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分析范例6篇

煤炭产业分析

煤炭产业分析范文1

1.1 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1)市场集中度的涵义。?

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通常市前四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衡量某一市场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指标,反映着该市场的寡占程度。?

(2)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我们对这几个时期的集中度指标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的走势。?

①2004-2006年,市场集中度急速上升,cr4由2003年的14.7%上升到2006年的18.1%,cr8也由2003年的12.45%升到2006年的24.80%。表明落后企业被强制性淘汰,竞争个体减少,优势企业迅速壮大。?

②2007年行业集中度计算(crn=∑x/x)选取中国神华集团、河南郑煤集团、同煤集团、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煤炭企业进行分析。2007年整个煤炭产业的年产量:25.23亿吨;前四家行业的年产量:2.08+1.58 +0.665+0.506=4.831,cr4=4.831/25.23=0.19;前八家行业的年产量;2.08+1.58 +0.665+0.506+0.501+0.49+0.481+0.456=6.759;cr8=6.759/25.23=0.268?

③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加强对煤炭产业的整治力度,多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措施,例如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以煤炭基地为依托,建设大型煤炭集团”,拉开了煤炭重组并购的序幕。这些煤炭集团与山东兖矿集团、中央所属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一起,将占我国煤炭产量的60%以上。重组的目的是消除二元结构,提高产能、效率、机械化程度,增强竞争力,但目前企业集团多为行政性重组。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煤炭产业将形成高中型的寡占市场结构(根据植草益的分类法)?

1.2 煤炭产业产品差异程度分析?

(1)差异化的涵义。?

产品差异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向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利地位的目的。?

(2)产业的产品差异化指标分析。?

一般来讲,煤炭产品的品牌、文化和功能的差异极其微略,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而这些性能差异(如煤灰、发热量、含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煤的自然状态及赋存状况和质量,产品的品牌效应弱。?

二是购买者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产品存在的差异,这是由于购买者拥有不完全信息、或煤炭企业通过加强顾客的产品忠诚度,从而使顾客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的产品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偏好这是一种购买者主观概念上的产品差别所形成的人为差异。?

1.3 我国煤炭产业市场壁垒分析?

我们对煤炭产业的市场壁垒分析主要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

①进入壁垒定义?

进入壁垒,是妨碍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某一产业的因素或障碍,其作用是增加竞争对手的进入成本,使他们与在位企业相比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进入动机,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行为。?

②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原分析?

从我国煤炭产业的实际情况看,其进入壁垒表现较为复杂。?

第一,不同时期的不同煤炭产业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进入壁垒。1994年政府又提出了“扶持、整顿、改造、联合、提高”的十字方针以促进乡镇煤矿的发展,中小煤矿的进入壁垒进一步降低。2007年初以来,国家改变了煤炭的产业政策,一是扶大汰小;二是节能减排,抑制煤炭需求;三是提高煤炭资源的各项税费,保证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炭企业进入煤炭产业的自由程度不同。国有煤炭企业的进入壁垒高于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炭企业。?

(2)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

①退出壁垒的涵义?

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欲退出该产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的状况。?

②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极高,尤其国有煤矿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

第一,煤炭产业资产的专用性太强。首先,是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在煤矿的固定资产中,井筒占了很大的比重(国有重点煤矿井筒要符合一定要求,造价更高),如退出煤炭生产,几乎毫无用处,矿山的专用设备也很难改作他用,因此煤矿从煤炭生产退出转移到其它产业的话,其转移成本(或称沉没成本)太高。?

第二,煤炭产业的无形退出障碍巨大一是来自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阻力。政府上各种煤矿项目就是为了增加地方收入和解决就业等问题,如果煤炭企业因经营不好或亏损严重要退出,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从安顿企业职工、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都会加以劝阻甚至用行政命令施加影响。?

2 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自组织行为)对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

2.1 定价行为分析?

2.1.1 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从1997年至2003年,我国的煤炭价格的变动幅度都比较小,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 进入 2007 年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节日储备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矿爆炸事故之后煤矿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山西省、秦皇岛等主要集散地区和重点煤炭消费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不足现象,促使市场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急速上涨。 ?

2.1.2 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1)从2007年开始,中国煤炭定价机制已接近完全市场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已有50多年历史的全国煤炭订货会议从2007年开始不再召开,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而在相关企业领会有关文件精神之后,供需双方将进行自主衔接。(2)下游行业需求较为旺盛,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 3245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42%;全国发电量 3255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4%。其中,火电发电量 26980 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 82.86%,同比增长13.82%。?

(3)生产成本上升。2008 年,煤炭行业将迎来资源税的改革。煤炭行业上缴的资源税将从目前从量计征,变为从价征收。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煤炭生产成本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 ?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有关专家的预测,中国煤炭的市场价格在今后两三年可能呈现出“总体平稳、略有上调”的走势,将可能出现大约20%的上涨幅度,其中发电用煤由于取消了过去实行低于市场的计划合同价,可能涨价幅度较大,其他行业用煤涨幅较小。

2.2 自组织行为?

所谓企业自组织行为是指企业在利润冲动和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为适应外部各种条件的变化而自动进行的相应组织结构调整或组织创新,企业自组织行为是企业行为的核心,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企业自组织是实现产业组织优化的能动力量。?

2007年,国家加强了对整顿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同时各大煤矿集团也利用这个机会兼并和整合小煤矿。例如河南郑煤集团借国家整合煤炭资源的大好机遇,整合了43家小煤矿,这些煤矿投产后,每年新增煤炭产量1300万吨。?

3 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3.1 我国煤炭产业供给能力分析?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加22.95亿吨,同比增长 9.3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 12.4 亿吨,同比增加1.21 亿吨,增长 10.8%;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 3.24 亿吨,同比增加 400 万吨,增长1.3%,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完成9.59亿吨,同比增加6700万吨,增长7.5%。?

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产业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 ?

3.2 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3.2.1 我国现有的设备利用率和新设备的研况?

受煤炭价格的推动,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均充分利用了自有的设备进行生产,据统计我国煤炭产业的设备利用率达到85%。?

煤化工的发展带动了煤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煤化工装备行业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同时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已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重点内容。这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装备行业在2007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2.2 采用新技术的情况?

2007 年我国煤化工行业逐步摆脱了单一引进技术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蓬勃发展,有些技术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以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开工建设2000吨/年催化剂工厂的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出口国外的兖矿-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技术和12月在云南解化投产的甲醇制汽油技术为代表。2007 年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受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相关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稳步发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即将投入生产;醇醚燃料得益于产品标准的出台蓬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始取得领先优势并出口。?

参考文献?

煤炭产业分析范文2

摘 要:从煤炭产业与陕西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和内在结构着眼,利用陕西省2007年42x42部门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的数据,借助Excel、MATLAB数据分析软件,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以陕西煤炭产业为例,定量地分析了煤炭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进而提出了促进陕西省煤炭产业与其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产业;投入产出模型;关联度

一、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在煤炭发展的“黄金十年”,陕西省煤炭产业伴随我国经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陕西省支柱产业之一,成为陕西尤其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但随着煤炭消费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大幅增加、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炭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经济效益减少,使得以煤炭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陕北地区经济发展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研究煤炭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产业关联度相关理论

1.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世界通用的分析特定经济系统内投入与产出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原理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需要将其他产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本产业的投入要素,而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也同样将该产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投入要素,投入产出分析则是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反映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这种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的经济技术联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2.产业关联度相关理论

(1)产业关联形式。前向联系:指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为止。

后向联系: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品,以此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

(2)产业关联指标。前向关联――直接分配系数:第i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作为第j部门的中间产品的直接使用价值占该产品的总产出的比例,直接分配系数越大,说明产业之间的直接关联度也越大,其公式hij=xijXii,j=1,2,…,n。

后向关联――直接消耗系数: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产业之间的直接关联度也越大,其公式为aij=xijXji,j=1,2,…,n。

三、陕西省煤炭产业关联度分析

陕西省煤炭产业现状:陕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地区较广,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60多个县有一定规模的煤炭生产能力。据我国第二次煤炭资源预测资料显示,陕西省探明和预测的煤炭资源总量在约为2922亿万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1%。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我国的外向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使得当前煤炭价格低位徘徊,经济低位运行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陕西省煤炭经济也不可避免的受到阻碍;其次,国际国内关于减少高碳能源使用、控制碳排放等煤炭政策对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炭产业关联产业的选择方法是:将关联指标降序排列,指标系数高于平均指标系数值的产业作为煤炭产业的关联产业。

1.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

利用陕西省2007年42x42部门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的数据,借助Excel、MATLAB等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直接消耗系数,见表(2.1),其中直接消耗系数均值为0.008339048,直接消耗系数大于均值产业如下:

表3.1反应的是与煤炭产业密切后向关联的11个产业,依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融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中,煤炭产业每生产1000元,需要直接消耗以上各产业37.9元,34.1元,33.1元,27.7元,27,6元,25,66元,24.49元,22.19元,14.67元,11.99元。

2.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

利用陕西省2007年42x42部门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的数据,借助Excel、MATLAB等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直接分配系数(见表2.2),其中直接分配系数均值为0.021273375,直接分配系数大于均值产业如下:

表3.2反应的是与煤炭产业密切前向关联的六个产业,依次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建筑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中,煤炭产业每生产1000元,被以上产业作为中间投入使用355元、242元、160元、39元、28元。

分析表明煤炭产业的发展几乎对各个产业都有一定的供给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力有大有小,并且产业之间的间接作用也在影响着产业关联度的大小。比较可得出,我们可以发现煤炭产业对其前向关联产业具有不可比拟的巨大推动动作用,包括间接作用。

四、政策性建议

1.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的煤炭企业管理制度仍然较为落后,应该往科学管理、科技创新的目标发展。

2.鼓励煤炭企业加强与关联产业如化工、交通运输等企业合作,利用产业之间的关联,促进煤炭产业与前后关联产业协调发展。

3.延伸产业链,提高煤炭产业的附加值。应该致力于在相关领域逐渐进入、生发、扩展,延长煤炭产业链,借助于煤电、煤电化等产业链的延伸,获得垂直一体化的成本优势。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目前国内的煤炭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仍然不够成熟,也缺少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这是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致力于提高煤炭科技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投入产出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煤炭产业分析范文3

因此,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推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我国煤炭资源粗放型的开采方式;同时,大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整合煤炭资源,延长煤炭经济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经济。根据煤炭资源的使用目的,煤炭的用途总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动力煤,一类是炼焦煤。动力煤的主要包括:(1)发电用煤。根据调查,我国约1/3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左右。电厂通过燃烧煤炭,将煤的热值通过技术设备转变为电能。通常表现为火力发电厂。(2)工业用煤。主要表现为蒸汽机车用煤、建材用煤、一般工业锅炉用煤、冶金用动力煤。(3)生活用煤。主要为冬季取暖之用。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而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因此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通过对煤炭资源用途的分析,我国煤炭经济产业链目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I、煤炭—焦化—钢铁产业链;II、煤炭—电力—工业/生活产业链。首先,煤矿进行煤炭资源开采,将那些品质好、含硫量低的优质煤直接送去焦化或作为电力煤输送出去;其次,那些不好区分或含有一定杂质的煤炭被送去洗煤厂进行清洗、筛选,挑选出煤质相对较好的原煤,将其分类为炼焦煤和动力煤。最后,剩下那些煤质差、含硫量高的煤炭往往被掩埋或直接给扔掉了,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煤炭经济的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决扭转粗放经营的老套路,走出一条投入小、产出多、消耗低、质量高、污染小、效益好的集约型发展道路。靠增强内涵来获得增长,这样既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又有利于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延长煤炭经济产业链,将传统“资源一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非线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回收率,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和最小程度的排放污染物。

为此,我们构建了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型。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是一种“矿产勘查一矿产资源一产品一再生矿产资源一最终排放”的反馈式流程,重视生态效率,挖掘资源潜质,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矿物的处置与堆存,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废物产生量的最小化,强化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煤炭产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资源税改革 清费立税 税负煤炭行业 煤炭生产企业

继石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之后,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资源税改革拉开帷幕。煤炭资源税改革本身造成的煤炭生产企业税收反应并不大,但伴随着煤炭资源税改革而来的一系列清费立税政策,使得此次资源税改革的影响不可小觑。

煤炭资源税改革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从行业影响和对企业自身影响两方面来阐述。本文以煤炭大省山西省为例,来分析煤炭资源税改革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的影响。

1. 山西省资源税改革的基本情况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主产地。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直接和间接影响全省GDP的四成左右,为山西和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山西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因为煤价走低,2014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全国倒数第一。①

另一方面,繁杂且沉重的收费和基金一直是山西煤炭行业的一大负担。统计显示,目前全国18个税种里,涉及煤炭企业缴纳的税种有16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估算显示,煤炭企业各种税费的负担占销售收入的21.03%,各种行政性收费的负担占到14.01%,合计35.04%。另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的报告统计,2013年中国涉煤的税费不少于109项,其中政府的收费已占到了煤炭企业净利润的43%②。

经济形势的恶化,煤炭行业的不景气,税费负担的沉重,倒逼山西省做出改革。

助力煤炭生产企业走出困境,成为山西省2013年以来的重要工作。2013年山西省出台 “煤炭20条”,对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暂停提取,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2014年山西省政府下发 “煤炭17条”,明确对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一律进行清理,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一律取缔。12月份规费清理给山西省酝酿许久的资源税改革奠定了基础,铺就了道路。2014年12月,山西省资源税改革开始实施,确定为8%的资源税税率,同时,为破旧立新清费立税,山西省同步取消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价调基金以及可持续发展基金三项规费为资源税改革开路。矿产资源补偿费按营业收入的1%提取,价调基金以三项流转税的1.5%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20-45元不等.再加上原有的资源税区分煤种0.3-20元不等,综合计算,在目前煤价下,资源税改革带来的减负效应是比较明显的。

2. 资源税改革带来的影响分析

资源税改革作为煤炭行业一项重要的税制变革,伴随着一系列清费立税举措的实施以及煤焦销售体制改革,带来的是整个煤炭行业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无论是对整个煤炭行业,还是对每个煤炭生产企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资源税改革对整个煤炭行业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是由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构成决定的。行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从行业的法制程度、价格机制和市场地位三方面来研究。

第一,从煤炭行业的法制发展程度来看,虽然经过数次的整合重组,煤炭生产企业的集中度有了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煤炭市场的合法和稳定,但仍不乏大量的煤矿投机商,正规煤炭生产企业与灰色煤炭企业的竞争一直在上演。由于煤炭一度成为暴利产品,地下交易也一度盛行,这样合法生产企业与非法生产企业、地上交易与地下交易的抗争,将会在资源税改革到来之时愈发激烈。资源税改革以从价计征,真实价格是资源税改革的前提,而地下交易往往以逃避真实价格的虚假交易进行。这样,合法交易缴纳了资源税,非法交易少缴甚至偷逃了资源税。市场的逐利性会使部分合法交易转到地下,可能会触发暗市交易的盛行。

第二,从煤炭的价格形成机制来看,自2014年1月1日起,山西省取缔市县一切违规收费,取缔行业协会、省直部门及铁路运输等单位乱收费;从2014年7月1日起,取消煤炭稽查管理费;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省煤炭厅为其11个事业单位向五大煤矿集团收取的服务费,改革公路煤炭运销体制,不得借统一经销向煤炭企业收取差价、服务费等③。尽管这一系列举措给煤炭企业减轻了负担,但是更多的隐性的地方收费和地方摊派却难以禁止,煤炭的价格中仍然包含这部分费用。资源税从价计征,以包含隐性支出的煤价为基础来征税,就相当于对隐性收费的资源税也让煤矿来买单。以缺乏合理价格的煤价来征税,是对煤炭行业信心的一种打击。

第三,从煤炭行业的市场地位来看,煤炭行业属于社会生产供应链的顶端,它是其他加工生产企业的上游供应链。但是,随着煤炭产能过剩和国家能源政策的打压,煤炭行业并不能像石油等顶端供应行业那样呼风唤雨,反而是下一链条的加工企业如电力、钢铁企业占据市场主体地位。资源税改革带来的价格效应,煤炭企业并不能够顺利地转嫁出去。如果资源税带来了降副作用,电力钢铁企业会逼迫煤炭企业降价,煤炭企业享受不到资源税改革的红利,如果煤炭企业负担加重,处于被动地位的他们也无法向下游转移价格,只能忍痛吞下资源税改的苦果。

第四,从煤炭行业的行业构成来看,煤炭行业主要有煤炭生产企业(煤种有差异)、煤炭加工企业(如焦化企业、煤化工企业)、煤炭物流服务企业等构成,它们原有的资源税及其他伴生收费各有不同,清费立税,将改变原有的税负情况,相应的利益格局也会发生调整。

2.2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税收流程的简化、税负结构的变化上。

资源税改革以清费立税为基础,清理了地方税务局监管的价格调控基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可持续发展基金,申报内容减少,申报程序简化,真正给煤炭企业带来了简化申报手续的实惠。

资源税改革清费立税,导致税负结构发生变化。分析税负结构的变化,我们构造一个财务分析模型,做出如下假定:

某山西煤炭生产企业吨煤销售均价230元,年产量90万吨,税费负担80元,其中负担的从量计征资源税3.2元/吨,价调基金为流转税的1.5%,约合吨煤0.6元,可持续发展基金为吨煤22元,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营业收入的1%约合吨煤2.3元,合计原资源税和其他三项清费项目税费合计28.1元/吨。山西从价资源税税率为8%,假定资源税改革前后煤炭价格不变,从价计算的资源税为18.4元/吨。

以此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230元的价格下,原资源税及三项取缔费用为28.1元/吨,从价计算的资源税为18.4元/吨,资源税改革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了实惠。

第二,资源税改革前,原资源税及三项取缔费用所占税费负担总额的比重为35%,改革后,从价资源税占税费负担总额比重为26%,可见,资源税改革带来了煤炭生产企业税费内部结构的变化。

第三,资源税改革前,原资源税及三项取缔费用所占收入总额的比重为12%,改革后,从价资源税占税费负担总额比重为8%,可见,资源税改革带来了煤炭生产企业税负的变化。

以上计算是在煤炭价格为230元/吨的情况下做出的,符合当时平均原煤价格。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煤价会不断变化,资源税改革前后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经计算,在保证资源税改革前后税负不变的情况下,煤价提升到351.25元/吨时,税负持平。超过这一临界,资源税的改革将会比不改革,增加企业的税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源税的改革是在煤炭市场下行的情况下做出的,符合国家的税费改革思路,也在短时期内,给处于低迷期的煤炭企业带来实惠。对于资源税改革所造成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国家健全市场法制体系,保证公平竞争,保证价格合法,营造风清气正的煤炭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利用资源税改革契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内部管理,力争在煤炭企业利益重新调整中获得一席之地。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地方经济数据库.

②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加快推进我国煤炭税费制度综合改革研究报告(修改稿)》[J].2013.03.

③信息来自山西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 辛洪波.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对煤炭行业影响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3(8).

[2] 黄燕芬,丁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对资源开采业的经济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6).

[3] 乔志东.资源税从价征收为煤企“减负”[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4(1).

煤炭产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矿区静脉产业 现状 特征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48-03

一、引言

我国煤炭矿区开发利用历史已久,传统生产模式导致矿区废弃物得不到利用,长久堆积不仅占用矿区土地资源,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污染了矿区环境。据统计,目前我国累计煤矸石堆积量为45亿吨,占地超过1.5万公顷;矿区累计塌陷土地资源为40万公顷;2005年矿井水外排量达到23.5亿吨。

我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生产仍是我国基础能源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仍具有巨大作用。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实行“高增产、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生产模式,环境污染问题和废弃资源堆积等问题成为制约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煤炭矿区发展静脉产业是解决矿区环境、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创建和谐矿区的有力保证。研究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对全面系统地构建矿区静脉产业体系,探索适合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涵义

静脉产业是指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基于对静脉产业理论的研究,笔者认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是指在煤炭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加工、处理和再利用的产业系统。根据这一定义,煤炭矿区静脉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旧物资、废弃基础设施、废旧设备、塌陷的土地资源、矿井水资源和矿区附属资源等七部分内容。

三、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现状

1.矿区静脉产业发展已初见端倪。上世纪90年代,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山东新汶矿业集团等一批煤炭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开展了矿山废物的综合利用工作,主要包括矿井水处理、煤矸石制砖、煤矸石发电等方面,这标志着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雏形基本形成。

2005年,我国开始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主要集中在煤矿和有色金属矿山两个方面,内容涉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完善、资源循环再利用模式的建立等方面,当时虽然没有提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这一概念,但根据目前对矿区静脉产业的界定,当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却是属于静脉产业的,因此也可以说,从2005年开始我国矿区静脉产业开始试点发展。

近几年,我国各主要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已全面展开。2006年,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设计了一条矿山废弃物再利用的静脉产业,主要内容有:建设了以劣质煤、煤矸石等为主要燃料的发电厂,并在电厂建设粉煤灰的配套利用设施,基本实现了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另外,利用电厂有利位置,建设矿井水集中处理厂,将处理后的矿井水代替水库优质水作冷却水、锅炉和热网的补充水,节约了水资源。新建五座煤矸石砖厂,扩建一座煤矸石砖厂,并开发粉煤灰的建材用途,满足了建筑市场的需求,增加了企业的效益。重视矿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在集团内部建设新型建材研究基地。另外引进一系列先进技术设备,如高效脱硫循环流化床锅炉,充分利用电厂和建材企业余热,降低了企业的能耗。加强矿区静脉产业与矿区其他企业之间的废弃物交换和利用,使得矿山废物利用社会效益最大化。

同年,山东新汶矿业集团下属的华丰煤矿成功构建了一条“煤―电―建”的静脉产业链,该静脉产业链条主要包括:“煤炭”是指该矿年产130万吨原煤,排出40万吨煤矸石等废碴的煤矿;“电力”是指该矿发电总量132MW的两座坑口矸石热电厂和一座水泥低温余热发电厂;“建材”是指该矿年生产水泥总量450万吨的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年生产总量1.1亿块煤矸石砖的两条隧道窑煤矸石承重空心砖生产线。这条静脉产业链分为三级,第一级产业链上的产品和废物是煤和煤炭开采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它们同时又成为第二和第三级产业链的原料,第二、三级产业链上产生的新产品(电力、水泥、矸石砖)等又反过来供应到煤炭生产中去,实现整个链条上的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2007年,大唐锡林浩特矿业集团利用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水泥等技术构建了一条煤―电―灰的循环链条,根据矿区静脉产业的内容这实际上是一条静脉产业链。矿区静脉产业发展至此,主要涉及了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这几种煤炭开采洗选过程中产生的静脉资源,虽然这些资源的综合利用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内容太过于局限。2009年,中国中煤集团下属的平朔矿区确定了开展煤矸石及煤系伴生矿物的综合利用,另外还积极发展以矿区土地复垦为主线的农―林―牧―生态旅游的生态工业园。目前,矿区静脉产业的内容逐渐完善,很多矿业集团开始注重开发新的静脉产业链条,主要集中在坍陷区土地的综合利用、伴生共生矿物的综合利用等方面。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煤炭矿区以煤矸石、矿井水等静脉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静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对全部静脉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还有很大差距,矿区还未形成完善的静脉产业体系,诸如健全的静脉资源回收体系、规范的资源拆解产业、完善的资源再生再造产业、先进技术理论支撑体系等还没有建立起来。

2.矿区静脉产业的理论体系还未真正形成。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产生离不开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它是矿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产物。矿区静脉产业最初只是作为矿区循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所认识的,至于矿区静脉产业的概念界定、具体内容、构成等却没有涉及。2006年,卞丽丽、黄辉、邹奇清等学者正式提出了“矿山静脉产业”一词,但却未对这一概念进行定义。随着矿区循环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静脉产业在矿区循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部分学者开始以静脉产业为视角来研究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虽然在这些研究中,矿区静脉产业始终没有脱离循环经济自成体系,但它却引起了学术界对矿区静脉产业的重视,为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铺设了道路。

近年来随着静脉产业理论研究的日益完善,部分学者开始深入研究矿区静脉产业。2009年,任一鑫教授在《新汶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书中,提出矿区静脉产业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涉及矿区静脉产业的组成、作用及效益情况等。

目前,虽然我国一些学者开始注重研究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但矿区静脉产业理论的研究成果还很少,矿区静脉产业的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起来。

3.矿区静脉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导致静脉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1)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立法先行,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的发展,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目前煤炭矿区发展静脉产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大多都参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有关规定,而专门针对矿区静脉产业的法律法规现在还没有,这是造成矿区静脉产业发展缓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尽快制定矿区静脉产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有律可循,是规范矿区静脉产业发展的强力有效的途径。(2)相关扶持政策体系不健全。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对矿区废弃物进行回收、加工、处理和再生再造等,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依靠企业单方面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政府根据矿区实际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目前静脉产业相关的扶持政策主要有所得税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等,但所得税优惠政策未将废弃物的回收列入优惠项目,部级信贷优惠有指标和额度限制,地方自筹款项不足,这些问题制约着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适当制定一些扶持政策保障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诸如对一些税收项目要给予相当的优惠甚至免税,对于废弃物的回收可以给予煤炭企业一定的补偿金,针对静脉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可以制定相关的投融资政策,另外各级银行要大力支持,建立专门的信贷项目。(3)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矿区静脉产业目前是一个资金投入高、经济回报少的产业,大多数煤矿企业又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因此仅仅依靠煤矿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去发展静脉产业是不行的,这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目前政府对矿区发展静脉产业的监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再造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新技术的研发等方面,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监管,保障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4)资源回收体系不完善。近年来,随着矿区对静脉产业认识的深入,矿区废弃物的价值也得到了煤矿企业的认同,相应的废弃物的回收也得到了重视。目前矿区废弃物中煤矸石、粉煤灰、伴生共生资源、废旧机械等一般都由矿区统一回收,而生活区、办公区的一些废弃物却以低价卖出,成为了城市静脉资源的一部分。另外矿区静脉资源的回收还处于简单的回收阶段,至于分类回收、精细回收等方面却还未真正发展起来,矿区资源回收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5)先进技术发展迟缓。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需要经济学、产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集成、交叉和融合,而先进技术对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矿区静脉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如煤矸石、矿井水等综合利用技术已日趋成熟,而废旧机械设备设施的再利用、伴生共生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发展缓慢。矿区应该以煤炭企业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 致力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矿区静脉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6)矿区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信息系统。静脉产品的市场状况、先进技术的获得、矿区内部资源的整合、矿区与外部企业的资源交换等都离不开发达的信息系统。目前矿区现有服务体系的规模和技术手段都不能满足静脉产业发展的需求,全方位的矿区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综上所述,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体系存在着体系内容缺失、体系内容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整体缺乏统筹规划。煤炭矿区今后在发展静脉产业时切忌跟风、模仿,应该根据本矿区的实际情况在发展静脉产业之前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实现整个矿区统筹发展。

4.市场运行体制不完善,市场竞争无序。煤炭矿区静脉产品的供求不平衡。煤炭矿区的静脉产品种类繁多,但大多数都是作为替代品或互补品出现在市场上的,由于这些静脉产品都是新生产品,消费者对其抱有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加之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使得某些矿区静脉产品销路受阻,产品供求不平衡。例如:水煤浆是一种新型清洁的燃料,这是市场所公认的,但笔者通过调研枣庄矿业集团和新汶矿业集团的水煤浆生产发现,目前水煤浆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新汶矿业集团良庄煤矿水煤浆生产线2002年10月建成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但2005年生产了不到8万吨,2007年则降到了4万吨,生产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是水煤浆的销路受阻。现今水煤浆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南方,由于水煤浆的保存运输需要密封罐运输,经济销售半径是200――300公里,南方的订单虽然不少,但鉴于高昂的运输成本,企业无奈只有拒接订单。而北方煤炭资源丰富,企业的锅炉也是以燃煤设计的,换用水煤浆需要改装锅炉,另外北方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水煤浆的优点,这些问题造成了水煤浆在北方市场上的需求不高。

静脉市场价格调控失灵。价格机制是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产品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相互影响,供求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供求的变化。目前矿区静脉市场缺乏有效的价格调控,矿区静脉产品在市场上比同类型其他产品缺少价格优势。市场上矸石砖的竞争产品主要是粘土空心砖,粘土空心砖由于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目前大多是小作坊生产,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因而粘土空心砖的价格要比矸石砖低,矸石砖处于竞争劣势,而且矸石砖本身定价就很低,价格调节对它而言作用微乎其微。另外在北方市场上,2006年煤卖到650元一吨,而水煤浆价格低至500元一吨都无人问津。

最后,矿区存在着一些不正规的私人静脉企业,由于不缴纳排污费、治理费等,即使资源回收价格相同,正规企业也缺乏竞争力。另外,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对矿区静脉产业缺少必要的引导和监督,也是造成静脉产业内部竞争不当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目前矿区静脉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等方面还都不完善,存在产品供求不平衡、价格调节失灵、竞争不当等问题,这些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矿区静脉市场的竞争无序。煤炭矿区在发展静脉产业时,应该尽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技术投入,增强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政府应该加强监督和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规范静脉市场的竞争行为。

四、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特征

煤炭矿区静脉产业既有静脉产业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煤炭矿区所特有的特色,本文主要从矿区静脉资源的角度分析矿区静脉产业的特征。

1.煤炭静脉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煤炭矿区的静脉资源主要是煤炭开采、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附属能源,还有就是矿区生活区、办公区产生的废弃物等,这些资源涉及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而且煤炭生产、洗选、煤发电、煤化工等都是资源大量流动的生产领域,这就造成了矿区静脉资源比一般静脉产业的种类多、数量大。矿区静脉产业主要发展的是数量足够在矿区直接发展的静脉资源,对于数量不足以发展静脉产业的资源建议采取对外输送或从外引进的方法发展静脉产业。

2.煤炭矿区有些静脉资源不是废弃物,而是一些伴生物。目前大多数学者对静脉产业的定义为:静脉产业是承担从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及资源化或最终废弃处置的过程的产业。由此定义可知静脉资源是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而矿区静脉资源除了煤炭生产、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还包括一些伴生共生矿物,如油页岩、石灰石、硫铁矿等,这些并不是生产、加工后产生的废弃物,而是一种伴随煤炭开采而发现的自然资源。这是矿区静脉产业区别于一般静脉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3.矿区静脉产业的回收体系中,矿业集团的内部调控占主导地位。在一般静脉产业的回收体系中,静脉资源一般都是由静脉企业从各个领域分别回收本企业所需要的静脉资源。而矿区静脉产业的回收体系中,矿业集团的内部调控起着主导作用,矿业集团一般都建有专门的物流中心,负责调配各个矿区的资源供给,而且有些静脉资源不进入物流中心,而是在集团的调配下,由产出地直接运往需要地,这大大节约了回收成本,加速了资源间的流动。

4.矿区静脉产业的加工体系中,可以直接利用的静脉资源比较多。在矿区静脉产业的加工体系中汇集着各种各样的静脉资源,根据它们本身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矿区静脉产业中可以直接利用的静脉资源比较多,比如煤矸石可以直接用来修路、填充塌陷区等,煤层气可以直接用作生活区的燃料,粉煤灰可以直接用作水泥原料等等,这是一般静脉产业所不能比的。

5.矿区静脉产业的再利用体系中,可再利用的领域比较集中。矿区静脉产业与一般静脉产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静脉资源的再利用领域,矿区静脉产品主要有矸石砖、水煤浆、余热、化肥等,再利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建材、农业等方面,这是由矿区静脉资源的属性特征决定的。另外,矿区有些静脉资源是不适合再利用的,如塌陷区土地资源,只能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修复,而一般静脉产业中的土地资源都是可以再开发利用的。

6.矿区静脉产业的市场相对狭小。由于矿区静脉资源的再利用领域比较集中,那么矿区静脉产品的消费市场就不可避免地会相对狭小。另外,与一般静脉产业相比,矿区静脉产业发展起步较晚,静脉市场的机制还不完善,静脉产品的产销还未形成一定规模,这也是造成矿区静脉产业市场相对狭小的原因。

五、发展矿区静脉产业的建议

基于上面对矿区静脉产业现状和特征的分析,我们对我国矿区发展静脉产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统一规划建设矿区静脉产业的回收、加工和再利用体系。矿区静脉产业的回收、加工和再利用体系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完善的回收体系,才能为加工体系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健全的加工体系,才能提高矿区静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合理统筹规划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体系,才能更好协调矿区内外部的资源配给、内外部关联企业的技术合作等,才能将矿区的点、线、面连接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区静脉产业链或静脉产业网络,实现矿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充分利用和重视国家赋予综合利用产品的优惠政策,密切关注国家发展静脉产业的动态。矿区静脉产业是一个耗资高的产业,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可以打破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僵局,提高矿业集团发展静脉产业的积极性。另外,密切关注国家发展静脉产业的动态,有利于矿业集团把握静脉产业的发展方向、立法情况等,及时调整产业规划,规范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

3.加大对新技术研发的投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矿区静脉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产业,更需要新技术的指导,来改善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的局面,加强资源的再生、再制造领域的发展。只有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才能在高起点上进行静脉产业的建设。

4.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注重矿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污染控制能力的建设,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矿业集团发展静脉产业的目的不仅是追求生态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还是经济效益,因此矿区静脉产业应该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开拓静脉产品的市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对象主要是矿区符合生产规模的静脉资源,这就意味着企业要进行规模生产,而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的顺利进行与否、产品销售市场的占有情况、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控制的情况等。因此,矿区在发展静脉产业时一定要注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加强。

六、结论

静脉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煤炭矿区发展静脉产业,是促进我国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现状和特征的深入分析,明确了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YCA110420)]

参考文献:

1.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S].

2.卞丽丽,黄辉,邹奇清,周敏.以静脉产业为切入口推进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6(10)

3.吴天祥.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发展初探[J].中国煤炭,2010(11)

4.任一鑫,房建国,胡书林.新汶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李艳.静脉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9)

6.李伟,刘星厚,侯文宣,任一鑫.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原理[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煤炭产业分析范文6

    一、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对淮北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对比分析。

    1、低谷时期。在1996年以前,淮北市煤炭企业的产销状况总体上是比较平稳的,煤炭企业产值在全市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60%左右,没有过大的波动。但是从1997年开始,在 中国经济 实现了“软着路”以后,能源需求减少,使淮北市的煤炭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煤炭工业经济步入了罕有的低谷。全市煤炭产量从1995年的2236万吨下降到了1996年的2200万吨,下降了1.6%,之后煤炭产量继续减少,直到2000年才开始恢复性增长,达到了2320万吨,仅比1999年增长1.7%,比1995年增长3.8%。在1996-2000年间,淮北市的煤炭价格也不断下降,从1995年的210元/吨下降到了2000年的165元/吨,最低时只有140元/吨。煤炭产量的减少和价格的下降,使煤炭企业产值增长缓慢,对淮北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也大幅度下降。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95年以前的65%左右下降到了2000年56.8%,在gdp中的比重从1995年以前的40%左右下降到了2000年的26%。由于煤炭产业在淮北市工业经济中占据着支柱地位,煤炭工业经济增长减缓也拖累了淮北市经济的增长。在1997年到2000年间,煤炭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4%,同期淮北市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7%。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几年。

    2、高峰时期。2000年以后,由于国家实施积极的 财政 政策 ,宏观经济增长加速,能源需求迅速增加,淮北市煤炭企业逐渐摆脱了经营困境,煤炭生产和销售向好,煤炭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煤炭产量从2001年的2679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3279万吨,年平均增长16.2%;煤炭价格从2000年的162元/吨上涨到2004年的396元/吨,年平均增长23.6%。2001-2004年间,煤炭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25.8%,其中2001年淮北市煤炭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4%,创下了 历史 最高水平。

    在煤炭工业经济增长加速的带动下,淮北市工业经济同时呈现增长加速的状态,2001-2004年,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5%、15.8%、16.4%、25.2%,是淮北市工业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这期间,煤炭工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8.6%、74.3%、72.5%、7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2%、42.6%、45.8%、42.8%。下图显示了煤炭工业增加值在淮北市工业增加值和gdp中所占的比重。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煤炭工业增长对淮北市工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有较强的支撑作用,煤炭工业增加值与全市工业增加值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99,下图表明了这种相关关系。

    二、煤炭企业是淮北市金融机构的重点客户。

    淮北市因煤炭开采而建,所以煤炭企业一直是淮北市金融机构的最大客户,也是信贷的主要投放对象,国有商业 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 农村 信用社无不把煤炭企业作为贷款 营销 的首选目标。1997年前,淮北市煤炭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 投资 和投资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只是提供配套的流动资金贷款;1997年以后,煤炭开发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提供部分中长期贷款和全部流动资金贷款。

    即便是在煤炭企业经营处于低谷时期,煤炭企业仍然是淮北市各家商业银行的最大客户,因为从生产规模上来讲,淮北市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超过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淮北市两家国有煤炭企业和一家私营煤炭企业一直是处在龙头老大的地位。特别是1998年以后,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采取集约化经营的模式,收缩中小企业信贷,重点服务于大客户、大企业,煤炭企业作为淮北市最大的企业集团,理所当然的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支持的重点客户。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角度来看,煤炭企业的存款一直是淮北市各家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仅以淮北矿业集团为例,该企业集团2005年6月末存款即占淮北市企业存款的36.6%。同时,由于2000年以后煤炭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攀升,其贷款需求也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竞争对象,对煤炭企业的贷款在淮北市信贷 市场 上竞争激烈,煤炭企业在新增贷款中占据着很大比例。下图显示了淮北市煤炭企业贷款在各行业贷款中所占的比重。

    2000年以后也就是煤炭企业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以后,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的贷款支持还突出表现在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大力支持,除新建矿井以外,金融机构利用企业效益较好的时机,支持了煤炭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2001-2004年间,淮北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其中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据着较大比重。下表列出了淮北市固定资产投资和煤炭企业的非新建矿井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39.6 43.2 51.2 64.1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13.9 14.8 17.4 22.5

    在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较大,2001年以后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的大部分投向了淮北矿业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这两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支持这两家企业的技术改造,下表列出了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与煤炭企业在淮北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的年末余额。

单位:亿元

项 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中长期贷款 23.8 24.3 26.5 33.2 煤炭企业中长期贷款 19.3 17.6 22.6 30.7

    淮北市煤炭企业产能的增加,主要依靠技术改造提升的生产能力,也主要依靠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技术改造的贷款支持。

    针对近两年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的产能和煤炭企业的综合利用能力,淮北市金融机构在2004、2005年还大量增加了对煤炭企业的授信额度。2004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对淮北矿业集团授信177亿元,用于10对矿井的新建和改建。2005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对皖北煤电公司授信110亿元,用于新建6对矿井和煤化工等14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到2005年3月末,国有商业银行淮北分行共计对淮北矿业集团和皖北煤电公司授信120亿元,使这两家煤炭企业从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获得的授信总额已经达到了397亿元,比2003年增加近47倍,这还不包括异地金融机构对其的授信在内,是淮北市建市以来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的最大授信额度。在今后5年这些投资项目全部建成以后,淮北市的煤炭产量将从2004年的3000万吨上升到7000万吨以上,产能增加1.3倍,发电能力新增140万千瓦时,使淮北市步入全国中等工业城市的行列。

 三、金融机构贷款向煤炭企业集中的风险分析

    按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 管理 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制订有效的内部措施以限制对单一借款人和相关借款人群体的风险暴露,对单一借款人或单笔大额贷款被约束在一定的比例范围之内。但是这些限制措施的实际执行效果较差。原因在于淮北市规模不大的信贷市场上金融机构都在努力争取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利润。

    在淮北市,由于优质客户较少,所以在信贷市场上对优质客户的竞争激烈,特别是人民银行在破解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抑制信贷紧缩问题,使国

有商业 银行 地市级分行也不得不重视所在地企业贷款需求的情况下,增加贷款投放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是在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了有效的贷款风险约束制度,对信贷员实行贷款风险责任终身制,使贷款投放只能满足有效需求,那些信用评级较低的客户无法实现贷款准入。所以,1998年以后淮北市的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那些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新增贷款向少数客户群体集中,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向经营效益良好的煤炭企业集中。如在2000-2004年间,淮北市 金融 机构 贷款新增31.3亿元,煤炭企业新增18.8亿元,占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60.1%。虽然对煤炭企业的贷款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同时也使金融机构承担着巨大的贷款集中风险,在煤炭 市场 供求状况发生变化时,市场风险也增加贷款集中的风险暴露。

    淮北市煤炭企业经营处于低谷时期,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贷款的最佳状态是勉强可以维持收息,煤炭企业入不敷出的现金流几乎拖累了淮北市所有金融机构,只是由于宏观 经济 的复苏才使煤炭企业起死回生,也使金融机构避免了贷款潜在风险的完全暴露。但是目前淮北市贷款集中的现象表明金融机构仍然无法有效控制贷款集中风险。

    四、政策性建议

    1、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的结构调整。淮北市正在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金融机构而言,要通过信贷支持的方式支持地方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机构经营要有长远发展的意识和思路,充分认识到地方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将会拓展金融机构的市场空间,增加金融机构的生存和盈利能力,从而增加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