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思想论文范例

核心思想论文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1

当代的学生是社会的储备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建设者,高职学生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者和行动者,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观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整体道德素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所以高职学校应该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教学的主要重点上,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不忘记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人才。高职学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来武装学生的头脑,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拥护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职思想教育体系所必不可少的步骤,是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进步的内在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是学生道德观念建设的内在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社会主义的捷径。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的教育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时,必须坚定不渝的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职思想教育全过程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在,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积极的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建设者,高举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在意识形态领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

想要构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学体系的主体。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几方面内容。要以这几方面为主题构建新的符合新时代背景的高职思想教育体系。引导高职学生以八荣八耻为准则,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对学生进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指导,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荣辱观,并坚定不移的拥护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培养出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职学生。

3.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高职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尽量的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发感悟,进行自我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特点,并结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还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关注学生参与的热点话题,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尤其是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真正的了解并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从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接触最先进的政治方针与思想,了解新的动态、新的变化。

三、总结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2

第一,从本质上来说,二者工作是统一的,同时在目标任务上也具有惊人的一致性。首先,二者均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来说,是一种灵魂和主体的所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则需要通过对各种不同形态价值取向与价值观念进行整合,不断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将社会中的所有力量和意志凝聚在一起。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想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就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凝聚力量,统一思想,不断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意识。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要引导广大人民提高明辨是非、好坏的能力,使广大人民的公民精神和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这一点上来看,二者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获得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不管是任何阶级、任何政党,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对本身根本利益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是对自身发展的高度概括。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展道路等相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对我党政治主张进行宣传的一种有力工具,其基本任务就是对广大人民进行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教育,对自身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进行捍卫。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新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新

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导思想,它使我党举什么旗帜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始终占据统领的地位。我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之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向我们展示了指导思想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正经历着经济体制改革等巨大变革,各种利益的碰撞必然产生各种思想变化,纵观这些因社会的变革而产生的思想的变化,虽然主流是好的,但是各种社会思想五花八门,其中也不乏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或歪曲社会主义诋毁经济改革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新的重要性便开始凸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展开创新。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不仅可以有效阻止这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蔓延,还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得到巩固,同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对时代精神进行弘扬,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新是必然条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时代与民族精神是其精髓所在,它的存在使应该具有怎样精神风貌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答。所谓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正因为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往无前。也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我们克服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功。然而,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与组织形式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面对国际上各种西方价值观思潮的冲击,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条件下,更需要我们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创造良好的政治工作环境。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域下如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舆论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舆论环境的创新主要可以从导向、疏导以及监督三方面进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并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思潮进行剖析,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引导和促进各种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其次,对思想政治工作人际环境进行创新。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离开他人而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人际环境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建立示范性群体、塑造健康群体等方面,发挥群体的示范性作用,为人们提供健康的价值导向。同时还应牢牢把握各类媒体阵地,通过传播弘扬正能量主流思想,影响和融合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时化解各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害的思想潮流,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应该通过形象生动的教育方法激发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情感,凝聚共识,合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后,对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环境进行创新。任何人都会受到组织环境的影响,组织环境也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组织成员会受到组织成员精神面貌以及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组织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等方面。不管是在哪种环境中,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良好的形象对组织成员进行感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个身边的组织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中,不断激发全体成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形成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和行为准则。

3结语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3

1.帮助大学生走出思想困境,展现良好风貌。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是构建社会主义体系的根本保障。大学校园中不但要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还要能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态度与良好的校园氛围。这才是大学真正要凸显出来的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有些大学生难以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转而考研以延缓就业,这反映出大学生思想上的一些问题,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帮助其走出思想困境。

2.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这种引领体现出作为打造高素质人才精髓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学生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思想特征的教育途径。一方面,要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模范,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培养高校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品质,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追求以人为本。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当今社会,大学生能否实现自身的发展是由其个人品质所决定的。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品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同志曾提出“培养高素质知识性人才,大力发展现代化建设”,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心理素质脆弱,社会意识淡薄,难以成为优秀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有助于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真才实学,不懈奋斗,提高个人素质,成为高素质人才。

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曾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但适用于上一代的思想改革,对当今人类思想的进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借助这一思想理论,才能让群众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意识,同时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转变原有腐朽落后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这样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对现实充满希望,努力奋斗。因此,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构建大学生理想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推动当代大学生优化思想建设,进而确立良好道德规范。我们需要用共产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当代大学生共同理想,明确今后所要的目标和动力,强化思想建设,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以及对当代人文素质培养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并且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客观正确的了解。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结合”的全面思想,把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引导有志青年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翻开中国近代历史篇章,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民族责任心的在历史长河中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同志曾指出:“希望当代大学生始终能够把爱国主义情怀的伟大旗帜昂扬在中国人的胸前。”爱国精神不仅仅是的核心思想,更是每个中华儿女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凝结民族的力量才能捍卫国家的尊严,保证人民在困难面前不低头,齐心协力应对挑战。所以高校要大力提倡以团结奋进为荣,以危害社会为耻的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4.加深对“八荣八耻”荣辱观的理解,展现新时代风采。

荣辱观不仅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心思想,而且能够衡量当今社会道德准则,使人们能在取与舍之间做出正确判断。正确的判断才能为当今大学生提供更加明确、更加细致的道德标准规范,以此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大学生在道德准则之间要善于分清世间百态的善与丑,化有为无、化无为有,学会相互转化,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明确判断各类荣辱观念,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卓越精神,反对官僚主义、金钱主义,树立起新一代青年群体良好的作风形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日常管理融为一体。

在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将每次传达的思想政治任务落实完成好,教室、宿舍都要积极配合,完成工作任务。充分利用班级的人力资源,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要更好地为同学服务,如开展班级活动、班级主题班会、班级卫生检查日等;其次成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职责,使同学们更好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并充分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与课本理论相结合。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从转变每个学生思想观念做起。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材,方便学生对其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精髓。教师要努力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并加大对其投入力度,深入教学情景中,挖掘思想教育潜在的内涵价值,反作用于现代化建设当中。要从实践效应和社会价值两方面将核心价值体系划分出来,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重新认识和发扬,便于当今大学生区分侧重点,更加客观地认识其重要意义。

3.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近几年由于大学生心理疾病所造成的刑事案件与自杀事件逐年增加,最主要原因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压力过大,造成神经紊乱、情绪失控,酿成惨剧。另外,由于诸多学生在入学后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兴趣,不想学甚至不愿意学,加上其他原因最后导致旷课、留级的现象居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改变他们思想现状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的培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与学生情感教育相结合。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4

1.学生主流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多元化思想侵蚀作用明显。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由调查结果可知:81.09%的学生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肯定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作用,能够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否定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但是,也有16.90%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多元化思潮侵蚀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这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多数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理想迷失现象需高度重视。

邓小平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表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意义重大。调查结果显示:59.85%的学生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能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的作用,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也有40.15%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充满疑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也不能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甚至有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和他自己理想的实现没有任何关系。这充分表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一定程度的理想迷失现象,关于共同理想的教育应该加强。

3.多数学生能够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但在日常生活践行中存在偏差。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调查显示:88.73%的学生对民族精神表示认可;92%的学生认为当前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86.61%的学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或者比较自豪;83.00%的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果中国遭受外敌侵略,81.0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军;70.90%的学生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钓鱼岛问题;93.00%的学生认为不应采取过激形式表达爱国。说明当前大学生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民族精神认同度较高,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民族精神表现地更为突出,这些非常值得肯定。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很难处处想到国家,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停留在口头上,民族情感单一化、形式化,甚至有时在表达上不够理性。这些充分说明,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大力弘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4.多数学生坚定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但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目前我们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当先的时代精神。调查显示:92.25%的学生认同“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59.15%的学生认为是“创新、迎接挑战”;11.97%的学生认为是“学好课本知识”;7.74%的学生认为是“充分利用好生活学习时间”;3.80%的学生认为“懂得报恩,诚信等”。在“如果你创业失败了,你会?”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32.39%的学生选择努力进行二次创业,63.38%的学生选择积累经验,等待时机;4.23%的学生选择不再创业,恪守本分;没有人选择“自暴自弃”。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坚持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但有少数学生还没理解改革创新精神的深刻含义,在实践上还不能很好地践行。有认识无行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部分大学生创新意识弱,创新能力尚需加强。

5.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认同,但知行脱节现象依然存在。

树立正确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调查显示:75.35%的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表现出高度认同。对“如果您捡到一个装有巨款的包,您会归还给失主吗”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有72.53%的学生表示一定归还,4.92%学生表示不归还,22.53%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在回答“您对诚信是为人处事中的一种重要品质的态度”时,高达77.46%的学生表示“非常赞成”,19.01%的学生表示“比较赞成”。在对“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你是否会主动让座”的调查中,选择“会”的占85.91%。在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知行脱节的不良现象,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一元主导与包容差异相结合。

坚持“一元主导”,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摄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特征明显增强。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多样化价值观,才能形成一致的文化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才能进一步巩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基础。坚持“包容差异”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同时,不能简单地用主导性排斥多样性。应以主流价值观为引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扩大认同、增进共识,努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2.理论灌输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必须充分认识到理论灌输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客观上我国社会中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价值取向同时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存在着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从主体视角出发,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灌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个体自觉行为,必须从外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进而让受教育者通过理性认识、科学评判、思想内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重视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是实践。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仰承校内正规、正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是经由社会的、实践的教育方式来塑造,而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实践育人。只有把理论灌输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把思想观念转化成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知、内化、外化和固化。

3.整体教育与分类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使之成为大学生共同的思想价值基础;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形势和大学生不同群体特征、专业特征与个体特征进行分层次教育。一是因群施教。根据不同群体的具体特征及特殊需要,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二是因业施教,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三是因人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合理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进行跟踪式培养,搭建学生与教育者深层次沟通的互动平台,实现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4.纵向进行与横向合作相结合。

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通过不同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分阶段的纵向教育。以大学本科生为例,可在一年级侧重行为养成、典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在二年级侧重创新教育;在三年级侧重成长反思教育,引导学生反思成长历程,明晰发展方向;在四年级侧重职业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国家、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实现校内各教育要素的横向联动。要从体制入手,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以及一线辅导员队伍横向连动,利用各种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在课堂中,渗透到学生的宿舍、班级及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着力营造时时有教育、处处有引导、事事有关怀的良好育人氛围。如此实现纵向进行与横向合作的衔接与匹配,达到合力施教的效果。

5.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应把先进性教育与广泛性教育结合起来,既鼓励先进又着眼多数。一方面,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的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先进分子的自觉行为实践。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先进分子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实现以点带面,引导大学生整体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首先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容上的主导力。这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实现从理论到教材的转变,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实现从教材到教学的转化。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入脑入心。

2.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人的培育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丰厚土壤。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3.融入对学生的管理制度。

大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发挥着指南、导向、约束、激励和惩罚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规章制度、组织纪律等管理制度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力,以此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途径。这需要:第一,在制度制定中,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这是基本前提;第二,要落实管理制度,这是关键。落实管理制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4.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一方面能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理解,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增强方向引领、生活指导的自觉性。

5.融入学生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5

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提出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在当今大学生的教育当中,要注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国家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强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首先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内容;策略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我们需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按照国家的发展方向,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理解党的相关政策方向,有利于高校落实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宣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理解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理念。大学生是国家建设未来的力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更好地建设祖国,提升培养人才的标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才能真正指引学生做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总之,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加强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逐步成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国家一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大学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阶段,要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能否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人们想要认识世界,并且进一步改造世界,就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当面对社会中遇到的问题时能够积极解决。在现代社会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人才。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现代社会,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世界的变化,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在获取大量知识的同时,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理念,上文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高校可以将校内和校外的活动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参观革命老区,讲授革命事迹,用革命先烈的精神激励学生。高等院校教学不同于初高中教学,教师要注意将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根据专业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理念,深化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对党的基本政策进行解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精神为指导,培养合格的人才,引导学生自觉感知国家政策,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理论,对大学生的教育应当践行社会主义的相关思想,帮助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需要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的文化中,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入教学计划中。其次,要坚持在高校内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党的思想方针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培养。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方针,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每一名大学生都要明确认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要指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想进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的方向,面对每个大学生要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例如,在大学的本科阶段,学校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侧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学习规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

作者:姜品竹 单位: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知之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作文学习是唤醒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如果能够为学生营造乐学爱学的氛围,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就会发现很多学生的闪光点。其实给予这些写作技能和写作领域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肯定,教师就能够与学生之间达成良好的互动。初中生的自尊心比较强,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教师只要通过教学方法给予其正常的指导,就能鼓励学生运用词汇和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使得学生逐渐进入到乐学和爱学的氛围之中,对于写作本身的期盼化作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

一、创新写作体裁,提升写作效果

中国拥有着丰富灿烂的传统文明,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大力提倡对于各方面的创新,对于学生的写作题材拓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创新,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把写作的内容作为个人魅力的展示。创新写作题材使写作的内容更加具有新颖的效果,使得学生日常积累的生活经验能够被串联在写作过程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通过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回忆在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在写作中加强对于写作题材的创新能够写出具有思想性的作文,也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快速地提升。创新写作题材,提升写作效果使得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高涨,初中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很多初中生跟随父母出外旅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将这些写作内容加入写作的环节之内,就能创设出具有思想性的新作文,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如虎添翼。比如,在学习《不忘初心,红心向党》写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三思而后行、立意深透的写作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努力发掘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使得学习党史和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作文如虎添翼。整个文章的脉络应用心设计,提炼文章的中心,并展现出较高的思想境界,利用特殊的构词技巧表达深邃的情感,反映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创新写作题材,在向党学习的文章核心中加入平时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内容,从而能够使文章颇具新意,并能够更贴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的要求。

二、提升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使作文更切题

由于以往的初中生在写作时思维时间较少,只要一看到题目就想到怎么写,学生在写作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不能立即解决,而写作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写作在考试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提高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使其能够不犯错误,围绕正确的中心思想写出更具立体性的文章。在审题过程中,教师指导初中生实际操作,先不要出错,不要跑题,了解审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教授写作技巧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水平,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既能审题,同时也能在审题时有一定的技巧。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戒骄戒躁,让学生明白审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真正明白作文写作环节需要考查的具体内容,才能够注重对于文体的审查,加深对于作文题目的思考,围绕正确的中心思想进行写作,在审题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错误深化对于作文题目的理解,并且能够明确题目规定的范畴。初中生阶段的作文题目并不是很难,只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就能让学生学会审题时的基本技巧和要求,避免审题过程中的错误,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行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也能够明白在写作时具体环节的重要意义。作文写作切题,领会题目的要求和思想,避免出现审题过程中的致命错误,避免跑题,使学生的写作能够更加具有优势。比如,在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写作内容时,专门按照提炼主旨的要求,将其作为具体的文章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对于文章进行深度思考,学会一点一滴地学习,主动积极地思考,将这一思考和立意的要义直接作为作文题目,提出要求学生们能够在平实之中出奇制胜,提炼作文的新意。因此学生在平时要注重审题,三思而下笔,切记不能随意偏题或不遵循文章本意。

三、借鉴和模仿优秀的同类作文

借鉴和模仿同类作文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写作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模仿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应该本着细致和耐心的教育理念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主创新,不再有拘束感,对于优秀的作文进行模仿和借鉴时能够思考更多的内容。很多学生特别喜欢借鉴名家和大师的写作技巧及写作脉络,观察名家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从而能够从中学会一些基本的技巧,应用到个人的写作过程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借鉴和模仿并不是抄袭和直接复制,让学生利用同类作品的方式写出好词、好句,然后进一步完善写作过程,才能够体现对于范文借鉴和模仿的意义,也能体现出教师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视。借鉴和模仿优秀的同类文章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写作可能性,学生利用模仿的方法写出作文,教师可以品评不同方法之间的对比关系,针对学生写作方面的不足予以指导和改进。教师在教导学生模仿优秀作文时,一定要树立一个典型的成功方向,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有章可循,有努力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改进这些问题。倡导在模仿时还要注重个性化,不应单纯地模仿和仿写,而是应该在模仿的过程中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印记,使其不但能够模仿,而且还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勇于创新,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写作之中,使得写作内容更加具有活力和时代性的特点,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喜好,也能够使得其模仿的文章更容易被理解。比如,在学习《记录一次印象深刻的出游》作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详细记录记叙文的各个要素,抓住记叙的线索,对于景观、景物、人文、世界、思想、情感等的论述,都应该符合文章的主题材料和文章中心之间的联系,应该更紧密,从而能够以多种方式揭示文章主旨,使整篇文章如画龙点睛般鲜活活脱。将主旨蕴含在文章之中,以话题式的作文为主要的依据,把人们的思维引到更深入的角度,这才是作文写作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因此教师在平时应有意教会学生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对于一些小的现象也能“以小见大”,并利用记叙文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作文学习效果。

四、加强对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拓展学生的博弈思维

议论文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视的一种写作问题,议论文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严密的语言使得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变得更加清晰,教师明确地表达教育教学的意愿,使得学生学会这种逻辑性较强的文学语言,并且使用议论文这种特殊的写作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层次地理出思维的脉络。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学会用议论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主张,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能很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范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可以有助于其智慧水平的进步。教师和学生在写作前可能会有所交流,而对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应该长期坚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之后,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内外知识,把控对于议论文的写作,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了解学生基本学习情况之后,教师给予其小范围、小段落的议论文训练任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发现写作议论文得心应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习惯,要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掌握语文课堂写作的训练过程,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有必要的生活常识。只有初中生能够重视作文写作,激发自身的写作热情,才能够让教师看到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并且愿意帮助学生改变目前的写作困境,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够教学相长,应对作文教学这一庞大而繁杂的任务。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之初衷》议论文过程中考虑到中考作文在中心点方面的具体要求,应该引导学生着重在阅文中分析作文中心点失分的原因,把握其中心点,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引导学生格外注重这种强调文章中心点的方法。议论文,针砭时弊,需要精准审题和切合题意,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平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作文水平,才能够使得议论文本身立意深远、题目新颖,议论的过程和落脚点富有新意。在文章的书写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固定用法应有一定的了解,明确题意,并且依据题意凸显中心。因此,教师在引导作文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写作技巧,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理性思辨达到题目和论述之间相互连接、彼此呼应。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教育确实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教师应突破学生学习的瓶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普通语言表达能力升华到写作表达能力的过程,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所突破并有所成效,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地交流和探索提高整个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教育指导。对于初中语文的写作教育和交流而言,教育教学和写作契机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教师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领域,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指导意见,而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帮助之下,逐渐提升作文的写作技巧,并且能够创新写作体裁,获得新的写作体验。

[参考文献]

[1]方小鸿.浅议合作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辞赋,2018(12):152.

[2]蒋娇菊.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8(33):127-128.

[3]王丽霞.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J].文理导航(上旬),2018(07):19-20.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7

一、科技期刊出版如何实现媒介融合

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同的出版形式之间有天然的壁垒,数字出版永远无法消灭传统的纸质出版。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同的出版渠道本身都有其特定的受众群,出版的形式决定了它只能对它所能影响和覆盖的区域投放内容,也就是说,某种人只能被某种媒介影响。基于以上观点,有研究者提出,科技期刊应朝媒介融合的方向发展,而科技期刊走向媒介融合的出路就是全媒体化,即通过出版手段的拓展来实现业务的扩张。然而,将媒介融合与全媒体化等同会催生一些问题,首先,信息的同质化不可避免;其次,全媒体化虽然促使期刊内容传播的速度加快,但简单地把相同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媒介推送给读者,不仅大大浪费了媒介资源,而且使得科技工作者所需面对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削弱了他们深度阅读以及追踪热点的能力。因此,科技期刊出版的媒介融合,应该是媒介作用、传播方式、组织结构及其他相关要素的融合,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通过同一机构,借助多种媒介手段展示特定科研领域或同一主题的论文,通过全媒体化和内容融合的方式提高论文的传播效率,扩大论文的影响力。如此一来,期刊的编辑不再是简单地对稿件进行加工,而是对论文作者、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挖掘、过滤、整理与再加工。然后,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以不同的表达方式,选择性地发表与论文及作者相关的内容,让读者与编辑部形成良好的互动,并将最具参考价值的科技成果及时推送到读者的个人终端。这种方式的核心思想是,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表现形式来全方位地展示论文,并通过期刊、微信、邮件等多种媒介手段来传播信息,吸引读者和作者参与。媒介融合并不排斥传统的纸媒,而是把它当作“全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相互补充。出版形态的多元化,以及不同媒体的交叉互补是这个层面的媒介融合的主要特征。媒介融合绝不能是同一内容在不同媒体的简单堆积或重复,而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媒体,以最合适的传播方式、最精彩的内容呈现提高论文的可发现性和可阅读性。第二,媒介融合意味着多个机构和平台借助媒介实现融合,各个机构和平台之间不是分散的、彼此独立的,而是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其核心思想是,多个机构和平台通过媒介临时组成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围绕一个主题或主题词的论文素材,利用不同形态的媒体,形成一种合理、快捷的传播模式。在这样一种机制里,多个期刊社收集到的知识对参与其中的期刊社是开放的,作者或读者可以通过这个传播圈的任何一个节点分享同一个科技成果,期刊社和作者、读者之间不再是点对点或点对多的关系;作者或读者将能通过虚拟的链条节点查看所有的数据。开放性、去中心化和自治性是这个层面的媒介融合的主要特征。近几年,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次序互联网转型,目前,互联网已进入生态时代。可以预见,以共享与共识链接为主要特征的分布模式,将促使大量机构和平台开展跨机构和跨平台的创新性合作,这对科技期刊的出版将产生颠覆式的影响。

二、媒介融合与科技期刊出版的出路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里,强大的数字信息和网络媒体为碎片化阅读提供了发展平台。在碎片化阅读的大背景下,读者渐渐养成了花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的阅读习惯。篇幅较长,风格严谨的科技论文,不可避免地与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快速化的需求相悖。目前,媒介融合是否是科技期刊出版的唯一出路是业界关注的热点。数字出版因其成本低廉、海量存储、互动性强、传播便捷等特点,已经成为科技期刊转型的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和各级协会的科技期刊就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作者在线投稿、编辑在线办公和专家在线审稿等功能。经过多年的实践,以纸质版、网络与电子版多元形式全媒体出版产品的模式日渐成熟。2017年11月,我国正式宣布《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官方平台,《科学通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数百家中国学术期刊成为论文网络首发的首批试点期刊。网络首发论文,一经审定,无须确定纸质出版时间就能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第一时间刊发。这种方式不仅能将论文发稿时间缩短至三个月内,还能配合视频,直观展示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是科技期刊第一个层面的媒介融合。目前,大部分的科技期刊已经实现了“刊—网”的单向融合。网络的兴起加快了科技期刊媒介融合的步伐,但同一内容的两种版本由不同供应链各自出版发行的方式,造成了边际成本上涨、出版模式混乱的局面。期刊产品全媒体供应链被割裂,牵制了期刊和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目前,业界研究者提出了实施“刊—网—馆”融合运营模式来破解这一难题的观点。“刊—网—馆”分别指学术期刊、平台和图书馆,我国将在两年内有计划地完成三者的融合运营,逐渐实现科技期刊第二个层面的媒介融合。期刊出版的媒介融合,使得作者、读者和期刊社之间存在多元角色互换的可能。不仅作为信息接受者的读者可以成为作者,作者也可以变为读者。对科技文化的传播者期刊社而言也是如此,读者可以向期刊社推送新的问题;期刊社可以向作者就新的问题组稿、约稿,并反馈新的问题给读者;作者可以与期刊编辑沟通修改论文,期刊编辑也可以收集相应的信息,参与作者的选题。这种传播方式和受众角色的多元化发展,无疑会改变科技期刊出版的模式。虽然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仍面临出版数量与国际话语权不平衡的现状,但只要与时俱进,迎接媒介融合的挑战,我国科技期刊就会挣脱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实现快速发展。

三、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与全媒体化

Pool教授在提出媒介融合的可能性时说,“分化与融合是同一现象的两面”。科技文化产品的进一步分化,使得丰富、多元和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成为媒介融合追求的目标[4]。目前,很多科技期刊已经在媒介融合上有所突破,比如《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微博可以展示论文的短摘要,推荐优先出版的论文;《中国国家地理》的APP设置了“文章阅读”“每日一图”两个阅读板块并提供文章位置服务功能,其中“每日一图”板块突破了纸质图片尺寸的局限性,让用户可以下载高分辨率的图片。由此可见,科技期刊的媒介融合突破了纸媒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局限性,通过简短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设计丰富和延伸了阅读体验,迎合了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笔者认为,科技期刊在融合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全媒体化,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一,科技期刊媒介融合的直接表现形式是科技文化产品形态的多元化。以现在比较流行的APP为例,如果期刊编辑没有掌握相关技术,熟练处理碎片化文章,提供迎合用户需求的内容,那么可能导致用户逐渐流失;如果要求期刊编辑具备熟练的多媒体技能,能轻松完成所有的信息采集、数据加工和图片整理工作,或许会牺牲期刊编辑提升专业技能的时间,削弱科技传播的创新性和影响力,结果是得不偿失。针对这样的现存问题,全媒体平台提供了解决之道,其通过多平台合作丰富了科技文化产品的形态,减轻了期刊编辑的压力,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科技文化产品。第二,媒介融合并不等同于全媒体化。新媒体时代,科技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是可以分离的。科技期刊的论文可以通过自己建立的平台,也可以与其他平台合作,共同实现科技成果的丰富、传播和“贩卖”。比如有些精读外刊采用付费阅读、学习社群、分享打卡的模式来运营;学员付费后,公众号定时推送一定数量的阅读内容,如学员能坚持阅读80天,并在朋友圈分享,即可获得英文原著实体书。这种做法的本质,是把知识变成产品和服务,仅通过微信就可以实现知识增值的效果。朋友圈是这一模式发挥作用的社交平台,它的影响犹如涟漪,一圈一圈地扩散。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文化产品的形态重组,以及突破媒体界限的流程再造是媒介融合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也是全媒体化和媒介融合的区别所在。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8

1凝缩课程精华,去其糟粕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是一门非常细节的课程,是对科技论文写作思路、窍门、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的讲授,所以对课程的核心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到提升最快的领域,对于课程的效率以及学生的真实收获有着莫大帮助。作者基于自身博士研究生经验以及指导毕业生论文的多年经验,提出针对物理海洋专业的研究生如何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提升教育,下面给出部分课程授课内容的凝练结果:

1.1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

了解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越轨行为与案例分析,理解研究生学术道德基本准则,掌握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与预防;

1.2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了解论文标题如何画龙点睛,摘要的重要性与摘要的提取,关键词的选取,理解如何完成一个引人入胜的前言,研究数据和方法的组织编排,选择合适的图、表和文字展示研究结果,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讨论;

1.3论文的投稿与发表

理解海洋科学专业主要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介绍,了解编辑的职责、审稿人的角色和同行评议的过程,掌握如何回复编辑和审稿人,进一步提高论文录用的技巧;

1.4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

掌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理解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规范,了解通过授课思路进程的凝练,使学生掌握核心骨架、理解技巧四路、了解背景知识,使得物理海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或这科技论文选题以及绪论部分得到充分的指导以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

2启发式思维教学,切身经历移植课堂

对于物理海洋专业的学生来讲,科技论文写作不会太容易,就自身经历来讲,研究生期间经历了痛苦的过程,尤其是第一篇科技论文的写作,在课堂中如何在传授基本论文写作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传授论文写作的技巧和窍门使其少走弯路就显得尤为重要。用切身经历启发学生们思考,使得学生对论文写作充满信心同时课程结束干货满满。

2.1将自身科技论文写作经验感悟移植入课堂

2.1.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最后才能执笔。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写一个以小标题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2.1.2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摘要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要明白:论文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向同行们宣告你的科研发现,是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论文写作时,一定要谨记于心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明白的意思,但一定要逻辑严谨。

2.2学生占领课堂,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课程结束的末期,学生会提交自己挣在撰写的科技论文的全文或者段落,要求学生们自由分组,基于课程当中讲过的知识要点,对成员的科技论文进行评判和提出合理修改建议,指出在语言逻辑方面的漏洞,在英文用词方面的缺陷,体验作为导师的苦衷。一方面,在评价他人的科技论文之时,就会自行回想起课程里的重要知识点,巩固自己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窍门;同时,组员们对科技论文提出的合理意见会帮助你后续研究工作更好的进行,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和质量。

3课程与科研工作直接挂钩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主要就是帮助正在科研初期阶段的研究生们,如何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逻辑能力、词汇量、文献阅读量等诸多问题,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课程授课主要服务于物理海洋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年级,通过在课堂中老师讲授的科技论文写作要点和技巧,根据导师给出的实际课题,完成科技论文的部分段落甚至全文。一方面是将课程知识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提高了科研的信心和效率,课业没有耽误学生日常繁重的研究工作,反而给正在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同学以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快速高质量的完成收的科技论文写作工作。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