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的概念范例6篇

低碳农业的概念

低碳农业的概念范文1

中国约有7亿多农村人口,农村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单元,而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的以秸秆和薪材为主的能源结构正在逐渐发生重大改变,这也意味着农村节能减排的潜力相当巨大。农村走低碳经济道路,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减少农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当代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概念厘清――对低碳农村的解读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其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目的是要促进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的发展。而低碳农村则是在低碳经济逐步发展下的一个衍生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国家政策规划和制度建设推动下,人们树立低碳思想,以农村为核心,以人民生活和农村环境为行动切入点,以农民种植和养殖高效产业化为核心,实现“低碳经济之路、人民收入增加、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当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中,大多数集中在了研究低碳城市等方面,而农村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途径一直为人们所忽略,仅仅有少数学者对低碳农业进行了一些探索,这是远远不够的。

二、当前我国低碳农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伴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是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中,虽有个别地方开始将建设低碳农村提上日程,准备走上实现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道路,科学的运用新能源,促进农村经济平稳有序的发展。但是,但伴随着这一进程,低碳农村的发展中许多攻坚克难的问题也出现了。如在农村地区,低碳经济的概念完全推行不了;又如推行的进程不合理,有的地方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看,制约着低碳农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燃料占了70%以上,这种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不容乐观;2.由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人民低碳意识淡薄的情况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3.低碳技术的运用相对缺乏,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先进生产技术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工农业生产高排放,这种情况将极大地增加地区经济由高碳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成本。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促进低碳农村发展的对策研究

在对低碳农村内涵的深入理解基础上,针对农村发展低碳经济还存在的问题,笔者特提出几点对策,以期望能为农村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一些建议及参考:

(一)宣传低碳消费模式,促进低碳消费意识的形成

低碳经济牵涉到了人的行为习惯问题,要促进低碳经济消费意识的形成,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渠道去加大对农村居民实现低碳生活方式有利性的宣传力度。政府和社会不断的引导人们适应低碳经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向大家宣讲节能减排的知识、传授节能减排技巧,引导农村家庭坚持低碳的生产生活运作。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经济措施来促使人们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人们在不会使现有生活水平降低的情况下,选择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能节约资源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二)发展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技术

发展低碳农村,就必要实现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必须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创新和突破来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逐步转变,以此应对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最有效的莫过于实现农业设施现代化,进行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科学养殖,以此建立相应的低碳农业系统技术体系,实现“循环-再生”的经济生产模式,从而提高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

例如,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沼气工程建设,建设农村的沼气工程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资源,如节省煤炭、节省薪材、节省电能等,同时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粪便污染,既保护了环境,又为农民生产生活节约了成本,促进人民收入的提升。据科学的统计显示,一户农民全年使用的沼气可以直接或间接为其节省约1200元左右的各种费用,它是促进低碳农村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开发乡村低碳旅游,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

低碳旅游以农村的现有资源为依托,以农业化经营为基础,拓展了农业的功能,使得农业的食物营养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农民就业等功能逐步向低碳功能、观光旅游功能方向延伸。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现有资源,重点建设平原农村地区、沿山农村地区周边的田间林带和道路林带,从而形成景观林带,在保护自然生态林的基础上开发沿路、沿山旅游经济,开发修建农家乐、开展花果节等农村特有的旅游方式,既可以充分的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又达到了环境和谐和经济低碳发展。如今,某些农村地区乡村农家乐分布密集,已初步形成规模,家庭式休闲模式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推崇,将农村低碳发展与人们休闲旅游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

结语

低碳农业的概念范文2

一、低碳乡村在我国的兴起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十分巨大,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是19.85%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增长速度都十分迅猛的环境下,有着来自于国际社会的超高关注度。我国目前正处在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层加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我国在科研技术发展和对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利用率问题方面的处理能力相对滞后,导致我国碳排放量在世界排名上十分靠前,巨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我们人均可拥有量很少。这些状况都加速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冲突,我们不仅要承受来自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压力,还要肩负我们国家内在经济发展需求的责任。而政府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承担环境和资源责任,也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可持续性发展。我们既要淘汰原有落后的生产力,努力开发新兴能源,也要积极培养民众接纳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生活消费观念。

我国人口比重中有二分之一都是农业人口,耕地释放出的温室气体总量惊人,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三十,相当于一百五十亿吨的二氧化碳,成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来源[2]。乡村消费者也就成为了社会生活的“排碳”主体。低碳乡村就是我们对于低碳发展首先要致力于的部分,乡村低碳经济的建设对发展低碳社会至关重要。低碳乡村是指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低碳理念的宣传、低碳技术的运用和乡村新型能源的开发,探索乡村经济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家园[3]。建设低碳乡村同时也符合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新农村的方针路线,就是把低碳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中去,积极培养乡村人口掌握低碳能源研发技术,让广大农村群众参与到低碳乡村的建设中,最终达成和谐社会。

二、低碳乡村发展的现实困境

在乡镇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的今天,乡村产业依赖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十分巨大,这不仅加大了碳排放量也使得低碳型乡村发展艰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数量如此之大的比重使得我们无法忽视低碳乡村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并解决其中的困境刻不容缓。

2.1低碳文化缺失导致低碳意识不强

在农业人口高比重的情况下,乡村消费者在进行生产劳动与生活时却往往容易忽视低碳排放的义务与责任。乡村人员其中主体的农民是乡村低碳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主要参与者,是作为乡村低碳经济发展基础的存在。但由于农民往往缺乏相关低碳知识,也不具备成熟的低碳意识与能力,为了节省劳动力,利用现代化的以燃烧化石能源为主的农用联合机械进行耕作;为了提高作物产量,过量地、不适当地使用塑料地膜、化肥、灭草及杀虫类农药等污染重、耗能高且利用率不高的农资产品。殊不知这些农作物大概只会吸收不到一半氮元素,剩下不被吸收的成分都通过雨水渗入地下,或者流入江河湖泊,导致地下水污染,生物死亡、土壤污染、板结,农产品的品质、水质均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导致有些地方饮用被污染的水或农产品而染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农民通过焚烧秸秆,大量的使用农用拖拉机、摩托车,农用汽车、这些高排量汽车,使得土壤中的碳库的来源减少,而大气中的碳含量与含碳的汽车尾气在农村的排放量却是与日俱增,这样就无可避免的加剧了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乡村低碳经济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事物,对于乡村社会的文化传统培育出的农民的“不关心,不积极,不参与”心态与价值观使得他们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和认可这种发展过程较长、见效慢、短期收益不明显的低碳式经济。而由于环境被破坏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导致他们无法正确意识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再次,由于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很多人并不具备学习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能力,这也促使乡村低碳经济发展工作难以深入群众。

2.2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

乡村低碳经济发展的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如果没有相应的鼓励至此政策,在乡村发展低碳经济就相当于生冷的一纸公文,无法引起民众积极响应执行的热情。而恰恰我国在乡村低碳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政策引导约束着此类型产业发展。虽然有同类型行业的相关类似法规,但针对新型低碳产业并没有过多涉及和参考价值,因此很难有力地协助乡村低碳经济的发展。乡村低碳经济的行政法规的空白,使得乡村低碳经济发展缺少有益的帮助与指导。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政绩考核机制的影响,地方政府对农村低碳经济发展不积极,常常违反低碳目标来换取单一发展,缺乏行政法规的准确性、统一性、权威性,增大了执行阻力和偏差,导致了低碳经济在农村地区执行难的现状。

2.3能源结构较为落后

现阶段我国仍是以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结构。2008年关于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列表里煤炭仅占不到三成,可中国的对于煤炭这类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竟超过七成之多。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占全世界的比例为17.7%,而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占世界的21.8%[4]。这就限制了我国乡村低碳经济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处于巨大转型的时期对能源的需求也会逐渐加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碳的排放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国情对于低碳乡村发展中的经济、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有着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现状问题。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农村社会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发展也将难以实现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与碳排放量。

3.低碳乡村发展的影响因素

3.1人口因素

人口以及人均GDP都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碳排放量和人口数量成正比。对于我们这个今后一段时间里人口数量仍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的人口大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实为一个重大挑战。不仅人口数量与解构会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群众对于更好的生活质量与消费需求也在增加,这些都对发展乡村低碳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

3.2经济社会改革进程的因素

现阶段中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还未完全转型成功,各国政府部门间还未完全分划明确各项权责,导致相互工作开展无法协调统一,甚至与现行法律体系相冲突,相互影响了各司办公常态。例如能源领域立法部门不作为,在不同时代出台的各种法规相互重复或不协调。许多法律规定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反而变相推动着高碳行业发展。部分法律条款也阻碍了能源安全生产,能源体制改革和低碳能源产业的发展。此外我国很多法规缺乏实施起来的细则,只有框架而没有实际帮助执行效果的能力。并且我国现行的政绩制度中,分权制度等政治体制要求地方政府对其地方经济发展负有更大责任,却没有写明对于污染环境事宜的相关责任。中央与地方权责利关系不明确,构成乡村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3.3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都是以粗放型增长的,主要利用一些不可再生能源或者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不利于环保的方式来保障获取收益。这种竭泽而渔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自然资源大幅遭到滥用与破坏,比如农作物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由于我国人口较大,人均拥有的能源资源数量就低于世界平均拥有量,例如煤炭及水力资源拥有量大概分别是世界平均拥有量的一半,石油和天然气的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拥有量的6.7%,耕地资源也才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三分之一。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技术能力等问题,我国农业对于农药化肥这些无法自然降解物质的利用率也仅占四成,未利用部分实际上都进入水体或残留在土壤与农产品中,致使出现严重的地下水资源污染,也威胁到农产品的安全性,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

4.政府在低碳乡村发展过程中的职能定位

4.1统筹规划低碳乡村发展路线的职能

政府部门应当做好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工作,为乡村低碳经济规划出全面合理、准确有效的发展路线。低碳经济在我国,尤其是乡村认识一个较为新兴事物,它的内涵与实施途径都是发展乡村低碳经济的主要问题。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国情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的案例与模式并不多,因此,想要发展乡村低碳经济就要靠政府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摸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来制定具有灵活性、时效性与可执行性高的政策方针来辅助当地政府部门宣扬传播低碳经济发展的思想。制定符合各个不同区域特色的乡村农业低碳发展路线,通过这种摸索带领的方式减少乡村低碳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与滞后性,为乡村低碳发展提供可行道路。

4.2组织协调低碳乡村发展的职能

要想发展好乡村低碳经济,其涉及到的利益体系十分庞杂,而恰当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变成了发展农村低碳经济十分重要的环节。乡村低碳经济是新时代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向世界环境能源贡献迈出的一大步,与此同时也势必会面临以往就的农业经济模式所带来的羁绊与阻碍。因此过渡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与新兴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与困境。低碳乡村建设需要政府主导,同时需要个利益面与社会公众积极广泛的参与,我国幅员辽阔,随这一优势带来的弊端就是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会因自然环境的差异而相互不平衡,因此低碳乡村建设应当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来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低碳乡村建设模式。政府应加大协调低碳经济,为建设低碳乡村而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努力发展科研技术水平,根据各个地区的差异性设定局域针对性的模式。

4.3投资乡村低碳发展的职能

政府通过低碳乡村来推进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和低碳农业技术的支撑,这就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资金较少注重经济效益,导致开发缺乏活力。为有效地解决农村低碳经济,不仅要注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民生效益,而且要充分注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经济高效益。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成立专门的乡村低碳经济发展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财政补贴、宣传教育等支出[5]。例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专项用于乡村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预算,根据各地区发展水准的差异制定相应标准。同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的方式引导市场机制参与农村低碳经济,可以培育企业社会责任,建立畅通的资金筹集渠道,可以以入股等方式参与农村低碳经济的技术研发和投资建厂中,有效地减

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在乡村低碳经济发展规划里引进市场运行机制,为农业个体或企业提供奖励制度,刺激其发展低碳农业的兴趣和热情。

4.4监督乡村低碳发展的职能

发展乡村低碳经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政府要建立促进乡村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时刻以最大程度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为基本宗旨。在此基础上设立奖惩制度,奖励优惠财政政策和贷款给发展低碳经济的模范村,而面对对低碳乡村发展无贡献的群众予以取消优惠政策的处罚。最后对新农村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给予免税收、信贷政策优惠,引导农村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落实细则到各个环节部门人员的任务,用过密切地关注来监督乡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变化。即使发现问题,查缺补漏、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推动乡村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甜.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我国低碳城市建设[D],2012.

[2]姜木枝;于群英.农村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责任的定位与现实选择[N].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百度文库littp://baike,/view/1648516.htni.

[4]苏礼华.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D],2011.

[5]欧阳博文;王劭辉.论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政府规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低碳农业的概念范文3

摘 要 低碳是现在环保领域的一个新兴概念,是我国可持续战略现实运用的产物,而低碳经济是低碳概念与现代经济发展融合的结果,是解决现代环保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在农业生产上投入大量的资源,可是收效并不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实施低碳经济,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农业生产的新方向,低碳农业经济做几点解析,希望能给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些启示。

关键词 低碳 低碳农业经济

一、低碳农业经济概念

当前世界农业生产正从传统高投入低产出,环境污染大的“高碳”经济模式,向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低碳”经济模式转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农业生产是导致环境污染,尤其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达到全球排放量的13.5%。而低碳农业经济不仅可以较少农药、化肥等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化学品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尤其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目前世界已有超过二百个国家在积极研究低碳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并致力于推广实行,低碳农业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然性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有八亿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可是由于近代以来我国各项技术发展的相对落后,造成现代的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来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以满足高速增长的人口粮食需求。由于我国农民的科学素质低下,缺乏专业的实验分析技术,对农业化学品的管理不善等因素,使得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严重存在着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的问题,成为“高碳”农业经济。

其实,农业生产的农作物只要合理的加以引导管理,通过合理的布置搭建完善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还可以发挥农作物自身的固碳、固氮能力,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政府在充分了解农业发展现状后,结合最新的农业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出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构想。通过农业技术下乡活动,提高我国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生态系统搭建技术,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现状。

(二)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环境保护是近些年来提及最多的一个公众关注话题,只是相比于工业发展,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没那么严重,一直以来不被人所提及,其实农业生产对环境污染影响也很大。农业生产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露天撒散在土壤表面的,而且极易挥发,造成环境的污染,像尿素、硫酸钾复合肥,挥发出大量二氧化、二氧化硫碳,造成气候变暖、酸雨现象;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作物产品药物残留增加,甚至出现大批食物中度事件。低碳农业经济采用模仿自然的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食物链解决病虫害,通过土壤的地址循环减少化肥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三、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要点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许多专业的技术,每一个要点操作失误或是遗漏都会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效果。

(一)加强低碳农业经济的宣传教育

低碳农业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济形式,大多数农民对这一新兴的农业经济形式缺乏了解,加强低碳农业经济的宣传教育,让农民认识低碳农业经济,了解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然性,意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带来的好处,提高对低碳农业经济的思想认识,积极的去学习、研究、实验低碳农业经济这种新兴农业经济。

(二)依据地区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农业经济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基于不同农作物,搭建农作物间的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地区性,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一,相应的生态系统也不一样,因此,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而搭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农业生态系统,达到低碳农业经济的实施。

(三)农业技术的推广培训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涉及到较多的农业技术,而我国农民的素质大多低下,不具备相关的农业技术,成为限制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组织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下乡交流示范工作,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修养很有必要。

(四)建设低碳农业经济示范园区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个综合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靠技术人员的下乡交流示范,很难让素质低下的农民完全了解低碳农业经济的运作方法。而建设低碳农业经济示范园区,让农民在示范园区进行实地的观察、培训,可以大大增加农民掌握技术的效率。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道路,是实现我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农业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来说,有着很大差距,但是只要我们积极的去探索、学习、大胆的去尝试、实践,就可以取得低碳农业经济的成功。

参考文献:

低碳农业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低碳;休闲农业;发展动力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经过19世纪80年代大规模发展和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全面发展阶段,目前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国内乡村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国内的乡村旅游开始萌芽。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乡村旅游进入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开始全面发展,这一时期,人们逐渐将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来,休闲农业旅游逐步在中国发展起来。休闲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之一,是乡村旅游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全面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有利于农村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实现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2008年中国生态旅游科学发展高层论坛提出:我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其年总收入已达到400亿美元,成为我国旅游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随着低碳的概念深入人心,低碳旅游也成为了当先旅游界的一个新坐标。休闲旅游由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强调,更加凸显了其低碳的特性。

一、休闲农业发展、研究现状

休闲农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目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已经进入其发展的最高阶段――租赁。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方面,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是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内地云南、四川、河南、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由于旅游业或特色农业发达,也间接带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在理论方面,段兆麟(2004)、郭焕成(2008)等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休闲农业的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大多数学者广泛引用的是2000年台湾公布修正的“农业发展条例”,将休闲农业界定为“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国内学者对休闲农业消费者行为也进行了探讨。马勇等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的目标顾客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消费群体的差异性开始显现。”杨丽华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对休闲农业消费者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严力蛟、王兵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归纳。王和才等以苏州为例着重论述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陈艳等总结了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将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概括为五类。在休闲农业规划和旅游产品设计方面,高旺、陈东田、董小静等研究了生态规划在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策划中的应用。田华等对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进行了设计。同时,学者们还对休闲农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如伍冠锁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石青辉对湖南休闲农业的营销模式进行了研究。

同时国内学者还研究了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及休闲农业吸引物空间布局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就具体旅游开发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特色不突出,对资源和市场分析不到位,开发项目大同小异;二是保障机制研究滞后,开发主体、社区参与、人才培养、资金保障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三是旅游产品深度开发问题。

二、低碳经济及低碳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低碳经济

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 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来低碳经济的概念。国家 “十二五” 规划也明确指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冯之浚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其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二)低碳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低碳背景下休闲农业的发展既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主要涉及到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保障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支持因素。

1.供给因素

作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基础,旅游供给因素是由两个层次构成,即器物层和文化层。其中文化层是核心,器物层是载体,最终二者统一于产品有偿提供给旅游者。

器物层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物质基础。包括景观资源、环境、设施以及活动。其中景观资源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基础;环境主要是指旅游地的气候、地质地貌、水体、植被等条件;设施由服务设施和游憩设施两部分构成;活动主要指农业生产活动以及节事活动等。文化层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文化基础。主要包括村野文化、民俗文化、地方文化和居民独特的生活方式。

2.需求因素

作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动力因素,相对应于供给因素,旅游需求是由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层次构成的。物质需求是对供给中器物层的需求,其满足的是生理需求;精神需求是对供给中文化层的需求,其满足的是心理需求。其中,最根本的需求是城市人逃避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渴望回归乡野的心理需要。

3.保障因素

保障因素是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保证的因素,是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引导、社区参与、资金来源、人才培养等因素。

政策引导主要是政府在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中为供需双方提供政策、制度、资金方面的支持,以鼓励、管理、规范休闲农业,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保障旅游开发和发展各方利益,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环境污染、服务质量下降和居民利益受损等不利行为。社区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应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保证社区对休闲农业旅游决策、开发、管理和收益的参与。如果社区不能充分参与旅游发展,农民不能成为主要受益者得到实惠,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旅游业发展必然受挫。资金保障。旅游开发,尤其是旅游设施设备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也不例外。为此,充足的开发资金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核心保障因素。这主要涉及到旅游融资问题。人才培养。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服务人才,这样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4.支持因素

支持因素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因素和进一步发展的支撑条件,主要包括新型技术、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休闲农业旅游要想实现低碳式发展,就得依靠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撑,如低碳能源技术、低碳交通技术、低碳建筑技术等。

三、总结和建议

休闲农业旅游是在市场的拉动和资源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结构和高级阶段,文章就在低碳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动力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文章由于受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全述。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对发展模式、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等工作需要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何昆.中国生态旅游科学发展高层论坛提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需要科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8.06.30

[2]郭红芳.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

[3]王婉飞,王敏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J].经济地理,2006.5

[4]段兆麟.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之比较[J].中国供销商情,2004.10

[5]郭焕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

[6]陈艳,龙岳林,张佳娴等.中国休闲农业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5

[7]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J].经济地理,2007.2

[8]杨丽华.休闲农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湖南省长沙市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9.2

[9]严力蛟.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与发展对策[J].新农村,2007.2

[10]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

[11]王和才,蔡健,梁荣华.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8

[12]高旺,陈东田,董小静等.生态规划在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策划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

[13]田华,侯立白,宁生全.丹东市五龙背镇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4]伍冠锁.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

[15]石青辉.湖南休闲农业企业的营销模式研究[R].“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08

[16]冯之浚.推行低碳经济促进了绿色发展[J].科学学研究,2010.1

[17]佟立志,高云龙.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J].理论前沿,2010.1

低碳农业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低碳农业;相关利益主体;演化博弈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1-0059-07

引言

在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由于农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之一,低碳农业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低碳农业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碳汇”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推广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低碳农业在推广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相关利益主体,由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变过程是众多主体从矛盾冲突、利益协调到实现各方互利共赢的动态博弈过程,其构成了低碳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探明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内在关系、建立各主体的利益均衡机制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

国外学者对农业低碳化及其相关政策机制较早进行了研究,较多围绕提高农地固碳功能、制定固碳政策展开。Tristram O West等认为减少农作物的产量会使农作物的碳吸附功能下降而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滥用土地也会使土地的碳吸附功能下降而导致碳排放量增加,总之农地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土地的碳吸附能力[2]。Freibauer等在研究欧洲农地固碳功能时指出,禁止开发生物燃料、鼓励农民有机耕作、强化政府的低碳政策和理念等能促使农地固碳功能的提高[3]。John M Antle认为农地固碳功能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碳交易来实现,并且碳交易也能减少土壤的碳损失率、增加农民收入[4]。

国内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开始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低碳农业的内涵界定和基本理论[1,5]、发展现状[6]、模式及对策[7]等视角,而对于低碳农业涉及的利益主体的研究较少。漆雁斌、江玲利用静态博弈方法讨论了涉农企业之间、农户之间及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策略选择[8]。曾小艳、鲁德银针对农业产业化中政府、龙头企业、农户、消费者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安全低碳行为的行动策略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9]。鲁德银、王习春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农户、企业和消费者对低碳技术与模式的预期收益不高,企业和农户不愿采用低碳技术与模式,消费者不愿为低碳农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10]。

演化博弈理论在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国内对关于低碳问题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演化博弈也展开了丰富的研究。王京安等通过演化博弈分析发现,政府政策的合理引导、企业自身技术条件的提高可促使企业逐步趋向于低碳生产[11]。何丽红、王秀建立了低碳供应链中政府和核心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企业实施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收益和成本、政府对企业的奖惩力度都会直接影响博弈结果[12]。赵黎明等重点讨论了旅游产品碳排放核算制度与相应的激励政策下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低碳策略的演化发展[13]。

随着低碳农业的进一步推广,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更加复杂,因此需要运用更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去探析内部利益关系。本文在上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从低碳农业的三个主要利益主体――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户入手,构建“政府-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农户”两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各主体低碳发展行为策略的稳定性以及优势稳定策略组合所需要的条件,以期建立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均衡机制,为促进低碳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建议。

一、“政府-农业企业”演化博弈分析

(一)模型的假设及建立

在低碳农业的推广过程中,政府部门试图通过各项监管措施来引导农业企业实行低碳农业生产,以此实现农业的低碳转型。农业企业会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情况,选择是否进行低碳生产。假设政府和农业企业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两者之间的行为博弈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进行。政府对农业企业的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监管和不监管;农业企业也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实行低碳农业生产和不实行低碳农业生产(实行传统农业生产)。设初始状态下,政府选择监管的概率为p,选择不监管的概率为1-p;农业企业选择低碳生产的概率为q,选择传统生产的概率为1-q。

政府若选择对农业企业进行监管,监管成本为Cg,包括政府搜集农业企业碳排放情况等信息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政府监管采取的方式有罚款、补贴和碳税返还。其中,政府对实行低碳农业生产的企业给予的补贴为A,碳税返还为T,对实行传统农业生产的企业进行罚款F。在政府监管条件下,若企业实行低碳农业生产,政府将获得长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增加,也包括政府声誉的提高,此部分效益记为Rg。若企业实行传统农业生产,政府要付出环境治理费用Pg。

设农业企业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获得的收益为R0。若企业选择低碳农业生产,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Ce,包括对低碳原材料、低碳技术设备、清洁能源的投资购买等;同时企业也会获得额外收益Re,包括碳排放费用的减少、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获得的良好社会声誉等;同时,若政府选择监管,企业可获得低碳补贴和碳税返还。

根据以上假设,得到政府与农业企业的博弈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二)模型的局部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根据矩阵,政府实行监管与不监管的期望收益Ug1、Ug2以及平均期望收益Ug分别为:

Ug1=q(Rg-Cg-A-T)+(1-q)(F-Cg-Pg)

Ug2=-(1-q)Pg

Ug=pUg1+(1-p)Ug2

得到政府实行监管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p)=dpdt=p(Ug1-Ug)=p(1-p)[[q](Rg-A-T-F)+F-Cg]](1)

农业企业实行低碳农业生产与传统农业生产的期望收益Ue1、Ue2以及平均期望收益Ue分别为:

Ue1=p(R+Re+A+T-Ce)+(1-p)(R0+Re-Ce)

Ue2=p(R0-F)+(1-p)R0

Ue=qUe1+(1-q)Ue2

得到农业企业实行低碳生产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q)=dqdt=q(Ue1-Ue)=q(1-q)[[p](A+T+F)+Re-Ce]] (2)

令F(p)=0且F(q)=0,解得:

p1=0,p2=1,q*=Cg-FRg-A-T-F;q1=0,

q2=1,p*=Ce-ReA+T+F

由此得到博弈矩阵的5个局部均衡点A1(0,0)、B1(0,1)、C1(1,0)、D1(1,1)、E1(p*,q*)。其中,A1、B1、C1、D1四点为纯策略均衡点,E1为一个混合策略均衡点。

根据Friedman(1991)提出的方法,检验动态系统的雅可比矩阵的行列式和迹的符号可以分析该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14]。由式(1)和式(2)可得,在政府-农业企业系统中,雅可比矩阵J及其对应的行列式detJ和迹trJ分别为:

J=[(1-2p)[q(Rg-A-T-F)+F-Cg]p(1-p)(Rg-A-T-F)

q(1-q)(A+T+F)(1-2q)[p(A+T+F)+Re-Ce]]

detJ=(1-2p)(1-2q)[q(Rg-A-T-F)+F-Cg][p(A+T+F)+Re-Ce]

-pq(1-p)(1-q)(Rg-A-T-F)(A+T+F)

trJ=(1-2p)[q(Rg-A-T-F)+F-Cg]+(1-2q)[p(A+T+F)+Re-Ce]

农业企业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转向低碳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设备、技术,尽管从长远利益考虑,Re大于Ce是可能实现的,但在短期内获得Re>Ce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假定存在Ce>Re。此外,为充分说明博弈的经济含义,假定Rg>Cg+A+T,即在政府监管条件下,农业企业低碳生产而使政府获得的长期效益的增加大于其监管成本和对企业给予的补贴、碳税返还之和。根据5个局部均衡点对应的detJ和trJ结果,需要讨论Cg-F、Re+A+T+F-Ce和Rg-A-T-F是否大于零。若Cg>F,由于Rg>Cg+A+T,则恒有Rg>A+T+F;同理,若Rg

当Cg>F且Ce>Re+A+T+F时,尽管政府对农业企业实行监管政策,但是采取的各种干预方式的力度均不足。政府对非低碳生产企业的罚款较小(F),不足以补偿其付出的较大的监管成本(Cg);对低碳生产企业的补贴(A)和碳税返还(T)也较小,而企业的低碳生产的额外成本太大(Ce),导致其没有动力采取低碳生产决策,双方的策略选择将倾向于(不监管,传统农业生产)。为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采取措施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提高监管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借助并发挥公众、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让其参与到对农业企业生产的监督中来,同时创建良好的社会舆论机制,增加监管的声誉效益。

当Cg>F且Ce

演化博弈的最终均衡结果取决于博弈的初始状态,当初始状态位于区域A1C1E1B1时,系统将收敛于A1(0,0);当初始状态位于区域C1D1B1E1时,系统将收敛于D1(1,1)。为了在更大的可能性上得到(监管,低碳农业生产)这个希望的均衡结果,需要扩大区域C1D1B1E1,同时减少区域A1C1E1B1。各区域的大小是由鞍点E1(p*,q*)决定的,如果要扩大区域C1D1B1E1,则要求鞍点E1(p*,q*)向左下方移动,这要求p*=Ce-ReA+T+F与q*=Cg-FRg-A-T-F的值变小。

从各个参数来看,政府降低监管成本、增加对企业的罚款、补贴和碳税返还;企业降低低碳生产成本、增加低碳生产收益,都会使p*和q*变小。

当RgRe+A+T+F时,政府对非低碳生产农业企业的罚款足够大,但是对低碳生产企业的补贴和碳税返还相对较小,企业同样倾向于传统生产,系统最终向(监管,传统农业生产)演化。

当Rg

为使系统更好地向(监管,低碳农业生产)演化,从政府的角度看,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试图降低企业转向低碳农业生产的成本(向企业提供低碳技术、设备、人才支持等)、增加企业低碳生产的额外收益(帮助企业加大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力度等)。

二、“农业企业-农户”演化博弈分析

(一)模型的假设及建立

农户是低碳农业的重要参与主体,其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两者需要合作来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又存在利益冲突。在“企业+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中,农业企业通常是低碳农业生产的领导决策者,而农户是具体执行者。在农业企业选择低碳生产决策的前提条件下,为确保低碳农业的规范生产,假设双方通常会签订相关的低碳生产标准协议。农户在企业提供的低碳技术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生产,农业企业则将低碳生产经营带来的利益分配一部分给农户。但是,由于实际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利益联结机制的脆弱性,企业可能不愿意把低碳生产经营的利益分配给农户,农户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不一定会按规范低碳生产。

假设农业企业和农户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双方都是有限理性,且博弈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进行的。农业企业对农户的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分配低碳收益和不分配低碳收益;农户也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按规范生产和不按规范生产。设初始状态下,农业企业选择分配收益的概率为m,选择不分配的概率为1-m;农户选择按规范生产的概率为n,选择不按规范生产的概率为1-n。

设企业分配给农户的收益为W;农户按规范生产会使企业低碳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下降,此部分收益记为Rb;农户不按规范生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为D;当农户按规范生产,而企业不分配低碳收益给农户时,农户会向地方政府申诉,政府对企业实施罚款Fb,罚款补偿给农户。

农户若选择按规范生产,需要付出额外成本Cp,包括替换已有高碳技术而引致的产能减少、学习低碳农业技术的成本、劳动投入的增加等;同时会得到规范生产带来的额外效益Rp,包括文化技能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设施条件的改善等。当企业分配低碳收益给农户,而农户不按规范生产时,农户要向企业支付违约金Fp。

根据以上假设,得到农业企业与农户的博弈收益矩阵如表3所示。

(二)模型的局部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参考政府-农业企业系统模型复制动态方程的推导方法,根据表3,得到农业企业选择分配收益、农户选择按规范生产的复制动态方程分别为:

F′(m)=dmdt=m(Ub1-Ub)=m(1-m)[[n](Fb-Fp)+Fp-W] (3)

F′(n)=dndt=n(Up1-Up)=n(1-n)[[m](Fp-Fb)+Rp+Fb-Cp] (4)

令F′(m)=0且F′(n)=0,解得:m1=0,m2=1,n*=W-FpFb-Fp;n1=0,n2=1,m*=Rp+Fb-CpFb-Fp

从而得到农业企业与农户组成的动态演化博弈矩阵的5个局部均衡点为A2(0,0)、B2(0,1)、C2(1,0)、D2(1,1)、E2(m*,n*)。

根据式(3)和式(4),在农业企业-农户系统中,雅可比矩阵J及其对应的行列式detJ和迹trJ为:

J=[(1-2m)[[n](Fb-Fp)+Fp-W]m(1-m)(Fb-Fp)

n(1-n)(Fp-Fb)(1-2n)[[m](Fp-Fb)+Rp+Fb-Cp]]

detJ=(1-2m)(1-2n)[[n](Fb-Fp)+Fp-W][[m](Fp-Fb)+Rp+Fb-Cp]-

mn(1-m)(1-n)

(Fb-Fp)2trJ=(1-2m)[[n](Fb-Fp)+Fp-W]+(1-2n)[[m](Fp-Fb)+Rp+Fb-Cp]

假设FpW,否则农户一般情况下不会愿意与企业签订协议,企业也不会把收益分配给农户,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根据上述5个局部均衡点对应的detJ和trJ结果,需要讨论Rp+Fb-Cp与Rp+Fp-Cp的是否大于0。由于Fb>Fp,若Cp>Rp+Fb,必有Cp>Rp+Fp;同理,若Cp

当Cp>Rp+Fb时,农户按规范低碳生产带来的额外效益较小(Rp),或者政府对农业企业不分配收益而实施的罚款较小(Fb),二者之和小于农户选择低碳生产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Cp),系统将会收敛于A2(0,0),即(不分配收益,不按规范生产)这一均衡状态,这是地方政府不愿看到的结果。从自身短期利益考虑,由传统生产方式和习惯转向新型的低碳生产方式付出的成本很大,农户宁愿支付违约金也不愿按规范低碳生产,但长远来看,这对农户自身和农业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为促使农户合作推广低碳农业,政府和农业企业必须着力降低农户的低碳生产成本、增加农户的低碳生产效益。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引导农户改变生产观念、增加对农户的收益分配、对农户免费进行低碳种植生产技术培训、提供或改善低碳农业生产设施等等。

当Cp

三、结论

本文对低碳农业推广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内部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政府与农业企业之间、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低碳决策行为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各主体演化策略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政府部门对农业企业不监管或者采取的监管措施力度不够时,农业企业实行低碳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挫伤,系统会向(不监管,传统农业生产)演化。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政府的低碳监管成本,增加监管收益。可以通过充分调动公众、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对农业企业生产的监督,降低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费用;同时,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机制体系,使得政府通过监管能获得较大的声誉效益,以此激励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2.农业企业是否实行低碳农业生产主要受低碳生产成本、低碳生产额外收益、政府监管力度(包括高碳罚款、低碳补贴和碳税返还)三个参数的影响。因此,政府要加大对非低碳生产农业企业的惩罚力度,给予低碳生产企业合理的财政补贴和碳税优惠,同时可以对实行低碳生产的农业企业提供低碳发展技术设备、信息、人才等的支持,加大对企业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宣传。总之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企业的低碳生产成本,使其获得更多的低碳效益,从而引导和帮助农业企业更好地开展低碳生产。

3.农户是否按规范低碳生产主要受低碳生产成本、低碳生产额外效益、企业分配的低碳收益、不按规范生产而支付的违约金几个参数的影响。农业企业要积极向农户传授低碳生产技术、改善低碳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户的收益分配,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强农户的低碳意识和理念,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农户合作推广低碳农业。在引导农户从事低碳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农户的切身利益,当农户不选择低碳生产时,农户自身和企业的长远利益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总之,政府通过给予补贴、碳税返还等措施来鼓励农业企业实行低碳生产;农业企业通过传授低碳生产技术、改善低碳生产设施条件、分享低碳生产收益等途径来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促使农户与其合作,最终可实现三方共赢以及低碳农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冉光和,鲁钊阳,王建洪.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可行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0):157160.

[2]Tristram O West,Gregg Carbon Flux From Agriculture:Carbon Emissions,Carbon Sequestration,Crop Yield,and Landuse Change[J].Biogeochemistry,2003(63):7383.

[3]Annette Freibauer,Mark D A Rounsevell,Pete Smith,et al.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Soils of Europe[J].Geoderma, 2004,122(1):123.

[4]John M Antle.Agricultural Carbon Sequestration,Poverty,and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13):327352.

[5]王青,郑红勇,聂桢祯.低碳农业理论分析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 17.

[6]张莉侠,曹黎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03106.

[7]秦军.低碳农业发展的障碍、模式及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7075.

[8]漆雁斌,江玲.我国农业低碳发展参与主体的博弈行为与困境化解[J].农村经济,2013(10):812.

[9]曾小艳,鲁德银.农业产业化主要利益相关者安全低碳行为的博弈分析[J].农业经济,2014(12): 1315.

[10]鲁德银,王习春.农业产业化低碳技术预期与策略的调查与博弈分析[J].农业经济, 2015(2):1315.

[11]王京安,韩立,高,等.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2(22):234238.

[12]何丽红,王秀.低碳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进化博弈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 2730.

[13]赵黎明,陈粗ィ刘嘉h.低碳经济下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演化博弈[J].旅游学刊,2015(1): 7282.

[14]Friedman D. 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Econometrica,1991,59(3):637666.

[15]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3版.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37241.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Respective Stakeholders

During Promotion Process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HE Xiaozhou, TANG Wan, PENG Y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低碳农业的概念范文6

低碳经济的发展直接催生了“碳金融”这个全新的概念,迄今对于碳金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综合分析各有关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碳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说,碳金融包含碳排放有关的服务及市场体系、财政、监管、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狭义地说,碳金融指的是政府、环保组织、企业等利益主体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配额进行交易的金融活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多源于其较强的负外部性,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这时政府开始介入,但由于政府固有的缺陷(事后处罚、信息不对称等)又可能造成政府失灵,这样环境治理效果往往不佳。在充分利用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基础上,碳金融汇集了社会监督、政府管理及市场调节等多方力量,是回避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完善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创新举措,有助于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金融手段具有高经济效益、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各利益主体具备刺激性而非强制性、兼具微观防治与宏观调控功效等独特作用,其在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用巨大。碳金融的创新之处在于赋予温室气体一定价值,并在金融市场上促进碳信用的交易,将生产的负外部性转为正外部性,推动了传统高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发展模式的有利转变。

二、运用SWOT分析农业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农村经济带来了许多重大成就,然而,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相伴而生。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性支柱产业的农业仍然处于低效低产高投入高排放的高碳行列,农业生产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污染与工业向农村的逐步转移更加剧了恶化的进程。因而,发展农业碳金融不仅有助于顺利实现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更能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并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寻求农业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策略,接下来将运用SWOT方法对农业参与碳金融问题进行态势分析。

1、我国发展农业碳金融的优势

首先,作为排碳大户,我国农业的碳源非常丰富。据有关报告称,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是农业,而发展中国家可以运用农业固碳等技术全面发挥其农业70%的减排潜力。在不考虑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及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加工生产的条件下,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农业的排碳量约占17%,可见,我国农业的固碳及减碳潜力巨大。通过开展农业碳金融能够为我国争取更多碳减排量,或向需要额外购买碳排量的机构或国家出售碳信用,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获取收益的机会。其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CDM(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东道主国家,农业碳减排市场较广,有着丰富的可供开发成CDM项目的资源。秸杆发电、生物质能、畜便甲烷收集利用等是目前已在我国得到开发的项目,且初见成效,未来更多的CDM项目将得到开发。作为农业大国,农业CDM模式在全国推广开来意味着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再次,农业固碳在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压力上作用巨大。工业碳排放是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这时通过其他途径部分转化工业碳排量就十分必要。低碳农业可以实现在大量降低碳排量的同时发挥其固碳功效,如农田土壤固碳。我国可抓住碳金融这一机遇,使农业的固碳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升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我国开展农业碳金融项目将免受场地限制且成本较低。相比资源和空间小、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农村资源更丰富,在农村设立碳减排项目会更加可行。农村土地租赁成本低,土地广阔,使碳减排项目建设免受场地限制且成本大大降低,这样在碳减排量价格一定的条件下,项目成本的减少会对其在碳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有所提升。

2、我国发展农业碳金融的劣势

其一,我国农村普遍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农业碳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大多数农民只对农业生产的有关知识较为熟悉,却对环境、金融等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而作为农业碳金融专业人才对所有这些知识都应全面掌握,且要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上改进生产方式与技术,以便切实维护、管理并监控农业低碳项目的开展。人才缺乏给农业碳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其二,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是阻碍农业碳金融发展的又一因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农村在金融业发展、水电供应、农田水利、商业服务等设施条件上建设较为滞后,无法为农业碳金融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撑,进而使得低碳项目的建设得不到农村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持。其三,部分农民从思想上抵触农业碳金融,不配合低碳项目的展开。农业碳金融能否在未来给农民带来实在的经济利益还未可知,农民对其能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问题尚存怀疑,对于农业和工业来说,碳金融都是一场变革,部分农民的在农村引进低碳项目的过程中难以改变其旧有观念,不赞同实施碳金融项目。其四,农业生产自身存在的经济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加大了开发农业碳金融的难度。农民决策缺乏科学性、农业生产周期长、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增加了农业的经济风险。同时,我国农业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且抵御能力差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我国农业饱受自然风险。

3、我国发展农业碳金融的机遇

首先,目前我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利用金融杠杆发展碳金融已获得初步成效。各大交易所的碳交易日益活跃,CDM基金和绿色碳基金得以成立,为CDM项目、碳汇和碳交易市场的规范打下基础。低碳有关金融创新也有了新进展,未来将会更多地涉足农业领域。其次,农业碳金融有利于吸引发达国家的农业碳资金与技术,而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与技术。通过引入CDM项目,我国农村可吸收国外先进的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与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在农业产业领域引入国外碳资金,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者,碳金融明显的杠杆效应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碳金融的发展需要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基础上以政府为导向,这是对农业金融发展的有益补充,也克服了政府独自帮助农业进行低碳经济转型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最后,农业碳金融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口就业压力,形成我国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农业碳金融交易机制较为复杂,涉及部门与机构众多,其所产生的活动经济收益有利于形成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农业低碳项目的运转将产生大量人才需求,这将大大提振农村就业形势,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口流动现象,最终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4、我国发展农业碳金融的挑战

第一,我国碳金融政策忽视了对农业领域的偏倚。当前我国重点开展的碳金融领域尚局限于化工、能源等产业,而与农业相关的生物质能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农业碳金融,农业CDM项目亦有边缘化趋势,使得碳金融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在碳排放市场上我国较为被动,议价能力较弱。尽管我国的排放权最大,但在碳排放权交易整体产业链上我国仍处于最低端,中国企业出售碳排放权后无需承担任何风险,所有损失均由买家承担,企业的谈判时经验不足,国外制定碳减排标准,等等,都削弱了我国的议价能力。第三,城市加快了向农村转移工业污染的步伐,这违背了农业碳金融的发展初衷。近年来各大城市为了缓解环境压力,在牺牲农村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转移工业污染,使农业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威胁。

三、促进碳金融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潜力的有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