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范例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范文1

1加强认识、引起重视

由于受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及“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等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就是岗位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这显然是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误区,“其实职业核心能力是构成职业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是对应岗位的迁移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与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更多的是强调一个人的综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是劳动者的职业或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他也能依靠这种能力胜任新的岗位,并且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新的技能”。对此,“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由此可见,专业技能培养只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对于当前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问题,必须要有以下清晰的认识,引起高度重视,才能充分应对行业新形势的发展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1.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成败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不仅是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好与坏的关键因素,而且事关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及整个高职教育的成败。由于受教育理念落后和认识不够等原因的影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教育就如何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是没有确立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二是甚至对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概念认识模糊不清,混为一谈。普遍以为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最终目的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始终以提高学生在广告设计与制作岗位上实际操作能力为终极目标,基本忽视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这明显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相违背的。现代广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已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不仅仅要熟练掌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操作技能,且更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洞察能力、创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等。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关键是于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在正确定位自身的办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这无疑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事关自身生存发展和高职教育的成败。

1.2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是属于专科层次艺术教育,直接为广告行业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广告行专业人才培养主力军。当今广告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根据市场对广告设计人才需求进行准确的培养定位,切实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鉴于中国广告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细分化、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等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沟通能力+洞察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专业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沟通能力、洞察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正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考察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看重毕业生否是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岗位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角色转换能力等等。因此,从事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者只有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转变教育观念,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强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

1.3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完善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及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走向细分化、专业化。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是社会生产正常运转的有力保证。而合理的社会人才结构的构建则需要通过社会教育体系的层次化来实现,也就是说,教育体系应当是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梯度性,并且是应当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这必然要求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应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并且教育规模需按照社会人才需求情况保持合理的比例。一般来说,普通高等教育应当是致力于高层次理论研究的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事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工作;而高职教育则主要是承担着行业一线专业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事行业一线生产、服务等工作。由此可见,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针对社会对人才的不同层次需求而设的,二者应有各自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决不能错位或相互取代,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体系的完整性。然而,“从中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来看,却存在着两个误区:一个误区突出地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的盲目扩大,片面追求大而全,忽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另一个误区则体现为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一股盲目“转型升格”之风”。各方面向普通高等院校看齐,这样无疑会打破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合理性。一方面会导致理论研究型人才的过剩;另一方面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才严重匮乏;从近几年一些行业出现的“用工荒”可以明显看出问题所在。对此高职院校认应该识到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功能诉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市场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结构体系的要求。

1.4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高职学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将自我专业技能的提升放在十分重要位置,而恰恰将沟通、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基本忽视了。从而导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职业核心能力欠缺的问题,这样首先是不利于学生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其次是不利于学生应对因职业和岗位快速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再次是更不利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交流沟通能力欠佳、有较强的提升需求;信息处理和判断能力欠佳;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弱;独立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不强;有创新热情,但缺乏创新信心和勇气,创新能力不强等情况”。这些是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困难、岗位信任和应变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不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岗位适应能力的需要,而且是实现人的全面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见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业人员适应工作岗位必备的重要素质、是立足之本,是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尤其是我们正处在一个人类社会处处面临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设计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甚至可以说,设计的胜负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经济的发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高职广告设计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未来广告专业人才,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动力。

2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式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广告计与制作专业不仅与市场需求联系比较密切,发展变化快,而且实践性相当强,学生要想实现顺利就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既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

2.1科学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当前广告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应确立广告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具备广告创意、组织策划、文案书写、设计制作以及广告管理、市场营销、信息传播能力,并能在实际岗位上发挥所学知识、技能,胜任工作岗位需求,具有较强职业岗位应变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2.2立足市场、构建模块式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关键是要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而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构建、整合为4个模块:

(1)政治思想理论课程模块,重点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精神品格,树立服务意识,增强事业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

(2)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东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东西方艺术与科学、演讲与口才、大学英语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和艺术审美素养及英语应用能力等。

(3)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设计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原理、构成艺术、符号学、字体设计、设计概论、设计与技术思想理论、设计史、相关设计软件等课程,以及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其它学科课程。如广告设计要求掌握传播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网络学等。

(4)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模块,主要是指与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密切相关的学科课程,如广告策划、CI策划、平面广告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等,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及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能力等。

3革新教学模式,采用“工作室制”等教学模式

3.1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六个“转化”

传统的广告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相当注重知识的传授,并通过反复训练方式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属于“技能型”教育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程教学对所有学习者基本上是采用统一模式、同一思路来进行,基本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层次,及因具有不同潜能所构成的艺术个体差异性。这显然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很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专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培养模式。要实现六个转化:从以“教师为中心型”向以“学生为主体型”转化;从“灌输传授型”向“对话讨论型”转化;从“统一型”向“个性型”的转化;从“单干型”向“合作型”的转化;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体验型”转化;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化。

3.2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从当前情形来看,“工作室制”是实现上述“六个转化”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也非常符合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特点。“工作室制”跟传统的教学模式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通过“工作场景模拟”,“项目驱动”,“分工合作”等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职场体验;有利于打造创新型的“双师”教师团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校企对接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在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它的教学优势,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工作室有广泛的项目来源,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转;其次是“针对广告设计专业就业岗位能力构成要求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专业课程内容重构为“策略——创意——设计——执行”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职业核心能力的项目课程体系,并有效地运行“理论—实训—设计”的教学方式”;再次是聘请广告行业一线专家、设计师担任工作室的兼职教师,分析广告创意、策划等与市场需求衔接关系,让工作室师生能够真正了解掌握行业需求动态信息;通过选取典型设计项目,以职业体验活动为中心,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4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是保证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平台,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育质量。

4.1整合优质资源,构建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

广告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强的综合类专业,它不仅与传播、营销、媒体、心理、艺术等专业领域关系密切;而且还跨越了市场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在教学实施工程中需要整合行业与其他学科的优质资源,搭建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录像、数字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施,以实践环节教学为重点,致力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既能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好广告设计专业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充分了解广告行业市场动态与信息、国内外行业与专业前沿资讯;二方面是要不断地补充、拓展与更新教学资源,以便更准确地掌握行业市场的信息与需求变化。“广告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优秀的设计案例、成功的教学案例、精品课程、微课、专业竞赛资讯等,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将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好的教学方法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能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方法要根据自身课程内容特点、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采用切入学生心灵、唤起学生探究欲、激发学生创造灵感的教学方法,诸如“精讲善练法”、“示范演示法”、“模拟操作法”、“讨论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启发互动法”、“观察分析法”、“尝试总结法”、“项目驱动法”、“专题讲座法”等等,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5结束语

核心能力范文2

目前,总局开发建设了一部分卫生检疫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口岸卫生检疫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卫生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国际航行船舶电子检疫管理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均为卫生检疫的业务工作系统,实现了大部分卫生检疫直接业务的管理,但未涉及到卫生检疫业务开展所需口岸核心能力要素的基础信息,以及信息统计、查询和管理,卫生检疫工作的业务管理部门或决策层想要获得各口岸的口岸核心能力基本情况,仍然沿袭传统的书面统计、调查等人工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同时受人为因素等的影响,获得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亦不能及时获取口岸核心能力的即时状况和动态变化,从而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总体思路和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全省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数据库,并及时动态更新,准确掌握各口岸核心能力的动态变化和发展情况,从而着眼全局,科学决策,统筹制定全省口岸核心能力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将国际卫生条例的口岸核心能力要求提炼出相关匹配条件设计在系统中,辅以日常主客观评价,实现对各口岸的核心能力的即时考评,提升管理效能和科学性,切实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反恐怖防范工作。

3功能架构及功能描述

系统主要功能框架包含数据采集、统计查询、风险预警、即时考评和系统管理几大功能。

3.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分口岸核心能力要素数据采集和重要业务数据采集(重要业务数据采集虽然不属于口岸核心能力要素,但是基于业务管理的需要,并且为了能从侧面反映口岸核心能力的建设成果,因此选择了部分比较重要的业务数据进行采集)。

3.1.1口岸核心能力要素数据采集

口岸核心能力最主要的形成要素包括基础设施设备、人力和技术资源、工作机制资源,这些也是做好卫生检疫工作的基础要素,因此本模块设计了基础设施模块、设备模块、人力资源模块、工作机制模块等,具体功能描述如下:①基础设施模块主要采集各口岸卫生检疫用房、实验室、查验通道等的面积、格局等情况。②设备模块可细分为查验用设备、实验室检测设备、防护装备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主要掌握各口岸现有的正在使用的各类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期限,并要求各口岸根据设备的增加和减少情况,及时录入系统,使管理部门能够随时准确全面掌握各口岸的设备情况,做到对口岸的设备配置统筹考虑、科学调配,做到既满足需要,又不闲置浪费。③人力资源模块主要采集全省卫生检疫人员的数量、岗位配置情况(含动态变化)、人员的基本情况,含专业、学历、资质、技术职称、参加过的培训情况,工作经历、科研情况,并设定培训模块和能力评估模块(培训模块可放置学习资料,并对学习情况统计,能力模块可通过随机考试等形式对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使管理者掌握人员与岗位的适配情况,遴选专家,科学调配,制定培训计划。④工作规程、制度模块主要放置总局、省局、口岸分支机构制定的相关文件、应急预案、工作规程、工作制度以及应急工作流程、协作机制、国家标准等,供各级人员工作学习参考,并在应急时使用。

3.1.2重要业务数据收集

该部分可定期(月)收集各口岸分支机构的重要业务数据包括:查验的交通工具数量(含阳性数量)、出入境人员数量(含有问题的数量)、截获的各类医学媒介数量、卫生监督的数据等。

3.2数据查询统计

该模块可实现对各口岸不同要素的查询和统计,包括查询统计核心能力各要素的各种信息,也可实现模糊查询,例如查询某人员参加过何种培训,查询某设备使用期限等,同时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统计。

3.3即时自动考评

系统内设置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要求和标准(可及时调整和更新),可实现以口岸为单位将该口岸的口岸核心能力各要素与建设要求和标准进行匹配,进行自动考评打分。

3.4风险预警功能

该模块主要是提供信息功能,可将有关国际疫情动态和总局的预警公告等信息进行即时,并设置提醒功能,对一线人员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并可设定有效期,过期自行删除。

3.5系统管理

系统提供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具体包括业务数据字典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备份、日志查询等功能模块。

4系统设计原则和技术架构

4.1设计原则

①规范性原则。系统设计遵循国际通用开发标准,并按国家标准执行,结合项目需求,形成接口规范、数据规范、应用系统接入规范等。②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应保证长期大规模访问下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运行性能,避免单点故障和关键信息丢失。③扩展性原则。系统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的体系结构,在技术架构和设计模式上保证技术的延续性,灵活的扩展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确保系统能够在数据及业务功能扩展方面的需求。④易用性原则。系统设计应符合一般用户访问习惯和要求,提供简便、灵活、易用的页面布局和功能选项。⑤安全保密原则。系统具备统一完善的多级安全机制设置,符合国家安全及保密部门要求,拒绝非法用户和合法用户越权操作,避免系统数据遭到破坏、窃取和篡改。

4.2技术架构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设计,分为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库层。基于windows2003sever操作系统,采用SSH开源框架实现。表示层采用Struts框架实现,业务服务层采用Spring框架实现,并且可同Struts框架有效结合,数据持久层主要采用Hibernate框架,并实行O/RMapping,对JDBC进行对象封装,建立Java对象模型的持久对象。集成框架的方法主要是利用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架构,负责MVC的分离;在Struts架构的模型部分,利用Hibernate框架来提供持久层支持,业务层用Spring支持。具有不需要专门开发客户端程序、可跨平台操作、系统维护及时方便等优点,所有数据及大部分参数都存放在服务器端,系统运行维护、升级时只需操作服务端,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具体做法就是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根据需求来提出一个模型,将这些模型用Java语言生成Java基本对象,并编写出DAO接口,然后设计基于Hibernate的DAO实现,用于实现Java对象与数据库之间的转换和访问,最后采用Spring框架进行业务服务层的设计,提供管理和服务。

4.3数据库设计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可增加速度并提高灵活性,并且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

5建设建议

核心能力范文3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构建,以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资源,彰显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理学、工学共存的优势和特色,培养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一体,即“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能力以专业理论适应本学科发展需求为核心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技能是以符合岗位技术需求为核心要求,设置医院技师型、公司管理型和科研型三种方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创新能力是以学生动手设计实验的方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是通过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参与临床实践活动,逐渐使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实现了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完善专业课程组合设置

专业课程组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了完成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利用河北联合大学自身具有医、理、工三者优势,对专业课程组合进行了大胆改革。专业课程组合主要以医院技师型、公司管理型和科研型三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采用“模块叠加式”的组合课程设置。在教学计划上,强调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即必须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在教材选用上,坚持自编和优选的方针,以利于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围绕实践性要求不断改革,这三个环节保证了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专业课程组合的创新性,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搭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平台。

三、优化师资队伍

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只有全方位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相对稳定而又动态优化的师资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首先,采取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有利于中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学术氛围。其次,强化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一支由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检验专业教师牵头,集医院、企业、科研院所为一体的技能型、实践型和理论型人才师资团队。再者,崇尚学术自由,使学校的各种资源紧紧围绕有利教师开展科研,有利教师提高学术水平来展开各项工作。再次,注重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引进那些掌握本领域前沿技术的海外人才,进而带动本领域的全面发展。此外,科学规划人才引进方案,进一步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引进、科学配置。

四、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核心能力范文4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学生核心能力;有效途径

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明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语文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一、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1.自我管理能力。在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体制不断完善的当下,想要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成功就业、长远就业,就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引导和指导,教授学生部分自我控制的方法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2.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根据相关问题和他人进行交流,进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外,还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对从业者沟通交流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沟通。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建立联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判断能力、书面语言组织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过程还是在后续的就业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职业问题进行分析,考虑多方面因素之后,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方法解决问题。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也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相关问题场景,鼓励学生在职业环境下对问题进行思考,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4.处理数据的能力。学生上岗就业后往往会面临各种资料数据,仅凭人力来分析和收集相关数据的效率相对较低,往往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全新的信息处理软件和信息处理技术,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完成数据工作。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和了解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对学生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技巧进行点评,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5.团队合作能力。学生不仅要具备较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快捷地完成各阶段的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针对学生层次设置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讨论和探究相关知识。

二、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合理更新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师观念,充分以学生为语文教学主体,有效参考岗位要求和市场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方案。另外,教师必须深入市场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在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后,有针对性地发掘一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和现有语文教材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内容,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例如,进行“我的空中楼阁”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或者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进一步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深刻内涵,以及本文托物言志的描法和散文、清新的语言。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散文鉴赏能力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从园林专业入手对文章进行分析,增加与园林施工专业和园林规划有关的知识讲解。进行“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有效方式进行阅读,筛选出文章的重要信息,解决阅读问题。

(二)巧妙构建语文教学情境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教学难度,以学生学习需求来创新和调整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保留原有教学过程中具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文字、动画等的教学元素,为学生设置与职业场景有关、紧扣教学主题的情境。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下进行相关语文问题和职业问题的思考。例如,进行“口语交际:自我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自我介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求学生结合视频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教师再次讲解自我介绍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介绍的形式和方法,在课堂上安排“一分钟介绍”活动,要求学生从不同方面和侧重点,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并对介绍较好的学生进行点评。在学生掌握了相关方法技巧之后,教师还可为学生构建“招聘会”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应聘者和面试官的角色,要求应聘者在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介绍,尽可能地利用让人耳目一新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基础信息和专业核心内容。

(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班级中学生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将层次相似或者层次相同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并为小组学生安排难度适中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交流讨论,也可通过师生讨论的方式解决具体问题。另外,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引导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看法,应客观公正地对不同的思想和方式进行正确的评价。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团队合作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础。例如,教学“过万重山漫想”时,教师可以将4—6个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课前收集一些与“万重山”、文章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然后安排相关的学习任务:“文章作者的梦想是什么?”“请找出标志作者思维起点、展开、延伸、拓展、深化、终点的句子,并对其进行点评和分析。”“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漫想”这个主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别将梦想写在字条上,并让学生记录一些或与专业有关的内容,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教师、小组学生共同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全面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下思考和探究语文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学东.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8,(94):49.

核心能力范文5

1.以行为训练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两个阶段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行为的改变。学生的认知只有转化为行为,并且在连续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巩固成为习惯,在性格中固定下来,才能成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 按照职业能力测评标准编制学生学习手册。新生入学时,出现了男女学生留长发、染发、穿奇装异服、课堂纪律散漫、逃课作弊、举止谈吐不文明等不符合学生身份形象等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日常观察等方法,发现职高的学生,正好进入十六七岁的青春期,已经有了较多的抽象思维和带有怀疑性的思考,因此他们的情绪表现为强烈、动摇和不稳定,外来的东西不分良莠,不论精华糟粕都在他们中有一定的市场,部分学生因长期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养成了一些懒散的坏习惯。我们将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部门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核心指标,编制了本专业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手册。利用新生教育、军训以及班会、团会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期间举行新生日常行为规范比赛激励学生。

(2) 进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建立“操行银行”评价体系。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养成教育的单一的说教方式,我们积极探索多种养成教育方式,进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并建立操行评价体系。考虑到电子商务、物流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之一是银行、金融系统行业,采用模拟银行的方式实施养成教育的管理,可以在学习期间给学生营造一种行业环境,2007年课题组实施学生成长银行管理系统。目前,以成长银行作为电子商务、物流专业养成教育的一种新的实施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而且使学生从受教育的被动者变成主动者。自从成长银行管理系统实施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空前提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班级的班风、学风获得领导的好评。

2.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1) 电子商务、物流专业近两年来从职业需要入手,精选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2) 在教学活动中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会交流和合作,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增强自信心。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以 《仓储配送管理》 为例,在物流管理岗位要求下,将货物的堆垛、管理、盘点等专业知识模块化,利用实验室、小卖部等实训基地设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体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在活动训练过程中得到提高。

创设德育活动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效果。课题组积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方式,努力寻找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方式。两年来,我们开展的德育活动,分为创德育教育特色专题活动、学风学纪检查系列专题活动、健康伴我行阳光体育专题活动、专题思想教育活动、素质拓展专题活动五个大的专题。每月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德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既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格教育,使养成教育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学校特色。一方面,课题组在常规教育中积极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如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提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按时作息、整洁卫生、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尊敬老师、文明有礼等要求,家庭生活中对学生提出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理解父母、沟通交流、尊敬长辈、礼貌待客、勤做家务、与邻和睦等要求,在学习上对学生提出另一方面,在积极完成学校开展的各项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之余,课题组还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传统美德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实现养成教育的训练。

从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范文6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启示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变化观念和思想平衡、宏观辨析和微观探索、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五个要素组成。[1]教师要将这五个要素渗透到日常化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探索及思考解决化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以此,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发现并验证化学的实验原理,从中体会到化学实验课的乐趣。

一、核心素养对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尽量保证实验的完整性,让学生能从中享受化学实验的乐趣。由于一些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教学过程不够完善,很多教师在教学化学实验课时,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想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化学实验,但由于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只能把化学实验简化或者放弃。[2]而学生由于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有个别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导致学生在化学实验时不能高效、自主进行。因此,教师应把化学的核心素养融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实验水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在化学实验中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化学课本上大部分的化学原理都能通过学生自主操作来进行验证,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因此,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不断的实验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

二、核心素养对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认真研究实验教材,把握实验的重难点。相对于其他的学科,化学是一门较特殊的学科。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中,大多数的化学原理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进行验证。化学实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本,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定要遵循实验教材上的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完美的化学实验展示。因此,教师要对课本认真预习,精心准备每一个实验。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精准解读教材,并且合理使用教材进行实验,才能让化学实验课堂生动有趣,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只有利用好每分每秒,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课堂学习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例如,教师要仔细研读每一本化学实验教材,把书里的每一页,把每页的每一行,都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让化学实验操作变得更加严谨。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还要结合相关的化学参考资料,准备一个教案本用于标注实验中的一些细节,把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实验事项都写在上面。教师要总结每章的实验内容,思考如何进行化学实验,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办公室时可以和其他教师互相讨论,分享经验。以此,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样,教师对化学实验教材的解读会变得更加深刻,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教案,更精确把握化学实验的重难点,而进行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材中的很多化学结论都需要化学实验作为验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上,教师会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进行实验展示,但由于学生座位分布的原因,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很清晰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热情不高,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拉开了距离,化学实验的学习氛围有所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情况在平时的化学实验课堂中经常发生,为了增强实验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实验过程利用摄像头在多媒体上进行投影播放,教师将化学实验过程投影到ppt上,使实验过程和现象更加清晰明显。教师在化学实验中有时会涉及到一些危险的化学药品,为了学生的安全,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的形式,把实验展示出来。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粗盐的提纯这一实验时,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很难细致观察到化学过程及化学结果,教师在讲台也很难做到让所有学生观察到实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上的摄像头,把实验过程在多媒体上进行投影,让学生通过屏幕清晰观察到实验的过程,从而掌握实验流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化学实验中遇到的不便,让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化学实验现象。

(三)教师营造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学习所需的学习情境。教师营造一种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自觉融入到化学实验学习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向教师提出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因为,化学和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联,很多化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密切结合,进行相应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从而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制取CO2这一实验时,学生对于二氧化碳这一既陌生又熟悉的气体,没有过多的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CO2给学生讲解。最常见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我们每天呼出的气体,汽车尾气、电器损耗中也有二氧化碳。教师通过生活中一些日常的现象,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这一气体的性质,使实验原理更加清晰。教师帮助学生在实验之前创设实验情境。然后,再给学生介绍实验材料的原理,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将长颈漏斗的下端口伸到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泄漏等都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从而保证实验进行的严谨性。

(四)教师增强和学生交流,完善实验流程。不管是在化学教学还是化学实验中,师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必不可少。师生交流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讲解,而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导致实验的一些细节不够完善,就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化学实验课堂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根据学生化学实验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五六个同学为一个实验小组,选一个化学实验做的好的学生为组长。在化学实验时,教师让小组成员先互相讨论不会的知识点和题,相互解决一些问题,并把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标记出来,教师再进行讲解。教师把小组问题解答后,再由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作为一项立足于教材理论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是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在化学实验中融入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化学实验时创设有效的情境,解决传统化学实验中面对的问题,让学生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到化学的实验过程,从而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中的细节,让学生有更好地实验体验。

参考文献:

[1]王鸿雁.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华夏教师,2018(26):60-61.

核心能力范文7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高职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综合素质

突出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医学教育内在的本质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能力是该专业高职生从事医学检验实践活动、提供高质量检验服务所必备的最基本、最主要的能力,必须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1]。因此,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对于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统计分析了我校2017—20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岗位类别,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分析了56家医疗机构及企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岗位核心能力的需求,以期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调研对象、方法及内容。选择我校2017—20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232人、用人单位56家为调查对象,其中2017届毕业生79人、2018届毕业生86人、20毕业生67人,调查的用人单位有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16家、基层医疗机构22家、第三方医学实验室6家、体外诊断公司8家。本次调研通过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此次收集232位2017—20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岗位类别资料;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表56份,回收56份,回收率100%,调研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岗位专业能力需求、岗位方法能力需求以及岗位综合素质需求等。

1.2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调研结果

2.1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岗位类别情况分析。通过对我校2017—20(分别为79人、86人和67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232人的就业信息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大多集中在二级及以下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3年平均比例为45.7%,进入三级医院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小,3年平均比例仅为3.9%;专升本比例3年平均为22.0%;而进入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体外诊断公司的高职毕业生人数近3年逐年增加,20比例分别为11.9%和19.4%(见表1)。除去专升本人数,毕业生就业共181人,68.0%的高职毕业生以各级医疗机构及相关单位的检验科为主;在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体外诊断公司等行业相关技术(销售)部门工作的高职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达到21.8%。病理科和输血科岗位就业较少(见表2)。

2.2岗位专业能力需求调查结果。通过对56家用人单位岗位专业能力需求调研分析可知,认为非常重要的有临床血液学检验能力、临床检验基础能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能力、临床免疫学检验能力、微生物检验能力、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和临床检验仪器操作能力,其比例分别为83.9%、80.4%、78.8%、75.0%、67.9%、64.3%和57.1%,此外认为分子生物学检验能力非常重要的达到46.4%(见表3)。

2.3岗位方法能力需求调查结果。通过对岗位方法能力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可知,认为非常重要的有检验基本技术操作能力、血液标本采集能力、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能力、检验仪器操作能力、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细胞形态学识别能力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能力,其比例分别为82.1%、75.0%、67.9%、62.5%、60.7%、57.1%和51.8%,此外认为检验仪器维护保养能力、检验结果审核报告能力以及实验室程序和记录书写能力非常重要的也超过40%(见表4)。2.4岗位综合素质需求调查结果通过对岗位综合素质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可知,认为非常重要的有敬业精神、服务意识、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道德意识、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其比例分别为85.7%、82.1%、73.2%、73.2%、71.4%、69.6%和66.1%(见表5)。

3讨论

3.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岗位类别多元化。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岗位类别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岗位类别比较多元化,打破了以往过于集中于公立医院就业的现象。可能原因与张红等[2]报道相一致,大中城市医院检验科逐步饱和,而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和体外诊断公司已成为全球医药行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急需医学检验相关的技术型、研发型和服务型人才。随着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独立实验室等医学检验相关企业得到发展,相关检验岗位需要既有检验基础知识和技能,又有检验销售、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使得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面向发生重大转变。同时由于医学检验技术相关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检验仪器和试剂相关企业、生物技术相关企业逐渐成为当前检验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才需求巨大,企业成为最具前景的就业方向。因此,需要改变以培养医院临床检验岗位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分别构建适应医院临床检验岗位需求和医学检验相关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分型培养模式。

3.2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检验仪器操作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岗位专业能力培养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非常重要的岗位专业能力有临床血液学检验能力、临床检验基础能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能力、临床免疫学检验能力、微生物检验能力、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和临床检验仪器操作能力,其次为分子生物学检验能力。这也表明,临床血液学检验能力、临床检验基础能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能力、临床免疫学检验能力、微生物检验能力是高职毕业生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必备能力。用人单位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专业能力的需求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是医学检验专业工作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是医学实验室每日必做的工作之一,提升检验质量是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基本职责[3]。医学检验行业目前已经完全迈向自动化和信息化时代,仪器调试、使用、维护、保养等内容十分常见,因此对临床检验技术专业能力的需求也很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运用越来越多,分子检验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从而对分子生物学检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检验仪器操作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专业能力的培养。

3.3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细胞形态学识别和检验仪器维护保养。等岗位方法能力培养调查显示,认为岗位方法能力中非常重要的首先有检验基本技术操作能力、血液标本采集能力、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能力、检验仪器操作能力、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细胞形态学识别能力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能力,其次为检验仪器维护保养能力、检验结果审核报告能力、实验室程序和记录书写能力。检验基本技术操作能力、血液标本采集能力、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能力、检验仪器操作能力、细胞形态学识别能力、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能力、检验结果审核报告能力、实验室程序和记录书写能力是医学检验岗位的必备能力,这些岗位方法能力是临床检验工作岗位非常需要的,其重要程度较高。目前,随着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加强和医疗法律法规的完善,卫生主管部门特别强调要做好针对医学检验工作者的生物安全防护。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对于保障医疗安全和检验技术人员自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对生物安全防护、细胞形态学识别和检验仪器维护保养等方法能力的培养。

3.4重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行业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医学院校仍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素质培养,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使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和技能的提高,而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5]。本次调查显示,在岗位综合素质中,大部分单位认为非常重要的是敬业精神、服务意识、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道德意识、适应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等,与李海霞报道相一致[5]。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增加人文相关课程和社会实践,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完善考核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医学哲学、医患沟通学等与医学相关的社科伦理课程,要求学生参加诸如义工、社区服务、暑期实践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学生平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治西,朱爱军,孙彦坪.以核心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7):12-14.

[2]张红,万莉,吴民泸,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2+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5):1916-1918.

[3]乔淑梅.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现状及其优化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189.

[4]孙鸿凯,刘变变,支金华.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J].名医,2019(8):286.

核心能力范文8

目前中职学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商务英语课程开设一般设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开设较晚,而且该学期学生还要准备面试和顶岗实习,课堂授课课时进一步缩减(一般为60—80学时),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对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掌握,难度很大,更不用说提高了;另外,学生的基础较差、词汇量小,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因难而退,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商务英语课教师的授课难度较大。

2)教材内容过时、教学模式陈旧,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材选用的实例不全是基于真实的商务活动过程,而且不够生动,学生往往觉得内容太闷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材虽然有引用外文报刊摘要,但教师受自身企业实践经验较少的限制,讲授时无法全面深入地阐释商务活动内容,使商务活动与英语教学不能充分融合,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的境地。

3)一味追求“课证融合”。即课堂教学与相关考证紧密融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老师和学生为考证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考证人数下降,过证率低等现象仍大量存在,学生并未因此提高了职业核心能力,对学生就业方面的帮助有限。

4)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商务英语课程涉及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课题,如全球化、国际市场营销、技术创新、营销策略、企业文化、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危机管理、电子商务等等。要求教师除了有扎实的语言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商务知识和经验,能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观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然而具备上述条件的中职教师还很欠缺。

二、从职业能力角度,设计项目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采用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操作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改进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学习和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课程内容的选取。整体课程内容应以外贸企业工作过程涉及的企业文化、产品宣传、贸易磋商为主线逐步展开训练,单元课程设计一般经历以下环节:提出课前任务—角色扮演—学生训练—小组总结—课外实训。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娴熟的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基本的商务礼仪、文明礼貌素质。

2.加大实训力度

在实训中,提供真实的外贸工作环境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起到推动的作用。我们的实训环节应做到以下几点:

2.1专业综合实训与能力实训相结合

实训环节应体现学生自主操作为主,教师给予全程指导。让学生通过实训能就外贸环节中某一项工作任务进行演练,完成商务口语、商务礼仪、商务函电、单证等内容的综合实训。在掌握专业商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2.2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

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不仅仅依赖集中上课,集中培训的方式,而应该让学生在课外能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地开展实训,使学生学到知识,收获乐趣,培养了职业素养。

2.3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演讲、座谈,使学生树立目标与榜样。组织学生到企业、银行、外贸进出口公司、海关、工厂、码头等去参观,使学生对于各商贸环节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3.加大投入,改善人才培养条件

3.1加强“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保证。商务英语课程十分注重商务工作场景的再现,强调的是结合商务专业知识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工作流程贯穿教学内容,缺了在企业的历练,就无法讲好商务英语课。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对教学师资在以下方面的培养。一是可以通过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使现有教师能参加学历进修,提高英语专业技能。二是通过校企合作,提供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让教师能接触到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文化,并聘请企业专家、精英来校开讲座,把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带进校园。

3.2大力改善职业能力实践条件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中职学校在专业教学中加大了投入力度,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模拟实训室、商务实训中心等实训场所,以进一步满足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但总体而言,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应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实验实习设备的配套建设,为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提供物质保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