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报告范例6篇

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报告

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深化对于管理学的了解和认识、掌握有关公共事业组织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涉及知识点比较多、比较宽泛,很多学生缺乏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直观认识,单纯的课堂讲授比较枯燥,也缺乏说服力。因而,要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合适的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强化知识、培养能力。

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选择分析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强化和拓展,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和体验为基本方式,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的实践教学系统。本课程所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较多,有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管理游戏、网络冲浪等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采用较多,又是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是整个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的特色形式。案例教学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对其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社会调查方法却是要通过深入社会,搜集直观感性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材料,并形成一定的调查结论,是知识从感性向理性深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特征。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调查主题、调查准备、社会实地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等。在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法来展开实践性教学,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各类公共机构与组织,以及社区,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搜集和整理课堂学习知识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实现学会认、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社会调查法在“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社会调查法在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引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青海省公共事业组织状况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素,因而选择“青海省公共事业组织状况”作为调查主题。这主要是由于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本课程学习对象为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的认知度。其次,课程学习的60%以上的学生来自青海各基层地区,调研地点以就近为主,分布于西宁市及海东地区,还有玉树州,充分的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征,而且,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能够保证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方法的选取和组织安排两方面的内容。

1、调查方法的选取:调查方法主要有抽样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调查法等,其常用调查方法为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进行交谈,讨论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中最重要的是设计问卷,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公共事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基金会)的现状、公共事业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公共事业组织运行的状况及存在的困境为主要内容,以访谈法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考察所选公共事业组织的状况及这些组织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公共事业组织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

2、前期组织安排

由于关于公共事业组织的内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安排为第二章,因此,在学期初,也就是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的选定、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访谈法及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考虑到被调查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多样性及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自由组合为4至5人为一组的小组,并且自主联系调研对象,同时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参与调研工作,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及督促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对象。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的公共事业组织为调查对象,或以兴趣因素选择教育、卫生、慈善、环保等领域开展工作的公共事业组织,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本次调查的对象有:“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金巴慈善基金会” “雪域慈善救助会” “青海义工联” “青海省康乐医院” “大通县小星星幼儿园” “西宁市小花朵幼儿园”等七个公共事业组织。在调查过程中,以调查组织存在的困境和问题为研究的主题及分析的重点。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及亲身体验性,从而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培养、访谈技巧及沟通能力也有提升。

转贴于论文联盟

(四)调查资料整理分析与撰写报告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由于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及最终的定性结论也不同。由于本次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及学生本身的客观原因,多数小组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导致获取的数据资料较少,未能实现本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但通过组员多次访谈及有些组员的亲身体会,收集的资料较多,对其分析,实现了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内容的学习。由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差异又影响着各组最终的调研报告的水平,因此多次指导,反复修改后最终定稿。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延长、访谈目的未达到、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积极等等。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慈善组织所涉及的公益问题时,很多学生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沟通能力的提高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各小组完成社会调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要求上交调查报告,同时还要附带调查问卷、小组成员的分工说明等材料。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由调查报告成绩、ppt的制作成绩、交流汇报成绩和学生评分四部分组成。调查报告成绩、ppt制作成绩、交流汇报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成绩分别按照50%、10%、20%和20%的比例加权得出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小组成绩的85%为基数,15%按照每个学生在小组社会调查中的分工和表现等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借助评价考核来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情况,有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方面。

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

科学的社会责任观正在系统形成

在2009年的报告中,国网公司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公司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一是提出以企业行为是否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最大限度地创造福利为企业社会责任判别标准;二是阐明企业社会责任是内生于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运营全过程;三是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边界分为底线责任和共赢责任两个层次;四是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是新的管理模式;五是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意义。

社会责任理念正在逐步融入公司使命和战略

报告指出,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是公司的核心社会功能,也是公司的最根本的社会责任,是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对公司使命的新阐述。同时对公司“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和业绩优秀”的战略目标进行新的阐释。

三级试点,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路线清晰展现

报告简要介绍了公司社会责任三级试点公司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公司2008年启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天津网省公司试点工作,2009年分别启动了无锡市级公司和嘉善县级试点公司。公司希望通过精心策划,根据不同层级公司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试点目标、路径和措施,以总结不同层级公司的试点来取得全面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经验,以保障未来为公司更大范围内有效全面推进社会责任管理。

社会责任理念正在全体员工中正在以有效方式宣贯

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

每年时间来到5月,央企社会责任报告便会迎来一个密集的高潮。相关信息不时见诸报端,各式的会更是频频映入眼帘。作为企业开展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载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往往具有价值发现的作用。从我们对2013年以来央企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情况来看,以社会责任报告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将管理水平提升融入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正成为央企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和社会责任管理提升的一大特点。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近两年经历了井喷式的迅猛发展,据本刊统计,2012年中国大陆共了社会责任报告1708份。而截至2012年底,115家中央企业也都全部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社会责任报告业已成为一般意义上企业的规定动作之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率先垂范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率,央企社会责任工作逐渐由单纯的开展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逐渐向机制化、制度化、流程化的社会责任管理方面层层推进。

没有一流的管理就不会有一流的企业。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中央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一批企业在生产规模、市场占有、成本控制等方面已跃居世界前列,初步具备了与世界先进企业同台竞争的基础。但一些企业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治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运行机制、管控体系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加强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尤为突出。

自2011年9月,国资委制定《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尤其是2012年3月国资委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正式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开始将社会责任的理念作为实现管理提升的新引擎,并加快与企业战略、治理方式及日常运营全流程的有效融入,以期通过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战略举措,实现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改革发展目标。

本刊认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指有目标、有计划、有执行、有评估、有改进的系统性开展社会责任实践的活动。它要求企业把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全融入一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之中,融入到每个管理职能中,融入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直至融入到公司文化,公司使命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中,达到提升企业经营理念,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社会责任管理不仅表明了我国中央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实践推进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即已经从关注界定责任内容,进一步转向建立健全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从关注责任报告、改善社会沟通方式,进一步转向关注管理创新、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从关注局部的管理改进和加强社会风险管理,进一步转向整体的管理变革和探索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在此之外,也表明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管理的根本动力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外部力量主导推动发展为企业的主动追求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社会责任管理正成为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的重要动力。

本刊长期关注我国中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建设情况,在进行人物访谈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着以社会责任报告视角系统切入央企社会责任管理的话题,并希望通过我们对社会责任管理趋势特点的系统性总结梳理,一方面可以记录社会责任管理在中国推进实施的大致脉络,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对管理提升活动中的央企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建议和思考。

社会责任报告:央企管理提升新的窗口和载体

据本刊不完全统计,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0日(下称“数据统计期内”),共有29家中央企业(不含控股及参股分子公司)了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其中,27份明确提及了社会责任管理,另4份虽未有明确表述,但在企业战略、治理方式以及日常运营等部分亦出现了符合社会责任管理特征和属性的叙述。

其中,于2013年2月21日正式对外的国家电网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便通过“责任成为管理”一章全面系统地披露了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社会责任根植基层的具体实践。根据我们的统计,报告全文共出现“社会责任管理”55次,分别覆盖到了报告“履责意愿”、“履责行为”等章节。此外,报告还首次以具体案例方式阐述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实践。

而作为首家参照ISO 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编制企业报告的中国企业,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3月27日的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责任管理”也被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并从社会责任观、社会责任战略、社会责任治理机制以及社会责任沟通四个方面展现了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战略理念和实践成效。

对于社会责任报告与社会责任管理的关系,该报告也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要“以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推动社会责任管理,每年将报告编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寻找改进点,与体系的正向推进相结合,使社会责任工作得到有效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企业规模、发展阶段和行业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央企在结合自身实际和管理诊断的基础上,都能找准本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并在报告中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的特点。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

从企业规模的大小来看,数据统计期内业已的央企社会责任报告中,排名“201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名单”前50强的中央企业基本都能在报告中较为明确地提出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意义,包括国家电网、中国建筑、中国移动等少数行业龙头型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管理置于报告的核心地位,并贯穿到报告各个章节的内容中,而包括神华集团、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则在报告中将“责任管理”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系统阐述。

从报告的次数来看,数据统计期内,国家电网、中国铝业、中国海洋、中国远洋4家企业连续8年社会责任报告,中石油、南方电网等连续6年社会责任报告,此外,也有14家企业连续了4年。总体来看,在社会责任报告持续性方面较好的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的水平方面也相对较高。与此同时,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建筑、中国铝业等公司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搭建了覆盖全集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立起较为典型的社会责任管理长效推进模式。

从行业属性来看,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报告主体所进行的分类标准来看,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服务业、建筑业、电力行业以及信息技术业,相比于其他行业在社会责任管理这一块也体现出较高水准。此外,涉及到容易产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相关行业,如,采掘业、制造业等行业也较为注重通过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系统规避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规避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在一些政策性文件的刚性要求和社会期望逐步提升的情况下,中央企业(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中央企业)将会逐渐“不满足于”这种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规定动作,除了继续发挥企业与社会沟通的作用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更多地用于服务企业优化流程控制、实现管理提升等方面,来实现企业和多利益相关方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和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四位一体,多元促进:央企社会责任管理的实施推动

近两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在2012年3月将社会责任管理作为中央企业管理十三项管理提升的内容之一,标志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进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本刊此前便已载文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将从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重塑未来企业管理。

但这也几乎就同时决定了开展社会责任管理不是时髦的口号,也不是一项突击行动,而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实践和持续改进完善的系统管理工程。可喜的是,在这个管理重塑和价值再造的过程中,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充分立足自身优势,在为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持续注入新的动力和打造宽松有利的社会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实践的深入,并最终形成了“四位一体,多元促进”的社会责任管理推进机制。

总的来看,我国央企在规模上已经大踏步实现了对国际上领先企业的追赶,但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上、在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和抗风险素质上、在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在自身基础管理水平上,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也就是说,我们的中央企业正处于一个从增长的外延上看已经打开良好局面但从管理的内涵看亟待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时刻。对于这些日渐显现的突出问题,国资委曾就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进行过专题研究。课题组调研后提出,治理基础薄弱导致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中道停滞,无法持续健康发展,责任战略和发展规划是推动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的前提。

从政府方面来看,为有效解决“制约中央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2011年9月,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提出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载体、为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目标”提供支撑。

201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将社会责任管理作为中央企业管理十三项管理提升的内容之一,目标是力争用两年时间,通过在中央企业全面深入地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这也标志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进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另据国资委的消息透露,为了鼓励大型央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处于编制内的《央企社会责任管理指引》也将于年内出台,为央企实施推进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工作提供方向和指引。

从行业组织方面来看,继《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指南实施细则》出台实施以来,5月27日,中国工经联又向全社会了《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战略,推进社会责任管理,从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等多个指标提出了方向性指导。

而为了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社会责任管理,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创造能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5月12日召开的2013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联系政府、指导行业、服务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反映广大企业的诉求,积极搭建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台,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系统推进社会责任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而从企业自身来看,在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场变革过程中,除了应当清楚认识“一把手”的关键性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一把手”的领导表率作用之外,以大型央企为代表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对于推进行业内企业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它们在管理提升活动中的优秀经验和典型模式,对于行业内的其它企业及下属子公司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鉴意义。

而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统计期内,以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为代表的中央企业,已逐渐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管理提升的重要抓手推向深入,并对下属机构社会责任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社会层面来看,履行社会责任可以说是央企的天然使命,除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外,央企有义务、也有能力肩负起积极回应社会现实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责任。但从近几年现实存在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央企正在经济实力上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却面临着最为严峻的舆论环境。

应该说,中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很多都做得不错,但要么只做不说,要么说得不够,尤其近期一些央企社会责任缺失的事件频频出现,更加迫切要求中央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提升社会沟通水平,有效表达企业发展的社会价值,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信任和大力支持。

社会责任管理五大价值发现

央企社会责任管理是一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模式可供借鉴,正因为如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题方向和工作安排。社会责任的历史性与中央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央企社会责任管理将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特征,并与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格局、特定时期内的能源结构以及社会学科所处的历史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这个意义上讲,央企社会责任管理可以说较为全面地记录了企业治理结构、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未来的方向,而它的趋势和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新一轮经济贸易全球化时代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及新的全球语言等方面的一系列特点。

1.建立在合规基础上更高起点、更具质量的综合化管理。央企社会责任管理要求企业在科学的社会责任观的指导下,以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推进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方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突破了企业传统管理手段更加注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层面,与此同时,央企社会责任管理能够同时支持和服务于企业其他领域的管理,同时降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种系统风险,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

2.由企业内部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延伸趋势明显。伴随着央企社会责任建设的纵深化发展,尤其是伴随着国资委央企管理提升活动的推进,央企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也逐渐由企业战略规划、治理方式等内部环节的融入,向供应链上管理、利益相关方沟通、社区治理等方面延伸。尤其是在产业联盟中占据领先地位、在供应链环节起支配作用的大型央企,通过利益相关方多方互补和多方协作,往往能够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提升空间。

3.多元目标,价值共赢。与企业管理手段相比,社会责任管理建立在企业现有体系之上,同时也尽可能覆盖到了其它领域的相关指标,在企业治理上更加注重与其它领域的互相配合和互相协调,在运营发展上更加注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和共同发展。

4.标准化与刚性约束趋势明显。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和运用在很多国际性标准及行业指南中都能得到体现,如全球契约十项原则、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各国政府、行业协会制定的“自愿性”标准,都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运用、融入、实施和考核做出了相关规定。而在世界经济明显复苏的根本性动力还没形成的时候,国际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一些“走出去”的中央企业,在开展海外运营的过程中,对于东道国及当地相关标准不但要自愿遵守,很多时候也存在着刚性约束的迹象。

5.行业龙头型企业的有效带动。在国资委央企管理提升的活动中,为鼓励央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相继开展了表现突出的优秀企业评选活动,通过梳理标杆、价值分享,将央企社会责任管理推进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和模式进行推广。尤其是一些行业龙头型企业不论是在带动下属子公司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学习活动中,还是带动行业内、产业联盟内其它企业的管理提升活动中,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以国家电网为例,2012年,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单位扩大至各省公司,在27家试点单位实施“15333”工程,推进社会责任根植基层和一线。与之相应的是,27家省公司的社会责任实践报告已先后。

央企社会责任管理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的关键时期和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在央企管理提升活动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备受关注的《社会责任管理指引》年内也将最终,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必须把提升管理水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强化管理促进转型升级,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重塑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将由原来的盈利最大化或者股东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向到追求兼顾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和诉求的平衡,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多赢和共赢。

重塑企业管理目标。企业责任竞争力将会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其根本目标是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企业的决策和活动都能力求做到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重塑企业管理对象。企业的管理对象由原来的集中于企业价值链对象的管理扩展到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关系管理。特别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其中,从而能形成对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发展关系,取得各利益相关方更大范围的认知,更大程度的认同和更大力度的支持。

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报告范文4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

由若干份报刊杂志子统统构成的公司是一个完整的、层次分明的系统。其中,各报刊杂志相对独立,而与广告、外联等部门又存在很强的联系性,相关性。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而美编也一直努力地改进杂志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依托公司的客户资源搞好发行工作。这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平时的课表随着学期的结束作废,考试表也跟着作废,我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床,半小时洗漱、放松、整理,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钟等公交车(等车大约十五分钟,坐车一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单位,十五分钟清理办公室卫生然后开始工作,十二点钟吃午饭,午休半小时,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六点半吃晚饭,七点半跑步半小时,九点钟上网两小时,十一点睡觉。开始时虽然实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兴奋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变。总体说来,由于上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时间的安排也比较固定;自己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时间活动,没有了那么多的社会、社团活动打乱自己的时间安排。

时间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实习期间我自己也有学习的计划和安排。杂志社编辑部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部门,每个月只需很短的时间出杂志就够了,其余的时间便处于相对轻松的状态。虽然需要坐在办公室上班,但是属于自己安排的时间还是很多的。而对我们来说,由于紧紧是参加社会实践,有一些较困难的工作便无需又我来做,平时也就是审稿、改稿和校刊。因此我自己安排的时间就相对更多。我花出很多的时间向编辑部的三位老师学习。通过以往的经验和这次实习,我越来越感到社会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是拥有多种能力、掌握多种知识的人才,因此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掌握一个编辑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与技巧便成了我社会实践最明确也最重要的目标。我很快学会了一些编辑知识,也参与一些主要的编辑工作。

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

一、指导思想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加强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成果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

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6-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代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自己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批改并评定成绩。

四、组织形式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学可通过自主方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两种形式:

一是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生实践团队。

二是各学院组织的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小分队,由学院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指导。

以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将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与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结合进行,并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五、具体要求

1、全员参与。全校20XX级本科生必须人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就近就地进行。除了学校和各院系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自主社会实践(调查)的同学,建议结合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相关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3、社会实践(调查)要眼睛向下,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4、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为了反映本次社会调查的真实性,要求将本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的单位、个人及地点)用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表现出来,调查报告须插入自己的实践图片,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请填写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格式见附件一)里。

5、自主实践的同学应及时通过电子信箱、电话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指导教师选取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走访指导。

6、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间一般1-3周,活动结束撰写报告,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报告题目可参考下面所提供的参考选题),篇幅3000字左右,下学期开学第12周提交指导教师(任课教师)。

7、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1)封面、正文、封底使用相同格式,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可插入能够反映自己实践活动的照片,格式要规范。(封面、封底等格式见附件二)

(2)封面上需注明调查题目、个人信息、报告撰写日期等。

(3)除封面外,报告应包括内容摘要、正文、结语等。

(4)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材料详实、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据确凿、论证合理。

(5)严禁以各种方式抄袭或剽窃,一经发现该报告判零分,不给予补考机会。

8、对于未参加实践活动、未提交调查报告的学生,按旷考处理并参加下一届重修。

六、参考选题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参考选题如下: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认识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0、当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形势下当地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色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况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量、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量、结构、工资水平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或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入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况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失学率、辍学率情况调查。

45、当地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现状及改造)

46、当地农村师资水平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

47、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48、当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情况调查。

49、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查。

50、对你所居住地的文化建设设施(社区或农村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现状以及发展状况(国家投资、规模等)的调查。

51、对你所居住地民间文化社团(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曲艺、文学、摄影、戏剧等)的调查。

52、对你所居住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情况的调查(数量、服务内容、典型事例、群众反映等)。

53、对你所居住地居民健身情况(人数、频率、设施数量、群众反映等)的调查。

54、本村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特色民俗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潜力评估。

55、农村环境污染类型和发展趋势及污染治理情况调查。

56、你所居住地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情况调查。

57、你所在居住地人口素质情况调查。

58、调查你家乡的公民对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情况。(比如:选举方式、对选举的态度、参加情况、当选人员情况等方面。)

59、你所在居住地居民的宗教信仰情况调查。(包括信仰哪些宗教、比例如何、信仰程度、信仰内容等)

60、调查你家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人员构成情况、工资发放情况、办事效率情况)

61、调查村民和村干部发生矛盾(比如,土地承包过程、宅基地发放、提留征收、教育经费、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解决的途径

62、调查当地公民权利保障情况(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

63、调查你所在地的厂务公开情况(哪些方面公开、落实情况、职工满意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64、调查当地村务公开情况(哪些方面公开、落实情况、老百姓满意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65、你所居住地的基层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情况的调查。(产生、成员构成情况、有哪些职责、作用、重大事情的决定、是否定期召开代表大会?了解基层自治组织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

66、当地法院制度建设情况调查(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巡回审判、简易程序使用等)

67、当地群众打官司诉讼费用情况调查(诉讼费用收取、支付律师费用、仲裁收费、诉讼费的减免等)

68、当地居民学法用法守法情况调查(最关注哪些方面的法律、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途径、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身边法律遵守情况)

69、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家庭收入有哪些、基本的收入、家庭成员中收入高和收入低的差距)

70、当地工资情况调查。(最低工资制度标准、当地收入高的职业、中等收入水平、农民增收减负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71、当地社会保障体系调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机构)

72、当地养老情况调查(养老方式、养老院建设、老年生活状况、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73、调查当地对困难群众救助情况(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

74、当地社会福利情况调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方面)

75、当地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情况调查。(涉及的范围、执行情况、改进方面)

76、当地城镇职工住房情况调查。(居住面积、购房的承受力、困难、希望和要求)

77、创新公民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

78、城乡为群众和基层提供快捷优质服务的方面的调查。(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等)

79、在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的调查。

80、对你居住地(城镇)房价及销售情况的调查。

81、在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的调查。

82、关于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调查。(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的建立、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预案体系的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加强,公共参与自救能力的提高,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的实现程度等)

83、关于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责任制的调查。(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关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健全和完善;关于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责任制到位情况等)

84、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调查。(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整治社会治安、扫除黄、赌、毒;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加强对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关心教育,强化吸毒人员感化和管理,改进刑事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院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确保政法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等)

85、家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

86、当地中小学生暑假学习及生活状况调查。

87、当地社会教育机构运行及管理情况调查。

88、调查当地如何运用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89、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村貌维护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90、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有哪些举措。

91、农民对科技致富的认识、态度和投入程度如何。

92、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93、当地政府在带动农民科技致富方面的有哪些措施。

94、新农村建设中各项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养猪补贴等)的落实情况调查。

95、当地企业发展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96、我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97、企业员工的住房、工资待遇情况如何。

98、企业员工的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险状况如何。

99、对你居住地人们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调查。

100、对你居住地促进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情况的调查。

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报告范文6

1.1评估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责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履行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企业的共同挑战和追求。特别是2010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标志着社会责任管理新时代的来临,也使得政府、消费者、非政府组织、媒体、社区等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企业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期望的结果,又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的过程;既是利益相关方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业绩的重要依据,又是企业深入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全球社会责任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传播社会责任理念、提升社会管理、改善形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

2009年起,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民政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务院安监总局八部委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工经联每年召开一届“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率先搭建起中国工业领域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平台。这是国内首个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平台,旨在为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提供社会责任工作展示和交流平台。

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召开“2011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在此次会上,共有43家企业201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推动更多企业编制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提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在前两次评估的基础上,组织此次评估工作,形成((2011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综合评估报告》。

1.2评估目的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评估的目的在于:

・提高中国工业企业及协会社会责任报告水平;

・发挥国内首个社会责任报告的集中平台作用,增强其为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提供社会责任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的有效性;

・推进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促使企业建立报告定期机制;

・促进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构建社会责任体系,推进社会贯任管理;

・透过报告从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中国工业企业及协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和现状,使政府部门及有关机构有针对性地支持、引导和监督中国工业企业及协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1.3评估方法及技术路线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GSRI-CHINA2.0),制定《2011报告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综合评估框架表》,经过评估准备、实施、专题研讨和分析、综合评估报告撰写、综合评估报告等五个阶段,对集中的43份。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

2.基本情况

2.1报告企业情况

2.1.1企业性质

本次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参加综合评估的企业共有43家。根据企业性质分,中央企业(含分、子公司)12家,占27.9%{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1家,占48.8%;民营及外资企业10家,占23.3%。与2010年相比,2011参加报告评估的单位增加了15家,其中民营及外资企业增长幅度最大,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今年的10家。

2.1.2企业规模

根据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名单,在本次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参加综合评估的43家企业中,有25家进入了中国500强,占58.1%,比去年增加了3家;参加报告集中的未进入中国500强企业18家,占41.9%,比去年增加了13家。这表明大型企业是参加报告集中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加入到报告集中的行列。

2.1.3行业分布

本次参加集中的43家企业,涉及煤炭、电力生产和供应、钢铁、有色、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10多个行业。其中钢铁、有色行业的企业最多,有8家,占18.6%;其次为医药、医疗器械制造和煤炭企业,各5家,占11.6%。与2010年相比,参与报告集中的行业分布更加广泛,增加了木材加工、建筑、咨询等行业。

2.2报告基本情况

2.2.1名称构成

本次评估的报告中,有39份报告的名称为“社会责任报告”,占报告总数比重的90.7%;其余4份报告的名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占报告总数9.3%。这表明今年集中的报告名称与去年一样,仍然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主。

2.2.2编制依据

本次评估的报告中普遍参照了一种或多种国内外社会责任报告指南或规范。具体见下表:

分析表2-1显示,参照中国工经联《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编制的报告数量最多,占46.5%;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编制的报告次之,占44.2%。从明显居于前两位的情况看,中国工经联《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是参加本次评估的报告中普遍采用的编制依据。中国工业企业在注重运用《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同时,也重视国际报告规范的运用。

2.2.3篇幅分布

本次评估的报告中,篇幅在11-30页的有3份,占7.0%;31-50页的有12份,占27.9%;51-60页的有9份,占20.9%;61页及以上的有19份,占44.2%。这表明,今年提交参加评估的报告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量较大,内容比较充实。

2.2.4次数

本次评估的报告中,首次报告的企业有12家,占27.9%;2次及以上的企业有31家,占72.1%。这表明多数企业具有报告编制和的经验,越来越重视报告的编制与,编制与社会责任报告呈常态化趋势。

3.报告质量的六维评估

3.1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性包括编制说明、高管声明、公司简介、责任管理、责任实践、责任展望、报告附录等七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42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完整性较好,绝大多数报告覆盖了七个方面的内容。

3.1.1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包括周期、时间范围、范围界限、参考依据说明等四方面。编制说明四个方面内容覆盖率总体较高,平均覆盖率为79.2%。其中时间范围覆盖率最高,为85.7%;范围界限覆盖率最低,为73.8%。这说明参评报告在编制说明方面普遍比较规范,普遍能够披露报告的基本参数信息。

3.1.2高管声明

高管声明包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承诺、主要开展的社会责任实践、在社会责任工作方面的计划等4个指标。高管声明中指标平均覆盖率为81.5%,但各具体指标覆盖率的差异较大。其中主要开展的社会责任实践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95.2%;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的指标覆盖 率次之为92.9%;在社会责任工作方面的计划指标覆盖率相对较低,仅为52.4%。这表明参评报告基本上有高管声明部分,在高管声明中对社会责任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企业开展的社会责任实践和绩效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对于社会责任工作方面的计划披露相对较少。

3.1.3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包括公司名称、主营业务、总部所在地、所服务的市场、公司性质等5个指标。

公司简介指标覆盖率总体较高,平均指标覆盖率为92.4%。其中公司名称、主营业务的指标覆盖率为100%;公司性质的覆盖率最低,为76.2%。这表明参评报告对公司名称、主营业务、总部所在地等基本信息的披露非常重视。

3.1.4责任管理

责任管理包括公司战略、治理架构、公司治理机制、社会责任组织管理、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社会责任能力建设、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参与、社会责任监督、社会责任考核、社会责任组织实施和运行程序等10个指标。责任管理指标平均覆盖率仅为54.8%,并且呈现出差异较大。其中公司战略、治理机构等指标覆盖率均在80%以上;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社会责任监督、社会责任考核的指标覆盖率均在35%以下。这表明大部分报告注重披露在公司治理方面信息,对于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等方面信息的披露相对较少。这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备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社会责任管理工作较为滞后;尤其缺乏对社会责任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缺少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机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社会责任管理工作。

3.1.3责任实践

责任实践包括科学发展、公平运营、环保节约、安全生产、顾客与消费者权益、合作共赢、和谐劳动关系及社区参与和发展等8个方面。责任实践方面指标覆盖率总体上非常高,平均覆盖率为92.9%。其中科学发展和和谐劳动关系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100%;公平运营的指标覆盖率相对较低,为76.2%。这表明参评企业报告对责任实践的披露非常全面,与《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八方面的主要责任要求也非常吻合。可见《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对中国工业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和报告编制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3.1.6责任展望

责任展望包括描述企业下一阶段社会责任工作目标和描述企业下一阶段社会责任工作计划。在责任展望方面两个指标的覆盖率分别为71.4%、83.3%。这表明参加评估的报告,大部分披露社会责任展望方面的信息,能够对企业下一阶段社会责任的目标和相应的行动计划进行介绍。

3.1.7报告附录

报告附录包括报告评价、指标索引和报告反馈3个指标。42份报告在报告附录方面的指标覆盖率较低,平均指标覆盖率仅为38.1%。其中报告反馈的指标覆盖率为52.4%;指标索引、报告评价的指标覆盖率都在35%以下。这表明多数报告在信息反馈、指标索引、相关方评价等方面披露的信息还不够丰富,不利于读者快速地了解报告的主要内容,向企业反馈阅读信息,以及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了解。

3.2内容实质性

内容实质性包括科学发展、公平运营、环保节约、安全生产、顾客与消费者权益、合作共赢、和谐劳动关系、社区参与和发展等八个方面的指标。从统计结果来看,多数报告覆盖了八个方面的指标,其中科学发展、环保节约、安全生产、合作共赢、社区参与和发展的指标覆盖率较高。

3.2.1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包括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企业向利益相关方支付的资金,捐赠和其他社会投资、企业活动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财务负担、企业研发投入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企业获得专利数量及年增长率、政府给予企业科技创新的重大财政支持等10个指标。

该部分指标覆盖率总体较高,平均覆盖率为69.3%,仅次于社区参与和发展,本部分指标平均覆盖率比去年高出8.2个百分点。其中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纳税总额和向利益相关方支付的资金、推进新型工业化、责任投资项目的数量与金额等指标覆盖率非常高,都在95%以上;研发投入及占营业额的比例指标覆盖率为81.0%,较去年高出3.2个百分点;因自然灾害引起财务负担的指标覆盖率最低,为4.8%,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四川九洲集团等少数几家企业披露了该项指标。这表明报告在科学发展方面的信息披露非常全面、丰富。企业积极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开展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益。

3.2.2公平运营

公平运营包括反对商业贿赂培训的次数、参加反对商业贿赂培训的人次和覆盖率、违反竞争法规受到处罚的次数、侵犯产权受到处罚的次数、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的次数和投入等5个指标。该部分指标覆盖率总体较低,平均覆盖率为16.2%,同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的次数和投入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35.7%,组织反对商业贿赂培训的次数、参加反对商业贿赂培训的人次和覆盖率等方面的指标覆盖率都在30%以下;违反竞争法规受到处罚次数的指标覆盖率较低,为9.5%;没有报告披露侵犯产权受到处罚的次数的信息。

5.2.5环保节约

环保节约包括按重量和体积计的原材料总量、采取节约措施和提高利用率所节省的原材料、环保总支出和总投资等16个指标。环保节约指标平均覆盖率为39.6%,具体到各项指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通过采取节能措施和提高利用效率所节约的能源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92.9%;采取节约措施和提高利用率所节省的原材料、废气排放量等指标覆盖率均在60%以上;直接能源消耗、循环用水和再生水的百分比以及总量、废水排放量以及重大溢漏的数量与体积、环保总支出和总投资等指标覆盖率均在50.0%以上。这表明多数报告对于企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实践绩效(如改进生产工艺、添置节能设备、开展各种宣传等)进行了详细的信息披露。

3.2.4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包括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数量、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安全生产培训人次和覆盖率等8个指标。该部分指标整体覆盖率不高,平均指标覆盖率为39.6%,并且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次数与死亡率指标覆盖率最高,为61.9%;安全生产培训人次和覆盖率指标相对较高,为54.8%;重大设备事故次数的指标覆盖率为23.8%;没有报告披露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受到处罚的信息。

3.2.5顾客与消费者权益

顾客与消费者权益包括产品的国家抽查合格率和送检合格率、产品满意度调查或测评结果等6个指标。该部分指标覆盖率总体较低,平均覆盖率为24.2%,与2010年基本持平。其中产品满意度调查和测评结果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57.1%。这表明多数报告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进行详细的披露。

3.2.6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包括合同履约率、采购合同中有关社会责任要求的条款数量、对供应商、经销商进行社会责任指导或培训的次数等3个指标。该部分指标覆盖率不高,指标平均覆 盖率为33.3%。其中采购合同中有关社会责任要求的条款数量和对供应商、经销商进行社会责任指标或培训次数的指标覆盖率相对较高,为40.5%,合同履约率的指标覆盖率较低,为19.0%。与2010年相比,对供应商、经销商进行社会责任指标或培训次数的指标覆盖率有很大提升,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推进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

3.2.7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包括员工总数及教育程度、专业技术水平构成、劳动合同签订率等19个指标。该部分指标整体覆盖率比较高,但每个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员工福利待遇分项统计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90.5%,按类别统计的员工年均培训小时数的指标覆盖率为76.2%,员工参与社会保险的种类及覆盖率的指标覆盖率为66.7%。这说明多数企业重视与员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重视员工发展,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努力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

3.2.8社区参与和发展

社区参与和发展包括参加相关社会团体、担任的相关职务等7个指标。社区参与和发展方面指标覆盖率整体较高,指标平均覆盖率为75.6%,与2010年基本一致。其中参与扶贫、教育、卫生、文化建设活动的投入和成效指标覆盖率最高,为100%,较去年高出3.7个百分点;社区服务投入指标覆盖率次之为97.6%,较去年高出1.3个百分点;参与防灾救灾活动的投入和成效指标覆盖率90.5%;员工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人次和工作时数的指标覆盖率相对较低,为42.9%。这说明参加报告集中的企业普遍重视社区参与和发展,能够积极融入当地社区,为社区提供服务,促进社区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

3.3绩效可比性

绩效可比性涉及纵向可比、行业内可比和跨行业可比三个维度,包括跨年度绩效对比、绩效实现程度的描述、采用了行业或国家标准、采用了报告的跨行业规范(编制报告的一般性规范)等4个指标。绩效可比性指标平均覆盖率较高,具体指标间差异较大。其中反映纵向可比的跨年度的绩效对比覆盖率最高为97.6%,较去年高5.0个百分点;其次为反映横向对比的采用行业或国家标准覆盖率为88.1%。这表明参加报告集中的企业普遍重视跨年度绩效的对比、采用行业或国家标准等方面信息的披露。

3.4内容可信性

报告可信性主要包括利益相关方评论、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数据来源声明等3个指标。内容可信性的指标覆盖率不高而且差异较大。其中数据来源声明的覆盖率相对最高,为59.5%;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指标覆盖率次之为26.2%;相关方评论指标覆盖率为21.470,较去年增加6.6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参评报告在保障内容可信方面较去年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相关方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或审验。

3.5报告可读性

报告可读性的评估从信息清晰定位、信息清晰表达、信息饱和度、色彩搭配、版式设计等五个维度进行,具体包括信息导航工具、信息表现形式、报告篇幅、报告的色彩搭配和报告的页面布局等5个指标。报告可读性指标覆盖率比较高,平均指标覆盖率为64.3%。其中,篇幅适中指标覆盖率为83.3%,表达形式丰富、页面布局合适等指标的覆盖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73.8%和64.3%;信息导航工具指标覆盖率相对较低,为47.6%。这表明多数报告能够以比较友好易读的形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方便了利益相关方从报告中获取所关注的社会责任信息,但是对于一些利益相关方阅读的细节设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6报告创新性

报告创新性的评估主要从理念、形式和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共计有8个指标。

3.6.1报告理念创新

报告理念创新包括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行业特色、自成体系、便于传播等4个指标。报告创新理念的指标覆盖率较高,平均覆盖率为58.9%。其中报告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指标覆盖率为90.5%;报告理念能够自成体系指标覆盖率为76.2%;报告体现行业特色、报告理念便于传播等指标的覆盖率均在50%以下。这表明多数报告编制的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自成体系,但是在体现行业特色和便于传播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6.2报告形式创新

报告形式创新包括展示理念、便于传播等2个指标。报告形式创新的指标覆盖率差距较大。其中报告形式能够展示理念指标覆盖率为83.3%,报告形式便于传播的指标覆盖率仅为19.0%。这说明报告形式创新能够很好地展示社会责任理念,但传播性仍需增强。

3.6.3报告结构创新

报告结构创新包括展示理念、体现行业特色等2个指标。报告结构创新指标覆盖率不高,而且差异较大。其中50.0%的报告形式能够展示理念,19.0%的报告体现行业特色。说明部分报告结构创新方面能够展示报告理念,但体现行业特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主要发现和建议

4.1主要发现

发现一:影响扩大

本次参加集中报告的企业所涉及的行业明显增加,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广,企业的性质和类型更加趋于多样化。

1.涉及的行业明显增加。今年参与报告集中的行业共有15个,行业分布更加广泛。

2.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广。今年集中报告的主体覆盖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涉及14个省(区、市),山东省和四川省的企业今年首次加入到集中报告的行列。

5.企业的性质和类型更加趋于多样化。今年首次有外资企业加入到集中报告的行列,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集中报告的行列。

发现二:质量较高

报告总体结构普遍比较完整,内容丰富、贴近工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编制普遍比较规范,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整体上体现出较高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1.结构完整。参加集中的大部分报告包括编制说明、高管声明、公司简介、责任管理、责任实践、责任展望和报告附录等报告基本组成部分,体现出较好的完整性。

2.内容丰富,信息量较大。从报告篇幅看,本次集中的报告中,50页以上的占65%,30页以下的报告仅占7%;从报告内容看,报告披露的信息比较全面和丰富,但是量化指标的披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编制比较规范。报告编制比较规范,大部分报告能够参考国内外一种或多种社会责任指南或规范作为编制依据,但是有少量报告未参照任何规范编制,对国际报告规范的运用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4.披露的绩效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大部分报告能够与企业往年绩效进行对标,并且具有较好的行业可比性,但是跨行业可比性还有待加强。

5.报告披露的信息具有较好的可信度。部分报告披露了多种用于保证信息可信度的方式,但是报告总体上应进一步加大披露用于保证信息可信度的方式和措施。

发现三:肾扣《指南》

本次集中的报告普遍重视《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 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的指导作用,注重将《指南》的核心精神和主要内容融入到报告中。

1.将《指南》作为编制依据。本次集中的43份报告,有20份报告参照《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编制,占报告总数的46.5%,是采用最多的报告编制依据。

2.报告框架与《指南》要求一致。部分报告参照《指南》中“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参考框架”确定报告的结构、编制报告的内容。

3.将《指南》主要内容融入报告。本次集中的报告普遍披露了《指南》要求工业企业履行的主要社会责任以及构建社会责任体系方面的内容。

发现四:积极实践

参加报告集中的企业普遍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体系,逐步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运营,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实践。

1.普遍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本次集中的报告中有90%以上的报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表明工业企业普遍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2.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体系。部分报告披露了企业在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社会责任组织实施和运行程序等方面的进展。

3.逐步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运营。报告普遍反映了企业结合自身运营的需要,将社会责任要求与企业运营逐步融合,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实践,不断取得更好的绩效。

发现五:事后编制

本次集中的报告基本采用“事后总结”的方式编制,对企业上年度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总结,难以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推动企业全面提升综合价值创造能力和水平的强大作用。

报告普遍采用事后编制模式。大多数参评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只是注重以总结的方式披露企业年度生产经营工作所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无法系统梳理出企业创造综合价值的主要领域、优先方向和核心战略,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战略价值被普遍忽视。

4.2改进建议

第一,深刻认识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价值。企业应深化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解,深刻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企业可通过参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培训、报告编制经验交流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等活动深化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学习和借鉴编制报告的先进经验,努力编制和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

第二,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在结构完整性方面,应加强对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社会责任监督和考核方面的信息披露,增强报告的完整性。在内容实质性方面,增加在公平运营方面的信息披露,深入分析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履责措施和绩效,增加报告指标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在绩效可比性方面,应加强披露信息的横向对比性,尤其是跨行业标准的对比;增加对企业上一年度的履责绩效承诺进行有效回应的披露,增强报告的绩效可比性。在报告可读性方面,增加对信息导航工具的使用,使得报告内容更加清晰。在报告可信性方面,积极采用利益相关方评论、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数据来源声明等方式,增强报告的可信性。在报告创新性方面,应从理念、结构、形式三方面挖掘报告创新的潜力,也要突出行业特征和企业特色,增强报告的创新性。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报告编制。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日常沟通机制,使利益相关方沟通规范化、程序化;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探讨其关注的社会责任议题,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并在报告中进行披露,提升报告内容针对性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有条件的企业可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方代表,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