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前景范例6篇

煤炭产业前景

煤炭产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煤炭行情;影响分析;经营策略;调整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1

煤炭是我国能源支柱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强劲需求,我国煤炭产业走过了黄金十年,煤炭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然而随着整个行业供求形势逆转,加上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煤炭需求萎缩,煤炭价格步入了一个下行通道,喋喋不休煤炭价格导致了煤炭企业营收、利润等财务指标的下降,很多煤炭企业都发生了经营亏损。在这种情形之下,煤炭企业需要尽快进行经营管理策略调整,从而更好的应对和化解煤炭行情不景气所带来的冲击。

一、煤炭行情走势分析

目前我国秦皇岛煤炭销售价格平均400元左右,这一价格相比最高点至少下降了50%以上,击破了很多煤炭企业的盈亏线。从目前我国煤炭行情的走势来看,短时间内煤炭行情并没有好转的趋势,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煤炭供大于求形式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2013年我国煤炭产量高达36亿吨,虽然相比上年下降了5000万吨,但是全国煤炭消费量为36.1亿吨,供大于求的状况依然存在,在供求失衡的情况之下,煤炭价格很难会好的起色。二是煤炭需求短期内不会有高速增长,我国宏观经济已经从以往的高速增长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以往有了一个明显的回落,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煤炭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对于煤炭行情的改善并不利。三是我国煤炭价格走势受到进口煤炭冲击,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煤炭净进口量高达3.2亿吨,进口煤炭价格低廉,这对于我国煤炭行情复苏也是一个负面的影响。除了上述几个原因之外,还有就是我国环境保护、雾霾治理等方面的原因,也迫使越来越多的煤炭消费者转向天然气、石油转变,从而导致煤炭价格难以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善。

二、煤炭行情对于煤炭企业的影响

当前煤炭行情的低迷对于煤炭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立体化,本文从企业战略、财务指标、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战略影响

煤炭行情持续不景气给煤炭企业的战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过往十几年煤炭价格一路高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之下,国内几乎所有的煤炭企业无不采用激进的扩张式发展战略,为了抢占更多资源,煤炭企业纷纷举债大肆并购扩张,企业的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是负债率也比较高。中国煤炭企业的扩张战略导致了整合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在2013年之前,我国煤炭产能基本上以每年2亿吨速度递增,供给的快速增加最终导致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在煤炭价格不断走低的情况之下,实践证明这种扩张型的发展战略不具有可持续性,企业越是扩张,可能意味着越大的风险。

2.财务影响

煤炭行情的不景气对于煤炭企业的财务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营业收入下降,在煤炭价格跌去一多半情况下,煤炭企业营收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同样的煤炭销量,煤炭企业收入收到了严重影响,相比以往每年营收的高速增长,很多煤炭企业营收出现了停止增长,甚至是一定程度的下降。二是利润的下降,利润等于营收与成本之差,在营收增长停滞甚至下降的情况之下,企业成本本身具有很大的刚性,成本下降并不明显,结果导致了企业纷纷出现了亏损。三是应收账款急剧攀升,在煤炭价格一路走高的情况之下,煤炭企业基本上都是现款现货,甚至是提前回收销售款项,但是煤炭价格下降导致煤炭企业销路不畅,赊销比重越来越高,增加了企业回收账款的压力。

3.管理影响

当前煤炭行情对于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粗放式的管理已经走到了尽头,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低下进一步放大了煤炭行情低迷所带来负面影响。煤炭行情不景气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带来巨大的影响,以安全管理为例,在煤炭不景气带来收入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一些煤炭企业安全投入有所减少,安全管理形势严峻,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三、当前煤炭行情下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面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行业的低迷,煤炭企业应尽快在经营管理策略方面进行调整优化,通过拓展经营业务,推进成本管理以及加强人才管理来最大限度的化解煤炭行情不理想所带来种种负面影响。

1.实施多元经营

针对煤炭行情低迷,煤炭企业要实施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从而分散煤炭价格下跌所带来冲击,在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中,煤炭企业可以实施纵向多元化以及横向多元化的战略。从纵向多元化战略来看,可以依托煤炭开采,切入煤炭深加工领域,举例而言,煤化工、煤发电等,横线多元化是指进入非煤领域,例如进入金融行业、进入旅游行业等等。

2.推进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也是有煤炭企业有效应对煤炭行情不佳的重要手段,煤炭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因此煤炭企业要在成本管理不断发力,推进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尽力降低企业煤炭生产能本,将成本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从而提升利润水平,帮助企业度过行业不景气周期。

3.强化人才管理

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最重要资源的经营理念,在煤炭企业竞争加剧的情形下,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加强人才管理,通过构建完善的人才管理模式,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带动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更好的应对的行业危机。

综上所述,煤炭行情的不景气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对于煤炭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意识到所面临的各种危机,积极拓展经营理念,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艳君.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策略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4(6).

煤炭产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煤炭 地下气化 历史 中国 前景

1、煤炭地下气化的基本概念

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就是向地下煤层中通入气化剂,将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然后将产品煤气导出地面再加以利用的一种能源采集方式。[1]

2、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概况

2.1开发历史与技术比较

2.1.1国外的历史

前苏联自30年代初开始地下煤气化技术试验,至50年代末达到工业化生产,所生产的煤气用于发电或工业燃料气。目前有关工作基本停顿。气化方法包括 “有井式”和“无井式”(钻孔法)。

6个欧共体成员国于1988年组成欧洲地下煤气化研究工作组,其长远目标在于通过现场试验和半商业运行,论证欧洲典型煤层商业应用地下煤气化的可行性。第一个西班牙现场联合试验自1991年10月开始至1998年12月结束, 气化总共进行301h。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利用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定向钻井技术。实验成功表明:欧洲煤可在500m深气化并生产高质量煤气;气化过程稳定并可控制。[2]

2.1.2国内的历史

我国采用“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1994年完成徐州新二号井半工业性试验、1996完年唐山刘庄矿工业性试验、2000年完成山东新汶矿孙村煤矿产业化示范工程,2001年进行了山东新汶协庄煤矿、鄂庄煤矿、肥城曹庄煤矿和山西昔阳煤化公司的推广利用。

我国自1958年到1962年,先后在新汶、鹤岗、大同、皖南、沈北等许多矿区进行过自然条件下的煤炭地下气化试验;1987年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马庄煤矿报废矿井进行无井式气化,试验进行3个月,产气16万m ,煤气平均热值4.2MJ/m 。马庄试验表明,矿井遗弃煤炭地下气化是可行的,但所采用的无井式气化工艺必须改进。

2.2 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评述

煤炭地下气化被誉为新一代采煤方法。早在1979年联合国“世界煤炭远景会议”就曾明确指出,煤炭地下气化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煤炭开采和使用方法存在的一系列技术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煤炭地下气化所得的煤气主要有以下用途:①用于发电;② 用于工业燃气;③ 提取纯氢,进一步用作还原气和精细化工产品;④ 用于城市的民用煤气;⑤用于合成甲烷,进入天然气管网;⑥ 用于化工合成原料气,通过煤气可合成甲醇、氨气、二甲醚、石油等 。[3]

3、煤炭地下气化在中国的前景

3.1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原因

其一,煤炭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煤炭开采成本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而不断提高,东部煤炭后备资源愈发不足。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项从根本上改造传统的煤炭生产与利用工艺的技术,因此从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角度来看,应该支持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发展。

其二, 由煤矿地下生产的煤气可广泛应用于燃料气、发电、煤化工和提取氢等清洁燃料高附加值的生产领域(当然还有许多研究开发工作要做),由此大大提高煤炭工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煤炭工业技术和产品结构升级。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有可能成为煤炭工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引起高度重视。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合理、综合和有效利用而来,我国已有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也应该向这一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倾斜。

其三,从原则上说,地下煤气化技术是比常规地面煤气化清洁煤技术还要清洁的一项清洁煤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项从煤炭开采利用源头预防和治理污染的清洁生产(CP)技术,亦即环境无害化技术(EST)。

3.2对于煤炭地下气化在中国的前景的展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进程中,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据统计,2000 后我国的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7%,2007 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3.7 亿tce,能源消费达到26.5 亿tce,位居世界第二[4]。“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我国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尽管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大力发展中,但一时都很难充当主角。

因此,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局面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让煤的开采和使用变得干净、少污染,将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成为当务之急。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是我国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随着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煤层气与煤炭地下气化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也必将降低成本、提高煤炭地下气化的经济效益。[5]

4、对于中国煤炭地下气化的建议

对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应加强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稳定气化工艺参数及控制技术的研究;煤炭地下气化燃空区动态监测可视化及控制技术的研究;煤炭地下气化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技术的研究;煤炭地下气化煤气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另外,为发展我国煤炭气化产业,要积极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煤气,周家应制定相关政策,对使用煤气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减少污染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6]

设立煤炭地下气化科技投资总公司,以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进行规划管理与运作,促进其工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同时,使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与金融相结合,获取更大效益,最终迎击未来全球能源危机的挑战。

在经济发达地区扩大实验,可考虑把淮海经济区建成部级“煤炭地下气化战略试验区”。徐州、新汶都有很好的基础和科研能力,较强的社会经济需求,建立试验区可以扩大西气东输气源供应,优化淮海经济区产业结构。

国家应把煤气地下气化列入十二五规划,把煤地下气化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与西气东输管道结合起来,与发电、制氢、化工等产业结合起来。[7]

参考文献:

[1]黄温钢,辛林,吴俊一,马晓光.从低碳经济看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前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马驰,余力,梁杰.中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中国能源.2003,2.

[3]柳少波,洪峰,梁杰.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天然气工业.2005,8.

[4]张玉卓.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煤炭清洁转化的前景[J].中国能源,2008,30(4):20-22.

[5]初茉,李华民,余力等. 煤炭地下气化――回收报废矿井中煤炭资源的有效途径[J].中国煤炭, 2001,27(1):22-29.

煤炭产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煤炭洗选工艺;发展前景

在全球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均出现了一些高科技的发明创造,这些技术一旦得到推广和应用,那么就会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量巨大的国家,煤炭资源占比达到七成左右。煤炭资源在发电和建材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煤炭资源的消耗量逐年增大。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总规模达到了57亿吨。尽管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储存量比较大的国家,煤矿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煤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储存量逐年减少。所以,为了小煤炭消耗的总量,有必要寻找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煤炭洗选加工工艺,从而实现节约煤炭资源以及综合利用。

1我国煤炭洗选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开采出来的煤炭质量不高,洗选工艺比较落后

总体看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进步巨大,但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的科学技术起步还是比较晚的,我国的科学技术跟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差距是较大的。在煤炭洗选工艺方面,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仍然不能满足煤炭洗选工艺的要求。再加上我国的地域辽阔,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有很多不同之处,煤炭资源分布呈分散性特征,所以很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如此,就难以保证煤矿开采得到煤炭资源的质量可靠,煤炭洗选工艺在实践中的应用难度增加。

1.2行业氛围较差,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我国煤炭行业,尽管已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力,但是在煤炭行业的生产实践中,本人发现开展实际生产工作的人员普遍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很多时候仅仅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问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对洗选工艺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这样就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之处。在这种环境下,煤炭洗选工作效率普遍偏低,行业氛围较差。

1.3普遍存在环保意识不强的问题情况

正因为我国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一些煤矿生产单位存在煤炭资源洗选过剩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副产品利用率降低,间接导致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从而使企业资源回收力度难以提高。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煤炭洗选工艺操作的环保法案,但执法力度难以得到保障,监管措施实施不到位,政府部门对于很多煤炭洗选企业的污染行为放任不管,进而导致煤炭洗选行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增加。

1.4缺乏资金投入

很多煤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煤炭洗选工艺投入的资金不够,在煤炭洗选工艺研发方面技术没有引起重视,进而使煤炭洗选工艺发展受到阻碍,对煤炭企业的运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政府方面,对于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煤炭洗选工艺的创新和优化受到阻碍,加之洗煤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较长,煤炭洗选工艺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足,这样就会对整个煤炭行业洗选工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2国内煤炭洗选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2.1煤炭洗选分选加工工艺及干湿法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煤炭洗选行业要想实现创新式的发展,那么企业单位要从技术提高方面找到突破口,对目前我国的煤炭洗选分选加工工艺进行改善与创新,加强洗选分选加工跟煤炭洗选干湿法结合的实践创新,通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结合来提高煤炭洗选效率和质量。煤炭洗选企业在今后的产品加工过程中,应加大对煤炭洗选干湿法的应用与研究,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选用直径较大的无压产品作为选煤工艺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发挥煤炭洗选干湿法的应用效果,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用低密度的悬浮液将煤炭原料当中的矸石有效分离出去,实现全程不脱泥的人工洗选方式。同时,在该工艺进行的过程中,要增加煤炭与煤泥原材料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通过煤泥分选技术,把煤炭加工中剩下的直径较大的颗粒回收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应将多余的煤泥和细灰泥分开出去,使煤炭洗选加工工艺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

2.2优化与改革煤炭洗选加工方式

在优化与改革煤炭洗选加工方式时,企业在制定优惠的价格之后,需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之下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产品销售价格方案。政府部门在煤炭洗选加工方面要通过一些政策来对企业进行支持,可将洗选煤的价格抬高。同时考虑到节能保护,可对品种不同、质量不同的煤炭进行差异化定价,对于洗选煤政府应当额外给予补贴。另外,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需求的提升,燃煤排污标准应得到不断地提高,以此实现燃煤排污程度逐年降低的目的。企业可通过要求电厂、工业锅炉、窑炉使用洗选后的优质动力煤来降低环境污染度。最后,对于洗选煤的运输方面,铁路和公路要进一步完善运输正常,对于洗选煤的运输费用应当根据不同品种煤的分装规定进行严格执行运输费用收取标准。

3结论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也为自身存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向自然过度索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在能源日渐短缺的今天,发展煤炭洗选工艺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巨大。如何通过煤炭洗选工艺来提升煤炭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这是煤炭行业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对于煤炭洗选工艺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吉文等.我国选煤工业及选煤方法发展浅析[J].煤,2014,66(12):86-88.

[2]吴式瑜.中国选煤发展三十年[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5,33(2):71-73.

[3]吴式瑜.中国选煤迅速发展的25年[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55(7):54-55.

[4]叶大武.2006年中国选煤和煤炭质量概况[J]选煤技术,2015,70(23):149-150.

[5]赵尽忠.我国选煤机械装备应用现状与前景[J]煤质技术,2014,66(12):69-70.

[6]王椿华.基于选煤技术的国内外煤炭洗选业发展对比探讨[J].科技风,2015,17:142

[7]轩保卫.关于煤炭洗选工艺发展前景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5(27):2192.

煤炭产业前景范文4

煤炭热解符合国家的集约高效

低耗产业发展方向

记者:尚总,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最近几年,贵公司对煤热解工艺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工业化试验、示范工作。那么,您本人及陕煤化集团如何看待煤炭热解产业?

尚建选:煤炭作为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化石能源和有机原料的统一体,最高效的利用途径就是以物质和能量消耗最少的方式,实现气、液、固态清洁能源和有机化工原料的同步获取。对于占我国煤炭总储量、探明保有储量以及目前煤炭产量均在55%以上的低变质煤炭资源,包括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等,通过低温热解,实现煤的气、液、固组分的分质转化,进而对气、液、固三相物质进一步分质利用,应是煤炭高效利用的最佳途径。

如果从能源利用率指标、节能、节水、资金投入做综合比较的话,依据有关项目的可研报告测算,煤热解制油(一代技术)的能源利用率为78―80%,煤制天然气为56―60%,直接制油为38%,间接制油为36.5%,煤制甲醇为54%。从节水角度看,煤热解制油每吨耗水3―5吨,其它4种路线吨或千立方产品耗水分别在5吨、8吨、9吨和8吨以上;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吨产品投资煤热解(一代技术)为5000元,其它4种吨或千立方产品投资分别为6500元、12000元、13000元。另外,粉煤热解制油的二氧化碳排放比直接液化减排86.8%,比间接液化减排86.6%。这样一个产业符合国家集约、高效、低耗的政策方向。

陕煤化集团在煤炭热解方面的

产业化探索

记者:既然贵公司如此看好煤炭热解产业,那么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尚建选:近年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立足陕北低变质煤炭资源,对以低变质煤炭低温热解为龙头实施煤炭分质转化利用的路径和工艺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科技研发和工业化试验、示范。为了实现所确定的煤炭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的经济技术先进性,陕煤化集团在关键环节技术的研发和工艺技术、产品方案优化组合等多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索,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业化示范,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是低温煤焦油加氢制油品工业示范装置成功投运。投资建成了神木天元化工公司年产50万吨煤焦油轻质化装置。今年4月份投入生产,连续平稳运行1500小时后,6月份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现场考核和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目煤焦油预处理装置和加氢装置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工艺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工艺指标先进,投资少、成本低;催化剂属于自主研发,活性好、寿命长、消耗低。技术属于“国内领先”,建议“在目前产业化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是粉煤热解工业示范装置即将投运。投资建成了富油能源科技公司2×60万吨规模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工业化示范装置,现已进入分段试车阶段。主要环节技术已取得专利。同时,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粉煤热解二、三代技术,已完成试验室开发工作,经催化热解焦油产率由一代技术的10%分别提高到20%和30%以上。目前,二代技术中试已进入尾声,计划在一代工业化示范装置运行平稳后,直接进行升级改造。

三是DMTO-II工业化试验开发取得成功。在与大连化物所、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等共同完成DMTO一代工业化试验,并成功应用于神华包头工业化示范项目的同时,与大连化物所合作成立的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完成了“新一代甲醇制烯烃(DMTO-II )”工业化试验,并于今年6月份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现场考核和技术鉴定,认为“装置规模和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以DMTO-II工业化试验装置为基础,加快该技术的工业推广”。

四是即将开始甲醇耦合石脑油制烯烃工业化试验。我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合作开发的甲醇耦合石脑油制烯烃工业化试验工作,已经完成试验装置建设,试验工作即将开始。石脑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在600―700摄氏度条件下进行,是高耗能的吸热工艺过程。而甲醇裂解制低碳烯烃过程中,甲醇首先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强放热脱水反应。将这两个过程进行热量和反应途径的耦合,可以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煤炭热解产业前景广阔

记者:您怎么看待煤炭热解产业的发展前景?

尚建选:煤炭分质转化工艺路线适合于低变质煤炭的高效转化利用,煤热解后的产物既可以作为燃料,又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在几乎所有煤化工领域继续延伸发展;煤热解、煤焦油加氢等关键技术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生产装置主要由国产化装备组成,具有投资省、水耗低、排放少、效益好的优势;煤炭分质转化已经具有大型化、规模化推广的技术依托,可以实现产业在规模上的跨越式突破;煤炭分质转化思路符合合理配置资源的科学发展理念,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应是目前能耗、物耗最低的煤炭转化方式。今年8月25―27日举行的《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暨展览会(COAL CHEM 2010)》上,陕煤化集团所作的《煤炭分质高效转化的科学理念与转化路径探索》的主旨演讲和所取得的工业化示范成果展示,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低变质煤炭富集的西部省份更是对该转化工艺路线青睐有加,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陕煤化集团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规划》中规划了三大煤炭分质转化集群项目,而《陕煤化集团“十二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更是规划了转化总规模6000万吨、一期规模3000万吨特大型煤炭分质利用示范项目为依托的煤炭分质高效转化产业园,并与榆林市政府签订了包括土地、水资源等方面内容的合作协议。可以预测,随着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园区和项目规划的实施,煤炭分质转化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规模化经营,展现出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煤炭热解产业急需政策扶持

煤炭产业前景范文5

[摘 要]山西省作为一个煤炭大省,具有发展煤炭物流的天然优势,发展煤炭物流对促进山西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煤炭物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第三方煤炭物流,培养技能型煤炭物流专业人才,对于促进煤炭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煤炭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

1 发展煤炭物流,对促进山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物流产业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与国际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为18%,与全球的平均值12%相比,仍高出6个百分点,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降低物流费用是提高我国经济效益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务院于2009年2月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成为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唯一的服务业,可以预计这将极大地促进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

(2)发展煤炭物流产业是山西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发展煤炭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产业优势,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4,煤种全、煤质好,目前山西煤炭产量占全国的25%,这种结构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发展煤炭物流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其次是区位优势,山西位于我国中西部结合处,地处全国深能源消费扇形中心,具有区位居中,通达性好的区位优势。

煤炭产业前景范文6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6)04-0168-09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4021

煤储量丰富的山西是全国第一大煤产地及输送地,1979年尤其是1992年后,产煤量一直要占到中国25%、世界12%左右,煤焦和以煤为燃料的高耗能产业超过山西工业总产值的80%[1]。在山西凭借煤炭生产、消耗和供应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付出巨大牺牲和做出突出贡献时,以煤炭工业为支柱产业的结构不仅使其遭受着长时期、广范围和大强度的环境污染,还使其经济地位进入了近乎永久性的落后队伍行列。由此造就的煤炭单支独大的产业极端化模式使日后的山西饱受矿难、政治腐败的诟病和困扰。期间山西产业结构曾尝试过多次改革,但与煤炭营运起落合节拍的政策上的摇摆,致使调改始终未能彻底执行。2008年煤炭工业的惨淡市场使山西在经历过前所未有的痛苦挣扎后,将煤炭、焦化和以其为能源的电力、冶金原四大产业整改为包括煤化、装备制造、材料工业和旅游业在内的新四大产业。但实质上煤炭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未有根本性动摇,依然在竭尽全力和不知疲倦地支撑着山西财政与税收。也因此现阶段当煤炭需求和价格的下滑使山西经济再一次跌入谷底时――2014年经济增长全国倒数第一,全国和山西并不感到意外,长期的惯性就已经注定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必然结果。“以煤为基”的长期产业方针所受挫败不仅表现于残酷的历史与现实中,长远的危机和艰难也清晰可见,因为中国面临减炭排放量和治理空气污染的世界性压力。也有观点认为,“以煤为基”体现的是国家对山西的要求,山西是被迫和无能为力的,煤炭工业中长期都离不了[2]。这种从外在视角出发解释煤炭一支独大的合法性其实是非客观的。山西无论在建国还是改革开放后,都曾涌现过一批有较好发展基础并具相对优势的行业,但1992年后反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先后彻底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显然过分看重和依赖煤炭工业对它们形成了致命的挤出效应。从内在视角考量,若将这种困境和窘迫一味归咎于国家政令和外部决策,为自身曾经的不努力和认识、判断失误开脱责任,我们将永远挣不脱经济落后和发展迟缓的怪圈。因此在煤炭资源纵向扩展下游产业链发展接续产业现实受挫和前景黯淡的形势下,山西必须横向选择主要替代产业。在除煤化业外的三大产业中,旅游业比装备和材料业更具有突出地位及替代可能性,下文将详细论证。

胡炜霞等:山西煤炭经济替代产业探索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4期在重工业原料、资源型地区的后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改革研究文献中[3-10],最经常出现的概念是接替产业,包括接续和替代两种含义。前者基本仍以原有资源型产业为主导或支柱依托,主要是加快和进行产业链纵深延伸和拓展;后者不再承袭和坚持原来的资源型重工业地位,而是寻求新发展产业或用不一样的产业来替换。已有文献中大量讨论的是资源型重工业的调整和设想新思路后的接替产业[3-7],考虑替代资源型重工业的区域研究较少(即使替代,也是在资源枯竭情况下)[8-10],而本文正是基于替代产业这一角度的思考。和山西类似有煤炭业替代需求的相关区域研究有的也提到了旅游业发展,其中不乏完全替代成功的例子。但没有一个地区会像山西这样是在煤炭未衰竭情况下全省域境内遇到的如此迫切严重的问题。本文与以往替代产业探索区别在于:①山西以煤为绝对支柱产业的经济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范围,遭受的重创以及替代的任务和艰难程度是其难以比拟的;②将旅游业作为省域主要替代产业,并与其他重要支柱产业对比分析的研究也是少有的;③煤炭采掘业长期持续使得山西一批优质旅游资源,由于城镇化进程迟缓和缺少开发关注得以继续完整存留,如古城、村落和古堡文化建筑,这种与当今怀旧、返朴归真主题不谋而合的旅游吸引力是其他地区所不具有的。在煤炭业为山西经济之柱背景下,有关山西煤炭与旅游关系的文献多探讨的是前者接济、扶助后者发展的二者协调问题[11-13],对于替代煤炭业的研究较少[14-15]。

1山西旅游业替代煤炭经济的可行性1.1山西旅游业与装备制造业比较分析

2012年后,装备制造业在山西是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工业,已成为增加值增长很快的行业,但其在山西工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尚相当小。由于新型材料业建设规模极小,所占工业比重特别低,而且作为煤炭产业下游工业环节,也与高炭排放密切相关,因此让其上升为山西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是不合理的。所以选择煤炭替代产业的角逐就放在了旅游业和装备制造业比较分析上,如表1。

从占GDP比例看,通常认为在规模上产业增加值达GDP的5%时,即具备了作为支柱产业的条件[14]。2009-2014年山西旅游业增加值占有比例均超过了5%,具有了支柱产业基础,而装备制造业占有比率尚未达5%。况且从均值看,旅游业所占GDP比重达到了较高水平,达到8.01%,超过5%不少高度,而装备业还远低于5%,只有3.34%,离5%还有较大距离。从产业增加值看,旅游业要远高于装备业,达到了2-4倍,2009-2014年,旅游业分别是装备业的3.96、2.91、2.23、2.19、2.37和2.49倍,平表12009-2014山西旅游业与装备制造业统计对比

从二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基础、环境和趋势看,旅游业同样显现出较强优势。由于装备业对人才、技术要求较高,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和先导产业,全国各地都在生产经营,尤其是东部发达、沿海区域具有雄厚实力和领先水平。山西装备业受区位和引资条件制约,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较差,生产集中度低,基础薄弱,中间经过较长的停滞期,缺乏持续性建设和技术输入,从全国竞争看处于劣势。与此相反,山西坐拥富集的与煤储量相媲美的旅游资源优势并占有多个唯一和第一,以现存18 118处古代建筑、120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31 400处地上文物、13 000尊古彩塑、27 000 m2寺庙、道观和墓葬壁画、260处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均居全国首位[16]。可见,发展旅游业所满足的资源区域性、独特性和文化优势要高于装备业需要的条件。由于具有资源禀赋无可辩驳的天然优势,和受中国旅游业火爆推进的大好形势以及产业商品交换方式不同的影响,同样在未享受山西政策、资本重视情况下,旅游业开展要强于装备业。装备业只是在2009年山西产业政策调整后才有了快速发展,这一点从表1可看出,当年其增加值增速只有1.62%,到2010年迅猛达到45.42%,旅游业增加值起伏则没这么大。并且从将来看,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和享受闲暇时光有着强烈的思慕和追求,山西旅游业大有作为。再加上旅游业的绿色、天然、环保性能,因此在寻找主要替代产业时,旅游业比装备业更有中选的理由。

1.2旅游业收入与山西各项经济指标对比

2009年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煤炭需求大量减少,山西下大力气对煤炭企业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2000多个私营小煤矿退出经营。随后2010、2011年煤炭经济整体运行良好,但2012年6月份后,煤炭需求和价格的双重下滑使得山西经济在经历过2013年的下降后,2014年跌入谷底,这一情况可由图表中山西经济增长率和排名显示出来。

表2和图1显示,山西旅游业发展在全国的位次非常稳定,不管是2009年山西经济形势严峻时,还是在2010、2011年煤炭需求旺盛、煤价上涨时,亦或是在2012、2013年煤炭市场低迷以及2014年煤炭无销路时,基本都处在15名左右,这个名次在全国属于中等水平。说明无论山西以煤炭为主体的经济发生着怎样剧烈的波动起伏,山西旅游资源具有恒定的吸引向性。而山西GDP排名在22-24之间,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且有下降趋势,旅游业发展水平要好于整体经济状况。同时也说明,无论山西煤炭产业政策如何调整改良,不管是2009,还是2012年后省政府表22009-2014山西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排名对比

着急救市和为煤炭销售找门路,只要以煤炭为绝对支柱产业,山西就不容易摆脱经济位置处在下游的命运。这一点证明在山西两大先天优势资源开发中,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要强于利用煤炭的情况。在山西旅游业收入排名处于中游水平和位置牢固的同时,人均GDP在全国的位次却在不断下降,从16名降至24名(这两组数据具可比性,虽旅游收入非均值,但其和省人口量关系不大)。2009-2014年,人均GDP下降了8名,说明在我们顽固地动用各种方法和政策挽救、保住、促进煤炭发展的努力过程中,与此截然相反的结果却是山西人均GDP不断地被别的省市区所超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处于下游位置。在2009、2014年煤炭经济最低谷时,对应的城镇居民收入排在第23位,但在煤炭销路较好时候,比如2010、2011年,可支配收入名次也不过是20、21位,比最低值前进不了几名。以上情况说明以煤炭经济为主要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使得山西经济发展横向上不断退后,若要一直以煤炭为支柱产业,将不会改变山西人均收入低水平状况。因此在山西产业转型期,替代煤炭业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而旅游业名次的稳定性显示其具有这一替代优势。

旅游业与GDP在增长率上相比,也具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有趣的是旅游经济与煤炭业增长(代表山西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如图1所示,在煤炭经济增长率最快和排名最靠前(分别是15、12名)的2010、2011年,旅游业增长率排名反而最靠后,下降至23名;而在山西经济增长排在全国下游或倒数第一的2009、2012、2013和2014年,旅游业增长率排名都比较靠前,2012-2014年,分列4、7、11名,2009年排第21名(这与当年举全省之力整改煤炭行业而无暇顾及旅游业有关)。说明了在煤炭业增长衰弱无力阶段,旅游业的解救和重要作用反而凸显出来;而在煤炭业运行良好和全省努力发展煤炭业时,旅游业则处于被忽视状态。在山西,煤炭业享尽了各种产业政策的倾斜和优惠,而旅游业却鲜有这样的待遇。一直未受优待的旅游业在煤炭经济衰弱时显示出的救赎作用以及其增速排名较靠前的状况,说明在山西旅游业具有光明前景。在山西国民经济中,煤炭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情况与经济增长率走势完全一致,第二产业从2009年增加值占GDP的54.59%,下降到2014年的49.7%,降低了4.89%,而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9年的38.92%直升到44.1%,上升5.18%。旅游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从表1看一直较稳定,占有率连续在第三产业中名列第一[17]。第三产业的乘数效应及劳动就业率显然要高于第一、二产业。旅游业以游为中心的聚集人气功能和关联效果较强,其能够促进普通百姓,尤其是偏离于中心城市地区的村民致富,更有利于收入均衡分布。因此旅游业在山西经济的比重、乘数、贡献是具有相对优势的。

尽管山西旅游业在四大支柱产业中具有较好的替代条件,但以上数据仍能暴露其自身一些问题:①旅游业收入在全国排名居中,但居中数值要远低于发达省份水平;②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还不算很高,也不十分稳定;③旅游业增速较快,但对山西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帮助不大,在增速较快的2012-2014年,也挽不住因煤炭收入下滑导致的各项经济指标下降趋势。这些说明山西旅游业对经济带动还需精心策划和努力开拓。根据游客旅游时会选择当地最著名景区的空间行为规律,结合近五年山西37个重点景区节假日游客规模占到总量30%的事实[17],本文认为以山西重点景区为聚焦点,探索和研究其如何促动游憩业、经济增长,对山西具有主导和决定性意义。因此,重点景区拉动经济发展路径的寻找、规划和设计就成为必然和现实的解决之道。

2山西重点景区拉动经济增长特点和旅游业横向比较优势以景区为凭借拉动旅游业增长和促其转型升级,已有较成熟的理论和地区经验。通常做法不外乎是围绕景区发展旅游规模经济,横向联合同类或相似旅游企业,纵向延伸与拓展旅游产业链以及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18-19]。本文意不在继续讨论景区促动旅游业发展的一般机制和山西适用性。旅游业的增长不在乎开发所有一流品质旅游资源,也不在于利用起所有或大部分景区。从重点景区――地区经济增长和从景区――旅游业发展――地区经济增长除了重点景区所具有的聚焦力和吸附性区别外,前者涵括了比旅游业主要为游客服务更宽泛的内容,还意味着一些不曾被旅游业注意和联系的细节、过渡和领域。山西重点景区带动经济发展包括以下几个特点:①利用和发挥山西优势产业资源――旅游和煤炭的影响和作用;②以遍布山西11个地市的37个重点景区为橇板;③消费者主体多元化;④发展的是旅游、休闲、游憩业,或称泛旅游业;⑤从重点景区可为经济服务的被忽视之处和薄弱环节出发,如其周边环境空间价值。

旅游业所具有的带动经济转型功能,使其被列为不少地区的主导和重要支柱产业。本文是在山西全省范围内从替代产业角度来定位旅游业及其作用的,这种舍弃原有支柱产业的提法与别的省份是有区别的。另外,开展旅游业所产生的对已污染、破坏环境的修复作用及旅游交流必然附加的资源保护、自立精神等文化价值,也是本研究的内在深层目的。所以山西旅游业具体省域的需要情况和替代的革命性意义与其他省份也大不相同。发展旅游业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域外游客,山西获得游客青睐的竞争力何在?旅游业的地方特性使其比第一、二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具有一条很独特的优势:消费者对旅游地求新求异的变化性和选择决策的非排他性,因此旅游产品的忠诚度一般是比较低的。消费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达到多个空间的选择,一次不被选择的旅游地并没因此而丧失被游客购买的机会,尤其在旅游如此普遍的当今时代。所以旅游产品不能完全像别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模式来谈竞争力。旅游消费的核心吸引力是产品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换句话说,山西旅游业在和别的省份比较时,并非要实力很强才能推动本省的经济进步,地域资源天然的差异性,使得各个省的旅游业发展不像大部分别的行业那样竞争性和排斥性强。在波特钻石模型的资源、市场、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政府和机遇六个产业竞争力决定因素中[20],山西旅游业优势和突出特点在于其保存完整的大量建筑类旅游资源,在本文带动经济发展的37个重点景区中,建筑类别占50%以上。

3重点景区拉动山西地方经济增长路径

重点景区推动经济发展目前主要通过空间、弱势产业环节和主体三条路径予以实现,即图2中由重点景区开始的右方向示意和走势。发挥其中心辐射和文化、环境影响作用,在空间上开发重点景区周围地带和利用其中的各种旅游资源,包括典型煤矿;在产业链上重点对购买品和演艺进行多方位的设计和普及化的推广;从主体上看,周围地带开发后的服务对象是游客、居民、附近市民等的多元消费群体。图2从右图2山西重点景区促动经济发展循环路径模式图

往左看,满足市场需求后,景区周围地带、产业链环节都会获利,从而推动景区及周围地域游憩业发展,同时居民和商铺店主的收入也会得以保障和提高,继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图2中以重点景区为中心,无论从右往左,还是从左往右,都塑造了一个可逆的良性循环路径过程。

3.1能够发挥重点景区在地域上的辐射和以点带面作用

3.1.1重点景区周围地带的充分利用

利用山西重点景区周围地带时,不能在费时费钱费力搬迁居民、整治环境后,仅发挥了生态绿化和为景区添色的作用,还应该利用景区的旅游强辐射源功能,带动周围地带游憩业增长和经济发展,以使空间地域资源能够充分利用。首先开发周围地带中相关主题的旅游资源,配套同一主题文化特色的旅游要素。这些旅游资源与重点景区具有相同或类似的主题文化特色,表现出易与重点景区整合及明显是重点景区衍生物的特征,体现出以景区为中心的整个地带文化风格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相应地服务及接待设施也应延续和保持这种和谐特征,可增强整个旅游地域的资源垄断性、差异性和难以模仿性。这些资源开发后形成的景点必须与重点景区有机组合或有效捆绑形成一个整体或系列,成为游客乐意选择且很轻松就能抵达的去处。如山西临汾尧庙附近的人造景观华门,由于和尧庙旅游风格大相迥异,多年来从文化和心理上就一直不被游客所接受,希望借光造势而在周围地带中开发的怡呼贝尔草原简直就是惨败。这些景点与尧庙的文化格调是冲突的。二是周围地带旅游资源开发后可以并入容量较小的景区内。如相比其盛名,乔家大院原有景区面积、容量过小,在将复原、复建后的德兴、保元、宁守三堂扩充至原存的在中堂后,从外观基本看不出新旧、原有现有之分,可观赏性和规模还得到加强。再比如洪洞大槐树景区,虽然明代迁民文化意义深远,但原本只是汾河滩上一处外形非常不起眼的小景点,经过开发周围地带中的庙宇区、祭堂区和民俗文化村并将其并入景点后,面积和容量扩大多倍,美学价值、参与性及体验性都大为提高。但景区的这种增容扩张要适度,避免游客不再需要与景区周围区域接触的情况发生,因为仅仅是景区内收入增加是不足够的,还要使景区可以造福和惠泽于周围更大的区域。三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强渗透性和联姻力,与周围地带中的优势产业结合形成新业态,增强重点景区影响力和创收能力。临汾市在尧庙周围地带开发建造锦悦城大型商城就很失败,因为尧庙在城市郊区,商业并非其所处位置的优势产业,这种只服务于市民的建设缺乏与旅游业的融合特征,也缺乏尧庙的旅游文化风格。

3.1.2重点景区附近煤炭资源的旅游利用

山西境内80%的县域拥有煤矿。通过重点景区的发展促动煤矿、旅游资源的开发,将重点景区与废弃或正在生产的煤矿联系到一块,起到促进两大优势资源产业融合和以点带面的经济作用。提出这一点基于以下市场需求:山西“煤海”声誉名扬天下,无论省内还是省外游客,都有目睹和感受的愿望,因为煤矿位于山上,远离人们生活环境,甚至省内游客也很少见到。对于煤炭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不能大面积展开形成批量景点,因为山西煤炭虽分布广泛,却是省域范围的优势产业,资源相似性较高。因此显然不可能在只要有重点景区的县市都开发煤炭旅游资源,相互间应分隔一定的必要距离,但这个数量要大于地级市的个数,同时与重点景区不宜相距过远。在开发时还要突出各个煤炭景点的不同特色,如煤种类的区别,煤层分布深浅程度的差异,以及岩矿环境的相异等。第二,山西煤炭景点必须要与重点景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避免孤立或脱离旅游线路的状态,需要在重点景区活动中安排、穿插对煤炭景点的介绍、宣传,并为游客的抵达提供便捷。如大同云冈石窟附近的晋华宫矿山公园,是目前山西仅有的三个与煤炭相关的旅游景点中规划最好的,但利用率却极差,示范效果很不成功。石窟游客量不断攀升,可相距甚近的晋华宫煤矿景点却十分冷清。其实矿山旅游是对云冈石窟观赏的很好补充,在晋华宫煤矿的山头,专门设有观赏石窟全景的远眺点,可以对其全貌概览,有易于形成完整印象。如果从区域发展旅游高度上,这两个景区之间可以建立多样而必然的联系,重点景区也有义务将自身旅游效益延伸到更大范围内。因此云冈石窟在导游词中要相应展示煤矿的风采及对于石窟观赏的重要位置,并在二者之间搭配紧密联系的轻便型交通工具,使之连为一体。三是煤炭景区要开发出活泼灵动、收益较高的各种参与式游憩项目。山西目前三个煤炭景点,利用的都只是井下探秘游。这种活动的操作需要较高技术,票价不低,对游客数量还有下限设定,受众有限。因此还应开发煤矿的地面及建筑、库房的开阔空间和设备装置的高大形象,形成多功能的旅游价值。如煤矿山头上欣赏风光的价值,运煤的火车厢及轨道的怀旧和工业情感价值等。整治后的生态环境+工业文明的实物标记,还可以成为举办各种露天聚会、婚礼和野餐,以及摄影、艺术情调展示的良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