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育论文范例6篇

教育教育论文

教育教育论文范文1

长时间以来,因为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各种影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一直是用着一种教师、学生单方面的一个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体育人文教育的教学课程作作一种新兴、有着强烈人文理念特点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学过程要构建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与情境,学生的学习是构建性和探究性的,而不单单是完成规定的相关任务。应构建起新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让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或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的互动过程。这种新型关系和机制让教师由原先单独角色过渡至伴奏角色,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管理知识并组织知识,主要是去引导而非改变化们。

2人文观下的体育教学

2.1指导思想人文性体育教学不只是简单去发展学生的身体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体验不中,他们身体中原有的、原始的本能和本能的反应被激发了起来,由此催生了强烈的探究本身生物潜力的欲望、激情,学生的锻炼不能只是单纯的身体锻炼,还应该包括了精神方面的层次,更为重要的是,其可激发起学生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全方位的发展,由此在精神、行为和意识上去接受这一类的教育和影响、打造一个人的人格精神,让学生可以全面的、自由、健康的发展。

2.2教师职业观学校体育的情况需要的是人文方面的参与,而当前的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的渗入太少,而人文体育教学最后还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即为教师来完成。“学高即师”,作为一种教师的典范,多数可以称为是大师的级别,不单单是因为有着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技术,更加重要的是在于突出的常识以及引人注意的人格魅力和风格。所以对于一位教师而言,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以及修养,同样也是人文性体育教学发展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教学目标体育是人们进行自我维护和加强身体素质的一个动态过程,体育一般体现了人们对于自己身体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追求,在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背景之下,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目标一般是以健康作为标准。但是,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以教学作为主要的目的,快乐只起一定的辅助作用,过于重视学生的“学”,而忽视了体育中的乐趣。只是一味要求学生提升自己身体素质,没有重视并且却丰富精神文明的知识,反思当前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只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点改变,在此改变下,人文精神进入了学校的体育,让这种改变可以达到“质”的飞越。

2.4教育方法人文性体育教学一定要满足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时间的连续性质。指的是人文性体育教学一定要贯穿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全部的过程;第二,空间的拓展性,指的是人文性体育教学的观念一定要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的所有组成部分,由目标一直到内容、由方法到手段,甚至是教学者的本身,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人文性体育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是以文明、文化作为向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当中,自己去思考、探究、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让学生明白怎么去思考,如何用“心”去理解应该怎么做,并不是只是让学生单纯去接受教师思考发的现成的结论。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主动、积极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其教学方法一定是以人为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帮助、引导学生。

2.5教学环境体育本来就是一个游戏,有着极强的娱乐性。在对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调查中可以发现,有50%的同学是为了可以得到放松、娱乐,40%的是为增加身体的体质;7%的学生是为了学习运动的技术,2%的学生是为了学习到体育的文化,1%的学生是是为培养自己的适应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是要充分表现出一个快乐的教学思想,考虑学生的性格,创造出一种快乐体育的人文教学环境,改变当前体育教学过于僵硬的情况。让体育教学将阳光、空气、自然环境融合一体。

3结束语

教育教育论文范文2

无论是孔子“教会做人”的德育方法,还是陶行知的“教人求真”的德育论,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仍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在实践中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展现“学做人”和“做真人”的崭新风貌,致力于培养知行统一的现代德育主体,将会使我们的德育踏上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二、孔子讲“有教无类”,陶行知倡“平民教育”,都强调公平教育

春秋以前是贵族之学,有资格接受教育的是王公贵族的子弟。作为平民是没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这一理论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并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孔子在招收学生时,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本人愿意学习,就可以成为弟子。事实上,他的弟子分布地区广、成分复杂,大多数出身平民,如穷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黎藿为食的子路,穷困至于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居室蓬户不完上漏下湿之原宪,父为家无置锥之地的仲弓。在孔子私学中,弟子品类不齐,除了出生平民的,也有个别商人出身,如曾从事投机贩卖的子贡。还有少数出身于贵族的,如鲁国的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宋国的司马牛等。弟子之中,各色人物都有,但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像他的弟子子贡是学生中最富有的,孔子并不因为他富有而特别优待他,还时常批评他夸夸其谈的毛病。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做到的“教育公平”,激励并要求着今天的教师们也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让我们的教育成为真正的全民教育。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极力推崇教育的公平性。他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一文中指出:“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的去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这个钥匙便是活用的文字符号和求进步的科学方法。普及教育运动之最大使命,便是把这个钥匙从少数人的手里拿出来交给大众。”在《民主教育》中又指出:“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积极方面,我们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对人说,无论男、女、老、少、富、阶级、信仰,以地方说,无论远近、城乡,都应有同等机会享受教育之权利”。陶行知这一极具远见卓识的平民教育思想对我们实施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它的受益者不仅仅是个人,更多的是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孔子和陶行知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他们都认识到:只有平等接受公平的教育,才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孔子是“仁者爱人”,陶行知则“爱满天下”,都强调爱心教育

教育教育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爱的教育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但家长们认为,幼儿园嘛!就是带孩子们玩,上什么课、殊不知,幼 儿园的课还不好上,要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才有可能被 幼儿所接受。这从何说起呢? 幼儿园的课你别看它就只有这么短短的 15分钟或者25分钟、甚至到30分钟,如果要在整节课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确实要费很大的功夫, 要上好一节课,我们要查阅许多资料准备许多课件, 让每一门学科融合到其它学科中,而又始终以一门学 科为主,其它学科为辅,这样来组织教学,幼儿才不会被催眠曲一样的睡着或者是像蜂子朝王一样的起 哄。除此之处,老师的着装、表情、语言也要贴进儿 童化。这样才不愧是一个幼儿教师。

许多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劳动创造着民族和人类的未来”。教师职业也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羡慕与尊敬。因此,教师职业被认为是一种幸福的职业。但我认为教师的幸福并不仅仅来自这些高尚的评价,而是来源于教师的真情感受。

首先,教师的幸福来自幼儿的真挚的感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幼儿,他们的感情总是会毫无保留地完全呈现在你的面前,没有虚伪,没有做作,有的只是真挚。所以我也特别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心甘情愿地做不起眼的“孩子王”。在人的记忆里,公式可能淡漠,定理可能忘记,而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真挚的感情,却常常经年累月不仅不淡忘,甚至会越来越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就像我参加工作多年,仍念念不忘曾经的母校和老师,那么若干年后,我的孩子仍能时时想起我幼儿教育论文,并相约来看望我,这难道不是我幸福的理由吗?

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学生的成才。

教师的幸福除了收获真挚的感情外,还有就是收获了各类人才。工人、农民生产的机器、粮食能服务于社会,满足人民的需要,于是他们产生了幸福感、自豪感。那么教师呢?同样,当一个知识面很窄,各方面能力很低的娃娃,经过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

教师、大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就成了知识较丰富,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了。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行各业上实实在在的作贡献,试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这就像农民在春天播下种子,等到秋天硕果累累时一样,心里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这难道不使你感到幸福吗?

再次,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千差万别的,要做好工作,就得充分发挥创造性。由于这种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并且每时每刻都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处理各种问题。例如,由于你的点拨,使学生想出了更为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由于你的帮助,使学生改掉了不良学习习惯,积极上进;或者又是你的辅导,使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些无不闪耀着你创造性的智慧的火花,而由此带给自己的成功感更是令自己幸福不已。

伟大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双倍的幸福。”我想,只要你是一位教师,肯定跟我一样,在平凡而平淡的工作中体会到了不平淡的幸福。

教育教育论文范文4

(一)中央关于干部网络教育的重要政策和要求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提出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201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网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干部网络培训管理,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整合现有网络培训资源,建立开放、兼容、共享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到2012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备、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2013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努力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并制订了教育培训(包括网络培训)的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中央出台的这一系列重要政策性文件,为发展干部网络教育提供了及时的宏观指导,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对我国干部网络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引领作用。

(二)全国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的实践和进展

我国已进入新的网络时代,国家统计局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2.2911亿户,其中3G手机用户4.0161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6.18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0亿人。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全员全覆盖培训,同时促进干部传统学习方式的改变,满足广大干部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成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为落实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目标和工作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干部教育工作都在加快走信息化道路。目前,部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已经形成了“一网”(中国干部网络学院)、“一校”(中共中央党校)、“五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目前共有13所重点高校)相结合,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新格局。而且“一校五院”也都开通了网络培训平台,如中央党校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国家行政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人民公仆网)、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网上干部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网络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网络学习平台。各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级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培训机构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相继举办了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或称在线学院),开展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这一全新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很快得到了广大干部的认同,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认可和欢迎,已成为广大干部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渠道,成为与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基地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重要的干部教育培训平台,为大规模培训干部拓宽了新的渠道,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培养学习型干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干部网络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组织模式

近年来,在中央和各地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各级干部网络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平台纷纷成立,绝大多数省份和不少地市都开展了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干部网络教育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和显著成绩。从组织模式看,中央和各地干部网络教育都由组织部门主办,具体承办机构呈现多元化,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组织部门直接举办。比如北京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北京市党员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等。中央组织部2012年开通了“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目前学习对象主要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司局长、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各省区市组织部和干校领导。党校承办。如宁夏区委党校承办的宁夏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东莞市委党校承办的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承办。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全国有20多个省份和副省级市在组织部门的领导下,依托当地广播电视大学举办干部在线学院。比如云南干部在线学习学院、青岛干部网络学院等。国家部委自办。如国土资源部干部培训网、水利部教育培训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党校等。

(二)网络培训平台建设

建设功能强大的在线学习平台是开展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基础,平台要能够支持学员在线学习、考试、交流、查询以及学习档案管理、后台监控等,为学员和管理者提供学习、交流、培训、管理及服务的工具和平台。同时要依靠有力的技术力量,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积极升级、完善平台功能,满足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学员需求更加多样、培训要求更趋精细的需要。目前,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的开发建设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建平台,由培训工作承办机构自主开发建设、维护和升级平台。二是本地共建平台,在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下,培训工作承办机构与本地电信等企业合作建设平台,分工负责培训和平台维护。三是引进专业公司平台,购买杭州精英在线、中央党校“中国求索网”等专业公司平台,并按年支付后期维护、升级等服务费用,大多数地方采用此种模式。

(三)培训课程资源

通过网络把一流专家学者的课程送到各级干部,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基层干部的手中,是开展干部网络教育的重要优势之一。按照致力于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致力于提高干部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提升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的原则,目前全国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课程的内容都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各地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大多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式,比如“当前热点”、“执政能力”、“科学发展”、“专题学习”、“岗位技能”、“人文修养”等等,并按照培训要求规定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网络课程的形式除少量纯视频课程外,主要是三分屏课件。三分屏课件在电脑屏幕上同时呈现教师的视频、讲课的PowerPoint(也可以是其他电子文档)、课程纲要三个部分,由于采用教师视频讲授同步配合PowerPoint文稿的形式,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接近现场授课,比较受欢迎。

(四)教学组织形式

干部网络教育的培训和学习方式主要是学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登录培训教学平台,进行在线课程学习、网上答疑、讨论交流等学习环节,并提交学习心得或论文,通过结业考核,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从教学管理角度来看,各地干部网络教育普遍实行了以下管理制度。一是实名注册制度,采取实名注册的方式,不允许使用化名。二是分类选课制度,培训平台对各级各类干部分别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学员必须完成本类别全部必修课程,并结合岗位需求和个人需要自主选择选修课程。三是学时/学分制度,不同课程设定不同学分,不同层级的学员每年必须完成规定的总/学时学分。四是在线考核制度,结业考核大多采用网上考试方式。五是电子学籍制度,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干部培训学籍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干部培训学分银行实施学习成绩管理,完善干部培训成果记录和跟踪管理。(五)学习支持服务干部网络教育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活动,保证学员顺利学习和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基于网络与现实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培训机构配备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积极开展网上辅导答疑、学员论坛等学习活动,并开展适当的面授辅导如专家讲座、考察参观、班组活动。一些地方还要求参学干部所在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与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形成三级管理协作机制,为学员提供支持服务和技术保障。

三、干部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开展干部网络教育既是干部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由于网络教育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缓解干部工学矛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以及广覆盖、低成本等显著优势,干部网络教育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我国干部网络教育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一)培训对象全员化

我国实行干部分级管理体制,传统的干部集中培训(即组织调训)基本上也是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实施的。干部网络教育的发展突破了体制的束缚,大大拓展了培训的范围和对象。如中组部举办的全国干部网络学院,培训对象以厅级以上干部为主,并辐射到县处级干部。一些省市的干部网络教育已经实现了全省各级党政干部的全覆盖、全员化,如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已扩大到全省乡镇干部和有宽带网络条件的居委会、村委会干部。未来干部网络教育不仅很快覆盖各级党政干部和公务员,而且将辐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干部等。

(二)培训内容专业化

目前,干部网络教育的培训内容仍然以政治、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通用知识为主,但有些地方已尝试针对不同行业的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和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如西安市干部在线教育网今年开设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社会管理与舆情应对、基层干部业务综合能力、机关工作者行政能力等专题培训班,山西省干部在线学院开设了农业、城乡建设、金融、安全生产四类县乡干部岗位培训班。随着网络培训的常态化和干部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未来干部网络教育的培训内容必然会从以通识化为主向以专业化为主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问题导向为中心转变,从以网络虚拟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向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并举转变,从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向以提升能力为重点转变。

(三)培训师资多元化

与培训内容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干部网络教育的师资结构也将从以权威机构知名专家学者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特别是在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适合干部工作实际和岗位需求的课程开发建设中,更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等参与到培训师资队伍当中,形成开放的师资资源库,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培训技术全媒体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微课程的发展与普及,干部网络教育必然会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向着“电脑+手机+平板+数字电视”的全媒体多终端学习模式发展,手段更加多样化。与网络学习相比,手机等移动学习不受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宽带环境的限制,广大干部可以充分利用碎片空闲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学习更加便捷。目前,中央党校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已经开通了手机版客户端,中组部全国干部网络学院也开通了移动学习客户端。

(五)培训体系开放性

教育教育论文范文5

在家庭中,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庭长辈,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婴儿开始便可以模仿别人的表情动作和行为举止,最先影响他们的就是父母,又由于亲情血缘关系,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特别强烈,加上孩子又有较强的模仿欲望,所以家长在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可能终身影响孩子,例如说话风格、动作行为、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即使孩子长大以后,家长的积极向上方面也可能成为引领孩子进步的动力。家庭环境是第一个“课堂”,是素质教育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对素质教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势必会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无论是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等等,如果这些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孩子们会有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家庭生活愉快,可以增进全家人的身心健康,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以及性格习惯的形成都有积极作用。家庭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它不像学校教育一样有固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地点,其主要方式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育内容往往是家长无意的或者习惯的一个动作或者语言,这些行为、语言等等就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孩子的意识之中。在素质教育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或者不便直接传播的,例如兴趣爱好。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长重考试轻德育

1.应试教育在观念上占主导地位“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形成了陈旧的人才观,把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使分数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基础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想更高层次的发展,就必须进入更高的教育阶段,例如普通高等教育。从2014年高考情况来看,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增长27万人,达到939万人。我国人口众多,即使多数院校都在不断扩招,普通高等教育还是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

2.教育观的片面性现在的家长大部分都重智力轻德育,重技巧轻能力。家长对于孩子成长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学习成绩问题,简单认为只要孩子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其他方面,例如:是否尊老爱幼、是否明礼诚信等等这些就都已经处于次要地位。学校里都有乱划课桌、污损图书、考试作弊、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有的甚至多次出现了未成年学生暴力事件。家长过分重视智力,除了在课堂的学习之外,还让孩子在课外不断练习,压力增大,片面地教育观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

(二)家长素质和方法落后

1.家长本身行为素质落后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家长们的道德品行和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将自己不好的方面如拜金主义等等全部展现在孩子面前。例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管红绿灯,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走地下通道,而是采取翻栏杆、横穿马路的简便方式。孩子善于学习,模仿,他们没有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在无形之中将这些不好的方面也教授给了孩子,阻碍了孩子高尚的道德的形成。

2.缺乏与子女有效沟通交流许多家长存在“家长制”的作风,不给孩子“说话”的权利。有的家长甚至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采取强制性的办法杜绝孩子从事某些行为,而不是耐心劝诫,听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有一项针对90后学生的教育的调查,90%以上的孩子在小时候都经历了犯错后家长对自己的“冷战”,不说明错误原因,不纠正错误行为,家长就知道生气不和孩子说话来证明孩子犯错了。家庭中的这种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对孩子过分的专制,容易形成沉闷压抑的氛围,导致许多“问题孩子”的形成。

3.教育方法传统保守现在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家庭教育新的方法的了解不够,因而,家庭教育方法比较简单、陈旧。有的家长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例如网络流行的“狼爸”、“虎妈”,坚持打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不但影响了父母子女的亲密关系,而且容易激化家庭矛盾。这些老方法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道德。

(三)家庭关系不和谐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父母离异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根据民政部统计,预计2013年结婚对数1410万对,离婚对数317万对,结婚率和离婚率将达到4∶1。不健全的家庭让孩子心理承受巨大的伤痛,导致性格有缺陷,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有报道称,中学生犯罪率仍在上升,未来五年总量将增加。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温床”。如果孩子经常看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孩子便会感到不安和畏惧,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孩子也会越来越不相信父母,产生隔阂,教育也越来越难进行。

三、探索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

1.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素质教育要求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要充分发挥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家长不能光用书本知识来压孩子,更不能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孩子的优劣。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减少了自己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有的家长还在寒暑假带孩子去旅游而不是报寒暑假班了。国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有知识的孩子,还要一个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孩子。家长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争取各方面全面发展。

2.建立全面的教育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家庭教育更要以此为目的。孩子有精神、行为等方面的需求,家长应该注意到这些,除了对知识的重视外,还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家长们对新闻里多次出现的学生跳楼自杀、投毒杀人事件产生恐惧,渐渐地了解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优秀外,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家长必须要建立全面的教育观,在强调孩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对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等给予高度重视。

(二)改变行为方式

1.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家长的为人处事态度和判别是非的标准,都是一本无字教材。家长必须拥有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模式,例如:在教孩子有孝心的时候,家长首先就要孝顺自己的长辈。在CCTV-8的一段公益广告中,家长给自己父母洗脚时被孩子看见,于是孩子也抬水给自己洗脚,这就是家长的素质影响孩子。只有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家长才可根据孩子的实际,对孩子进行积极向上的教育。家长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为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2.积极和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家长和孩子的“心近”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很好的办法,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对于孩子犯的错误,父母应该耐心地对其进行教育,让孩子渐渐明白人生的道理。平时可以一起看报纸、看电影,与孩子讲讲心得体会等等,这些集体活动有利于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只有经常和孩子沟通才能拉近子女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才可以让子女更加信赖自己。通过一些学校的《家长与孩子沟通情况问卷调查》结论研究发现,善于倾听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和谐,更加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发展。

3.创新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教育方法很重要。家长可以多阅读优秀的报刊、杂志,通过网络、电视等等对自己进行系统的教育,然后通过自身感受,来感觉哪种教育方法比较好,再结合孩子实际,将教育灌输到生活的点滴之中。许多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去参加社会实践,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从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活动来教育孩子哪种行为是值得学习的,哪种行为是错误的。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和万事兴”,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家长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父母应该相亲相爱,用爱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同时给予孩子最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以培养他们坚定的生活意志、健全的精神人格,以求得孩子的最好发展。家长要明确孩子是独立的社会成员,有自己的意志和思想,希望得到家长的尊重。父母要调整好心态,树立平等意识,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因为孩子的错误而大声责备。父母创造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从而构建和谐家庭。

(四)实行家教合作

教育教育论文范文6

各学科的教学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深入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有效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例如,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时需要用到圆周率,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向学生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数学故事,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科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进行,而不要生拉硬扯只按照教师的主观意识,要使德育教育和学科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这样,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使之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抓好德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展现形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就是在相关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学校每学期要精心策划几次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抓好活动的过程管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组织、活动后的总结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机,真正起到一次活动让学生受益一生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会激发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极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可以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校园内的宣传橱窗要定期更新,要结合实际抓住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开展德育教育,设立中心内容,围绕习惯的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祖国建设成就等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家乡的变化,学生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发展了自身素质,同时又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丰富的活动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可以请老红军或身边感动人的事迹人物请进校园,让先进人物把感动人的事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以此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先进感人的人物事迹却不能全部代替学生的实际行动,有时只会停留在表面,当学生离开校园后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来自社会上的现实教育,而当前社会的德育环境还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有些娱乐场所,虽然经营者在门口树着醒目的“谢绝学生入内”牌子,学生却仍可长趋直入,无人阻拦;有个别小店铺老板,昧着良心赚黑心钱,还有一些不健康电子游戏软件的出现,也正在污染着孩子的心灵,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把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因此,学校要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德育规范教育: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要主动给他们让座;在家中主动承担家务,帮助父母,懂得感恩父母;学会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讲文明懂礼貌等。通过此类活动与学生交流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应做些什么,让我们小处着手,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一点一滴开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从而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长大后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