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范例6篇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范文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在试图树立长期的竞争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用的战略性资源和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核心竞争力通常可以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并且优秀的企业文化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远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企业文化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说,明天的商业竞争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挑战,还不如说是文化上的挑战。哈佛商学院通过近十年的全球调研发现,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公司的业绩。今天已经没有人怀疑,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最为强劲、持久的核心动力。海尔集团能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内,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一跃成为品牌价值数百亿元的世界知名企业,被美国《家电》杂志列入全球家电十强之一,凭的是什么,就是文化力。

那么文化力的根源又在那里呢?海尔CEO张瑞敏说:“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对企业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列举很多,但究竟哪些能称之为核心价值观呢?为解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深入解读世界知名企业的案例,仔细查阅他们的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座右铭,以及由企业自己提出或外界为之总结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等。

通用电器的核心理念: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在对顾客、员工、社会与股东的责任之间求取相互依赖的平衡;松下七精神:产业报国、光明正大、亲和一致、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顺应同化、感谢报恩;摩托罗拉的核心理念:精诚公开、以人为本,为用户提供品质超群、价格公道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收益,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员工和股东提供实现各自合理目标的机会;波音公司的核心理念: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应付重大挑战与风险,“吃饭、呼吸、睡觉念念不忘航空事业”;索尼公司的核心理念:体验以科技进步,应用与创新造福大众带来的真正快乐,提升日本文化与国家地位,做先驱,不跟随别人,但是要做不可能的事情,尊重鼓励每个人的能力与创造力;三菱公司的企业理念:顾客第

一、诚实、注意和睦、公私分明、放眼世界、努力改进经营管理、发明新技术。

通过归纳和总结,我们发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为达到经营成功而产生的,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共同遵守,反映企业意志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层反映,是融化了民族与时代特色的企业特殊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用户至上、不断创新、竞争进取、质量兴企。它们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动力”源。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用户至上、不断创新、竞争进取、质量兴企绝不是指的文字表述,而是它的丰富内涵。因此,综观世界知名大企业的发展历程,尽管它们的核心价值观表述不尽相同,但无不闪现出这五大核心价值观的光芒;而某些企业巨星的陨落,主要原因也在于没有能坚守这些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并且在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动力”源,其能量渗透到企业的目标、战略、政策、日常管理及一切活动中,反映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每个产品上,也辐射到企业的外部。企业核心价值观能焕发全体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由表及里地约束、引导和激励着全体员工的行为乃至整个企业的行为,形成企业文化的力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任何一个意欲有所作为的企业,如能深刻地领会和坚定地奉行企业核心价值观,必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强大的,永续能量的“核动力”,从而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日益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2核心价值观构建需坚持的几个原则

当今时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高层领导大都强调企业文化的影响力,都希望在本企业建立一个明确的企业文化和一致的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和员工的重要依据。他们从人员挑选、教育训练、绩效考核、形象设计、制度建设、经营理念等方面强调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总结世界上成功企业的经验,每个企业都有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世界著名家电企业——海尔集团,效益每年以80%的高速度递增,抗争海外对手并占据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凭借的就是独特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充满生机的核心竞争力。海尔把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化为若干个具体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如海尔的管理文化,推行的是OEC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可表达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的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海尔把日清具体化为质量、工艺、设备、物耗、生产计划、文明生产、劳动纪律七项区域日清指标和生产工作现场,职能工作人员二项职能指标。海尔的质量文化实施的是66计划,追求质量完美,保证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水平。海尔的技术创新文化,推行的是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即课题目标国际化、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的科技进步三原则以及科技人员待遇与市场效果相结合,科研开发课题与用户难题相结合,科技人员职能与成果的延伸开发相结合机制。海尔的市场营销文化是把企业外部供应商和顾客的市场链与企业内部各工种的工序的工艺链栓在一起,使企业各环节都承担了市场链的拉力。

据《企业高层管理者参与》报道:兰德公司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企业进行跟踪研究后,写出了一份《关于企业增长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强调,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

经过分析世界知名企业文化发展的状况,从中得出增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的认识,改变心智力模式,加强制度建设,注重人力资本开发和文化的整合与再造等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与方法。

(1)全体共识的原则。

核心价值观培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共识程度。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全体达成共识,每个参与决策者更有决心贯彻执行决策,以及采取统一行动。这就要注意全员的参与性。在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自始自终都需要全员参与,整体互动,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亲身参与了,才会有责任感。“事不关己”就会“高高挂起”。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员工体会到成就感、挫折感、温暖感、危机感等不同感受,通过交流与融合,逐渐形成大家首肯的价值准则。

如在荣事达集团,近年来,该公司内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司也适时的调整了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企业文化的重塑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为适应新情况和集团发展的新需要,集团公司特聘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著名高校的教授等一批长期关注荣事达发展的专家学者成立专门的课题组,对荣事达企业文化进行了专题梳理和重塑。专家们进行了全面的调研,集团公司也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关的征集活动,经过反复的琢磨和修改,课题组推出了《荣事达企业文化简明纲要》。公司下发了《关于推广荣事达企业文化简明纲要的通知》,要求各公司、各部门积极进行宣传推广《纲要》。又如在《华为基本法》中规定:“华为基本法的修改由管理者、技术骨干、业务骨干、基层干部中推选出10%的员工,进行修改和论证,拟出清晰的提案。然后从这10%的员工中,在推出20%的员工,与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一同审议修改部分提案。并将最终提案公布,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最后,由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优秀员工组成三方等额的代表进行审批。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孙子在《地形篇》写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说:如果将帅把士兵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士兵就会对将帅忠心耿耿,同生死共患难。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象就是员工,因此要做到以人为本:

①情感管理。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深层次的内在精神动力。同时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从员工进厂到离开的各个环节。

②满足需求。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满意或不满意的需要,另一类是要求个人发展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要依据不同对象,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③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需要机制保证,应该建立人才成长的途径,围绕如何尊重人、如何使用人、如何培养人、如何关心人,分别设立不同的追求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海尔是典范,他们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每个月搞一次“大选”,人力资源中心把空岗情况公布于众,每个人都可以上台打擂,这是一种激励,更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3)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原则。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学习是在个人、团体、组织或组织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中产生。学习是持续性的并可以战略性的加以运用的过程,而且可以同时运用到工作中或者跟工作同时进展。把握学习型组织的六要素: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重在形成终身学习的步骤;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重在开创多种学习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引进知识;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重在组织文化;具有实现共同远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重在共同远景时学时新;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化生命意义,重在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生价值;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重在提升应变能力。”

尽管国内有关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新闻报道多见于媒体,例如,我国第一个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联想集团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实际上中国还没有很多真正有效推进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有一些宣称自己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实际上仅是从培训入手,这当然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但是仅建立培训还不够,还必须具备系统的观念,必须与企业文化和精神、企业远景战略、管理体系与制度、技术和信息手段(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协同工作)等相结合。国内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更应注重组织成员思想理念和企业文化精神的变革,而诸如电子化学习(E-LEARNING)、知识管理系统(KMS)、企业信息门户(EIP)以及协同等技术能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推进与实施。

综上所述,我国创建学习型组织可考虑以下具体工作先行,一是建理念、搭框架,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经营和服务理念群,落实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二是建愿景、立标杆,明确企业与员工理想、信念的具体内容,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找出差距,开展对标活动;三是抓重点、带全面,把握领导是关键、部门是重点、团队是基础的原则,从而带动学习型组织的全面发展。

学习型组织已被称为“21世纪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新趋势”,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而且要开放自我,与人沟通,最终达到从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定义为“修炼”,这个过程是相对长期的。我们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学习型组织,并且能结合行业特点,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协调与无界限的原则。

松下幸之助曾说:人的组合正是人类的微妙之处,如果是机器,一加一绝对等于二,但人的组合如果得当的话,一加一往往会大于二,反之可能变成零甚至得到负效果。现代企业强调无界限合作,这无界限就需要文化来融合,靠核心价值观来串连。

①求同存异。企业的各部分都必须集结在企业大目标下,只有与企业基本价值准则保持一致,才能相互支持与协调。

②合理评估。各部门之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否则就会造成部门之间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③要相互沟通沟通是现代企业的必备要素,领导与领导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应该建立沟通机制,沟通越融洽,凝聚力就越大。

④团队精神一个企业中所有的模范任务的集合体构成企业的团队,卓越的团队必须是完整的企业精神的化身,是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企业模范群体的行为,是企业模范个体典型行为的提升,因此,在各个方面都应当成为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规范。

(5)激励与约束的原则。

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就是有效激励员工围绕企业最高目标而努力。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和约束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甚至可能为负;但在适应的激励与约束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因此,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①细分激励。注重人力资本开发,以正面激励为主,细分激励有利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励主要细分为:物质激励、舆论激励、升降激励、民主激励、许诺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及时激励、批评激励等。相对于其他激励来说,批评激励属于负激励一种,批评激励也叫挫折激励,它是指出人们的过失或利用人们的挫折心理,激励人们勇于改正,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奋争的一种激励法,但这种激励不能成为主导。

②正确处理激励与约束的关系。两者手段不同,目的是一样的,在实施过程中,要保证激励的积极效果,必须使约束力度大于获利力度。因此,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加大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执行力,旗帜鲜明的表达倡导与反对的态度。

(6)扬弃的原则。

在企业管理中有一条巴列特定律:“总结果的80%是由总消耗中的20%所形成的。”即“二八”原则,一个企业也是如此。留住对企业有用的20%的群体,是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环节。

①分类原则根据企业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把员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认同公司企业文化,又叫强能力和良好业绩的人,这是公司必须留住的人才;第二类是认同企业文化,但缺乏能力的人,给他提供第二或第三个机会,换个岗位或送去培训,安排适合他的工作;第三类是不认同企业文化,但有能力的人,加强对他的教育,使他认同企业文化,转变为第一种人,否则,就叫他离开企业;第四类是不认同企业文化,又没有能力和业绩的人,通过有效的淘汰机制,尽快让其离开企业。

②绩效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体现价值观所倡导的行为。在现实中,没有人会总是对自己的薪酬感到满意的,而个人财富过大可能产生副作用,激励过度可能让人不思进取,因此,通过认清我们价值观所能容许的底线显得尤为重要。

③从贤不从众按照“二八原则”真理不一定都掌握在多数人手里,要造成一种环境,让不同意见存在和发表,一经形成决议,就要实行权威管理。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是一场管理的变革。加入WTO后,中国直面全球化的竞争,市场竞争的空间将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寻找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原则”和“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已显示出作为一种“知识资本”所产生的文化力与生产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最具活力、最具稳定性、最具个性化、最具渗透力、最不易被竞争者模仿的因素。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这场管理革命的胜负手。只有当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并建立一套充分体现这种核心价值观理念,并能够得到每个员工有效执行时,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员工的思想深处,企业才能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团队。

核心价值观范文2

一、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IT领域曾经流行过三句名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在某种程度上,思想、价值观念比物质和金钱更有力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价值观是通过人们日常的习惯、技能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人类的品行和美德。”

核心价值观(CoreValue)也称为“关键信念”,则是指为实现组织使命而提炼出来的,一个组织所拥护和信奉的,指导组织成员共同行为的永恒的准则。它是整个组织价值观体系中能影响和左右其他价值观,并且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信念和思想。著名学者柯林斯和波勒斯简洁地把核心价值观解释为“组织的精神和持久的原则,是一套不需要外部调整的永恒指导原则”。

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警察组织想成为什么、为什么价值而存在的定位,是警察组织生存的基点和灵魂。它告之每一个警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最高标准。它是一种深藏在警员心中的东西,决定和影响着警员的行为方式。它具有如下内涵:

——警察核心价值观是警员是非善恶判断的标准。它表明了你们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种行为是组织所崇尚的,鼓励警员去做的,哪种行为是组织所鄙视的,警员不应该去做的。

——警察核心价值观是警察群体对所认同的目标持续一贯的追求。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它要经历了一个从不太明确到明确,从不太正确到正确的过程,但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不断向前发展,有些价值观体系中的内容会随之变化,被赋予新的内涵,但核心价值观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核心价值观的持续一贯性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组织即使历经沧桑变化,时代更迭,科技进步,也能保持自我,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发自警员肺腑并竭力倡导的准则。核心价值观不是挂在墙上,锁的文件柜中那些口号,它必须是警察组织的领导真正想要倡导的,同时被全体警员所接受并认同的一个准则。所以警察核心价值观必须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必须深藏在警员心中,每一个警员对此深信不疑,并会用心捍卫它。

——警察核心价值观是传统积淀与使命相结合的信念。警察核心价值观应该有自己的行业特点和独特的使命,不能去追求时尚,简单跟风、模仿。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来自于警察文化传统的沉淀,警察组织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其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核心价值观在组织产生、发展过程中已经自然形成并散落于警察工作的各个角落。所以在核心价值观提炼过程中要善于广泛搜集警员意见,结合历史“英雄人物”和关键事件仔细推敲;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提炼还必须考虑警察的职业使命,要能使得核心价值观能够支持组织最为根本的存在目的。

二、警察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警察形象是警察内在因素所决定的外在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反映和评价。它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体,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行为层和物质层。核心价值观在这三个层次起着主导和灵魂的作用。

1.核心价值观是警察精神形象的核心

精神形象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组织精神、运作理念、道德规范、宗旨目标等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一种客观性反映以及所形成的社会综合性评价。核心价值观作为组织全体(或大多数)员工所持有的、判定某种行为或事物的好坏、对错以及是否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精神形象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警察精神形象。例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警察在以公众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塑造的精神形象就必须时刻体现出服务一流、积极向上和追求卓越等时代特点。

2.核心价值观主导着警察制度行为形象的性质和方向

制度行为形象是组织制度、管理行为、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等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一种客观性反映以及所形成的社会综合性评价。它是精神形象在制度行为层领域的具体展示和表现,是整体形象塑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核心价值观在制度行为形象塑造的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主导着制度行为形象的性质和方向,因为核心价值观要求组织管理制度与其有机统一,例如,澳门司法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除暴安良,维护法纪”,因此在制度形象的塑造上,就强调建立一支廉洁、奉公、高效的执法队伍;另一方面,培育和塑造出一系列崇高、积极的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组织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人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每一个警员成为组织形象自觉的塑造者、传播者和代表者。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可以为警员提供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和评价标准,提供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和努力目标,有助于产生较持久的精神动力,产生一种强烈的激励作用。

3.核心价值观决定着警察物质形象塑造的效果

物质形象是指组织的建筑物、设备配置、服饰配饰、组织标志及各种代表组织形象的物质形态等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一种客观性反映以及所形成的社会综合性评价。警察组织物质形象的塑造也渗透着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它决定着物质形象塑造的效果。例如警徽作为警察的物质形象标识之一,由于各地警察的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赋予的含义也有所侧重。中国内地警察的警徽由国徽、盾牌、长城、松枝组成。体现了中国警察忠诚为国、执法为民、坚强刚毅的价值追求;中国台湾警察警徽是由警鸽和麦穗组成。警鸽代表纯洁和正义,麦穗形成“七”字,代表一周的时间,隐喻为警察不分昼夜24小时的工作。这与他们“警察是纳税人的保姆”这一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总之,运用各种先进的传播手段和现代化的策划创意方法将组织形象的物质形态在社会上加以传播,从中一定要体现出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形成一定的冲击力。

三、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一)警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内容

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理念系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建它:

1.组织使命。

使命(mission)常常也被称为宗旨或目的,它反映了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回答的是“我是谁”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一个组织的使命是关于其存在的理由,它决定了该组织之所以是它而不是任何别的机构,构成了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任何组织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使命。如一所

大学的使命是为了培养人才和研究学问,一家医院的使命是为了救死扶伤,而一个警察组织的使命则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个组织有了明确的使命,才能够致力于“做正确的事”。警察组织树立了明确的使命之后,还需要根据不同警种的特点,不同地域的特点,进行“使命陈述”。

例如惠普公司将其使命陈述为“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技术贡献”;迪斯尼公司的使命是“让人们快乐”;索尼公司的使命则是“体验发展技术,造福大众快乐”。110将其使命陈述为“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有难必帮”;香港警队将其使命陈述为“服务为本,精益求精”。“使命陈述”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持续保持警察形象战略整体的一致性,防止各部门的形象活动超出"战略边界",使每一个警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二是在组织的总体使命之下,为各方面或各部门设定相应的、相互契合的"次级使命",以各级使命之间的契合性弥补职责或权力界定可能引发的"本位主义"或权力斗争。使胸怀使命的每个警员专注于工作本身的要求,而不是上级领导的好恶。三是使命本身是组织变革的理由。如警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的使命,在此崇高使命之下它可以进行任何必要的变革。

2.运作哲学。

运作哲学是组织在管理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的是“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它是组织在运作活动中对发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后,提出的在处理人与人(组织与公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组织利益与员工利益、组织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人与物(产品质量与产品价值、职工操作规范、技术开发与改造、信息、情报、计划、成本、财务)等关系上的奋斗目标。警察的运作哲学是由一系列的观念所组成的:

——公众观念。它是警察处理自身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的指导思想。要求警察组织在对待公众的问题上以公众的利益为核心,以诚恳的态度高效率的工作去赢得公众的信任、理解、合作与支持。例如香港警队的价值观“正直及诚实的品格,以公正、无私和体谅的态度去处事和对人、承担责任及接受问责”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运作哲学。

——以人为本观念。这里的人既包括组织领导和警员,也包括外部的公众群体,乃至整个人类,其目标是,对外要造就社会责任感,对内要造就团队精神。例如惠普哲学:“你就是公司”,充分调动了员工的上进心和荣誉感;玛丽·凯化妆品哲学:“P”和“L”,在这里

“P”和“L”不是指是盈(profit)和亏(1oss),而是指人(people)和爱(Love);天津警方运作哲学“民忧我辱、民安我荣”;香港警队运作哲学“尊重市民及警队成员的个人权利”,都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来的。

——社会观念(生态观念)。社会观念是警察组织在运作中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除了提供社会公共安全以外,还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诸如生态环境、文化教育事业、社区发展作出某种贡献。社会观念的本质,就是谋求警察组织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从长远来说是一种双赢(Win__Win)的关系。警察组织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的发展又会为组织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也称为生态平衡观念。例如美国空军高级士官学院就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定为“体系化、服务国家、卓越贡献”;香港警队的价值观中也提到“尽量配合环境的转变”。

3.行为准则。

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中还包括行为准则的内容。它体现了组织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回答的是“我们怎样到哪里去?”的问题。具体包括服务公约、劳动纪律、工作守则、行为规范等内容。例如重庆市公安局八处的座右铭“忠诚、团结、奉献、进取”,国家安全局的座右铭“对党绝对忠诚,精干内行”就就是从自己的职业准则角度对内部的警员提出的行为要求;再如香港警方的"服务改善计划",引入商业概念,鼓励警察"换位思考",要求把市民视为顾客,把自己当作"服务员",因此在价值观中对警察提出"以礼相遇"、"彼此关注",以求"协力建树"等行为要求。

(二)警察核心价值观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组织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已经被警察组织认识到,但是在进行组织形象建设过程中和一段时间之后普遍发现效果不理想,为什么呢?结论就是:没有将核心价值观推进到底。所以警察在确立和培育核心价值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要求警员共同参与

我们很多警员往往把核心价值观的创建视为领导或是公安宣传部门的事情。其实核心价值观培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警员的共识程度。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参与决策的人才更有决心贯彻执行决策,只有达成共识才能采取统一的行动。所以在培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全员参与、整体互动,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亲身参与了,才会有责任感。“事不关己”就会“高高挂起”。在参与的过程中让警员体会成就感、挫折感、温暖感、危机感等不同感受,通过交流与融合,逐渐形成大家共同首肯的价值准则。

2.加强对警员的教育、管理,使组织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警员自己的价值观

很多新加入警队的警员,并未弄清楚这份职业对他意味着什么,他可能带着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蒙蒙然地走进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使他们的个人价值观与我们警察组织整体价值观相统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愿景化,即把核心价值观转换成为一幅美好图景。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群体必须建立在愿景之上,必须把人凝聚在共同原则周围。不然的话,组织就会瘫痪,不能够活动,不能要求它的成员努力工作”。

共同愿景,英文原为“sharedvision”,本意是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愿望的景象。所谓组织的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能够激发所有成员为这一愿景做出奉献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实际上就是可预

见的未来,也就是经过全体警员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在转换时必须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组织存在的价值,二是警员依存组织的价值。例如,美国空军军官训练 学校将其核心价值观提炼为“正直第一”、“为祖国服务第一”、“为国家献身无上光荣”、“做得最好”等共同愿景。

其次,要使愿景深植于每个警员心中,作为决策层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支持的组织价值观,使自己的言行、决策和信守的价值观相一致。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和强化,如提出组织的口号,印制警员守则,在内部刊物上宣传,在各种会议上讲解,亲自为中下层管理人员及警员授课,培育他们的自豪感。这种重视两头(领导和基层警员),中间精简的结构,就好似一个哑铃他的一端是领导的决策,这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领导头脑中的思想,只有扩散到每一位警员心灵中,成为他们的追求时,才能成为一个组织的安身之本。哑铃的另一端在于基层,这关系着决策的效果。只有让每一位警员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履行者,才能实现内化的真正目的。

3.通过各个层次,多种形式强化组织核心价值观

培育核心价值观,仅仅简单说教或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在组织内部通过各个层次不断强化价值观理念,把这些组织文化内核方面的东西通过大量的传播媒介和实际行动广泛地宣传,使之生动鲜活起来,易于为全体警员理解、认同和接受。使每个人明确做事的正确方式是什么。例如美国空军学院为了培育自己的核心理念,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员的爱国教育、传统教育、宗教教育、形势教育、法制教育等多种形式中,使之成为每名学员的精神追求,效果明显;中国警察也通过卡通、歌曲、宣传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

核心价值观范文3

灵敏的晴雨表

正如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所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谋划人生的背后,是价值取向的选择;创造历史的背后,是价值观的坚守。青年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信仰是什么?对来说,信仰是“可爱的中国”,是“欢歌代替了悲叹”;对邓恩铭来说,信仰是“不惜唯我身先死”;对来说,信仰是“为了新中国,前进”!信仰是青年的精神脊梁,立身之本。迷失了信仰,青年的行为就会失规,心理就会失衡,道德就会失范,就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也逐年增多。党的十更进一步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实、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众所周知,青年是任何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和力量依托。曾说,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具有较强使命意识、能力素质的核心力量,既集中反映了整个青年群体的精神状态,又发挥着青年群体推动历史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其核心价值观也逐步受到重视。如今,被广泛接受的概念是: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发展机遇期,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所形成的关于价值、价值关系、价值信念、价值追求、价值目标,是以科学的理论性为指导、以深厚的传统性为支撑、以现代的先进性为主体、以自觉的群众性为保证的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共识。

在学习中浸润

信仰与核心价值观需要学习,更需要浸润。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邓拓说: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宋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人要树立信仰与核心价值观,就得认真看书,懂得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世间的一切道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当下正处于伟大复兴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精于学业、善于创新、勇担责任、心怀感恩、志存高远”的基本学习特质与为人之本。其中,“精于学业”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首要任务,“善于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诉求,“勇担责任”是筑牢大学生灵魂阵地的精神围墙,“心怀感恩”是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灵的情感依托,“志存高远”是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信念支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该如何去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呢?首先,应遵循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找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切入点,还应该坚持文化熏陶与文化滋养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利益认同相结合,生活渗透与生活关心相结合,行为规范与行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去努力营造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作用,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勇于实践的特征,将教育与社会接轨,进一步提高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浇灌梦想之花

核心价值观范文4

价值观,这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xx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梦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内涵,二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相互融合并相得益彰,共同贯穿和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中国梦丰富的价值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诠释了中国梦的国家梦,确立了中国梦的国家价值坐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诠释了中国梦的社会梦,揭示了中国梦的社会价值内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诠释了中国梦的公民梦,明确了中国梦的个人价值意蕴。一方面,实现中国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定向导航、精神动力和价值依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站到团结、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高度来谋划,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思想体系和制度安排的实际来推动。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对世界发展影响日益巨大,中国的发展面临一个大环境,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使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当前中国的变化与转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转型,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以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兴国、立世、育人,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

人要有理想信念,社会要有精神支柱,国家要有目标方向,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就要求我党率先垂范,要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格。要以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把价值观真正体现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上。

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努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复兴梦想都需要我们每个人把价值观化为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把价值观念根植于现实生活中,植入每个人的心中,并转化成日常生活理念和行为准则,转化成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让价值观成为公民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

核心价值观范文5

无论是在怎样的社会发展条件下,青年人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自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特别是《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不断建立健全审计法规,拓展审计领域,规范审计行为,探索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初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审计系统人员构成特别是业务人员队伍中,青年审计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此,青年审计人树立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如何树立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过去的三十年老一辈审计人开拓了一片土地,以后的三十年,青年审计人要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并收获,80后已经参与到这个社会的劳动构成中,以其独有特性影响并参与决定着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

一 、80后青年的特点

80后这个词的出现本身就带有其独特的个性色彩,用时代的分段表示一个人群并不科学,但是也正是这一代人的与众不同才让他们连分类都要特立独行。不得不承认,每一代人因时代背景不同都会有其特性,而80后的成长过程中无疑使幸福同时又困惑着的。

(一) 脱离了政治困扰的成长背景

作为见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新一代,2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目睹到的多是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奋起拼搏史。与90后不同,他们存有从小到大眼见祖国由相对困难落后直至今天的成就的完整记忆,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多少物质生活享受却简单充实、在今天看来珍贵特别的童年时代,以及率先跨入中国的信息新时代前沿接触新生事物、成为新千年第一批彰显个性的族群的少年时代,最终成为了现今这群开始思考民族荣誉国家前途、日渐成熟进入社会有所担当的青年一代。虽然说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没有感受过政治压力,但正是他们脱离了政治困局,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生长环境中,即使物质生活简单,却也使改革与奋斗的思想悄然地根深蒂固。

(二) 个人性格的养成重在一个“新”字

可以讲,80后迅速接受着相当多的新事物,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与此同时,在责任和担当面前,也充当着主角。能够表达是一种幸福,但是表达后无法改变现状使他们也有着困惑,究竟怎样才能按照理想参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成为实在运转的理想国?80后对这样的问题有着自己的设想。新媒体在这个时候被利用得淋漓尽致,这里成为了他们交流和表达自己的平台。曾经因为特殊的成长背景,诸如“愚昧”、“自私”、“叛逆”等词语被加诸在这代人身上。他们的愚昧与自私叛逆源于对社会的困惑,却没有正确表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80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汶川地震中积极鲜血主动守护同胞的血性热情,科技、文化等领域青年领袖的崛起,他们精确传递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正义的维护和思想上的日趋成熟。

(三)在精神追求中逐步自我认识

他们曾经在富足的生活中表达着忧郁情怀,但随着青春接近尾声,他们开始在精神追求中实现了自我认识的升华。80后也被认为是极其不稳定的一个群体。有的是力量但无处发泄,普遍有学历但从来都是学用不符,不断失业同时不愿委屈自己。然后__的愚人节没有欺骗他们,现下多数已经奔跑着走向三十岁的人,不容许冷眼看世界,而是要参与社会,积极面对现实,主动承担责任。对于社会问题,他们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现在更愿意表达出来而不是自我欣赏。

二、审计人应有的价值追求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对这一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详细阐释。刘家义指出,“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

面对“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这简明扼要的十二字要如何结合实际来理解才是关键。

(一)抓住时展的脉搏,着眼于实际工作

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使之成为公共财政的“卫士”,担负着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责任。审计正处于变革和科学发展阶段,要创新和转变审计方式方法、向绩效审计发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其作用等,时代赋予审计的职责越来越重大,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可以对审计人员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审计人员从观念、精神和无意识层次上增强工作责任心、积极性和忠诚心,鼓舞审计人员为国家、集体与自身利益而努力奋斗,在审计自身机体内创造良好的气氛,又能够有助于审计自身机体外树立良好形象,为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二)廉政清明为审计人员事业发展的保障

审计人员不能廉洁从审,就会在物欲横流中丧失自我,在名缰利锁中不能自拔,独立性将无从谈起,对审计负责、忠于审计、依法审计就成了一句空话;不能廉洁自律的人,必然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审计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也便失去了必要的动力。十二字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了清廉二字,作为一个公职人员,时时刻刻都在强调着廉洁从政,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对审计人员来说,树立核心价值观,清廉是必须要拥有的条件,审计在于守卫经济,是清廉的“清道夫”,如果自身不能端正态度,不可能谈到审计事业的发展,所以在审计队伍中,廉政清明是审计人员应该时时提醒自己的职业道德。

(三)将责任与奉献贯彻到底

审计核心价值观中,将责任为第一要务有其深刻的道理。对于审计来讲,责任就是以对国家和人民、对历史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对审计人员来说,责任就是一副“担子”,只有感觉到“担子”的沉重,才会知道责任的重大,才能增强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职能和职权的责任心。反之,就要承担没有尽到责任的“责任”。明确责任后才能理解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一时享乐,不在乎个人荣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不是一件难事,而是点滴中积累,工作中付出,也就贯彻了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

三、80后审计人应有的价值追求

在“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基础上,80后青年审计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既要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又要符合社会主流思潮,对于在思想上趋向成熟的人来说,无不有着自己的理解。80后审计人是有着80后的性格特征与审计人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融合体,他们理性、思辨,同时不断接受新事物,在认清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发展自身。他们寻求精神发展而 不愿意与同流合污甚至深恶痛绝,当然,不得不指出这是普遍现象而不排除有特殊情况。

(一) 彰显性格特征同时符合主流社会思潮

80后审计人在审计队伍中已经具备大概轮廓,笔者也相信,因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认识程度,会对以后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积极向上的力量。前面已经说过,80后有着无限的力量,他们认同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对社会对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使得他们不断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随着审计队伍年轻化和计算机辅助审计、OA办公系统的大规模运用,80后审计人似乎迎来了一个真正能够表达自己对事业无限热爱与忠诚的平台。他们已经养成了接受新事物的良好习惯,在“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将创新与实践融入到工作中,以全新的视角理解十二字核心价值观。

(二)80后青年审计人对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理解

责任,不仅仅在于“守卫者”与“责任感”,同时要担负起创新工作,运用新的手段,通过新的平台,利用新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智力最大化效果,往深层次挖问题,向全面发展;忠诚,忠于党、国家、人民、审计事业,同时还要忠于自己的信仰,忠于自己改变社会现状、把握时代脉搏的追求,让社会变得更好,用一代人的合力来为社会进步贡献点滴力量;清廉,不仅是指审计人员要坚持自警、自省、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真正做到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做人、做事,而是有更高的要求,从自身出发,以职业道德为标杆,发挥80后特有的号召力与凝聚力,拧成一股绳,感染身边的人,感染社会,达到形成廉政清明风气的状态;依法,原指审计人员应崇尚法律、敬畏法律、自觉遵纪守法,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开展审计工作,履行监督职能,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运用法定的手段捍卫法律的尊严,于此同时,要推进法制社会的建立与健全,也需要审计人员的积极参与与反馈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独立,审计人员的独立是指站在公正的立场对审计事项做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无私无畏,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经得住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客观公正,秉公办事,80后青年审计人在独立上面有更深的体会,不仅要客观评价坚持原则,更重要的是综合性的发展,既能学习经验总结教训,又能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打开视野,更好服务于审计事业;奉献,一方面理解为在岗位上为事业不计报酬地给予,同时,还要帮助和扶持被审单位和个人,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后备支援。

四、80后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怎样树立

(一)开拓思维,结合实际

无论是80后青年审计人还是所有审计系统的人员,都应在实际的基础上树立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信仰,是对更好事物的追求,只有这种信仰和追求建立在实际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上时才有实现的可能。结合实际的本质内涵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畏难不嫌小。

开拓思维创造性地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树立在自己和周围人的心里,以自身感,!染他人,以谨慎态度面对审计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二)不断学习,综合发展

价值观是种信仰同时也是书面上的词语,在实际工作当中,80后审计青年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全面掌握业务知识,才能在实现价值观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要坚持把自己打造成一名复合型的综合性人才,提高业务能力,能够掌握问题,为他人的改正提供依据。

学习不仅仅只有学习业务知识,同时还要在理论上不断加强自己,只有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才会让业务工作有理有据,才能在业务工作中明白方式方法。随着技术进步,现今的学科与学科之间不断糅杂,审计人员只有综合发展,紧跟时代脚步,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意见。

核心价值观范文6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中国软实力

所谓“软实力”,最早是在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S•奈提出,指“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对外政策构成其三大要素。由此可见,价值观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超英赶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经济贡献国,硬实力不断增强,但软实力发展则相对滞后。从2012年公布的全球30个国家软实力排名显示,中国从此前的第20名滑落至22名。[3]面对下滑趋势,中国要想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增强中国软实力,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因此,归根结底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软实力的思想引领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树立共同理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奋斗目标,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全体公民树立共同理想,就可以激发社会活力,使中华儿女努力为之奋斗,从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软实力。其次,凝聚精神力量。诚然,当前社会利益固化、贫富分化等问题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人们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有所高涨,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迎合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起到缓和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秩序的作用,从而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付诸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不断增强国家软实力。最后,建设道德风尚。道德往往代表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价值导向,以此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总之,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社会公民树立共同理想、凝聚社会精神力量、建设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对当前增强国家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比较落后,满足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诚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转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歌猛进也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如在社会管理、公民政治参与、民主决策、依法治国、公共服务、政府效率等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等价值观念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挑战,误导社会共识,制约社会治理的有效实施。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着价值导向、驱动、保障作用。第一,价值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代表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规范公民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第二,驱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属于文化的范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而文化建设又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保障作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以存在一种价值共识作为前提,整合社会意识,凝聚社会向心力,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能够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使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关系着能否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的制度体系,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由此出现了“强势文化压倒弱势文化”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宣扬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弱化发展中国家本土文化,从而巩固其在世界的霸权地位。普世文明最先见于奈保尔的“后”时代———即全球化运动和各种思潮盛行的时代,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普世文明“总的来说,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5]p35-4520世纪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南美推行新自由主义,在地区实行和平演变,在中东策动“阿拉伯之春”。进入21世纪,开始重返亚太地区,其目的就是宣扬其所谓的普世价值,推动,从而加强其在文化、价值观、制度、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力。对中国而言,一方面,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人民财产受到侵吞、公共事业经营权受到蚕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受到了严重挑战。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如英语、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麦当劳、星巴克、自由女神等对中国文化市场造成冲击,其所蕴含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更是渗透到社会中,造成社会思潮多样化。因此,中国要想抵御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党的政策安排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经济建设的一家独大,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经济建设固然重要,但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不等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因为“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邓小平就曾说过,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新时期以来,高层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旨在推动现代化建设良性运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并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由此可见,我们党已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层面,当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党的政策安排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