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工作计划范例6篇

公共图书工作计划

公共图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战略规划的涵义

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运用在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公共图书馆通过哪些行动步骤来完成馆内的建设与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制定战略计划,明确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是什么,确定目标和发展重点,考虑使用什么手段、什么措施、什么方法来达实现这个目标,满足用户的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二、公共图书馆进行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战略规划不仅适用于各大企业,对于公共图书馆也同样适用,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社会服务机构,是人们构建终身学习的平台,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公共图书馆通过分析社会的文化大环境,了解馆内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合理有效的战略规划,不仅可以使每个馆员都明白本馆的目标, 增加凝聚力,还能加快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能够更好的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现状

1、意识淡薄。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没有清晰的发展战略,没有具体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对战略规划意识淡薄,很多普通馆员甚至没有听说过何为战略规划,一些管理者对战略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热情,满足于图书馆的现状,认为战略规划对图书馆是可有可无的。

2、缺乏理论指导。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缺乏权威的理论指导,且研究滞后,在学术界,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也很少,没有专门研究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参考资料。中国图书馆学会作为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学会,在其网站上“近期规划”一栏只有5条记录:“中国图书馆学会2006年工作计划”、“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规划” 、“中国图书馆学会2009年工作计划”、 “中国图书馆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 、“中国图书馆学会2011年工作要点” ,在其“行业协调指导”一栏中也没有根据我国国情编制的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参考资料和指南。可见,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对制定战略规划尚未引起重视。因此,缺乏充分的理论指导,制定战略规划的难度也就加大了,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3、经验不足。通过对国内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查统计,发现只有在“十一五”期间,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下,一些公共图书馆才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图书馆发展“十一五”规划,如2006年国家图书馆首先通过了《国家图书馆“十一五”规划纲要》;南京图书馆制定了《南京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安徽省图书馆制定的《安徽省图书馆“十一五”规划》等等,但是严格的讲,这些规划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规划,不过可以说明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始意识到战略规划的重要,并正在积极努力的探索,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经验仍然不足,我们目前进行的发展规划,只是战略规划的起步阶段、摸索阶段、初级阶段。

四、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战略规划

1、进行战略分析。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会因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影响而受到制约。因此要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战略规划,首先必须要进行战略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如馆员的态度、馆员的素质、文献馆藏、经费支持、人才计划、采购计划等方面,明确本馆的性质、服务对象以及发展方向,分析本馆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以作为制定战略规划的参考,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战略决策机制,把握机会,为更好的确定战略目标做好准备。

2、确定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战略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3——5年的总体战略目标,如公共图书馆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达到省市一级图书馆评估标准,设施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馆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基础业务扎实推进,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文献资源日益丰富,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进一步提升文献保障能力,信息化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建设,进一步丰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扩大服务范围,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等等。

(2)具体目标:在实现总体目标的情况下,每年逐步实现诸如以下各种具体目标,如馆藏文献数量、年均接待到馆读者总人次、流通文献数量、网站访问人次都明显增加;计算机台数、电子阅览室终端数大幅增加;积极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活动;开展书评、竞赛等活动,举办以不同层次读者为对象的检索知识培训班,各种展览、讲座等各类读者活动;做好每年的图书馆宣传服务周工作,加大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开展群众性的读书活动;采取多种途径引进和招聘专业人才,优化人才结构;还有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大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力度等等具体可操作的战略目标。

(3)着手战略实施并进行战略控制。战略实施是战略制定的继续,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对战略规划的执行。公共图书馆在明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后,就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以确保实现战略目标转化为实际的行为。我们可以利用常用的战略实施工具,如平衡计分卡和差距分析,也可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选择采用以下几种手段来实现战略的实施,如指挥型、变革型、合作型、文化型、增长型5种战略实施手段。

在进行战略实施的同时还要进行战略控制,战略控制主要是指公共图书馆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检查所进行的各项活动 进展情况,评价实施战略后的单位绩效,把它与既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标准作比较,发现战略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从而更好的将战略目标与本馆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协调一致,使公共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还不完善,战略规划的实施效果还不明显,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的编制与实践,普及战略规划的原理与方法,以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建设,更好的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智职能,加快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地方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武晓丽等.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缺失问题探究(一)[J]. 图书情报工作,2010(15)

[2] 李健等.国外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0(15)

[3] 郑学军.大学图书馆战略计划与使命管理[J].图书馆建设,2005(4)

[4] 曾 翠 盛小平.国外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解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5)

[5] 杨溢、王凤.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程序与内容框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10)

[6]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

[7] 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8] 长治市图书馆.长治市图书馆“十一五” 发展规划建议草案,(2006-2010)

[9] 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十二五”规划,2010

[10] 武汉市图书馆学会. 武汉市图书馆学会“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公共图书工作计划范文2

摘要:文章论述了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并根据1975年国际图联提出的公共图书馆的4大社会职能及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颁布的2012—2016年战略计划,探索构建我国图书馆公共服务购买的传统指标和创新指标体系策略。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得到合理利用,并且能够满足公众需求,是政府及图书馆都应考虑的问题。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与图书馆或组织签订契约,并向其支付一定的费用,图书馆或组织按照契约约定向公众提供特定的图书馆公共服务,这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出资、契约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图书馆公共服务模式[1]。2011年,江苏无锡新区政府率先尝试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开创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新型模式和理念。近年来,这种全新的公共服务模式逐步得到政府的认可与采纳,成为政府用于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

1图书馆公共服务购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1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必然性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取2020年年底建立城乡覆盖、高效便捷、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强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以公共服务购买代替公共服务垄断,发挥市场导向与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寻租、合作经营、使用者付费和补贴制度等形式提供公共服务,既可以保证群众获得最好的公共服务,又可以使政府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深化公共服务改革,是当今国家与各级政府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2]。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要遵循市场规律,也就是寻求以最小的投入,谋取最大的效益,或是在公共服务数量与质量确定的前提下使成本最小化,这也是政府推进公共服务购买的重要原因。图书馆公共服务由政府财政投入改为政府购买,是政府推进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政府通过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不仅可以有效保障服务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服务成本[3]。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有利于创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体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图书馆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转为由社会力量提供,促进了图书馆社会化管理机制的创新,也促进了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如向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转变[4]。

1.2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莱斯特•M•萨拉蒙的“第三政府”理论说,社会组织和政府在功能上互补,鉴于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的不足,在公共服务的传输上必须依赖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也应该更多地扮演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5],而图书馆就是这样的角色之一。要实现政府对图书馆公共服务的购买,寻求以最小的财政投入换取最大的公共服务效益,政府主管部门就要向图书馆服务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为此,图书馆在人才引进时需全面考虑其综合能力与素质。其他方面,还要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目标开发最适合大众需求的服务产品,必须建立一套严格、完整的管理制度,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2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

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举办了图书馆职能学术讨论会,达成以下共识:现代图书馆具备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传递文献信息四项基本职能。《公共图书馆宣言》点明了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包括信息、扫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图书馆的书刊采访、编目与流通实现了现代图书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改革开放后,我国图书馆更加注重开展开发智力资源及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如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培训、书画展等。如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优势一落千丈,进馆读者数量逐年下降。鉴于此,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于2012年颁布了《2012—2016年战略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图书馆要在新常态下改变其产业结构,努力挖掘、开发读者所需的公共服务资源。IMLS战略计划主要阐述了5个方面的内容: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保护和开发馆藏内容、提升信息的访问质量及将美国图书馆和博物馆树立成典范型公共机构[6]。

2.1IMLS战略计划把学习者放在中心位置

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机构要为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人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并满足其各种不同的信息需求,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该目标实质上是图书馆对“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传递文献信息”这三大职能的发展和拓展,而这正是图书馆可供购买的重要公共服务资源。

2.2IMLS战略计划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各种服务推进社区

IMLS战略计划让更多的民众利用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服务资源,提高社区民众的参与程度,增加社区民众了解公共文化及社区经济的机会。该目标实际上是对信息传递领域的发展和延伸,目标要求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拓展人性化、社会化的信息服务产品开发,以更高效、快捷的方式服务社区民众。

2.3IMLS战略计划对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馆藏管理提供支持

IMLS战略计划对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馆藏管理提供支持,并推动先进技术的使用,以帮助他们发现新知识和文化遗产。该目标内容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馆藏管理;通过制订和实施战略计划,帮助公众从图书馆和博物馆获取更多资源。该目标就是图书馆四大职能中“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传递文献信息”和《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文化保护”的传承与发展。

2.4IMLS战略计划为政府提供建议和方案

IMLS战略计划对国家机关提供一系列的建议和方案,用于改善民众对信息的获取途径,内容包括:利用国家政策提升信息服务的获取能力,加强馆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保证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该目标是为了保障更多的群众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得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实质上是对公共服务资源营销渠道的拓展和延伸。

2.5IMLS战略计划为各种方案和资源的整合提供思路

IMLS战略计划为各种方案和资源的整合提供思路,力争在公共管理上做到最好。该目标包括:制定一个先进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用于规划和评估的灵活机制,使资金运作成效最大化。该目标旨在为政府与图书馆、博物馆间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益,并保证图书馆和博物馆提供的公共服务能满足大众需求。

3图书馆公共服务购买指标体系的构建

3.1传统指标体系的构建

传统指标体系指图书馆在传统管理工作中所要求的各种指标,包括:①读者到馆率。即一定时期内到馆借阅书刊的读者人数占读者总人数的百分比,甚至还可以延伸出读者到馆人数占居民总人数的比例。②读者借阅率。即指一定时期内每个读者平均所借阅的书刊册数。③藏书利用率。即一定时期内被读者利用的书刊册数占馆藏总册数的百分比。④书刊流通率。即一定时期内公开流通的书刊被读者借阅的数量占馆藏总册数的百分比。后两个指标衡量的是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是高投入、低产出还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指标。上述指标是图书馆传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经费由下拨改为购买公共服务后,这些指标就不再适合作为图书馆出售公共服务的指标了。但是有些指标,仍然可以成为图书馆公共服务购买的数量指标,如读者占居民总人数的比例指标。

3.2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

传统指标更加关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献信息的传递,如馆藏统计关心的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读者统计和借阅统计关心的是文献信息的传递。创新指标关心的则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以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需要图书馆多举办各种培训、讲座、展览等活动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创新指标体系包括:小区分馆个数、小区读者人数,举办活动的班次、场次,出席的观众、听众人数,收集、保存、利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件数、次数等内容。具体指标体系如下:①社区分馆百分比,即居民社区内设立的图书馆分馆个数/该图书馆所属辖地居民小区总数×100%;社区读者率,即社区读者数/社区居民总数×100%;社区新发展的读者率,即一定时期内社区新发展的读者数/社区读者总数×100%;社区读者积极性,即一定时期内社区读者参加活动的人次/社区读者总数×100%。这些指标可以衡量图书馆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力,衡量图书馆是否真正把工作深入社区。②举办活动的班次、场次指标,即举办培训的班次、讲座、游艺会及展览会的场次;人数指标,即参加培训、讲座、游艺会及展览会等的人数。上述各项指标可以根据城市的大小、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来确定,如平均班、场次人数指标为:年参加班读者总数/年举办培训班次数;年参加场读者总数/年举办讲座、游艺会及展览会场数。对于不同的城市,可用“年参加班(场)总人数/城市人口密度”指标来衡量。在分子不变时,人口密度越大值越小,说明读者人数还不够;在分母不变时,参加的总人数越多值越大,说明读者发动得较充分。政府可通过考查上述各指标来确定购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产品。③图书馆在收集地方文献的同时也可以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各种展览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保存、利用等进行宣传。因此,图书馆可以向政府出售这方面的公共服务,这也是图书馆开发的向政府出售的公共服务新产品。相关的指标体系有:收集、保存的照片、底片数,收集、保存的手稿、文稿数,收集、保存的录音、录像的字节数、盘数,联络、访问的民间艺人、艺术团体的数量等。

4结语

上述各种指标体系的确立,为政府购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把政府原拨款金额分解为上述各传统指标和创新指标的基本要求,把政府年拨款应增加的金额分解为图书馆超额完成任务的指标要求,不仅改善了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效果,也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贺伟.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新尝试:以无锡新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4(2):37-40.

[2]黄荣.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探讨[J].湘潮(下半月),2010(8):38,79.

[3]刘晓婷.图书馆服务的政府购买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4]苗美娟.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实践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6(7):60-66.

[5]云明向.社会组织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和策略选择[J].图书馆杂志,2013(1):13-17.

公共图书工作计划范文3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认真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创建成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牢基础,为深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有力文化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

1、着力抓好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以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为契机,制定详细迎评方案,把握时间进度,做好各项迎评准备,确保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中心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在做好图书馆主阵地服务的同时,将主要城市社区图书室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纳入分馆建设计划,分步实施,拓展服务渠道,扩大覆盖面,打造15分钟文化圈;制定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方案,明确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定位、发展方向和保障措施,使数字资源建设系统化、有序化、标准化,为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发挥提供有力支撑。(责任单位:市图书馆)

2、进一步加强共享工程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坚持以公益性为主,本着健康、绿色、文明的服务原则,努力打造管理用心、家长老师放心、孩子舒心的现代化信息检索和信息服务场所。(责任单位:市图书馆)

3、全力推进“两馆一宫一中心”项目建设。按照“2013年底两馆一宫一中心基本达到对外开放条件”为控制点,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安排。一是科技馆分阶段施工组织计划:2013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立项;5月完成监理、展项、布展深化设计及施工一体化招标;12月基本达到对外开放条件。二是图书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分阶段施工组织计划:2013年3月中旬完成内部装饰方案设计及报批;3月底前完成项目立项;2013年10月基本完成内部装饰工程施工。(责任单位:市文化活动中心基建办)

(二)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提升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水平。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完善各类软硬件服务设施,努力提升市图书馆免费开放水平。(责任单位:市图书馆)

2.提升弱势群体服务水平。市图书馆设置方便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设立盲人阅读区,配备设备和盲文读物。(责任科室:市图书馆)

3.提升理论大众化服务水平。市图书馆要把握基层群众的理论需求和接受习惯,创新形式、创新载体、丰富内容,重点采购一批理论通俗化图书、教材读物,积极做好宣传推介,努力提高理论普及成效。(责任单位:市图书馆)

(三)着力提升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培训方法,积极转变培训理念,着力突出“三个转变”:由计划培训向需求培训转变、由规模培训向精品培训转变、由重学培训向重用培训转变,进一步增强培训的持续性、针对性、实效性;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有关要求,把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作为紧迫任务,加强理论学习,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责任单位:中心各单位、科室)

(四)努力打造特色亮点服务品牌。市图书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要强化特色意识、品牌意识、亮点意识,立足自身实际,在巩固提升“图书馆进基层”延伸服务及“单身俱乐部”等特色服务品牌的基础上,深挖潜力、加以培育、扩大影响,努力打造在全市过得硬、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拿得出的特色亮点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市图书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三、实施步骤

开展“宣传文化工作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分三个阶段:

(一)安排部署阶段(3月20日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详细工作方案,作出专门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下旬—12月上旬)。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各单位、科室积极探索推动基层基础提升的新思路、新方法,采取切实措施,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中下旬)。市文化活动中心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做好迎接考核验收准备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文化活动中心成立“宣传文化工作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各单位、科室要对照方案要求,把每项工作量化为具体项目,列出进度表,明确责任人、推进措施、完成标准和完成时限,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二)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针对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并制定解决办法。加大推进力度,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公共图书工作计划范文4

1、公共使用性。图书馆藏书是提供广大读者公共使用的资源。这是它区别于古代藏书楼及个人藏书的重要标志。藏书的价值和目的,正是体现在读者使用藏书的广度、深度,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因此,藏书利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当代图书馆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准。为此,世界各国图书馆也都在进一步研究提高藏书利用率的措施和方法。

2、加工性。图书馆采取各种图书文献,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成为馆藏。读者可以看到,图书馆的每册书上都盖有本馆的藏书章,财产登记号(流水排列,一册一号),书袋、袋卡,书标、书号,以及各种图书馆目录,这些都是为了组织管理藏书,以达到提供读者利用而进行的技术处理。未加工的图书,因为不能被利用,所以就不能称其为藏书。图书馆藏书的加工性,体现了文献生产与流通之间由图书馆员所付出的追加性劳动,通常这种劳动量是很大的。

3、积累性。图书馆藏书是一个长期系统地积累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建立起来。图书馆每入藏一种书、一类书、一批书,或某一时期入藏的书,都是图书馆整个藏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所以不断地积累充实,才能使藏书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具有满足读者文献需求的能力。也正是通过这种积累,使不断流散在空间和时间之中的文献流能够汇集于图书馆,跨越时空限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满足人们的文献情报需求。

4、系统性。图书馆藏书是一批系列化的藏书体系,不是杂乱无章的、彼此孤立的混合体。每个图书馆,都按照一定的范围、重点,收藏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文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藏书体系,同时按照一定的组织系统,如分类的、主题的、字顺的系统等等,将各类文献进一步划分为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序列,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提供不同的读者检索利用。

5、保存性。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的贮存中心,集中、稳定、持久地保存着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成果,为读者长期广泛地参考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图书馆藏书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使用实践的检验,形成了稳定的核心部分和相关部分。而那些内容价值不高,使用寿命短的藏书,又不断地被淘汰。藏书的保存是为了利用,有些大型馆将一部分有价值的藏书抽出来单独存放,限制公开流通,也是为了能较长时期备查考使用。

二、公共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藏书利用率是衡量图书馆藏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造成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低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如馆藏质量、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读者阅读风气等。图书馆来说,应从自身寻原因,从主观上努力解决。就主要原因还在于以下几方面:(1)媒体技术发展快。读者的阅读方式已从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向网络和手机的阅读等新型的方式进行阅读。海量免费的资料很少依赖于图书馆。(2)服务水平有待提高。(3)缺乏宣传推广图书的力度。(4)图书馆藏书质量原因,更新速度慢。

三、加强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与利用的策略

1、制定总体的藏书发展规划。根据本馆的任务、性质、规模、藏书基础、读者情况、地方特点来制定总体的长远发展规划,作为藏书建设的奋斗目标。同时,还要在图书采访、藏书组织、资源共享三方面都制定出具体的方针来指导本馆的实践。规划的内容可包括:本馆馆藏发展方向和目标;馆藏文献选择的原则、目标、方法;各学科、各类文献和各种信息载体的经费比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任务、程序等。规划对馆藏发展目标应做出详细的规定.具体到各类载体资源的数量、经费等。这样,既能为领导调拨经费提供依据,又能为采访人员提供操作指南。

2、做好调查研究,信息反馈工作。公共图书馆要做好藏书建设工作,还需要采取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认真调查研究,得出藏书建设的信息反馈,及时掌握读者的阅读需要和阅读倾向,了解现有馆藏情况,预测出版前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藏书建设的规划。

3、把好图书入藏关,提高藏书质量。公共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任务,针对公共图书馆的现状,不断地修改采购计划,合理调整采购范围和标准,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优先保证专业用书和专业期刊;重点保证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新增专业书刊;注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书刊的订购;酌情订购其他书刊。认真做到“种多册少,重点突出,同类递减,择优选购。”把好入藏关,订购内容好,实用性强,效益高的书刊资料,提高藏书质量。

4、建立特色馆藏,逐步增加电子文献购置。特色藏书与非重点藏书之间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也要随着需求的发展变化而作出适当的调整,即藏书建设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注意馆藏特色、专业特色,唯有特色才有生存和共享的可能。适时调整文献采购经费,确保文献专项经费的落实。并根据各学科建设对文献的需求及其价格来确定各学科的经费比例,制定周密计划,确保系统核心期刊完整及权威参考书、专业领域特色书刊类型齐全,在建设特色馆藏的同时应逐步增加电子出版物馆藏比例。因为电子文献是传统印刷型文献的重要补充,它之所以成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媒体,得益于它能便于计算机加工处理和网络传输,能达到高密度储存、高效率处理、高速度传递。

5、加强虚拟馆藏建设,走资源共享的道路。公共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数量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读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读者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亟须解决的问题。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读者。如果每个公共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应加强虚拟馆藏建设,走资源共享的道路。

6、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采购员。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购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与文献采购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公共图书馆的采购人员,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文化素养好的采购人员才有希望做好文献的采集工作,也才能保证馆藏文献的质量。

公共图书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 战略规划 流程设计 实证研究

[分类号]G250

自现代图书馆诞生以来,图书馆个体与事业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从工作计划到长期计划,再到战略规划乃至战略管理的过程。就性质而言,图书馆早期的发展规划受限于独立的视野和静态的理念,而新兴的战略规划则为突破这些局限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框架。图书馆的规划阶段包括了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等功能活动环节,战略分析关注组织的历史背景,确定组织的发展目标;战略制定涉及战略活动的信息输入、匹配、决策等。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对战略规划流程的合理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相关研究综述

总体而言,在规划的具体实施中,图书馆需要展开从数据采集到需求调查,从方案制定到实施准备的4个阶段,并在实践运作中进行大量的评估工作。具体细分,国外学者将规划程序描述为7个步骤:发起和同意战略规划程序;识别组织任务;阐明组织使命;任务和价值观;评估外部环境以明确机遇和挑战;评估内部环境以明确优势和劣势;确定战略重点;设计规划方案和实现战略重点。新时期较为著名的是Bryson在《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规划》一书中构建的“战略变革周期”(strategy change cycle),包含启动规划过程、明确组织权限、明确使命与价值观等10个环节。印第安那大学Bloomington图书馆的规划实践证明,该流程的应用的确能实现更为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绩效。

作为整个战略管理总体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战略规划主要涉及环境分析、方案制定等环节,可以形成若干规划模型。Evans和Ward在讨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信息机构的专著中,提出以环境扫描为先导,以任务明确为目的的战略规划模型。其中,环境扫描为总体战略的设计提供基本的决策依据,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在环境信息、组织能力、资源和上级机构的限定基础上得以确立,这些因素为战略规划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战略规划的制定包括设置一系列的目标和计划,进而明确针对各项计划的具体任务。目前最盛行的图书馆战略管理模型PDCA(Plan,Do,Check,Act)将以上流程更为简练地划分为:包含确立绩效评价标准的战略规划;会计组织行为的战略实施;针对最初和补充的目标进行实施效果评价的战略检测以及针对人员和其他各类资源进行匹配目标式调整的行动方案。最著名的图书馆战略管理专著之一:《规划与结果:公共图书馆变革过程》将战略管理中的规划环节细分为考察社区(愿景与需求)、考察图书馆(满足需求、明确愿景)、分析资源、选择服务策略、撰写使命、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优选方案。

国内学者从思想体系、目标体系、评价与选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探讨战略管理的步骤与要素,主张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包括启动、分析、确认、业务规划、实施、反馈与评价等6个阶段;也有仅限于规划阶段的划分观点,认为制定战略规划应有6个步骤:环境状况与趋势分析、制定目标、制定战略重点、制定行动计划和划分阶段、制定实施战略的行动方案及提交中选方案。

关于战略规划的流程研究为图书馆实践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指导作用的发挥空间尚有待大力拓展。与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相比,我国的战略规划现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用以指导实践的规划理论在科学化、系统化等方面亟需深化和提炼。柯平教授对此总结出的研究不足包括: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不高,对于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整体协调研究深入不足,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环境中的图书馆战略新举措尚未有较深入研究,尤其是缺乏实证基础上的战略模型研究。作为连续而有规律的行动序列,流程既是针对可执行的战略行为的具体计划,也是保障决策、实施正确性的思维模式,具有实务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当图书馆传统形成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作为一种行为范式沉淀下来,在变化的环境中逐渐变成阻碍其战略规划进程的不利因素时,新的流程探索与构建便显得日益重要。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以及理论的演进,均体现出以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为对象的系统性认识的重要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极为匮乏,亟待加强,这也成为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 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的实证研究

2.1网络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于2010年1月至4月利用搜索引擎、站点聚合、相关链接等途径对全球各大洲的图书馆网站进行大样本的抽样调查,登录各馆网页,对其战略规划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涉及以中、英文为主要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工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各种类型。最终访问528个图书馆站点,涵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地域划分的角度来看,各大洲的样本包括北美洲118个,大洋洲18个,欧洲46个,亚洲346个。由于我国图书馆作为重点考察对象,故亚洲的样本比例较大。具体而言,国外馆185个,国内馆343个;在国内进一步划分,东部195个,中部76个,西部49个,港澳台23个。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图书馆事业随之较为兴盛,机构数量众多,抽取样本数也较多,港澳台地区的图书馆网站有其不同于大陆的特色,故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抽样调查。从类型划分来看,高校图书馆(313个)的比例最高,达59.28%,其次是公共图书馆162个(30.68%),包括国家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在内的其他类型53个(10.04%)。从规划文本的公布情况来看,拥有规划文本的图书馆仅149个(28.22%),没在网站上公布的有358个(67.80%),另有21个(3.98%)图书馆的网页始终无法打开。

本研究按照从外表特征到内容属性的调查思路,设计了形态和宣传策略两个维度,包含战略规划文本的链接层次、隶属模块、表现形式、多语种、连续性版本、辅文献等若干考察对象。针对不同国家、地区和图书馆类型进行比较、剖析,探求规划现状中的地域和系统差异,以此明确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发展特点、现实差距和提升空间。

2.2文本调查与分析

战略规划文本的内容分析是探寻图书馆规划活动特征与规律的很好途径,国内外学者通过客观地辨析文本不同层面的属性,对各自关注的现实问题形成具备实证价值的研究推论。本研究对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集、整理并翻译的283篇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进行针对外表形态、内容属性和版本特征的全面分析。

就全球范围而言,所有规划文本的规划主体涵盖公共馆、高校馆、其他类型馆和协会(学会)组织。涉及的地区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亚洲以及国际性组织。本研究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9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以超过0.9作为判别发达国家的标准,涉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占73.1%和26.9%。按中外维度划分,国内馆的规划文本占17.0%,国外占83.0%。在国内图书馆的48份规划文本中,涉及的地区包括:东部(43.8%)、中部(25.0%)、西部(14.6%)、港澳台(12.5%)及全国性组织(4.2%)。

无论国内外地区之间的比较,还是不同类型规划主体之间的剖析,大样本的规划文本均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为揭示当前图书馆界的规划现状提供从文本物理形态到战略思维诉求的实证依据。对战略规划文本的考察涉及了制定机构、规划时长、量化指标、高频词语等在内的形态特征,包含了“战略管理路径”和“战略保障体系”两个维度共20个内容要素在内的内容特征,以及针对体例结构、核心理念、规划实践等在内的版本特征。

2.3专家调查与分析

对战略规划未来理想状态的预期是一个需要综合洞察力的主观综合判断过程,通常要依靠相关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对研究对象做出判断、评估和预测。专家调查方法旨在汇集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相关专家的意见,本研究根据图书馆网站调查和战略规划文本的内容分析结果,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针对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环境、管理流程及规划文本框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编制了一份旨在考察战略规划应然状态的专家调查问卷。2010年3月至9月,面向全国范围内的业界领导、教授、资深图书馆员工等实施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首先在小范围的专家人群中进行预测试,吸取反馈意见并认真修改完善后,按照重点精选与随机抽样结合的方式向全国专家开放电子或纸版问卷100份,最终回收78份,个别填写有问题的问卷经反复沟通交流,最终获得专家的有效填答,总体有效回收率78%。

从地域上看,本次专家调查涉及北京、广东、福建、天津等10余个省市。从组织类型看,涉及高校馆、公共馆、科学馆、中学馆、军队馆以及教学机构等。从调查对象的身份看,涉及包括馆长、书记、副馆长在内的图书馆领导(含个别学校领导)、教授/副教授、研究馆员(研究员)/副研究馆员等人群(包括武汉大学彭斐章教授、北京大学吴慰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长著研究员等知名学者)。很多专家的多重身份使不少问卷反映出馆长与教授、部门主任与研究馆员等的综合意见。总之,本次调查涉及各类图书馆和教学、科研机构58个,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3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总体流程

本研究为构建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从多个方面寻求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其中:①借鉴国内外的战略管理理论,吸收适合公共部门的原理、方法,以此探索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质和规律;②考察国内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现状,从我国与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中寻求发展方向;③分析国内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从体例结构、内容要素、形态等层面揭示战略管理指导性文件的属性特征;④通过业界专家的意见征询,明确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想预期以及深化、创新管理流程的方略。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关于图书馆战略管理活动,尤其是战略规划流程的清晰认识。至此,能够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框架图形式描绘整个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行动序列。本研究提出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总体流程框架,如图1所示:

这一流程框图揭示了战略管理,尤其是战略规划实践的基本运作原理,从组织机构的建制到战略要素的分析,从战略方案的拟定到规划文本的编制,体现出图书馆战略规划活动的一般性发展规律。

图书馆战略规划总体流程作为最高层次的组织管理形式,战略管理是图书馆从日常业务管理到未来发展管理的一个思维转变过程。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价三个阶段,三者通过运作、监控和反馈机制相互关联,循环递进。赵益民等曾将战略规划阶段细分为战略规划分析和战略规划制定两个环节,前者包括图书馆基本使命的确立以及对内外环境、利益相关者、战略资源和变革预期的分析;后者包括战略定位、计划编制和方案优化等步骤。本研究提出更为详尽的图书馆战略规划环节与步骤的划分方案:整个战略规划流程包含组织保障、目标确立、方案拟定和文本编制等4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中包含若干行动步骤,具体如下:

3.1组织保障环节

・设立专职机构,组建专门的战略规划部门,争取人员、经费、设施、时间等方面的资源支持,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为战略规划以及后期的实施与评价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

・收集基本信息,清查该馆的馆舍、设备、文献、技术、人力等资源,收集、整理历年来包括主管部门在内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该馆发展历程、各类资源现状、宏观和微观统计数据、相关制度规程、相关规划文件、组织内部观点、社会需求意向等信息的掌握,为规划制定提供科学的现实依据。

・确立核心信念,明确图书馆的社会使命,提炼核心价值观,提升组织文化层次,打造组织凝聚力,普及、强化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步骤是由馆务会启动战略规划进程,由此设立的图书馆战略发展部负责收集基本信息,起草战略发展的核心信念,向馆务会申报,确立后向全馆员工推广。

3.2目标确立环节

・分析战略环境,针对政治、经济、读者、资源等图书馆战略发展的内外部主要影响因素,辨析、明确若干最有可能面临的未来预期情景,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分别拟定不同演进态势中的背景选项。

・确立战略目标,以图书馆的战略使命为宗旨,以主要的社会功能为分析框架,在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的框架下,明确图书馆的现实定位,从馆藏建设、读者服务、业务管理、信息技术等主要领域制定图书馆在可预期的未来中的发展目标。

・评价组织资源,通过对设施、管理、服务、读者、形象等图书馆战略发展所需资源的差距评价,检测基于物质条件预期变革可行性的客观基础,辨析面向该馆发展目标的资源缺口。

・评价支持意愿,通过对读者、员工、资源供应商、上级主管、相关文化机构等图书馆战略发展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意愿评价,检测基于社会认知的预期变革可行性的主观基础,对图书馆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面对预期变革的意愿反应进行评价,厘清发展进程中来自各方的支持与阻力。使命确立和环境分析为图书馆发展愿景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合理、可行的理想发展预期通过愿景展望得以描述。同时,图书馆发展现状与理想预期在战略资源和利益相关者意愿层面表现出的差距又通过可行性分析反作用于组织愿景的修订与完善,最终的分析结果为战略规划制定奠定科学决策的基础。

3.3方案拟定环节

・明确战略定位,旨在确定战略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策略方针,根据战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确定竞争与合作的发展定位,选择适宜的进取、协同、聚焦、培育等战略模式,以促进核心竞争优势与能力的高效构建。

・编制行动计划,通过图书馆内外部发展要素的相关匹配,在趋势预测和需求响应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行动计划,划分战略实施领域,将战略目标细化、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实践举措。

・优化实施方案,通过图书馆组织功能与战略行动计划的衔接,以提高战略绩效水平为目标,从业务部门和社会职能的交叉维度以及总体战略、职能战略、业务战略、行动计划等纵向维度,对行动计划的实施顺序和取舍调整做出科学判断,为高效地实施战略规划进行策略性的重组与优化。战略定位、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是战略规划制定的主要内容,三个步骤将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将战略意图明确化、书面化,以此保障战略蓝图的科学绘制,促进战略方案的协同实施。

3.4文本编制环节

・草案拟定,旨在将规划分析与制定的结果明确化、书面化,即依照规范的文本结构框架,拟定用以指导实践的纲领性文件。

・通过获得各利益和权力团体及个人的修改意见,谋求各方的支持、认同。

・修改定稿,通过促进馆内管理层的战略思想的高度统一,完成纲领性文件的编撰,获得全馆(代表)大会通过。

・宣传推广,通过在馆内外公示战略文本,扩大影响,促进实施、监督与评价,以此推进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广泛理解与认同。此外,图书馆编制的战略发展纲领性指导文件还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呈交、报批,并具备定期修订、补充的更新机制。除了基本的编制工作步骤,就战略规划文本自身而言,有一个从体例结构到内容要素的丰富、完善的构建过程。体例结构涉及使命、愿景、目标、任务、计划等主体模块,内容要素分管理路径和保障体系两大类,共同形成核心的必备要素与次要的备选要素。

以上从组织保障、目标确立、方案拟定到文本编制的主要环节体现了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度化、具体化和显性化过程。整个流程涉及的对象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必须以结构与功能均统一为整体的全局性思维考察流程中的各活动要素,辨析其相互制约和依赖的关系。尽管各工作步骤中的方法更具操作性,但整体性优化和求解的原则应该贯穿始终,系统思维的流程设计能够将活动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

在组织结构、功能和运行机理的作用、影响下,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表现出若干鲜明的特性:①目标的价值性――流程追求战略绩效的提升,强调社会职能的实现;②系统的均衡性――流程两端的输入与输出总是在图书馆的组织运作中表现出一定的均衡状态;③时序的动态性――流程中的环节、步骤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通常不会静止不前,停止流转;④结构的层次性――嵌套的概念使得“子流程”的现象随处可见,大的管理程序往往能够被分解为小的操作步骤,如战略规划文本的形成推广步骤即可细分为起草、征询、公示、报批、宣传、修订等具体操作程序;⑤方向的多样性――串联、并联、反馈现象时常出现,如馆务会与图书馆战略发展部之间的工作交接、流转,确立战略目标与评价组织资源、评价支持意愿之间的支持、反馈等多种流程导向的表现形式会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输出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

4 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的行动方案

流程框架是以框架图的形式表现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行动序列,静态的图示尚不具备足够的操作性,需要从部门分工、时间安排等方面予以管理程序上的明确,从更加贴近实践的角度设计行动方案。

为确保战略规划活动的顺利开展,本研究根据广泛参与、积极调动的原则,进行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任务分工;同时,根据各环节、步骤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制定图书馆战略规划时间进度,以此明确规划人员及相关组织、个人的规划工作参与环节,并划定各项任务的起止时间(见表1)。

表1中每行的“”符号代表该步骤的负责人(部门),承担组织开展具体规划工作的任务。“咨询顾问”是通过提供配套的管理工具来引导、协助规划活动的专业人士,“其他”类型的参与者包括图书馆的读者和相关的友邻部门、机构,这些群体或个人对战略规划的参与程度虽然不高,但在规划分析和文本编制的意见征询等环节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员工代表、其他员工和图情委员(常见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则以相应的文化部门专家为代表)在该馆核心信念确立的过程中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战略发展部作为承担图书馆战略规划分析与制定任务的专职部门,从创建之初便全程参与,负责各项议题的组织开展、规划结果和加工、整理。

各参与部门和人员仅为举例,特定的图书馆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任务分工并非绝对的职责划定,实际操作中,图书馆应遵循参与度的最大化原则,促使读者、员工等核心群体以不同形式参与到不同的战略规划环节中,以此体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实质和战略价值导向。

公共图书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公益性数字文化;合作服务;合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7;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24

自20世纪末开始,国际上掀起一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合作保存资源与服务的热潮。如加拿大魁北克图书档案馆保存遗产资料,通过数字门户向普通大众提供服务:美国伊诺克普拉特免费图书馆与港口博物馆共用设施,相互协作,通过介绍新读者至其姊妹机构,扩大用户群:英国聚宝盆项目,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及档案理事会共建在线数据库,其参与建设的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和图书馆超过6000家,优化了参与机构的服务,同时支持全民访问。近年来,各国也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形式各异的公益性数字文化合作服务创新实践不断涌现。如2015年5月7日,美国国会图书馆保护修复部门推出新的在线资源保存项目“保存我们的作品”,旨在与公众合作保存和分享论文、书籍、照片等私人收藏资料。作为美国2015年保存周的活动之一,其宣传资源共享意识,吸引公众参与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目的由此可见。

不可否认,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不断深化合作已成为满足公众数字文化需求的必要途径,许多学者也早就意识到这一点。笔者也曾分别从用户多元化需求、服务主体资源共享、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活动自身复杂、持久及规模大、投入高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服务主体探寻多个文化组织或机构之间合作的必要性问题。

1.公益性数字文化合作服务实践基础

在实践中,发达国家以合作规划项目、合作整合资源、共用设施等形式开展了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合作活动,前两种合作均以项目形式展开。如“美国记忆”项目、“国家网络化文化遗产项目”等均通过跨界整合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资源,以提供服务。自2000年起,法国政府每年投入8100万法郎,由文化部规划实施“文化精品数字化”(JOUVE)项目,整合图书馆、档案馆、大型博物馆及文献中心的历史遗迹、考古学及建筑图片资源向公众提供服务。英国的“文化在线”项目则结合数字技术,为历史、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提供补充资源,在2002年至2007年间与50余个组织合作,服务对象超过1500万人。日本国会图书馆1994年开始实验建设的日本“国家数字图书馆”和2002年开始建设的日本“网络档案计划”,IBM东京研究所与日本民族学博物馆合作实施的著名“全球数字博物馆(GlobM DigitM Museum)计划”等均以项目形式发起合作。韩国行政自治部与江南区政府、江南有线电视联手开发了江南区“智能社区”,将文化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进行完美融合,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社区文化培训和网络知识教育方面。如为中、老年群体开设的“地区信息化教室”(Regional Informmion Classroom),讲授电脑和网络知识。

在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主体还远远未达到充分合作的程度,笔者曾以文化共享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南分中心的调查发现:(1)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政策仅囿于宏观层面。在服务主体方面,其提出“发挥图书馆对内容资源的组织优势”,对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参与合作建设与服务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2)除省级图书馆外,博物馆、档案馆等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基本没有参与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合作服务;(3)服务主体较缺乏合作意识,合作缺乏激励机制。当前在公益性数字文化合作服务实践中,我国主要有天津泰达图书馆档案馆㈣开展了合作服务,其主要形式为合作建馆;新疆北屯也已启动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为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合作服务的有益尝试。然而,要顺应世界趋势,使公益性数字文化合作服务得以践行并常态化,我们仍需不懈探索与创新。

2.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合作的现实困境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因而在合作方面一直受到管理体制的束缚。然而,其面临的困境不仅于此,如:(1)缺乏跨机构整合共享资源的理念,合作动力不足。其主要表现是: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保障资金与资源不会流向其他服务机构,以实现自身资源与服务的特色化-及个性化。因而随着数字技术及公众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越来越重视上下层级之间的联动,亦通过项目等形式开展合作,但对于跨机构共享与整合资源却鲜有合作的意识:(2)缺乏合作协调组织,不能够有效协调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共同参与其中。就当前我国实施的大型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项目(如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来看,其服务均主要依托于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其领导协调组织亦为政府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未能参与其中;(3)未建立合作机制。以文化共享工程为例,其数字资源建设方针旗帜鲜明地指出以发挥图书馆的内容资源优势,这样的政策性文件仅具备“指导性”的作用,因而无法以制度形式确保其他服务主体的参与;(4)服务主体害怕承担合作的责任与风险。由于合作可能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责任及风险承担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因而不愿意与其他机构实现深入合作;(5)现实实施困难。合作中涉及跨机构项目管理、经费、人员协调、利益分配等诸多复杂问题,使合作开展步履艰难。

3.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合作服务的路径设计

本研究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合作路径设计(见图1)的主旨在于,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合作的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最终到组织方式等进行整体构造,从而优化合作管理活动,实现资源和业务的规模效益。这一合作过程实现的前提是,政府是顶层设计的主体,在合作制度化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3.1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合作服务的顶层设计,将有利于各服务主体形成明确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动力。据调查,自2002年文化部与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伊始,到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如今“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普遍实施,但在有关合作进行资源建设与提供服务等方面,始终未对合作主体、合作方式等提出可操作性的方针政策。本文所指的公益性数字文化合作服务顶层设计是从宏观层面而言。

公益性数字文化合作服务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合作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组织决定行动方向的主要依据。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而言,其战略目标应该是促进机构间合作、资源共享与无缝存取:(2)合作责任主体。合作责任主体即发起或参与合作的责任单位、组织或部门。这种责任主体可以是政府、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大学或为合作而建立的专门性机构等。事实上,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直接隶属于政府管辖的,其运转经费由政府财政拨款保障。因而其性质决定了其作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责任主体的必然性,应以行政方式将其纳入主要合作责任主体范围内;(3)合作内容。当前,国外的合作内容主要有合作创建电子资源、合作建设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与合作伙伴一起共用设施等,可在此基础上提倡创新形式的合作内容;(4)合作方式。如合作规划(美国华盛顿特区博物馆与社会项目)、合作建立门户网站、合作建馆等;(5)合作活动的资金来源。一般而言,政府资助为此类合作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同时也可努力吸纳基金会、专业机构(如专业协会、学会等)、企业等的资金。资金筹集渠道越是多样化,越能最大限度推动合作活动的持续进行;(6)合作协调组织的建立。以地区为单位成立合作协调组织,为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

3.2成立区域合作协调组织

区域合作协调组织是地区内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领域的自治政府,因而是合作开展的制度保障:同时这也将有利于把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纳入合作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一方面,区域合作协调组织的建立需要政府在进行顶层设计时以制度方式予以保障:另一方面,区域合作协调组织的工作又需要一定程度的“去行政化”,以防原有行政制度的过多干预。此类协调组织宜以地区文化事业单位为主体,适当吸收本地文化组织(如高校、科研单位、文艺组织)代表及社会力量参与。

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区域合作协调组织的职能主要有:(1)协调与咨询。其一方面是与组织外界如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则是组织内部业务交流和信息咨询的平台;(2)合作活动推进及实施,即自始至终致力于推进及指导整个合作活动;(3)合作行为监测。在合作过程中,合作行为监测是使合作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可由区域合作协调组织设立专门部门监测合作计划的进展,并实时维护与更新合作计划使之适应合作发展之需要;(4)合作效益测评。通过制定绩效评估方案,定期进行绩效考核,或实时跟踪合作发展动态,提交研究报告,以检测合作活动的成效,推动合作规划的顺利进行。

3.3界定合作需求

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往往以类似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及机会,保障公众对于信息的获取,因而其合作需求是必然存在且广泛的。界定合作需求应首先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其中,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服务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必然有着各种利益诉求,因而需重点关注其明确提出的各种需求,如资金、技术、人员等:其次,应结合合作机构之间的资源优势,确定合适的合作模式或合作项目,当然,合作也应最大程度上弥补各合作机构的劣势:最后,对各用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合作目标的确立建立更为清晰的框架。

正如上文所述,合作需求涉及各方利益的表达,而在此过程中即可初步发现其潜在的合作风险,如能力风险(由于管理、资金及技术困难而导致)、战略风险(项目无法按计划完成)、授信风险(个别合作机构未能全身心投入)、相容性风险(资产和责权不匹配)等,而对于不同类型机构在元数据标准、管理程序、沟通准则等方面缺少“共同语言”而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更应有一定的认识,以便在合作过程中加强沟通,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3.4建立合作规划,细化协作行动计划

合作规划指确定合作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综合运用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的过程,是合作机构开展合作活动的行动指南。合作规划应由合作主体参与制定,由区域合作协调组织负责审核与通过。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及网络调研,发现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均通过制定合作战略规划来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合作规划宜有长期、中期及短期目标之分,如加拿大图书馆与档案馆《IAC2008-2011年业务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使加拿大公民在家中、办公室及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均能更及时便捷地获取文化资源”的中期合作战略目标。在合作规划中,制定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及较为详细的协作行动计划也是重要的一环,它有利于在计划的时间内合理推进整个合作过程,并为合作行为监测和合作效益测评提供依据。此外,还应以制度形式明确各合作机构的权责问题,尽力降低合作风险。

3.5搭建合作信息平台,以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合作成本

在合作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沟通的不及时与不充分均易使合作成本骤增,并造成合作活动的中断。因而,搭建合作信息平台就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法宝。一方面,该平台可以使合作协调组织通过平台有效衔接,及时查看合作进展情况,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合作活动的动态监督:另一方面,能促进各合作机构之间的平等对话,第一时间消除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各类问题。

3.6合作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任何合作活动都要付诸行动才能取得实际效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此阶段的工作重点已由规划转为管理与控制,努力实现原定计划履行与现实灵活调整之间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管理其合作活动的实施:(1)积极调整机构内部关系,为合作活动的实施创造有利环境。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强内部沟通,打破原有的部门间隔阂以协调机构内部行为,培养员工参与和支持合作活动的兴趣。因而,要先确定该机构内部主导合作活动的领导,明晰职责:其次,对参与人员授权,调动其积极性,同时鼓励和引导其对于合作活动的参与及承诺:再次,加强部门及参与人员间的沟通,避免猜忌: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形成鼓励机构内部创新的氛围;(2)创新合作机构发展软环境,合理分配利益。在合作过程中,地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制度有益于形成合作机构间的信任关系,构建合作机构良性发展的“软”环境,并进而形成良性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以避免彼此之间出现无谓的利益争端;(3)合作风险的再识别与防范。鉴于合作规划无法完全正确地分配合作活动的权责与收益,也无法穷尽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并预先做出防范与处置。因此,这需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并在合作风险出现时坚持“无责备”原则来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立足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积极探寻风险的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