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例6篇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1

初中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一:

作为一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中学生,我参与了环保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实践活动。

这段时间,让我的生活很快乐很充实。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到在实践中所得到的教育是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更加认识到只有投身实践,才能接触到社会生活,只有切身融入社会,才能真实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虚心,细心,热心,虽然是小小的打扫卫生,环境保护,也不容许我们有半点马虎大意之心。实践中我对能改善周边环境感到十分自豪。每当看到夸奖我的人和受我影响一起加入到我队伍的人总是不觉地感到一股自豪与欣慰,而我自己也更加努力,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在大家加入后,自己办不到的事都给解决了,原来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团结。做为一名中学生,我深深地感到初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无法感受到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我增强了扎根实践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在身体和思想上得到锻炼,并亲身地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我永远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让我们更好的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初中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二: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新的形象展现在新的时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中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中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

创新对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创新就要被陶汰,就要被消灭。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除了创新,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学校之所以重视我们中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我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你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重于实践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做到的。个不热爱国家和人民的人,又怎能谈得上具备新时代的新形象呢如果不为人民服务,他心中只有自我,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有些中学生认为要为人民服务就得大有作为,其实不然,只要能补块砖,添片瓦,都是可以的。所以说,为人民服务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在新的时代里,我们中学生要具有新的形象。我坚信,只要我们具备敢于创新、重于实践、乐于为人民服务的新形象。我们中学生是能够与时俱进的!

初中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三:

寒假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刚刚走进敬老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时,我们便找到了一位清洁工人,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他便笑了起来,连连夸我们有爱心,然后就匆匆的领着我们来到了老人们生活的地方,而且还将我们领进了一位他最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间中。

刚进房间,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随后,清洁工人又告诉我们,这位奶奶姓张,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然后,他又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说完便走了。

看到老人后,我们便亲热地叫了她一声张奶奶!她也开心地应了一声。

张奶奶要我们坐下,还准备给我们倒茶,我们却异口同声说不用了!是啊!我们是来帮老人解忧的,而不是来为她添负担的。

然后,我们就和她聊天、谈心,只到我们要走的时候,他还依依不舍的抓住了我们的手说:你们以后一定还要再来哟!嗯嗯嗯,我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可能这句话并不是只正对她自己一个人,而是针对敬老院里的老人吧!

我觉得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们关注和关爱的人,往往这些人的生活总是空虚的,那是因为很少会有人去看他们,她们很寂寞!

可能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经升官发财了,他们却忘记了还活在社会那些基层的父母,这些人真该好好反省了。应该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这样的活,哪该怎么办啊?

这短短的暑假实践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道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说,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实习为期一个月,掰着指头算,好像真的很长的时间,可是,等时间过去后,回过头,好像也就那么一小段时间罢了。再看看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好像真的没干什么大事,但心却是充实的,因为每件小事都能让我学到一些小技巧,或是一些体会到一些实在的小道理。由于坐办公室的原因,每件事情都没什么难度,事情虽小却让我学会如何把每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做,然后做得妥妥当当的。

三十天的时间确实不是一晃就过。每天坐着,不知道干嘛的日子,刚开始的几天真的难以适应,心情也一时间调节不过来,再加上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而担心不能把事情做好,只能无精打采的却又带着一份焦虑。等到有事情干时也没反应过来,以至于把一些事情都复杂化了,白白干了半天也没把事情干好。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因此而沮丧过。几天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的一片茫然,确信自己明明在过去的两年里都很努力的过着,却发现自己连一些小事也做得马马虎虎的。我想,我不应该是这样的水平,事情不应该是这样才对,可事实却让我难堪。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2

在为期一个星期的下乡过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是关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了解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事情,个人的心境也有了一些变化,或者说是有了一些提高。

这几天,我们每天都会下到不同的村子,去做一些调查问卷,和村民们进行交流沟通。我从小就很喜欢和别人沟通,我一直觉得和不同的人沟通,透过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是世界。 在村里的时候,我最多的就是和老人闲话家常,可以说每个队员应该最多的就是和老人沟通,这并不是我们有多喜欢和老人聊天,而是偌大的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年轻人,年轻力壮的大都出去打工了。

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个情况在下乡之前,我们也是有做数据调查的工作的,多少是有些了解的,但是冰冷的数字总是不及真实的画面更令人震撼。七八十岁的老汉,带着五六岁的孩童一起生活,这个画面没有给我温馨的家的感觉,倒是莫名的衍生出一种苦涩。

在我眼里,人的一生有两个时间段是最温馨最幸福的。一个是童年,而另一个则是晚年。在天真烂漫的童年里,可以无所事事,可以无所顾忌的去做一些你想做的……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小孩子做什么坏事,只是觉得在孩童时代,总是可以放开的去玩耍,去嬉闹,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父母会一直在你身后保护你。他们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而在一个人的晚年,是在经历过了年轻时的风风雨雨,风光也好,落魄也好,晚年算是人生最后的避风港,儿女就是屋檐,理应为自己的父母遮风挡雨,让他们安心,安享晚年。

遗憾的是,在乡下的这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以来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动摇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童年,如何能够天真烂漫呢;没有儿女在身旁的晚年,如何能够安心享受呢?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3

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难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思想理论上,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确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思想性强,涉及到的思想理论和法规内容较多,许多内容理论性强,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实践思想品德课程中,既要讲解指导思想,高深的政治理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也要注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在人文性方面,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实践性方面,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各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时事,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才能真正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既要把政治理论知识讲全面,讲清楚,讲透彻,也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各种事件和事实,把内容讲得丰富充实,生动直观,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贴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思想品德教学

初中生具有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理性型转化,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迅速得到发展,能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具有一定的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初中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较多地体现出服从倾向。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高,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初中年龄较小,社会经历匮乏,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情绪的易于波动,导致他们的态度较少定势,因此很容易接受各方面的影响。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高深的政治理论通俗化,让学生真正理解思想品德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三、贴近学生生活,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各种活动密切联系,课程内容设计应该图文并茂,语言讲解生动有趣,用鲜活独特的内容和风格,让初中学生领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4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要么忽视这门学科,要么因升学压力,强调知识忽视实践,导致这门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畸形发展。其实,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一、生物学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存在着种种弊端

1.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授受式教学方式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学存在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传统的统一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只能提供学生极少的实际活动机会,难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直接经验;只能传递事先编好的具有现成结论与答案的教材,很难提供学生学科以外的信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潜移默化功能。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2.重视书本知识的习得,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强调了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尽管对于青少年来说,成才之路有千万条,但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做中学”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往往是一种体验性知识。由体验所获得的信息,在其后遇到类似的对象和情景时,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体验成为经验,意识成为知识。因此说,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恢复知识的生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特点,也是致力于恢复学校知识的人性化的理想和愿望。因为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体验而产生的主观性的感情和意识,它具有主观性、感觉性、感情性、个别性、全人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直接经验的获得过程中,与之相伴随而产生的良好体验,对于人的成长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能解决初中生物教学的弊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巨大、联系紧密,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

生物课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学所辐射的绝大多数范围。

1.动植物标本制作。大型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标本可以制作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动物标本则主要选择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还可以制作例如用鱼、蛙、龟、蛇等脊椎动物的透明骨骼标本;微观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虑“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叶的横切面结构”等永久切片,既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制作技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掌握根、茎、叶的结构知识。

2.植物栽培。可以利用学校绿化和家庭、教室的美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利用嫁接、扦插等技术让学生进行多植株栽培和多品种单植株创新栽培,利用无土栽培技术来装扮教室或家庭等。

3.探究性实验。生物课本中的探究式实验非常多,由于上课时间限制,一些无法完成的探究性实验就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安排、落实和完成。

4.调查研究。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不仅仅是能够学习,还需要有和社会交流、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到课堂外,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里,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手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5.作品展示。利用摄影作品、手抄报等展示知识和学生作品,体现了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还将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其他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和示范。

四、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1.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兴趣主动参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展示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思维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生物学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进而使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发生改变。

2.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自主设计活动主题、自主选择活动形式,体验活动的过程,检验活动的效果,能使主体性充分体现;活动中,同小组学生相互沟通、协商、合作,改善了同学间关系,增进了友谊;充分发挥特长和特殊技能,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了自信心,促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转变,智商、情商都得到发展。

3.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体验,增长了智慧。生物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学习素材丰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经历、获取知识,并使一些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巩固。

4.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和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以及社会发生接触、交流和获取帮助,因此会使学生自觉克服不良的性格,学会相处、谦让、容忍,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初中历史;责任感;国情教育;社会实践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

一、教师要分析初中生责任感弱化的原因

(1)初中生生理与心理处于剧烈变化阶段,三观尚未养成。初中阶段正是一个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上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颇,甚至误入歧途。此外,理想或者目标相对单一,导致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足。

(2)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影响了初中生责任感的养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家里有家庭教师,去学校有专门的车接车送,孩子在家从来不干家务,同时现在的家长都在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转变,或许是阅历多了,或许是觉得没有意义。但是这些小小的言语,都在孩子的心理有了定义,同时少了一份关爱他人的心。

(3)学校教育存在偏差,忽视了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在强大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了,重智育不重德育仍在大部分初中学校占据重要地位。智育被摆在了最主要和突出的位置被无限制地放大,其余的则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涉及。此外,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与学生心理和实际生活严重脱节。目前学校对学生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的培养,包括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主要采取的还是“填鸭式”的理论说教和灌输式教育,显得“假、大、空”,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要明确初中历史教育与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关系

(1)培养学生责任感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目标。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目标:“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2)初中历史教育是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重要载体。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想要时光倒流,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借助有效的情境再观,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就是教师在历史的教学课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进入历史情境当中去,经历历史,获得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体验认识历史知识的过程。

三、教师要掌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方法途径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初中政治;道德品行;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6602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才竞争愈演愈烈,而人才的竞争究其本质是综合素养的较量。中学政治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因此,在这一教学阶段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促进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将结合培养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意义,浅谈几点实践策略,望对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一、培B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意义

1.是促进初中生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

2016年9月13日,我国教育相关部门确定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从总体上来讲,就是将我们的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并非仅注重文化知识的传递。其中,“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运用”等具体内容都是很好的道德培养方面的体现,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是促进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

2.能帮助初中生在青春期“化茧成蝶”

初中生是一群年龄在11~15岁之间的特殊群体,说他们特殊是因为其在思想和行为意识上处于半成熟和半幼稚之间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界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会逐渐走向黑暗的深渊。因此,在这一教学阶段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完成“化茧成蝶”的过程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化茧成蝶”的过程就是对初中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行的过程。

3.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明智之举

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包括拾金不昧、热爱祖国、刚正不阿、孝顺父母等,这些良好道德品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块块无瑕的美玉。教导学生继承并发扬这些良好道德品行,就相当于让学生寻找美玉,当学生收集了大量“美玉”之后,我们的优秀传统美德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扬。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实践策略

1.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口述+板书”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感觉课堂学习的无聊和乏味,导致注意力分散,这时教师就算再努力地讲,也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校内组织开展名为“良好品行,从小培养”的文艺会演,让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会演的内容可以是关于爱国思想、环保意识或勤劳节约等,演出的方式可以是小品、相声、诗歌朗诵等。如此,既可以让参加会演的学生亲身体验到良好品行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又能给台下观看的学生和教师以人生的启迪,实为一举两得之佳策。教师在政治课上可以适当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促进初中生健康发展。

2.结合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如今,课堂教学依然是开展初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形式,因此,政治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找出有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道德思想的培养和启发。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他们懂得在这一黄金时期优化个性、陶冶情操和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意义。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基本法律意识的灌输,让其了解到法律在我国维护正常秩序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对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和服务社会意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学生终有一天会走出校门面向社会。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政治第八课《学会拒绝》这部分内容时,可向学生讲述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充斥的诱惑,比如说朋友给你递来的香烟、网友约你见面或者朋友向你推荐等,这些不良的诱惑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管,随时会对学生产生危害。要想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首先就需要引导他们拒绝身边的不良诱惑,教给他们拒绝的方法,包括避开诱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专时专用、联想后果、主动请人帮助、婉言谢绝等方法。除此之外,如果有些不良诱惑触及法律底线,那么教师还应当教导学生拥有一颗正义之心,勇于和罪恶做斗争,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教学目标。

3.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实践,培养学生服务公益的心理

在政治教学中,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实践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寻找和利用生活中的德育资源,择取初中生当下最关心的主题,利用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并结合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他们获得对社会生活的领悟以及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开拓他们丰富而独特的思想世界,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是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分离出来的,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体验和感悟社会,如此,能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提供帮助。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外植树种草,绿化荒山,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再如,组织学生自愿献血,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更多的病患,这在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行。

概言之,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非常重要,对于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结合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更要积极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实践,培养学生服务公益的心理。唯有如此,方能在最大限度上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进而为社会、国家输送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智慧. 邯郸市中学政治教师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2]欧光南. 论思想政治课问题探究式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