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管理范例

保险营销管理

保险营销管理范文1

关键词:保险公司;个人寿险业务;营销管理

21世纪以来,我国保险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银保监会的中国保险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保险行业的保费总收入为4.53万亿元,较2001年我国保险行业总收入2116亿元增长了21倍。随着我国国民人寿保险意识的不断加强,寿险产品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2020年,我国寿险保费总收入达到2.4万亿元,同比增长5.4%。近五年来,我国寿险保费收入在我国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均超过50%,在2017年该比例达到峰值58.65%。可以看出,寿险产品是我国保险行业的支柱险种,同时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体量较大。目前,我国总人口的增速逐年下降,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险行业个人寿险业务的发展前景将会比较乐观。我国保险公司个人寿险营销的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个人的模式进行寿险产品的营销。这种模式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规模化拓展,保险公司亟须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制订多元化的个人寿险营销模式。在目前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的模式是保险公司实现寿险业务规模效益、提高保险公司市场地位的关键基础。互联网平台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销售规模,使保险公司能够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互联网平台能够将寿险客户的投保需求和保险公司的寿险产品进行有效配对,进而降低保险公司寿险营销的成本支出,提高保险公司寿险营销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多数保险公司并没有认清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未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平台对个人寿险业务进行转型升级。随着我国保险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保险公司个人寿险营销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分析了保险公司个人寿险业务营销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保险公司个人寿险业务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保险公司个人寿险业务营销战略模式

(一)公司直销模式

保险公司个人寿险直销模式即保险公司不通过第三方直接跟寿险客户建立买卖关系。该模式主要以客户个人寿险的需求为导向,客户可以自主选择保险公司旗下的个人寿险产品并直接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公司直销模式是十年前我国保险行业起步初期的主要营销模式,主要涉及的客户对象有个人客户、团体客户及项目客户。保险公司个人寿险直销模式下保险公司注重的是客户服务及寿险产品的优化升级,这对于客户而言是有利的。公司直销模式的优势是客户可以直接依据自身的寿险需求与保险公司进行对接,整个买卖关系的主导权在客户手中,客户不必花费第三方费或第三方中介费用。公司直销模式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存在一些弊端。第一,公司直销模式无法增加寿险销售的业务量,整个寿险销售的过程中保险公司无法采取主动策略来吸收大量的客户,进而使得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第二,公司直销模式无法激励保险公司在编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保险公司的营销效益大大降低。公司直销模式主要通过保险公司的在编营销人员为客户提供服务,该模式下营销人员会缺管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从而导致保险公司寿险营销的收益水平不高。

(二)个人模式

个人模式通过签约寿险营销人员来销售个人寿险产品。该模式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能够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激励寿险营销人员销售个人寿险保单,进而提升保险公司个人寿险的业务量,最终提高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个人模式是目前保险公司个人寿险业务的主要营销模式。个人模式的本质是重销售而轻服务,也是多年来被国民所诟病的保险销售模式。保险公司采用个人模式的目的是提高保险公司寿险保单的持有量,进而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达成保险公司的短期营销目标。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监管部门共接收处理保险消费投诉9.3万余件,同比上升190%。保险公司在保险人的考核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营销能力,没有对保险人的专业能力及服务能力进行全面评估,进而导致客户对寿险保单的投诉频繁发生。

(三)兼业模式

兼业是目前保险公司拓宽寿险销售渠道的主要营销模式。兼业模式指保险公司与涉及寿险需求和第三方机构签订分销协议,并且在第三方机构线下网点提供寿险购买服务。传统兼业模式中的第三方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邮政部门及社区办事处等。兼业所涉及的寿险险种有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商业养老保险及分红型寿险等。兼业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以拓宽保险公司寿险的销售渠道,进而提高保险公司的知名度及业务量。兼业模式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实现寿险业务销售的规模效益,还有益于保险公司逐步实现寿险销售区域的全覆盖,最终提高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保险公司多采用个人和兼业相结合的个人寿险营销模式,以期不断提高寿险保单的销售量、扩大寿险业务的覆盖范围。

(四)互联网销售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2019年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有实力资质的互联网平台可以申请保险业务。该规定促进了我国“互联网+保险”模式的发展,使保险公司能够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个人寿险业务的经营,进一步拓宽了保险公司个人寿险的销售渠道。2019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为2696.32亿元,同比增长42.8%,占当年保险行业保费总收入的6.3%。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销售模式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该模式是未来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寿险业务的主要途径。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个人寿险业务能够大大降低营销成本,能够促进保险公司寿险营销成果实现质的飞跃。此外,互联网平台的运用能够缩小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差距,进而使客户寿险需求与保险公司提供的寿险产品进行有效匹配。

二、保险公司个人寿险业务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寿险人培训力度不足

2009年,我国保险人数量为290万人,而2017年我国保险人数量便攀升至807万人,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保险人的数量急剧增加。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个人寿险的主要营销模式是个人模式。个人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寿险保单数量,进而提高保险公司个人寿险业务的营销效益。但多数保险公司在个人寿险的管理过程中偏重寿险保单的销售,并未重视个人寿险人的培训。多数个人寿险人的专业性严重不足,导致个人寿险人在寿险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盲目销售,寿险客户的需求无法跟个人寿险人提供的寿险产品有效匹配,最终增加了寿险消费的投诉量。个人寿险人培训质量不佳使个人寿险人在寿险销售的过程中只追求销售量,没有重视客户的寿险需求,甚至在寿险销售的过程中误导客户签订寿险合同。目前,我国部分消费者对于寿险销售产生抵触情绪的关键原因是保险公司没有重视个人寿险人培训,个人寿险人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保险公司在开展个人寿险人的培训活动时只重视营销话术、寿险产品推销及客户关系管理,没有重视职业素养、专业素养、保险法律法规、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等培训,导致个人寿险人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保障,增加了个人寿险人在寿险销售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

(二)寿险人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保险公司个人寿险人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不完善,多数保险公司没有制定个人寿险人的多元绩效考核方式及绩效考核流程。保险公司仅仅规定寿险销售的事后薪酬奖励,没有对个人寿险人的寿险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绩效考核,导致无法规范寿险人开展寿险销售工作。同时保险公司没有针对个人寿险人构建包含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目标绩效考核在内的多元化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仅仅用“以保费论英雄”的绩效评估方式对个人寿险人进行考核。这种评估方式使保险公司不能准确评估个人寿险人的综合绩效成果,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的绩效管理质量不佳。我国多数保险公司为了快速提高营销业绩在寿险营销过程中采用“人海战术”,导致我国多数保险公司的个人寿险人并不是保险公司的在编人员,大部分个人寿险人是兼职或外包人员。“人海战术”策略使保险公司无法对每一位个人寿险人进行全面绩效考核,仅用“以保费论英雄”的绩效评估方式对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进行单一的考核,保险公司无法有效把控个人寿险人的寿险销售行为,最终导致寿险客户的利益及保险公司的声誉受损。

(三)尚未建立互联网寿险销售渠道

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技术逐步成熟,推动了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平台成为保险公司开展寿险业务的新出路。2019年,我国互联网保费收入仅占当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的6.3%,我国“互联网+保险”模式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大多数保险公司没有建立互联网寿险销售渠道。目前,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没有认清“互联网+保险”的趋势,不仅没有自主建立互联网寿险销售平台,也没有积极寻求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寿险销售合作。保险公司互联网寿险销售渠道的建设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寿险销售模式和传统个人寿险人模式的矛盾。互联网寿险销售模式的大规模运用必然导致大批的个人寿险人失业,这是保险公司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的问题。互联网寿险销售渠道的缺失使保险公司无法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资源开展寿险销售工作,进而影响保险公司实现寿险规模化的销售,使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此外,部分保险公司在建立互联网寿险销售渠道的过程中,没有结合保险公司实际的发展情况制订有效的互联网寿险销售方案。对于寿险市场占有量较大的保险公司而言,打造自营平台是较优的选择,不仅能够避免第三方平台大额的中介费用,还能够为寿险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但是对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保险企业来说,寻求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合作是最优的选择,对于这类保险公司来说利用第三方成熟的互联网平台的成本远小于自主研发的成本。然而,我国保险公司在互联网寿险渠道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深入分析不同互联网销售方案的利弊,盲目跟风主流保险企业的做法,最终导致互联网寿险营销渠道的建设成本大大增加。

三、保险公司个人寿险业务营销管理模式优化建议

(一)加强个人寿险人培训

个人寿险人职业素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寿险营销的质量高低,保险公司应该重视个人寿险人的培训。保险公司在对寿险人的培训中不仅应该包含营销技术、寿险产品推销、客户关系管理,还应该包括职业素养、专业素养、保险法律法规、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等的培训,从而提高保险人的综合素养,避免不合规的寿险营销现象发生。保险公司在对寿险人的培训过程中应该关键强调客户的寿险需求,要求个人寿险人在开展寿险销售的过程中将寿险产品和客户寿险需求进行有效匹配,进而提高个人寿险的营销质量。保险公司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个人寿险人的培训。例如,目前比较流行的“保险师”App,个人寿险人可以利用该软件进行寿险产品知识、营销技术及保险法律法规的学习。

(二)健全寿险人绩效考核制度

个人寿险人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使保险公司无法有效把控个人寿险人的寿险销售行为,导致保险公司的声誉受损,因此保险公司应该要不断健全寿险人绩效考核制度。首先,保险公司应该摒弃“人海战术”的寿险营销思维,重视每一位个人寿险人的绩效考核。其次,保险公司应该转变单一的“以保费论英雄”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包含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目标绩效考核在内的多元化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全面评估个人寿险人的绩效成果。最后,保险公司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寿险人的全过程绩效考核系统。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该绩效考核系统对个人寿险人绩效成果开展实时在线管理,进而能够提高保险公司的寿险绩效管理效率。

(三)加快建立互联网寿险销售渠道

互联网寿险渠道的建设是保险公司寿险营销模式创新优化的必要内容。首先,保险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订合理的互联网寿险销售渠道建设计划,例如,市场占有量较大的保险企业应该重点打造自营平台,而市场竞争力弱的保险企业应该积极寻求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其次,保险公司在互联网寿险销售渠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效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寿险销售数据及寿险客户需求的分析,不断提高互联网寿险销售渠道的便捷性。

四、结语

保险营销管理范文2

关键词:汽车后市场;保险营销;项目管理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能力也得到了稳步提高。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销售量及规模与日倍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5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18亿人。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为汽车后市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什么是汽车后市场行业?目前,对汽车后市场的解释还不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汽车后市场是指从购买汽车直至车辆报废整个过程所需要的相关服务市场。比如汽车维修、汽车保险、汽车美容、二手车交易等。随着我国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汽车后市场保险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如何做好保险营销项目管理对汽车保险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1汽车后市场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按照保险性质进行划分,可以将汽车保险分为2大类,即强制保险、商业险。按照保障责任范围,车险种类又可以分为基本险、附加险。我国汽车保险行业起步较晚,始于1950年,几经起伏兴废,直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汽车保险业务也得到了逐步发展。但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汽车后市场保险行业发展情况有了一定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1车险保费增速放缓从我国整体车险经营情况分析,近年来,车险保费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在于两点,其一,我国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速放缓,整体出现了下降态势;其二,在商车费改、车险综改等政策影响下,车险件均保费出现了下滑现象。

1.2交强险经营情况相对稳定。作为汽车保险的一大类型,交强险并未受政策影响,仍呈稳定发展趋势。

1.3车险改革任重道远。任何改革都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只有坚持住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寻找到更合适的发展路径。在全面车险改革的背景下,整体车险市场呈稳定增长趋势,为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起到了极大助推作用。但从目前来讲,我国车险改革仍任重而道远,无论是深化商车费改,还是自主定价,都是对保险公司的一大考验,在未来车险发展当中,一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而非以“渠道为中心”,要想实现车险市场化,仍需不懈努力。

2汽车保险行业在汽车后市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整个财务保险业务当中,汽车保险业务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美国来讲,在财产保险总保费当中,汽车保险保费收入占到了4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汽车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也在逐年递增。汽车保险业务一度被称为财产保险公司的“吃饭险种”。由此可见,汽车保险已成为我国财产保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行业的经济效益。

2.1促进汽车工业发展,扩大对汽车的需求。作为推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主动力,汽车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保险业务同样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汽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打消了客户购买汽车的顾虑,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对汽车的需求。

2.2稳定了社会公共秩序。作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汽车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高。汽车保险的出现,将汽车使用当中的风险因素转嫁给了保险公司,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保障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汽车后市场保险营销项目管理对策

3.1构建差异化的车险产品营销途径。相比其他险种,车险主要涉及两大类,其中一种为交强险,属于强制性,客户必须要缴纳的险种。而另一种为商业险,属于自愿投保类型,伴随人们风险意识的不断提升,很多人都会选择两种险种同时投保。要提高汽车保险销售量,应实施新产品开发措施。面对客户市场多样化需求,必须结合当前公司车险营销渠道,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业务产品,开发新产品,实现创新发展。基于当前业务类型,应由产品价格系数入手,做出适当调整,从而满足车险业务市场发展要求。其次,创新产品增值服务方式。针对优质客户,应推出VIP客户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同时,注重与其他金融服务结构的紧密合作,如信用卡、理财产品、航空、酒店、餐饮等,进一步拓宽业务发展通道,积极运用不同行业资源,打造一个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3.2推进“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汽车后市场。长期以来,汽车保险市场业绩提不上去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企业分销体系和理赔端长期撕裂。在汽车保险行业当中,分销部门和理赔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仅对各自业绩负责,而没有达成有效协作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在分销当中,往往会忽视对方所承受的压力和遇到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种现象,保险公司只重视4S店和维修厂的保险销售水平,而忽视了维修的专业技术能力,这也是保险赔付成本高的主要因素。为此,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利用大量新技术、新业态,实现汽车后市场的“服务融合”发展。3.2.1重视分销网络体系建设问题。积极处理好汽车保险公司和4S店、汽车维修厂之间的关系,做好“无关赔付”“超额赔付”等难点分析,并构建一个完善的“定损核损模型”。当前,我国分销模式还较为单一,常见的有自销、个人人销售。因此,在汽车保险营销当中,充分利用好专业,这样可以大幅降低营运成本。此外,在产品营销当中,银行的影响作用也很大,应根据银行的特点,做好车险分销工作。3.2.2积极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为推进汽车后市场保险行业发展,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要通过车险业务获取现金流,进一步拓宽发展渠道,专注于投资,尤其是互联网渠道的应用,进一步细化传统车险业务的个性化场景,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3.2.3加深与汽车后市场的融合。多年来,汽车保险行业并未深入融合到汽车后市场,而处于一种浅层次状态。伴随汽车后市场的持续发展,将会有更多利益相关体加入进来,如何才能推进汽车保险行业发展,需要保险业的深度融合,打破行业垄断,打通车险销售、理赔、反欺诈等相关信息不对称的弊端,要实施“一体化”营销管理模式,积极与客户构建友好、互动的关系。

3.3采用新型营销模式,最大限度降低客户成本。按照客户需求,在保险行业主要采用的新型营销模式有两种: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通过积极采用新型营销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相比之下,电话营销受限因素很多,如时间、地域、实效性等,甚至在介绍产品信息时基于通话时间的限制,无法清楚、全面地传达产品的信息。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网络营销的发展,网络营销更方便、更快捷,且可实现24h运行,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电话营销存在的缺陷。通过这种营销模式,可以随时随地对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服务,能够大幅增加交易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充分挖掘潜在的客户群体,有利于开发新客户。此外,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还可采用不同的服务模式,比如企业客户,还可通过B2B服务模式,利用网站宣传与网络平台实现汽车保险交易。面对个人客户,则采取B2C服务模式,随时通过网站、电话等方式进行双方沟通与交流,最大限度降低客户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或者采用微信营销途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向广大车主和客户推送实时消息,将车险状况、理赔进度等及时发送给客户,让客户全方位了解不同车险类型产品的区别,更好地选择适合的产品。

4结语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汽车后市场这块“大蛋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当中,汽车保险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作为出行的重要工具,关乎人们交通出行的生命安全。汽车保险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汽车使用者的风险,为汽车销售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开展汽车保险营销项目管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尤佳.互联网渠道汽车保险客户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经贸实践,2017(2):62+64.

[2]陈思明.论“互联网+”时代车险业务发展的新机遇[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5(5):40-44.

保险营销管理范文3

 

健康产业是指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提供产、学、研产品与相关健康服务的行业总称[1-2]。健康产业包括了传统医药卫生产业、健康食品业、保健品业和健康保险业等多个生产服务领域,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3]。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健康的需求增加,健康管理产业必然成为促进人类健康的朝阳产业[4]。浙江省政府“十二五”期间确定了“健康浙江”的发展战略目标,伴随着健康管理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其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地区相关机构人员调研,获得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杭州地区的7家健康体检中心、5家健康管理公司、6家健康保险公司作为调查机构,对各机构主管及营销管理人员共200名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前市场对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问卷各条目得分统计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一般为3分,不重要为2分,非常不重要1分。   1.3资料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和构成比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调查的有18家健康产业相关机构,接受问卷调查人员共计180位,其中健康体检中心参与调查人员有89名,占49.44%,健康管理公司及相关机构37名,占20.56%、健康保险公司54名,占30.0%。被调查者对“健康管理”非常熟悉的为13.3%,较熟悉的为35.6%,一般的为36.7%,不熟悉或很不熟悉的分别为8.3%和6.1%。   2.2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情况   对未来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情况,68.9%调查对象认为需求非常大或比较大;认为需求一般的占27.8%,见表1。对各机构负责人访谈,其中65.6%的调查机构表示目前非常需要健康产业营销的毕业生。2.3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2.3.1知识需求情况   “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重要程度”各条目得分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得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营销学知识。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是法学知识、其他相关知识及经济管理知识,见表2。在所有知识中最重要的三项选择中,选择健康保健养生的为137位,占总人数的76.1%,其次是医学基础、营销学知识,如表3。   2.3.2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素质要求   被调查者认为健康产业营销人员最需要的是能力素质(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实践经验、学习能力,在校获奖情况,人际交往能力等),有166位被调查人选择,占总人数的92.2%,其次是专业素质(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成绩、专业软件的应用等),有148位选择,占总人数的82.2%,再次是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态度等),有144位选择,占总人数的79.4%。其中,健康管理机构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92.6%)、思想品德(85.2%)、专业素质(75.9%);健康体检中心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93.3%)、专业素质(87.6%)、思想品德(83%);健康保险公司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89.2%)、专业素质(78.4%)、思想品德(64.9%)。   2.3.3机构选拔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影响机构营销人才选拔的因素得分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影响营销人才选拔得分最高的前3位因素是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得分最低的3个因素是毕业院校的名气、外语应用能力及学历。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3项选择中,111位被调查者选择了综合素质,占总人数的61.7%,其次是思想品德(占总人数的41.7%),第三位是对健康专业知识运用能力(26.7%),见表4。   2.4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   目前健康管理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的情况详见表5,被调查人员普遍认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的领域为健康管理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培养(67.2%)、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62.8%)、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45.6%)。   3讨论与建议   健康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5]。健康产业营销人员除具备一般市场营销人员必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健康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营销专业化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专业应该培养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营销管理人才。   3.1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大   本次调查中96.7%的人员认为市场对其营销人才有需求,大部分机构迫切需要毕业生。因此,健康产业营销专业的设置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康管理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个别高校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针对健康管理产业的营销人才培养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其培养目标和课程架构的设置还需要调研和讨论,需尽快制定并修订完善,其培养方案要符合健康产业尤其是健康管理产业市场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p#分页标题#e#   3.2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健康产业的需求   新兴的健康产业对营销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是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营销管理和经济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医学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本次调查显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力素质、其次是专业素质;“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的重要程度”评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其次是医学基础知识和营销学知识。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需要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学的知识;熟悉市场调研、服务营销、企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被认为是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一,借鉴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建议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大知识体系,增加健康保健养生及健康管理知识体系[6]。   3.3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增强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健康产业中很多部门属于服务行业,如健康管理公司和健康体检中心,这些部门都需要高层次的营销人才。健康产业的营销模式也对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7-8]。市场营销作为管理类学科的一个分支,对实践操作应用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本次被调查者认为在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的领域为健康管理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影响人才选拔的因素中最重要的3项内容是分别综合素质、思想品德和对健康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对未来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如以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使用人单位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强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的“零距离”[9]。

保险营销管理范文4

1.1市场竞争间出现区域歧视

企业营销管理中还出现了区域歧视的现象,同一件产品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了不同的价格标准,这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在不同区域定位产品价格的主要策略之一。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价格策略是由于不同区域的产品输出成本不同,实则不然,这已成为企业掩饰自己的借口。而其中的直接受害者就是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产品价格和市场服务的区域差异性给消费者带来严重损失。

1.2企业没保护员工合法权益

许多企业为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一些企业不顾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在未经员工赞同的情况下强制要求员工加班,肆意剥夺员工的休息时间,对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提出很高要求,甚至有的企业不支付员工在高强度工作体制下应有的加班费用。同时,还有一些企业的工作环境达不到国家安全卫生的相关标准,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在这样的营销管理体系下,企业员工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严重伤害。

2减少企业营销管理中法律问题的对策

2.1强化企业营销的管理理念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营销管理运作与相关的营销法律因素都处于对立的状态,认为法律因素是制约企业营销行为的存在,鼓励企业在营销管理中躲避法律。这样的营销管理理念可以给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会使企业在长期营销中面对的经济法律空间越来越小,进而被经济法律的整个环境给淘汰。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将企业营销合理地融于经济法律环境中,正视经济法律因素与变化,改变以往对立的局面,变为合作的形式。只有不断地强化企业营销的管理理念,才能使企业在维持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能与经济法律环境和谐共处,从而追求经济和自由的最大化。

2.2营造市场间良性竞争氛围

市场调节是构建良性竞争的主要手段,而良性竞争氛围需要依靠国家相关部门与企业、消费者等诸多市场要素共同建造。营造市场良性竞争氛围,需要企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端正正确的竞争态度,并利用这样的竞争态度影响自己的竞争企业与产品消费者,从而提升企业在良性的市场竞争中的形象,并稳固自身的竞争地位。(本文来自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杂志。《中国管理信息化》杂志简介详见。)

2.3健全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

鉴于市场竞争间出现区域歧视的法律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健全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控制企业正当经营的重要保障,能有效监督企业的不正当行为。通过使用相应的法律手段,使产生区域歧视的企业受到法律教训,从而确保该企业在今后的市场发展中符合道德规范、遵循法律法规。各企业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不断完善营销管理手段,能树立良好的竞争形象。

2.4企业加强对员工权益的重视

针对企业在营销管理中没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视。①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制定员工的上班时间,并给予加班的员工相应的加班工资。②为员工创建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不受侵害。③按照相关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能够放心工作。

3结语

保险营销管理范文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中国金融体系在经受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和多次金融结构调整以后,已经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商业金融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人才,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专业,必须要立足义乌实际情况,以其金融业的发展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合地方发展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一、分析当地金融行业的形势与人才需求确定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

1.当地金融行业的经济形势及人才需求分析。

1.1义乌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截止2008年底,义乌已有各类金融机构近50家,其中银行18家,证券营业部5家,保险分支机构28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47.76亿元和707.42亿元,总量位列浙江省县市第一位,分别占金华9个县(市)区同类市场份额的40.66%和36.9%,实现利润32.82亿元;人均存贷额14.95万元和10.1万元,同样位居浙江省县市第一位。义乌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保险方面,2008年义乌市实现保费收入15.36亿元,从1997年起连续蝉联浙江省县级市榜首。两年来义乌保险业共计支付各类赔、给付款10.13亿元,在保障、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门推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帮助中小企业收汇、规避外贸风险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义乌市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断壮大,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金融生态和发展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来义乌设立分支机构,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总之,义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使得金融人才需求在一段时期内将会是持续上升的势头,这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1.2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所需人才能力分析。本专业学生拟就业于金融行业各个职业岗位,也就是说,毕业后能够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从事金融服务及管理工作,并能适应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出纳等工作。

2.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基本掌握保险、银行、证券的实务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金融保险理论知识和理财技术,能够胜任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社会保险机构及非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岗位和金融营销管理工作岗位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的课程设置

1.培养目标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经济贸易知识、经济法规和市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银行、保险、证券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及金融法律法规;掌握保险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营销心理、学会商务谈判与客户关系管理;熟悉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毕业前基本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要素和实务操作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等专业能力要素。

2.适应于各项能力素养的课程对应。

2.1基本能力要素。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培养出大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主要是英语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同操作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可通过大学英语、演讲与口才、经济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社交礼仪与公关技巧等课程的学习。

2.2专业能力要素。

2.2.1营销能力:金融行业都需要金融营销人才,因此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出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营销技巧、客户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可通过市场营销学、营销心理学、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获得。

2.2.2理财能力:在校期间,要求学生能学会分析风险、制订投保计划、能开拓保险银行或证券投资渠道、能制订个人或企业的理财计划。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学习的课程有:保险概论、人身保险实务、财产保险实务、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个人理财分析、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

2.2.3管理能力:生活工作处处离不开管理,要求学生在大学里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对于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有保险营销队伍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经济政策分析能力、要懂法知法。这些能力的获得可通过管理学基础、经济法与经济合同、团队建设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获得。

3.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市场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以上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需求分析,来配置相应课程,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环节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主要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语文、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专业基础课主要为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与经济合同、货币银行学等;专业技能课开设了保险概论、财务管理、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证券投资学、现资理财等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还开设了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网页设计等专业任选修课程,学生可自行选择八选四,公共任选课是提高学生在音乐、体育方面的素质,学生可根据学院的要求和自身的爱好进行选择。

三、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必须基于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不能因人设课,也不能因传统设课。联系义乌金融市场实际,在学生已拥有金融保险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专业课程设置设有“金融理财策划”和“保险营销”两个模块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深入学习:第一个模块是金融理财策划方向。它培养的是在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工作,基本懂得银行、证券、保险各类产品的功能与风险,能为客户提供一定的理财规划服务的工作人员。毕业后从事学生必须具备投资理财综合能力能力,这一模块所开设课程包括商业银行实务模拟、投资银行学、现资理财等课程。第二个模块是保险营销方向。此方向培养保险公司的一线营销人员或营销管理人员。从目前情况看,在保险业中又以保险营销业务(含保险、保险经纪等)的人才需求为最高,其次为营销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这一方向注重营销能力与团队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训练。毕业后到保险公司工作的学生必须具备保险展业、核保、出单、理赔、业务处理能力和保险营销能力。因此,该模块所开设课程包括保险营销实务、团队建设、社会保障学等课程。#p#分页标题#e#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课程设置中要充分体现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将学生的实践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实训室模拟实训、集体组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社会兼职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学时比掌握在2:3左右。实践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从一年级的认知实习、金融市场调研,到二三年级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还有毕业前的毕业实习,均做好全面的安排。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格标准的对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各种证书以证明自己的实力。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含)以上考试或学校的大学英语过关考试;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以下资格证书的一项:保险人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求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互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互相接轨。比如在会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保险概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课程教学结束后组织保险人资格证书的考取。

保险营销管理范文6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信息化建设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面对这种情况,各大电力企业不断扩大电网建设规模,积极加大电力营销管理力度,以期充分满足电力市场的实际需要。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创新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以有效增强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能力。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市场竞争意识相对薄弱

现阶段,太阳能以及风能等新能源相继被应用到电力生产中,能源市场对电力产品及其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传统供电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带来巨大挑战,促使供电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当前,国内绝大部分供电企业属于国有性质,由于在电力市场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这些供电企业尚未形成较强的风险防控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从而影响到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开拓方面的积极性。

2.2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各种科技得以快速发展和应用,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也逐步实现信息化,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也将极大地提升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多数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还相对滞后,常常会面临安全方面的风险。同时供电企业的信息管理人才相对不足,这些情况造成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丢失以及系统故障等问题不断出现,给供电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2.3对电力营销管理重视力度不够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已经逐渐成为供电企业的最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受传统体制影响,国内不少供电企业所采用的营销模式,还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很多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内容还依旧侧重于电费的收取,而相对忽视营销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很少关注电力用户的具体需要,电力营销管理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2.4供电服务方面问题重重

首先是缴费难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不断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同时新装用户也在持续增加,电力用户的数量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供电营业网点则相对不足,无法有效满足电力用户的缴费需求,不少营业厅仍然存在排队缴费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些电力用户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网络缴费等新兴缴费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缴费难问题的存在,主要在于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中,仍未真正立足于便民角度,尽管缴费方式多样化,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缴费难问题。其次,故障抢修问题。在用电高峰期间,供电系统故障点较多,并且常常会出现大的故障,尤其在恶劣天气环境中,故障抢修效率难以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要。

3加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的对策

3.1增强服务意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供电企业一定要不断增强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的服务意识,促使所有供电企业员工都能对电力服务的重要性有深刻认知。在实际电力营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电力用户解决各种电力相关问题,从电力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电力用户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服务。同时,供电企业员工还应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增强自身服务能力,提高电力用户的满意程度,从而逐步增强供电企业的竞争软实力。

3.2树立科学的营销理念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应积极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电力营销战略规划。同时,每一个电力营销人员都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并高度关注电力市场发展状况。尤其是电力销售人员应及时充分了解电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并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对电力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评估,从而据此制定相应的电力营销计划。供电企业应将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应用到电力营销管理中,从市场具体动态出发,积极创新电力营销策划,以充分保证电力营销工作的合理性,从而不断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水平,降低电力营销成本,有效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1]。

3.3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第一,供电企业应将自动抄表系统以及用户缴费支持系统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中。第二,在电力负荷管理的前提下,相应增添用电管理、电力监控以及用电信息服务等项目,以加强对供电系统的实时监控。第三,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可通过数据库与其他各种相关系统实现有效连接,以便于供电企业实现营销、管理以及调度等系统数据的共享[2]。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现代化、智能化电力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必将不断提升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水平。

3.4推动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

供电企业应从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电力监管相关要求,通过业务流程驱动电力营销管理。具体来讲,第一,供电企业应重新整合电力营销流程和服务功能,积极打造规范化、流程化以及信息化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第二,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对电力营销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强化电力营销核心业务,准确定位电力营销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节点,从而将电力营销总规划与各分支计划有效确定,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路线。同时,对电力营销各环节相关工作的关系和先后顺序进行充分分析,将串行工作转变为并行工作模式,以尽可能缩短流程周期。第三,供电企业应从各电力营销项目的立项开始,从成本、质量等各个方面出发,全面控制整个业务流程进度,电力营销管理层要加强协调管理,加大风险防范、信息管理等所有环节的管理力度,从而全面提升电力营销基础管理的质量。

3.5积极引导大众消费

面对当前电力市场的巨大需求,国内很多地区相继实施了各种拉闸限电策略。在此过程中,供电企业应积极扩大电力生产规模,不断增强电力供给能力。同时,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应进一步拓展电力产品的销售渠道。首先,供电企业应紧跟工业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强对重大工业项目的电力保障。对于用电大户,供电企业应与各电力企业积极协调配合,有效实施电力直供试点模式[3]。其次,根据广大居民在电力消费方面的变化,不断增加在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市场中的份额。最后,供电企业还可积极推广用电保险服务以及用电培训服务,以提高社会大众的安全用电水平,从而有效引导社会大众树立良好的电力消费观念。

4结语

总之,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供电企业在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要想继续推动企业和行业发展,就必须重视电力营销管理。电力营销管理水平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等方面有直接影响,积极创新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对提高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效率,实现电力营销管理目标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当前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科学的营销理念,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积极引导大众消费,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战略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国松.浅谈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环球市场,2017(23):303.

【2】刘倩,王立珑.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8(13):25.

保险营销管理范文7

1.1电力商品的分析

电力商品换句话说则是电力资源,电力资源也属于众多商品之一,当然,同其他的商品存在一定的差距。①电力商品不同于其他的有形商品,其属性是无形性的,尽管日常生活中日日必备,可是它是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只有通过仪器才可以观察到其形式。这一无形性同普通的有形性的商品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②电力商品计量特殊,电力计量则是电力营销的基础,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计量方法上,电力商品的计量只能也必须依靠专业电能计量的仪器,测出计量读数后再进行分析统计;③电力商品的广泛性,21世纪重要的能源之一便是电力资源,其广泛的分布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并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电力商品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电力商品被广泛的应用于全球,成为必不可少的能源;④由于电力商品的特殊性决定其存储方式的不易,通常情况下,电力商品不能够储存。因为电力商品只是电力能源一种表现的形式,有供电的发生则有电力商品的存在,且一直供电则一直存在,所以不能够像普通商品一样永久性的保存。

1.2电力营销的特点

同电力商品的特点结合来分析,电力商品的营销就是电力营销,只不过它的营销物品是特殊的电力商品,营销的对象是电力消费者以及市场,营销方是供电行业。随着社会的以及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供电行业想要得到客户的认可,就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持续的、全面的服务,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制定一个全方位优质服务的计划。由于其特殊性必须通过一定指标才能得到体现,如:频率和电压等等,电力对于人民生活的意义巨大,一旦出现电力方面的故障,将会打破正常的生活节奏,影响社会经济大发展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2国内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

结合我国当前电力的营销管理方式,会发现我国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行为控制、管理人才以及管理机制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

2.1电力营销管理机制不完善

虽然电力管理机制不能作为降低营销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但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对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引进现代化管理的技术以及现代化管理的概念,仍存在着不高效以及太多的不方便,再加上电力营销本就复杂,中间的环节琐碎,使得电力营销的工作量太大,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管理电力业务,电力商品的供销速度也为之延迟,为用电客户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则是电力营销的信息管理方面,原始的营销管理的机制做不到信息的共享,加之电力企业收集的资料也并不健全,电力业务传票就很困难。

2.2安全防范措施不健全

电力营销的管理会涉及一部分的安全信息,如:供电合同,部分信息同电力用户、供电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要同时做到保证双方的利益,就要做好全方位安全防范的措施,才可尽量避免对双方的利益的影响,如:引入法律的保护,保证营销管理信息的安全性。纵观当前电力企业来看,我国电力企业对这一点并未加以重视,一些在网结构的建设方面都有安全问题的欠缺,从而,直接降低了营销管理信息化发展速度。

2.3电力营销的管理理念落后

电力营销管理行为的指导则是电力营销管理的理念,其决定了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供电企业都是传统、原始的营销管理理念,并没有同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因此电力营销管理理念的落后、陈旧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的全部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供电量的营销,并限制了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上的进步。

3电力营销的创新

3.1电力营销管理体制的创新

加强营销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从电力企业客户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建设入手,建设管理模式为“大营销”的模式,进行扁平化管理,对于电力营销管理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积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适合现代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的模式,建立售电市场的品质分析平台,不仅加强了电力营销管理的效率,实现了其业务流程的重塑,还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售电市场的管理水平。

3.2创新营销管理理念

在电力营销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以创新营销理念为前提,才能更快更好达到预期的营销结果。①电力企业的内部结构要有所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创新发展,人们的需求也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电力企业一些传统的管理机构可能已经无法再去适应市场变化,无法达到电力营销的效果。所以电力企业应对传统的管理机构进行创新改革,以便电力营销和市场经济相得益彰,提高营销管理效率,促进整个电力企业长久的发展。②营销管理人员要树立一个长期利润的观点,实际上就是如可才能够提高营销效果、实现利益最大化。电力企业应该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能够达到预期的利润,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如何达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不仅要考察产品市场的投资率、占有率等等一些指标,还要对企业短期内的利润目标进行考察,不仅仅是看到市场上现有的消费者需求,还要对其潜在的需要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长期的利润最大化。③树立营销观念,全员市场的营销观念。市场经济中,各个电力公司的竞争力非常大,只有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才能在电力企业领域有立足之地。树立正确的电力营销观念不仅能够做好电力营销管理的工作,还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电力营销过程中,电力营销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从根本上了解客户的需求,从客户的长久利益考虑,抓住用户的需求便能够提高电力营销的水平。

3.3研究调查电力的管理创新技术

在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电力公司要对管理创新技术不断地进行完善,并提早的预测在存在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认真做好解决的方案。规划研究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要求管理人员对其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监控。做到随时可以观测情况,在故障发生的同时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减少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3.4营销产品的创新

电力营销产品的策略可以有提升电力产品的质量,从而引导电力产品的消费,最终达到电力客户的要求,为电力企业带来利润。具体方式分为两方面:①推广培训、用电保险等服务,这样可以拓展城乡居民用电的需求,令其使用安全放心的使用,增加了对于用电的安全感,从而消费大量地电力。②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管理,远程的采集电脑能量的信息,合理进行分配电网流量的流向,减少网损。

3.5电力营销服务的创新

完善的服务体系由优质的服务构成,主要包括:规范的流程、好的需求管理以及具有银行代收和电费存储等多个方面。只有把最基础的环节最好,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4结束语

保险营销管理范文8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机遇及其挑战

网络经济在发展中主要是将信息作为基础,将知识作为核心,将网络作为依托,运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拉近项目目标和提供者之间的距离,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传统经济背景下发生的行为逐渐网络化,网络是企业获取经济价值的重要场所,因此市场营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支持,强化对网络的利用,使市场营销管理得以正常进行,及时发现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对质量的把关,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好发展。

一、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机遇

(一)营销范围有所扩大。在网络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营销理念和思路的创新,传统营销模式当中,物流在成本上的增加是营销成本有所提高的重要原因,成本上的增加使企业负担有所加重,实际竞争力受到了较大限制。在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包含了商流、物流以及资金等多个方面,物流管理也相应发生了转变,运营成本有所降低,营销管理在具体实施时更具市场化,时间被延长,范围也被扩大,因此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的认知也有所增加,相应提出了比较个性化的需求。而企业在此过程中也能及时收到反馈,并且实施相应解决策略,进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由此可见互联网在营销范围上的影响有所扩大。

(二)营销模式更人性化。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当中,营销的主要方式是商店购物方式,在此过程中,消费者被直接限制在物理空间中,并且在经营时会涉及到很多环节和流程,从流水线逐渐到实体产品,大量的环节增加了企业在生产时的生产成本,并且在此过程中,生产成本都被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而消费成本的增加,对于市场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在网络经济时代,新媒体获得不断发展,人们在购物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渠道中可以直接购买产品。在此过程中,中间很多环节都被省略,消费者在购物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能,实现了消费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生产成本的降低能够使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实现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同时,网络市场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空间。在网络市场当中,产品种类多样,甚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和传统市场之间进行了整合。如在传统市场模式中,进行日常消费时的市场是超市、商场,进行工业活动的市场是建材市场、五金市场,购买植物、宠物的市场是花鸟鱼虫市场,购买字画的市场是古玩市场,传统市场功能比较单一,分化相对明显,而网络市场能够将全部的市场功能涵盖,大众需要的各种商品都能在网络市场当中找到。

(三)营销模式更具多样性。传统市场营销在模式上比较单一,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营销模式变得更具针对性与现代化,能够从整体上对企业的营销进行把握,促进企业在有效营销中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进而为今后销售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今后的市场营销策略更加合理。在传统模式中,利益的最大实现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就当前情况来讲,企业在利用网络拓展营销途径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使企业实际盈利规模有所提升,也能使企业在运行中更好发挥自身价值,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二、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挑战

(一)网络中虚假宣传的存在。在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兼具共享性和开放性特点,因此一些不法商家会抓住互联网特点对其进行利用,在网络平台中虚假宣传,对产品功效、成分等进行夸大,进而使消费者受到误导。近几年,网络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背景下,虚假宣传呈愈演愈烈态势,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当中蔓延,进而使网络真实性受到了不良影响,网络环境被破坏,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程度有所下降,进而使网络营销管理正常秩序受到了不良影响。

(二)存在一些违法行为。一些商家为了在经营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会运用不正当营销方式,其中商标侵权问题表现尤为明显,一些企业会在经营时复制或者是利用一些知名企业的商标、名称等,使消费者视听受到混淆,以致消费者在消费时存在盲目购买问题。同时,部分商家在经营时会运用高仿形式,仿制正品之后在网络上售卖,在价格上与正品相比低很多,甚至一些产品在质量上比较低劣,进而使消费者的身体受到其不良影响,这些行为的出现都对网络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体验营销。体验营销主要是指对真实的购物环境进行模拟,然后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换位思考,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理想商品购买模式和服务模式,设置固定场景,进而使消费者获得不同服务与体验,进而使其购买力得到刺激。体验营销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首先,定制消费者个性需求,运用敏感的感知能力了解消费者在消费时的隐性需求,使消费者之间的差异性需求得到满足。其次,重视消费者回访结果,当消费者回访满意度较低时,需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且对产品进行优化和升级,促进消费者好感度的增强,进而实现连续消费。

(二)一站营销。一站营销主要是为了使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当消费者进入到任意一个站点之后,便能由站点解决所有问题,并不需要进入到第二家。在此过程中,企业为了在经营中获得更多消费群体,便需对自身的经营规模和种类进行拓展,进而使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将商品与服务之间更好结合在一起,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维修保养、技术服务、金融保险等多种服务,进而使自身在营销上得以不断扩大。这种营销模式比较适合网络经济时代市场实际需求。同时,在互联网作用下,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距离上有所缩短,因此多家企业可以进行联合,构建一站购物平台,把握消费者在购物时的实际需求,进入通过有效市场营销管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发挥数据库优势。数据库能够实现对用户消费信息的收集及整合。因此,在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数据库的利用,发挥数据库优势,运用数据库分析消费者消费信息,然后根据不同家庭制定不同营销方案,并且在网络营销中为消费者推送一些在网络中经常浏览的内容,实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使其能够在浏览时主动购买。同时,加强对网站的推广以及品牌建设,定期对消费者进行回访,维护消费群体,增加消费黏性,并且增加新的消费群体。

(四)对营销功能进行创新。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比较复杂,分布范围比较广,没有规律性,购买时间也难以确定,因此集中营销在实施时比较困难,同时一些小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不能充分支持一对一的营销。在此过程中网络经济当中形成了新的营销策略,实现对广大消费群体的刺激,如近几年比较流行的“6·18”、“双11”等。企业在经营中,通过对网络环境的打造,并且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促进消费者消费欲望的增强,进而增加自身经济收益。这种营销模式实现了与微小企业之间的联系,扩大了企业实际宣传效果,也增强了影响力,并且有效降低了相应运营成本,将原本零散的销售方式集中整合在了一起,并且限制在一定实践内,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营销服务,使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得以更好进行,因此需注重对营销功能的创新。

四、结语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在迎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风险,在新时期,市场营销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消费者的体验,为其提供多样、全面的服务。同时,企业也需注重产品创新,积极挖掘全新营销渠道,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实现营销市场主体、观念以及空间的及时转变,制定与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相符合的方针政策,使市场营销管理在利用率上获得较大程度提升,企业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任晶洁.浅析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机遇和挑战[J].环渤海经济?望,2019(7).

[2]李宝红.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环渤海经济?望,2019(3).

[3]任晶洁.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全国流通经济,2019(4).

[4]谢森.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市场,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