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范例6篇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金融沟通的加强,金融保险业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遭受到不小的压力,在这一情况下,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与行业需求,改变高职金融保险人才的培养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以促进高职金融保险教育自身不断发展,已成为一个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本校2009、2010、2011届毕业生就就业率、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跟踪调查。

1、就业率分析

本校金融保险专业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较高,都超过了90%,尤其是今年更是超过95%,这也超过了学校各专业平均就业率。由此可见,本校金融保险专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2、就业方向分析

通过对2009、2010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跟踪分析来看,80%以上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与金融保险相关的工作,只有少数毕业生从事了其他行业工作,这也是正常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咨询公司和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公司,从事保险咨询、保险的、保险策划、信息分析和理财服务等工作。

3、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

本校初步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系统,及时反馈学生的就业状况,并结合保险公司的反馈和毕业生的座谈会,了解到以下情况:一方面用人单位评价本校毕业生保险基础知识较扎实,工作踏实,能安心保险一线工作,但有部分毕业生动手能力欠佳,适应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得知,大多数保险金融专业毕业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学习,为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提供了理论知识。但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实践课程开设得不够好,高职教育特点没有明显突出自身的特点。

二、金融保险行业需求分析

1、金融人才数目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全球金融业并构与联合的浪潮推动下,不仅保险公司需要金融保险人才,而且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企事业单位和劳动民政部门也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人才。同时,在保险业的发展与拓展中,人才的作用不言而喻。按照惯例,开设一间保险公司内勤管理人员约80人,分公司约50人。而有专家预测保险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30%,可以说,中国保险业对金融保险人才数目需求的数量激增。

2、岗位需求分析

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业务扩充、人员调整等引起管理系列、内勤系列、银行系列的人才需要。其他行业对金融保险人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需求,一是保险公司对保险人的需要;二是保险经纪公司对保险以纪人的需求;三是邮政、货运、航空、汽车销售等部门需求保险兼业人才的;四是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人才的需求。

3、能力需求分析

银行、证券及保险业务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使得现代保险业需要的是保险与金融融合的多面型的人才,不仅要对保险知识了解掌握,同进还要对银行、证券、投资理财等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从企业和各保险公司的反馈来看,各各企业除注重人才的应用性、复合性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如人际交往。那就要求相关高职院校在金融保险人才培养上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保险实务类课程开设,注重学生实习实训,还要注重通用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培养出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供需不对称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有供给、有需求,应当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但我们却看到金融保险专业就业的双难矛盾:保险专业的学生工作难觅,保险企业则是人才难求。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供需不对称的原因何在,我们从学校、教学、企业、学生四方面分析了内在原因。

1、从学校方面来看

人才培养方案决定培养出人才的类型,对于金融保险这一专业,学校没有及时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作调整,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未做相应调整。同时,学校对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与部分本科院校存在相似性,对基础理论课程比较重视,而忽视了课程发展性、时代性,对目前一些比较重要的险种,如责任保险、保证保险等重视不够。这种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保险的实务性,没有突出层次性,加之与本科院校雷同,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与本科生相比,并无优势,无法形成错位竞争。

2、从金融保险专业教学来看

教学手段上,尽管不少高职院校以多媒体代替传统的黑板和粉笔,但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导致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达不到保险行业人才招聘的基本条件。由于保险学自身的应用性特点,在教学手段上,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忽视行业发展动态与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强调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环节,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培养出的毕业生也就难胜任保险公司的要求。同时,在考核方式上,高职院校采用的主要还是期末试卷考试再加平时作业的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偏重于单纯记忆成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从企业、公司方面来看

部分企业、公司只是关注当前市场份额,需要螺丝钉式人才,目光短视加上对保险教育认识的偏差,使得在就业市场上,金融保险专业的毕业生反而不如电脑、财会、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

4、从学生方面来看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大部分毕业生择业心态较为主动,但是不少毕业生就业标准过高,对薪资、工作地点均有较高要求。希望到大中城市可沿海城市工作,而不愿意到乡镇和基层工作;希望从事相对稳定的保险内勤工作,而不愿意从事保险外勤工作。就业理念上的误区,职业定位不清,加上心理素质不高,使得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挑三拣四,错失良机。

四、高职金融保险教育与就业协调发展方略

因此,在当前经济环境条件下,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适应市场,改变观念,丰富人才培养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手段,突出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实用性。#p#分页标题#e#

1、端正就业择业观念,沟通信息,找准自身定位

(1)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

高职学生在就业理念上有误区,职业定位不清,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如在金融保险专业教学中,可增加有关就业趋势的内容,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结合时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深对就业的认识。同时,可利用实践教学让学生制定目标,明确就业方向,从而达到以教学促进就业的目的。

(2)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校分析了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的人才需求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即具有良好的保险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群是各类保险公司从业人员、保险人或经纪人、证券及银行等相关行业金融保险方面的从业人员,并由此培养目标出发制定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找准自身定位

由培养目标和方案可以看出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性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找准自身定位,不仅要注重基础,还要掌握多方面知识,在意志上还要有一股子特别的“韧性”。

2、丰富人才培养内容,适应市场,提高学生竞争力

(1)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应调查、预测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面向市场,面向专业,面向应用,构建课程体系。首先,确定理论课程体系时要依据以下原则,要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既合理,又实用,特别要包括与金融保险行业知识相关的前沿知识等。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能够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为了加强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引入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再次,根据金融保险市场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由原来单一金融保险方向课程向多个方向延伸,如包括保险综合管理、保险营销、涉外保险等,注重培养多方面能力。

(2)整合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课程间存在着重复现象,在构建了适应市场的课程体系后,课程内容上可以进行整合。课程内容要以培养应用、操作能力为中心,在结合一定的地方特点、行业特点,突出课程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在此基础上,不忽视计算机和外语的教学,为就业提供多方保证。同时,推行模块教学,对模式内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突出高职特色,建立模块教学内容及体系。

(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上除了不断整合,适应市场外,还要志时俱进。一方面,可以采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邀请校外的保险专业人士阐述一些前沿问题,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热点,接近专家。另一方面,也可利用选修课,适当引入外文教材,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以适应全球化趋势。

3、调整人才培养手段,与时俱进,注重学生素质提升

(1)改革教学方法

在金融保险专业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创新地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精选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来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还可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或者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以专题形式促进教学。

(2)培养职业精神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也是今天各企业看重的人才素质之一,在高职教学中,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相关活动,有目的打造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在工作压力较大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同时使学生具备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为就业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发挥实践课程作用,拓展渠道,打造实用型人才

(1)建立校内实践课程体系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校内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开展以下三方面训练: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就金融保险专业而言,还可以和相亲保险公司联系,利用其软件,进行情景教学,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保险业务各环节、各技能有所了解,有所熟悉,将实践二字在教育教学中很好落实。

(2)实行校企合作,推动就业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

 

一、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依托优势学科发展情况分析 

 

为了满足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需要的专门人才,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999年,全国首批有8所高校获得了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资格,目前,全国已有125所高等院校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生,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梯队,相关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培训正在深入展开。 

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没有标准可依,没有资料可参考,各校基本上都是利用本校的学科优势,在原有学科基础上结合本校特色确立自己的专业定位。 

通过对全国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校调查,各校发展的方式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以社会学为基础进行建设,依托社会学的资源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社会角度开展研究。二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基础进行建设,利用原有的经济管理学科的优势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经济管理角度开展研究。三是以医学为基础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医学为基础,侧重发展医疗保险方向是近些年一些医学院校的探索。 

 

二、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保险学科交叉发展、培养特色人才的探索 

 

中央财经大学于2000年开始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至今己走过了10年的历程,目前已有248名本科层次的学生顺利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我们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岗位及课程设置方面的调研。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有65.38%的毕业生工作在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其中在保险行业工作的最多,占毕业生总数的34.62%。调查结果表明,具有中央财经大学特色的与保险学科交叉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 

 

1.在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下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中央财经大学的保险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因此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立之初就树立了在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下依托学校既有的优质保险学科平台进行专业建设的理念,侧重发展社会保障。这种设置并不是两个专业的简单拼接,而是两个专业的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一方面是源于保险和社会保障这两个学科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虽然在我国的学科设置中,保险学归属于经济学科,而社会保障被划分到管理学科下,但保险与社会保障具有与生俱来相同的属性,二者都是应对风险的措施,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方面所采用的原则是一致的,都是多数人共同分担少数人所发生的风险——大数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与社会保障都可以包涵在社会风险管理的范畴之内,因此中央财经大学这种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了保险与社会保障两个学科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这种专业设置体现保险与社会保障两个学科在内容上既有交叉,又互为补充,各有侧重。社会保障是公民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而通过商业保险则可以使人们获得更高程度的保障。从应对和化解人们所面对的风险角度来看,保险与社会保障既具有同源性,又具有补充性。 

 

2.依托学校保险专业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程设置,培养特色人才 

在较强的保险专业实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财经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其培养方案中,在保证完成教育部规定的主干课程的前提下,设置了一组与保险学科相结合的保险类课程,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形成了特色。这类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学、精算学原理、保险法、保险基金管理与运用、风险管理等课程。 

对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对保险类的专业课程评价普遍比较高,特别是对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学、精算学原理这三门课程。其中“保险学原理:在所有课程中排名第一,有65.39%的毕业生认为该课程对其毕业后的工作“有一些帮助”或“非常有帮助”。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方面这门课程是作为专业课程最先开设的,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形成有帮助,另一方面该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在保险公司工作,这门课程是其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基础。有46.19%的学生认为“人身保险学“课程对其毕业后的工作“有一些帮助”或“非常有帮助”;34.62%的学生认为“精算学原理“课程对其毕业后的工作“有一些帮助”或“非常有帮助”。 

我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了学校在保险学科的特色,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不仅具备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了保险方面的专业知识,扩大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也满足了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对于具有社会保障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 

 

3.重视实践教学,共享保险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是通过实验、调研、实习等手段,使学生直接接触实务,了解实际部门的运作,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实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内的实践技能训练和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两大类。课堂内的实践包括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非独立设课的课程实验和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或模拟训练,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包括周末和假期的社会调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研究项目及“第二课堂”活动等。这些活动安排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形成了不间断的实践学习。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从2005年9月起在全院本科生中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一入大学就可以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所在学校优势学科交叉发展的对策 

 

根据此次对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合其他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建设的情况,我们对未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结合所在学校学科优势实现交叉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选准优势学科,合理确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优势学科的结合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身是一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新体系,其内容包括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住房保障、教育保障,等等。但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理论本身还远未完善和系统化,甚至落后于本已迟滞的社会保障改革实践。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深入与理论的完善,作为主要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专门人才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也应突出特色,依托所在学校优势学科的基础发展是一种成功的尝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优势学科的选择,应选择那些与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有合适结合点的学科,在其基础上进行特色发展,绝不能进行随意的组合,否则该专业就会成为两个学科或专业的简单拼盘,学生掌握的知识难以系统化,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课程设置既要保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础,也要体现交叉特色 

依托优势学科发展并不是办“第二个”某专业,应立足于培养具有本专业背景和交叉学科特点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中,既要保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开设,又要有交叉学科中与本专业领域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原来的课程体系中,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学和精算学原理三门课程均体现了寿险公司的业务特点,受到毕业生的肯定,而风险统计模型课程虽与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有关,但与专业主要为人的风险提供保障关系不大,毕业生对这门课程反应冷淡。 

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应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要经常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专业研讨会、走访用人单位等形式及时了解课程的适应性,并及时调整。中央财经人学在这方面深有体会,现行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最初版本已有较大差异,根据毕业生反馈,我们及时删除了不适合的课程,如风险统计模型等,增设了适应需要的课程,如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社会保障职业模拟(在高年级开设)等。 

 

3.师资队伍建设应体现多学科优势,切忌“自我保障”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范文3

据保险专家对我国保险市场进行的前瞻性预测,保险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可达到30%,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15~20年。保险业结构的调整,新增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对人才的需求,社会保障体质的发展都会增加市场对保险人才的需求。但是,保险人才市场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失衡。一方面需求与供给量严重失衡,造成保险业界不断地挖墙脚现象;另一方面保险人才供给出现了岗位、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脱节,保险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因为保险公司招聘的岗位大多为营销员,而毕业生由于存在行业和岗位偏见、缺乏人际关系、社会经验等,往往希望直接做管理、内勤等,同时保险公司对人才的从业经验要求较高,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可能具备这些要求,出现严重的需求与供给质的失衡。

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保险专业的就业岗位定位不准确。目前不少应用型高校开设的保险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切合实际地拔高培养规格,导致保险专业学生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多而不精,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保险行业的营销岗位数占全部岗位数的80%,保险营销岗位人力资源缺乏。应用型高校保险专业的学生应当先定位于保险营销而不是保险管理人员。

(二)实践教学计划不完善,考评体系不健全。根据我院保险方向2011年培养计划,保险方面的相关课程有保险学原理、保险实务、保险精算、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社会保险,缺少财产保险案例分析、人身保险案例分析,缺少保险单填制、保险销售、保险理赔、保险查勘等实践课程。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与专业理论教学计划、其他金融专业的教学计划等,都没有明确的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从整个教学计划来看,其中只有大二暑假以后的实践环节,但此环节多为学生自主选择,所以效果并不佳。这关键是实践教学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考核体系,学生暑期的实习更多的带有应付性,起不到真正的锻炼、提高。同时,课程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是由不同老师来完成,缺乏统筹安排与协调,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金融实验室还有待完善。目前,我院金融控制中心已经成为现代化的金融实验室,具有了标准的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和商业银行业务模拟操作系统,使学生能在实验室即可获得与证券公司相同的实时股市行情及相关信息,据此进行模拟投资实习,除了虚拟资金外,与实际投资完全一致。另外,具有完善的金融各领域的考证题库,但缺少保险的实践操作,比如保险单的填制,保险出单系统的模拟,保险理赔等的模拟操作。

(四)实践教学环节脱钩,教学方式单一,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我院保险方向缺乏完善的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论文、毕业论文体系,各环节相互脱钩,实验项目无法进行,教学课时得不到满足;课程实习等过于形式化,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选择,缺乏有效的实习基地,所形成的论文很少深入实际进行调研,文章质量不高。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就是侧重于案例教学,虽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口头表达的能力,但终归纸上谈兵,与现实差距较大。

(五)保险专业教师缺乏社会经验与实践经验。我院现有三名保险专业教师,一名是保险专业毕业,另外两名是金融专业毕业,无任何保险公司从业经验。另外,学院管理体制使得老师难以有课余时间参与保险公司的实践。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空有理论缺乏实践,也难以教给学生符合行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虽然专业基础扎实,虽然备课充分,但难免照本宣科,泛泛而谈,难以正确把握保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加强保险专业实践教学途径思考

(一)完善教学计划和实践考评体系。首先,要完善教学计划,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等,比如增加财产保险案例分析、人身保险案例分析课程等;其次,完善实践考评体系,针对大二学生暑期的实习,一方面学院可事先联系并指定实习地点,其次对于实习加大考核力度,通过严格的考核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从实习中得到锻炼,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再次,端正学生的就业理念,不要只想着到保险公司当管理人员,而应该具有从基层干起再逐步晋升,脱离基础环节的实践经验是难以胜任内勤及其他管理方面工作的。

(二)完善金融控制中心有关保险方面的实践项目。金融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够较好地满足商业银行及证券操作方面的实践,应该增加保险单填制、保险理赔、保险系统操作等保险方面的实践软件。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职业本位;保险专业群;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形势需要的保险专业人才。近几年,高职保险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但学生进入企业之后,部分用人单位和学生自己反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机地与工作结合起来。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保险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这是保险专业教学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1]。高职保险专业群则是高职院校若干个保险相关专业学科组成的一个集合,具体包括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的金融保险、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机动车保险实务等。

一、保险专业群课堂教学效果的现状调查

为了说明目前保险专业群课堂教学效果,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专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湖南省内各高职院校的保险专业群的在校学生、该专业群毕业学生和从事该专业群教学或教学管理的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890份,有效回收810份,有效回收率72.8%,其中在校生460份、毕业生270份、教师80份。调查问卷从在校生对专业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评价、毕业生对该专业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或教学管理教师对专业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评价三个维度进行。通过大量数据收集整理,笔者掌握了较多关于保险相关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保险专业群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占到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76.1%,说明该专业群的教师工作态度认真;已毕业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满意的占到被调查毕业学生的71.7%,低于在校学生的83.5%,说明该专业群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不断提升。但是,有30.1%的学生和37.4%的教师对该专业群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满意,而且62.6%的学生上课偶尔玩手机,其中16.7%的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时间超过5分钟,说明少数学生对该专业兴趣不足,不同学校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待提高。

(二)学生厌学情绪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增加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保险专业群的学生第一学期上课偶尔玩手机的人数最少,占到被调查在校生的15.2%,但第二学期后上课偶尔玩手机的学生比率迅速增加到45.2%,第三学期上课偶尔玩手机的学生比率达到52.5%,第四学期最高,达到78.21%,说明该专业群学生的厌学情绪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另外,保险专业群的学生逃课现象比较常见,仅有43.3%的在校生从不逃课,41.3%的学生有选择性的逃课,另有4.6%的学生经常逃课。在对学生逃课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逃课人数的比例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不断递增,第一学期偶尔旷课的学生人数最少,占到被调查在校学生的5.6%,第二学期偶尔旷课的学生为17.6%,第三学期偶尔旷课的学生为25.9%,第四学期偶尔旷课的学生则超过30%。第四学期部分学生忙于联系实习单位,旷课比率有所增加,但课堂吸引力不足是造成学生厌学情绪逐年递增的主要原因。

(三)毕业生就业数量高但质量不高

目前,湖南省内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保险相关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大三实习是顶岗实习,毕业时基本可以实现实习转就业,毕业学生就业率非常高,接近95%,即学生毕业就能基本实现就业。毕业3年以上的保险专业群的毕业生,年收入高于50000元,占到被调查人数的85.2%,说明该专业群的毕业生的发展潜力还是不错的。但在对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毕业1年内年收入高于50000元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20.1%,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占42.1%,说明保险专业群的毕业初期就业劳动报酬不高。调查还发现,毕业1年内跳槽两次以上的毕业生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1.5%,说明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不好,就业能力不强,保险专业群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教师的教学压力比较大

调查中发现:认为“自己的理论水平大大高于实践能力”的教师占到被调查教师的75.3%;认为“网络上可以借鉴的保险相关资源非常有限”的教师占到被调查教师的54.4%;认为“学生差异较大,教师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达到充分发展”的教师占到被调查教师的92.6%。另有超过80%的保险专业教师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从教师的职业性质来讲,教师的职业压力指数本来就比较大,对于保险专业这样的新型专业的教师,更是其中压力大的群体。因为该专业群的教师实践经验普遍不够,教学资源又严重缺乏,这给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影响保险专业群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有严重的学习焦虑情绪

学习焦虑情绪是指学生受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威胁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时自信心受挫,并因此而进入一种带有恐惧、紧张不安的不良情绪状态中。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适当的焦虑情绪,能激发学习斗志、增强学习效果,但是过度的学习焦虑却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该专业部分学生具有严重的学习焦虑情绪,而引起该专业群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专业开设时间不长,普遍观点都认为专业发展前景不错,但实际如何还是未知,所以部分学生对该专业信心不足;二是专业课程讲解以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为主,案例分析毕竟不是实践,学生觉得案例分析太过空泛,尽管模拟操作依据的是真实的业务操作情景,但这与实际的保险实务操作程序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三是当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巨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彷徨,学习时极易迷失方向。

(二)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

高职保险专业属于新型专业,专业建设处在探索阶段,课程内容比较新颖,老教师一般不愿意花更多成本来转型,而保险行业本身又是朝阳行业,职业院校的收入水平大大低于行业管理者,想引进行业内优秀人才,校院的吸引力又不够,因此从事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主要是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教师普遍来源于高校研究生,所学习的东西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不足,加上结构不合理,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高级职称教师少,师资水平总体不高,很难开展有效的基于职业本位的教学活动。

(三)缺乏基于职业本位的专业教材

作为高职教育的新型专业,其课程如“团队建设”、“保险组训实务”等很多都是新型的课程,近年来才试探性地进入职业院校的课堂,教材和教学指导书基本没有,职业本位的专业教材更是凤毛麟角。因相关教材的缺位,高职院校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按保险业发展的趋势,培养高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急需高职院校与保险企业紧密合作,需要保险企业直接参与和指导办学,协助高职院校制订合乎行业需求的教材体系,共同建设社会、企业和学校全方位的保险人才培养社会化系统。

(四)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

在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和机动车保险实务专业等工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教学任务较多,一般能体现学生为主体。但对于金融保险、保险实务这类文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理论知识和保险相关案例讲述很多,把学生框在自己见解和意识之内,课程教学缺乏前期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因而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挖掘,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在保险专业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专业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与创新[2]。

三、保险专业群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一)课程内容设置策略

要想提升保险专业群课程教学效果,首要问题是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因此,要在对各级产险和寿险公司对口岗位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各个岗位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然后通过对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如对销售主管岗位分析,发现需要提升主管销售管理水平,通过对销售管理工作过程系统化来构建课程《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最后,基于保险相关岗位群实施项目教学,突出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强调“教、学、做、练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

具体到每一门专业课程则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再从典型工作任务中提炼出工作技能,从而得出教学内容。如《保险销售》课程,与保险销售相关的职业岗位有“销售主管、组训、讲师、销售经理”等,它们的典型工作任务有“销售流程如与客户面谈”等,有沟通技能,得出教学内容“沟通技巧”。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不仅适应岗位,而且高于岗位,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锻造高尚人格,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3]。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用心,是否全力以赴,他们的精神状态在其整个讲课过程中都能明显反映出来,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得到。丰富的课程内容能吸引学生,教师的智慧、情感与人格魅力,最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基于职业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更强调实践经历,只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才是符合职业本位要求的、优秀的高职教师。对教师来说,未来“征服学生的将是教师的手,而不能仅凭教师的嘴”。当然,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没有科研的教学是没有底蕴的。因此,要解决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师资问题,不仅仅只是鼓励教师考取“保险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等职业证书,培养“双师型”教师,更需要将现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送到保险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积极鼓励院系教师在行业中参与公司项目,如顾客满意度调查、营销团队建设和管理、查勘定损、核保核赔、营销策划活动等等,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项目中增强实践能力。

总之,基于职业本位的保险专业群的教学团队建设要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优秀年轻骨干教师、加强学术/专业带头人和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为重点,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与用好三个环节,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

(三)专业教材建设策略

基于职业本位的保险专业教材,是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方法与经验的结晶,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保险专业教材严重不足,需要加大力度编写项目教材。教学内容分项目进行,每个项目对应一个工作环节,一个项目中可以安排数个模块,再将知识点融入项目或模块中,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做到潜移默化。编写保险专业教材,除了专业课程的项目教材,还需要有配套的实习实训教材,要求内容新颖、设计合理、操作性强、规范化程度高,能较大程度上补充主导教材的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保险专业教材建设要求:在教材建设概念上,体现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在教材建设体系上,体现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课群间相互关系;在教材建设内容上,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先进性[4]。

(四)课堂教学方法更新策略

基于职业本位的保险专业群的课程教学由课堂教学、实践实训和实习教学三个环节组成,在各个环节将选择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内容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把握课程内容的整体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案例教学为例,用保险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典型案例重现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回放的实景中进行分析、判断,使其受到启发、学会思考。实验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示范教学、团队实训设计、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为例,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保险实践中各岗位的业务内容、流程和技术方法。实习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开放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情感和认知的体验,获得对保险职业的认同和信心,同时,检验自己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校正今后努力的方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体验式教学为例,目的是将学生放在完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总之,基于职业本位的保险专业群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应通过调整课程内容与结构,不断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研究,加强教师教学资源建设,充分依托保险行业优势,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生产性实训为载体,以保险技能技巧为训练重点,建立起保险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探索学校、行业和社会相结合的“大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教育作为保险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5]。

参考文献:

[1] 孙毅颖.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问题解析[J].中国大学

教学,2011,(1):36.

[2] 陈玉梅.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J].中国

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2):285.

[3] 李宝斌,许晓东.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师评价维度探

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8):65.

[4] 傅伟.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教材开发与建设的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2011,(9):81.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范文5

以爱克斯马赛保险学院为例,从硕士生源的学历水平看,只招收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或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后者毕业后在我国被称为“双硕士”,在工作时一般给予博士待遇,但在法国保险行业没有这种“优惠”,这时,第一个相关专业的硕士在作用上就等同于“保险预科”了。

从生源的原学校看,有毕业于普通大学的,也有毕业于所谓精英学校(私立学校)的。从生源的毕业学科看,有商法、私法、经营管理、商业运输等,法国保险学院并不特别青睐原保险专业毕业生。从生源的职业背景看,有在校学生、律师、保险公司职工等,具有一定保险职业背景的生源还是作为招生的主要指标之一。

初看之下,如此“杂乱”而水平不一的生源,很让人怀疑法国保险学院能否搞好硕士期间的培养和教学。但实际上这种“杂乱”发挥着其独到而重大的作用。首先是将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学习方法带进了同一个课堂。其次是学生的来源多渠道化,正好满足了保险行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最后,这种“杂乱”有利于学生对保险相关各职业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法国保险学院的研究生培养

“白多读一年”的“大学文凭”。在爱克斯马赛保险学院,硕士阶段教育除了职业硕士、研究硕士,还有一个“大学文凭”。一部分水平稍差但有潜力的学生必须先读一年的“大学文凭”,考试通过后,才能申请继续攻读保险硕士。这就等于说,这些学生必须多读一年,才能与别的学生拿到同样的保险硕士文凭。表面上看来,这些学生要“白多读一年”,但是这多读的一年对于保证学生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顶级”保险人才的培养机构。法国的硕士阶段教育分为两种:研究硕士和职业硕士,研究硕士实际上是“博士预科”,只有研究硕士毕业才有可能读博士,因此博士属于纯研究人才,他们不需要任何工作经验。而职业硕士从硕士阶段起所接受的教育就与研究硕士完全不同。那些打算从事保险职业工作的人,读到职业硕士就算到头了,之后就必须到工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博士后,其本意是“实习”,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实践经验,在法国如果获得博士学位去做博士后,反而会让人觉得奇怪和不解。所以说保险博士已经是“顶级”的保险研究人才了。

泾渭分明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研究硕士的课程,其课程名称一般都很复杂,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常人所难以理解的高深理论研究,比如爱克斯马赛保险学院的研究硕士课程,其名称最短、最好理解的一门课叫“缔约自由权及保险合同”,有些课的名称让人看了都不知所云。相反,职业硕士和“大学文凭”则很像国内的课程设置,或按保险门类分类:人身险、寿险、财险、责任险、车险等;或按保险知识分类:保险合同、保险经济学、保险企业等。在师资配备上也是如此,研究硕士课程,其代课教授一律是博士水平的专职教授。而职业硕士和“大学文凭”课程,除了基础知识课——保险合同、保险经济学外,其余的代课教授多为外聘,他们个个保险经验丰富,在保险界地位显赫。

法国保险学院研究生就业准备管理

颇具特色的带薪实习。在法国,保险职业硕士只有经过实习才能够取得毕业文凭,而保险研究硕士和保险博士则不要求实习,至于“大学文凭”,虽不要求实习,但保险学院持鼓励的态度。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范文6

摘 要 本文从造成我国医学专业毕业生①就业困境的三点体制原因分析,给出了医疗体制需要完善和改革的方向。本文的特点是撇开费用成本,单纯从医疗服务的供需角度对中美两国进行比较,由现象看本质地讨论如何改善我们国家对医疗这种特殊商品的供给。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就业困境 医疗体制 就医观念 垄断

一、引言

我们国家学习医学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一个困境,医学学生就业率下降是“就业难”最直接的体现。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麦可思公司日前“2009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本科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3个。中医学失业率排在第一位,毕业半年后有30%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传统就业较好的口腔医学就业率也不尽如人意,失业率达29%。临床医学的失业率也有24%。这种局面是否正常呢?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更深入的考察。

二、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并非供大于求

综合来看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另一个原因就是岗位供需的差距。但是,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可以从其他专业当中挑出来,医学院毕业生供大于求是一个“伪命题”。至于为什么说第二个原因不能用来解释医学毕业生就业困境要用下文的一组数据在说明,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如何来否定第一个原因。

(一)从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分析

医学院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来说,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是随着居民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而且是一种近似正比例的增加。但社会对其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却不是随着人口增加正比例增加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比如说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增加了,但不一定成比例的反映到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上去。因为汽车厂可以用前期的库存来满足这部分增加的需求,还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人口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近似正比例的增加,因为医疗服务没有那么多的可替代途径,它不能被库存也不能通过进口。也就是说,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说,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好的原因中应该不包含这种经济波动的系统性影响因素。

(二)与美国比较分析

然后我们再考察一下第二个原因为什么不成立。这里主要通过我们国家和美国之间的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给出数据之前也很有必要对美国公民的医疗状况做一个介绍。

美国的医疗机构中,州及以下政府所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仅占医院总数10%,民间非营利性医院占60%,民间营利性医院占30%,而私人诊所遍布全国所有社区,几乎都是营利性的机构。美国始终不是全民公费医疗,美国医疗保险体制是一种“雇主主导制”。即没有一个全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保险都是由各家公司去买,鼓励各家公司买保单,不需要政府插手,美国的医疗体制是全世界作的最市场化的。但它所受到的批评也不少,由于美国保险主要是由私人保险机构提供,美国的医疗服务主要是由私人医院提供,增加了成本但是没有增加价值。在这个庞大的体制下,每个利益团体各有其经济利益的考量,全面性的体制改革将难以实现,而且成本控制仍将是首要课题。

医疗体制建设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公民患病可医!总体地看美国的医疗体制,只能说它的运行成本偏高或者过高,从医疗服务在供给是否能满足需求的角度上看,它基本不存在问题。而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是否产生了巨大的运行成本,而是如何提供足够的、公民所需的医疗服务。因此,在对下面一组数据进行对比时,我们只着眼于对供求数量的考量,对于体制运行的成本问题先暂时不予以讨论。下面将给出一组中美两国2008年的一组数据: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算两组数据:平均每万总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2.7,美国为1.3,平均每万农村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5.0,美国为6.4。这两组数据可以说明,我们的毕业生数量平均后和美国的差距并不大。可能前一组数据还不具有完全的说服力,那么后面一组按照农村人口作为标准的数据更加实际和具有说服力。因为农村医保制度缺位、生活条件相对低要低、保健设施和保健的观念更缺乏,因此他们才是医疗服务应该重视的群体。另外假设我们能够剔除教改扩招的外部影响的话,医学人才供过于求的论断就更不会成立了。

三、造成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公民就医习惯

在我们国家,普通公众的就医观念就是:需要治的病就大治,无论是什么程度的疾病,小医院根本不值得相信,只要去大医院才能治好病。但根据相关统计,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不会上大医院就诊,社区全科医生会及时发现需要转诊去大医院的病人。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有转诊。我们国家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它们只发挥了药房的作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医疗水平越低,公众就越依赖大医院。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这种资源调配的错误思路在我们国家的改革过程中并不少见。比如说第一阶段的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只放在了高等教育层面上。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应该是类似于金字塔式的、有层次的配置。县级以下医院应该有对一般疾病的治疗能力,当超出其医疗能力时应该及时的建议病人转向高一级的医院。这样,金字塔底部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从事对常见病的处理。由于我们国家和美国的行政划分不太一样,而且国情也不一样,所以在美国没有很明显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划分。但美国医疗体系中有一股相类似的力量――私人医生。首先美国医疗保险覆盖了大部分私人诊所,老百姓患一般的疾病必须首先看私人医生,经诊治如果认为有必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则通过私人医生联系相应的医院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在医院发生的费用才能通过保险公司支付。与我国相反,美国技术好的医生在私人诊所较多,因此私人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非常融洽,也比较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其实,新的医改应该学习新教改,吸引人力资源的流动,建立起这种医患的信任关系。另外,在保证和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些高档次的医院,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二)政府对医疗服务的垄断

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处境非常艰难,一直困扰私立医院的三大问题――国民待遇不平等、市场竞争实力悬殊、公私税收两条线。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市场就已经引入市场机制,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民间力量似乎“有负众望”。据卫生部统计,2008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总数中,私立医院部分仅占医院总数的9.5%。在我们国家的医疗行业,国家居于垄断地位。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垄断行业,要么政府对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实行限价或者引入竞争者来打破垄断,提高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要垄断就监管,不垄断就竞争。反观我们国家,一方面国家没有完全开放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权限,另一方面有鼓励医疗行业走市场化,让公立医院转为私立医院,自负盈亏。这其实是个矛盾。国家的垄断力量使得医疗行业的规模过小,而且医疗成本偏高。在美国申办医疗机构比较自由。政府审查所办医疗机构资质的合法性,只要符合规定的办医标准和行医者的执业资格即可。因此,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在美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美国政府采取的是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然而在立法和监督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任何市场行为都不能超越其法律框架之外。因此,我们国家的医改应该在做好立法和监督的前提下放开私人资本参与医疗行业的通道,将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市场没动力解决的或者没能力解决的才交给政府。政府应该创造更适合私人资本运作医疗机构的环境,释放更多的医疗服务岗位。

(三)医疗保险体制

医疗保险也具有保险的两大职能: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即把个体身上的由疾病风险所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给所有受同样风险威胁的成员,用集中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补偿由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虽然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但它仍然也要受到价格信号的刺激,这和其他商品或者服务市场是一样的。而医疗保险体制的健全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医疗服务市场的价格信号是否合理。由于我们国家没有健全的医疗保险体制,巨大的医疗成不使得患者不得不消极治疗,特别是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医保资金划拨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公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在医保资金的来源方面应该发挥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加医保资金在大型国企和矿产资源中的持股和分红比例。让全民共享国家福利。总之,医疗价格偏高就打消了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就相对减少了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我国医疗保险体制仍然不健全是造成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四、结论

本文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察我们国家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而是借助这个角度来审视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面和需求面的问题所在,透过这个表象来看本质。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仅是数据上可以说明,如果综合考虑到我们国家居民的饮食饮水卫生、生活环境、保健水平和相对庞大的农村以及城市低保人口等因素,医疗服务供给的缺口就显得更大了。医疗体制改革已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而是关乎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的竞争力,乃至是一个国家对人性的关怀。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跟健康连在一起。就像本文说过的一样,医疗体系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公民患病可医!

注释:

①本文所述医学专业是指包含临床、牙医、骨科等所有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专业.

②美国教育部统计的学生数是按骨科、牙医等细分后的数量,表中数字已被作者合并.

参考文献:

[1]陈伟,叶俊,沈绍武.对美国医疗服务体制的考察与思考.北京悬壶平衡针灸研究院.2005.

[2]丁林.公私结合――普通移民眼中的美国医疗制度.新华网.2005.9.22.

[3]刘北辰.美国医疗制度的几个特点.新思路.20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