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教育范例6篇

核心价值观教育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1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业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174-03

在当下中国,创业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再掀高潮。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显示,2015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选择了自主创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680.9万估算的话,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1]。在“双创”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也迅猛发展,在全球创业教育中有后者居上之势。但我国目前创业教育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创业价值观方面的引导还相对较少。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更应注重创业价值观的引导,让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能够把追求物质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个人发展有效地统一起来,为提高当下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价值追求发挥作用。

一、创业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

(一)创业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本质上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而创业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一种,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而国内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少涉及。通过对创业价值观的研究能够了解当下大学生创业中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创业精神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采取的手段方法,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宝贵的经验,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数据资料,从而有效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早提出创业价值观定义的张进辅(2006)认为,创业价值观是主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创业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在创业时采取的行为方式的判断和选择的标准,它指导和调节着人们的创业目标和创业行为[2]。在一个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作为意识形态的创业价值观对他的创业行为起着调节和指导作用。他的创业目标、创业手段、创业的过程都受到了创业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笔者对创业价值观的定义是创业者以自己需要为基础,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创业者进行创业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创业者的创业目标和创业行为进行指导。

(二)创业价值观的特征

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既有一般价值观的特点,又有其独特的内涵。笔者认为创业价值观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自主性。创业价值观的形成是指创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创业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就体现出了自主性的特点。创业价值观的自主性是指创业价值观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创业者的特点相联系,创业价值观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创业者主体的内容。因此,创业价值观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而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

二是社会历史性。作为创业主体的人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因此决定了作为人的意识形态层次的创业价值观具有历史性的特点。马克思说:“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的满足和享受是以社会为尺度,而不是以满足他们的物品去衡量的。”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主体的教育需要归根结底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而创业也只有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所以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职业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创业价值观是不同的。创业价值观的社会历史性要求我们用社会和历史的眼光来思考创业现象,在研究创业价值观时,必须紧密联系人们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而不能孤立地去看。

三是可塑性。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创业价值观不是一层不变,而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个人作为创业价值观的直接承担者,在个人或由个人构成的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他的创业价值观也必然不断更新和变化。因此创业价值观教育作为创业者本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创业价值观教育不仅满足了个体接受创业思想理念、创业道德规范和创业知识的需要,而且还能使主体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从而不断地发展更新。

二、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对他们的创业价值取向、创业精神和创业手段都起着引导作用。因此,创业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创业者能否成功创业,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活力和未来。通过对上海师范大学278名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问卷调查,同时又对8名成功创业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结合我们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目前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现实状况。

(一)创业价值取向分析

创业价值目标是人们思考、确定并追求的对创业有重要意义的目标,它涉及“为什么”创业的问题,是个体创业行为的动因,是创业价值观的核心。从创业价值目标的定位看,青年业者的创业价值目标有以下几种价值取向:一是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二是积累财富;三是挑战现状;四是谋求个人发展;在对社会、国家贡献方面。在调查中发现有85%的被调查学生希望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并想要建功立业。在对于“希望积累财富”的回答中,被调查者选择完全符合和符合的比例很高占87%,不好说的占13%,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无人填答。此项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希望积累财富,说明创造财富已经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人生主要追求目标之一。再对“是否乐于挑战现状”的答题中,2/3的大学生乐于挑战自我,反映了我国在转型期的整个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大部分人期待改变自身现状,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51%的学生认同创业是“谋求个人发展的一个途径”。在对创业打算的主要动机方面,选择解决就业的学生只占填答者的19%,追求自我实现占43%,多一种人生体验的占34%。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并非如有些媒体所评论的缺乏责任感,以自我观念为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可以说是越来越成熟的,虽然大部分学生创业是希望积累财富,但绝大多数也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创造财富。这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的全面发展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谋而合的。

(二)创业精神分析

大学生普遍认为坚定创业的信念是影响创业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说明大学生意志力强,热情丰富。在调查中显示有8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自己乐于面对并努力克服实践中的困难”,不符合的比例小于5%。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主流仍然是积极向上的,能乐于面对困难并迎难而上,并没有所谓的“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吃苦精神”。但是通过对已创业的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中发现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当下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书本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成了他们的软肋,很难立马胜任管理者的角色。因此,每个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都要经历一个较为痛苦的时期,其中的挫折和失败犹如家常便饭,而新创业的大学生一旦遇到预期与现实造成强烈的反差,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往往容易选择放弃创业。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确立积极的创业精神和生活态度。

(三)创业手段分析

创业价值手段是人们为了达到创业价值目标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它涉及“怎样进行创业”的问题,它是创业价值目标的实现[3]。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诸如资金、财务管理、组织运营等各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方式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能够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创业者的某种价值取向。例如: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在对“自己了解公司注册流程”的回答中,完全符合的仅占4%,较符合的占17%,不好说的占25%,较不符合的占33%,完全不符合的占21%。可见创业教育还需要加强学生创业手段方面的培训,使其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此外,通过深度访谈,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着自我观念为主,市场意识淡薄的倾向。不少大学生创业者很乐于向投资人展示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大谈自己技术的领先和独特,但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和产品有多大的市场空间。谈到市场,也多半只是计划如何做广告,对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等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甚至由于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会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进行推广。同时,有少数大学生创业手段合法性低,是法制观念薄弱的表现。

三、以核心价值观推进创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我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期,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在高校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在新形势下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需要。同时,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精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上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这与当下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融入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思想教育中去,以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学生的创业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理想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以社会主义法律道德规范学生的创业行为,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但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法,如果以直白的政治性语言或口号进行教育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潜移默化地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影响力。

(一)借鉴大众文化的价值观宣传形式

主流价值观的宣传一般采取主流文化的方式。“主流文化”主要是指由政府推动和主导的一种主流价值观,旨在凝聚国民共识并为国家发展提供可靠精神动力。而大众文化以其活泼的表现方式、工业化的制作手段以及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很快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流行音乐、电视电影、广告等大众传媒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当下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的出现更加速了文化的多元化M程。如果借助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以流行的符号赋予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新的表现形式,以现代的技术手段给予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新的时代气息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学生创业教育中,通过《创业合伙人》《首席执行官》等创业励志电影教育、创设情景教育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的角色和情景中,让学生在欢笑和泪水中增强核心价值感的认同。

(二)淡化显性的意识形态宣传,采取隐性传播方式

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教育采取的都是显性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这种用直白的政治性语言,口号式的表达方式,主流媒体的权威以及学校的课程设计为主要渠道的传播方式越来越被受众所边缘化。学生对这种宣传方式始终存在着越来越强烈的反感情绪。因此,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时也应采取隐性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这也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在学生的创业教育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镶嵌在项目活动中、案例教学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宣传话语主体向知识精英及同伴教育转换

目前,传统的价值观宣传教育主要以党政机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而就此类的传播和宣传的话语体系而言,很多的宣传语言和当下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建构期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正统的政治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命令式、自上而下的灌输方式与他们的个性特征和需要方式显得格格不入。对大多数人来说,知识分子似乎成为价值观宣传的天然主体。当下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学生对于媒体的选择也更趋向于多元化,像逻辑思维、晓松说等一系列知识精英的自媒体传播理念形式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此外,同伴教育也越来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已经创业的学长学姐介绍自己的创业历程,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通过分享会、小组沙龙等形式的朋辈指引,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6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04.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2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王家莲(197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文化。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2015年度立项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文化构建研究”(编号:GZYZD1213005),主持人:何守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4-2015年度立项课题“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研究”(编号:201406Y16),主持人:王家莲;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4年度立项课题“微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编号:JG14EB074),主持人:王家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8-0092-05

一、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缘起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源于对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相对主义德育理论与形式主义德育理论的反思,以及美国改变其糟糕的道德现状的诉求。美国具有价值观教育的传统。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当时,一些公立学校及社区学院将道德价值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一直到20世纪前10年,价值观教育仍是美国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此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价值观教育逐渐被削弱了。20世纪60年代相对主义德育理论应运而生,价值相对主义成为这一时期价值观教育的指导理论。1966年,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斯的《价值观与教学》一书出版。在书中路易斯・拉斯提出了价值澄清德育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主张,在德育中,教师不要向学生传授某种特定的价值观,不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减少价值观混乱,形成适合于其本人的价值观。在德育中,教师要保持价值中立,不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1]。

价值澄清德育理论指导的学校德育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由此,道德教育转向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是在对相对主义德育理论观点的批判中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柯尔伯格认为价值澄清理论有明显的相对主义色彩,而相对主义道德观只会给当代教育造成混乱与失败。柯尔伯格认为,在道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道德认知能力,而不是道德规则。一个人道德行为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不同,而不是由于其掌握道德规则的多寡。因此,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道德思维,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上下功夫。柯尔伯格提出用道德两难讨论方法发展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在这种方法中,教师不是将价值观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推理,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冲突,让学生通过讨论去判断哪一种价值观更好,从而发展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2]。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运动还与美国当时的严峻的社会问题有关。由于相对主义德育理论和形式主义德育理论的流行和在学校的实施,以及其他原因,使美国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的道德状况陷入非常糟糕的境地。1988年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超过9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向学生讲授核心价值观很重要;94%的被调查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学习价值观;67%以上的人认为学校团体应在价值观上协调一致。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价值教育运动在美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倡导和支持这场运动的人都主张学校应教授学生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并实施这些核心价值观。

二、内涵界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大学是建立精神价值的黄金年华,价值观属精神范畴。当前,高职大学生受多元价值观影响,核心价值观模糊。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与趋势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3]国家意识形态中被主流社会普遍接受认同的价值理念,如“正直”“善良”“责任感”“诚信”“正义感”等。本文所述的我国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国社区学院声誉迅速崛起与其核心价值的认同而对社会整合所起的作用息息相关。可选择性地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成功的做法,拓展我国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范式。

(一)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

五四访北大强调践行核心价值观,十报告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提出了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身体力行,争做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示范者,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生存需求与长远需求,不断提升职业精神向度,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二)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

奥巴马演讲多次引用著名的外交政策研究专家安玛丽・斯劳特女士著作《这才是美国》所阐述的核心价值观,《这才是美国》富有激情地阐述了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自由,民主,平等,正义,宽容,谦卑和信仰,大胆展望了一个在国内外都能恪守其价值观的美国。奥巴马打动选民的心的核心就是美国的价值观!在平等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美国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凝聚民心以及社会共识的主旋律,美国社区学院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制度及其优越性的教育、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国民精神的教育,培养忠诚国家的地道美国公民。

美国社区学院的价值观教育以美国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美国核心价值观受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独立宣言》指出:“下述真理不证自明: 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赐,拥诸无可转让之权利,包含生命权、自由权、与追寻幸福之权。”《独立宣言》、《联邦宪法》、《人权宣言》是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源泉,倡导“平等”、“自由”、“个人主义”、“追求幸福”。

我国高职院校与美国社区学院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国高职教育规模也几乎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美国有社区学院1200多所,注册学生1000多万,几乎占据美国在校大学生的半壁江山[4]。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此做范本,积极探索我国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范式,乃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考。

三、美国社区学院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一)课程设置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没有规定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大纲和教材,没有设置专门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但开设了公民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等通识课程,涉及核心价值观教育各个方面的内容,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在面向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加强渗透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去思考价值伦理问题,促使大学生认可并自觉地践行美国社会普遍认可的主流价值观。

总统里根1987年在国情咨文中指出,高校要培养以爱国、修身、诺言、纪律、恢复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精神”[5]。美国社区学院要求教授们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向大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意识,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极强,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核心价值观因素,以润物细无声式融入知识传授中。美国社区学院跨学科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不同职业中存在的价值观冲突问题做出解读。

(二)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培育核心价值观

美国社区学院认为价值观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感性认识。社会服务活动是美国社区学院最有影响力的实践活动,又被称作社区服务或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根据个人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等参加不同的志愿服务性质的社团活动,活动宗旨是通过灵活多样的公益服务活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服务社会的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回馈社会、团队合作的意识。例如,引导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参与社区济贫、养老、扶幼、助残、环保等系列社会服务活动,这些活动都有价值观教育成分,譬如主动、勤奋、忠诚、机智、勇气、慷慨和利他等品质或价值观[6]。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社会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促进个性价值取向发展,形成一定的核心价值观规范。

(三)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区学院通过校园文化软件、硬件建设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对主流价值观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将其作为立校之本。社区学院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中如校情校史、教风学风,及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等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规划设计中如校史纪念馆、纪念碑、图书馆等校园建筑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推崇教学相长,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沟通,引导大学生在独自进行价值判断。美国社区学院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助推核心价值观教育,诸如榜样示范、宗教、影视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基督教强调心灵的环保,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大多是基督教徒,在传授专业课的过程中渗透美国基督教丰富的伦理思想,倡导美国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深远影响。充满了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精神”好莱坞大片也是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隐性教材[7]。

(四)与家庭、社区协作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推崇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协作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国社区学院积极深入到大学生家庭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以使大学生家庭成员了解并支持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国社区学院还联手政府、媒体、商界和教会等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国社区学院和社区共同制订核心价值观计划,确定核心价值观主题,社区的相关组织和机构如教会组织、警察局、商业界、媒体、青年团体等多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参与核心价值观教育计划实施的格局。

(五)通过网络课程传播核心价值观教育

许多美国社区学院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来提高大学生对价值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大学生从多维度接受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熏陶,造就地道的美国公民。据调查美国多数大学生感觉“作美国公民比做任何国家的公民更值得骄傲”。

网络课程成为美国社区学院采用的灵活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方式之一。个案分析:豪尔德社区学院为该院一万余名非全日制学生开设了门类多样的远程教学课程[5]。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社区学院教师和大学生获取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渠道。

(六)在校企合作中塑造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美国社区学院在注重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企业为学院提供实习岗位和教学实习设备,建立互动互利的“产学关系”,达到双赢效果。美国社区学院教师为企业的职工开设各种应用性课程培训服务,美国社区学院学生从企业获得实习机会,职业导师在给学生传授职业技能中蕴含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借鉴价值

(一)大力开发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课程

从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得知: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必仅仅拘泥于课堂教学,可以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以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全过程。在专业课讲授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因素,在实习实训中要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资源优势,面向整个劳动力市场,为职前、职中和职后的各类劳动力大军设计丰富多彩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课程,培养德才兼备的劳动者。

(二)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平台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社团活动对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积极助推作用。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实践经验,创新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平台。结合时代特点,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师生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增强师生实践能力,达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知行统一。

通过开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国情教育、民族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培养大学生敬业爱岗、明礼守法、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规范,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

(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美国社区学院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我国高职院校可以吸纳美国社区学院的做法,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利用校报、校广播、校园网、校园官方微信和微博宣传核心价值观,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表彰,通过开设核心价值观讲座、核心价值观论坛等活动,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携手家庭教育共同搭建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稷兴。家庭教育对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中国传统的家风以儒学为基调,归结为五常八德: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八德,与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古人云,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家庭是传输价值观、培育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温床。传统文献关于家风方面的史料如《颜氏家训》、《孔子家语》等。高职院校可以携手家长,提倡家风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教育正能量,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接地气。

(五)构建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平台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把“实”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延伸至“虚”的网络教育,借助新媒体将网络做为助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平台。微博、微信己经成为大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展示自我的平台,微文化已经“无微不至”深入到大学生思想世界和精神世界,改变着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给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宝贵的契机和挑战。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网站,开设核心价值观网络论坛,通过微博、微信、QQ群、电子信箱等给师生提供自由抒怀的网络平台,同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完善网络文化制度、加强网络互动交流和正面引导,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升核心价值观践行功效。

(六)在校企合作中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值得借鉴。校企合作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院校与企业利用各自文化优势,把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企业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双赢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实训实习基地等给大学生提供兼职或实习机会,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使大学生在企业文化熏陶中耳濡目染核心价值观规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彰显了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典范,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选择性借鉴,积极探索我国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范式,用核心价值观凝聚高职学人共识,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贾英健.多样价值观态势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J].山东社会科学,2002(1):71-76.

[2]金晶.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指导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3):46-48.

[3]王冠华,王东.美国社区学院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5):95.

[4]葛春.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课程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6):54.

[5]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7-68.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3

关键词: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263-02

在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主题。公安院校承担着为公安机关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打造忠诚卫士,增强公安队伍向心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一、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维度

公安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预备警官,毕业后将肩负起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对公安院校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根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主力,是中坚力量。因为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各种敌对势力和社会思潮争夺的对象。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思维特点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公安院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同,积极开展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

2.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安战线的思想延伸和具体表现。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广大公安民警在长期的公安工作中形成的对社会事物、警务活动、人生取向等问题的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价值规范,体现着公安民警价值观念的基本倾向。[1]2011年,中央政法委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确定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警察队伍的具体化,这既是对人民警察基本素质的最好诠释,体现了党和人民对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成为广大干警的自觉价值追求。公安院校大学生是预备警官,对其核心价值观培育除了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将其培养为合格社会主义公民之外,还必须严格按照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培养合格的预备警官。

3.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生动体现。目前,许多公安院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并凝练形成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忠诚、敬业、创新、表率、奉献”,浙江警察学院的“忠诚、严谨、团结、献身”等。这些概括既体现了新时期公安院校大学生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并献身于公安事业的高尚情怀,同时也体现了新时期公安院校大学生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当前,各公安院校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大学生深入学习讨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精神实质,积极引导学生将践行学校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警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把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学习外化于实际行动,做合格的警校学员。

二、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形势的要求。公安院校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公安院校始终把政治建警、政治建校作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也必然起点更高、标准更细、要求更严。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以及利益格局都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不同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树立了主流价值观的难度加大。在这一背景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与冲击,使学生在思想上出现混乱和迷茫,甚至有可能出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倾向。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旗帜鲜明地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及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从正面引导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提倡什么、践行什么。

2.加强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新的社会形势下,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刑事犯罪率升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大。公安机关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党和人民也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面对这一新形势和新要求,公安院校以培养“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为目标。这一培养目标不仅强调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更突出了对学生坚定政治素质的打造。公安院校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加强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3.加强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公安院校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它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将价值认同转化为价值追求的精神动力,并外化于行,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公安机关输送复合型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同时,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引导大学生形成从警光荣的价值认同,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价值取向,使其自觉地端正自己的从警行为,树立正确的警察意识,确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三、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及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三个维度,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要求以及公安部党委推进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要求,努力构建“思政课教学-警务化管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式教育模式。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推进核心价值观“三进”是目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工作与任务,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对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行重新整合,并对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重点阐释。如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意义进行集中阐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对“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对比与评析,帮助学生认清“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及西方国家宣扬“普世价值”的真实目的,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等等。

2.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最主要特征。警务化管理主要是通过《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学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及一日生活制度等建立起学生规范而严格的学习、生活和训练秩序。[2]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内容涉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纪律规范、行为举止、内务卫生、社团建设等。警务化管理实现了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训练正规化、日常生活条令化、行为举止规范化以及内务卫生标准化。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既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鲜明特色,同时也是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公安院校日常管理的主要渠道,其目标就是学生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积极进取、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等优良作风的养成。

3.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着公安院校特有的价值导向,因此,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凝练形成的“忠诚、敬业、创新、表率、奉献”,公安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既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产品,也成为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围绕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将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在校学习生活全过程。

4.社会实践是公安院校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公安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既包括学生参与公安业务实践,也包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参观、调研、志愿服务等。作为向公安机关输送人才的主渠道,各公安院校对学生参与公安业务实践都极为重视,并把公安业务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公安业务实践既是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公安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通过公安业务实践,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公安工作,在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具体公安工作的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平正义感、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除公安业务实践外,各公安院校积极拓展实践渠道,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增进学生与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公安民警的感情。在服务社会、服务公安工作的过程中,也为学生提供了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4

美国;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认同

邱琳,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多元民主社会的发展,美英两国积极倡导将其各自的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课程教学和校园生活之中,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认同、民族精神及爱国意识,并逐步形成了既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又彰显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时代变革和社会转型,使得我国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精神信仰等日益多元化,美英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模式和有益经验,对于建构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有效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认同,不乏借鉴意义。

一、美英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色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美英两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社会整合及民族认同危机,部分青少年陷入价值虚无、精神失落的困境,行为和犯罪率不断攀升,政府、学校及社会纷纷加以反思并寻求对策,价值观教育及其相关研究随之升温,“核心价值观”概念被正式提出,学校范围内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迅速兴起,且特色鲜明。

(一)美国宪法确定公民的基本价值观

美国人普遍认为,价值观不仅是个体形成特定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及交往行为的关键因素和个人品格的基本体现,也是决定一个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在多族群、多宗教、多文化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品格教育等价值教育形式,传播其主流价值观。

美国宪法将“负责、诚实、公平、正义、守法及尊重、关心他人”等确定为公民的基本价值观。也有学者从宗教与文化的视角出发,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具体概括为:同情、勇敢、善良、诚实、仁慈、忠诚、坚韧、负责任、尊重和关心他人、平等、公正、自由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2008年的就职演说中强调:“或许,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新的,我们应对挑战的措施也是新的,但那些长期以来指导我们成功的价值观―勤劳、诚实、勇敢、公平竞争、宽容、对世界充满好奇、忠诚于民族和爱国―却是古老而历久弥新的,这些价值观是创造美国历史的无声力量,我们现在需要回归的正是这些古老的价值观。”[1]

美国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所有课程领域和全部校园生活,通过显隐结合的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精神信仰等发挥积极作用。正由于政府不遗余力的推动和学校全力以赴的配合,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才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令这个新兴移民国家赢得了“民族大熔炉”的称号。

(二)英国政府推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计划

英国在本世纪初就有超过1/5的少数族裔学生。2005年,伦敦发生震惊世界的地铁连环爆炸案,肇事者正是长期接受英国教育的少数族裔青年,他们虽然在英国本土接受教育,其观念、行为却并未真正融入主流社会。针对这一现象,英国政府倡导公立中小学围绕机会均等、多元文化及尊重多样性等内容,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增进不同族裔学生对彼此文化、信仰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英国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继承,进而帮助全体学生积极面对和妥善处理各类价值冲突、文化震荡、种族矛盾及宗教分歧,以合格公民的身份,积极建设更为包容、繁荣的英国社会。

英国教育与就业部规定,所有学龄儿童必须接受以自由、平等、宽容及守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价值观教育,增强英国现代史学习,了解移民、英联邦、欧盟对本土社会的影响,以及不同族群的社会贡献等。

英国资格与课程局在《中学课程改革草案》中要求公立中学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整合到各门课程之中,帮助学生理解自身、家庭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其所属的更广泛群体、社会多样性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树立求真、诚实、负责任的价值信念,进而成长为自由、民主国家的合格公民,自主选择有价值的生活。《草案》规定,在教育形式上,重新强调公民教育的渗透式教学,即将有关核心价值的内容渗透到历史、地理、英语及现代外语等国家课程中。在教育内容上,以尊重多样性为重点,建立各个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广泛联系。在教育评估上,把尊重多样性等内容作为督导评估的标准之一。[2]

二、美英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

美英两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校园生活的全部领域,不仅通过“社会研习”“公民身份”“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宗教”及其它人文社科课程直接开展正面教学,还借助课外活动、社区服务、学校风气及咨询指导等隐性课程施以间接的价值渗透,并形成了特定的实践模式。

(一)诉诸显性课程,开展专门教学与多学科渗透

“社会研习”“美国史”“语言文学”等正规课程的日常教学,是美国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研习课,通过带领学生探讨美国及其各州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发展上的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引导其正确理解对美国社会运行发挥关键作用的个人和群体,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鼓励其关注时事热点、参与公共生活、承担社会责任。美国史教学,采用讲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和阐释历史理论等深入浅出的方式,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语言文学课,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故事和人物,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及生活态度等。

英国中小学主要采用独立课程和跨课程主题两种模式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独立课程包括公民身份、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及宗教等课程,安排固定课时,开展专门教学。跨课程主题是将各类核心价值观念整合到“英语”“历史”“地理”及“现代外语”等国家课程中,通过主题教学展开跨学科渗透,充分发挥各科知识文以载道的价值教育功能,使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协调并进,分科教学与主题整合有机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灌输、说教或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认知基础上,作出明智判断和自主选择。

(二)借助隐性课程,施以实践教学与活动渗透

美英中小学不仅力求课堂教学全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等各个领域的价值内容,还主张模拟社会氛围创设校园生活环境,使学校的教育理念、政策声明和纪律规程等尽量与本国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并通过课外活动、社区服务、学校风气及咨询指导等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美国中小学通常在组织学生参加文娱表演、体育竞赛等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塑造其勤奋、勇敢、宽容、尊重、关爱他人等个体价值观和公正、平等、竞争、合作、团结等社会价值观;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及“独立日”等庆典活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关注民族命运;借助校内民主建设、班级民主管理、课堂民主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权责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等。

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与服务相结合的典型实践教学方式,贯穿于美英学校教育始终。事实证明,服务性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将诚实、仁慈、同情、尊重及关爱等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美英中小学还借助学校的精神风气和文化环境施以隐性的价值熏陶,将人文价值渗透到校内建筑与景观布局之中,以提升全校成员的思想境界,彰显学校的价值意蕴。

此外,美英中小学一般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借助功能性价值干预,解决一些学生因价值观念模糊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其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学会在复杂的生活情境和多样的价值选择中,作出理智的判断和适切的选择;学会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及正当与否,逐步形成自由、稳定的个性和独立、健全的人格。

三、美英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尽管美英两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属性、指导思想及课程设置等,有别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其在具体实施层面,却不乏启示意义。

(一)构筑贴近现实、层次分明的内容体系

美英两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着眼于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从个人、社区到民族、国家乃至全球多个层面的价值主题,不仅充分肯定具有普遍性、整体性的人类基本价值,积极回应全球化时代多元共生的价值诉求,还致力于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美英学校覆盖面广、层次分明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我国从本土与世界的双重视野和现实生活出发,遵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要求,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提供了有益参照。

(二)发挥各科知识文以载道的育人功能

美英学校分别借助“社会研习”“公民身份”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跨学科渗透的方式,发挥诸如“文学”“历史”“地理”及“现代外语”等各科知识的价值教育功能,使得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合而为一,分科教学与整体发展协调并进。美英学校善于挖掘和利用人文社科课程的价值观教育资源,借助知识传递宣扬核心价值,基于认知训练培养价值自觉,充分发挥各科知识文以载道的育人功能。借鉴美英两国经验,我们应创设一套显隐结合、全面渗透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既通过专门课程教学进行直接的价值指导,又借助各科文化知识施以间接的价值传递,并增强课外活动、环境熏陶、人际交往及咨询指导等潜在的价值引导作用,从整体上促进青少年知、情、意、信、行多维发展。

(三)搭建三方协作、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

美英两国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作,合力搭建实践教育平台,这使得其价值观教育超越了课堂、校园的空间界限,走向家庭、社区乃至世界,借助广泛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此外,美英教育界还利用相对健全的网络价值观教育系统,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为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及宗教背景的青少年开展在线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相比之下,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急需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载体,搭建三方协作、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以便达到课堂上下、校园内外整体育人的良好效果,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实践能力强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作为社会储备力量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即是未来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概括了全社会的价值取向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巩固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以其技术精湛、实践能力强跻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行列,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这一特殊群体能否积极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乎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需要

中国梦不只是理想、目标,更是责任,她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和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都明确了具体标准,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规范了思想言行,统一了意识形态,树立了为人处事的标杆,诠释了爱国奉献的概念,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坚实的保障。

(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三个倡导”24个字凝练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个人的价值准则。并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体现出思想政治建设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高职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并组织大学生认真自觉践行是完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一)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各种社会思潮纷繁涌现,民族主义、等多种文化思潮并存。各类思潮热点事件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被无限放大并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冲击了主流价值观念,极其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走入误区,价值取向偏激。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

自我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末苏联解体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通过歪曲宣传中国历史、不良文化渗透、支持宗教自由、强调军队国家化等手段,灌输极端思想意识,动摇主流价值观念,打击民族自信,分裂国家。当代大学生,受其影响容易出现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甚至头脑发热出现严重的政治错误。

(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干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干扰。诚信缺失、等不良社会现象通过互联网平台迅速传播,极其容易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波动,严重干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一)以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为出发点,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学生报考分数相对较低,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文化理论基础较差,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相对欠缺等现象。另外,高职院校大学生相对比较重视实践动手能力,易忽视理论知识的提升;重视单位的实际效益,忽视长远的政治发展。针对这些情况,在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就要因材施教,做好分类疏导,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符合实际情况的教育计划,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

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重要的导向和熏陶作用。从校园周围的环境、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甚至环境卫生等方面都可以融入并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增强教育效果。在课余文化方面,以着重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指导课余科技文化艺术生活。另外,强化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纽带,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

要善于统筹和协调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纽带作用,环h相扣,形成教育合力,注重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感,确保积极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6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根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主力,是中坚力量。因为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各种敌对势力和社会思潮争夺的对象。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思维特点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公安院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同,积极开展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

2.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安战线的思想延伸和具体表现。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广大公安民警在长期的公安工作中形成的对社会事物、警务活动、人生取向等问题的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价值规范,体现着公安民警价值观念的基本倾向。[1]2011年,中央政法委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确定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警察队伍的具体化,这既是对人民警察基本素质的最好诠释,体现了党和人民对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成为广大干警的自觉价值追求。公安院校大学生是预备警官,对其核心价值观培育除了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将其培养为合格社会主义公民之外,还必须严格按照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培养合格的预备警官。

3.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生动体现。目前,许多公安院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并凝练形成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忠诚、敬业、创新、表率、奉献”,浙江警察学院的“忠诚、严谨、团结、献身”等。这些概括既体现了新时期公安院校大学生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并献身于公安事业的高尚情怀,同时也体现了新时期公安院校大学生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当前,各公安院校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大学生深入学习讨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精神实质,积极引导学生将践行学校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警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把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学习外化于实际行动,做合格的警校学员。

二、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形势的要求。公安院校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公安院校始终把政治建警、政治建校作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也必然起点更高、标准更细、要求更严。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以及利益格局都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不同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树立了主流价值观的难度加大。在这一背景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与冲击,使学生在思想上出现混乱和迷茫,甚至有可能出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倾向。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旗帜鲜明地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及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从正面引导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提倡什么、践行什么。

2.加强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新的社会形势下,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刑事犯罪率升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大。公安机关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党和人民也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面对这一新形势和新要求,公安院校以培养“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为目标。这一培养目标不仅强调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更突出了对学生坚定政治素质的打造。公安院校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加强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3.加强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公安院校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它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将价值认同转化为价值追求的精神动力,并外化于行,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公安机关输送复合型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同时,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引导大学生形成从警光荣的价值认同,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价值取向,使其自觉地端正自己的从警行为,树立正确的警察意识,确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三、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及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三个维度,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要求以及公安部党委推进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要求,努力构建“思政课教学-警务化管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式教育模式。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推进核心价值观“三进”是目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工作与任务,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对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行重新整合,并对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重点阐释。如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意义进行集中阐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对“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对比与评析,帮助学生认清“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及西方国家宣扬“普世价值”的真实目的,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等等。

2.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最主要特征。警务化管理主要是通过《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学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及一日生活制度等建立起学生规范而严格的学习、生活和训练秩序。[2]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内容涉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纪律规范、行为举止、内务卫生、社团建设等。警务化管理实现了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训练正规化、日常生活条令化、行为举止规范化以及内务卫生标准化。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既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鲜明特色,同时也是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公安院校日常管理的主要渠道,其目标就是学生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积极进取、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等优良作风的养成。

3.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着公安院校特有的价值导向,因此,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凝练形成的“忠诚、敬业、创新、表率、奉献”,公安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既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产品,也成为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围绕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将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在校学习生活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