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例6篇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很重,而地理中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会对地理产生兴趣,高效的地理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高中地理概述

地理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广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说明了地理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就觉得地理很难学。如果说在初中地理中教给学生的是“知其然”,那么在高中地理中教给学生的是“知其所以然”。高中地理尤其是一些自然地理,需要学生运用一种理科的逻辑思维,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另外,高中生的学习阅历不是很丰富,对一些四季更替、地形起伏、工业布局等都不是很理解,缺乏相当的认识,这也增加了学习地理的难度。

二、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1.善于运用地图

在高考中,高中地理分为四个部分:自然地理与地图、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而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运用地图,所以,在地理的学习与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地图的学习与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图能力、说图能力以及填图能力,指导学生能够在地图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来进一步地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

要想学习好地理就不能离开地图,它是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与工具。在记忆一些地理名称的时候就应该将其放在地图上记忆,在做题目时,遇到这个知识点,就应该迅速地在大脑中展现出相关的图表,而不是简单的文字,这样才会灵活地运用。将地图在大脑中进行展现,来解决问题,将这些知识点与地图储存在大脑中,在运用时,将其提取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样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形成一种无图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关注热点问题

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地理发展的动态就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些重大的问题进行关注。将地理学与人文现象、社会经济等一些问题联系起来,这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的一个必备的素质。高考中一个很重要的考查点就是热点问题,且这些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应该不断地关注一些热点问题,社会上的、生活中的等。当今的社会问题主要是三大热点:人口、环境、资源。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应该对这三大热点予以关注,用自己敏捷的思维以及锐利的眼光去将这些焦点问题进行捕捉,从而更加将地理融入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达到对地理的真正理解。

3.课堂上积极参与

不管是运用哪一种学习方法,都不能离开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相对于其他的文科科目来说,地理是比较不容易理解的,学习地理不能死记硬背,这样达不到好的效果,对地理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懂得了,才能够记忆深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思考并参与,这样有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自然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对于高中的地理来说,其蕴涵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复杂化,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范围也增大,学习高中地理需要的一些课外知识也很多,所以,如果在课堂上没有积极地参与,在课后就可能不理解重点与难点,甚至不知道重点与难点,必将造成精力浪费以及时间浪费。

此外,学习地理必须当天进行消化,学习完地理之后就应该及时地复习,将学到的知识予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慢慢的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学习与记忆,就会形成自己的地理思维,形成自己的记忆规律。此外还应该做到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在课上认真地听讲或者是提出自己的疑问,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比较难的地方,这样就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实践也已经证明,学生如果能够做到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及时复习,就会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4.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对于地理知识来说,其包含的范围很广,而且实践性也比较强,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就应该将地理知识与现实中的一些事物以及现象结合起来,如当地的发展状况或是一些热点问题,这样让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做到灵活运用,而且也增加了趣味性。

另外,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要培养自己的地理兴趣,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地理、学习地理,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就会将地理学精学通。

总之,高中地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就应该运用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教师也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晨光.高中生怎样学好地理[J].青苹果,2006(1).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2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学生对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学习地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 听课 地图 练习 复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要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一、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之一。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学生上课精力越集中,就越能听出道理,而且越听越主动;如果课堂上神游四海,则即使课下再花上几倍的时间也难以完全弥补回来。为了让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首先要求学生将听课与思考紧密结合。学生听课在形式上是被动接受,但学生更应该主动创造,如果只是记下了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却没有自己的理解,这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是得不到学习要领的。听课的关键在于理解,理解来源于思考,教师在指导学生专心听课的同时要启发他们积极独立思考,只有思考过的知识才能真正记住。其次,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有重点地记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不仅可以加深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便于课后的复习巩固,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达能力。学生记笔记不只是记教师写在黑板上的讲授纲要,还要记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和补充的内容,以及教师的系统小结和不太理解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

二、地图使用方法的指导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生命,没有地图的地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据不同的用途,地图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示意图、等值线图和各类事物的分布图等。地图不同,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也不相同。就拿示意图来说,示意图是地理中用来指示地理事物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的一种图形。示意图形象直观,容易展现地理事物的转化流程,可替代文字说明,实用性很强。在阅读示意图时,教师必须先把示意图包含的基本信息知识提供给学生,然后找出点、线、面的位置和方向,再运用联想的方式,获得图示的信息。分布图在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也是地图中最广泛的一种。在高中地理中,分布图已不限于交通、地形、政区这样基础的图例,反映更多的是工农业与自然灾害的分布,比如石油工业的分布、商品粮的分布、泥石流频发地区的分布等等。例如,我国主要煤矿、油田、铁矿、有色金属矿的分布,比较杂乱,可把不需要记忆的小矿去掉,再用PowerPoint制成分省分类分布图和各类矿产总的分布图,互相连接并带有动画,并可分别向学生分类分省逐个放映矿产符号和产地名称,画面清晰、层次分明、位置准确,学生能清楚地在屏幕上看到各种矿产符号和产地名称逐个出现在我国政区图中所在省区的相应位置上,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三、练习方法的指导

练习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及时恰当地练习,可提高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地理知识的掌握需要一定的练习,练习的次数与时间应根据练习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一般来说,练习开始阶段速度要放慢、时间要短,以后逐渐加快,时间可以拉长,以保证练习的质量。若练习较复杂,需要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就应多。每次练习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小结,使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优缺点及改进意见,使那些符合练习要求的技能保留下来,集中力量攻破练习难点,迅速提高练习质量,促进技能的掌握。以“区时换算”为例,通常情况下,区时换算是学生掌握的难点。在最初几次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较低,教师可及时向学生反馈,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并再次讲解。如此下去,练习――反思――讲解,几次三番之后,学生对区时换算知识的掌握就会牢固,练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复习方法的指导

复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学习、再吸收巩固的一种学习方法。孔子曾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观点。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信息量大,学生易懂也易忘,所以学习地理复习方法尤为重要。首先,要指导学生及时、经常地复习。依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遗忘很快就开始,并且先快后慢。根据这一规律,听课后要及时复习,当天的功课要当天复习。不过,即使再巩固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不断地出现遗忘。因此,我们要依据遗忘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经常性的复习,反复地予以强化,以便识记的材料长时间地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其次,要指导学生全面、系统的复习。由于知识内在的联系性,它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必须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复习。例如,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单独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复习是无益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涉及“三圈环流”这样的基础知识,就无法讲解清楚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所以,必要的空气运动机制、原理必须讲述,“三圈环流”更应是本课复习的重点,只要与讲述本课内容有逻辑关联的基础知识都必须讲解,切不可认为非本节内容而忽视省略,不然学生会听得懵懵懂懂、不知所云,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正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给予必要的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字】高中地理;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地理沙龙;质疑辩论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习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因为传统的学习方法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进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体现了推进素质教育新形势精神,有助于培养新时代所需的人的品质和素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和突显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针对学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和利用竞争机制,从而造成了同学之间的隔阂、排斥,形成了利己损人的不和谐人际关系,不但影响了学习本身。而且妨碍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基于上述的原因,新课程提倡和强调合作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习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这为我们课改指明了方向。何谓合作学习呢?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任务型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途径,为了共同学习目标而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新型学习方式。高中地理教学十分需要合作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又在地理建议中强调:“地理教师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地思考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提及的各项地理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合作交流完成,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也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新课改精神,对高中地理合作学习进行尝试和探索,总结出其中的做法和体会,供同行探讨。

一、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

传统的学习小组,一般按照学习座号顺序编成的,这样的分组,自然简单,但盲目性、随意性较强,难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研究合作小组的专家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异质中互相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所谓“异质小组”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成就、性别等潜因素综合考虑,分成不同层次,并按一定的比例将学生搭配而成的小组。这样的小组,应当尽量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对学生进行异质编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根据合作学习小组的先进理论,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里,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和性别等因素按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优化组合,每组都有优秀生1-2名,中等生4-5名,后进生1-2名,且个小组间相对平衡。同时各组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分工,明确责任。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加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心理效应,在缺乏明确的个人责任时,小组就会嬗变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为了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必须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组员的个人责任。小组长的条件必须是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带头作用。每个成员都要认识到自己小组小组及组内其他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样,小组会拧成一股绳,具有强力的团队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异组小组是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分组一般要遵循“组内异组,组间同质”的原则,一方面使各异组小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另一方面各小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有利于平等竞争,增强小组优胜的信心。这里必须指出,异质小组的组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课题或实践活动的需要适当更换部分组员,这样不仅学生有新鲜感,而且可以改变某些学生在小组内长期形成的主宰地位,避免在新的合作学习条件下产生新的弱势群体。

新的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是不是学生都会自觉地参与合作学习活动呢?笔者从小组活动情况发现,有些小组不能顺利开展,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使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未见实效;有些小组临濒解体。究其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导致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和方法。学生能不能自觉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关键是学生能否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合作学习的技能主要是讨论、辩论、质疑、竞争等。接下来,笔者对创造性开展地理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阐述。

二、开展地理沙龙

沙龙是法语salon一词的音译,中文意思为客厅,后来引申为名流、学者的聚会。在地理教学中引进沙龙文化,学生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无拘无束,可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运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地理沙龙以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点深深吸引了学生,增强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情趣。那么如何开展地理沙龙活动呢?其活动过程如下:

1、教师组织地理沙龙,同学自愿参加。

2、教师与学生协商后确定若干个地理沙龙话题。比如:

①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气候极端干旱的无流国,需要大量的进口农产品,而现在变成世界第六、海湾地区最大的小麦出口国。想一想,环境人口容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②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③探讨数字地球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你还知道数字地球在哪些领域的具体应用?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异质小组,根据所选话题从图书馆、互联网、信息媒体等渠道收集并整理材料,准备在沙龙活动中发言、交流,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展示自己的才华。

4、开展地理沙龙活动成果展示,各小组进行汇报。

5、把成果汇集成书面材料。

地理沙龙活动从准备材料到发言交流,经历了收集信息、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过程,调动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收集资料、处理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和“经历”,突显了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的“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理念。

三、展开质疑辩论

新课标指出:“高中地理内容标准的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在教学中发展学会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达到这些标准的重要途径。可以采用让学生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建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的有趣问题,要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分为正方、反方两组,各抒己见。例如:学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课,就“温室效应是与非”展开辩论,发展批判思维。

在人们的印象中温室效应与灾难练习在一起,以至于人们都欲除之而后快。然而,“温室效应”真的那么可怕吗?这是值得质疑的有趣问题。一些学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温室效应是地球上众多生命的保护神,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大气的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下降到-18℃,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对此,学生们争论不休,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就“温室效应是与非”展开辩论,分为正反、反方两组。学生为了在辩论中成为赢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承担各自的责任,努力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整理,处理相关信息,尽量找到说服对方的证据。经过辩论,各抒己见,学生不仅心悦诚服地获取知识,而且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使用辩论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发展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组织问题讨论

讨论时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的探究方法。它打破了课堂上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学生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小组讨论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并提出要讨论的问题。需要在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挑战性,是学习个体难以独立完成的。例如,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教师和学生互动探究锋的构成和类型后,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冷锋或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某地的天气将会照成怎样的影响呢?要求学生按异质小组收集当地的天气资料,并及时整理;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利用收集的资料说明论题,并记录讨论过程。学生可自由发言,并寻找同伴的帮助。最后将小组或个人的学习成果汇集成册,供全班同学集中讨论、总结,与同学分享。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将分歧的意见达到共识,使他们深深感到只有通过合作学习,才会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从而增强合作的意识,形成合作的良好习惯。

五、举行竞赛活动

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无数经验证明,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高得多。”地理教学,要创设一种竞赛情境,经常开展各种竞赛,如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进行智力抢答赛等。按异质小组进行。学生为了自己的小组胜出的机会,一定会通力协作,为了小组的成绩,基础好的学生会感到仅靠自己好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帮助组内成员中基础较差的同学,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从而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合作局面,激发他们的“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团队荣誉感。

总之,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和突显的学习方式之一。高中地理教学十分需要合作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也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地理沙龙、质疑辩论、问题讨论、竞赛活动等途径和方法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全面落实地理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 余文森、湛启标编著,《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 任志鸿主编,《高中地理优秀教案》,南方出版社,2007年7月第5版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分析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和文理知识的交叉性,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课改后的新教材从体系和内容看,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将地理与生活紧密联系

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的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 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培养兴趣,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如我们亲身经历的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冷暖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就与所学地球的运动知识有关;深秋至早春的雾霾天气成因可用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来解释; 大气运动可形成风、云雨等现象,进而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居住的城市上空总是雾蒙蒙的而郊区天空透彻空气清新? 学了城市环境问题和城市“热岛”“雨岛”效应原理后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雨后青山分外清的原因在了解了降水的形成条件和过程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了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利于终身发展的地理。

2 有效的结合学习方法

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时,应该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学习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3 学会有效的运用地图工具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做到“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等等。通过有效的记忆,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地理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综合复杂的看图说话过程。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4 学会将各种知识联系在一起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同时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更要使其理解原因,揭示规律,把握规律,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并能将知识引伸和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晶.谈谈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05(4):33-34.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6

一、运用地图,学会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1.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比如:云南省的轮廓象孔雀开屏,黑龙江省似展翅欲飞的天鹅,陕西省则象一个屈腿而跪的兵马俑等。2.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例如拿到澳大利亚地图可重点掌握10°S,40°S及120°E、150°E所经过的地区;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西临日本海。所以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比较强。3.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

二、运用综合法分析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方面来认识。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如,青藏高原区域特征从其“高寒”入手: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分布;光照强烈、热量很不足;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及水源涵养地;东南部森林植被较好,向西北方向高寒荒漠;土壤发育程度差,比较贫瘠;人类活动集中于比较温暖的河谷地带;发展高原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工业有一定发展但还比较落后;交通线较少,公路运输地位重要。

三、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在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时,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首先,要考虑比较标准的确认――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比较要素。其次,选择比较的方法――“横比”或“纵比”,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四、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