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学反思范例6篇

初中教育教学反思

初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1

Abstract: Reflective teaching is a recent teaching concept which has a spreading influence and it enables teachers to push forward their teach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ve teaching for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 and discuss how to put it into practice in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way. Through this, the paper offers correct guidance to teachers on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reflective teaching for better education.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专业发展 重要性 开展方式

Key words: reflective teach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ortance practice way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师教育界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刘加霞,申继亮,2003:30)。我们国家历来都很重视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性教学也很快就被引入了我国教育界。20世纪9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者熊川武出版了《反思性教学》一书,并把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1999:3),这为我国反思性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我国教育的基础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反思性教学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它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关于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也不多。为了进一步分析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老师的重要性以及付诸实践的必要性,作者根据自身在初中的英语教学情况以及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深入学习,对其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学生学习的英语兴趣不够浓厚,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学习英语,而真正喜爱这门语言的并不多。二,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都是停留在应付各种考试中且书面成绩也不佳,而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则更差。产生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够科学,对单词和句型缺乏实际的运用,另一方面也跟任课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有很大的关系。综上各种情况,初中英语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以及自身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认识,更关键的是要对自己的教学有自我评价和提升的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而反思性教学恰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师实现这些方面能力的提升。福建师范大学的洪明老师在他的论文中《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探析》中分析到反思性教学的意义的表现:“(1)开辟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2)拓展了有关教师专业化知识的新领域。(3)促进师范教育的学理探讨,为师范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洪明,2001,6:31)。由此可见,反思性教学给老师带来的帮助是多元化的。初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反思性教学,这样才能在教育事业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此外,当前我国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对新时期的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反思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当前外语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形成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高翔,王蔷,2003:90)。为了与时俱进,初中老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也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精神。

二、反思性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结合反思性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本人认为初中老师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反思性教学。

(1)老师要对自己的英语教育技能进行反思,其中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特殊时期,身心发展到新的阶段,老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有恰当地运用英语学科外的其他知识(例如心理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譬如学生对英语出现厌学的情绪等。有些老师因循守旧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法,未能很好地把现代多媒体、网络等一些教学工具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因此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对传统的教学法进行反思并不代表就要丢弃和彻底否认传统的英语教学法,相反老师要在反思过程中要吸取其精华,把它的优点与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初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身体素质;游戏

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运用已经较为广泛了,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需要开发整体游戏内容,形成游戏反馈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体育游戏教学对体育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设计游戏内容,本文分析了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各环节运用状况,提出了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运用的反思内容。

一、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各环节运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有准备活动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往往会设计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活动,例如,“贴膏药”的游戏就是两个人一组,每一组间隔出适当的位置,围成一个大圈,再选两个学生出来,一个人追,一个人跑,被追的人站到大圈里任何一个人的旁边,贴上去,同组的另一个人跑,追的人继续追,直到抓到人之后再重新换人来继续游戏。准备活动中的游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是有趣的,进而更为集中注意力来听老师是怎样宣布下一步的训练任务的。

2.体育游戏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在体育技能的运用过程中要重视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来训练体能、训练技巧。例如,长跑能力的训练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下肢运用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青蛙跳”“短距离接力游戏”等活动,这样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锻炼学生的体力。又如,在篮球技巧的训练过程中,可以运用窄跑道比赛的游戏,消除游戏者在练习中的过度紧张,可选用转移性及诱导性练习的游戏等。

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强调要让初中生有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能够锻炼身体素质的游戏内容。例如,开展群体竞赛活动、小组互相接力赛跑、完成跳马障碍等活动,在竞赛过程中,化“苦”为“乐”,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素质练习的内容。转变了对于身体素质练习活动过于枯燥的问题,让学生有积极性,长期地进行身体素质的培养。

4.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当前,初中体育游戏活动在整理环节的运用更为轻松和多元化,因为整理环节就是要让初中生能够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技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从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因此,游戏内容设计不需要过于苛责,只需要能够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放松就可以了,例如,站好队列,进行一个成语小接龙;开展拍手操;进行剪刀、石头、布的反应训练等,这些都是可以的。

二、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运用的反思

以上是对于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各环节应用现状的总结,但是通过实践教学反思最终得出了结论,应该对体育游戏教学的设计有更为深远的考虑,具体来讲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设计。

1.开发整体游戏内容

目前,初中体育游戏活动都是分环节设计的,这样虽然有利于让教师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分解开来的游戏内容不利于学生形成长期的游戏心态,学生还是没有从课堂教学的紧张气氛之中缓解下来,因此教师要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发整体游戏。所谓整体游戏就是要让整节课都变成游戏,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开展体育运动。例如,模拟“撕名牌”的活动设计整体游戏,让一整节课都成为学生运动的天堂,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组织起来,在游戏中自主设计对策,提升运动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素质。另外,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根据每次的课题,适当穿插带有况赛性的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不仅可以强健身体,还可以陶冶性情。由于它们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组织起来生动活泼竞赛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可收到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效果。

2.形成游戏反馈机制

初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3

数学是一门以训练为主的学习课程,每节课后,教师往往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来加强课堂知识学习的巩固、达到巩固,检测和反馈教学情况的目的.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占据相当位置的环境下,作业量有“愈来愈多”的趋势.学生对作业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买账”,作业成为学生的“任务”和“心理负担”,完成作业就松了一口气,忽略了作业的质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适量的作业,有效的评改,可以提高课堂效益,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苏霍姆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高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的作业的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传统的作业是教师通过“题海”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作业的独具优势的育人功能则处以“待开发的处女地”. 增强作业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

如何突破传统的作业批改模式,增强作业的教育功能,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设计.下面简述一下初中数学作业反思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分组.前后两个桌的同学一组,4个人.结合各组成员个性特点,民主分工负责,便于合作交流.学负责对本组成员的每天作业的评改和他评;学务组长负责对本节课的个人成长记录进行督导和他评,也是课堂讨论的主要组织者.这种改变传统的按照排分组的方式,便于作业的交送,评改和交流,有利于课堂探究的组织和实施.学生作业完成后,填写自评各项和总结反思部分后,及时交给本组学.学认真评改本组成员(共4人)的作业,根据评改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然后汇总各组作业由数学教师评改.数学教师针对作业的质量、书写绘图和纠错情况给出评价,指导学生和组长的自评和他评,根据学生的反思和总结.

数学作业从交送的及时性,作业质量,书写绘图,纠错等四方面进行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对交送的及时性的评价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不拖拉”,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作业质量”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和分析,以利于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书写画图的规范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认真做事,对自己负责的、严谨的学习和办事态度.“纠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科学方法.“吃一堑,长一智”,怎么长出“智”,怎么“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纠错成为学习过程中“爬起来、长智”的一个重要方法.

自评过程有利于学生通过数学作业,从交送的及时性,作业的质量,作业的“认真度”以及“对错误的纠正”等方面客观的分析自我,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等作出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在他评过程中,学同样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本组成员作出分析和评价.学要做好这一点,就要同组人员所做的作业进行认真的评改,而他评过程则对学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更高的要求是在“自觉自愿的责任意识下”形成的,是一种自我意识.这无形中就会对作业组长本人的学习动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在实际的评改过程中,作业组长往往会发现许多不同的作业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批判地学习他人的过程就在评改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了.这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上的交流.“学然后知不足”,学在帮助别人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个道理.另外,对于学批改的作业,做作业的同学则是带着“苛刻”的眼光审视组长对自己作业的评改,对于“错误之处”尤为重视.这种方法解决了传统作业中“老师辛苦批改,学生不看不纠错”的怪现象.教师评价则主要放在对“大多数现象”的总结和对“作业组长评改”的指导上.

初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生本教育;反思;对策;初中历史教学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更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

去年,我校启动了生本教育,分别派教师赴陕西宜川和广州生本教育中心等地学习生本教育,带回了生本教育的理论和一些课堂实录片段,学校每位教师都在尝试生本教育。我认真地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的做老师》一书,也开始尝试用生本教育模式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我的授课情况,我觉得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前置性作业做得不够好

生本教育重要的特点是“突出学生”,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我们所面临的是农村学生,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生的课外资料极少,手中只有一本课本。关于前置性作业,由于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学校又规定只能利用课堂上的时间由学生读书完成。学生查阅报纸、书刊、杂志和利用互联网等获取历史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就无从培养和体现。因此使学生的历史知识仅来源与课本,限制了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相关信息的渠道,又不能充分利用其它教育资源。

二、参与面不广

多数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讨论。生本教育课堂中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我们学校把各班学生根据好中差搭配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4―6人。在讨论中,如果老师仔细去观察,就不难发现,只有少数优秀学生、健谈的学生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寡言的学生和学困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而且还有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借讨论之机说小话、开小差、搞小动作等。

三、交流不到位

交流时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交流、争执、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提高,而我们的学生可能是缺乏自信、害怕别的学生笑话。讨论时老师明明听见他的想法很好,但在交流展示时就是不说自己的独到见解,而谈的是大家普遍的看法。

四、完不成教学任务

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做得不好,导致交流发言做得也就不到位。很多问题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进行深层的探索,把实质性的东西讲不出来。因此,教师不得不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拓展研究把握实质。这样,在课堂上就得花费很多时间,导致后面的知识没有时间去学习,也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了。

五、学生不适应

初中学生对于生本教育见得很少,他们原来都是在师本教育的模式里学习,对老师的依赖已经形成习惯,突然间就要求他们自己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原来的举手答问转变为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无形是让学生一下进入断奶期,相当难以适应。如果老师不讲课,通过设置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讨论问题,他们都觉得这不是上课。

初次尝试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上几个问题,但我也实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学尽快与生本教学接轨。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一、精心设计好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育与以往不同的是课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我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前置性作业。力求简单、根本、开放。每个小问题我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都非常简单明确,只要是结合课本能说出知识点,并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能说出原因,这就说明学生在认真读书,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也就逐渐有了自信,有了成就感,有了读书的愿望,愿意在课堂上交流了。就能初步做到先学后教。

二、关注全体学生

我把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进行了编号。问题提出以后,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几号发言,几号记录,几号补充。这样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有话可说,全员参与了。减少了说小话、开小差、搞小动作的行为。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困生不再自卑、不再沉默了。同时我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时候,时常走到寡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

三、及时的鼓励、多多的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特别关注不参与交流、不发表自己见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勇于发言,树立起自信。

四、奖励优秀小组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我,我在黑板的各小组的名称边,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小组发言的次数。学生每发言一次记一分,每五分记一花朵,每十分记一成果,然后将花朵、果实记在每小组的评比栏中,一月一评比,看哪个小组的花朵多,果实多,促使小组间的竞争。然后用小组的总分除以小组人数,成为小组个人得分,促使小组内成员的互动,从而增强小组的整体荣誉感。设优秀奖和鼓励奖分别为1-3分,对经常发言的而发言正确率高的给予优秀奖;对以前不爱发言的有明显进步的给予鼓励奖,促使每位学生进步成长。

五、“教”要灵活

初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研究;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教育学家赞可夫也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孔子也曾提出因材施教这一说法,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学生不能一概而论,要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充分掌握好差异性教学。

一、实行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

纵观现代教育,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男女生统一授课,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以前体育课一直被别人当成副科,也一度不被重视,随着学生体质日益变差以及体育中考的出现让体育课在身份上也渐渐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也在慢慢渗入差异性教学。

作为身处一线的体育教师,必须要以发展的思维不断更新知识。体育课教学中要创新教学组织,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实行差异性教学,建立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养成运动习惯和培养运动能力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差异性教学的特点

1.教师的主导带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差异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阶段,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不同的练习手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觉主动地练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薄弱环节上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2.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

以前“一刀切”的模式,教师讲解完以后设立统一的目标让学生进行练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比较少,课堂组织方式也相对单一,而差异性教学的模式,必须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规划多样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学生更亲近教师,和谐了师生关系,素质好的学生更好,素质差的学生也因为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增强了自信。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3.课堂生花,素质提升

差异性教学因其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让课堂更加精彩,不再枯燥乏味,目标的多元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让原先自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体育课堂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有想不到的方法,而差异性教学就是这个方法中的一种。

三、初中体育课程差异性教学的几种方法

1.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由于差异性教学,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教师在一堂课中同时上几个组课,内容进度不同,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2.分组练习法

A.男女分组

B.层次分组(优、中、低)

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应设计一些易学易练的内容,并降低要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树立信心,不断进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C.特长和兴趣分组

在一项运动中,每个人所擅长的不一样,可以根据其特长和爱好进行分组,比如篮球赛中结合学生的身高、速度、进球能力等安排,前锋,中锋,后卫的人选。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能充分显示差异性教学的好处。

3.辅助器材法

对一些运动项目比较薄弱甚至不敢做的学生,往往会采用辅助的器材给予差异性教学帮助。比如,跳箱时加跳板,前滚翻时将一头垫高,立定跳远时在起跳处加一定高度的皮筋等等。

4.激励评价法

一个小孩要跳过比他高很多的跳箱,他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教师和同学每次都给他满满的鼓励,这个小孩在第五次失败后终于成功了,所以激励和鼓舞对学生成功与否真的很重要。让学生尝到“我也行”的成功的喜悦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取得更好的成绩。

5.加强课外活动指导

现代课程论指出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在体育教师组织指导下所开展的一切课外教学活动。为此,课外实践活动也应该实施体育差异性教学,发展学生体育特长。课外体育活动实践性强,自由度大,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易于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我觉得同样适用在体育教师身上,尊重差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参考文献:

初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学科;优势;反思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密性、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并大量使用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把各自组织的课件或教学资源供全体数学老师参考、使用、整合,从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走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乃至课程开发。

1.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学习各科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抽象性和严密性是初中数学的特点之一,而这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离不开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在一些概念知识的学习上先列举大量的实例或者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获得感性知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2.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三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练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可以采用《几何画板》软件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形象直观。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和步骤在草稿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2x2+3x+7的图象。这是学生能掌握和理解的基本方法。接下来我再利用几何画板将参数a,b,c输入2,3,7。将电脑上所得的函数图象与学生自己所画的图象进行比较,进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动态的模拟不仅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主要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个体差异、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各不相同,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讲演法很难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特别容易形成“满堂灌”。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分层教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可重现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去侧重解决自己的难点,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

4.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教学设计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三维教学目标中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虽然数学课程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但同时也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5.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想法,创新的观点,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当然,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时,应讲究科学有效地使用。虽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够扩大师生的信息量、题量,但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始终要起到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发生、发展的播种者及浇灌者,更应是学生处事的模范,不应让“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个性。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不求时髦,但求实用

课件的运用应整合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针对以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为培养目的的数学教学,应根据数学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将课件设计成一些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让老师能按自己组织教材需要,针对各自不同教学思路,灵活调用各模块里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3.微机教室应成为数学教育的理想场所

在“人手一机”的微机教室,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研究问题,在网络中查找数学资料,形成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模式,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作为身处数学课程改革前沿的青年教师,要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实施有机整合,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体现自主建构的课堂氛围,使信息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三角板、模型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桂芳,李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本质探究:从内容到课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