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课程范例6篇

企业管理课程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1

围绕专业定位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定位包括的内容较多,但是如果从“专业———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的角度看,笔者认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二是专业服务面向的定位。从专业培养目标看,很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明显偏高,缺乏针对性。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大多数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实际能力和专门技能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这一定位显然与现实有较大程度的背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多地面向企业生产一线,无论从生源素质,还是从用人单位需求,以及现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来看,“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明显偏高。在“专业———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中,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

比如,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育目标定位是:培养企业基层管理者。很明显,这种定位比起笼统的培养“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要具体、清晰得多。专业定位的第二个内容是专业服务面向定位。专业服务面向实际上是指专业服务区域,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是地方高校,属于区域性高校,高校建设必须服务、服从于区域经济发展,其专业建设必须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类型相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在进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前,有必要区分两个概念: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很多高校将两者等同看待(从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可以看出),笔者过去也常常不作区分。其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的核心,是一个专业与其他专业、特别是相近专业区别的根本标志,只有少数几门课程能列为核心课程(大多数专业的核心课程可能只有一两门)。而专业主干课程是指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从核心课程延伸出来的,服务、服从于核心课程的专业课程,可以有多门课程(一般为6-12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目标如果定位为培养企业基层管理者的话,那么专业核心课程就可以确定为企业班组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如果为:培养中小企业基层管理者,那么,可以考虑将企业班组管理和中小企业管理两门课程确定为核心课程),其专业主干课程就必须要从企业班组管理延伸出来,具体可以设有: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

围绕专业岗位技能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群

专业课程群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岗位技术或技能课程组成。在完成了专业定位,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后,接着要进行专业技能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群中的岗位技术或技能课程,要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服务面向进行设计。在企业中,基层管理者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与高、中层管理者明显不同。企业基层管理者所要求的岗位能力主要是技术和技能。因此,岗位技术和技能类课程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学生获取岗位技术与技能的需要,为此就要结合专业服务面向定位进行设计。广西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服务面向是广西区域经济,广西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中以制糖、水泥、机械和金属铝加工为支柱,那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群中就应该设有:制糖技术与工艺、水泥技术与工艺、机械制图和加工、铝加工技术与工艺这几门课程(或将其融合为一到两门课程)。在进行专业课程群开发与设计时,会出现一些多学科相互渗透或交叉的新课程,这些课程一般没有现存的教材可供使用,解决办法是:高校选择区域内支柱行业中较大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校企合编教材,并且由企业技术骨干利用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时机,在企业为学生讲授。校企深度合作能为高校提供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场所,高校亦可利用其技术、师资优势对企业员工进行在岗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或技术骨干也可为高校学生授课,进而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真正实现校企融合。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2

本文所说的企业课程是完全以企业作为课程主体,授课教师、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等完全以企业为主,课程的地点也主要在企业进行,学校方面仅仅以协助形式参与其中的一种校企合作课程模式。因其作为校方设计(计划)的课程形式存在于企业中,故本文将其定义为“企业课程”。在这一企业课程中,学生将带有更明显和明确的企业身份参与到课程中,不同订单企业的企业特征也将在课程中得以充分展现。之所以将企业课程作为校企合作一个比较特殊的、单独的部分提出,是因为在校企合作的概念下,各类课程操作起来各自进行,缺乏彼此之间的渐进性、联系性和组织的系统性。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校企合作的各类课程进行整合,将实践性更强、企业特征更为显著的以企业为绝对主体的课程归结为企业课程进行系统开发。而与企业课程相对应的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除了校方开设的一般课程、校内实训课程之外,也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其他课程形式,如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开设讲座、上课等等。

“企业课程”这一概念的产生源于校企合作,但是同其他校企合作课程相比,更倾向于企业性,更能够贴近企业实践甚至是完全加入企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订单班级的学生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实践氛围有着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同其他的校企合作课程相比,企业课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实战性

企业课程虽由学院设立,但是来源于企业,与企业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任务或即将上马的工作项目息息相关,它不同于高职院校老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选定的课程,也不同于实习实训基地训练时的课程,如供应链实验实训室有的技术在学校教学大纲、实训基地是必备的基本技能,而在企业是已被淘汰的,不需要掌握的;实训场所的设备和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也是有差别的。因此,企业课程完全是以现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具有极强的实战性。

2特定性

具体的企业课程只与特定的学校、特定的专业、甚至特定的学生相关系,并且只与特定的企业,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特定的时间段相联系。企业课程是存在于特定的企业内部的,而不是学校内外部、企业外部、企业周边环境,这是与其他校企合作课程最大的区别所在。

3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企业物质和非物质资源都能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用以支持课程活动进行。企业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多彩,从狭义的定义来讲,有物质资源,如:企业工作岗位、企业仪器设备等;有人力资源,如企业管理层、企业技术人员等;有技术资源:如企业课本、企业技术标准、操作手册、企业技术等。从广义的定义来讲,还包括企业的财力资源,如企业投给职业院校办订单班的费用、奖学金、助学金、科研经费等;企业的精神资源,如企业文化等。

二、定岗双元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企业课程设计

1企业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企业课程应当符合“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培养理念。“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不断的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循环学习,因此,不管是在学习的初期、中期还是末期都应该有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这决定了现有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实习(初期阶段)和定岗实习(末期阶段)还不足以满足“校企滚动,循环学习”的思想和理念,因此,在学习的中期还必须有相应的企业课程。

1.2企业课程应当适应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当代许多高职教育理论都非常强调定岗实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本作者认为,定岗实习是学生学习达到一定深度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课程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定岗实习之前,还应当有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实践环节。比如,学生在刚入校之后学习初期的企业课程,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企业课程。

1.3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课程设置应当符合物流岗位的实践过程。企业课程是完全根据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开设,因此课程的设置也必须遵循企业物流管理岗位的适应过程,由浅入深的开展。经过调研发现,新员工在融入企业物流岗位的过程中,通常要经历岗位认知、岗位跟学和自己操作三个阶段,企业课程就需要根据这样的不同阶段分别设立不同的课程环节。

2“渐进式”的企业课程环节设置

依据以上的思路,再结合我院“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要求,我们相应的把企业课程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分到合,渐进式的设计为认识实习、协岗实习和定岗实习三个环节,认识实习适应学生刚入校后初期的学习阶段,实践中基本上属于新员工的岗位认知;协岗实习针对学生中期的学习,属于岗位跟学;定岗实习针对学生学习已经到达一定深度之后所需要的实践环节,主要在于学生的自主操作。具体设计如下:①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旨在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让学生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此阶段学生属于“岗位认知”阶段。对于订单班的学生,这种认知也包括对订单企业的了解和熟悉,包括订单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相关物流设施设备和业务流程等。②协岗实习。协岗实习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独创的一种实习方式,目的在于衔接认识实习和定岗实习两个阶段,作为初步实习和深入实习之间的过渡。主要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安排学生去相关岗位进行企业现场协岗。在这一阶段,必须强调“协岗”的内涵,即不同于认识实习的主要依靠“看”和“听”的以“了解”和“理解”为目的的实习模式,也不同于定岗实习的“独立”操作模式,而是在企业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实际操作,但非独立操作的完成相关核心岗位的相关工作。③定岗实习。定岗实习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定岗实习”是让学生进入物流行业的具体岗位独立工作,自主自立完成核心岗位的相关工作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物流行业实际工作中,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就业和自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渐进式开展,构成了真实化、多元化、现代化的企业课程体系,保证了企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相互融合

企业课程作为学生三年高职学习生涯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穿行。使学校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与企业课程互相促进,互为基础,这样才能发挥企业课程的最大作用。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实践探索,将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结合安排如下:第1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1个学期。此阶段学生在学校在校内学习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最后一周安排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实现专业认知的“工学交替”。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点”实习。第2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2~4个学期。此阶段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前14周分别在校内、教室和实训中心采用“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两周安排学生去订单企业相关岗位进行现场协岗实习。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线”实习。第3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4~6个学期。第4期最后一周在校内教室和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物流企业计划、组织、控制与评估等基层管理能力的培养。第5~6学期到订单企业参加定岗实习,使专业综合技能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面”实习。

三、总结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3

关键词:培训师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为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对高级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的要求,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引入职业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综合竞争力。

一、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长期以来是“教师主导课堂、教材主导内容、课堂主导课程、考试主导考核”。这种教学,没有发挥老师的创造性,更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严重脱离学习的本性。

二是教学方法简单,学生积极性不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所占学时学分较少,加之普遍以大班授课为主,教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到如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涵盖教学知识点上,缺乏改革的动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教学内容以理论讲述为主,实践性较差。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以讲授为主并配以少数量的案例教学,理论授课占绝大部分比例,实践教学比例课时比重过低,学生很少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能力差。

现有的培训模块的课程设计通常以介绍理论为主,突出培训的重要性,对于结合企业实际的培训涉及很少。培训师课程的引入,可以弥补现有课程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让学生了解实际培训需要和模拟真实培训情景。

二、基于培训师课程的培训课程模块设计

1.培训师及其课程体系设置

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培训师的国家职业标准,把培训师的职业等级分为助理、企业和高级培训师三个级别,并对培训师做了如下定义:培训师是在任何类型的组织中,能够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培训手段,策划、开发、营销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从事培训教学、培训管理和培训咨询活动的人员。

培训师课程体系设置包含三个模块,一是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二是职业技能,即培训师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等;三是心理特质,即通过心理定向训练和对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促进培训师职业心理特质的稳定和成熟。

2.基于培训师课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课程设计

(1)企培师课程的引入。引导学生对培训师职业进行系统了解,培训师是一个综合专家、教师、咨询师等多种角色的复合型岗位。在课程实施时,通过录像展示、资料搜集等手段,展现培训师课程讲授魅力,培养其职业兴趣。

(2)企培师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培训师核心的培训技能涉及培训方法、课程设计与研发、教育技术、演讲与表达、评价与反馈、教育科研方法、培训演练与实习等。课程实施时,可以通过各项活动设计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其中。

3.基于企业内训师课程的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

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合企业内部培训师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培训师考试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培训师与教师的区别进行思考,让学生了解其差异,进一步阐释培训师是培训活动的设计者、表达者和主导者。

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培训技巧。设计上台演讲的体验分享和评价、表意练习、3分钟培训师等活动,按团队进行讨论。针对演讲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控制、语言表达、仪态仪表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有效演讲的七大要点姿势。设计3分钟培训师活动,请各小组组织一次主题培训,并上台呈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学习到培训师培训的关键技巧,掌握培训师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课堂掌控和自我情绪管理的技巧。

4.课程考核

结合企业内部培训师考核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采取现场模拟授课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学生可根据其专业特点选择新员工培训、安全培训、企业文化和新工艺等内容进行现场模拟授课。课程考核形式即是模拟企业内部培训师的培训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职业培训师课程是在培训师已具备一定基础上开展的,对个人素质和技能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的学生尚不能达到中高级培训师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平,张敏.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师培养课程体系探讨.继续教育,2011,7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4

近年来,现代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这给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培养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现代化人才的责任,还肩负着为现代社会及企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职责。企业管理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的管理类人才的基础课程。

1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不能认识到企业管理课程的重要性,认为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只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而对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能结合课程发展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另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自身的认识,和本科院校使用同样的企业管理课程教材,不能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导致高职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教学课时内掌握大量的企业管理课程理论知识,而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和提升,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

1.2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

在现代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经管类课程教材中,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还经常出现重合的现象,比如在会计课本中重点讲过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在企业管理课程中又要重点讲解,这样不合理的课程结构设计不利于高效利用课堂时间,重复讲解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而且其中的内容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层面,而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缺乏合理的设计,偏离了企业管理课程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参加工作后难以发挥自身所学。因此,高职企业管理专业教师有必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提高教学内容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1.3教材具有局限性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供高职院校使用的企业管理类教材,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大多都是在本科院校教材的基础上压缩而来的,内容严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缺乏实践操作性,对于实际的岗位应用来说缺乏灵活性,对于具体的企业管理知识只做蜻蜓点水式的讲解,缺乏深入的剖析,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岗位中对企业管理类知识的需求。

2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改革其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改进课程设计模式。要想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运用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

2.1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在对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强调整体设计,要规划好课程的整体内容。在这方面,企业管理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虚拟企业项目,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贯穿于企业管理教学的全过程。即在课上提出项目一,课下提出项目二,两个项目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同时推进,教师要将所讲的课程知识内容合理的设置到两个项目当中,到课程结束时项目完成,并且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成绩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还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践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企业管理实际能力,这样的课程设计也更加符合企业真实管理的需求。

2.2教学方法的设计

①项目教学法。在该教学方法的要求下,教师可以把企业对人才的目标要求进行分解,与企业管理教材相结合,形成分阶段的教学目标,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整理,教师对于其中的难点重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对教学成果进行分阶段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②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校企合作”的企业真实管理案例为依托,给学生创造真实的企业管理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剖析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法当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拓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3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设计

企业管理课程内容丰富复杂,因此最好进行分阶段考核。考核内容除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对课程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比如,在考核的总体内容中,项目完成过程考核占80%,其中包括项目成果40%、考勤10%、课堂表现30%,这当中包括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于岗位知识、岗位技术技能的应用情况,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等;项目成果及报告的考核占20%,总共一百分。对于项目进行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团队还要进行适当的加分,鼓励学生有更优秀的表现。

3小结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5

关键词:企业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基金项目:本文为无锡市教师教研专项课题《<企业管理>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研究》(立项批准号:2014WXJYJ8)研究成果。

《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学科专业基础理论课,它建立在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行为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和探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般方法与基本规律。因此,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通过揭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本原,将复杂的问题归结为简单的方法、道理,进而厘清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工作思路、内容,为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根据五年制高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要求,《企业管理》精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把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与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相结合,通过理论讲授、技术应用、实践模拟,培养现代企业基层经营管理者的基本管理技能与素养,实现高职学生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的综合提升。

一、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的目标作用

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教学的过程,是将《企业管理》课程中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资源、过程、方法纳入到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建立共享型讲课视频、教学课件、学习资料、学习经验为主体的基本框架,创建精品课程开放型教学模式。

此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桌面端、移动端技术平台为载体,以精品课程的教学课件、学习资料、作业题库、案例资料库、测试题库为优质资源,逐步打造满足高职学生自主性学习、反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学习课件、讲课视频、综合题库、案例素材、答疑交流、情景模拟、技能实训的精品课程开放平台和运行机制。以此,不仅培养了高职学生运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教师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及其考核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运用,可以充分依靠现有管理学科理论、实践教学教育资源平台,构建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环境和机制,为高职学生成长为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有效助力。

二、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的特点

(1)体现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创新项目研究和校企合作教学为一体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高职学生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管理实践能力培养。(2)职业能力导向,确立学生技能结构。将开设的管理学科相应课程中,所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方法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进行总体分析,优化基础知识与专业原理、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的比例关系,将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综合创新等模块,确立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灌输、基本管理技术运用与综合管理能力养成为主线的高职学生管理技能结构。(3)完善教学资源,强调应用能力培养。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性极强,且又涉及管理、经济、法律、心理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为此,有必要在高职校内设立企业管理实务综合实训场所。加强“双师型”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职学生考取企业管理相关的职业资格。(4)仿真企业实际,促进团队协作意识。根据《企业管理》课程中对高职学生能力目标要求,使其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更加贴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通过对现代企业经验管理实务的仿真教学,充实企业管理实践教学内容,有效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教学的实施。

三、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基本建设思路

(1)组建高质量教学梯队。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精品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授课教师学术与教学水平兼备,教学、科研两翼齐飞,需要教师具备奉献精神,投入大量心血。精品课程主持人必须具备一线教学的丰富实践与大量积累。(2)选用立体化精品教材。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材处于枢纽位置,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课程知识点的载体。选用特色教材或自编校本教材,重视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为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教材首先要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吸收国外成果,并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其次要“立体化”,即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并配套多媒体教学资源及多种教学内容服务的出版物集合,可以为课程教学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心制作与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要符合认知规律,并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匹配,还应与教师讲解相呼应。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互补,便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效形成教学互动。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新教学理念融入到课件制作与使用过程中,适应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需要。课件顺序式、跳跃式的多组合方式为授课教师提供了发挥余地,便于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基础。(4)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利用校园内网,搭建《企业管理》精品课程数字化网络平台,将教学大纲、授课进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库、实训计划、实习指导手册、在线考核系统、优秀学生习作、参考书籍等合理归置其中。增加高职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5)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为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死记硬背知识点、学习过程单调枯燥等现象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必须注重理清思路、讲求方法、设置问题、组织讨论,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启发引导式教学不仅能加深高职学生对企业管理相关理论的理解,而且能极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平等交流,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6)注重案例与实践教学。目前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偏重于实践,而非实验。其中案例分析基本上是授课教师在课内布置企业经营管理案例,学生利用课上或课后时间完成,期间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相应的专业指导。实践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则是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应专题,学生通过调研、讨论、分析策划等形式进行实践,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计划、设计问卷、实施调研;并帮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在实践成果汇报后,提出评审意见。

结束语: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和共享,能打破传统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封闭的教学模式,改善现有课程的结构和层次。笔者通过综合分析高职《企业管理》课程的自身特点,结合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参考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对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做了有益探讨。开展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并保持对该精品课程的持续投入,希望能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企业管理课程以及相关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6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应运而生,社会对于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出现奇缺现象,技工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势在必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现代化经济意识及经营理念,具备创新技工与职业能力,掌握扎实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与运用所学知识,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启发和参与为主要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

一、创新教学方法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主要依靠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真正掌握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及就业。《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应作为技工院校教学重要的学习课程,要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性不断完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实践技工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提升学生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掌握及灵活运用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课程,真正达到能够学以致用,提高《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成效[1]。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尝试调换师生角度进行教学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能力,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逻辑性性与针对性的统一,根据学生关心问题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尝试进行调换师生角度的教学方式,即学生上台讲课,教师在台下听课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讲课过程中由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讲课结束之后教师在对学生讲课过程进行评价,既使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研究并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将课堂作为自我学习及锻炼的舞台,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2.引入相关情景进行教学

技工院校开展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是为企业培养班组和基层优秀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明确管理什么,在哪里管理,有效的管理方法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单纯依靠教材及教师讲解,学生无法理解这种比较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可采用引入相关情景的教学方式,例如可通过创建企业经理招聘会的情景,使学生渗入体会应聘者与招聘者的角色,学生在台上扮演应聘者,说出自身特点,为什么适合这份职位,应聘成功后将怎样管理企业,在台下的学生作为招聘方,说出想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所在企业将来的发展前景,最后说出聘请哪位同学,为什么聘请,通过这种情景模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怎样才能创建优秀的现代企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课堂教学中。

3.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是新时代下产生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无声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灵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有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教学内容,相比单纯用教材进行讲解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主动学习,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播放一段有关现代企业管理的视频,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哪些重要作用,具体的管理流程是什么,怎样管理才是最科学有效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4.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现代企业管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创业几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做到理论结合实践,教师可以先将社会调查的原则、程序及相关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到现代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和探讨,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为题,探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亲身体会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将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有效动力,在教学接近尾声时,将课题研究任务安排给学生,通过对研究课题的资料收集,方案策划,优化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现代管理的执行能力,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模拟演练,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一系列创新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到实际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