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标语范例6篇

医院标语

医院标语范文1

1、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

2、以拒收红包为荣,以收受红包为耻

3、廉洁行医,为党为民为病患;德艺双馨,利己利人利苍生

4、反腐倡廉牢记服务宗旨,科技兴院发扬奉献精神

5、正直是行事的品质核心,廉洁是从医的行为准绳

6、依法执业,廉洁行医

7、拒绝红包回扣,拒绝商业贿赂

8、加强行风建设,创建文明医院

9、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10、不收红包从我做起,不送红包从你做起

11、行医遵医德,做人守人格

12、依法行医,依法就医,依法化解医患矛盾纠纷

13、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行医不守医德是堕落的开端

14、尊重患者,尊重医务人员,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15、挡不住红包回扣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16、廉洁从政、廉洁行医、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诚信服务

17、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

18、凭精湛医术救死扶伤,怀高尚医德悬壶济世

19、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20、忠于职责日理万机似觉少,廉洁行医额外一分也嫌多

21、廉洁行医始能一身正气,为民服务堪称人间天使

22、医院之本,救死扶伤;医生之本,德术并举

23、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4、救死扶伤,尽职尽责

25、创无红包医院,欢迎社会监督

26、廉洁行医,杏林春暖;清心爱民,橘井情深

27、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28、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29、生命在我手中,责任重于泰山

30、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长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31、纠正不正之风,共建和谐医院

32、医者之德,德被天下;医者之爱,大爱无边

33、薪薄薪厚皆为百姓血汗,位卑位尊同是人间天使

34、为患者着想,杜绝大处方、大检查

35、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医疗安全

36、从医须心系千家忧与乐,诊治应胸怀百姓暖和寒

37、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38、听听群众的呼声,摸摸自己的良心,想想自己的言行

医院标语范文2

从2013年起,教育部将高校各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以保障教学质量。英语专业是外语类专业中历史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专业,《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不仅对指导英语专业健康发展,规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凸显专业地位和优势具有现实意义”[1](P112),也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和出发点。

目前,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笔译课“基本上仍然沿用传统的‘结果对比’教学模式,即学生做练习――教师用‘标准译文’进行对比、点评的教学模式。教师仍然占据中心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聆听教师的点评、接受教师的‘标准译文’”[2](P70)。有研究系统比较了这种以译品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和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认为后者“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在日常翻译教学中更好地讲授翻译理论”[3](P84)。笔者从事英语专业笔译教学,一开始采用的是以译品为取向的笔译教学模式,切身体会到它的缺陷与不足,学生对翻译活动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有研究针对翻译从业人员对于学校的翻译教学现状反馈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时不够、翻译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教学范围与翻译实际需要脱节[4](P43)。面对这些问题,在《国标》指引下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教学实际且务实有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刻不容缓。

二、《国标》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两个转变

《国标》包括前言、适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九个部分。鉴于篇幅原因,本文主要阐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对于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的启示。

《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表述为:“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1](P116)。与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相比,这一表述具有动态发展的意义,更具弹性,因为它强调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指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国家需要什么人才,就应量身定做培养什么人才。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是专业人才在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方面,《国标》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等[5](P112)。在能力方面,《国标》表述为:“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1](P117)。这一表述包含7种能力,其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突出了英语专业学生自身的优势,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科研的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新时期应具备的通用能力。

《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内涵如此丰富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给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客观上要求笔译教学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翻译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翻译能力培养为中心”两个转变,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整体培养质量。

(二)质量与特色并行

“各校在坚守学科专业内涵的同时,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特色,制订出独树一帜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千校一面”[6](P291)。国家标准是人才培养的最低质量要求,具有统一性,但这种统一性“并不是为了限制各个学校多样性的发展,而是鼓励各学校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办学更加规范,质量更高,特色更强”[5](P114)。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怎样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特色呢?

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应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坚持质量与特色并行,因为“有特色的质量才有生命力,有质量的特色才有竞争力”[7](P44)。影响特色发展的内外因素有两个方面,即办学传统和行业需求[5](P115)。这要求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根据所在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某一个或多个行业需求,合理规划教学,注重培养特色。首先,任何一所大学都有优势学科,是学校发展的主要依托,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作为边缘学科只有依托校内优势学科资源,沿用业已形成的交叉学科办学传统,才能找到专业特色发展的途径。周恩专门调查了中美两国主要招聘网站上的医学翻译相关职位,发现主要包括医学笔译、医学口笔译、医学翻译主管、医学翻译(编辑)等9种职位类型[8](P91)。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笔译任课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积极适应行业需求,凸显培养特色。

三、《国标》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思路

笔者所在学校笔译课程开设时长为两个学期,每周3个学时,共计102个学时,在课时有限的情?r下,怎样有效组织笔译教学课堂且兼顾专业培养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内容涵盖通用型及医学翻译材料的工作坊式翻译教学模式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的翻译工作坊“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9](P7)。这种工作坊通常是指一种短期的高强度课程或专门的研讨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坊’,因为它只是一种初级专门能力的学习,在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专业程度上和专业的工作坊还有差距”[2](P72)。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并通过课内外的交互学习环境,去感悟、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为他们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实施翻译项目、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基础”[10](P32)。在实施工作坊式翻译教学时,可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在《国标》指引下,探索出一种具有本校专业培养特色的模式。

1.课前

笔者以自己所在院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笔译教学为例,将两个班(共48人)分为8组,每组6人,每组成员包括1名组长、1名审校和4名译者,组长负责翻译任务的具体分工、课下组织小组讨论及课前2天上交翻译任务纸质版,供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阅,并为课堂针对性教学做准备。审校负责翻译任务分工时小组内不同译者译文的审校工作,确保术语准确一致和/或语体风格一致,总结小组内出现的翻译问题并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内容包括翻译问题、解决方法及翻译心得等,每组4~5分钟。译者独立完成翻译任务,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配合组长和审校的工作。要求每组之间不同角色轮换。

教师选择翻译任务时,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翻译任务最好没有现成答案,难度适中且不宜过长,内容涵盖通用型翻译材料(包括文学翻译、时政翻译、旅游翻译等)和医学翻译材料(包括医学新闻、医学百科知识、医学论文摘要等),学期开始前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翻译材料。

2.课中

每组的审校把课下制作的PPT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内容以小组成员遇到的翻译问题入手,重点展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对于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展开当堂讨论。此时,教师要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与学生积极讨论,对学生遇到的翻译问题或困惑及时点评或解决。

3.课后

每次活动结束后1天内,教师通过QQ群翻译材料的最终译文电子版,要求所有学生对原文和译文认真对比品读,对其中出现的重点词组或术语进行双语整理,列出相关的翻译书籍供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将这一活动纳入形成性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打分,根据小组内不同成员的角色表现打分。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全程参与互动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互相协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11](P49)。整个过程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念,且兼顾培养特色,学生可从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与《国标》的要求吻合,而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集组织者、创造者、促进者、监管者、引导者等角色于一身,颠覆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

(二)自建内容涵盖通用型及医学双语材料的教学型平行语料库辅助笔译教学

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结合是翻译教学的一个革新。根据语料的语言种类,语料库可分为单语语料库和双语/多语语料库(包括平行语料库、类比语料库和翻译语料库);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通用型语料库和专门语料库。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对某一检索词或短语提供丰富多?拥乃?语对译样例;2.对常用结构提供多种双语对译样例,供讲解和仿习;3.提供丰富的可随机提取的一本多译作为对照参考”[12](P140)。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大规模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包括:王克非主持研制的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刘泽权主持研制的《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孙鸿仁和杨坚定主持研制的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库大世界等。这些语料库主要为语言对比研究、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和词典编纂服务,并不完全适用于翻译教学,“直接为翻译教学服务的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库工作也尚未有效展开”[13](P3)。而针对医学领域的专门用途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相对落后,有的处于建设之中,如管新潮、胡开宝等人主持的英汉医学平行语料库等;有的由于技术等原因,“尚不能直接供学习者免费在线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汉医学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及翻译实践上的应用”[14](P122)。因此,当无法获取适合自己教学的双语平行语料时,可根据教学目标,自建教学型平行语料库,内容涵盖通用型双语材料(比如文学翻译、时政翻译、旅游翻译等)及医学双语材料(比如医学新闻、医学百科知识、医学论文摘要等)。

自建教学型平行语料库时,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原文和高质量的译文,比如:整理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双语材料时,可选取《散文佳作108篇》或《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双语语料;在整理时政性质的双语材料时,可选取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各类白皮书等官方的双语语料;在整理医学百科知识双语材料时,可选择世界卫生组织英文官网的双语语料,也可将实施工作坊式笔译教学时所用的医学新闻翻译材料制作成双语语料,所有语料实现句级对齐。让学生参与制作双语语料,积累专业术语或相关短语表达,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

为适应行业需求,应将翻译技术融入笔译教学,向学生讲授使用SDL Trados、memoQ、雅信CAT、雪人CAT等国内外主流CAT工具时整理双语语料制成记忆库对职业译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翻译中“创建与使用数据库和文件、有效使用比如平行文本、网上资源、术语软件、翻译软件、语料库和电子词典等工具和搜索引擎的能力”[8](P95)。

四、结语

医院标语范文3

关键词:目的论 中医医院 公示语 翻译

一、研究动机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医院是中医学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为人民群众提供防病治病的中医药服务的同时,也是国际友人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医院以其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吸引着来者。而外国友人则会更多关注用英语表述的中医药公示语。这里提到的公示语,不仅是表示位置、功能、提示、警示和禁止等作用的标识,更重要的是传达中医药信息和文化特征的公示语,它们是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重要符号。因此,中医医院公示语翻译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公示语翻译研究自从本世纪初期在国内蓬勃开展以来,在有关部门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步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2014年,《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第一部分:通则》颁布实施,为公共场所公示语翻译提供了初步的统一标准。作为重要的公共场所,中医医院公示语翻译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研究如何在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使中医医院公示语翻译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译者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二、中医医院公示语翻译现状

自2006年北京市颁布《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及实施指南以来,山东、广东、广西、山西和江浙沪等地相继颁布实施了各自的地方标准,大部分地区将“医疗卫生”公示语纳入其中(陕西除外)[1]。如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中,对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常用公示语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英译标准,涵盖内、外、妇、儿、药剂、骨伤、烧伤、门诊等科室以及病房和行政后勤等34个部门,尤其是在“中医科”中,给出了38个常用公示语[2],成为北京市中医医院公示语翻译的重要参考。

国内的中医医院基本上分为三级,分别是省级(直辖市)、市(地)级及县级中医医院,其中在省市级中医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英语公示语翻译使用较为普遍,公示语翻译研究也应以这些医院为主,并为各级中医医院和中医药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以广西南宁市的三所三甲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附属医院(广西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宁市中医院)为例,据调查,三所医院都设置了汉英双语公示语,且大部分标识语的英译都符合广西自治区制定的《公共场所汉英双语标识英文译法指南》的要求,但仍然存在不少错译、漏译和不规范的例子。中医医院公示语翻译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功能翻译偏差。这里的偏差是指由于译者对医学知识了解不足或者仅仅依靠机器翻译得出的译文,无法传达公示语内容本身的医疗功能。如将“广西名老中医工作室”译为“Guangxi Famous Old Doctor’s Studio of TCM”,“old”在此使用显然不合适,“studio”通常指的是(广播、电视的)录音室、录像室、演播室或(唱片、电影的)工作室、录音棚、制作室,因此,译为“Guangxi Famous TCM Specialists Clinic”更准确一些。又比如,将“远程会诊室”译为“Long Distance Consultation Room”,“会诊”译为“consultation”并无不妥,但远程会诊实际上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远距离的会诊或医学信息传输,因而译为“Telemedicine”更能准确表达其功能内涵。

2.中西语言及文化差异造成的表述差异。医院大厅、科室候诊处常见的“预约挂号接待处”在某些医院被译为“Reservation,Registration&Reception”,实际只需按照英语表述习惯译为“Reservation&Registration”就可以了。另如某院出现的痔疮科“Piles Clinic”[3],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痔疮”是一个很私密且难以启齿的词,医院或诊所不会把这一相对隐私的疾病作为科室名称,痔疮多在结肠外科或直肠外科“Colon and Rectal Clinic”就诊。例如美国设立了致力于推进结肠、直肠和疾病的科学预防和治疗的协会,即美国结肠和直肠外科医师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

3.缺少对应的英文翻译公示语。公示语设立的目的就是传达信息,只有中文公示语而缺乏对应的英文公示语必然让公示效果大打折扣。如缺少涉及医疗警示标识、科室标识和行政后勤公示语的翻译,会给外籍患者就医带来诸多不便。再比如医院相关节假日放假通知没有提供英语译文,极有可能给不熟悉情况的外籍病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中医医院特色,中医文化长廊(橱窗、展示板等)是宣传中医和中医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医院没有提供英语译文,未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更是失去了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机会。

三、目的论

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重要理论,它倡导翻译活动要遵循“目的原则”,即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要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

目的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大法则:首先是有关译文交际目的的“目的法t”(skopos rule),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二是译文要让目标受众理解接受,并且在交际环境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第三是忠实于原作及原作者的“忠实法则”(loyalty principle)[4]。

目的论强调以目标受众及其文化语境为导向,强化译文的语境交际效果和功能,在重视目标受众的语言文化习惯的同时能最大限度保持源语的语言和文化内涵。因此,无论是从文本交际功能角度,还是从译文接受者角度来看,目的论对中医医院公示语翻译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四、目的论关照下的中医公示语翻译策略

公示语是一种应用文体,其特点是功能性和目的性。医院公示语的受众是来院就医、就诊的人,而公示语英语翻译的受众则是到医院就医的外国友人。只有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充分考虑英语言文字表述规则和西方受众的理解、使用,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达到交际目的。目的论用来指导中医医院公示语翻译,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翻译策略:

1.语意和文化对等策略。医院中常见的表述“病友/患者止步”,在有些地方被译为“Patients Are Stopped”,就是典型的不对等的例子,完全没有考虑到翻译目的和受众的文化背景。规范的译法是“Staff Only”“Authorized Personnel Only”或者“Employee Only”。候诊室里专门设置的“老幼病残专座”如果直接译为“For Old,Young,Sick and Disable Seats”就显得太无理了,完全违背了专座设置的初衷,此处应该译为“Priority Seating for Seniors and Disabled”。正如前文所说,“老专家诊室”不能译为“Old Doctor Clinic”,译为“Specialists Clinic”更为准确。

2.规范及统一策略。这种规范和统一是在目的论指导下,符合英语表达规范的统一,也是医院公示语翻译自身的统一。如表达禁止的公示语“禁止吸烟”译为“No Smoking”(No+名词)。除此以外,其他表示禁止的公示语还可以规范为:No+现在分词(No Parking,禁止停车);No+名词+介词短语(No Entry for Pedestrians,行人禁止入内);No+名词+过去分词(No Pets Allowed,谢绝宠物入内);Do Not+动词(Do Not Use Lift,请勿使用电梯)。又如,“中药代煎室”是中医医院的特色,有些医院译为“Decocting Room”,也有医院把它译为“Boiling Room”,实际上在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DB11/T 334.1-2006)、《青岛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DB3702-T 094-2007)、广东省地方标准《公共标志英文译法规范》(DB44/T 603-2009)中,已经明确提出将其译为“TCM Decoction Room”,各中医医院应参照此译法,避免造成误解。

3.突出中医文化特色策略。中医药学中的很多术语和表达方式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等词语,生搬硬套不可取。为实现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医知识的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语意损失,使用拼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如“阴阳”译为“yin and yang”、“太阳经”译为“Taiyang Meridian”。将“中医推拿室”译为“TCM Massage Room”并不恰当,因为推拿并不等同于“massage”,中医推拿是根据中医学理论,按照人体经络、骨骼、关节、反射区等所进行的中医推拿治疗,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改变病灶,使患者能够真正得到帮助,减少病痛,从而达到保健和健康的目的。因此,使用音译“TCM Tuina Room”更能保持中医原有特色。

五、结语

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国家主席在贺信中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5],这不仅是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提出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医药工作者和翻译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中医医院作为服务国内外患者的医疗机构,也承担着宣传和推广中医文化的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中医医院公示语的翻译水平及其规范化,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为人类健康事业和中国文化传播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银泉.国家标准与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写在《公共服务领

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国家标准研制启动之后[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1):51-55.

[2]丁杨,孔祥国.北京市中医医院标识语英译的现状与对策[J].中

医药导报,2015,(3):103-106.

[3]陈沂.医院双语标识语用失误案例探析[J].外国语言文学,

2012,(1):26-30.

[4]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医院标语范文4

摘要医院外事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本文介绍了湖南省儿童医院如何将外事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出国境培训管理怎样促进人才成长,论述了外事工作在人才培养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医院外事工作 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科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卫生管理日益国际化,新形势下,医院如何提高整体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面临诸多挑战,而人才培养问题尤为突出和重要。人才培养工作既是实现短期目标规划的需要,更是实现远期目标、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才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人才培养战略工程是医院发展的头等大事。医院外事工作是医院人才培养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外事工作优势,积极探索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速优秀医学人才的成长,才能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湖南省儿童医院多年来的外事工作实践表明,外事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之一,直接推进了医院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外事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方式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将外事工作列入医院年度计划和长期发展目标。于2010年设立国际合作办公室挂靠人力资源部,院长牵头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一名副院长分管外事工作,配备一名专职外事主任,两名外事专干分别协助援外培训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制定了完善的外事管理办法、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了院领导-人力资源部-国际合作办的三级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和工作要点与医院外事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医院外事工作的优势,一方面通过外事工作及时了解儿科国际的新动态、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医院人才建设提供信息和建议,一方面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找出专业国际接轨的差距,人才差距,就用何种形式加快学科建设,用何种形式提供有效培训,设计出精准有效的模式。

(一)外语学习与人才培养

外语人才是医院开展外事工作的前提,也是学科发展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医院加大了对专业技术人员外语的培训,医院成立了英语协会,召集英语基础好的业务骨干定期开展英语交流活动,自2010年以来坚持每周组织英语角活动,迄今为止已经组织近300多场,每次活动有主题,形式多样,同时邀请在院培训的各国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各科室坚持英语学习,双语交班,每年组织英语病例讨论或英语查房至少1次,学习情况和质量纳入学科建设评分。医院定期组织各种类型英语比赛,如“50强英语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讲课比赛等等。医院国际合作办坚持不懈地为医院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医院建立了英语人才库,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进入“英语人才库”的医务人员根据学科发展需求,逐步安排参加国际学术活动,选送海外研修等,同时也为上级主管部门选派人员出国培训做好了人才储备。

(二)援外培训平台与人才培养

我院自2006年起承办国家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是全国唯一的儿科医学援外培训单位,迄今为止已经承办了29期培训项目,为6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近900名医务人员。医院充分利用医学援外培训平台,培养综合型人才,建立援外培训师资库,甄选优秀专家教授,青年骨干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支近20人的医学翻译队伍;在为各国医务人员提供培训的同时,拔高自身队伍的建设,做到教学相长。援外培训为优秀的专家、教授、骨干提供了交流分享经验的机会,通过国际学员的动态评估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断督促了人才了的成长。援外培训工作的参与锻炼人才,提升了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加了人才的信心。

(三)国际学术活动与人才培养

近年来,医院加大了引智力度,通过“请进来”的形式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查房、会诊、手术等,引进了新理念、新技术,分享交流了各国经验,启发了医院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思维。医院自2012年起每年主办中美(潇湘)儿科医学国际论坛,汇聚世界一流的儿科精英,为国内外同行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组会、参会、交流等各种形式开阔了医务人员的视野,让医院员工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国际先进技术知识的传播。

二、出国境培训管理与人才成长效应

医院积极利用对外交流工作,把握机遇,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搭建渠道。医院出台相应的文件鼓励医务人出国培训进修,主要面向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者、英才计划人选、研究生博士生及年轻业务骨干。2010-2015期间,医院通过国家和省外国专家局立项、上级单位选派、自行选派等形式,派出了120名专家、骨干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等进行研修、交流。医院将出国境培训管理与人才激励机制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方法。

(一)出国境培训管理

1.严格培训前选培管理。培训前重点是五个细节。一是人员选拔。必须符合我院“出国人员管理条例”的要求,工作满三年、中级职称或以上,英语交流能力良好,获得相关外语证书,通过个人报名、科室推荐、医院资格审查符合要求后,参加医院组织的笔试、面试选拔产生出国培训人员名单。二是签订出国培训责任状:针对各种形式出国境培训人员的管理,医院采取“目标管理”的原则,签署培训协议书。培训目标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层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培训时间长短,提出了不同培训要求,主要体现在新技术引进、科研能力水平建设、专业等方面,让培训者明确培训目的和努力方向,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三是语言强化培训。根据每位培训人员的英文水平,量身制定了英语学习计划。四是相关知识培训。重点介绍对方单位基本情况及出访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人文地理和文化习俗,让培训者提前对要去的国家、医院有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更好的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五是行前外事纪律培训。

2.实施培训中动态管理。医院国际合作办始终保持与对方医院及培训人员和团组的联络,一是利用网络,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动态了解培训过程中的情况,随时掌握进展和信息,及时排忧解难[5]。二是团组负责人每周动态报告学习进展和生活情况,及时发送学习体会,并刊发在医院内部网站供大家参考学习,让院内员工及时了解他们在海外的学习状况。三是与培训机构负责人密切联系,及时将培训人员的想法、培训要求与对方沟通,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或者实训科室等。

3.搞好培训后追踪管理。出国培训管理的难点是培训后的管理,回国后,繁忙的日常工作,逐渐淡化的激情,目标考核成为难点。如何做好追踪管理和服务,成为人才出国培养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及时提交书面总结报告。按照管理规定,回国15天内提交正式书面总结,由国际合作办审阅合格后提交上级部门。二是大会PPT汇报,全院分享。医院每年组织出国境人员汇报大会,每人选择一个主题,旨在分享,激励。通过交流报告会议形式,为医院广大职工打开了一扇了解国际发展动态,海外医疗状况的窗户,这不仅开阔了医务人员的视野,树立了学习榜样,还激励了更多的年轻骨干学习外语和业务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三是落实培训目标考核。根据学科发展和“目标管理”的原则,为不同层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培训要求提供帮助,与相关部门合作在新技术引进、科研立项、课题开展、SCI专业等方面搭建平台,让培训者实现培训目标,促进学科发展。

(二)出国境培训成果

出国境研修培训经历者,在不同的岗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中大部分能承担本专科的翻译工作,其中15为年轻骨干通过竞聘成为科室主任或者副主任或者主任助理,7人获得医院年度十佳科技能手称号,人才成长得到了激励。另外,人才海外培训平台的搭建让员工看到个人努力的方向,人才海外培训选拔机制的建立让大家看到到公平竞争的现实,国际化素养医学人才得到了快速成长。

出国境培训的追踪管理中,由于服务的提升和平台的搭建,4人发表SCI论文;引进新技术多项,并积极与国外导师开展科研合作,获得省医学科技奖7项、省科技进步奖3项并成功获得国家“十二五”重大科研课题。临床开展新技术多项如:体外膜肺技术,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脑功能监测,钬激光体外碎石技术、儿童实体瘤标准化治疗等。医院还与洛杉矶儿童医院合作开展了国际远程医疗。

三、讨论

(一)医院外事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医院外事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人才培养战略中的重要性,外事工作具有直接和国际上医疗组织机构打交道,最能把握国际医学发展动态,了解医学领域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职能,能够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前瞻性的人才培养信息和建议。外事管理者了解医院学科发展需求和人才选派情况,把握国家相关政策,了解相关办理程序,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人员出国境培训学习提供了方便。医院援外培训工作的高要求也鞭策着医院人才的进步。通过外事交流活动,宣传了医院的发展,为医院与国境外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搭建了渠道,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二)医院外事工作增强了医院人才实力

有层次,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出国境培训,为医院人才实力的积淀打下了基础,规范有效的出国境管理保证了培训效果和成果产出,回国后,个人职业规划和专科发展规划起点更高,有效激励机制为想干事想发展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利于人才能干事、干成事,使其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凸显人才优势,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不断的培训,不断的积累,医院加快了人才的成长速度,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随着医院国际化人才数量的积累,拔高了医院自身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了医院学科建设发展,临床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逐步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医院外事工作增强了医院人才实力,保证了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聂小莺.关于医院外事工作中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中外医学研究杂志,2010.12(8).

[2] 申光.浅谈外事工作在医院人才培养战略中的作用.中国医院杂志,2006.10(6).

[3] 张凌.浅谈国际交流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现代医院杂志,2012.9(12).

[4] 朱丽辉,王莉,梁游游.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海外培训的精细化管理.中国卫生人才杂志,2015.10.

医院标语范文5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对外汉语;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17-02

教育部对对外汉语专业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要求对外汉语专业能够“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1]实际已经明确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定位,即培养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活跃,中医药高校也开始开办对外汉语专业。中医药高校由于其培养与中医药相关人才的基本出发点,结合对外汉语基本定位要求,在专业定位上有了自己的特点。

一、教学型的类型定位

中医药高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主要是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的需要,培养既懂对外交流合作知识,又懂中医药基本知识的实用型高级人才。在类型定位上,只能考虑“教学型”定位,即把学生培养成“教学型”的人才。如在课程安排上,既要考虑安排好对外汉语专业需要的四类课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文学知识”、“教学法知识”,[2]也要安排体现中医药特色的课程,如“文化知识”部分增加“中医药文化”课程,“文学知识”增加“医古文”课程,仍然还在对外汉语专业的知识结构框架内,因而中医药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类型定位应该定位在教学型。

二、本科教育为主的层次定位

中医药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应坚持本科教育为主,重点发展留学生教育。

开办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医药高校,对外交流合作比较活跃,招收的留学生也以本科生为主。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往往委托综合性大学完成,中医、针灸等相关中医药学类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完成。中医药高校开办对外汉语教学的出发点是独立完成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从高考生中招收本科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开办专业的主渠道,适度在校攻读中医学学位的本科层次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辅修专业),既可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修养,也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对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等有十分重要作用。

三、中医药与对外汉语融合的学科定位

在中医药高校调研开办对外汉语专业时,曾发现部分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基本相同,在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模块”中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法”两门课程。[3]讨论中,也有专家提出中医药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应该是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程、英语课程、专业课程(主要是教学通论和教学法)、中医药课程四大模块。汉语言文学与对外汉语作为两个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从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出发,而中医药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要重新思考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明确了中医药与对外汉语融合的学科定位。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坚持以汉语教学为主体,重点结合中医、针灸、中药等优势学科,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医药相关学科的结合,展示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的特色。

四、具有中医药知识对外汉语高级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是“对外汉语专门人才”或“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中医药院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同时具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系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中外文化交往以及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较全面了解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中医药院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不纯粹是语言教学,更应该与中医药文化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语言教学和中医药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药院校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是在国际间进行中医药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方法、内容和途径才会有积极意义。

五、多渠道就业的服务方向定位

考虑到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科教育部强调通才教育,我们应该拓宽视野不能把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简单定为对外汉语教师。中医药院校培养的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将服务方向定位为:国内外有关行政机构、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外交、外事、外贸、中外文化交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等需要兼具汉语和外语能力的工作。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弘扬中医、针灸、中药等传统文化,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医药相关学科的结合,展示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的特色,培养一群适应世界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学科定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的设置和学科的发展规划,新形势下探讨中医药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希望提出更加符合学校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原新梅,孙小兵.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曲阜: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12).

[3]张晓涛.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医院标语范文6

关键词 医学英语 高职高专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医学领域更是首当其冲,与国际医学的交流与接轨日渐频繁,这便给现在高职高专医科生的英语能力带来了极为苛刻的要求。顺着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启了医科生的英语语言类专业课程,教授医科生一些常用的、相关的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和医学英语术语,让医科生逐渐提高专业医学英语文化水平,既可以方便医学生查阅相关医学英语文献资料,又可以让医学生学习国际上领先的医学治疗方案与常用护理知识,还能加强我国医学与国际医学的合作与互相学习等。

1国家教育部与教学部的要求

(1)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基本要求》中明确强调:“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不管是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学业安排时,还是教育实践时,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相关专业都要把英语教学放在前列,认真考虑到英语教学的听、说与读、写、译之间的关系、比例与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等,要做到真正加强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真正做到大幅度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医科生的英语阅读与实践能力。

(2)在我国教育部所印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中曾明确指出:“该《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各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类专业都应该突出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能造成医科生高分低能。要让医科生在学校里有着良好的英语考试成绩,查阅相关医学文献和工作交流中也能有很好的英语发挥。

2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2.1基础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应该包括基础英语阶段与专业英语阶段。正常的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授课时间应为两个学年。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医科生在实际工作和查阅相关文献中运用医学英语的能力,因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医科生大多在入学时英语水平不高、英语基础掌握的不牢、日常运用语言的能力更是偏低,所以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中,首先让医科生掌握英语基础阶段,才是高职高专院校医学英语教育的重中之重。

2.2听、说、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育的根本情况来看,医学英语教育的听说课应为每周两学时或者在间周中穿行培训。高职高专的英语听力教材可以选用与精读课本相同或同步的听力培训教材,降低使用难度,提高医科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在口语课上对着教材琅琅上口。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基础阶段的阅读教学,应以听、说、精读为主。高职高专医学英语的教学应该分三步走。首先是课前演讲的准备,要为医科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才能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愉快的阅读医学英语、学习医学英语。其次是在课堂阅读中,让学生能熟练运用相关阅读方法,准确无误的获取课文中有用的信息。最后是在精读医学英语之后,马上能消化并且吸收学到的医学英语知识,并能让学生正确检查学到的课文知识内容能否理解并牢记,完整的发挥每一位高职高专医科生的主观能力与医学英语学习作用。

2.3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因为传统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模式与方法有些特定限制,高职高专院校医学英语学时有限,并不能为医科生开设英语写作课程,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医学英语阅读课或自习课的时间,为医科生完整的传授英语的写作方式和常用的写作技巧,让医科生可以在课下独自练习英语的写作,逐步培养与全面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医科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首先要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进行单字单句的写作与能力培养,要让连词成句与单句联系为医科生写作培养的主要练习手段之一。然后便是培养医科生短文写作的能力,教师选择题材时一定要选择典型文题,并且时刻注意与医科生英语水平的实际能力所符合,再通过培养与教学,使医科生能够完整书写信件,并且能良好的表达出其中的内容,没有常规性的语言错误,为医科生书写医学处方奠定牢固的基础。

3新时代医生素质要求

伴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医生的要求并不像从前一样宽容。医生必须熟练掌握与人的沟通与交流技巧。高职高专院校医科生的良好交流能力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1)要有能与病人熟练沟通的能力,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与理解,让病人能对治疗进行配合,这便要求了医科生要能熟练运用英语与外籍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2)在参加国内与国外学术及病例讨论会议时能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深刻交流与探讨。这就要求医科生掌握熟练的口语;(3)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医学资讯,熟练的运用外语检索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迅速获得相关医学信息,才能为医学、教育、科研而服务。

4结语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是中等院校教育的一个延续,高职高专医科生的课程难度与传统本科生相比要复杂许多,不同学校的教学定位与教学目标定位为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但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却是十分重要。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能力与自身素质,高职高专院校医学专业的英语教育长期开展下去,不但能充实高职高专院校医科生的业余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还能提高医科生日后就业的技能能力,更能提高医科生自身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 程雨民.安排外语学习要有个权衡[J].英语知识,2001,6(14).

[2] 刘晓.围绕行业需求突出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3(5).

[3] 任良耀.新编“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3(3).

上一篇防疫标语

下一篇法制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