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例6篇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1

例1.(北京理综)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Ⅰ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和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解析:X、Y为第一、二、三周期元素,X位于ⅠA族,可能是H、Li、Na,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则Y位于第VIA族,可能是O或S,故只能说X的原子半径可能大于Y,不能说一定大于;X和Y的简单离子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H2O2中原子个数比是1︰1;若X2Y为Na2O、Na2S,则属于离子化合物,X2Y为H2O、H2S、H2O2等,则属于共价化合物。答案选D。

知识链接:粒子半径大小有如下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减小。(4)核电荷数相同(即同种元素)形成的粒子半径大小为:阳离子

例2.(四川理综)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WZ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电子结构

B.WZ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W<Y<Z

解析:该题的第一突破口是“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它指的是14号元素硅,W与Y同族,所以W是碳元素。X与W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说明X是氧元素,则Z是硫元素,WZ2是CS2,该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电子稳定结构;CS2、SO2分子中都只含极性共价键,形成的都是分子晶体;CS2与CO2一样都是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C、O、Si、S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Si>S>C>O。所以,D答案叙述不正确。

知识链接:(1)化学键及其类型:①化学键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②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即存在于强碱、大多数盐中;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分子,只有阴、阳离子。③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它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存在于所有共价化合物中、非金属单质分子中、部分离子化合物中,共价化合物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但离子晶体、原子晶体中大多含有共价键,但分子晶体中可能不含化学键。

(2)分子间相互作用:①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Ⅰ.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Ⅱ.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Ⅲ.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②氢键:Ⅰ.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Ⅱ.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O、F与H之间(NH3、H2O)。Ⅲ.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Ⅳ.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H···F-—H···F-—H···代表氢键。

Ⅴ.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例3.(天津理综)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l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NA(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解析:CH2Cl2是四面体形分子,但不是正四面体,故它属于弱极性分子,CCl4是正四面体形的非极性分子。答案为C。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2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理综冲刺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考理综冲刺复习方法一、高考冲刺物理复习方法

考生要根据最新的大纲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新增和修改考点要给予关注,这往往是当年命题的热点,在物理的复习中注重训练自己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理解能力,灵活应用知识建立模型的能力,以及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

二、高考冲刺化学复习方法

此阶段重点之一是提炼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结论,以及考试知识点,特别是新增考点和新修考点。二是进行专题训练,并对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真题进行总结和研究。

对化学科目来说,会经常出现一些考生比较陌生的题,尤其是有机部分常会出现考生没有接触过的有机化合物,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在题给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根据其结构顺利推出它的性质。

在实验题上,要尤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题目,还要考虑经济性原则。

三、高考冲刺生物复习方法

生物方面,应该在掌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在考试大纲的指导的前提下开始深入研究真题,掌握各种答题方法和要点。

生物学科中,除了掌握主干知识以外,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如诺贝尔生理学奖研究内容、近期发生的生物学热门-事件等,了解其中蕴藏的生物学知识。

二.高考理综学习方法1.及时归纳法

第一种方法是及时归纳法。每学完一节或一章之后,将这一部分的内容回顾一遍,记下自己平时忽略了的知识点和遗忘了的知识点,然后自己发现规律,去找出每一节之间的联系,每一节内部具体的知识点的联系,这其实也是定期总结。

好处在于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全局,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在复习时便于查找重点与难点。

2.经验公式法

每做完一道题,分析一下出题者的目的以及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我曾经就把整本书的内容划分为几个大的知识模块,然后,每一种类型的题专门用一页纸记录。做完这类题时,我就把思路记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当这一整页纸记满时,回头看看,这一类题竟然有这么多的方法和思路,以这么多种方法对付一道题就再也没有问题了。尤其是一道很典型的题,让你叫绝的题,能够给你更多的灵感和思路。

这种方法需要持之以恒,因为我们天天都在做题,我们遇到的奇特的方法也肯定很多。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将这些方法再进行整理,该合并的就可以归为一类。

我还记得数学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告诉我们的:数学就几种固定的方法,如数学归纳法、分类讨论的思想、归一思想、反正法等。后来学完以后,自己思考了一下,果然,所有做过的题都可以在这几种方法中找到原型。

对理科综合来说也一样,每一科中你都可以找到通用的方法,物理的条理性强些,与数学的关系较紧密,化学与生物的联系较紧密,当做的题多了以后,你自然就可以区别出一道综合题中哪些部分是物理、哪些是化学、哪些是生物,而不会觉得没有思路,因为综合题并不是拼凑题,它有一定的层次和组织结构。

例如,分析受力和物体的运动问题,基础就是牛顿三定律。首先选取研究对象,然后进行受力分析,明确物理过程,选取实用的物理公式,解答完以后可以从量纲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也可以用极限法分析结果,主要是想特例。

做完斜面上物体的受力的题后,我们如何分析呢?首先,我们考虑参数角无限小,趋近于零,就是物体放在平面上的情形;再考虑参数角增大到直角时,没有斜面支持物体,物体受到的力就是重力。

尤其是做完有关两个叠加物体的摩擦力的题时,我们一定要先看看预先假定的摩擦力方向是否与我们计算的结果符合;如果不符合,我们还要假设新的方向;再不符合,我们还可能得出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相对斜面有加速度。

3.纠错记录法

第三种方法是纠错记录法。这种方法的针对性很强,它针对的对象是错题,错一道记一道,并经常反复温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某一类特定的题的掌握程度。

如果有几道题犯的是同样的错误,你就应该重视了。要仔细分析原因,并且在考试之前你应该把常犯的错误再看一遍。

比如牛顿定律必须要在惯性参考系里;动量守恒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常常联合使用;

光的衍射条件必须是孔的尺寸远远小于波长;波的频率仅仅与波源的振动情况有关;盐酸是混合物,纯硫酸是纯净物;制乙烯时要使温度迅速上升到170度;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植物的细胞有细胞壁、质体、液泡,但是没有中心体;植物有丝分裂末期靠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而动物是从中间溢缩形成两个细胞;群落加上环境就是生态系统。

平时容易错的地方在考前过一遍,在考试中就会大大减少犯错误的机会。

这里举个例子:化学中有关离子方程式的问题,这是一个专项,而且是极易犯错的专项。要注意题目中讲的过量以及物质的添加顺序,将氯化铝溶液加到氢氧化钠溶液和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到氯化铝溶液中的现象就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就对应着不同的离子方程式。

我们还要注意电荷守恒和离子种类守恒,一种物质中不同离子的配比问题,实在很复杂的反应,一定要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分析里面有哪些离子参加了反应、哪些离子的价态发生了变化,分步反应最好先写出分步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叠加。

做题多了以后,一些最典型的方程式的系数都可以背下来了。

有关离子共存的问题,我也是从错误中吸取经验的,题目中的条件,我就常常忽略了无色,或者与氢氧化铝不共存等条件,后来知道先排除与题目条件不符的选项会缩短解题速度。

然后,我又总结了很多不能共存的离子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1)酸性与碱性离子不能共存,这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往往忽略了题目中隐含的酸性或碱性条件;

(2)强氧化性离子和强还原性离子不能共存,因为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须注意二价的铁离子有强还原性,高锰酸根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

这里又涉及到化学药品的保存问题,不但要考虑盛装的容器,还要考虑空气中的某些物质与溶液成分反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经常混乱我们的视线;两性物质只能在中性环境下存在,两性物质有氢氧化铝,氧化铝,氨基酸,碳酸氢盐。

我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关注曾经的笔记,多做一些归纳性的总结,有了系统的笔记和总结,在复习时就不会出现没有方向的情况了,而且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也不会因要复习的内容太多,而不知道从何下手了。

如果你以前没有这个习惯,那么,从你看到这几个方法开始,选择其中一种适合你的方法还来得及,因为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只需要你在看书、做题时旁边准备一个笔记本,及时总结归纳,复习到最后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3

一、什么是前置性学习和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既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又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设计以问题为核心的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低入原则。低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是原有知识的发展巩固,也可以是新学知识的基础阅读,确保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促使学生乐于完成。二是层次分明。层次分明是要抓住新学知识的核心问题、核心难点让学生先尝试,通过学习促使学生了解到新学知识的要义和主要脉络,暴露存在的困难,并以问题的形式加以呈现。三是问题形式。即作业的设计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形式方向性明确,直接切中要点,明确指导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问题还是来自于学生,来自于教师对以往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反思,直接反映教师对教材、考试说明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四是注意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配合。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小组集体的力量,促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代表小组的意见,这样的问题更具有代表性。五是兼顾趣味性和开放性。问题有了趣味性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利用非常关键,有条件的话要鼓励学生到互联网上寻找知识,从而既拓展知识面,又提高学生寻求新知识的能力。最后要注意,前置性学习的问题不能过多,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

下面是我设计的苏教版选修物质结构有关《离子晶体》的前置性作业:

(1)Na原子和Cl原子是如何形成NaCl的?请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2)两种元素的微粒要形成离子键,其电负性差值是怎样的?(3)离子键的定义是什么?构成微粒是什么?微粒间作用力有什么特点?离子化合物导电性特点是什么?(4)判断下列哪些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MgO、NaOH、HCl,你能书写相关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吗?(5)NaCl、CsCl的晶胞结构特点是什么?你能计算晶胞中含有的微粒数吗?请小组交流。(6)有关离子晶体的最新应用有哪些?请查阅资料。

三、科学合理组织,促使学生参与构建课堂核心问题

前置性学习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检查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是新知识的初体验,学生在先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的学法指导,特别是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运行尤为关键,学习小组中学生的定位必须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教师要对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学生交流的时间控制和问题汇总要作出具体规定,少数同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兵教兵”在小组内解决,共同存在的典型问题做好记录,上交老师批阅。教师上课前要检查各学习小组上交的小组学习汇总,确定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通过我的汇总,确定离子晶体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有:(1)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方法总结;(2)典型离子晶体NaCl、CsCl晶胞微观结构研究;(3)通过晶胞微观结构确定离子晶体化学式方法探索。

四、课堂紧扣核心问题合作探究,促学生高效学习

高效课堂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学生的高效率学习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升的课堂。从教学组织层面看就是要省却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把核心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从教师层面看就是不拘泥于教学细节的完美,留给学生时间,组织学生展开学习体验;从学生层面看就是积极投入学习中,参与核心问题的思考、讨论、质疑、解决、应用。我的课堂教学组织是这样的:课堂开始时学生汇报先学过程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并以几个反馈问题加以检测、完善;接下来是核心问题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施,各学习小组成员在先学的基础上开展核心问题的学习,先是个人自学,再是组内问题讨论,最后得出小组学习结果,并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做好汇总工作,并随时提问老师或向其他小组求助。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巡视,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对于典型问题则给予集体演示,这些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价值尤其高,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最后是课堂总结,教师可以指派一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完成,其他学习小组补充,也可以学习小组主动发言,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的解决者、再发现者和总结者。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什么时候给予点拨,什么时机给予讲解演示,总结升华的要点更有讲究,当然教师的鼓励和赞许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鼓励正能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离子晶体这节课上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如何通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或得失电子数?(2)离子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是怎么判断的?通过折算得到的晶胞中阴阳离子的数目为什么要约简后得到化学式?这几个问题是有关离子晶体的高考重要考查点,解决这些问题无疑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总之,前置性学习可以使课堂直切核心问题,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当然实践绝不是一帆风顺,这将考核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调整能力,也是教师综合实力的体现,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智慧和恒心,我相信只要努力必有收获。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4

一、研:认真、仔细研读《考试说明》及例题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既要保持相对稳定,也会有变化。近几年化学卷难度相当,要特别注意新增加内容。2011年与2010年《考试说明》中变化最大的是: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保留了原有的考点外,新增加的考点:了解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的区别。2.化学实验基础部分新增加了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延伸。2012年增加了核磁共振氢谱。3.2013年增加了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而只要有变化的地方,在高考考题中应均有体现。

二、抓:抓热点问题、梳理主干知识、查漏补缺

1.热点问题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2)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3)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5)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重大作用。

(6)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不要求KSP计算。

(7)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平衡常数K的作用。

(8)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的核外电子排布。

(9)熟练掌握七种非金属元素及四种金属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10)了解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以及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

1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2.主干知识主要有

(1)阿佛伽德罗常数;(2)氧化还原;(3)离子反应微粒共存;(4)周期表中的元素位置、原子结构、性质;(5)元素化合物;6)化学速率、化学平衡;(7)盐类水解;(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置;(9)有机物反应类型、方程式书写、能从性质推断结构、同分异构书写;(10)电化学;(12)阴阳离子鉴定、鉴别;(13)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仪器的洗涤;(14)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干燥、尾气处理的试剂及装置;(15)药品的存放、实验室中简单事故处理等。

三、析:分析高考试题类型

安徽自主命题以后,题型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后面四大道题的形式与全国高考题有明显的变化,全国高考题中的有些题型已没有出现过。

1.选择题

选择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些知识点是高频考点,几乎在每一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体现,如:物质结构与氧化还原反应,粒子共存,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要注意总结归纳这些高频考点,教师在复习时要把这些知识点讲透彻,要精选试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2.非选择题

(1)元素推断、物质结构。现在的元素推断、物质结构是以推断元素为切入口,延伸到其他知识点的考察。这类习题是以元素周期表中1-3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物质性质为背景的综合分析推断题。涉及的考点有以下方面:基态原子(离子)的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电负性,σ键、П键,共价键极性的判断,物质结构式、电子式的书写,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核磁共振氢谱等。关键是要审题仔细,分析全面,作答规范。

(2)有机推断题。以药物合成为载体的有机化学合成推断题,主要是以药物合成为目标分子的合成与推断,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运用题目给出的反应条件并结合已学知识,进行顺推与逆推,注意分析官能团位置的改变、引入、消除,碳链的增减等信息。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通常是考查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书写。

(3)工艺流程题。工艺流程类试题是以与工业生产和化学实验实际密切相关的物质制备、分离和提纯为中心,以流程图为信息背景,以物质的性质、转化、分离等为考查点,将实验、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及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有机融合的综合题。解题步骤是:(1)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的目的是什么;(2)仔细分析每个流程中的变化;(3)根据被分离物质的特点确定实验操作方法。

(4)实验探究题。实验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分析推理等多方面能力。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打破原有的知识局限,发散思维、推理、假设、分析、比较、验证,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合理结果。近两年题目结构上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情景与问题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实验方案设计 验证猜想假设 评价与交流。其中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和相关现象、结论的书写、实验的评价等考点年年考查。

四、针:有针对性的训练复习迎考

1.透过现象住本质

教师在复习时,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要讲透彻,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只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学得快,记得牢。

2.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帮助同学记忆。

3.复习时前后内容要相互联系,把知识点和题目融合到一起,做到针对性训练。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5

[关键词] 电解质 离子共存 离子方程式

由于电解质问题和当前的社会生活、工业发展、科学技术密切相连,而成为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从命题形式上来看,它涉及选择、填空、判断、推断、计算等各种题型。从知识点方面来看,命题主要涉及到:(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如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2)盐类物质的水解;(3)离子共存;(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当然,在命题过程中,虽然题目千变万化,牵涉极广,由于电解质知识与社会生活、人体健康、生物酸碱等紧密相连,且在一些题目的解析中需要用数学思维(极值法)来解决,所以在将来的高考中仍将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推断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一、电解质中的概念辨析

学习电解质,首先必须明确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指:凡是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而进行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导电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它不同于一般导体的导电过程。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其他一些离子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如活泼金属氧化物、氢化物以及一些离子型碳化物等,当然很多的共价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它们的辨析我们只需要严格从概念入手即可。

非电解质的概念与电解质不同,重点突出“和”,说的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在学习这几个概念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区分几个易混淆的知识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一些电解质在熔化和水溶液中电离时,离子方程式不同。

比如,NaHSO4在熔化时:NaHSO4=Na++H++SO42-

NaHSO4在溶液中时:NaHSO4=Na++HSO4-

4.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

比如,CaCO3难溶于水但是强电解质,CH3COOH易溶于水但是是弱电解质。

5.溶于水之后溶液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比如,NH3、CO2通入水后,水溶液导电,但是NH3、CO2都是非电解质,之所以水溶液导电,是因为它们通入水后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和H2CO3。

6.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只与溶液中离子的溶度有关。

二、高考中常见的题型

高考是高校面向社会选拔人才的大型考试,其命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近年高考命题内容为指导,对一些常见的题型与学生们进行详尽的分析,我们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概念辨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金属的导电性。

2.离子共存。离子共存问题,其考察的主要侧重点是学生审题的能力,能否挖掘隐含条件直接决定了这类题目的得分与否。(1)有些题目要求能共存的,有些要求不能共存的;(2)有些题目要求不能共存,但是同时提出不能共存的因素: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环境的酸碱性(PH值、酸碱指示剂、加入金属冒出气泡等)、溶液的颜色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正误判定。(1)书写。要让学生们严格按照:写、拆、删、查几步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写,以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一些常见的方程式掌握,然后抓住酸式盐的几个典型题例,把过量问题彻底解决;(2)判定正误。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反应原理,然后检查“质量、电荷是否守恒”再检查一些必要的符号、条件等。

4.离子推断、除杂和检验。离子反应的运用,做这类题目需要把握反应机理、认真审题。

三、电解质问题解析策略

电解质问题频繁出现于高考试题中,常考常错,令老师和同学们深感头疼。其实,仔细看起来,其考查不外乎两大块:(1)概念;(2)离子。对于基本概念的考查,没有窍门可供选择,只需要牢记和深入理解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各种概念的考查题型都会迎刃而解。关键是第二板块内容,离子问题,对于离子问题的考查,题型千变万化,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都是考查了离子反应,主要表现为:(1)离子共存;(2)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3)离子除杂和鉴别;(4)离子推断和相关计算。

解析离子问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比如,离子共存问题中,外在条件以及隐含条件的挖掘都离不开审题;再比如,离子除杂问题,一定要注意是逐一除去还是无限制的除去。其次,在解析离子问题时,要注意认清反应实质,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定上,都紧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只要能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一定不能共存;凡是能供大量共存的,一定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在此基础上,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定方法,所有问题自会很容易解决。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问题,是多年来的高考必考题型,对离子方程式进行判定,我们可以首先检查方程式两次是否符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然后对一些物质的拆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过量物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并对给出的习题精挑细选,让每一道题都是精品,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慢慢总结解题方法,并得到解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秀锋.离子问题解析策略.高校招生,2007,(2).

[2]许海峰.高中化学中的电解质.中学生数理化,2004,(11).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电解质 解析策略

由于电解质问题和当前的社会生活、工业发展、科学技术密切相连,而成为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从命题形式上来看,它涉及选择、填空、判断、推断、计算等各种题型。从知识点方面来看,命题主要涉及到:(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如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2)盐类物质的水解;(3)离子共存;(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当然,在命题过程中,虽然题目千变万化,牵涉极广,但由于电解质知识与社会生活、人体健康、生物酸碱等紧密相连,且在一些题目的解析中需要用数学思维(极值法)来解决,所以在将来的高考中仍将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推断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一、电解质中的概念辨析

学习电解质,首先必须明确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指:凡是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而进行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导电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它不同于一般导体的导电过程。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其他一些离子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如活泼金属氧化物、氢化物以及一些离子型碳化物等,当然很多的共价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它们的辨析我们只需要严格从概念入手即可。

非电解质的概念与电解质不同,重点突出“和”,就是说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在学习这几个概念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区分几个易混淆的知识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3)一些电解质在熔化和水溶液中电离时,离子方程式不同。(4)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5)溶于水之后溶液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6)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只与溶液中离子的溶度有关。

二、高考中常见的题型

高考是高校面向社会选拔人才的大型考试,其命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近年高考命题内容为指导,对一些常见的题型与学生们进行详尽地分析,我们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概念辩析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金属的导电性。

2.离子共存

离子共存问题,其考察的主要侧重点是学生审题的能力,能否挖掘隐含条件直接决定这类题目的得分与否。(1)有些题目要求能共存的,有些要求不能共存的;(2)有些题目要求不能共存,但是同时提出不能共存的因素: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环境的酸碱性(pH值、酸碱指示剂、加入金属冒出气泡等)、溶液的颜色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正误判定

(1)书写。要让学生们严格按照:写、拆、删、查几步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写,以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一些常见的方程式掌握,然后抓住酸式盐的几个典型题例,把过量问题彻底解决;(2)判定正误。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反应原理,然后检查“质量、电荷是否守恒”,再检查一些必要的符号、条件等。

4.离子推断、除杂和检验

离子反应的运用,做这类题目需要把握反应机理、认真审题。

三、电解质问题解析策略

解析离子问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比如,离子共存问题中,外在条件以及隐含条件的挖掘都离不开审题;再比如,离子除杂问题,一定要注意是逐一除去还是无限制地除去。其次,在解析离子问题时,要注意认清反应实质,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定上,都应紧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只要能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一定不能共存;凡是能供大量共存的,一定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在此基础上,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定方法,所有问题自会容易解决。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问题,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型,对离子方程式进行判定,我们可以首先检查方程式两次是否符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然后对一些物质的拆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过量物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