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企业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共企业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公共企业管理

公共企业管理范文1

关键词:现代公共关系;企业管理;实际应用

现代公共关系与企业管理均诞生于火热发展的商品经济这一背景下,并且两者均以推动主体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故而现代公共关系与企业管理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通过在企业管理中灵活运用现代公共关系,有助于在创新企业管理理念的同时,为其提供多样化的管理路径,使得企业可以大幅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此,研究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公共关系的简要概述

(一)具体内涵

在现代公共关系中,公众是其最为关注的研究对象,而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则可以将现代公共关系分为两类,分别为内部公共关系以及外部公共关系。前者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中的员工关系,企业内部需要构建和谐员工关系,才能保障各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后者则主要指的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新闻媒体等之间的关系,此类外部现代公共关系同样会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基本特点

通常在现代公共关系当中,表现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便是各关系主体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依存性。如在顾客关系中,企业与顾客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并且双方均在这段关系中掌握着一定的自主权与控制权。而构建良好的现代公共关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双方可以通过达成这一关系而实现各自目的,形成一种互惠共赢的局面。因而需要各关系主体能够在现代公共关系中相互信任,互相约束,肩负自身应当在关系中承担的权力与责任,以便能够有效使得现代公共关系得以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

二、企业管理中现代公共关系的应用分析

(一)缓解企业内外矛盾

在当前市场竞争程度愈演愈烈、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企业想要站稳脚跟,抢占更多先机,必须快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现代公共关系,可以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将关注重点从以往只局限于企业本身,逐渐扩大至消费者、政府、新闻媒介等各个方面。受此影响,企业将从原本闭门造车的经营管理模式,过渡为通过主动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利用互联网或是实地走访考察等方式真实了解市场各项情况。包括同类型产品需求量、市场价格、顾客满意度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等等。与此同时,企业将更加关注消费者,在企业管理中注重深化顾客体验,在积极转变以往被动服务和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主动对消费者进行跟踪反馈,及时了解其对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真实诉求与满意程度,使得企业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由此有效缓解自身面临的外部矛盾与压力。同样,在现代公共关系中的内部公共关系影响下,企业也将高度关注内部员工个人发展,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利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主动帮助员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需要结合员工的优势特点,为其安排适宜的岗位并有意识地深入挖掘员工个人潜力,在积极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并主动提供各种专业培训下,既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及对企业的信任度,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企业内部矛盾,增强企业核心凝聚力。

(二)帮助解决企业危机

在企业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管理要素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尤其是当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较高核心素养的情况下,极易导致企业出现各种管理错误。如在社会上热议的各地诸多星级酒店卫生不达标一事,事件经过互联网的传播与发酵后愈演愈烈,而许多星级酒店管理人员并未对其予以相应重视,反而试图通过狡辩否定事实,甚至公开爆料者个人信息将其拉入酒店“黑名单”进而导致酒店的良好社会形象与口碑瞬间被瓦解,在社会上引起了民众强烈愤慨。在面对企业管理危机时,通过灵活运用现代公共关系,企业可以在快速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之余,运用各种媒介资源表明自身愿意自省自查的诚恳态度。在自检的同时也需对相关信息如爆料是否属实等进行核查,随后及时将事件核查进度与自省自查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在主动接受广大民众监督管理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管理问题,有效应对管理危机。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诚恳、真挚的形象,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除此之外,在运用企业现代公共关系的过程中,企业同样可以对危机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危机实际情况展开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并由此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与解决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主动向各大权威机构如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检验机构等寻求协助,通过及时向社会公众机构认证的质量合格证明或是其他声明,帮助企业顺利应对危机。在危机过后,企业则同样需要依托现代公共关系,在主动向社会公众准确传达企业信息的同时,积极举办包括慈善活动等在内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公共活动,从而用企业的真诚之心与实际行动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重新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用于企业决策参谋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使用现代公共关系搜集得到的信息主要关于产品形象以及企业自身形象。其中消费者对产品价格、使用性能、产品需求等方面的客观反映即为产品形象信息。而社会公众对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满意程度,对企业组织机构健全与否、决策决议科学与否等各方面的判断等信息即为企业形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通过灵活运用现代公共关系获取产品形象信息,可以使得企业在主动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中,了解其对于企业产品实际优缺点的评价,进而在准确掌握客户实际需求以及客观建议的基础上,对企业产品进行优化改进,以便能够生产出更多物美价廉、可有效满足客户多样需求的优质企业产品。而在运用现代公共管理获取企业形象信息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社会公众对于企业自身经营决策、管理水平、决策决议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真实评价,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工作予以全面评估,进而根据运用现代公共关系获得的各项企业形象信息,为企业领导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决议发挥至关重要的参谋作用,以便可以切实保障企业各项决策决议的科学性、有效性。

(四)科学制定企业战略

在将现代公共关系运用在企业管理当中,同样对于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决议以及战略内容意义重大。基于现代公共关系下的企业管理,将同时把企业员工、政府、消费者等作为管理主体。在坚持以扩大企业自身利益为经营管理目标下,同时高度关注社会效益,此时企业可以通过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现有各项产品服务与优势资源,运用微博、微信等受众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新兴媒介,大力宣传企业产品服务以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从而在有效引导消费者的基础上,可以使得消费者、政府以及企业员工等均能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从而在主动同企业员工、政府机构等现代公共关系中的各主体进行沟通交流下,有效增强企业与消费者、政府、员工等之间互惠互信关系,帮助企业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运用现代公共关系完成各种信息数据的采集之后应当对其进行分类管理与深入分析,以便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发展战略,由此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成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管理中合理运用现代公共关系,不仅有助于企业缓解自身内外矛盾,解决现存企业危机,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管理与发展战略,使得自身企业管理成效得到最优化。因而日后企业在将现代公共关系运用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时,还需要切实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深对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将其活用至现代企业管理中,以真正推动企业在新时期下实现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睿.论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办公室业务,2017(21):35.

[2]杨应合,李倩.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6(06):14.

公共企业管理范文2

一、成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组。为了确保节能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局在年初制定了节能工作方案并成立了节能工作小组,以对我局节能工作进行部署和指导,明确我局节能工作的主要目标,制定了节能工作计划和节能管理制度,为我局节能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体系保障。工作组由副局长任组长,、为成员。工作组其主要职责是:主要负责本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方案、上报统计数据和日常工作、在线考核等。

二、建立健全的统计制度.每月由负责按时上报能源资源消费数据,以及报表的填写,负责数据的审核确保无误后上报省、市系统。

三、开展宣传提高节能意识。1.6月17日,利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可回收废旧商品兑换礼品活动,分管领导副局长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废旧商品兑换活动。积极宣传“资源有限、再生无限”的理念,引导干部职工形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

2.动员干部职工绿色出行。6月19日“全国低碳日”当天,我局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动员家离单位近的步行上下班,家离单位远的尽量选择自行车上下班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切实支持节能减排工作。节能统计员参加了县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集中培训。

3.副局长组织观看节能优秀案例宣传片及国管局节能微视频展播。

4.践行垃圾分类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学习,并进行了垃圾分类小游戏竞赛。使大家对生活垃圾分类有了进一步认识。

5.发放节能知识宣传单。利用“三城同创”活动发放节能知识宣传单和“一带一路”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倡议书。节能无小事,倡导人人都参与到节能减排中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6.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提高节水意识,广大干部职工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废水再利用,洗衣洗菜水不轻易浪费,洗衣水可用于冲厕,洗菜水可用于浇花、浇菜等,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杜绝“长流水”和“跑、冒、滴、漏”现象。

7.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减少使用塑料袋购物,提倡自备购物袋,同时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也动员他们少用塑料袋购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使用塑料袋,用过的塑料袋重复利用,可作为垃圾袋,在减少使用的同时提高袋子利用率,从根本上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与浪费。

8.6月21日扶贫日,单位拿出600元经费,购买了节能灯炮、印刷了节能宣传画,副局长带领全体帮扶干部发放给部份贫困户及充实村“爱心超市”,宣传、带动村民一同节能减排。

强化节能措施,完成节能目标。今年,我县提出了在2015年能耗数据的基础上人均综合能耗下降8.8%以上,单位建筑面积下降8%以上,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把握要点,切实抓好节约用电和办公耗材是实现今年节能目标任务的关键措施。

1.节约用电。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室内温度的控制标准,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把“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作为一项节能制度,落实到每个办公室。各工作人员要带头自觉执行室内温控标准,要做到室内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以提高空调能效水平。节约照明用电。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尽可能少开灯或不开灯,室内亮度足够时不开灯;离开办公室要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不用时,随时关闭,在长时间未使用及下班后要自觉关闭各类电器电源、减少待机消耗。

2.节约办公经费。一是充分利用网上办公系统,文件起草、修改发放尽量在电子媒介上进行,减少纸质文件印发和使用传真机的频率。二是加强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和领用,严格配备标准,尽量选择环保、质优、价廉、能耗小的办公设备。三是严格控制文件的发放范围,准确核定印发的份数,实行双面打印。文件能传阅的尽量不复印,减少复印次数。四是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延长文印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加强管理和考核。年初,我局建立健全了单位节能工作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人管事,如制定了《节能用水管理制度》等,将节能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督查事项,对节能工作不到位的股室和人员启动问责制,纳入年终绩效考评,确保节能措施落到实处。

公共企业管理范文3

激励机制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企业内部和公共管理部门建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对两者的长久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异同,并针对这些机制得到了相应的启发。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激励机制

企业与部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他们发展的核心力量,其职责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企业管理中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公共管理作为公共性组织,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集体利益,它与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有着相同的一面也存在着诸多差异,两者在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上的共同点

1.实施的目的相同。公共管理部门与企业管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挽留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为内部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建立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还可以使其综合素与创新精神得到一定的提升,对树立员工责任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公共管理,两者都想利用激励机制来提高其内部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为两者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实施的原则相同。公共管理部门与企业管理在实施激励机制时所遵从的原则基本相同。第一原则是将整体目标和人才目标进行结合;第二原则是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进行结合,在对员工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加强精神奖励;第三原则是将内部奖励与外部奖励进行结合,在内部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增加岗位内部提升,在外部对员工进行奖金、奖品等实质性奖励,对员工有极大的鼓励作用;第四原则是将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进行结合,在工作中既要看到员工优秀的一面,也不能忽视他们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只有将两者进行结合才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3.实施的手段相似。公共部门和企业之间通常都会采用优惠策略、良好的晋升机会和丰厚的福利待遇来激励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比如,住房补贴、医疗保险、年终奖等各项福利待遇,有效的满足了员工的各项需求;同时很多公共部门和企业还会经常开展内部培训与选拔,不断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企业吸收大量的优秀人才。

二、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上的不同点

1.目的与作用不同。公共管理主要属于公共性组织,它维护的是国家和社会的集体利益,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正义与公平。而企业管理在实施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管理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而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2.效果不同。在公共管理中工作人员的成绩不能靠量化标准进行衡量,产品和服务之间不能只进行简单的统计与核算,这样很容易引起效率之间的矛盾,导致激励机制在管理中取得的效果小于企业管理的效果。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时,主要是考核员工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益,通常企业会严格制定考核标准,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将目标进行量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3.重心不同。公共管理工作人员是通常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他们的言行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在遇到个人能力与道德取舍时,他们会将道德放在执行的首位。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公共管理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公共管理将爱国主义、集体荣誉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实施的核心。而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其工作的重心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个人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4.程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的职能和身份比较特殊,他们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规定进行执行,各单位对激励内容不得进行私自改动,激励程序要按部就班的进行执行。例如,国家公务员的奖惩与升降,管理者的晋升等有关制度,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执行,从而保证激励过程可以公平公正。而企业管理在实施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度时,则会通过企业自身的情况和管理者的作风进行灵活的调整,不同的企业之间由于性质、规模等因素的不同,在实施程序上,也有所不同。

三、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启发

1.适当的运用物质激励。对公共管理而言,它更加注重的是精神激励。但从人性角度分析,适当的提高物质激励比提高精神激励效果更大。公共管理人员也是社会普通的一份子,同样面临着生存问题,如果只对其进行精神激励是不现实的表现。因此,想要提高公共管理力度,必须先满足员工生活的基本利益需求,其次,加强学习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将员工的个人业绩与工作效率进行直接挂钩,再提高员工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道德思想与社会责任,减少滥竽充数与贪污腐败的想象出现。

2.灵活运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公共管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依据国家法律进行制定与调整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阻碍了部分公共管理激励机制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有些部门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有的部门是指导和规划管理工作的,还有部分部门则是进行审批和监督工作的,对于不同的部门就不能只运用一种管理办法。公共管理要学会向企业管理进行借鉴和学习,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人员情况运用灵活的激励方法,将企业管理机制与公共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结合,严格依据法律要求选用科学合理、灵活有效的方法,为自身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3.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过于单一,导致公共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体系落后。在改革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建立多样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势在必行。下面是几种简单的激励方法:

3.1责任激励机制:公共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并非全部可以量化,在很多时候有些工作并不能马上看出效果,这时就必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将责任与激励机制进行挂钩,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3.2目标激励机制:公共管理是为了公众利益,对每个工作人员来说它的职责是圣神的,这种职业所带来的荣耀是任何职业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加强目标激励机制,就要唤起公共管理工作人员荣誉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在工作中可以将各项工作的目标进行分解,用完成的进度和质量来约束公共管理工作人员,增加工作的紧迫感,让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效的完成工作,避免不良风气的增长。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建立。在我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中,不管是公共管理部门还是企业管理部门,都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建立。根据时展的要求,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及时完善与建立,对原有落后的体制进行改革,建立适合时展需要的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做到全员参与、全员监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和公共部门的必然选择。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与公共部门即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在实施过程中,两者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因为只有具备强大的人才储备,才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张向东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

参考文献:

[1]林奕聪.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公共企业管理范文4

关键词: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实施路径

1引言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在管理工作中建立激励机制,可以达到吸引和培养人才目的,促进员工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单位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而对于企业和公共管理部门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实施存在一定差异,要想确保其发挥实质性效果,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管理工作,确保激励机制发挥作用。

2公共部门与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比较

2.1共同点

公共管理部门和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实施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相同点:第一,目的相同。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共部门,他们实施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留住人才,最大程度的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以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原则相同。二者在实际建立激励机制时,其原则是相同的,即人才培养目标与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等;第三,方法相同。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企业,他们开展激励机制的方法和手段都极为相似,例如通过住房补贴、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方法进行激励,有效起到留住人才目的,达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

2.2不同点

公共部门与企业在实施激励机制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详细体现如下:第一,作用不同。对于公共部门而言,其属于公益性和公共性组织,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维护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而企业实施激励手段,则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促进自身的健康有效发展,这就是二者在作用方面最大的差异。而且在公共部门实施激励机制,可以达到提升人员工作热情和增加部门活力的效果,企业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主要是构建一种竞争氛围,让人员为企业发展创造更高价值;第二,效果不同。当前在公共部门中,由于人员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标准不规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而企业管理中往往存在激励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一方面是企业管理层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员工自身方面存在问题,最终影响激励机制的实施;第三,侧重点不同。由于公共部门和企业组织性质的差异,使得激励机制实施侧重点不同,其中公共部门主要侧重于职工服务、集体和责任意识;而企业则侧重于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实施路径研究

3.1加强物质奖励

当前对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实施,由于主要侧重于员工行为素质和道德品行的培养,所以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往往采取精神激励手段。而从职工角度分析,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当前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物质紧密相连,而单纯精神方面的满足感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加强物质奖励对于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十分关键。在实际开展物质奖励时,公共部门可以适当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实施物质奖励为主,精神奖励为辅的激励手段,有效提升人员的工作热情。

3.2科学运用激励机制

通常情况下,企业实施激励机制比较灵活,而公共部门则相对比较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公共部门属于社会公益性组织,目的在于维护社会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所以激励机制也大都是趋于稳定的,而且对于不同公共部门而言,激励机制的实施也存在一定差异。公共部门大都服务比较单一,即为人民服务,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由于部门职能的不同,相应绩效考核标准也不相同。因此,为了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效果,在公共部门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在实际实施中,需要根据部门、职能的不同,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确保各个部门都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用,从而达到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

3.3拓宽激励渠道

传统的公共部门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导致部门工作热情和活力不高,但是企业在这一方面存在显著的优势,这一点是公共部门需要学习的地方。为了提升部门工作热情和活力,公共部门要有效拓宽激励渠道,例如建立责任激励方法,让职工责任有效落实,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达到提升部门热情的效果;再例如建立目标激励法,通过激励的方式让员工更好的认识自我,从而提升部门热情。

4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实施路径

首先,确保激励的稳定性。相对比公共部门而言,企业的激励机制实施过于灵活,这与企业发展处于市场环境的竞争力有关,面对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只能通过实施灵活的激励机制创新自身的活力,让员工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创造效益。但是过于灵活显然是不行的,需要有效确保激励的稳定性,让员工可以安心的在企业工作,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其次,提升规范性。针对公共部门而言,激励机制是实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于企业而言,激励机制具有多样化特点,然而规范性较差,有的一味追求自身的实惠利益,反而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所以企业可取长补短,借鉴公共部门的优势经验,根据合理比例实现利益优化分配,让员工之间能够互相协商,促使奖励机制的透明化和公开化,让机制和规章能够接受职工管理监督,保证激励机制的公正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于公共部门还是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因此,当前公共部门和企业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力度,在其中有效建立激励机制,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最大程度的提升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最终为促进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鲍宜周.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价值探析[J].福建茶叶,2019,41(11):47-48.

[2]胡志盟.激励机制在公共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实施?[J].营销界,2019(11):38-39.

公共企业管理范文5

建立面向市场、亲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等提法的涵义大体相同,都是指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凡是市场能发挥优势或能做的事,都应当由市场来做,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强调政府要面向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要起好“掌舵”作用、催化作用、促进作用,而不是“划桨”作用、大包大揽作用;也有助于将政府发挥职能作用的主要方向,放在加强宏观调控上,放在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上,围绕市场行使好调节、培育、监管和服务职能。政府职能市场化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压缩社会福利项目,如以劳动换福利,提高领取福利者的资格限制,以市场化的安排来代替政府的安排。二是放松对企业进出口及价格的管制。在这方面,美国政府的做法最具代表性,市场定价代替了政府定价。三是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

二、建立责任政府

责任政府的提法,主要是为了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强化政府责任。在以往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下,政府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和失衡,强调权力配置而忽视追究责任,重视行使权力而忽视承担责任,注重虚置监督形式而忽视追究责任。现阶段推行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责任,使权力和责任挂钩,建立责任政府。为此,下一步行政改革应力争取得以下突破:一是赋予权力的同时必须明确责任;二是健全政府责任制度,制定落实法定质询、罢免等追究责任的具体程序,创设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易于实施的责任制度;三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并与政府外部评议制度相挂钩;四是加大执法监督的独立性、公开性和民主参与。

三、依照公共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管理理念,在消化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各高校已普遍设立了公共管理专业和系所,成为当前一种最为流行的管理思想。公共管理的核心涵义在于公共性,突出强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导向的社会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等新的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有较大的差别。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开始运用这一理论,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推进改革。例如,财政部门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人事部门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深圳等地政府提出了政府职能从无限到有限、从部门性转向公共性、从政府单一治理转向社会共同治理等项改革目标,都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在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化过程中,政府松动政府集权化的制度,允许甚至鼓励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补充性地加入公共管理的行列,为公共管理注入了新活力。

四、借鉴企业经验提高政府效能

将企业管理经验引入政府管理,是许多国家行政改革中采用的做法,尽管这种做法在理论上存在很多争议,但引进企业管理经验促进了政府管理创新,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毋庸置疑,政府与企业存在着本质区别,不能简单地套用或移植企业管理方式,而应当根据政府管理的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借鉴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成功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如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成本效益核算、注重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这对于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善政府服务,无疑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

公共企业管理范文6

(一)家族权威式

家族权威式管理模式更多的存在于家族企业中,作为有着强大家族权威的“长辈”对企业同样有着绝对的权威。“家族权威式”管理模式,是典型的是人治式管理;一方面,或者称为“优点”,作为家族企业管理者的“家族长辈”非常重视个人道德威望与管理才能,其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这种道德威望在管理、影响下属及全体企业员工,起着企业经营发展精神支柱和凝聚企业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家族权威式管理模式的缺点所在,即人治式管理可能过分的重视人情、过于讲面子,而将更多精力放在“情感管理”上,而忽视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企业决策等往往会由于“家族长辈”情绪的变化而被否定等,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家族企业长远发展的。

(二)制度伦理式

所谓制度伦理式管理模式,其是建立在内部合约基础上的,其以特定的企业制度体系和相应组织机构为保证;制度伦理式管理模式被认为是当前制度与伦理的“最佳结合”,被多数管理学者所认可。一般来说,制度伦理式存在着两层次含义;一个是制度的伦理化,另一个是伦理的制度化。首先,就“制度的伦理化”来说,其是人们从既定企业管理制度中或者已有运作框架中引申出的一种“道德价值”、“道德评价”特点的“制度”,即制度的“合伦理性、合道德性”;“制度的伦理化”体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即人对公平精神、公共精神、人道精神的追求。其次,就“伦理的制度化”而言,其是借助于管理制度来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将特定的社会伦理原则、道德追求提升为“制度”。

(三)德性伦理式

“德性伦理式”管理模式,较多的存在于有“志同道合”特征的同志事业型企业中,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一种有强烈责任意识的主人翁精神管理机制。第一,德性的内在性;德性存在于企业团队之中,并长期厚积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形一种企业文化传统,而被多数企业成员认可、接受、践行。第二,德性的自律性;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团队有什么样的“德性”,员工就有相应的表现行为,出于对德性认可而自律自己的行为,以及自觉、自愿从事某种行为。第三,德性的超越性;相对于制度的滞后性,作为企业管理团队、员工重要品质的“德性”更能超越制度局限而发挥制度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上述几种“伦理式”管理模式各有特点,但其都离不开我国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各“伦理式”管理模式之间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有一些共性。特别是它们都以人为出发点、都是以仁为核心,这应该是“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也是在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

二、“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策略与改进建议

(一)转变观念,着力于企业伦理精神培养

培养企业的伦理精神是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企业很重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但是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以物为本、以财为本”的水平上,视谋求更多利润为企业最高目标,需要从培养企业的伦理精神开始。首先,塑造健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健康的核心价值观是“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宗旨、管理风格、人员作风和行为规范。其次,培养企业员工伦理精神;只有企业内部员工有了上下一心、精诚团结的精神,才能成功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让所有员工在伦理精神的旗帜下努力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合理、规范企业伦理

制度建设是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伦理的重要步骤。公平精神、公共精神、人道精神等伦理能否被企业践行,关键还在于相应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仅仅靠伦理说教是不是可能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功利与人文、控制与自由等冲突的。因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让企业伦理更加规范、合理。首先,应该制订与实施相应组织体制,旨在确保伦理规范、准则的落实;如西方国家一些公司创设的伦理官员职位或者成立专门任命伦理委员会等,来保证企业管理活动符合相应伦理规范、准则。其次,定期举行企业管理伦理讨论会;专门讨论企业近期是否有违反伦理规范、准则的管理活动及如何改进。

(三)结合本土实际,建构“伦理式”管理模式

公共企业管理范文7

关键词:企业管理;现代化经营;企业发展

1引言

现代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发展潮流,所有的领域都引进现代化管理思想,挖掘行业的发展潜力,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

2.1家族管理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家族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且家族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家族企业管理主要是源于人们的血缘关系,即让自己的亲友担任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这样实现了企业管理权的相对集中。由于家族企业的相互认同感非常强,因此在企业决策时可以快速的达成一致,在决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由于家族企业管理时,管理权的过度集中,进而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风险。因为企业领导在决策时主观意愿非常强,同时家族管理成员没有提出更多的优化建议,进而影响到了决策工作的可靠性。同时由于家族企业的任人唯亲,使得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

2.2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很多企业领导认同的一种管理策略,通过与员工之间构建彼此的信任和公共情感,在人性化的情感管理环境下,可以很好的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保证企业内部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在情感管理过程中,渗透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出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2]。在进行企业情感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以员工的情感为突破口,给予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舞肯定,促进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公共关系。但是通过分析可知,企业情感管理策略主要适用于企业创业的初期,由于此时企业立足未稳且员工人数较少,企业领导需要与员工之间构建良好的公共关系,稳定员工的工作心态,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进而逐渐的增加企业管理的管度与深度。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部门更多,工作人员也急剧增加。此时情感管理策略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现状,如当管理决策者的想法与员工的理念相反时,由于管理人员不在开展情感管理策略,很容易造成员工的工作心态崩溃。在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情感纽带崩塌时,员工则会自行离职,影响到部分业务的开展,降低了企业发展的整体进度,并在基层员工内部形成不好的影响,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3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任何企业都需要一套运营管理的制度,制度管理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内部运营效率,规避相关的外部市场风险。在制度管理环境下,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行为、语言表达等都进行了严格的管理,确保企业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3]。通过对企业制度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可知,制度管理的确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收益,为企业的扩张奠定了一定的框架基石,提高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但是部分企业编制的制度管理内容非常的苛刻,完全没有人性化和管理弹性,进而产生发展矛盾时,企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都相互不让步,使得矛盾不断的急剧,影响到该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由此可见,制度管理策略也是有利有弊,单一的制度管理策略,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对制度管理进行合理的优化完善,以发挥出制度管理的全部优势。

2.4独裁管理

独裁管理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该类型的企业都是处于创业阶段,所有的企业事项都是由老板一人负责,进而形成了企业领导的独裁管理。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决策和业务都是由领导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规划统筹,其他相关员工无法参与其中。独裁管理在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节省了很多繁琐的环节,使得企业决策与企业行动紧密衔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独裁管理工作开展时局限与企业领导的个人能力,且决策阶段没有突出员工的民主,企业领导没有听取员工的意见与想法,不能达到决策的最优化,进而容易造成一定的管理风险,影响到企业后续的可持续发展[4]。

3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分析

3.1企业文化建设管理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非常的重要,企业文化来源于每一位员工,同时也对每一位员工产生着影响。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权益,不断的发挥出员工的工作潜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为了保证企业的综合发展潜力与核心竞争实力,企业应当定期的开展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弥补员工专业技能的不足,提高员工的岗位工作实力,进而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在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与想法。不仅会从薪资福利等领域进行一定的改变,同时会给员工一定的精神奖励,让员工可以得到期望的结果。随着企业员工内部环境的逐渐变化,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会逐渐的提升,在企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员工自发的建设企业文化,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凝聚力,推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发展改革。

3.2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现代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企业竞争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开展社会责任的企业管理策略,突出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中国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很好的体现了社会责任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利用企业的通信技术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将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与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对比可知,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管理方式,更加侧重于企业全局的发展,以社会责任为经济增长导向,科学合理的利用企业资源,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5]。

3.3人才团队管理

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人才团队的建设,很多高新科技企业都对高校顶尖人才进行竞争,如华为企业、谷歌公司、苹果公司、微软集团等,在全球范围内对高校顶尖人才进行竞争,各个企业不惜重金招聘技术人才,建设企业的人才团队。由此可见现代企业竞争过程中,没有核心技术人才则失去了竞争优势,因此现代企业为了保障持续的发展动力,需要加强人才团队的建设。在人才团队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用陈旧的企业管理制度约束人才的思想,不能让繁重的工作报告和会议,影响到人才团队的项目研发。在人才团队建设时,就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给予人才团队充分的自由,让人才团队可以发挥出专业优势,在某个领域完成技术的突破,进而使得企业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现代人才管理建设时,企业需要明确管理的目标,确保技术人才可以认可企业文化,迅速的融入企业团队当中,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价值,避免造成人才专业不对口,浪费企业的公共资源,影响到项目的整体进度。

3.4信息化建设管理

在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时,必须要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因为新时展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经济已经成为了发展主流趋势。企业需要快速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建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在信息化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分析企业以往决策带来的经济收益,以及一些企业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数据的整理量化分析,可以得出一份相对的数据报告,而企业领导则可以通过数据报告,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决策方案,以及不同决策方案给企业造成的影响,进而不断的提高企业领导的整体能力,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通过信息化的经营管理工作开展,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且很多繁琐枯燥的统计工作全部由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替代,科学合理的控制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例如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金融管理等业务开展时,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构建,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与安全,促进了业务开展的进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针对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合理的引进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构建相关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智博.论述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商场现代化,2018,24:97-98.

[2]俞宗军.探讨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产业创新研究,2018,01:34-36.

[3]王娟.电力企业技术经济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8:106.

[4]卢继传.探究现代人性化管理之路———人的管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商界,2018,12:96-101.

公共企业管理范文8

新公共管理理论重视企业家精神,认为应该给予公共行政官员如同企业家般的最大程度的言论和行动自由。同时认为新公共管理者应该以高效、成本最优和面对市场失灵做出积极有力的回应为主要特征。另外,新公共管理理论着重强调政府的首要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应该采用私人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对于促进我国政府管理创新裨益深远。文章首先解析了新公共管理的含义及基本主张,其次对我国政府管理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具有建设性与可行性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政府管理;借鉴

一、新公共管理的涵义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根基是现代经济学,其精华部分是企业家政府理论。该理论是对公共行政理论的创新,是对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继承,在批判吸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政府管理理念创新和政府管理工作流程过程中新的选择,它在管理方式、理念以及过程等诸多方面,对传统的公共行政进行了突破。管理理念趋向于效率与公平并重,努力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效益;管理方式一改之前的垄断形式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借鉴,将有效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在管理主体方面也日趋多元化,既有政府机构也有非政府机构,独创公私充分合作的新途径;管理过程方面,更加注重结果和产出,注重绩效,这样能够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政府工作所带来的实效。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理论主张:“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非划桨;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将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应采用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建立合理的授权与分权机制;视公众为顾客,公共服务坚持顾客导向;政府部门的工作由注重工作过程和投入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依靠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电子化政府。”

二、我国政府管理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管理理念缺乏时效性

政府管理理念是指导政府行为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这种具体的政府行为既有公共管理,也有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换言之,在某种维度上决定着政府的行为取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在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时期,要加快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加快促进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紧迫。然而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形成的诸多不良的工作理念,在部分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中依然体现,诸如“官本位”“权利本位”“管制”以及人治等理念。由此形成的恶劣的官场生态,将会对于政府效能和工作效率的提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滞。

(二)政府管理体制缺乏合理建构

政府管理体制的概念是指规定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职责权限、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换言之,其实就是规定政府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一套制度。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公共管理对于我国政府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不断的深化政府组织和机构改革以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使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但是,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例如,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建设不到位等体现出了政府管理体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缺乏。具体的不足与缺陷如下:第一,在我国政府管理运行的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失位”的现象;第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还需进一步的努力;第三,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供给结构失衡,而且所供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低下;第四,由于政府机构设置及权力职责配置不尽科学合理,职能重叠、机构臃肿以及行政效能低下等问题凸显。

(三)政府管理方法缺乏创新性

政府管理方法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行使公共权力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的总称。政府管理方法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管理效能的提高和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蓬勃飞速的发展,使得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公民对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的维护意识也随之逐渐增强,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导致已有的政府管理的方法很难适应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具有主观性强、透明度低的特点,往往使用刚性的强制模式。除此之外,仍然青睐于采取审批、查封取缔等手段解决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最后,电子政府的建设不到位,且并未有效的全面应用。正是因为政府管理方法缺乏创新,比较陈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创新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途径

(一)创新政府管理理念

1.树立服务理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顾客取向意味着将公众看作是“顾客”。这就要求我国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之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将“顾客”作为上帝,切实做到为“顾客”服务。在企业管理理念中,“顾客”就是上帝。因此,政府在行使行政职能,履行政府职责的过程之中,坚持服务理念,以公民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除此之外,要建立健全回应性机制,赋予公民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这种回应性机制建立在公民评价和监督的基础之上,从而促使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强化“顾客驱动”机制。

2.树立质量理念。

该理论注重目标控制和绩效评估,注重政府结果和产出,为此牢固树立质量理念。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政府职能的过程之中要重视结果和质量,而非只是过程和投入。通过明确的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来控制和衡量政府管理的结果,要求做到“成本最优”,同时政府管理所产生的结果还要注重质量,而且要与参与人员对接来进行绩效的考评。提高公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增强公民对党和政府的认可度,增强党和政府的权威。

(二)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远非划桨,政府是社会方向的掌舵者,是政策的决定者,而非政策执行者”。其对政府的职能进行了新的定位,同时主张政府职能应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市场化机制的引入,意味着政府在微观领域干涉的减少,意味着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政府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能,自己是掌舵者,执行的职能交给市场。这样做的好处如下:首先,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其次,有利于弥补和纠正政府的“越位”“错位”“缺位”等行为,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同时,有利于更好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好地履行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2.打破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

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机制是导致我国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所以打破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新公共管理倡导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服务领域。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亦可以使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充分优化,也有助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本的降低,进一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有利于人民群众享受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充分体现为人民谋福利的目标,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创新政府管理方法

1.积极改进政府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主张是将企业的先进的、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于政府管理的过程之中,换言之,我们不能够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完全移植于政府管理的过程之中,政府管理的特殊性和政治性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其意义和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诸多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均可被政府管理借鉴,例如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反馈等多方面的理念,有效地促进公共服务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提高;第二,企业管理中普遍使用的目标管理、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估等方法和技术同样可以引进政府的各部门,可以促使政府运行效率更加高效;与此同时,绩效考核、目标考核以及行政成本等机制的建立,将会进一步的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须要强调的是在引进企业的管理理念时务必要适应政府管理的实际,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政府政管理的效率。

2.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