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产业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经济发展方式 若干思考 问题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32-01

1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历程

1.1 煤炭经济发展历程

煤炭和石油是我国传统能源,为了实现煤炭供给的平衡,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煤炭行业进行了不断的调整,煤炭企业大致上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首先,粗放式发展阶段。粗放型和集约型都是经济增长的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1978年到1997年是我国煤炭企业粗放式经济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煤炭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煤炭供应趋向过剩。其次,1998年到2001年是煤炭行业艰难转变的阶段,省级地方政府加强了对煤炭企业的管理。再次,从2002年到现在是煤炭行业初步转变的阶段,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大,煤炭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煤炭市场的供给和调控能力得到提高,煤炭安全生产的形势好转,煤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能力增强。

1.2 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炭行业虽然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转变,但是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问题,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增长仍然依靠煤炭价格提高和产量增长,煤炭产业循环经济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差。其次,政府对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国家政策很难落实到实处。再次,环境治理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2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2.1 我国煤炭市场逐渐饱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受到企业的重视,更多的节能材料和环保材料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煤炭的需求量大大减少。据估计,未来5年,我国国内煤炭消费总量会大幅度降低,这和我国煤炭供给能力的整体增强趋势是不符的,煤炭供给和煤炭需求呈现相反趋势,煤炭行业经济发展方式若不及时转变,煤炭会呈现大幅度的过剩。

2.2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滑坡

首先,煤炭产品要素成本增加。近年来,企业职工薪资加大,人力资源成本是煤炭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成本的加大直接就导致了煤炭生产成本的加大。我国加大了对资源税的征收标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加重,企业的经济效益滑坡。其次,非煤产业经济效益的解决。近年来,非煤产业经济效益规模扩大,但是物流、机械、铝业和建材等非煤产业经济效益较差,煤炭企业的还贷压力较大。

2.3 煤炭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煤炭产量持续增加,这种增加主要是依靠生产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而不是依靠扩大经济规模、依赖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调整来实现的,煤炭产业的技术进步非常缓慢,较大的人力资源成本也降低了生产企业的效率。煤炭企业应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整合企业内部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发展核心技术,完善企业组织治理,提高生产人员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 关于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

3.1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

随着各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十二五”必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时期,经济发展方式会出现实质性的转变。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这会对煤炭企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向平稳发展的转变,煤炭行业的领导和主管人员要达成共识,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性转变。首先,煤炭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对煤炭资源、开采技术、环境容量、市场需求和灾害防治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实现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其次,煤炭企业要树立集约发展的观念,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构成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推动煤炭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煤炭企业要树立发展理念,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3.2 煤炭产业的战略性调整

煤炭和石油都是传统能源,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传统能源,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相悖的,煤炭生产企业要推进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调整战略结构。首先,煤炭行业要加快现代化煤矿的建设,对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实行淘汰制,关闭不具开采条件和改造条件的小煤矿,提高大型煤矿的产能比重。其次,建立公平和开放的煤炭市场体制,依靠现代物流业来形成新的煤炭流通和储配体系,进一步完善煤炭价格机制。

3.3 推动现代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煤炭生产已经接近顶峰,煤炭产业演进方式转变,煤炭企业急需向现代产业发展。我国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政策措施,确定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煤炭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煤炭经济的转型发展。政府要实现煤炭企业的主导,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推动的结合,促使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和重组。中央和地方要明确煤炭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激励力度和政策向导,加大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治理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力度,推动我国煤炭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发展循环经济。此外,政府还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产业投入,推动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进展。

3.4 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煤炭企业要转变依赖投资建设、整合小煤矿和兼并重组等外延发展的方式,重点的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遏制企业投资冲动,实现企业内部增长机制的建设。首先,企业要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利用,实现煤炭生产工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提升煤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其次,煤炭企业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吸引并培养企业内部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煤炭企业还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

4 结语

近年来,煤炭消费增长速度趋缓,煤炭供给呈现过剩趋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滑坡,非煤产业经济效益问题亟待解决。经济发展方式是在一定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阶段下,经济发展的实现方法、实现途径和实现模式。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粗放发展、艰难转变和初步转变三个阶段的发展,但是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呈现趋缓局势,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煤炭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进一步转变。

参考文献

[1]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2011年煤炭经济研究工作要点[J].煤炭经济研究,2011(1).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范文2

由于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炭一直都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品。正是因为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煤炭企业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不断增多,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全年GDP增速为7.4%,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宏观经济发展放缓,使得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下降。二是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由于煤炭是高污染能源消费品,导致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很多城市产生了雾霾天气,因此国家为了保护环境,正在大力发展水电、核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这些都使得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恶劣,我国煤炭企业要想生产与发展,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自身产品更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很多的煤炭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也认识到了这点。在国家政策支持的有利背景下,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开始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产业结构的调整特点有:

(一)规划规模大

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希望煤炭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非煤产业的比重,我国很多的煤炭企业都提高了煤炭就地转化的产能,例如:以同煤集团为例,到“十二五”末,同煤集团煤炭就地转化率将达50%,自身耗煤量将达1亿吨,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将占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

(二)产业和产品初级化且结构趋同,同属于能源类产品

目前,虽然我国很多的煤炭企业都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希望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技术、经营方针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趋同的倾向,例如:在“由煤转非煤”上,大部分为甲醇、二甲醚、焦炭等初级产品,存在着机构调整趋同的问题。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煤炭结构调整涉及“煤转非”,而“煤转非”并非易事,需要煤炭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但是目前我国多数煤炭企业的技术总的来说都是走的引进、消化、创新的老路子,不仅自主知识产权少,更为主要的是还限制了我国煤炭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

(四)投资规模大

煤化工属于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煤炭企业要想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非煤产业的比重,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例如:以同煤集团为例,为了发展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同煤集团投资36亿元来建设60万吨甲醇项目,这就说明了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投资。

二、我国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同化的原因分析

煤炭产业是我国基础性产业,虽然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核能、水电等清洁能源,但是煤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消费产品,煤炭企业如果产业结构过于趋同,势必会影响国家相关能源政策的落实。因此,要对煤炭企业的结构调整趋同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好这个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有:

(一)技术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

我国煤炭企业结构调整之所以会存在趋同化倾向,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技术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技术能力有限,只能进行一些初级的产品结构调整,导致结构调整趋同化问题在所难免。二是创新能力有限。在“煤转非”上,很多的煤炭企业只会将煤炭转化为焦炭、甲醇、二甲醚等,而更高一级的产品却难以转化成功。创新能力的不足使得我国多数煤炭企业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一些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实现重大技术与产品突破。

(二)煤炭企业经营策略有误

一方面是由于业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多数煤炭企业,尤其是国有煤炭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主观愿望,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使得很多的煤炭企业认识不到国内外能源形势与政治的联系性、敏感性和多变性,从而也找不到正确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是盲目跟风。由于煤炭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为了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很多的煤炭企业都会盲目跟风投资一些热门的“煤转非”项目,使得彼此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向相同。

(三)地方政府的影响

为了取得更好的政绩,同时也为了增加地方GDP,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将煤炭资源与煤矿企业看成地方的“私有财产”,进而为了更好地维护与增加地方利益,往往不顾实际情况要求所在的煤炭企业实施煤炭深加工。

三、解决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同化问题的措施

(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煤炭企业要想避免产业机构调整出现趋同化倾向,就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加大对相关技术的资金投入。虽然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技术创新思路有助于企业短时间内学习到新的技术,但是却没有知识产权,更为主要的是永远跟着别人走,没有自身的技术优势,因此,煤炭企业应该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二是提高技术转化能力,使研发出来的技术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始终走在创新的前列。

(二)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能力

一是企业管理者要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不能看到别的煤炭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自己就盲目跟风,上马煤化工项目,置企业实际情况于不顾,这样只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二是树立风险意识,量力而行。发展煤化工产业是煤炭企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不管是大型煤炭企业,还是中小型煤炭企业,要想在煤炭行业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但是发展煤化工产业必须要有风险意识,要在自身实际能力的条件下发展煤化工产业。

(三)加强国家政策引导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煤炭资源 发展趋势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16.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2

0引言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最受广大人民关注的能源市场实际上是全球石油市场,但是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再生资源,煤炭从某种程度上说却受到了相对的冷落。而原则上,煤炭为全球范围内分布最广与储量最多的常规性能源资源,它可以提供全球一次能源的26%,全球发电量的46%。与此同时,煤炭所衍生出来的消费品以及工业品达到了两万五千多种,与全球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对煤炭贸易实施分析有着非常主要的现实意义。

1全球煤炭市场生产与销售现状

煤炭的功能非常广,对于很多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过全球煤炭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炼焦与发电。相关研究显示本世纪初煤炭产量排在世界前几位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全球范围内的煤炭贸易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与欧洲这两大煤炭大市场中,市场主体主要还是一种供大于求的状况,全球范围内贸易主要为炼焦煤与动力煤,几乎所有生产煤炭国家其生产的煤炭主要以内销为主。而全球煤炭出口国最大的是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尼西亚,而进口国与地区前三名的为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清洁没技术的研发使用为煤炭的清洁利用提供了条件,这种清洁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是一种主流趋势。根据全球能源理事会等相关组织的预测,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预计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煤炭占全球一次能源之消费比重会超出石油,将再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能源,全球煤炭贸易量在三年之后可能会超出六亿吨,这些贸易量主要集中在亚洲与欧洲,预测显示亚洲与欧洲可能能够达到3.6亿吨与2亿吨。澳大利亚、南非以及美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是全球煤炭最大的出口国,出口数量可能可以达到四亿吨。

2全球煤炭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1特点

首先,全球煤炭贸易有着较为集中的特点,主要集中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分析图1与图2能够发现,澳大利亚、美国、印尼以及俄罗斯、南非、中国六个煤炭出口国家是全球煤炭出口的主要国家,此六个国家的煤炭贸易出口量占据全球的82%以上;以日本、中国台湾以及韩国、英国作为主体的欧洲与东亚是实际煤炭进口的主要国家,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越发达的地区其煤炭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其次,全球煤炭市场总体供应较为富足,已呈现出买方市场,煤炭的价格在某个时期或者某些特殊行业中不尽相同,相同国家的煤炭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相互压价,这种恶性竞争对所有企业甚至是国家利益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2.2发展趋势

首先,是跨国资本重组聚焦煤炭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煤炭并非出现诸子百家的局面,而主要是以大型公司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为主,随着全球范围内煤炭进口与出口贸易的深入发展,关系到该领域的资本输出亦在加速前进,兼并以及收购一定是煤炭公司未来扩大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就煤炭企业自身来说,也一定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向着集团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应该以市场作为发展导向,以技术作为支撑,以优势企业作为主体,借助兼并、重组以及联合的手段,构建跨地区、业绩突出以及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美国、英国德国等煤炭公司正通过购买以及兼并的手段向世界性煤炭经营的方向发展,另外部分国家的公司已经开始涉及我国的煤炭公司与煤炭市场[2]。

其次,在全球性煤炭贸易中,但单独的国家或者地区来说,进口的比重在一定市场经济调节下回增大,相应的出口的比重就会有所萎缩。目前很多国家均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煤炭为支撑建材、电力以及钢材等行业的重要能源,因此几乎绝大多数国家油气是一些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国家其产煤量会逐渐侧重于国内的需求,在条件运行的情况下还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其需求。另外,和煤炭同等作用的资源石油很多时候也能够有效反映全球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正是由于首次石油危机影响,其煤炭当成能源才被人民加以重视。

3我国煤炭在全球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

3.1问题

毫无疑问我国煤炭的出口成本相比其他国家而言要高出很多,其中占据很大比例额度成本即为国内出口的运输成本、税收以及杂费等,另外我国煤炭的生产成本也非常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和设备的落后。很多煤炭企业开挖煤炭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率生产低下,另外安全状况也非常差。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煤炭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更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我国煤炭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大大降低[3]。

3.2措施

首先应该加快煤炭公司的改组改造,尽快走出一条全新的工业化道路。其次应该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深加工,以此真正实现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的升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提升我国煤炭和煤机产品于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抵御外来冲击。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制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煤炭贸易和世界接轨。

4结语

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我国煤炭资源发展状况总体说来较好,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注意与解决问题,煤炭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面对新的环境,只有做好相关工作才能使得煤炭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石砺.2005年世界煤炭贸易形势分析[J].中国煤炭.2011(11).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范文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all walks of life demand for energy has been increasingly intense,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ergy structure. Therefore, with the efforts to strengthen coal mining, coal mine machinery industry has ushered in the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at first the coal mine machinery in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were introduced, secondly on how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oal mine machinery were analyzed, finally based on coal mine machinery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s also relative elaboration.

关键词: 煤矿机械;高新技术;研制应用;发展趋势

Key words: coal mine machinery;high and new technology;research applications;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028-02

0 引言

煤矿机械就是专门作用于煤矿开采的机械行业,我国是一个煤炭生产的大国,每年生产的煤炭数量都在增加,因此煤矿机械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煤炭业来说具有极大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机械发展水平有很多的不足,大多核心技术还依赖于国外进口,这也造成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比较高,竞争压力比较大。伴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研发,煤矿机械也在不断的进行高新技术的应用革新,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将会使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更加大型化并且智能化从而有效的提高煤炭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1 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

我国是个能源大国,尤其是煤矿能源的储量比较大,但是我国的煤矿机械技术仍旧不是最先进的。因此在当前对煤矿能源需求比较大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煤矿机械的发展,提高煤矿开采的能力,使我国煤炭行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煤矿机械起步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是比较晚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进入工业时代的时期也比较晚,煤矿机械发展的缓慢也导致了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落后。目前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

1.1 煤矿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深,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和国际逐渐接轨。我国的煤矿机械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从最初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逐渐对核心技术进行学习消化和分析,终于走到了如今合作生产以及自主研发设计的地步,这种由简单的模仿到如今的自主创新研发的改变造就了我国煤炭经济市场竞争力的上升以及煤矿机械不断的发展创新之路。煤矿机械的发展和新型的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炭资源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上世纪末国家决定重点开发晋陕蒙宁地区的煤炭,这些地区的煤炭产量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0%左右,并且特别适合大规模的煤矿机械设备开采,随着煤炭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直接带动了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但是我国煤矿机械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已经出现难以满足煤炭开采的生产要求,这就需要煤矿机械应该不断的进行创新性研发以保证煤矿机械朝着一体化、智能化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发展,在缩短我国煤矿机械设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满足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矿机械的需求。

1.2 煤矿机械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首先,煤矿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仍然不够强。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煤炭资源的大国之一,但是我国也是煤炭资源消耗大国。因此煤矿机械的研发制造也应该随之发展,为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但是我国煤矿机械制造规模虽然得以有效的扩大,但是竞争能力却比较薄弱,仍旧有很多的核心技术依靠于国外的先进技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仍旧很少,并且对引进的核心技术仍旧停留在基础的模仿层面。没有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和研发应用,这就难以形成自主研发的良好氛围。并且我国的制造工艺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相对落后,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制造工艺技术能够有效的得以提高就会大幅度提升煤矿机械的发展能力。

其次,我国煤矿机械设施的主要性能指标仍旧比较落后。相较于发达国家对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对基础元件的理论研究,我国则只是追逐实际的应用技术对基础的理论研究反而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在引进的核心技术应用上,我国煤矿机械也只是简单的仿制外观对其相应的理论基础都视而不见,这就造成我国煤矿机械某些基础原件可靠性不高,使我国的煤矿机械设备在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上都存在极大的隐患并且难以满足大型煤矿的生产效率的要求。

2 针对如何提高煤矿机械的发展水平的分析

如图1掘进机所示,增强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水平能够有效的降低煤炭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够大幅度提升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对增强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影响。有效的提升煤矿机械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 加大国家对煤矿机械发展的重视程度 煤矿机械作为大型的重工业设备,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应该为煤矿机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从各个方面给予有力的扶持政策,把煤矿机械中涉及到的核心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不断的吸收各个学科之间的最新科研成果,增加煤矿机械的高新技术含量,使煤矿机械能够得以有效的发展,尽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2 加强对煤矿机械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 在煤矿机械发展的具体实施战略中应该加强社会企业和设计研究院以及学校之间的整体联系,以便于多领域多学科之间有效的为其创新发展进行有效的研究工作。并且应该重视煤矿机械的各项理论基础,对于引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仅要进行基础的模仿还要对其工作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相应的深入研究,并根据对煤矿机械的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的创新,采用最先进的加工制造技术提高煤矿机械各个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并且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那种设计、制造并行化的模式,以便于缩短煤矿机械设备的研发周期,改变我国目前先进技术主要依赖于进口的被动局面。

2.3 走煤矿机械创新化的路线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在开采技术和管理上也不断的应用新型一体化设施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把煤矿机械设备列为制造业振兴中的重点之一,这就需要我国的煤矿机械也必须在设计中不断的解放思想进行创新,把创新理念应用于对煤矿机械的设计中。尤其是应该把关于材料科学的研究成果中新型的材料应用于煤矿机械的关键部件,这不仅能够加强煤矿机械的可靠性还能够坚强各个部件的重量。因此,尽快的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自主研发机制的研究,以达到煤矿机械自动化一体化的全面国产化,在降低我国煤炭企业机械设施成本的同时使煤矿机械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煤炭企业服务。

3 针对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的阐述

我国煤矿机械行业总体来说仍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对煤矿机械某些核心技术以及专利技术进行有效研究将会大幅度提升煤矿机械的发展势头。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煤矿机械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3.1 煤矿机械朝着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煤炭资源重要性的显现,我国在提高煤炭产量的同时也要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相应的改善。就目前而言,传统的煤矿机械已经难以满足煤炭开采的需要,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原有的煤矿机械操作水平,使煤炭资源的采掘、运输都向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保证煤炭资源的开发能够更加具有效率并且还能够增强其安全保证。提高煤炭产量,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尽快实现煤矿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煤矿机械设备现代化、智能化是煤矿工人的热切需要。因此,煤矿机械设备如何发展,成为事关煤炭行业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是指机械设备的适应性强,一台机械设备可以适应多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矿井生产条件。如能够实现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则赋存条件较差的煤矿的生产能力也将被极大挖掘,从而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生产能力。

3.2 煤矿机械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煤矿机械制造技术正在不断的由传统制造技术向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也是一门新兴技术,其自身的优越性使其使用和发展领域在不断的扩大,把智能化应用于煤矿机械也具有无穷的生产力,因此应该注重把这些新型科技有机的组合起来,保证煤矿机械的操作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精确和智能化,使煤矿机械设备能够运行的更加协调,使其在煤炭资源的开采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提高煤炭资源产量的同时还能大大增强其安全可靠性。这里的综合化是指机械设备功能的综合化,即实现一台设备多项功能的综合。如煤电钻功能与凿岩机械功能的综合、单体液压支柱与顶梁功能的综合等。实现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煤矿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现阶段,社会在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迅速的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煤炭机械也不例外,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尽快实现。

3.3 煤矿机械主动预防性维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煤矿机械的安全运行是维护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的基本前提,对这些大型煤矿机械的基础检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对煤矿机械的检修方式大多是事后维修和定期检修,这种检修方式在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已经逐渐显现出其弊端,针对这种问题,目前对新型煤矿机械的研究已经使用了实时状态监测维修这一机制,这种主动预防性维护技术能够有效的根据煤矿机械设备的系统根源性参数来判断煤矿机械的运转是否正常,如果出现异常状况用过相应手段对根源性异常参数进行纠正就能够使煤矿机械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得以延长,还能够有效的维护煤矿机械设备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企业的开采规模不断加大,很多大型的煤矿企业主要大型煤矿机械设备往往都是由发达国家垄断,我国煤矿机械行业的发展仍旧相对滞后,煤矿机械设备综合生产能力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我国煤炭企业生产要求。这种局面应该尽快的改善才能够提升我国煤矿机械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的煤矿机械应该把各项新型技术应用于煤碳企业中来提高原有的机械操作水平,使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并且具有更强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严俊华.我国加入WTO后采煤机械的发展趋势[J].煤炭技术,2003:56-57.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循环经济;价格机制;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41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02701

1经济危机对中国煤炭行业的影响分析

1.1市场需求减少,价格大幅下滑

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幅放缓,一方面使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大幅走低,而煤炭、石油互为替代的特性,使煤价面临大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走弱,使中国外部需求大幅度削弱,中国经济多年来赖以增长的投资和出口部门遭受严峻挑战。煤炭下游钢铁等行业产能弱势供需平衡的格局短时间内被打破,而继续向更趋严重的过剩态势发展,从普遍来看,第二产业即重化工绝大多数产业将无法逃避过剩和不断紧缩的态势,建立于外部需求之上而不是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结构将不可持续。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煤炭行业多种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下跌。

1.2煤炭库存增加,供求矛盾进一步凸显

随着煤炭市场需求的大幅减少,我国煤炭供给能力却不断增加(见图1),港口煤炭库存急剧增加。2008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26.22亿吨,同比增长12.8%,增幅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在煤炭需求不断减少的状况下,增加的煤炭供应能力已经超过了煤炭需求,从而导致我国煤炭库存量持续攀升,港口库存快速增加,部分地区煤炭中转及库存出现“三高”现象,即部分北方中转港口、南方接卸港口、电厂库存煤炭量均居高不下。作为我国北方沿海煤炭下水的主要港口,截至2008年年底,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创历史新高达940万吨,已经超过该港煤炭储存能力(900万吨)。

2.3煤炭进出口市场格局变化

国际石油、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而国内煤炭价格虽然有所下滑,但由于价格仍高于国际煤炭市场,这就造成我国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将会进一步发生变化(见图2)。首先,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偏低,会刺激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放弃采购国内煤炭,转向采购国际市场煤炭,减少对国内煤炭的需求。其次,由于国际煤炭市场下滑的幅度较大,速度较快,势必倒逼挤压国内煤炭市场,加大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再次,由于国内外煤炭市场价格的反差,再加上煤炭出口加税的影响,势必使我国的煤炭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图12002-2008年中国原煤产量趋势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图22002-2009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我国煤炭行业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思路

2.1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

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致力于通过兼并重组培养特大型煤炭集团,加快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做准备。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培育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大型

煤炭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逐步形成若干个由国有资本控股、担负跨省区市煤炭供应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控制力和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保障煤炭供应安全,提升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促进煤炭工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2.2完善能源价格的改革机制

今后应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国家要适机取消临时价格干预政策,推动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的市场信号作用;煤炭企业要及时更新观念,努力创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市场决定煤炭价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稳步有序的提高煤炭产品价格;另外,真正实现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将煤炭外部成本外部化,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和能源税等措施是煤炭价格准确的体现其真实成本,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符合现阶段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2.3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一,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完善煤层气开发宏观调控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和经济扶持政策,协调煤炭开采与煤层气抽采的关系,改进煤层气矿业权管理,加强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的攻关,制定“先采气、后采煤”的具体实施办法,统筹规划建设长输管网。第二,鼓励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加强技术攻关,解决煤炭气化液化的技术障碍,制定生产和使用煤制油、醇、醚等替代燃料的财税优惠政策,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完善煤炭产品质量标准,促进煤炭洗选加工的发展,限制未经洗选加工煤炭的长距离运输和使用。第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新建和扩建煤矿项目,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严禁设立永久性煤矸石堆场。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电厂为重点,建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认证和督察制度。对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等资源,实行更加合理的财税扶持政策。最后,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煤炭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明确企业和政府的责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保护和治理步入良性循环。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符合当前形势下我国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实现资源良性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路。

2.4不失时机的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尽管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现代化煤矿,神华、中煤、大同等大型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但是,产业集中度低下、煤炭行业利润水平不均衡、全行业的采煤机械化程度落后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煤炭行业必须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步伐,延伸产业链条,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发展方式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发展方式。把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注入循环经济理念。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煤电化产业链,“焦炭-甲醇-建材产品”煤焦化产业链和“煤矸石-矿井水-合成油”煤油化产业链等,建设具有煤炭企业发展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式集群,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最大限度做到资源、能源、排放物、废弃物的合理、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刘永峰.从国家竞争优势浅谈我国煤炭业的发展[J].市场论坛,2008,(3).

[2]肖莉.金融危机下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思考[J].经济问题,2009,(6).

[3]黄佐研.煤炭价格机制沿革与发展趋势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8).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能源消费;煤炭和电力能源;国民经济增长率;经济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费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和电力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我国煤炭和电力消费特征以及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征都是非常重要的[1][2][3]。本文采集了1957年至2011年我国煤炭和电力能源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研究了我国煤炭和电力的消费特征,探讨了国民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这为我国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1.煤炭消费与进口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开采和消费国家。自研究的1957年至今,我国煤炭消费经历了快速上升阶段,从1957年的8901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1年的239076万吨标准煤,预计到2015年,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吨[4]。我国煤炭的生产基本上可以满足煤炭的消费,同时也进行着煤炭的进出口贸易。2001年以后煤炭进口量一直呈增加趋势,2009年我国煤炭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使我国虽然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但是煤炭的供给逐渐地依赖于进口。煤炭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逐年增加,2011年为5.5%。我国煤炭进口主要来自越南、印尼和澳大利亚[5]。我国煤炭消费主要为工业,在工业煤炭消费中,发电和炼焦行业煤炭消费量比较大,两个行业煤炭消费在1994年以来占工业煤炭消费总量的50%以上。

2.电力消费与进口

电能是清洁方便、灵活高效的二次能源,在国民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电力消费需求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从1980年至2011年,我国电力消费量增长了近16倍,年增长率平均为9.8%。从1980-2011年我国电力消费电源来看,电力消费主要以火电为主,水电次之,核电所占比重较少,风电所占比重最低。可是,风电生产和消费最快,2010年我国风电生产和消费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我国对清洁的电力进口量是非常低的,并且低于电力出口量。我国电力进口量1985年只有11.1亿千瓦小时,2009年电力进口量为60.1亿千瓦小时。电力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很低。我国不同行业对电力消费差别较大。1980-2011年期间,工业、建筑业电力消费量占总电力消费量的比例平均为76.1%,是我国电力消费的主体行业;其他行业电力消费量所占比重最低。

3.国民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1957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068亿元,2011年达到471564.0亿元,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国民经济这种持续快速地发展,对能源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煤炭和电力能源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占有主导地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我国的经济增长引起了能源需求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为9.9%,能源消费增长率平均为5.7%,反映了经济增长引起了能源消费的增长,但能源消费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当然,能源投入的增加会在某种程度上带来经济产出的增加。1978年以来,我国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GDP按1978年不变价计算)呈现了下降趋势,1978年单位产出能耗为15.77万吨标煤,2011年单位产出能耗下降为4.27万吨标煤,减幅达3.7倍,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1978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表现为一定的波动性,并且除了1989年、2003年和2004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外,其余年份都小于1,平均为0.57。这可能意味着在1989年、2003年和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较低,这与这些年份单位产出能耗出现反弹相一致,而其他年份利用能源效率较高。

4.结论与建议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开采和消费国家,煤炭消费年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煤炭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平均占70%以上;煤炭消费主要为工业,并且工业煤炭消费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生活消费行业所占比例逐年下降。我国电力消费需求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同时电力供需总体保持了基本平衡;电力消费主要以火电为主,可是风电生产和消费最快;工业、建筑业是我国电力消费的主体行业,并且自1980年以来电力消费在工业、建筑业的分布比率呈明显降低趋势,在居民生活消费行业呈现增加的趋势。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为9.9%,能源消费增长率平均为5.7%,反映了经济增长引起了能源消费的增长,但是能源消费增长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且能源利用效率在提高。为了维持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能源战略与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重视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寻找可替代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

参考文献:

[1]Yalta A.T,Cakar H.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A Reconciliation[J].Energy Policy,2012,41:666-675.

[2]鄢琼伟,陈浩.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7):

13-19.

[3]陈赘.我国能源消费特征[J].能源技术经济,2012,24(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