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发展范例6篇

煤炭产业发展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1

Abstract: To develop coal chemical industry around coal mining area, the coking coal tar clean energy industry should be developed such as building of qualified coke industrial base, development of coal liquefaction, coal gasification, coal chemical synthesis, multi-joint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deep processing base the humic acid deep processing projects such as development of humic acid pesticides, plant growth-stimulating hormone, feed additives, drilling mud adjusting agent and the adjusting agent of original soil.

关键词:煤炭矿区;煤化工;产业

Key words: coal mine area;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022-01

1 建设优质焦炭产业基地

焦煤采购与焦炭供给存在较大相关性,焦煤价格计入焦炭成本,焦煤稀缺是源于钢铁工业耗煤增加、焦炉扩建加速、焦煤储备相对不足、运输制约、成本制约工艺落后所产生的浪费等因素。焦煤价格的上涨,对焦化企业利润造成严重打压。部分盲目扩张的小焦化企业受到焦煤、运输、配额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甚微。炼焦原料煤的供给能力和价格,成为决定焦炭供给能力和价格的关键因素。解决我国焦炭行业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环境成本过高等相互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就是国内焦炭产业集聚,随着焦炭市场的大起大落,国内外众多企业为增强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实现规模优势,纷纷选择了走联合道路。所以,要整合焦炭资源,建立优质焦炭生产基地,通过优化组合,使焦炭行业健康发展。

2 发展焦化清洁能源产业

我国煤炭行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正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把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2.1 煤炭液化。依据煤质和其他综合条件,发展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已成为国内煤炭企业和产煤地区关注的热点。

2.2 煤炭气化。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如多喷嘴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气流床气化等,国内引进技术的项目也在进行。煤炭企业发展煤气化技术需要在总结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煤种、煤质特点,通过技术、经济研究,开发或采用适宜的工艺和炉型,如加压固定床气化和液态排渣气化等。以往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以化工行业为主,煤炭行业在研究开发、工程实施、人员等方面都较薄弱,需要加快综合力量的提高。

2.3 煤气化工合成。国内发展煤气化合成化工产品或替代液体燃料的势头很旺,如合成甲醇或进一步加工下游产品(醋酸、醋醉等),合成二甲醚。煤炭企业发展煤气化合成具有原料煤价格较低、有实施大规模工业化的实力等优势,但同时也需要充分注重国内外市场需求容量、产品应用的社会投入、单元技术的工业化成熟度以及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的竞争能力等因素,应把产品目标尽量立足于国内市场短缺、替代进口上。

2.4 多联产业。这是一项集多种能源产品和化工产品生产、多个单元工程组合、技术经济环境优化的煤化工一能源系统,具有灵活多样的系统组合方式。煤炭行业发展多联产系统,原料方面可考虑将煤、煤层气、伴生矿物加工相结合,工艺方面将煤化工、发电、建材、冶金等相结合,产品方面应形成化学品、液体燃料、电力、热力、煤气、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等关联生产,达到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生产以及环境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5 建设煤焦油深加工基地。通过对煤焦油制油类系列产品、染料中间体系列产品、生化制药系列产品、农药系列产品、清洁燃料系列产品、高级碳制品系列产品、工程塑料系列产品、合成树脂系列产品、活性炭系列产品以及针状焦系列产品等煤化工系列产品开发,形成七台河市煤化工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3 发展腐植酸深加工项目

3.1 发展腐植酸农药。腐植酸与农药主要是通过离子键、氢键、质子转移、电子转移、络合等相互作用的方式相结合,并生成一种新型的农药高分子复合体,这就是腐植酸环保农药。研究和实践表明,腐植酸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复配,可以起到增强药效和降低毒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增溶作用:腐植酸能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其金属盐的表面张力低于水的表面张力,对农药可产生明显的分散和乳化效果,能提高可溶性农药的溶解能力;增效作用:腐植酸可强植物对农药的吸收,能提高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物活性,可明显改善农药的效果;缓释作用:腐植酸对农药的分解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腐植酸的用量越大其速度越慢;降毒作用:腐植酸可钝化生物中那些对农药毒性敏感酶的活性,激发对农药有拮抗作用酶的活性,缓解和降低农药中的毒性。发展腐植酸农药,是把原有的那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农药改造成绿色环保农药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3.2 发展植物生长刺激素。用腐植酸钠浸种比清水浸种可提早2~4天发芽,出苗率提高10%~30%;用于蘸秧根,则早返青数天,主根和须根发达,比对照物增加1~2倍。在生长后期喷施腐植酸钠,可使作物早熟2~6天,还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能力。尤其对防治黄瓜的黄叶病、棉花的立枯病、苹果树的腐烂病、抑制红薯的黑斑病等,都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3.3 发展饲料添加剂。腐植酸钠以不超过1%~3%的用量,与豆渣、植物脂肪、碳酸钙、鱼类废料、维生素、抗生素等均匀混合,二可制成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饲料添加剂。家畜、家禽食用后,可消除排泄物的臭味,并能促进畜、禽的生长,提高它们的繁殖能力,使羽毛丰满美观。用含1%~3%腐植酸钠给母鸡吃,年产蛋可增加10%~20%,并能消除鸡蛋的鱼腥味和粪便的臭味。

3.4 发展钻井泥浆调整剂。腐植酸含有较多录水基团,用碱中和时生成梭钠和酚钠基,它们具有较强的水化作用。因此能自由地调整各种泥浆的粘性,提高泥浆的分散性。腐植酸的活性基团使泥浆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腐植酸含有分子量较大的碳环结构,它的抗温性能比其它有机调整剂都高,通常可达190℃。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2

针对以上提出的煤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根据产业转变、升级的新常态,从产业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区域(行政区划)层面提出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

从产业层面分析,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一个高关联度和高协调性的产业链,例如:通过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和洁净煤技术的利用,达到能源化工的联产效应,不断形成煤炭产业链,最终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本文建议采用如下3种煤炭产业链发展模式:一是以煤电和建材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模式。即通过煤矸石、煤炭和煤泥等发电,供建材厂使用,这样可以二次使用由于煤炭开采和洗煤产生的煤矸石和煤泥,另外,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建材生产,既减少资源浪费,又延伸了产业链,这种模式具有投入少、效益好的特点,是值得积极发展的一种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煤气化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这种模式一改传统煤炭使用模式,即通过将煤炭气化或液化,使之转化为可燃气体或液体,不断拓宽煤炭产品和种类以及煤炭的适用范围,但是此模式仅适用于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成熟,产品管道运输完善的煤炭企业。三是煤电焦化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煤电焦化模式适宜在矿区发展炼焦和焦油化工产业,此模式是建立在煤电综合开发模式基础上的产业链延伸,对于炼焦煤品种齐全和水资源丰富的大型矿区较为适合。

(二)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模式

所谓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4]。从社会层面来看,煤炭经济的循环主要表现在煤炭资源消费过程和消费后物质的再次利用,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资源开采和使用过程中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对煤炭的消费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摒弃传统的以消费原煤为主的煤炭消费方式,因为传统消费方式不仅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在煤炭消费过程中还会带来“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因此,抓好煤炭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于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意义深远,就目前而言,可以大力推广应用无烟煤的使用和洁净煤的综合利用。一方面,需积极推广无烟煤燃烧的煤炭运用模式,即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在用煤量大的大城市和工业园区进行无烟煤推广应用;另一方面,需积极推广洁净煤运用模式,尤其应在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推广洁净煤利用系统,目前这种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总结,循序渐进地推广应用。

(三)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

区域发展模式不同于产业和社会发展模式,它以工业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要求,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能量集成、物质集成以及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相互补充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以地域的工业园为依托[3]。在我国,煤炭仍占资源消耗的主导地位,要形成上述区域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关联企业发展的模式,即工业园发展以煤炭产业为主,伴随关联产业,通过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二是联合发展模式,即以煤炭企业为核心,联合下游企业、区域农业生产部门、居民生活区等服务对象,形成一个生产、消费和服务的复合体,在此系统内通过各个行业的联合发展,促进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在我国,某个领域的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当然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最为重要,煤炭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样也需要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倾斜。需要建立与煤炭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通过政策倾斜,给予相关煤炭企业一定的技术创新激励。另外,通过激励力度的不断加大正面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置指标,对于指标完成极差的企业进行重组或破产处置,从而倒逼企业主动创新。通过加大支持力度不断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构建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零污染为准则的煤炭资源循环发展技术创新体系。

(二)不断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改革

在当下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该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也应该顺应市场机制,在不站错位和使错力的前提下,积极出台明晰资源产权和环境产权的制度,不断建立健全资源和环境价格体系,使资源和环境价格得到真实反映。进一步探索和实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机制,进行煤炭资源使用权配置的公开招标,从而从制度上杜绝煤炭资源的浪费,达到煤炭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不断减少的最终目标。

(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促进煤炭产业的结构升级

从历史经验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现有产业基础为前提,在相应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进行深入发掘,开拓创新。循环经济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相应的技术支撑由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成。首先,煤炭产业本身发展循环经济所必需的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这些技术的研发需要社会、政府、企业联合起来,加大投入、重点攻关,有些技术国外已经有的,就要积极引进。其次,就是一些支撑技术。包括污染治理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煤炭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耦合共生技术。这些支撑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所必需的。再次,延伸煤炭产业链,开发煤炭产业新产品的技术。发展煤化工和煤电等延伸产业,通过再循环,运用生态设计,改进煤炭企业的生产工艺,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把废弃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新产品的过程中。最后,还可以建设一些大的煤矿坑口电厂,政府部门负责出台政策支持,企业负责具体运作,社会根据效益进行投资,一改传统产业模式,改传统煤运为清洁能源,把燃煤改为发电,变卖煤为输电。

(四)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需加大宣传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035-03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已发现的一百余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一次能源消费中有70%~75%来源于煤炭,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由于当前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仍然逐渐提高,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廉价,所以煤炭产业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同时我们看到,多年来我国过度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 “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以粗加工为主的传统煤炭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都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面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煤炭产业发展更是积累了不少问题。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区域分工、经济结构、地域特点等因素制约,我国非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壮大还需时日。而煤炭产业作为我国优势产业,如果能够实现全面升级转型,则是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最务实的举措。因此,转变传统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采矿,发展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打造高效益、高技术、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煤炭产业经济新模式,是我国能源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和最有效的途径。

一、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中,煤炭资源利用以直接燃烧的粗加工和传统煤化工为主,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较大。转变煤化工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煤炭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装备体系,为后石油时代做好战略技术储备,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推进绿色采矿,适度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的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将单纯煤转变为提供油气等高效能源,是应对国外油气资源控制和平抑国际油气价格的重要反制措施。

(二)是优化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经济中心在东部,能源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资源加工逆向分布、流动,造成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规模跨地区转移,给交通运输形成了巨大压力,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同时,也使得我国煤电运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可以有效推动能源资源类项目向能源富集地区转移,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

(三)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重大举措

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可以显著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首先,能够实现大幅度深加工增值。初步估算,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煤制油可增值8—12倍。其次,可以提高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目前,我国已查明的铝土资源储量不足30亿吨,按目前开采规模,保障年限不足20年。如果将我国高铝煤田产生的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可弥补铝土矿资源总储量的不足。同时,其副产品活性硅酸钙用于造纸行业可替代碳酸钙,可减少纸浆,极大降低造纸成本。再次,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能源损失。就地加工将直接降低运输成本。

(四)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对于我国长期依赖煤炭资源的产业结构,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要全面推进产业多元和升级,受到发展基础、区域特点等多因素制约,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因此,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模式则是资源型国家转型的有效途径。煤炭深加工产业将多种单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可以实现煤炭的多级利用、多联产,与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盐碱化工、多晶硅等特色产业融合,构建资源能源资金技术密集、高技术、高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带动资源型地区相关产业的就业乘数效应,实现富民强国。

二、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方面

(一)发展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针对我国对煤炭资源的粗暴式开采,2003年钱鸣高院士提出了“绿色开采”的理念,为煤炭行业开采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开采理念是在科学采矿三原则(安全、环保和经济)的指导下提出的,强调在现有采煤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采矿科学技术,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认识和对待煤、瓦斯和税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绿色开采的主要技术是基于关键层理论[2]。关键层理论认为,把保证覆岩关键层不破断失稳作为建筑物下采煤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建筑物下采煤的经济效益,又可确保建筑物不受损害,关键在于能依据覆岩结构与关键层特征来确定合理的减沉开采技术和参数,掌握离层与破断特征参数,是注浆减沉技术应用、钻孔布置与注浆工艺设计的基础[3]。目前,绿色采矿技术主要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超高水充填技术、煤炭地下气化等绿色开采技术。煤矿绿色开采是我国煤矿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和谐矿区建设的重要指导,主要技术的发展将为煤炭开采中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环保提供重要保障,可见从技术上以关键层理论为基础,推进绿色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多联产,完善煤炭资源循环利用

多联产是指将各种不同煤化工技术优化结合使用,发挥各个技术的优势和多联产后的技术整体优势,从而获得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和洁净的二次能源的煤化工技术[4]。随着技术的发展,多联产可以实现煤炭资源价值的多方面利用和煤化工项目的资源优化配置。

1.对高铝煤炭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将用于发电后产生的粉煤灰中的氧化铝进行开发利用,是极具开发价值的非铝土矿资源。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已经采用多种方法提取氧化铝,成效明显,如大唐公司的预脱硅—石灰石烧结法、神华集团酸法中试生产线、华电集团的硫酸氨法等,都为大规模开发利用高铝粉煤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发改委也下发了《关于加强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统筹配置资源、定向供应、集中燃烧,以及煤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铝后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投资规模大,生产成本高,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将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产品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给予税收减免政策及资金扶持。

2.煤矸石、煤泥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热值的煤矸石和煤泥,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加快低热值煤发电装置建设,是提高煤矸石和煤泥利用率、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国家应该推出支持煤矸石和煤泥等低热值煤电开发的的相关倾斜政策,核准建设一批煤矸石和煤泥发电项目。开发利用高铝粉煤灰、煤矸石、煤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还可以缓解我国铝土矿等资源短缺的矛盾。

(三)推进煤炭深加工示范基地,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在将经济活动纳入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还要遵循生态规律,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也成为生态经济[5],是先进煤化工技术的商业化示范。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人们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构建煤炭产业循环经济,促使煤炭行业逐步走上速度与效益并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需要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同时又能做到减少资源消耗,并削减废弃物的产生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四者的协调和统一。

首先,应该加快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完善煤电基地项目建设,将国家规划的具备条件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基地建设有限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统筹,为其提供支持。这样,既有利于扩大煤化工深加工规模,实现效率效益双赢,同时又利于产、学、研相结合,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产业技术,更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拉动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其次,应该完善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平台,牵线搭桥,将掌握技术的科研部门与需要技术的煤化工企业联系起来。可以采取企业提供科研经费、实验场地、研究所提供技术的模式,使社会的技术潜力真正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此外,还可以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经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煤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整合优化配置地区资源,鼓励煤矿企业和国家煤化工项目实现联营。这样,可以发展集约化产业,加大煤炭深加工和转化力度。

(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矿区环境整治

煤炭资源开发由于地下采掘,容易引起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沙漠化、采煤废水排放以及煤矸石露天堆放污染等环境问题。我国煤炭开采目前主要采用的冒落法等管理采空区顶板,易造成地面沉降和陷落,因而引发村镇、铁路、桥梁和地面管线设施的破坏。因此,矿区的环境整治至关重要,当前的重点不仅要对使用中的矿井进行整治,从源头上减少环境的污染,而且要做好匪气矿井的无污染处理和再利用工作,对恢复的土地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三、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完善

(一)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

煤炭深加工产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支持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给予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一是给予差别化的能量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国家在分配能源消耗总量指标时,应重点考虑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于一些以能源重化工产业结构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在指标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二是合理确定能源输出地的能耗和排放指标。目前,我国在统计时往往将能源外送地区外送能源产生的能耗和排放都计入当地指标中,而未计入能源使用地区,容易加剧两极分化,建议合理分配能源输出地和使用地能耗和排放指标。三是扣除原料煤和洁净能源消耗。目前,我国除煤制油项目将原料煤口除外,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企业的原料煤消耗均纳入能源消耗统计范围,这部分消耗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形态的转化,并没有增加能源消耗,应当从能源消耗总量中扣减,另外,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用量也应该单独统计并从改区域能量总量考核指标中扣减。

(二)完善煤炭资源领域收费基金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每开采1万吨煤炭塌陷农田0.2公顷,每开采1吨煤排放2吨污水。由于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能源输出地区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较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能源输出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2006年,国家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开征了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建议国家在其他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煤炭资源税改革试点,把煤炭价格调节基金调整为煤炭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基金,按不同的煤种品质收取费用,主要用于保障和改革民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等问题。

(三)建立煤炭能源开发中央属企业与地方利益分享机制

央属能源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部分能源大省,央属企业煤炭产量占地方煤炭产量的40%—50%,但由于总部结算等原因,导致央属企业在煤炭能源利益留在地方的收益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地方对资源环境治理、保障矿产资源区人民生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能力。因此,应该建立合理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利益分享机制,可以通过采取中央投资和与地方资本合资的形式,根据各自在资源产权中所占比例入股,分享资源开发红利,所得税的缴纳逐步过渡到资源地为主。同时,可以探索将央属企业的地方分支机构变更为独立法人,平衡国家税务和地方税务的税收比例,一方面增加地方的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加强资源保护和矿区人民生活改善的投资。

(四)创建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

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产权不清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产业经济的自身发展,因此,应当在保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依法建立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明确国有煤矿的所有权,实现科学监管;更要建立矿业权的招标、转让制度,使资源效用得到最大发挥;立法机关也应加强健全完善煤炭产业相关保障法律法规,真正为煤炭产业经济的新发展模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运涛.试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对外贸易,2011,(20):437.

[2] 钱鸣高.绿色开采的概念和技术体系[J].煤炭科技,2003,(4):1-3.

[3] 张锦山.煤矿绿色开采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12):244.

[4] 周小野.我国煤化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63.

[5] 张圣伟.探析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之道-循环经济[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14.

Thinking of the new development model of changing the coal industry economy

HOU Rui-fang

(Research center, state bureau of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Beijing 100013,China)

Abstract:China is energy consuming Nations, "coal-rich lean less gas" is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in China. At present, China's coal resources in traditional direct combustion and coal chemical industry,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level is very low, and lar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oo dependent on energy of coal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coal industry of primary, heavy, flattened issues outstanding. Thus, realization of green mi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coal processing, raising the level of in-place conversion of coal resources and coal industry's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in a series of changes, change has becom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ountries the most realistic and effective choice.

Key words:coal industry economy; new development model;circular economy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4

一、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中,煤炭资源利用以直接燃烧的粗加工和传统煤化工为主,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较大。转变煤化工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煤炭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装备体系,为后石油时代做好战略技术储备,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推进绿色采矿,适度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的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将单纯煤转变为提供油气等高效能源,是应对国外油气资源控制和平抑国际油气价格的重要反制措施。

(二)是优化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经济中心在东部,能源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资源加工逆向分布、流动,造成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规模跨地区转移,给交通运输形成了巨大压力,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同时,也使得我国煤电运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可以有效推动能源资源类项目向能源富集地区转移,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

(三)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重大举措

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可以显著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首先,能够实现大幅度深加工增值。初步估算,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煤制油可增值8—12倍。其次,可以提高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目前,我国已查明的铝土资源储量不足30亿吨,按目前开采规模,保障年限不足20年。如果将我国高铝煤田产生的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可弥补铝土矿资源总储量的不足。同时,其副产品活性硅酸钙用于造纸行业可替代碳酸钙,可减少纸浆,极大降低造纸成本。再次,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能源损失。就地加工将直接降低运输成本。

(四)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对于我国长期依赖煤炭资源的产业结构,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要全面推进产业多元和升级,受到发展基础、区域特点等多因素制约,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因此,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模式则是资源型国家转型的有效途径。煤炭深加工产业将多种单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可以实现煤炭的多级利用、多联产,与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盐碱化工、多晶硅等特色产业融合,构建资源能源资金技术密集、高技术、高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带动资源型地区相关产业的就业乘数效应,实现富民强国。

二、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方面

(一)发展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针对我国对煤炭资源的粗暴式开采,2003年钱鸣高院士提出了“绿色开采”的理念,为煤炭行业开采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开采理念是在科学采矿三原则(安全、环保和经济)的指导下提出的,强调在现有采煤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采矿科学技术,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认识和对待煤、瓦斯和税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绿色开采的主要技术是基于关键层理论[2]。关键层理论认为,把保证覆岩关键层不破断失稳作为建筑物下采煤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建筑物下采煤的经济效益,又可确保建筑物不受损害,关键在于能依据覆岩结构与关键层特征来确定合理的减沉开采技术和参数,掌握离层与破断特征参数,是注浆减沉技术应用、钻孔布置与注浆工艺设计的基础[3]。目前,绿色采矿技术主要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超高水充填技术、煤炭地下气化等绿色开采技术。煤矿绿色开采是我国煤矿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和谐矿区建设的重要指导,主要技术的发展将为煤炭开采中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环保提供重要保障,可见从技术上以关键层理论为基础,推进绿色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多联产,完善煤炭资源循环利用

多联产是指将各种不同煤化工技术优化结合使用,发挥各个技术的优势和多联产后的技术整体优势,从而获得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和洁净的二次能源的煤化工技术[4]。随着技术的发展,多联产可以实现煤炭资源价值的多方面利用和煤化工项目的资源优化配置。

1.对高铝煤炭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将用于发电后产生的粉煤灰中的氧化铝进行开发利用,是极具开发价值的非铝土矿资源。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已经采用多种方法提取氧化铝,成效明显,如大唐公司的预脱硅—石灰石烧结法、神华集团酸法中试生产线、华电集团的硫酸氨法等,都为大规模开发利用高铝粉煤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发改委也下发了《关于加强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统筹配置资源、定向供应、集中燃烧,以及煤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铝后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投资规模大,生产成本高,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将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产品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给予税收减免政策及资金扶持。

2.煤矸石、煤泥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热值的煤矸石和煤泥,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加快低热值煤发电装置建设,是提高煤矸石和煤泥利用率、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国家应该推出支持煤矸石和煤泥等低热值煤电开发的的相关倾斜政策,核准建设一批煤矸石和煤泥发电项目。开发利用高铝粉煤灰、煤矸石、煤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还可以缓解我国铝土矿等资源短缺的矛盾。

(三)推进煤炭深加工示范基地,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在将经济活动纳入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还要遵循生态规律,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也成为生态经济[5],是先进煤化工技术的商业化示范。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人们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构建煤炭产业循环经济,促使煤炭行业逐步走上速度与效益并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需要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同时又能做到减少资源消耗,并削减废弃物的产生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四者的协调和统一。首先,应该加快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完善煤电基地项目建设,将国家规划的具备条件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基地建设有限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统筹,为其提供支持。这样,既有利于扩大煤化工深加工规模,实现效率效益双赢,同时又利于产、学、研相结合,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产业技术,更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拉动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其次,应该完善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平台,牵线搭桥,将掌握技术的科研部门与需要技术的煤化工企业联系起来。可以采取企业提供科研经费、实验场地、研究所提供技术的模式,使社会的技术潜力真正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此外,还可以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经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煤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整合优化配置地区资源,鼓励煤矿企业和国家煤化工项目实现联营。这样,可以发展集约化产业,加大煤炭深加工和转化力度。

(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矿区环境整治

煤炭资源开发由于地下采掘,容易引起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沙漠化、采煤废水排放以及煤矸石露天堆放污染等环境问题。我国煤炭开采目前主要采用的冒落法等管理采空区顶板,易造成地面沉降和陷落,因而引发村镇、铁路、桥梁和地面管线设施的破坏。因此,矿区的环境整治至关重要,当前的重点不仅要对使用中的矿井进行整治,从源头上减少环境的污染,而且要做好匪气矿井的无污染处理和再利用工作,对恢复的土地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三、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完善

(一)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

煤炭深加工产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支持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给予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一是给予差别化的能量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国家在分配能源消耗总量指标时,应重点考虑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于一些以能源重化工产业结构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在指标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二是合理确定能源输出地的能耗和排放指标。目前,我国在统计时往往将能源外送地区外送能源产生的能耗和排放都计入当地指标中,而未计入能源使用地区,容易加剧两极分化,建议合理分配能源输出地和使用地能耗和排放指标。三是扣除原料煤和洁净能源消耗。目前,我国除煤制油项目将原料煤口除外,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企业的原料煤消耗均纳入能源消耗统计范围,这部分消耗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形态的转化,并没有增加能源消耗,应当从能源消耗总量中扣减,另外,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用量也应该单独统计并从改区域能量总量考核指标中扣减。

(二)完善煤炭资源领域收费基金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每开采1万吨煤炭塌陷农田0.2公顷,每开采1吨煤排放2吨污水。由于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能源输出地区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较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能源输出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2006年,国家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开征了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建议国家在其他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煤炭资源税改革试点,把煤炭价格调节基金调整为煤炭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基金,按不同的煤种品质收取费用,主要用于保障和改革民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等问题。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5

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幅员面积4087平方公里,总人口104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地质储量3.96亿吨,属全国产煤百强县,重庆市第一产煤大县。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奉节煤炭的开采历史,可以追溯至100多年前。改革开放前,其煤炭开采手段十分落后,大多是简陋的、作坊式的人力开采。改革开放后,奉节煤炭产业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几经沉浮。当历史进入新的纪元,世界能源日趋紧缺,煤价逐年高涨。人们受利益驱使,肆无忌惮地争抢煤炭资源,奉节这个部级贫困县也毫不迟疑的加入了这场争夺,一个时期,全县开办非法小煤窑2646口。煤矿的非法开采使奉节县生态破坏严重,资源浪费极大,安全事故频发。为了彻底铲除这个“毒瘤”,2005年,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重拳出击,调整打击煤矿非法开采职能,确定了以煤炭工业局为对奉节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主线、乡镇为主战场、涉煤部门配合协作的“三位一体”打非格局,采取“炸、抓、罚”相结合的手段给非法小煤窑以毁灭性打击。短短三个月时间,全县2646口非法小煤窑彻底关闭,如期实现了非法开采零目标。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打非”成果,根据非法小煤窑可能出现的反弹势头,县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长效监管机制,县煤炭工业局、涉煤部门和乡镇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加大巡查密度和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非法开采的反弹势头。2006年以来,炸毁关闭死灰复燃非法小煤窑240余口,始终将非法小煤窑启封率控制在3%以内。“发展才是硬道理。”近几年来,奉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煤炭产业发展工作,先后编制了《奉节县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奉节县煤炭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了《奉节县煤炭产业发展决定》,为全县煤炭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管部门、涉煤部门和乡镇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关小扶大、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面提高办矿质量,积极改革税费征收办法,煤炭产业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全面开展煤矿安全整顿,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大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瓦斯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煤矿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服务网络建设,配齐配强监管技术力量,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2007年,煤矿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二是加强关闭整合,淘汰管理、技术和装备落后的生产矿井;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技术,探索适合本县煤层特点的采掘方法,推广小型机械开采、机车运输和金属支护,办矿质量明显改善。2005年—2007年,炸毁关闭非法小煤窑2890口,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112口,按照整合规划,全县煤矿将整合为40个公司98对矿井,年生产能力523万吨;研究成功适合本县煤层特点的“短壁式”开采法,并在全市推广;小型机械开采、机车运输和金属支护已在部分煤矿推广运用。三是改革煤炭税费征收系统,实行电子刷卡计量征收办法;加强征收站点管理,实行电子监控,涉煤税费颗粒归仓。涉煤税费收入由1988年的205.8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1.503亿元,增长了72.3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1%。特别是2007年6月1日正式启动煤炭税费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来,当年税费较上年增长92%,煤炭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67.4%,占全县GDP的18.7%。综上所述,奉节县煤炭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国营煤矿乡镇企业煤矿到蓬勃发展的私营煤矿、从私挖滥采成灾到生产秩序逐步规范、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到公司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从家庭式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漫长而艰辛的蜕变历程。笔者认为,要确保奉节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打击煤炭非法开采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坚决克服放任自流、消极畏难等不良思想情绪,时刻牢固树立“打非”务尽的意识,做到思想不散、作风不软、工作不懒。严格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从民爆火工物品、电力供应、煤炭准运证管理入手,坚决堵死非法开采的源头。各产煤乡镇是打击非法开采的责任主体,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大胆监管,认真落实“打非”包矿责任制,切实发挥好主体作用。村民委员会对非法开采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要发挥前沿监管的“桥头堡”作用,将非法矿监管纳入日常工作内容。除县、乡、村三级责任外,合法矿主对矿界范围内的无证矿负有监督、举报、阻止、投诉责任;村民负责看管自己的山、地、田,决不允许非法开采行为在承包山林或土地上出现,决不允许为非法小煤窑提供方便。对非法采矿举报实行重奖,形成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监管的良好氛围。要不断加大巡查密度和打击力度,集中优势兵力,对重点区域实行重拳打击,不给非法矿主任何可乘之机,对非法开采一经查实,一律实行先抓人再关矿后处罚,全力巩固“打非”成果。

(二)坚定不移地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不抓安全就是对矿工生命的漠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继续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在巩固近年来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以瓦斯治理、水害防治和顶板管理为重点,把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把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同实施煤矿技术改造和整顿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结合起来,拓宽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领域。以开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为载体,抓住煤矿整合契机,以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为主线,督促煤矿企业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煤矿企业严格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从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井下安全生产系统和采煤方法及装备保障、地面生产生活设施、安全投入等方面抓好落实,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强力推行金属支护,逐步消灭木支护;全面推行正规采煤方法,杜绝树枝状开采和“口袋式”开采;要求全县所有煤矿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实现联网;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及报告制度,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县级示范矿检查验收制度,重点抓好示范矿井建设。十一五”期间,对年生产能力15万吨以上、6—15万吨、6万吨以下的矿井,分别确定60%、30%和10%以上的采掘机械化目标。加大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力度,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县各类煤矿进行分类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煤矿及所在乡镇政府提出监管建议,督促整改落实,并依法查处责任者,切实加大依法管理煤矿的力度,依法打击非法生产行为,坚决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进一步理顺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加大乡镇对煤矿安全监管的职权和责任,采取分级监管、授权执法等方式,赋予乡镇对煤矿进行行政处罚和建议关闭等必要权力,改变乡镇政府监管乏力的状况。加强煤矿安全培训教育,注重煤矿安全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开展职业培训,逐步提高工人职业培训率;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的安全科技服务体系和机制;切实加强煤炭职工队伍建设,推动全县煤矿安全生产迈上新台阶。

(三)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煤炭产业一是继续抓好大矿建设。实现奉节煤炭经济的“二次创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淘汰落后小矿的同时,争取新上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以此带动全县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县内外有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投资开发煤炭资源,争取在大项目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二是强力推进煤矿整合工作。以全市煤矿整合为契机,对3万吨/年以下规模的矿井一律实行先关闭后整合,严格按要求对煤矿企业进行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管理、人力等生产要素的重组,组建一批“产量上规模、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管理上台阶”的新型煤炭企业,努力构建以重庆煤炭集团为龙头,以国平、巨能、东银、富发、草坪等十大煤炭集团公司为主体的煤炭生产格局,彻底改变目前生产矿井多、生产能力小而分散的面貌。将煤炭企业总数控制在40个以内,煤炭产量稳定在450万吨左右。三是大力推进煤炭的加工转化。奉节煤炭不仅可做动力燃煤,还可制造合成氨、高炉喷吹燃料和烧结燃料,煤系地层中含有铁矿、硫铁矿、铜、等14种伴生矿产。因此必须在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煤--电、煤--建材等高附加值产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把煤炭工业建设成为集煤炭、电力、建材、运输、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群,彻底改变目前单一挖煤卖煤的粗放式经营,全方位提升煤炭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按照我县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新建一座新型干法水泥厂和一座煤矸石砖厂,分别利用粉煤尘30万吨和粉矸石24.5万吨,并对天宝水泥公司进行技改,利用粉煤尘10万吨。四是提高综合利用率,合理开发石煤资源。充分利用并合理开发石煤资源,结合开发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拟在青龙镇选址筹建一座2×13.5万千瓦的石煤发电厂和一座年产10万吨的碳化钙厂,总投资约25亿元,建设工期3年,建成后年发电量约6亿度,可满足碳化钙厂年耗电3亿度的需求。同时,还可利用石煤灰渣提炼钒、钼及制造建材砖,每年可提炼钒和钼各600吨,利用电厂的余热余压,所有废渣可制成环保型建材砖。另外,还可将全县各煤矿采出的煤矸石作为石煤发电厂的补充燃料,变废为宝,清洁环境。五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大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以煤矿整合为契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切实抓好质量、成本、财务、人力资源等各项管理,形成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管理机制。要坚持“以安全为前提、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抓住降费、增效、盈利三个环节,切实强化日常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6

县委、县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和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年安全生产和煤炭产业发展工作,客观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力巩固安全生产良好局面,全面实现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等下,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先讲三点意见:

一、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年,是我县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持续好转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安监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三项行动”,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能力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全面推进煤矿技改扩工作,对煤矿、铁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进行了专项整治,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个稳控、一个杜绝、一个成效”的新进展。“一个稳控”,全年全县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一个杜绝”,全年安全生产杜绝了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一个成效”,实现了连续千日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重大成效。全年,共炸毁填封非法矿山井口100余处,排除煤矿重大险情11处,取缔、关闭尾矿库128座,治理危库、险库3座,查处、取缔烟花爆竹非法作坊和无证经销户24家,清理非法加油点13个,督促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资金9800多万元,全年煤炭产量达到520万吨,比上年增加100万吨,上缴税费4亿元,比上年增长8千万元,煤矿技改投入8个多亿。由于成绩显著,我县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红旗单位。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新进展,主要得益于“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安为本。始终突出本质安全理念,强化了安全生产任务目标管理,形成了“定量控制、层层分解、目标考核、严格奖惩”的安全指标控制体系。二是坚持以控为要。始终突出安全管理工作,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和追究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权责统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安全责任体系。三是坚持以防为先。始终突出事故防范工作,强化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形成了“全面排查、突出重点、及时整改、确保成效”的隐患整改体系。四是坚持以基为重。始终突出安全基础工作,强化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了“安全有投入、物质有保障、管理有规章、应急有方案”的基础工作体系。这“四个坚持”,既是我们在过去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基本经验,更是今后我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行之有效的措施,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安全生产责任的重大性、任务的艰巨性。一是政策环境越来越严。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深化,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安全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追究事故责任越来越严厉。年2月26日,省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三个宁可、一个坚决”,即“宁可地区GDP少一点,宁可财政收入减一点,宁可发展步伐慢一点,也坚决不要带血的GDP”。近日,国家安委会又发出紧急通知,从4月5日开始到5月底,将重点针对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排除安全生产隐患,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各地警钟频频敲响。今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多起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月5日,湘潭县立胜煤矿发生安全事故,34人遇难;1月22日,慈利县三合乡麦湾煤矿瓦斯爆炸,死亡4人;3月15日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兴煤业有限公司主井西大巷电缆着火,井下25名矿工全部遇难;月28日,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被困井下。这些事故虽然发生在外地,但也向我们敲响了安全生产警钟。三是安全隐患仍然严重。由于我县高危行业齐全,消防、矿山等安全基础保障条件比较薄弱,安全投入欠账较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工艺设备较为落后等原因,使得安全生产隐患仍然严重,尤其是对一些潜在存在的隐患和变数难以把握,造成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安全生产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发展改革稳定大局。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深化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要性、工作任务艰巨性、工作目标长期性的认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做到思想认识上绝不松弛、落实责任上绝不松劲、事故预防上绝不松动、长效管理上绝不松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全县安全形势持续根本好转,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完善机制,全面确保各个领域的生产安全

按照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年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煤矿技改年”活动,以强化预防、加大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努力控制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主要目标是:尽力减少一般事故,全力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确保事故总量及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力求创建成为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县和全省安全生产示范县。

(一)着眼本质安全,着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本质安全就是要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趋近本质恒久安全,实现安全零事故。一要落实乡镇领导责任。落实乡镇领导责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安全事故的有力保障。各乡镇一定要将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严格落实乡镇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努力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约束激励机制,为安全生产提供组织保障。要深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和安全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安全生产示范单位和企业,以点带面,推动全社会安全生产。二要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53号文件精神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今年,县政府改变了以往同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一个模式的做法,根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分别明确责任,签订责任状。各部门单位要围绕责任落实,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形成强大的安全生产工作合力。三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行为主体、管理主体、责任主体。各类企业都要提高安全生产认识,自觉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和指导;坚决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加大安全投入,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健全各项制度,提升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职工,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实现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事故,真正做到政府倾心、监管尽心、企业精心、百姓安心。

(二)着眼防范未然,着力完善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安全隐患是动态的概念,不可能通过一两次治理,就能永久消灭,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企业都必须把完善预防机制,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作为长期性任务和经常性工作来抓。一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是造成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必须出重拳、下狠招,进行严厉打击。各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成立专门机构,制定行动方案,精心组织开展好打击非法煤铁矿开采、非法生产运输经营烟花爆竹等各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动。安监、公安、工商、国土、煤炭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调指导各乡镇做好所监管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打非行动,既要分工负责,更要密切配合。二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突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火工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和湘东大市场、中心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整治,研究制订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坚决予以治理。煤矿方面,要通过开展深化煤矿整顿关闭行动,坚决关闭整合后不予利用的110个矿井,彻底解决多井口出煤、分巷道分水平非法承包和超深越界开采问题。非煤矿山方面,要结合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加大对铁矿、尾库矿、石料矿等重点领域的整治力度。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方面,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化工和烟花爆竹企业,严格准运、准卖许可,逐步完善市场规范化管理。道路交通方面,以确保创建省级平安畅通县成功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动态监管,抓好道路危险点段和病车的整治,严肃查处超速超载、酒后驾车等各种违法违章行为。消防方面,坚持隐患排查与整改并重原则,重点抓好大型市场、超市、宾馆、学校、医院、网吧等人口密集场所和“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消除火灾隐患,保持消防安全高压态势。建筑施工方面,以防范坍塌、坠落等事故为重点,切实加强工程技术监控和安全监管,落实建设、施工及勘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体系。学校方面,要突出学生接送车辆的整治,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防火、防水、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食品药品方面,要加大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把食品药品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确保全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三要定期细致排查安全隐患。各企业、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班组日查、车间周查、企业月查的隐患自查自改制度,尤其是煤矿、铁矿等矿山企业更要严格执行矿长、安全员跟班下井排查安全隐患制度,确保安全隐患及早发现,及时排除。煤矿企业在今年6月30日前要全面完成煤矿水害普查,扎实做好防治水工作,坚决遏制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各监管单位、各专业安委会要按照预安销号的要求,做到一月一排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交办,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要立即停产,实行挂牌督办,直到隐患彻底消除,验收合格后再恢复生产。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对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监管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要重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安全生产死角和盲区的清除整改工作,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安全隐患了然于心,严格控制事故发生。

(三)着眼长治久安,着力完善安全生产综治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必须坚持综合治理。一要增强安全意识。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多形式、多媒体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增强全民自我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参与安全生产程度。各监管部门要定期举办安全教育培训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轮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要督促指导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切实搞好职工培训复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二要强化安全监管。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做到经常性监管和重点监管相结合。要对各类涉危企业实施精细化监管,制定监管办法,完善监管台账,严把企业安全生产、运输、销售环节关,切实提高监管水平。三要严格事故查处。对所有事故都要按“四不放过”原则,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对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不法业主,要坚决予以打击;对因失职、渎职等忽视监管而造成事故的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执行问责制度,绝不姑息迁就。四要加强应急救援。突出应急指挥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和企业应急救援预案,推进应急救援预案审查与备案工作,加强专业救援队伍训练,充实应急救援队伍,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小事故损失。

三、紧扣目标,努力推进煤炭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煤炭产业是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为发展壮大煤炭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百亿产值能源基地的奋斗目标。各级各部门、各煤矿企业,要紧扣目标,努力推进煤炭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加速技改扩能。没有产能就没有效益,没有产能就没有发展。省政府规定全省6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必须在年9月30日前完成3改6的技改扩能任务,并经省煤炭、煤监等部门验收合格,否则一律予以关闭。为促进煤矿技改扩能,年县人民政府就出台了煤矿技改奖励办法,并将年和年定为煤矿技改扩能年。各乡镇、各煤矿企业一定要加速推进技改扩能工作,严格按照省里的要求,在月30日前全面完成3万吨改6万吨的技改扩能任务。为激励煤矿加快技改扩能步伐,今天这个会上将按照攸政办发〔〕15号文件精神,全额兑现20家年度技改验收合格煤矿。同时,对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技改经验收合格的煤矿,将按70%的标准兑现奖励;在月30日前完成技改经验收合格的煤矿,将按50%的标准兑现奖励;月30日后完成的不予奖励。各煤矿企业,除资源枯竭扩能无望的煤矿外,都要加快进度,加大投入,全面按时完成技改扩能任务。

(二)要提升办矿水平。通过这两年的技改,我县煤矿的办矿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一些煤矿管理粗放,事故频发,资源浪费严重。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提升办矿水平,走“安全、规模、规范、科学”办矿之路。要加强矿长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煤矿矿长队伍。要规范煤矿管理,从设施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到整个安全生产管理,都要实现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系统化,全面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产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