病患者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常常导致感觉丧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我足部检查,触摸足部动脉搏动情况,检查有无伤口,有无皮温增高或感觉异常等情况发生,当出现伤口感染或久染不愈合时,应加以重视,及时就医。

3.5 控制感染:任何溃疡和坏疽都有潜在的感染危险,感染被认为是影响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炎症细胞的黏附、趋化及杀菌能力均下降。当合并严重缺血时,局部炎症细胞数目减少,炎症反应减弱,而无典型的炎症表现[7] ,尤其那些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感觉不到局部的疼痛,而忽略感染的存在,延误治疗.

3.6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控制的需要,可能会长期用药、定期住院治疗,长期控制饮食,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所以医护人员要给予解释、安慰、鼓励等方式,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其适应生活,同时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和医护人员一起帮助患者,培养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0级病人进行积极干预,以预防足部溃疡的发生。这正是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念的最好体现[8]。通过我们实施的个性化健康指导和监督,降低了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通过预防糖尿病足的感染,从而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减轻医疗费用,患者易掌握、无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Boulton AJ,Cavanagh PR,Rayman G.Thefoot in diabetes[M],4th ed.Chichester:John Wiley&Sons,2006:1-16

[2] 李仕明.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

[3] 朱玉娟,周明莉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筛查及其危险因素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9,25(17)1571-1573

[4] 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3,25(5):11

[5] 杨青,钱晓路,白姣姣等,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与足部保护知识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1,25:1-3

[6] 张凤清。韦香葵,韦爱群.中医辩证施护对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53―1354.

[7] Lavery LA,Arinstrong DG,Wunderlich RP,et al,Risk factors for foot infections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6,29:1288-1293

[8] 杨莉,王宁玫 足部穴位按摩对0级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干预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0,3,24:601-603

作者简介:

金淑兰(1964--)女,吉林省长春人,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 130021。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4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7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结果:本组7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和护理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血糖达标时间为(5.2±1.9)h,尿酮转阴时间为(25.3±6.4)h,胰岛素用量为(43.6±7.2)U/d,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为4.1%。

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泵 临床疗效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58-01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该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1],其发病率较高,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人体胰岛素的持续基础分泌和进餐时的脉冲式释放,从而有效控制血糖,因此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一种有效方法,为进一步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7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2.4±2.5)岁,糖尿病病程3~13年,平均(6.4±1.1)年。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泵治疗,使用美国MinMed 508型胰岛素泵,24h不间断输入基础值胰岛素,进餐时则由泵输入餐前负荷量胰岛素,用量为0.05~0.1U・kg-1・h-1,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于胰岛素泵的治疗较为陌生,因此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胰岛素泵治疗的原理、步骤、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增强其对治疗的理解,以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2 置泵护理。置泵前应将短效胰岛素放置到室温后再抽取精确的胰岛素用量加入到泵中,选择腹部脐旁5cm无瘢痕、皮疹、感染的区域进行皮下穿刺,并根据医嘱调整各项参数[2]。置管后将泵固定好,并放在安全的地方。正常情况下针头每2~3d变换一次部位,在一处埋置最好不超过48h,以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3]。

2.3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防止输注管路打折、堵塞及漏液,并经常检查泵的运行情况,以保证正常运行。每小时监测1次患者的血糖,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主动询问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无不适症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等反应,患者一旦出现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脉搏加快、出汗多、呼吸浅而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加重等表现,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一旦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每日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硬结、感染及针头滑脱等情况,如有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2.4 健康指导。患者出院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如何在家中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胰岛素泵。同时指导患者如何合理的调整饮食结构,严格控制饮食,嘱患者应保持高纤维、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要按时、按量进餐,不可随意加餐[4]。同时告知患者必须遵医嘱规律使用胰岛素及服用降糖药物,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情况,用药期间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来院就诊。

3 结果

本组7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和护理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血糖达标时间为(5.2±1.9)h,尿酮转阴时间为(25.3±6.4)h,胰岛素用量为(43.6±7.2)U/d,治疗期间3例患者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4.1%。

4 讨论

胰岛素泵能够模拟正常胰岛的生理分泌节律,以基础输出量24小时不断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药物的最佳有效浓度,对于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成为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手段[5]。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并给予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快速控制血糖,缩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程,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调整胰岛素剂量过程中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6]。

参考文献

[1] 高会敏.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2,25(2):298

[2] 姜浩威,姜旭.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循证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216-217

[3] 覃美亚,张岚,潘兴时,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6):692-693

[4] 陈虹,徐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护理[J].江苏医药,2010,36(16):1983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分泌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引起[1],并伴有脂肪、蛋白质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现阶段,由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2],老年群体的发病率尤其高,这与民众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直接关系。本文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糖尿病护理方法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16-80岁,平均年龄为(62.5±5.2)岁,包括I型糖尿病23例,II型糖尿病35例,合并周围神经炎患者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糖尿病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

1.2 护理方法 (1)评估:患者住院后,病房主管护士整理患者相关信息及学习要求,并基于患者糖尿病认知状况判断患者的学习动力及相关适应能力,并做出系统的评估,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学习目标及内容。(2)健康教育:先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后着重针对营养学知识、血糖监测、低血糖防治、对症治疗、运动康复等众多环节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其中营养学知识宣教主要讲解科学的饮食搭配,血糖监测宣教着重讲解监测的重要性,并阐明血糖监测与低血糖防、对症治疗间的关系,运动康复宣教环节主要是指导进行科学的康复活动,以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健康教育开展的方式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集体授课、专栏宣传及示范指导等众多方法,健康教育方式的选取要结合患者的兴趣,以充分激发患者的兴趣与参与主动性。(3)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糖尿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重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比例科学,多食用蔬菜、高纤维食物等,少摄入盐,尤其控制胆固醇脂肪的摄入,尽量保证营养均衡。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营养状况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以保证患者血糖指标稳定,减少并发症。(4)运动护理:糖尿病老年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应该注重控制活动强度,其护理方案的制定可以增加散步、气功及太极拳等活动方式;针对中年患者可以结合快走、步行、广播操等方法,但是要控制活动时间不可过长。(5)胰岛素注射护理:胰岛素注射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具体护理执行过程中要结合血糖指标监测,以保证胰岛素注射安全、有效。胰岛素注射部位应优先选在腹部,可以呈对称方法交替注射,定期检查患者腹部斑痕及硬结出现情况。胰岛素注射还要进行时间控制,注射后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并少食多餐,以免发生低血糖。(6)血糖监测及指导:血糖是判断病情变化的主要指标,定时行血糖指标监测可为并发症的防控提供指导。通常情况下,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时行血糖指标监测最佳,使用中效胰岛素患者每日保证两次血糖检查,检测后基于血糖指标给予药物调节,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7)并发症护理: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糖、口腔感染等,护理中还要给予相应的眼部及足部护理,以保证护理措施的全面性,切实有效的减少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效果评量表及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调查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疾病认知度总评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71-89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2 结果

2.1 认知度评量 60例患者中有30例疾病认知度为优,24例良,4例中,2例差,总优良率为90.0%。

2.2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60例患者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评量结果显示,28例十分满意,30例比较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7%。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及环境综合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I型糖尿病及II型糖尿病,临床上多伴有代谢紊乱,其它如妊娠糖尿病等类型较为特殊,本文60例糖尿病案例中将此排除在外。现阶段,尽管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糖尿病仍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综合型疾病,发病后重点在于控制血糖。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多伴有急性代谢并发症[3],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控制血糖指标,还要进行并发症防控。本文6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十分显著,可见对糖尿病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干预需要全面系统,不仅要监测患者的血糖指标,还要针对并发症评估结果进行并发症防控,重要的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4]。本文60例糖尿病患者经系统的护理干预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6.7%,护理质量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成艳.36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0,22(6):195-195.

[2]韩晶波,李晶,杨秀兰.肝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4):295-295.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6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88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时间在家庭或社区用药治疗。糖尿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1]。本文分析了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社区2012年5月~2013年4月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均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 空腹血糖>7.0 mmol/L, 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80例患者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61.34±12.65)岁;体重52~80 kg, 平均体重(62.54±11.72)kg;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7.84±1.65)年;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12例、高中25例、初中30例、小学11例。研究对象同时排除1型糖尿病、已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精神异常、智力障碍、视力、听力和语言功能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嘱患者接受糖尿病饮食, 适度运动, 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 定期检查血糖,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1. 2. 2 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 具体包括:①在辨证施食、食量有度等中医糖尿病饮食原则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辨证, 根据体质量指数计算每日摄入的热量, 每公斤体重摄取的总热量控制在15~50 kcal/d, 注意平衡膳食, 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做到谷类、肉、蛋、奶、蔬菜、水果种类齐全。糖尿病患者多为湿热性体质, 饮食忌食肥甘、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热, 忌食辛辣、煎炸、烤炙之品以免助热伤阴。指导患者食用天花粉粥、桑白皮粥、玉米须粥、山药粥等药膳粥, 分别将天花粉、桑白皮、玉米须等中药材适量与粳米同煮, 去药材后食粥。热证较甚者多进食苦味饮食, 如苦瓜、苦菜、凉茶、绿豆汤等[2]。②指导患者进行敲打经穴、足浴等保健治疗, 敲打经穴常用穴位包括涌泉穴、足三里、合谷穴、劳宫穴等, 2次/d;药物足浴可选择红花、艾叶适量, 以沸水冲泡, 到水温降低至40°后浴足, 注意预防烫伤, 每晚临睡前泡足20 min。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眼底病变等并发症。使用糖尿病药物后及时进食, 在活动时随身携带糖块, 以防发生低血糖反应, 防止病情转变, 先安未受邪之地[3]。③定期随访, 血糖控制良好, 无并发症者1次/月。如有血糖剧烈波动、出现并发症者积极给予治疗, 并增加随访次数, 改为1次/周,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指导。④指导患者主动参加社交活动, 以疏解情志抑郁, 告知患者七情过极对糖尿病的不利影响, 使患者认识到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控制、调节情绪, 以调畅脏腑气机、安神静智[4]。

1. 3 评价指标 患者空腹血糖下降至7.0 mmol/L以下, 餐后2 h血糖下降至11.0 mmol/L以下者认为血糖控制达标。随访期间如发现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记为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2. 2 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随访期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将糖尿病归纳于“消渴病”之范畴, 为本虚标实之证, 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二者互为因果, 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在临床治疗时应以滋阴益气为原则。

中医护理以辨证论治和脏腑理论为指导, 通过饮食养生、情志调节、健康保健等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饮食养生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证, 选择相应性味的食物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施食, 从而纠正和调节糖尿病患者机体寒热失衡、气机失调的状态, 并通过饮食固护脾胃之气, 达到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情志调节帮助患者纠正七情过极, 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调节阴阳、恢复人体生命的节律。健康保健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 纠正患者病态的生活行为习惯。通过敲打穴位、推拿、等方法使机体产生神经反射, 激活感应器官功能恢复, 调节内分泌。通过药物足浴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预防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做到既病防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