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建设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共安全建设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公共安全建设管理

公共安全建设管理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创新

大数据时代促使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中,需要重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所带来的这种变革,促进互联网、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在各个行业发展中的应用。社会公共管理中所包含的内容较多,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公共管理的信息化,大数据技术等逐步被应用于公共管理事业中,实现了管理的创新,提升了公共管理的总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

一、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创新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公共管理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大数据时代使得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开发性,主要表现在其打破了政府各个部门、政府与企业之间等的界限。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的进行主要是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使得依托于互联网与云平台之上的公共管理框架可以逐步完善,调动了全民参与政府监督的积极性。2.突破了以往的僵化布局,使得公共管理的制度、结构等逐步朝着扁平化的方向迈进。在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下,其结构一般为金字塔形,塔尖的部门等可以获得极为丰富的社会资源,而地层与之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下,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存在较大的问题,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实现了公共管理信息资源等的共享,使得资源的分配等更为合理与科学。

二、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阻碍了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

1.数据管理方面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管理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开放性不足与存在失真现象上。首先,数据的丰富性与开放性不足。我国大数据技术的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数据资源的数量等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数据总量的增速缓慢。我国对于数据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缺乏相关标准化与准确性的指导。在有些部门与企业等,还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数据的传输等存在问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共享。其次,数据存在失真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政绩考核指标等不完善的现象,考核指标较为单一,有些企业会为了保证其考核指标,进行相关数据的更改等,造成了严重的数据失真现象。

2.管理思维方面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很多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运行方式等不能完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决策的科学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公共管理部门的结构、职能等,使得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化,实现了对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数据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管理部门必须改变管理模式与思维方式等,使得其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

3.数据应用方面

在当前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应用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在大数据时代中公共安全性与大数据的开放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大数据背景下需要在互联网与云平台上进行数据的呈现,而公共管理需要保证用户的隐私,这就使得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安全威胁。

4.大数据立法保护方面

公共安全无小事,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大数据法律法规,使得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中存在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问题。大数据时代需要保证用户的隐私,但是我国缺乏大数据中用户隐私法律的制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中用户隐私的泄露问题极为严重,增大了用户的安全风险。

三、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创新思路

1.转变管理思维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公共管理部门要紧跟的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适应其发展趋势,进行思维模式等的转变,将大数据的管理思维逐步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发挥数据的优势,利用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使得数据可以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用大数据的管理思维去解决与应对公共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建立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的创新需要从建立数据资源的共享着手。具体来说,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最基础的是要保证有海量的原始数据,处理涉及隐私与国家安全的数据都应该积极进行数据的公开,并要保证数据可以被用户所使用。在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有效实现了公共管理的监督与管理,使得资源可以被各个部门使用,这种数据共享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资源使用的效率与成本,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

3.完善法律法规

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创新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逐年增加,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使得网络安全建设、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具有紧迫性,使得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挖掘、开放与数据运用等都可以在相关的法律约束下进行。另外,国家还应该根据数据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产权归属与保护、数据存储、加工等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改进,使得其能够满足数据的使用需求,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切实符合国家的国情需要,实现大数据技术的科学应用,保护用户隐私,实现网络安全建设。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改变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带动了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公共管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利用大数据思维等进行管理理念、模式等的创新,符合时展的需求,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提升了公共管理的总体水平,促进了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宇华.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18(31):193+196.

[2]肖丽芳.大数据时代的公共管理创新[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2):30-32.

公共安全建设管理范文2

学校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里,紧紧抓住教书育人、成绩至上,而淡化了学生安全教育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在安全教育的监督方面缺乏执行能力,造成监管薄弱,落实不到位,学校安全隐患、伤害频频发生。如2008年,哈尔滨市某小学40名小学生集体中毒,经查中毒原因是食堂将未煮熟的豆角提供给学生食用。遗憾的是,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并未引起有关部门和其他学校的重视。第二天,哈尔滨某高校41名学生午餐后出现不适反应。随后,哈尔滨市另一所学校39名学生晚饭后也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经调查,这两起事件都是由于学生食用了未煮熟的豆角而引发的。连续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同一城市内接连发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010年教育部三度就校园安全表态,要求各地加大财政投入,将校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而时至今日,投入到学校中有多少,答案只有在学校遭遇到安全事故后,被全省乃至全国通报“出名”后才知道。问卷调查显示,有48.1%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不太安全,有37.7%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安全状况一般。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室,安全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和宣传手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所需。学校大多数只做了表面功夫,在教材、宣传册、宣传栏和走廊提示语上“落实”了安全教育,但安全教育成效不大。

目前学校安全教育仍存在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等问题,部分学校对安全教育内容缺乏了解和掌握,造成实施不力、随意性强的问题。如广东省2010年1~4月的火灾数据显示死亡者近半是未成年学生,其中一半学生从未参加过逃生演习。另外,陕西省在2010年12月份出现的一系列校园伤害事件也充分暴露出个别学校在安全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缺失和重大隐患。6.安全教育保障不充足学校在实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方法陈旧、教育资源较少、教育时间不能保证、教材建设体系性不强、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导致安全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安全教育成效不大。这也集中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教育缺乏教育综合保障机制。

为保障各地中小学将安全教育切实落到实处,教育部在2007年已出台“将公共安全教育列为各地中小学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的规定。教育部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也着重强调安全教育的实施目的: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有一个实例足以说明校长主抓安全的重要性。汶川地震中有不少学校出现师生伤亡的情况,而地处重灾区的安县某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不到2分钟时间里全部疏散至操场,无一人伤亡。在此引用该校长的话:保护学生安全是校长的天职,这种话教育主管部门年年讲,校长天天说,但关键在于做。“教育局交待的安全工作认真执行了吗?别人没做或没认真做,我认真做了,所以我们学校安全。”该校长特别重视安全的理由非常简单“:安全问题上,学校犯不起错误!”正是对孩子和家长的这份责任,让这位校长严格执行上级要求,担任校长13年来从未间断过学校的安全建设。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有:辽宁省开展“护校行动”,中小学校要配6名以上保安;杭州某学校安全教育从校长做起,实施建议问计于学生等。

首先,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知识体系:内容应包括安全在家,含安全用电、用气、用火等;安全在校,含安全着装、游戏、课间活动、急救等;校外安全,含安全防火、防毒、防人、安全交通和出游等百科知识。其次,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防御体系: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演习训练,内容涵盖交通伤害事故、溺水伤害事故、火灾伤害事故、中毒伤害事故、暴力伤害事故、倒塌伤害事故、踩踏伤害事故、触电伤害事故、网瘾伤害事故、活动伤害事故、性侵害、自杀自残、盗窃、校园猝死、传染性疾病和自然灾害事故等的防范与应急措施。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灾祸和伤病隐患,让中小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获得自护自救的能力、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要求各学校专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上好“安全第一课”。第一,中小学校要建设安全教育活动室,有准备、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这是重视学生安全的真诚态度,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的有效途径。第二,要将安全百科类图书、宣传册做到人手一本,融入各门学科教育当中,并将安全教育所需材料全部购全,教育过程中尽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产生积极互动。第三,指派专人负责定期的安全教育演习训练工作和校园安全隐患防范与处理工作。第四,拿出一部分经费放在学校与家长安全防范举措一致的互动上,帮助家长获得更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和防范技能,在家里做辅助教育工作。

公共安全建设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对策

农村是不属于公共服务体系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从我国目前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一部分地区需要农村畜牧行业作为经济支撑,但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导致食品市场安全问题频出,为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居民食品安全与健康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所以为了加强监管畜牧动物的健康,需要不断地努力并逐步完善兽医服务体系。畜牧业动物疾病目前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动物疾病检疫工作质量和效率,需要从多个层面考虑和入手,完善我国兽医公共服务体系,使得动物疾病的监管流程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促进我国畜牧兽医服务水平与质量提升。

1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1.1取得一定进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社会及有关工作人员转换了对农村的思想观念,对农村畜牧兽医服务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认真完成自身的工作并履行自身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畜牧兽医服务质量与体系建设达成了有效的成果,但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来解决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1]。

1.2基础医疗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农村畜牧兽医在完成其动物检疫工作时承担着极大的责任,需要对农村养殖动物进行疫情检查,确保动物身上没有携带传染病,一旦发现动物疾病的存在,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阻隔传染疾病的传播。在此过程中需要各类先进且实用的医疗设施来作为基础条件,保障农村畜牧兽医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从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在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来看,基础医疗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动物检疫设备等硬件条件还不足以满足需求。这会影响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检疫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2]。

1.3缺乏先进技术。农村地区由于地形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畜牧兽医工作的开展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先进技术及检疫设备的引进,一些必备药品也由于资金缺乏的原因无法备足。同时农村兽医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资质较低,在一些重大疫情发生时,农村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检测出疫情,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去阻隔疫情的传播。

1.4兽医队伍的建设存在问题。兽医工作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及整体团队的职业水准对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但从目前我国农村畜牧兽医团队建设情况来看,由于有关部门对农村畜牧行业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不足,农村兽医团队从整体情况来看综合素质不足,也没有重视兽医人才培养或人才引进方面的工作,这就导致农村兽医团队的整体专业素质和能力较低,对农村兽医服务水平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解决措施

2.1加强系统化管理。引进人才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是加强系统化管理的首要工作,强化服务体系中的人才配置,通过提升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的方式来吸引人才在农村兽医岗位上做出贡献,将农村兽医服务体系中的工作人员统一编制于国家人事部门,增强农村兽医岗位的竞争力度。其次也需要合理利用基层公益组织的服务作用,增强农民的防疫意识和防疫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让农民重视农村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和重要性。强调农村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职能,加强对农村防疫工作的认识,普及有关畜牧动物防疫知识,充分发挥出农村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功能[3]。

2.2优化内部职能分配。政府需要发挥其引导作用,让体系内部的组织或个人在其工作职能和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贡献力量,合理调整工作中的供需关系。增强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防疫工作的服务水平,改革和完善农村防疫体制的职责和结构,让农村畜牧兽医行业各岗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服务职能。

2.3向市场化、多元化、标准化迈进。加大农村畜牧兽医行业的投资力度,优化其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加强用于防疫技术和有关设备的引进成本投入,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并完善培养制度,实现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提升人才建设水平,使得农村畜牧兽医行业实现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4]。

3结语

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对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也有一定的意义,虽然近几年我国农村畜牧兽医服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待继续努力并解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提升,加强畜牧兽医人才建设,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忠永.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115.

[2]王岚.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4):39-40.

[3]瞿向阳.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9):22.

公共安全建设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校;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实践、创新和综合素质能力兼备[1],高校的实验教学恰恰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场所是实验室[2],因此开展安全建设、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有序开展教学工作的保障。微生物多种多样且无处不在,既有能够造成食品腐败、皮革发霉和人畜疾病的有害菌,又有应用于工业生产、医药制备和环境保护的有益菌。因而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有别于普通实验室[3]。然则,高校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4],如何安全管理值得我们思考。

1高校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现状

1.1实验课的人时数太多,仪器设备太老旧

近年来,各大高校不仅抢夺优生资源,招生规模也在扩大,教学班级数和班人数增多,再加上学校转型和社会发展,要求学生成为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过硬的应用复合型人才[5],因而实验课的人时数越来越多,所需的仪器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换代。然而,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培养箱、显微镜等数量少且大部分已经使用十年以上,微生物培养和结果观察受到严重影响,而只有两个面积较小的实验教学教室显得拥挤不堪,勉强承担全院十几个班的实验课。

1.2实验室低值易耗品损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微生物实验室需要大量的低值易耗品如三角瓶、培养皿、酒精灯、试管等,还需要很大的空间来长时间存放。这些低值易耗品主要是玻璃制品,实验人次数太多造成损坏率极高,清洁的不及时和不得当又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

1.3学生安全实验意识薄弱,突发事件处理不当

最近几年,实验室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6]。微生物实验中经常使用酒精灯,灯体的老化、酒精的劣质、学生的粗心都有可能带来火灾安全隐患。同时,实验过程中试管、培养皿等易碎玻璃器皿使用较多,可能会使学生受伤。再加上实验时间较长,经常是饭点的时候实验仍然在继续,造成部分安全意识薄弱的学生在实验室偷偷进食。往往在遇到安全事故时,缺乏经验的学生会手足无措,使得伤害升级。

1.4实验室管理随意,建设规范程度低

由于实验室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再加上仪器设备采购随意和主观[7],使得实验室处于较低的规范化水平。管理松懈,实验器材混乱放置,药品随意称取,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实验垃圾和实验器材清理不得当及不及时,容易引发生物和公共安全问题[8]。

2高校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1增强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红线意识

高校微生物教学实验室是开展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场所,承担了我校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科学、食品科学等专业微生物的实验教学,参与班级数及班级人数多,实验所涉及仪器设备和材料繁多,再加上微生物的特殊性,有潜在的安全隐患与风险。因此,安全红线意识有必要进一步增强。

2.2健全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实验室的每一项安全管理都应有专人负责,且责任要求明确,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层负责。实验室主任统筹安排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其他实验员分工合作,直接管理实验室日常安全,承担次要责任。带课老师则对其实验课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直接负责。

2.3完善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近年来屡屡发生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以及微生物的特殊性,在系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对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首先,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和器皿药品的管理及使用制度,规范管理菌种和化学药品等危险源。其次,齐整摆放实验相关物品,定期检查试剂是否可用,定期检保修仪器并建立仪器档案,贵重和精密仪器专人专地保管。再次,实验室禁止吸烟进餐。药品、菌种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9]。因此,从仪器设备到药品等的保管到使用都制定标准化的规范,以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2.4规范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使用章程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及时更新换代,空间安放合理,操作方法详细,使用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否则,可以禁止当事者再次进入实验室甚至追究责任;药品使用时应先严格计算,再准确称量,避免浪费,及时妥善清理洒落的药品,有毒及挥发性药品称量应在通风橱中进行;菌种的接种应在超净工作台,微生物培养后的培养基、器具必须先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后方可清理。另外,实验室的各方面都应安全使用并及时准确记录,使得实验室一切管理工作都具有安全性和可追溯性[10]。

2.5推进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

防患于未然,微生物教学实验室有别于其他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因素也较多,如酒精灯可能导致火灾或烧伤,玻璃器具会导致皮肤割裂甚至病害感染等。系统的安全宣传教育是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前提,形式上以传统课堂教学和讲座为主,通过案例式教学、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培训、定期检查考核等方式,建立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对意外事故的安全处理。

参考文献

[1]廖桂芳,徐因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王维波.论实验室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8):105.

[3]任向宇,张明昱,李恋,等.病原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7):155-156.

[4]王月囡,辛广,张兰杰.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工作之思考[J].学问•科教探索,2008,24(16):11-12.

[5]殷成志.以当代大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30):28-29.

[6]蔡敏.以实验室演练为抓手做好安全预案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240-242.

[7]颜志梅,陈璐,李虹.实验室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322-323.

[8]陈伟玲,汤泉,梁琼芳.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创新管理研究[J].轻工科技,2017(3):125-127.

[9]刘伟,董昕欣,王传彬,等.我国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现状与管理对策[J].中国家禽,2013,35(12):2-5.

公共安全建设管理范文5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年代,物联网也跟着技术进步和改革的趋势前进,在物联网背景下,人防信息安全系统建设也会面临新的技术挑战。本文从物联网背景出发,进一步分析人防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物联网;人防信息;安全系统

当今世界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最近几年来信息急速快速发展,物联网也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影响到各行各业。物联网在科技的带动下,已经开始逐步去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行业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重大助推器。随着现在防控作战技术的发展,信息保障已经是其不可忽视的因素,信息的安全已经是人防工程安全的重要指标。在物联网发展的今天,人防信息系统建设将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

1物联网的发展背景及定义

1.1物联网的发展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就由美国著名学者提出来的,刚开始是定义所有物品可以借助射频识别与互联网进行共享,达到相关智能化的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在2005年,物联网作为正式的概念在国际信息会议上被提出来,标志着物联网的权威性的出现。目前,物联网通俗的概念就是指代“物物相联接的网络”,它借助的工具有射频、红外传感器以及GPRS,激光扫描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联网在我国的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前几年,国家领导在江苏无锡指出“物联网”在“感知中国”的战略中变得非常重要,但是它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各行业对物联网引用,若不能对相关信息问题进行较好的处理,就难以发挥物联网的使用的意义。

1.2物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特点

从定义上看,物联网其实是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的结合的新系统,它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也是对互联网的发展与延伸的新技术。一般来说,物联网具有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等。物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借助互联网确实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代替人类去完成一些高难度、高危险的工作,但是在物联网中的设备、节点等缺乏监管,容易让网络攻击者或者黑客进行破坏,一些黑客只需要更换相关的软件即可进行非法操作,因此它的安全系数非常低。其次,信息传输方式,大部分是借助无线传输,这样方式容易让无线信号受到外部的干扰,进而导致信息被盗窃。另外,物联网应用的过程中,个人的隐私容易受到相关的威胁。

2物联网背景下人防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硬件设施的不完善

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环节,人防信息化是国防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信息化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然而现实的人防信息安全系统建设中,硬件设施跟不上,尤其是物联网开始普及的今天,黑客及网络犯罪分子猖狂,借助各种技术对人防工程进行攻击,盗窃相关的信息。由于我国的硬件设备跟不上,尤其是人防指挥自动化器材等不够先进,无法抵抗黑客对信息的攻击,在防护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人防的相关信息在传输中缺乏安全保证,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网络奔溃现象。另外,相关设备不完善还体现在人防警报器损坏严重,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都会引起信息安全的问题。

2.2工作人员思想陈旧,对信息安全建设认识不够

物联网的普及下,需要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对物联网的学习,了解物联网的最新技术,认识到其对本行业的影响。作为人防系统,更应该认识到物联网技术下,自身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由于我国物联网普及较慢,人防系统工作人员缺乏对其的深入了解,因此面对物联网的漏洞,缺乏较强的抵御意识和知识。

2.3人防人才队伍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防系统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物联网的普及应用下,需要更高素质的人防工作人员。纵观目前的人防系统中,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人员物联网技术比较薄弱,信息化素养较低,对于外部信息攻击的抵抗能力较弱等。

3物联网背景下人防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对策

3.1加大技术改造与升级力度

作为人防系统,首先要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改进,例如要完善权限控制模块、网络服务器安全模块等,进一步改进和升级信息系统的技术,防止物联网技术漏洞带来的黑客攻击,减少信息泄漏等安全事故。同时要改进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密码技术等,及时更新防火墙、漏洞检测系统等,提升系统防护能力。另外,要为人防系统构建“保护墙”,抵御物联网缺少人监管下出现的信号干扰等问题。

3.2重视安全因素,构建综合信息防御体系

人防信息系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假若失去信息的支持,人防的工作将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物联网发展和普及的前提下,要加强对人防信息系统中的安全因素的认识,例如在发放警报之前,务必要得到正确真实的情报数据。另外,要加强综合信息防御体系的建设,改进和完善相关的联络机制,加强日常的防护措施建设。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的指挥过程,以及机构编成,检测和完善系统的相关功能,提前发现并及时解决隐患。

3.3加强信息化知识与物联网知识培训

作为人防系统,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物联网与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将技术培训落实到各个部门,让广大的人防工作人员强化信息安全知识,掌握各种信息保护的技术和方法,提升人防干部的保密意识。另外,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举办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以及“物联网背景下,我们该怎么进行信息安全建设”等培训。强化制度培训和管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保密秩序、保密问责制度等。

4结论

总的来说,物联网背景下,人防信息安全系统建设遇到新的问题与挑战。要进一步加大对技术的改造和升级,重视安全因素,构建综合信息防御体系、加强信息化知识与物联网知识培训。

作者:段洪英 单位:张家口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武捷.物联网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0(12).

公共安全建设管理范文6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用户的急剧增长,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近几年来,不仅在我国,全球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和企业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公共安全等。因此,不断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提高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十分迫切。针对严峻的信息系统安全现状,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主要有物理隔离、防火墙的建设、访问者身份认证、加密等,但是仅从这些方面去考虑还远远无法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不断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方面的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安全风险的检测和评估是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2SSE-CMM模型

2.1SSE-CMM模型的概述

SSE-CMM(SystemsSecurityEngineeringCapabilityMaturityModel)模型的中文全称是信息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该模型的主要任务就是评测和改进整个信息安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当中的安全工程活动,到目前为止,这个模型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领域当中可靠性较高的针对性模型。

2.2基于过程的SSE-CMM模型

基于过程的SSE-CMM模型是从成熟框架CMM模型发展而来的,SSE-CMM模型把信息系统中的安全工程划分成三种不同的过程,分别是风险过程、工程过程、信任度过程,SSE-CMM模型对这三个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域以及其安全能力成熟度的等级进行了定义。在这个模型中,图b的横轴指的是这个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的过程域,纵轴是11个过程域的5个能力成熟度等级。根据这个模型的框架对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中的风险过程、工程过程、信任度过程都评定能力成熟度等级,此时得到的二维图便能够把信息系统工程队伍实施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的能力成熟度形象的反映出来,也能间接的将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的可信度反映出来。采用SSE-CMM模型对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进行风险的评估,该模型所认定的安全风险事件包括了3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安全威胁、系统的脆弱性、风险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在SSE-CMM模型中,只有具备这三个要素才能称之为信息系统工程安全风险。SSE-CMM模型中的安全机制就是把信息系统中的工程安全风险控制在系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SSE-CMM模型所定义的风险过程包括了评估威胁过程、评估系统脆弱性过程、评估风险事件的影响过程、评估系统安全风险过程。

3SSE-CMM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3.1SSE-CMM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述SSE-CMM模型的作用过程在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中构建SSE-CMM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第一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工程风险进行分析,进行工程的风险分析时,要从现行的信息系统工程的风险入手,然后采取科学、先进的风险分析方法进行风险的分析。第二步,要确定目标,及要明确信息系统安全工程所提出的系统安全要求,这个安全要求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设计、建设、使用以及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的主要依据。第三步,对信息系统的二维视图进行描述,即需要明确的、简洁的对信息系统中的安全系统进行描述,谈后根据描述给出信息安全系统的拓扑图和边界的划分,边界的划分包括了系统的典型构造、系统的应用划分等,并对系统内的数据和需要保护的财产、系统的环境等进行描述。第四步,建立信息安全系统的基线。第五步,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系统构建策略,这些策略包括系统的物理安全策略、网络完全策略、系统应用安全策略等。第六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工程建设进行整体的设计,其中设计是必须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系统的整体框架是全方位和综合性的,并增强每个层次和划分区域的安全防御能力,从而实现一体化的信息安全系统。

3.2SSE-CMM模型的应用原则

第一,安全需求的基线。包括了用户的安全需求、对系统安全具有影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保证系统的安全需求与法律和政策中的保持一致,并且保证用户的需求与系统的安全需求保持一致。第二,安全输入的基线。第三,协同安全的基线。第四,安全管理的基线。在安全管理基线方面包括以下几点:一、要将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责任以文档化的形式传达给每位相关者;二、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有关的软件配置进行定义和管理;三、对用户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控制和管理的培训和宣教。第五,安全保证参数的基线。包括确定安全保证的目标、制定相关的保证策略、对安全保证证据金属分析等。

4结语

公共安全建设管理范文7

美国许多高校建立了信息通知系统,以便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告知学生,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其网站上专门列出了“突发事件告知”专栏,包括紧急情况通告、公共安全警报以及电邮通告系统。[2]公共安全警报包含了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近期发生的犯罪事件以及其他危险事件,阐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质、具体情况等,并提出安全防范的建议,有些涉及犯罪的警报还会告知犯罪分子的年龄、姓名、照片及所用车的型号及颜色等。[3]电邮通告系统是一个紧急情况通告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经授权的普林斯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向个人信息和指示。它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即时性,而且可以直接地通过多种通讯方式与个人联系。[4]

此外,达特茅斯学院在此方面也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学院建立了紧急事故通告系统。一旦威胁校园群体的突发事故产生时,该系统会警告学校全体师生。达特茅斯学院的紧急事故通告系统采用多种通告及信息传播的模式,包括达特警报(DartAlert),达特茅斯每日安全系统(D2UNow),达特茅斯主页以及达特茅斯紧急通知网。达特警报是指学校挑选了一所校外公司提供信息通知服务。如有紧急情况发生,该公司将把具有时效性的通告通过各种通信设备传送给达特茅斯学院的所有人员。所有达特茅斯学院的人员的通讯电话会收到一条自动消息,邮箱账户会收到一封附有关于紧急事故的简要资料及应对指示的邮件。学校认定并训练了一组倡议者,这些倡议者被授权以达特警报的名义发出通告。倡议者小组由安全监管人事部,安全治安主任、副主任,学院院长部的数名院长,危险及内部通知服务部主任组成;达特茅斯每日安全系统是一个快速传递消息系统,它于2009年春取代了学院的大众邮件系统。该系统每日自动地向全部或特定的教职员工及学生发送安全信息,信息包括每日的安全情况及相应的提示。学院的安全部门主管、安全部门及高层管理人员都有操作此系统的权利,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通知。[5]达特茅斯主页以及达特茅斯紧急通知网与普林斯顿大学的信息通知系统类似,在这里不作阐述。

美国许多高校在其学校的主页上提供关于防范安全事故、采取安全措施的建议,内容详尽,指导性强。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紧急事件应对措施,告诉学生遇见紧急事件时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其对各种类型事件都有相应的详细指导,如学生遭遇抢劫、火灾、身体意外伤害、化学药品泄漏、自然灾害等。此外,普林斯顿大学还提供意外事件前的准备措施,提醒学生怎样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2]学校开办各种培训班,让学生了解户外旅游常识、意外伤害紧急救援方法等,例如,户外先遣急救员课程(WFR)、心肺复苏术课程(AED)。[6]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向学生提供安全提示,涉及各个方面,包括一般性常识、居家安全、宿舍安全、取款安全等。[7]例如,取款安全的一条提示是这样阐述的:“不要把您的社会安全号码印在支票、驾驶执照或其他财务文件上。如果银行或其他机构使用您的社会安全号码或客户帐户,打电话或写信至公司申请一个不同的识别号码。”[8]

美国高校把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作为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力手段之一,将安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普林斯顿大学设立警报热线、危机支援热线,在学校出现紧急情况下,会有专人接听危机支援热线,提供有关紧急情况和有效支援服务的信息,在没有紧急情况下,此线路保持留言状态。学生也可以通过广播收听紧急情况报告,普林斯顿大学的电视频道也会播出紧急情况通知和公告,学校的餐厅和电话亭都张贴了有关安全信息的海报。[9]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学生编写了《安全手册》,全面地介绍学校的安全服务、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遇见意外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及各种安全提示。此外,学校每天都有安全记录,详细记录保安人员巡查的时间、地点,在什么地方有安全隐患,隐患是否得到处理等。如遇到意外事故,如学生物品丢失、身体意外伤害等,保安人员会及时处理并做详细记录。[10]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忽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当提及保证校园安全时,更多是指向于管理、约束学生的行为以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而不是教育、引导学生如何避免事故、处理事故。”[11]在理论研究方面,“高校安全教育实施状况并不乐观,对高校安全教育这一问题的研究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迄今为止,国内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专著仍然寥寥无几。”[12]“大部分期刊论文在论述安全教育时,很少能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见解,其论述多为蜻蜓点水似的一掠而过。而且,对于安全教育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中小学的安全防护教育,对大学是否有必要进行安全教育的问题探讨不透彻,对高校安全教育应如何开展的研究也显得模糊。”[13]此外,关于高校安全教育与国外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更是少之又少。在具体做法的实施上,我国高校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将安全类课程纳入了课程体系;北京市教委于2006年召开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上海市教委2008年颁布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高校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山东市2010年出台高校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虽然,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引起了政府、教育部门、高校的关注,但对其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模式单一,缺乏前瞻性,效果甚微。[14]

高校安全教育需要完善的、规范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用以指导和规范高校安全教育的落实。美国的校园安全立法体系比较完善,多年来其一直重视和致力于制定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形成健全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使高校开展安全教育有法可依,为高校的安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相比之下,“高校校园安全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死角,当前我国没有一部统一的校园安全法。”[15]只有一些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这大大降低了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利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开展和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借鉴美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应尽快制定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明确权责意识,使高校安全教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走上依法治校的法制轨道,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p#分页标题#e#

做好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公开安全信息,提高信息通知的时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了解安全状况、安全信息和必要的安全知识有利于高校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有效加强自身防卫以及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建设,从而大大降低危害校园安全的隐患,防患于未然。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公开安全信息,许多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安全信息通知系统,采用网络、移动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向学校师生及时安全警报、提供详尽的安全建议,并定期年度安全报告和校园犯罪统计。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我国高校应切实公开安全信息,提高信息通知的时效性,畅通安全信息渠道,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其安全防范的常识和技能,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预防的长效机制。在具体做法上,我国高校应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形成安全信息通知系统,保证在安全事故发生前有预案,在事故发生时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送给学校人员;同时,提供合理化安全信息指导性建议,例如对防火、防盗、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建议。

公共安全建设管理范文8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危险源辨识;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一些城市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一些城市甚至大型城市相继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城市安全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短板。为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有效防范事故发生,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坚持系统建设、过程管控。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强化系统性安全防范制度措施落实,严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1]。2018年12月21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下达2018年安全生产预防及应急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要求天津市根据应急部确定的详细绩效目标,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将专项资金用于应急管理“一张图”建设。2019年1月,应急管理部《关于下达2018年安全生产预防及应急专项资金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通知确定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的目标任务为建设1个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点)“一张图、一张表”工程。2019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以下简称“新版”)新标准正式实施,新版补充了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计算方法,整合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5修正)》中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且部分系数发生改变。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切实解决我市城市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等问题,努力把天津建设成安全发展示范城市,2018年7月17日,天津市拟定了《天津市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实施意见要求,推进城市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强城市安全信息平台顶层设计,开展调研评估、明确技术路径,探索匹配天津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城市安全管理各项工作融入信息化建设。《市安委会关于印发2019年天津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中,要求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持续推进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全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安全发展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完成应急部确定的绩效目标和预算指标工作任务,按照新国标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我局将在我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指导下,通过新建天津市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安全生产防控网工程,有效推动重大危险源及城市风险管控一体化的完善。

1系统功能设计

1.1系统设计。包括企业报审、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分级、风险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和系统对接的功能[2]。(1)信息报审功能企业报审功能必须包含账号设置、信息填报、填报审核和信息总览。账号设置:对接市局现有企业平台提供的统一身份认证入口。信息填报:包括企业安全信息填写、企业上报和企业更新上报。填报审核:管理单位通过管理端对企业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信息总览:对管理端来说,可以浏览的信息包含企业信息填报统计、企业分类情况统计。系统根据企业综合信息的填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各类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企业信息采集情况、企业分类情况、企业分级情况等。同时提供应急管理部门根据需要生成指定格式的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报表的功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的可视化管理。(2)风险辨识功能风险辨识功能必须包括辨识方法配置管理、辨识方法服务支撑、辨识结果查询查看和城市风险源标准库管理。辨识方法配置管理:将城市风险36种辨识方法,配置进系统。辨识方法服务支撑:包含定期自动辨别和辨别结果筛选功能。辨识结果查询查看:辨别后,可以通过企业信息查看辨识结果及企业周边信息。城市风险源标准库管理:对城市风险源标注库进行动态维护。(3)风险评估分级功能风险评估分级功能必须包括点性风险评估、线性风险评估和区域风险评估。点性风险评估:分为评估分级结果查询查看、评估分级方法配置管理、评估分级方法服务支撑。线性风险评估:分为评估分级结果查询查看、评估分级方法配置管理、评估分级方法服务支撑。区域风险评估:分为评估分级结果查询查看、评估分级方法配置管理、评估分级方法服务支撑。(4)风险统计分析风险统计分析功能必须包括风险清单、风险总览和地图展示。风险清单:按区域、时间、行业、类型生成管控清单,同时具有导出的功能。风险总览:可按区域汇总统计企业数量、风险点数量、各级别风险点数量,采用红橙黄蓝对4级风险点进行标识提醒。地图展示:分为地图基本功能、地图多类展示和地图统计分析。地图多类展示分为地图分类展示、地图分级展示、线性风险展示、区域风险展示。地图统计分析分为风险源影响范围分析和区域风险分析。区域风险分析主要包括各区域四色数量、占比分布图。(5)系统设置系统管理主要必须区域管理、用户管理、按钮设置、用户组设置、菜单设置、字典设置、日志设置。区域设置:包括区域的新建、编辑、查询和删除。用户设置:包括用户的新增、设置、查询和删除。按钮设置:包括按钮的创建和编辑。用户组设置:包括用户组的创建和编辑。菜单设置:包括菜单的创建和编辑。字典设置:包括字典的新建、保存和删除。日志设置:包括日志接入、日志中心和日志存储处理。

1.2数据功能设计。企业安全风险信息主要包括重大风险源、风险源数据等信息。重大风险源主要包括辨识、分级记录,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重大危险源事故评审意见和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风险源数据主要包含:风险点名称、风险点类别、行业类型、场所/环节/部位、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伤亡财产损失预测、风险等级初步判定、主管(监管)单位、风险点详细地址、风险管控报告、风险点公告警示牌等信息[3]。

1.3安全需求。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将会有效地提高我局及下属机构的业务水平,由于该项目属于应急管理的信息化项目,对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方面有特殊的要求,结合智慧天津、安全建设项目实际需求,本项目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的三级要求开展项目建设,主要依据为:GB/T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0271-2006《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5070-2010《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等。从安全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安全需满足以下需求:1.涉及的软件系统参照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建立安全保护测量;2.提供数据压缩、加密/解密功能,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数据库实现自动备份,常规数据按周备份,重要业务数据需要实时备份;4.对系统用户进行安全管理,提供登录超时、密码保护等安全策略。

2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检索、分析和总结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文献,可为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研发和实践的科研及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启示。研究发现,国内已有一些组织和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应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的研发和实践,可为国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宋修德,徐涌,宁勇,等.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运用[J].中国铁路,2018(10):30-35.

[2]刘春伟.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危险源自动辨识机制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