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风控管理范例

保险风控管理

保险风控管理范文1

关键词:社保基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社保基金存在的风险

当前,在社保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企业虚报缴费基数、瞒报应参保人员,造成社保基金缺失。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以试用期为理由不给职工上保险或者是瞒报漏报缴费基数、少报缴费人数等方式逃避应该缴纳的费用,不仅损害参保人员的基本权益,同时导致社保基金的收入不足。二是冒领养老金、违规提前退休问题突出,造成社保基金损失。根据相关的调查,一些离退休人员死亡或者失踪后,其家属并未如实向有关的单位报告,而是继续以其名义进行养老金领取,由此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损失。三是重复享受待遇、弄虚作假,骗取社保基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参保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但是社保信息系统未实现互通,参保人员在不同地区参保、办理退休,享受重复的养老待遇;不同地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重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单方或者和参保人员合谋弄虚作假,通过虚假冒名住院;违规收费;串换药品、生活用品、保健滋补品;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甚至伪造病历、疾病诊断证明等医疗文书,骗取医保基金,造成基金流失。

二、基于内控视角加强社保基金风险管控的建议

(一)强化内部控制新意识,树立内控优先先进理念

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倡导以人为本,要求内部控制可以充分的发挥人的作用,不断促进人的道德水准、综合素质以及法规意识,促使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可以很好的发挥出来,进而使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发挥最佳的效果。其次,明确内部控制对于社保基金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内部控制是由社保单位所有构成人员共同实施的,是为单位的目标实现而服务的,对于社保基金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基金安全为总核心,完善社保内部控制制度

为更好地对社保基金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社保基金的健康运行。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员参与,具体来说,要突出以社保基金安全为核心,健全社保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分权、限权、控权的思路,建立完善相关的社保基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要针对社保基金筹集、拨付和管理三个环节的不同业务特点,规范业务流程,根据每一项业务的关键风险点、关键环节、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明确相关职责、考核标准和监督检查标准,从制度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三)加强内控人员的管理,保障社保内控稳步实施

社保内控管理工作人员肩负着对社保基金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两大职能,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强烈的自律意识,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经济上的清廉和生活上的清白,要在繁琐复杂的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工作中,认真履职,从大局出发,恪守内控管理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同时,社保单位要重视财务管理领导团队的培养和建立,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维护财务纪律,敢于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四)注重管理与监督并重,健全社保内控制度监督

对社保经办中的业务实施全面跟踪,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事前的预防就是要坚持做到以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确保经办业务在制度的管理和监督下运行。事中控制就是要对各项社会保险业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办理业务的工作流程。事后控制是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对内控制度执健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经办业务过程的合规性、合理性、适当性等进行分析、评价、实施监督和控制。内部审计监督要定期实施,形成风险管理报告,提交管理层,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社保基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存在很多的风险,针对社保基金中存在的风险,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加强社保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而促进社保基本的安全。

参考文献:

保险风控管理范文2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制度;风险控制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为了让人民共享国家财富而建立的,它是由企业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按自身收入的规定比例定期缴纳的部分资金,以此来保障劳动人民的基本资金待遇。自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切实、有效、科学的运用多种方式充实和管理好社会保险基金,大力加强对保险基金的监控力度。目前,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我国制定了《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等。本文将通过对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控制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的主要措施,进一步为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重要保障,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正确使用。

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体系不全面

在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体系中基本没有关于欠缴费的核算问题。从我国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可以看出,会计在记账时运用的是借贷记账这一有效方法,并采用收付实现制[1]。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较为直观的体现出每个时段内社会保险基金的现金流量状况,且该方法容易操作、运用简便。但该方法目前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欠缴费用方面不能准确反映出人民在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欠缴费用,且其会计核算体系反应不全面,仅能由核算人员对单一的辅助账目进行相应的记录。这种关于没有欠缴费用的问题,是会计核算体系不全面的集中体现,在实际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容易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如果企业单位或者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根本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基金,但核算财务人员并没有相应的记录,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在债权债务和账务记录两个方面出现严重的差异,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正确查账。另外,在实际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如果会计核算体系对债权不能进行科学严谨的监督,也会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工作进度和管理质量。

2.个人账户管理局限性

对于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的分配流程、收益获取、会计信息、受益程度等方面问题,参保人有权知道这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但,大部分参保人对这些问题没有渠道获取答案,不能依法享受到相应的知情权,在个人账户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在很多社会保险基金的分支方面,如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社会失业保险等,现阶段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对参保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细化和落实。参保人享有的收益权没有直接与个人社会保险基金联系,且参保人没有权利直接对个人资金进行管理,只能交由相关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因为参保人对个人账户管理的局限性,再加上监督部门个别形式化的监督管理,为财务管理者乱用社会保险基金提供了合适的条件,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2]。

3.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

现阶段的相关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存在一定的难度,且对于征缴金额并没有统一的征缴标准。在保险基金征缴方面,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方面的认识,不了解企业为工作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且在员工管理和工资设定方面缺乏科学,所以不注重社会保险基金的缴纳。虽然在参加社会保险的机构中,只有部分企业在社会保险基金缴纳方面存在问题,但也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发展,为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和统计方面增加一定难度。另外,在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标准方面缺乏统一的征缴标准,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产生严重影响。

4.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方面,很多情况下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全面的发挥,且在极个别情况下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只停留在形式上,为管理人员变相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督和执行力度的不集中,因社会保险资金财务管理工作是由各种社会财务和劳动保障机构相互协助,参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机构较多,很难保证每一处工作的完整和效率,所以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3]。

5.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

在社会保险资金财务管理方面,我国相关管理部门目前主要使用资金收付的方式,对社会保险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资金收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便利,但对资金本身的保值增值没有明显的效果,降低了人民在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收益和回报率。

二、控制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的主要措施

1.落实社会保险的监督工作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相关管理部门要合理的设计出一套内部会计监管和外部会计监管相结合的管理系统。首先,要规划好内部和外部的会计监督系统,明确其监管的主要内容,增加内外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监管的效率。其中,内部会计监管要注意协助其他监督工作,完善好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外部会计监管要规范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有效措施解决。发挥好内外部会计监管的重要职能,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杜绝管理人员挪用社会保险资金的严重不良行为,进一步促进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事业的长久、科学的发展。

2.做好个人账户的管理工作

因为个人账户管理本身存在较多的局限性,所以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对个人账户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控制好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在对个人账户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将个人账户规范到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范围,构建好与用户相关的收支记录,重新标注出统筹和个人两个单元,加强对参保人个人账户管理的完善,保障人民社会保险基金的同时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管理人员要在参保人的个人账户中设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刻明确财务的变化,在第一时间内对参保人的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安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规范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标准

目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社会保险基金的缴纳,且在保险基金征缴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所以,相关部门要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让企业和个人意识到缴纳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法律和政府与社会保险基金的协调性,积极引导人民主动缴纳基金。另外,在全国范围内要统一征缴标准,且征缴标准要以各地的评估结果为根据。

4.做好收入和支出管理工作

资金管理中的收入和支出管理工作是保证管理好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的基础。在收入方面,相关的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机构应提前向财务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并在城市某银行办理征缴基金的专项用户。对于基金征缴过程中各项事务的管理,只有税务部门和保险办理部门有权管理。另外,在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方面,管理人员要以实际的社会保险支出为基础,适当调整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标准,将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降到最低。

5.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是降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措施,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要健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以制度为基础,根据实际的征缴的情况不断对征缴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做好内外核算监督工作。领导人员要根据会计核算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对会计人员适当进行工作培训和思想教育,注意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同时根据《社会保障基金会计制度》和《会计法》相关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相关岗位的工作进行细化,定期设立科学的工作目标对人员进行考核。

三、结语

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对人民生活最基本的经济保证,所以对基金的管理问题相关部门一定要给予重视,以保证人们切身利益为主要目的。在基金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方面,管理部门要落实好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依据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健全和优化财务管理体系,有效降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风险,为当代保险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鹏.浅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247.

[2]顾秀春.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J].经贸实践,2016(7):93.

保险风控管理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风险控制

1引言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解决设计、采购与施工等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风险,因此,还需要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通过有效手段进行风险控制。

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指的是工程企业在业主的委托下,根据合同约定条款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实施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承包者需要对所承包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费用负责[1]。相比于传统的承包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具有多重优势:(1)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更强调设计阶段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优化工程建设方案;(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将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各个环节衔接起来,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和效益;(3)可以明确工程的质量责任主体,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负责人。

3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存在的风险

3.1合同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中存在诸多的合同风险:(1)部分合同条款不够明确,导致承包范围以及具体内容不明确,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纠纷;(2)多数合同仅对工程总价进行明确规定,未考虑施工期间设备、材料、人力等资源的价格变化导致的成本浮动,以及施工条件或业主主观因素导致的设计变更,也会造成纠纷[2]。

3.2进度风险

工程进度风险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如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会加大勘察、设计等工作的难度,延误整体进度;(2)若业主不满意设计方案,会进行多次方案修改,造成审批延误;(3)若采购计划不全面,会影响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造成施工工序不连贯,延缓施工进度;(4)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可能会延误工期。

3.3质量风险

工程的质量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1)水利水电工程较为复杂,涉及多个专业,如果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缺少有效沟通,可能会导致设计错误,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风险;(2)施工过程中若没有合理选择施工工艺,选择的材料不合格或技术水平较低,也可能会加大质量隐患。

3.4自然风险

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如遭遇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会增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影响施工的安全性,延误工期。

3.5施工组织与财务风险

施工组织与财务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1)部分总承包单位缺乏组织管理经验,造成设计与施工环节融合不足,或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计划了解不足,没有实现各类工种的有效配合,增加施工组织风险;(2)部分业主没有及时支付工程款,而总承包单位也没有合理规划现金流,从而导致承包单位的财务风险。

3.6安全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涉及地下管线,如果业主没有提供完善的既有地下管线敷设资料,总承包单位也没有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工作,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既有管线的破坏,引发安全事故。

4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风险控制管理策略

4.1加强合同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合同是法律文件,也是风险控制管理的关键,所以,进行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风险控制管理时,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业主以及承包公司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商定合同细节,并拟定合同草案;2)总承包单位需要加大对合同各项条款的研究力度,分析合同条款,如果发现漏洞或问题需及时修改;3)总承包单位需要根据合同分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隐患以及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增强风险控制意识。

4.2加强风险评估

作为专业的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承包水利水电工程前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判断自身是否具有承担这些风险的能力。总承包单位需要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因素,例如,地质变化对工期等方面的影响。尽可能综合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制订风险控制管理预案,以避免出现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4.3积极应对经济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经济风险,总承包单位应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增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且需要准备风险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建立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数据库,及时掌握价格信息,为降低项目采购成本提供可靠依据。

4.4积极应对进度风险

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量和合同约定的工期制订进度计划,及时完成设计、资料提交等工作,避免延误工期。如果涉及拆迁等问题,需及时沟通,并制订完善的拆迁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进度控制,确保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一致。

4.5积极应对质量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质量风险:1)在施工前,总承包单位应明确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标准与施工规范,加强图纸审核,并安排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做好设计交底工作;2)总承包单位还需要做好材料、设备的验收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与设备;3)总承包单位需要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并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验收。

4.6积极应对自然、组织、财务等方面的风险

总承包单位需要综合分析施工区域的气候状况,明确可能会出现的气候问题,及时制定预防措施;还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培训,科学开展资料收集、劳务调配等工作;如果出现材料价格上涨或业主变更设计等情况,需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避免出现财务风险[4]。

4.7加强安全风险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承包公司的经济效益,为此,总承包单位应加强安全风险控制。在施工前,总承包单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综合考察,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并根据不同地质或水文条件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控制策略。同时,总承包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4.8科学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难度较大,技术也比较复杂,所以,大多数总承包单位都比较依赖专业的分包商,尤其依赖设计分包商与工艺分包商,如果没有科学选择分包商,会加大总承包单位的风险。为此,总承包单位应该科学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总承包单位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且需要对投标商的经验、信誉、组织管理能力、报价等各方面进行考核。

5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当中的风险较多,法律法规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等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应当加强合同管理、加强风险评估并积极应对进度、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龙.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的风险控制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41-142.

保险风控管理范文4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经验

在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普及的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内控管理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及关注,特别是内控管理上,对于养老保险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正视当前的不足与问题,积极优化调整内部管理机制,确保养老保险工作的有序进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制度必然会有不断的变化及发展,当前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未来将迎来全新的退休高峰期。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正确定位好自身的工作职责,做好风险防御及内控完善,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内控的现状分析

(1)内控制度初步建立。当前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对于养老保险的内控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及管理方法,对于养老保险的缴费、拨款、社会福利发放等基本业务都有相关的规定及流程。大体上都是按照“一事两岗两审”的基本原则进行内控管理,整体内控制度框架构建情况良好。(2)信息技术工作实施。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内控工作已经实现信息化操作,整体上都是以管理软件进行办理业务。信息化操作既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可以有效地管控好养老保险业务办理的权限及监督,以信息系统化的操作更好地规范及工作人员职责。(3)重点监督基金管理。养老保险内控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包括社保基金的缴费、分发、审核等过程,这些工作都是内控工作的重点监督内容,机关事业单位都能够按照岗位职责进行专职人员管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避免养老保险费用被挪用或占用。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内控的风险隐患

(1)内控制度意识薄弱。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内控制度逐渐成熟,但是其监督力度仍然不够,并且相对忽略了内控管理的动态监督,导致内控管理的效率一直不太理想。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内控基本集中于业务的控制,行政管理及动态管理有些欠缺,例如管理风险预测、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外部环境影响等。加上很多管理者对于内控工作的监督停留于形式,整体监督力度比较弱,不利于养老保险内控管理的执行。(2)工作人员素质不达标。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内控管理的要求,工作人员配置需要做到分人分岗,充分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工作人员是落实内控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其素质及专业知识直接决定着养老保险内控管理的效率。当前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龄相对偏大,与现展的步调不一致,加上招聘一些专业人员的成本也比较高,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预算跟不上。此外,对于在自身工作岗位上的就职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很多时候会忽略对其学习深造,同时缺乏相应的考核管理,让在职工作人员的动作态度有所散漫,其固定的内控管理思维让内控管理工作一直止步不前。(3)信息技术水平滞后。伴随发展迅速的社会变化,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内控操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种新业务的升级改造更是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更加明显。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机关事业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及软件迟迟不更新,导致养老保险内控管理工作出现滞后的现象。在这样的业务操作条件下,养老保险内控制度管理难以有所发展,甚至会留下一些隐形的安全隐患或不利因素。

3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内控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内控管理意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有效地带动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险的业务经办效率。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坚持业务为中心,内控为保证的原则进行运行,一边抓业务,一边抓内控,才能真正发挥出内控管理的作用,为内控管理监督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增强自身的监管意识,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的把关,落实监督每个环节的情况,营造一种严谨的气氛,为实现养老保险良好内控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及条件;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加大对养老保险内控制度的宣传及推广,加强员工及管理人员的内控管控意识,推动全员参与内控管理,确保内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2构建风险内控体系,提高内控管理质量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机关事业单位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必须重视风险防御的管控,才能真正提高内控管理的效率。机关事业单位需要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及业务工作,对内控制度进行重新定位及评估,对工作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逐一排查,并且做好相应的应对防御方案。对于内控业务工作的排查,不但从业务的源头开始,还需要深化到倾向性问题,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及应对,避免风险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危害。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数据统计系统的升级,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及时做好更新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地避免相关的风险点,保证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3.3提高内控管理效率,建立良好社会关系

机关事业单位对于养老保险的内控管理,直接影响着退休人员与事业单位的社会关系,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当前人口老龄化的现象逐渐明显,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养老保险内控的管理效率,与退休人员保持良好的依靠关系。机关单位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架构及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内控工作的规范化及标准化,促进内控工作的稳定发展。同时,机关事业单位认真执行《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内控工作的调整,为退休人员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

3.4更新信息化操作,实行关联控制

实行信息化管理是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内控工作的必然走向,机关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把控好业务流程及权限设置,以信息化技术手段,更好地设置权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软件或增加相应的业务板块,保证信息化内控管理的实效。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应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关的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料信息的关联控制及分享,确保业务信息的及时传达及更新,有效地提高信息化内控管理的质量。当然,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也必须重视,机关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及操作,保证信息化内控工作的稳定提升。通过控制人员的业务技能,定期对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抽查或评估,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保险内控工作正是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的管控工作,更是养老制度改革的重要时期。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应充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及风险防御,加强内控的管理效率,以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不断提升养老保险管控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及优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内控管理工作,更好地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经验及路径,促进养老保险内控工作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关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会计内控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9(5):146

[2]孙静.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的细节问题[J].青年时代,2017(23):255-256.

保险风控管理范文5

(一)重视力度不够

基层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没有形成严格的重视,因为内部控制是全体企业都应参与的过程,各个单位领导要对内部的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措施加以改善。如果基层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完善,全体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的责任就不能加以完善,从而影响内控效果。虽然在内控管理中有相应的制度进行制约,但有些制度只是形式上的建立,在业务流程中并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而且在基层社会保险基金内控工作中还缺乏良好的工作氛围,在社会保险机构中,有些相关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内控的工作理念还比较肤浅,从而降低了工作中的强度。

(二)没有严谨的内控组织

基层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没有形成严谨的内部组织,基金内控组织主要是各个岗位之间没有一定的机制来约束,各个部门缺乏独立性管理能力。而且他们将内控目标确立在基金的平衡收支与合理的财务活动上,对基金的管理过程、管理风险以及分析和控制认识不深,特别是一些表面没有风险、与基金无关的财务风险问题。基层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对监督、检查力度的实行也不完善,由于控制内部问题是一个以计划、执行、监督检查为一体的系统化控制过程,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也不能完成内控的主要目标。基层社会保险的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是实行内控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关键,相关政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比较忙忽视了对内控的监督检查工作,所以就会出现一些因检查力度不够导致的内控问题。

(三)内部的审计力度不够

基层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的审计部门力度不够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力度不够主要是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在内部审计部门出现严重的人力资源不充足现象,一些审计部门出现分散管理现象,特别是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设立没有形成统一的审计力度,虽然有些部门已经设立了统一的审计机构,但这种审计机构在管理过程中还只存在与表面形式,并没有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基层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管理对策

(一)加强基金的内控意识

要加强基层社会中保险基金的内部意识,首先要对基金风险的意识进行强化,由于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增加了社会基金的许多信息系统风险,所以我们在基金内控管理中就要加强重视,特别是风险管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样才能降低基层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风险。然后还要降低责任制,使领导部门能在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它的责任意识建设。最后降低内控的成本建设,从而提高内控效率,根据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尽量以最低的成本提高更好的效益。

(二)加强内部组织的控制

要加强基层社会中内部组织的控制首先要以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科室和岗位进行设置,对科室或岗位上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分析和考核,从而保障内部人员的高效运行。然后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责任制,保证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完善进行。最后还要控制内部的纪律,相关部门要根据各个部门自身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的岗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纪律,使内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严于律己。

(三)加强业务流程的控制

要加强基层社会中业务流程的控制首先应将基层社会保险基金内控的控制工作做到位,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章程,根据明确的任务流程抓住工作的关键,使各个部门的工作行为都能得到规范的监督。然后利用科学、有效的具体措施将基层社会保险基金中的相关问题以技术系统的形式归纳到业务流程中进行优化,控制基金风险的发生,从而保障基金实现安全发展。最后对信息系统加以完善,将基层保险中的医疗、工伤、生育以及失业等问题信息全面加入到信息系统中去进行控制。

(四)加强内部管理的控制

要加强基层社会中对内部管理的控制,首先加强对基层社会基金内部控制中的监管方式。相关政府对社会保险机构出现的问题要给与指导,对内部人员的流动问题加强监督和控制,探索出其中的重点因素加以改善。然后整合对基层机构资源的建设,由于基层机构的编制、专业人员不足,一些养老保险机构、医疗机构以及失业保险机构都分开设立,导致工作人员严重缺失。所以将基层机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完整、统一的社会保险机构,从而使资源建设与风险管理服务有效的实行。

三、结论

保险风控管理范文6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

一、企业内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自身竞争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合法及经营活动的高效经济,促进内部管理活动顺畅且相互制约,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企业目标,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

(二)建立科学内控制度,保障现代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制定内控制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闭环式管理循环,做到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有效保障现代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加强内控管理,有效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实施健全的内控管理,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和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四)有效的内控管理,能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完整

内控制度通过定期盘点、限制接近、财产保险、记录保护等一系列手段与方法,能够对企业财产的采购、验收、计量、仓储等环节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监控,从而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完整,防止浪费和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内控管理理念相对比较落后

部分企业内控管理理念不够深入,企业管理层虽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是没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企业内控管理作用发挥不够。

(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有些企业未制定符合实际的内控管理制度,内控工作程序不明确,缺乏内控管理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有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覆盖面不够,未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员工的管理,也未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不明确,内控执行不全

企业管理人员只关注高风险领域,重视对重点项目的管控,使得内控制度执行浮在表面,留有死角。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有时执行人员出现违反行为,破坏了企业的内控制度,不能达到内控管理成效。

(四)缺乏内控管理人员且人员素质不高

多数企业无专职内控管理人员,大都财务人员兼职,受专业知识和工作限制,工作质量不够,整体素质不高,特别在信息技术处理方面欠缺。

三、强化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全员思想认识

企业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全员内控管理理念。一是企业管理层对实施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要有深刻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和行动上支持内控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好;二是教育引导员工提高内控风险意识,让全员清楚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不能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影响企业利益;三是对员工进行内控制度和管理知识的培训,让每位员工掌握内控知识和业务操作方法,真正发挥企业内控制度的价值和作用,提高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效率。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1.健全管理制度和公司规章。行业管理制度需根据国家法律明确各项权利和职责,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惩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经营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实施。2.健全组织机构。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分工,提高岗位人员素质。在设置内部机构时,企业管理者既要考虑工作的需要,也应兼顾内部控制的需要,使机构设置既精炼又合理。3.实施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方面。实施预算控制,编制经营、资本、财务等的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利于实现企业既定目标。4.实施风险防范。为规避风险,企业管理者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内容有筹资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信用风险评估等。鼓励员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纠正和完善,做到防患于未然。5.建立财产保全。为保护资产安全,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须经过授权审批,才可以被接触或处理。主要内容:(1)限制接近资产。只有经过管理者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存货资产等。(2)定期盘点实物。企业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查明责任。(3)财产保险。通过对资产投保增加受损补偿机会,保护实物安全。

(三)设立监督机构,完善内控监督评价机制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内控监督评价机制。要成立审计委员会,设立审计机构,履行企业内控监督职责,扩大审计委员会的管理范围,加大审计稽查力度,加强审计学习培训,提高审计执行能力和企业内控管理水平;要将审计委员会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评价机制,提高内控管理效率。

(四)充实内控管理人员,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选取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企业内控管理岗位;二是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要进行严格全面考核,录取专业素养高和职业道德好的优秀人才;三是定期对在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根据管理需求实行定期轮岗锻炼,掌握各部门业务工作职责,提高内控管理人员实操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内控信息交流平台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内控信息交流平台,一是便于内控人员与各部门职员沟通交流,及时发现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得以妥善解决。二是可以及时收集国内外企业内控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借鉴先进经验,提高企业内控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利用平台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四、结语

保险风控管理范文7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资金;内控管理;财务管理

一、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资金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一)医保资金管理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重大责任事项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资金管理上具有医疗机构组织管理形式多样和机构数量多监管困难的特点,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资金包括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规定病种等基本报销业务,还包括对村卫生室居民门诊医保资金的使用业务指导管理。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重逐步上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医保资金的有力监管能够有效的化解和防范财务和经营风险,特别是在财政资金补偿不足的经济运行形势下,医保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疗机构医保的资金管理工作主要说的是在尽量保证其资金风险不增加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医疗机构降低成本,提升其整体收益和增加综合实力,所以总的来说,加强医疗机构医保资金管理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合法合规使用医保资金。加强职工的医疗保险法规教育和执业资格管理,严防发生基金套取和违规使用医保资金。

(三)强化医保资金使用管理,严格落实医保资金报销政策。深入分析居民和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定额与医疗收入协调的关系,加强医保审核和控费管理,充分发挥医保资金“保命钱”对职工和居民就医的社会保障作用。

(四)加强医保资金使用导向功能,推进医疗业务开展与医疗保险两个核心系统的协同发展。贴近普通患者群众为民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同时改善自身医疗服务设施环境,增强医疗服务功能拓展和补齐群众医疗需求短板,进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声誉度和社会影响力,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资金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规范的医保资金财务核算管理办法可借鉴。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资金大部分使用统筹管理、定额使用、超支不补的医保基金管理办法,财务结算多采用的是总额预付部分周转金,每月资金拨付时还需要扣除不合理费用和预留5%—10%的质保金,一般统筹决算会在年度终了考核后才予以补拨。这种结算拨付方式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占用自有流动资金较多,应收医疗款核算和对账管理增加,也影响了医疗机构营运资金加快流转的作用效果发挥。财务部门在开展医保资金管理工作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医保患者费用结算和核查上,单纯对整体业务进行记账,而缺少对医保资金运营过程的分析、监管、控制。

(二)财务部门与医保部门业务交流信息不畅通。财务部门和医保经办部门分属两个部门管理,双方协作配合机制不完善,工作组织参与和管理能力需要总体把握和配合。虽然各自做好本职范围内工作,并没有经过合理正确的交流沟通,仅做了简单的资金流动记录,没有形成各个应收款账务明细类别的主动核对。事前和事中控制日常业务处理关口前移不到位,事后总结对账时发现医保有资金支付业务错误等情况,很可能已造成资金管理损失或坏账,不能真实地反映医保资金垫付和审核支付等全面情况。

(三)医疗业务收入增长与医保资金超支管理相矛盾。医保制度保障的目标是控制医保资金支出的过度增长,减少医保资金的不必要过度消费,这与医疗机构增加医疗收入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但在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不足的实际情况下,需要找到发展与利益平衡制约点。对医保资金既要做到足额合理使用,同时也要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医保资金的严重超支压力,会给病人增加医疗费用负担,更会让医疗机构自身经济运行造成资金紧张并陷入发展困境。

(四)内部信息化系统控制更新滞后。经济科室任务指标体系设计与分配不合理,只把资金调控停留在医疗机构层面,没有要把核算的具体指标明确细化分解到科室或个人。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内部管理要求我们在资金核算控制方面要将每个科室的医保超支核算出来,便于医疗机构内部全面考核各科室任务绩效实际完成情况,需要信息化系统跟进适应管理节奏。

(五)医保资金使用的日常过程控制管理内涵细节上注重不足。忽视在加强医保审核管理机制,做好基础性资金工作和过程控制细节方面的管理。要做好医护人员和患者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引导,要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维护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医保资金使用社会效果。

(六)村卫生室门诊医保资金相关内控管理制度实施难度大。受人员及投入制约监管实际不到位,村卫生室为管理方便,找理由或有意不给居民在就诊取药或检查治疗时打印医保报销统筹结算单据,使居民群众在就诊时得不到医疗保障权益待遇。

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资金内控管理的措施

(一)财务部门要尽快适应医保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理顺建账层级关系。做好医疗应收款等科目的构建管理设置,按照实际管理需要对应收款进行二级科目或三级科目设立,要能够全面及时记录反映资金使用、垫支等管理需求。其次,财务部门应在收费报表中增加医保明细日报表,结账时财务的收费报表与医保的明细报表相核对,确保数据一致后交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财务部门和医保部门要建立定期核对制度,对不合理费用扣减、质保金结算及长期未收回款项要及时与医疗保险机构进行核实查明原因。

(二)合理规划布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畅通信息链。加强财务部门与医保部门的整合优化,包括人员胜任能力和内部业务办理流程的打造,投入时间和精力培养既懂医保审核政策又懂财务分析的综合性管理人员,实行定期专业技能考核测试,实现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知晓政策会分析。加强规范资金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从制度层面加强资金管控。医保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进行对接培训,使双方学习彼此的工作程序,加强新医改后的政策、法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

(三)全局处理医疗收入增长与医保资金超支的平衡关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益单位的理性站位,以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服务宗旨,对医保资金的良好控制,有利于减轻国家医保费用负担,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防范财务风险。医保资金超支的总量要进行适度预测调整,将资金超支控制在医疗机构经济运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在收入增长和适度超支之间把握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的平稳发展。

(四)规范设立院科二级绩效考核管理指标体系,有效信息互联互通。综合分析各科室的门诊量、床位数、住院费用总额等经济数量指标,按照相应比例计算出总额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病人住院医疗费用进行有效的提示预警,从而更好的规范各科室的医疗行为。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实现医保、财务、医疗、药剂、行政管理等各科室间有序沟通,减少信息盲区和不对称现象,能更好地加强管控医保资金使用。

(五)注重医保资金使用的日常控制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有效。第一,利用每季度的医保资金报销调度会,将医保局下发关于加强医保资金管理使用的通知和文件进行解读,将查处的违规收费和检查治疗项目进行梳理汇总,落实科室管理责任,与所在科室绩效核算挂钩,加大警示和经济处罚力度,保障资金有效使用。第二,加大住院患者检查力度,安排财务科和医保科不定期对住院患者在院情况进行检查,再次审核病人医保身份,防止冒名住院和挂床现象。第三,严控住院标准,对无明显住院指征的患者,不予办理住院治疗,保证住院资金的有效使用。第四,会同临床科室、药剂科重新对使用药品审查,对价格高的药品使用进行严格筛选,剔除高价药品,用能替代的合格低价药品进行补充。第五,强化医保支付审核力度,与其他科室建立联动机制。在内部设立医保收费监管双人审核制度,将临床医生的医嘱作为依据检查记账与医保资金的使用情况,以防范医保经办人员违规为参保患者办理收费事项或结算票据单证,防止造假骗保等情况发生,维护患者利益和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六)强化村卫生室医保资金监督管控和拨付,保障居民医保权益实现。加强对村卫生室门诊医保资金的检查指导和督查,充分利用召开卫生室业务培训会时机,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门诊医保业务指导和基金管理教育。各卫生室设立门诊医保资金报销管理台账,每季度与医保和财务部门核对资金金额,核实无误的再予拨付报销周转资金。全年业务综合考核时一并检查村卫生室居民医保统筹资金报销使用情况,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让普通群众享受到医疗惠民福利。

四、总结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保险业务报销办理的最底层医疗机构,需要正视自身医保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要切实增强医保法律法规的敬畏遵守和红线意识,加强职工医保业务培训和报销流程优化,合理保证医保资金的有效安全使用。保障好基层普通群众的医疗健康权益诉求,逐步提高他们对医保制度的认识和关注。改善财务核算和人员管理组织模式,加强经办科室之间的协作沟通配合,从发展角度看待经济利益关系调整,抓好医保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管控,努力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良性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立钰.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医保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9):139-140.

[2]杨菲,于明霞,杨林楠等.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医保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66):133-135.

保险风控管理范文8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主要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密切相关,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王继华,2002)。为了达到财务风险防范的目的可以采用财务风险分析的杠杆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和财务报表分析法(赵斯秋,2003)等方法。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业、保险业及有关某一具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部分系统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马柯威茨、威廉、米勒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做了深入研究,提出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MM理论等,为以后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奠定了基础。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4年10月COSO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强调财务风险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认可。目前关于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风险管理的研究及在各具体行业领域的实际应用等。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预防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打造优质内控管理与风险预防的环境

控制环境牵涉到风险管控与预防能否高效展开。为了保障内部控制到位并有效预防财务风险,企业应联系自身实际状况,打造一个能够实施内控管理并实现风险预防的环境,并订立一系列准则和规章。管理层应在管理理念上紧跟时展步伐,重视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预防;建设并完善有关管控体制和考评体制,使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预防工作能够在监管下实行,而且应订立泾渭分明的奖罚体制,以提升企业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以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预防为前提,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在订立每年的预算预案、重大事项的策略、重量级合同时,都应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实施集体决策和群众监督。

(二)强化控制环境的管控

企业应依据自身发展状况,整肃内控环境。第一,提升企业领导层对内控重视程度;第二,打造合乎企业实践的法人治理机构;第三,打造标准的管理体制;第四,应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针对财务风险的预防,一个重要的举措是订立年度预算预案。有序、稳定的内部领导系统中,应规避“一言堂”现象存在,并打造廉洁的企业文化形象。

(三)强化风险评估管控

1、对财务风险实施预防

财务工作风险牵涉到会计信息不可靠风险、财务人员职业操守风险、缴税风险等三个种类。因此企业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并对财务人员实施追踪,并重视财务人员职业操守的养成等。

2、对资金风险实施预防

资金风险类别繁多,包含资金链断裂风险、资金安全风险、投融资风险、资金缴付风险、资金回笼风险等。企业应对资金投入和回笼制定奖罚分明的体制;在投融资和集资时实施精准预测,使公司长远策略得以实现。

(四)强化对内控活动的管控

简单说,内控活动是指企业领导层为规避风险所实施的一整套管理活动。对财务风险来说,企业应设置相应部门,进行成本管控,并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查、对财务人员进行监管等。而对资金风险来说,企业应订立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此外,还应订立资金预算的审核体制、资金缴付的管控体制、投资管控体制、融资管控体制等等。透过上面体制的建设,能够强化对任何一项资金的管控,合理规避资金风险。

(五)强化企业的内部监管

内部监管是企业内控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推动内部控制体制建立并完善的前提和保障。在预防财务风险时,企业应透过内部审计、财务监管以及它类的内部监管模式对全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管,并适当调节管控程序。在遭遇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并对其开展的进度实施动态监督。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