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优势范例6篇

煤炭产业优势

煤炭产业优势范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煤炭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

一、科学发展观与山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一)国家政策对山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导向作用

国务院决定于2004年至2006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和土地等资源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这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重大举措。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煤炭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长期大规模、超强度的开采,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社会效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优化山西煤炭产业结构的紧迫性,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尽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直接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二)煤炭产业结构优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度很高,这种状况使得山西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首先是经济结构单一,就业结构单一,一旦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的局面,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受严重的打击;其次是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地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第三是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教文卫发展滞后,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尽快优化山西煤炭产业结构,改善城市软、硬件环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到实处。

二、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山西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它是在国家实施优先发展工业战略的强力推动下,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逐步形成的。建国以来山西一直肩负着支援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任,国家每年从山西平价调出大量的煤炭、电力、焦炭、化工原料等产品。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特殊历程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为今日山西经济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资源的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比较粗放。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每年排放大量的瓦斯气、粉煤灰和煤矸石,焦炼工业资源浪费严重,煤焦油、粗苯等化工产品回收率很低。大量与煤炭相伴生、共生的其它矿产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据估算,山西每开采1吨煤,就要消耗与煤伴生、共生的各种矿产资源8吨,这些与煤相共生、伴生的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几乎都被白白浪费掉了。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

山西煤炭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煤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为: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山西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深度加工产品比重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气除尘脱硫净化、煤基合成汽油等煤炭开发利用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则处于空白状态。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外部不良经济状况日益突出

山西省20多年的能源基地建设,大规模开采煤炭,造成矿区土地塌陷,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触目惊心,并因此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据测算,山西省每挖1吨煤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损失约为61元,保守估算,1978~2004年全省产原煤70亿吨,生态环境损失约5000亿元左右。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外部不良经济状况日益突出,进而使得山西煤炭产业的后续发展能力不足,山西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能力受到极大削弱。

(四)安全保障程度差,生产事故频发

近两年来煤炭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煤炭价格一路上扬。一些非法煤矿及中小煤矿为了牟取暴利而在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情况下,无视政府监管,拒不停产整顿或者停而不整,继续违规生产。这些煤矿普遍存在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并且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煤矿安全生产连着千家万户,也与地方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产业由于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生产集中度低,中小煤矿安全设备落后以及安全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造成煤炭企业生产事故频发,煤矿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充分认识到全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确保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

三、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煤炭资源丰富

山西煤炭资源的探明储量达260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煤炭的调出量占全国交易市场的三分之二,而且煤炭的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炼焦用煤占全国57%,无烟煤占全国43%。煤气已经探明的储量达10万亿立方米以上,占全国已探明产量的三分之一多。山西每年炼焦炭所排放的焦炉煤气大约有100多亿立方米,煤焦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些优越的自然赋存条件为新时期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地位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增加。但是我国能源资源的现状是: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水力、核能开发的投资力度难以满足。从这些因素看,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会降低,煤炭产业将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从这种能源需求状况来看,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十分突出,要充分发挥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煤炭产业的结构优化就成为必然。

(三)煤炭市场旺销

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相对缺乏,煤炭成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左右。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年,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时,由于国际石油供应趋紧,油价一路攀升,国内石油消费受到抑制,一些生产单位开始考虑更多的采用石油替代品,煤电、煤炭液化产品消费增加。另外由于安全生产原因对大量小煤矿的关停并转,也使得煤炭的市场供应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煤炭市场将保持旺销态势,这为煤炭产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山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是实现地区经济的必然选择。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较好的重工业基础,具有大规模发展煤炭工业的有利条件。山西不可能离开煤炭资源优势谈发展,而在于如何把握好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克服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目前特定的煤炭生态环境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山西煤炭产业结构,实行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途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产业资源利用率

山西要实现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必须摒弃以“资源―――产品―――废物”为特点的单向式直线过程的发展模式,而要代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的发展模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发展煤炭及其相关产品的综合利用,是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山西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具体来讲,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与煤共生伴生矿产。大力开展煤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利用,是缓解环境压力、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有效途径,是国家能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二是要充分利用好煤炭在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对废气废渣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是发展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关键。

(二)延伸煤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据有关学者研究,如果将煤炭作为燃料所产生的价值视为1,制成焦炭可增值50%,提取煤焦油可增值10倍,加工成塑料能增值90倍,合成涂料增值375倍,制成药品增值750倍,而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可增值1500倍。而且,产业链延伸可使煤炭产业结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优化升级,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生产深加工产品的方向发展,由采掘业占优势向资源深加工业占优势的方向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占优势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促使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山西省要把煤炭产业的结构优化转换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以科技为先导,在有效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焦等资源的深加工,着力培养和发展煤化工、煤电一体、煤机合成油,煤成气和焦炉煤气的开发利用,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实行煤电、煤气等上下游产业联营;在发展煤、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煤炭产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真正使山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是资源的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十分紧张,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和模式,不仅有损于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悖于于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要努力建立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体系,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体系,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控制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围之内。

(四)以人为本,狠抓煤炭产业安全生产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没有人的安全,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人的生命安全是社会和谐最基本的要求和条件。和谐需要稳定,稳定需要安全。煤矿矿工生命的安全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煤矿的安全,就没有煤矿矿工生命的安全,就谈不上以人为本,也就谈不上煤炭工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问题突出,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任务更加重大。要彻底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构建煤矿安全保障体系,从国家、地方、企业三个层面落实煤矿监管职责;还要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地方财政专项列支配套资金并同步到位,企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三要加强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培训、定向培养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王智杰. 对山西朔州煤炭工业发展思路探析[J]. 煤炭企业管理,2005.(1).

[2]张新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J]. 生产力研究2005.(6).

[3]于尚仁.构建煤炭资源节约标准的社会环境[J].大众标准化, 2005.(9).

[4]史海英,聂锐.江苏省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发展论坛, 2005,(3).

[5] 张莲莲.山西洁净煤技术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 中国能源, 2003.(6).

煤炭产业优势范文2

关键词:煤炭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的煤炭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煤炭生产量超过了煤炭市场的容量,煤炭经济产业增长速度减慢,企业发展的重点与核心应该是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好产业升级工作,煤炭资源是煤炭经济发展的根基,应该对这方面有一个充分了解。

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程度及前景

煤炭资源开发程度侧重于现在不同区块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勘查资源量部分占全部资源量比重能够反映勘查程度高低,因此应该区分清楚程度低的与程度高的。根据一系列的调查与数学计算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的深部煤炭地质勘查程度总体表现是:华北、东北以及内蒙古东部的勘查程度较高,其他省份的勘查程度较低或者是没有勘查工作。在上述这几个大的分区中,五个省份的勘查程度最高,有辽宁、吉林、苏北、山东以及皖北五省区,河北河南等四省较高,内蒙古东分区最低。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程度具体情况是:黑吉辽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华南次之,甘青分区与滇藏分区开发程度低,煤炭开发程度最低的仍旧是蒙东地区。煤炭资源前景反映了不同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在时间方面的长短差异,煤炭资源前景又分为较近时期与较远时期的资源前景。通过一些数据,我们能够得出:在未来较短一段时间内,我国三个分区的煤炭资源前景比较广阔,分别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陕西山西分区以及北疆分区;黄淮海分区与云贵川煤炭资源前景次之,资源潜力还行,但是黑吉辽分区以及甘青分区的资源前景是比较暗淡的,华南分区以及滇藏分区几乎没有资源前景。

二、我国煤炭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煤炭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趋势

我国煤炭经济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结构与发展模式出现了转变,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性质,加之国家对高能耗产品的限制性生产,煤炭需求量也逐渐下降,煤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煤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推广洁净煤技术,进行煤炭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促使煤炭从单一产品、低质量向多品种、高质量转变,发展清洁煤产业。我国的煤炭经济产业顺应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潮流,已经进行了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革,表现出了很强的煤炭结构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煤炭洗选。我国工业化初期的煤炭经济发展方式非常粗放,没有洗选过程,之后的消费者虽然提出了一些要求,洗选的煤炭有了一定比例,但总的来说洗选煤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上世纪80年代,主要产煤国对煤炭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并积极响应环境保护立法的要求,使得洗选环节成为煤炭生产的必要程序,一些发达国家的煤炭原料清洗率已经达到了较高比例。我国的煤炭经济也又原来的粗放型向知识集约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煤炭燃烧效率,煤炭清洁技术得到了充分的产业化。我国在优化煤炭资源结构的同时,也在矿区开采了一些煤共伴生矿物资源,例如铝矾土、煤层气等等,也开发了一些综合利用项目,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煤炭资源结构优化还体现在延伸其产业链,使得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产业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规模经济,积极开设经营煤炭相关的多元化公司,形成一套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如太原煤气化公司就是这样一种经营模式。

(二)煤炭经济产业要素市场化趋势

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在内容上可以划分为资源性管理与资产化管理,两者具有不同的管理内容,资源性管理更加注重煤炭资源的物质形式管理,管理内容主要是:资源权属管理、增存量管理等等,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通过行政化手段来实施资源性管理,这种形式的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权属不清楚,煤炭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这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但是煤炭不同开采主体间的产权关系并不明确,因此煤炭产权归属权就成为了一个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方法手段,将煤炭资源由原来的计划生产与销售变为市场化生产与销售,首先对评估煤炭资源价值,之后对其实施市场化与资产化。煤炭资源管理的资产化管理,是一种具有更强市场化特质的管理模式,这里的煤炭资源直接就是一种商品,商品进人社会进行再生产,并获取收益,实现资源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实现其收益最大化,煤炭资源管理也在向着市场化方向转变。煤炭产业的市场化另一表现就是资本的市场化,我国以往的煤炭资金多数来源于国家财政支持与投资,煤炭企业也从银行中贷款以支持其煤炭生产与运营,所欠债务也是比较多的,这种资本借贷融资方式下,我国多数国有重点煤矿资产负债率较高,融资的成本与风险也是比较高的,煤炭企业竞争力下降。我国后来资本市场发展发育加快,出现了各种融资渠道,例如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等,这些都为其发展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煤炭产业经济资本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

三、结语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而特殊的产业,为我国的能源保障做出了一定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产业结构都出现了调整与升级,煤炭产业也不例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煤炭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煤炭产业要素日益市场化,发展更加注重内在质量与素质,发展更加顺应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刘虹.煤炭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与建议田.宏观经济管理,2012(05).

徐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及其途径田.湖北社会科学,2022(09).

煤炭产业优势范文3

一、准确把握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供需失衡,供大于求,新能源替代作用日趋突出,煤炭产能过剩,煤炭市场早已经转变为国际化竞争,煤炭市场持续低迷,调整能源结构势在必行。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未来消费总量会增加,但增速会明显放缓。我们应实事求是分析产能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山西是煤炭大省,煤炭是山西的主导产业。煤炭作为山西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不仅是产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山西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煤炭大省的作用。

新常态下我国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所面临的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家间能源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强化等挑战和随着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煤炭开局西移、以及经济增速换挡、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变化,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区域优势、煤种优势和开发环境优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充分认识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客观分析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科学确定山西省“十三五”煤炭产能产量目标,各大型煤炭企业不能再走以往粗放式扩张发展的老路子。

二、在增强我省煤炭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下功夫

2011-2015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分别为1.82、2.9、3.27、2.91、2.04亿吨。国家鼓励使用境外资源战略政策不变,虽然进口税费有提高,影响也不太大,煤炭进口仍将是影响我国煤炭市场的重要因素。国内煤炭企业受国际影响应放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对照周边省份以及国际,山西省煤矿企业劳动工效低,应找好对比参照系。天然气市场在今后一段时间为过剩,澳大利亚天然气生产已经具备出口条件,国际原油价格低,整个原油市场比较宽松,对比两种资源,给煤炭市场敲响了警钟。国家核电、新能源发展很快,必将对煤炭市场带来很大冲击和压力。

我们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分离办社会职能、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继续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实现“企业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有效增强企业活力,想方设法提高煤企的国际竞争力。

三、全力谋划好安全生产,着力破解安全生产难题

从客观上看,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自然灾害也在增加,特别是重组整合矿井,资料不清、灾害不明等问题依然存在,水、火、瓦斯等灾害和隐患比较突出;从主观上看,一些煤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还存在;从生产经营上看,受当前煤炭市场影响,一些生产矿井的煤炭销售不畅,生产时开时停,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的正规循环作业,给煤矿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2015年全省煤矿死亡人数同比增加,重大事故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应充分、仔细谋划好“十三五”期间的煤矿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继续实施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程。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研究解决瓦斯和水害防治的难题,做好瓦斯抽采利用和水害防治这两篇文章,严防瓦斯、水害事故发生。

四、推进我省煤炭安全绿色开发

“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纳入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煤炭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要继续完善煤矿清洁生产标准,研究建立清洁生产“领跑者”制度,加强矿区环境保护,应安全绿色的理念贯穿于煤炭开发的全过程。继续鼓励煤炭洗选,提高洗选比例,提升商品煤质量,提供清洁煤炭产品。积极推动煤炭科技创新,积极推广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绿色高效充填开采、无煤柱连续开采、保水开采、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矿区地表修复与重构和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绿色开采技术,提升煤炭开发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研发高效建井和快速掘进、智能化工作面、特殊煤层高回收率开采、煤炭地下气化等技术,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对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强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改善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安全生产,保证安全投入,更加注重职业健康防护,杜绝重特大事故,提高职业健康水平。煤炭开采中的煤矸石、矿井水、煤矿瓦斯以及共伴生资源,要抓好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煤层气作为清洁能源,要统筹重点项目和输送管网建设,推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

五、推进我省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现在社会上“去煤化”的声音主要是针对煤炭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十三五”时期,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着重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煤炭分级分质转化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先进煤气化、大型煤炭热解、焦油和半焦利用、气化热解一体化、气化燃烧一体化等技术,开展3000吨/天及以上煤气化、百万吨/年低阶煤热解、油化电联产等示范工程。二是开发清洁燃气、超清洁油品、航天和军用特种油品、重要化学品等煤基产品生产新工艺技术,研究高效催化剂体系和先进反应器。三是加强煤化工与火电、炼油、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转化、燃料电池等相关能源技术的耦合集成,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利用。四是研发适用于煤化工废水的全循环利用“零排放”技术,加强成本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完成大规模工业化示范。五是进一步提高常规煤电参数等级,积极发展新型煤基发电技术,全面提升煤电能效水平;研发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等新型技术,不断提高污染控制效率、降低污染控制成本和能耗。

六、推动我省煤炭工业创新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解决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不创新就没有安全,不创新就没有效益,不创新就不可能走出困境,必须走“革命兴煤”、“创新发展”之路。

当前,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十三五”应推动设立煤炭科技重大专项,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要按照“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的要求,重点突出地推动煤炭科技创新。应用推广岩巷掘进、工业机器人、小型煤机、矸石不上井等工艺技术,重点提升煤炭生产效率;示范试验煤矿大数据体系、水介质液压支架等技术,着力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和煤炭清洁生产水平;集中攻关采煤机、煤机控制以及煤中有害元素洗选等工艺技术,既侧重行业发展共性问题,又重视局部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大型煤矿项目为依托,推进成套国产化重大装备优化应用,提升装备可靠性与稳定性。要关注“互联网+智慧能源”,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煤炭行业大数据平台,实施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工业深度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煤矿清洁生产,改造传统煤炭产业。依托科研院所,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能留得住人才的科研激励机制。

七、继续重视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创新

“十二五”以来我省在创新煤炭工业管理体制上做了大量工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议“十三五”对这些创新思路和改革措施进一步梳理、归纳。如,如何进一步加强和优化资源、开局、结构管理,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等;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强全省煤炭工业运行监督管理、指导企业适应市场、顺应市场、引导市场,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在推动山西省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效率效益,做优做强要有一些新的思路。

八、我省三大煤炭基地的传统煤种优势定位应重新考量

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和煤炭利用技术的不断更新,晋东无烟煤、晋中炼焦煤、晋北动力煤不再拥有传统煤种品牌优势。晋北动力煤基地侏罗纪煤已经基本采完,石炭二叠纪动力煤优势不复存在;海外焦煤市场替代很快,晋中炼焦煤是否还是优势煤种;晋东无烟煤传统做化工用煤,特别是化肥生产用煤,现在长焰煤也可以替代。应结合当前形势,对三大基地给予客观分析和准确定位,扬长避短。

九、科学控制我省煤矿产能,严格实现总量控制

国家已经着手对14个基地进行战略调整,核心是压缩产能。山西的三大基地主要是稳住产能,从煤质来看,是否具备扩能的条件。我省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增加、销售收入降低,这就充分说明了单纯依靠“量”来发展值得商榷。

山西省煤矿产能应进行分类,把能发挥效益的煤矿、资源枯竭的煤矿摸清楚,在摸清全省煤矿情况的前提下,确定新上煤矿项目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就好有针对性的上新项目,“十三五”我省煤炭产业还是要发展。总之,山西省要把总量控制好,实现产需的基本平衡。

十、省属煤炭企业间再整合,进一步提高大集团竞争力

建议省政府在现有煤矿布局的基础上,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企业开发或一个集团开发多个矿区的原则,对省属七大企业集团在省域范围内原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主体企业的二次整合,以减少异地煤矿涉煤项目重复建设,降低异地煤矿管理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有效利用大集团业已形成的区域煤炭经济优势,提高这些异地煤矿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煤炭产业优势范文4

【关键词】 煤炭产业 集团化战略 分散型产业

一、我国煤炭资源现状与我国能源构成

根据1991年到2005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及其构成表(表1)和同期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表(表2)所反映的近十五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可以清楚的看出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二、煤炭产业走集团化道路的必要性

1、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够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

煤炭产业通过走集团化道路改变 目前 我国煤炭产业竞争主体过多而造成的资源无序开采、市场无序竞争局面,还能把我国煤炭 企业 的经营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到最有利的地方投资办厂,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在国外设立销售 网络 ,占领市场,直接销售,或集资放贷,多种经营,提供服务;由单纯的商品出口转向发展跨国公司(企业)的外部市场贸易条件和内部先天优势,并将我国急需的优质煤炭供应国内,延伸我国的煤炭资源供应链,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可持续性,延缓我国资源的紧张形势。

2、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有助于解决我国煤炭产业 发展 过程中产生的各类 问题 4、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三、煤炭产业走集团化战略的可行性

1、客观条件

从客观上讲,一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布局为实施集中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00年末,我国有煤炭探明开采储量2000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煤炭产业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重要基础。二是国内外煤炭企业和行业外其它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实施集团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示范。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如俄罗斯、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都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占有垄断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业集团。 2、主观条件

从主观上讲,党和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和力度,为我国煤炭工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方向。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较为明确指出,要在培育和壮大企业集团上寻求突破,加速资产重组和企业并购,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秀企业家集聚,发展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培养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

四、结论

煤炭产业走集团化发展战略符合当前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符合煤炭企业自身和发展战略要求,符合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目标要求。在我国煤炭产业现有的发展情况以及政策之下,实施集团战略也是可行的。因此,有理由认为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参考 文献 】 [2] 国家经贸委:《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3] 仵自连:我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原因及对策,经济经纬[J].2006,4。

煤炭产业优势范文5

关键词:煤炭;销售;策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树立全新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现阶段,我国煤炭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煤炭企业销售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在此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制定科学的销售策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首先,煤炭企业应当树立以销定产、以款定销的全新营销观念,摒弃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旧观念,重视煤炭营销的重要作用,使企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同时,在明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基础上,对煤炭企业营销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其次,细化营销市场,在认真分析煤炭行业形势的基础上,找寻新的发展机会。现阶段,煤炭企业应当树立“卖方市场”的经营观念,力求生产出品种多样化的新产品,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所以,煤炭企业营销应当牢固用户第一的服务思想,深入市场调研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搞好煤炭企业生产,制定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引导煤炭销售策略的正确制定

随着煤炭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煤炭企业应当全面掌握市场动态信息,对煤炭市场作出科学预测,以利于及时调整和制定煤炭营销策略。我国煤炭企业要充分发挥煤炭信息统计工作的作用,重点收集、整理市场信息,包括产品质量信息、产品购销信息以及煤炭行业经济发展信息等,强化对市场结构、产品流向、需求弹性、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煤炭企业自身的产量、煤质、煤种以及价格等情况,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明确产品合理的市场定位。通过定期分析和预测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信息,从而达到引导煤炭销售的目的。在市场信息收集环节,煤炭企业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其一,煤炭企业应当及时收集煤炭市场需求总量及其总量变化趋势的相关信息,用户对煤炭产品品种、质量、运输和服务的要求信息,用户对煤炭价格承受能力的信息,用户对本企业信赖度和满意度信息;其二,煤炭企业应当及时掌握煤炭生产供应总量,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定位,销售策略的实施效果,销售渠道是否畅通,交通运输条件情况,市场形势变化对企业销售的影响等。

三、开展技术创新,运用品牌优势提升销售业绩

技术创新是新时期下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煤炭企业应当通过煤炭技术改进与创新,提升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从而以产品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煤炭企业应强化内部管理,实施“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战略,探寻降低生产成本的合理路径。同时,企业应当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地调整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以及促销策略,进而在稳定老用户群体的基础上,拓展新的用户群体;其次,煤炭企业应当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品牌优势。由于市场上煤炭产品的差异性较小,仅仅因开采方法、加工转化的技术装备不同而略有差别,所以很难实现煤炭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煤炭企业应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施品牌产品销售战略:一方面企业应当引进当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开采工艺和技术,并不断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借此来推动煤炭开采工艺的创新和发展,并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市场对于煤炭产品的需求,并对本企业的煤炭产品形态以及状态进行改变,借助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出产销对路的产品,以此来对企业的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始终保持并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优势,进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制定灵活的销售价格战略,增强煤炭企业市场应变能力

长期以来,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其价格弹性较小。所以,煤炭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制定灵活的销售价格战略,因时因地调整煤炭产品价格。销售部门应当实施地区差价、优质优价、长期用户与零散户浮动价、新老用户不同价、淡旺季及时调价的营销策略,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使其在不同时期均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煤炭企业在制定销售价格时,要遵循市场营销供需双方双赢的原则,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进行定价,力求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建立高素质营销队伍,提高煤炭企业营销整体水平

首先,煤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运营情况,成立营销组织机构,并设置独立的营销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企业煤炭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煤炭企业应当重点培育一批能够熟悉生产业务、掌握经营管理方法和销售公关技能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工作潜能,使其成为企业营销的形象代表;其次,构建科学、公正的营销人才评价体系,为营销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煤炭企业应当定期组织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重视对优秀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利用,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再次,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煤炭企业应当实施培训、考核、待遇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将营销人员的营销业绩与其自身经济利益相挂钩,落实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并定期开展评先进、树标兵等活动,从而调动起营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营销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结论

总而言之,煤炭企业应当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在认真分析市场行情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制定科学的销售策略,以稳定老用户为根基,拓展新用户群体。煤炭企业要利用技术创新、品牌产品营销、销售价格灵活变动等策略,适应市场新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彩.浅谈煤炭销售供应链管理[J].中国经贸,2011(08).

[2]纪叶清.国有煤炭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浅议[J].商情,2010(26).

[3]周康.煤炭企业销售渠道管理策略探究[J].现代营销,2012(03).

煤炭产业优势范文6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有关资料表明,煤炭资源按目前的开发利用速度计算,还可以利用200多年,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煤炭资源城市,早晚都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我国建国以后形成的煤炭资源城市有63所,有的已经资源枯竭,有的即将枯竭。国家发改委2009年3月5号公布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又有山东省枣庄市、安徽省淮北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辽宁抚顺等一批城市位列其中。不仅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资源趋于枯竭,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文化观念落后等问题。属于青壮年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也大多数主要依赖资源的开发,而且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较严重等共性问题。因此,无论是从解决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是从长远来看,解决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最终枯竭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都必须把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摆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实现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

要解决好煤炭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总体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煤炭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也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必须遵循的科学理论。根据这个科学理论,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此为指导,处理和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煤炭资源有限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要,产业结构单一与多样化发展滞后,煤炭资源利用率较低与煤矿布局不合理、集约化经营不够,煤炭资源型城市潜在优势发挥不足与缺少特色产业,矿区环境破坏最严重与生态保护矛盾大等诸多关系和问题。

要处理解决好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重点遵循以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行适度开发的战略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约占75%左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性比较强,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源,降低煤炭、石油等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对于延长煤炭资源的可利用时间,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要通过对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科学评估和论证,制定优化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发展战略,对煤炭实行适度开发。对一个省区和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讲,也要加强对煤炭开发活动的科学论证和评估。在保证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对煤炭资源储量的大小,埋藏的深浅,品位的高低,开采强度和环保等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区域性和矿区合理开发的规划。把开采量限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通过实行适度开采战略,既能保证煤炭资源开发恰当的服务年限,保证经济和社会对煤炭资源的消费依赖,又可以为替代产业的发展赢得时间。煤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科学适度开发的指导,把矿区煤炭生产的科学接替规划制定作为对矿区领导集团考核的重要指标,与领导集团的政绩挂钩。防止煤矿企业在开采时,片面强调产量增长,不合理的加大开发强度,造成丢肥拣瘦的短期行为,忽视煤炭回收率的提高。

二、深入推进兼并重组、大力实行集约经营

在各矿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资源利用率较低、环境坏破较严重、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小矿,虽然从上世纪末以来,国家对煤炭企业实行了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的政策,使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煤矿数量大大减少。掠夺性、毁灭性、破坏性开采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合法经营的小矿,通过兼并和资源整合,生产规模扩大,单井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有的省区煤矿生产布局不合理和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大,安全生产无保障的小煤矿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山西为例,到2007年底,矿井数量2840多,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还占70%,煤炭粗放开发的模式没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据测算,小煤矿资源回收率15%左右,仅相当于先进水平的四分之一,按小煤矿年产3 5亿吨计算,每一年仍然要浪费10亿吨左右的资源。除山西省以外,其他省、区还有一些矿区不同程度存在布局不合理和管理落后的小煤矿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要深化改革,深入进行煤炭资源的整合和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实施煤炭企业“大进小退、优进劣退”,有计划的组织管理先进的大型煤矿兼并中小煤矿,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矿,让优质煤炭企业做大做强,让资源浪费、管理落后的小煤矿退出,从而实现煤炭产业的升级,从体制上保证煤炭资源的高效回收和利用。

(二)实行集约经营管理战略。首先,要推进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国家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在有效保证煤炭资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考虑矿区的合理布局和重心的科学转移,相对提高煤矿资源开发的集中度;其次是扶持、鼓励发展大型矿业集团,提高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及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力,相对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保护成本,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在煤炭资源型城市打造集约经营平台。山西晋城市在推进城市转型中,立足集约发展、优化布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市着力打造集约经营平台,规划建设了15个工业园,总面积达16.5万亩,累积投资5.39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园区为平台,加强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通过筑巢引凤吸引了包括台湾富士康、丹尼斯、香港豪德、华润、联盛、中海油、中石化、国投、中煤、华能、鲁能、雨润、保利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使园区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显著提高:第四,在煤炭企业大力推行集约化经营模式。努力推进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大力推行采掘机械化开采,科学布置采煤工作面,提高工作面单产水平。科学进行运输提升系统改造,大幅度提高运输提升能力,积极引进吸收先进的洗选设备和技术,提高洗选能力。结合煤矿实际,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煤矿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集约经营提供保障。

三、实行渐进式多元化发展

单纯依赖煤炭资源发展,产业结构单一,煤业独大,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 征和弊端。煤炭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未雨绸缪。从矿业开发开始,在发挥主导产业的同时就要制定和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青年和中年矿区更要把多元化发展摆到重要日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转型。培养新的产业支柱,在这方面,一些矿区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由单一的煤炭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的发展模式转变,实施“煤、焦、化、电、盐”一体化。一个以煤业为主,多个支柱产业逐步成长起来的格局初步形成。抚顺是著名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产煤已有百年历史,由于该市调整产业结构动手比较早,在可采资源逐步减少的同时,大力发展替代性产业,现在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电子、建材等重要产业支柱,形成了新的综合工业体系,成为辽中南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顺利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其成功经验为其他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渐进式多元化发展,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矿区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的情况,可采取产业链延伸、新型产业植入,新主导产业扶持多种方法。产业链延伸就是要拉长煤炭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业,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对那些资源储量大,开采成本比较低的矿区,这种转型方式优势明显。如山东济宁市在煤炭资源开发正处盛期时,利用其优势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利用煤炭资源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本市煤炭、企业等生产要素资源,围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三大产业链主攻“醇、苯、酸、烯”等产品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煤化工产业群。新型产业植入就是对适合本地发展并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新产业的建立和发展,这种“外生型”转型方式对于资源枯竭及开采成本比较高的资源型城市比较适合。新主导产业扶持是指煤炭资源型城市通过从现有产业中遴选出发展前景广阔,产业带动大的产业,大力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和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属于“内生型”转型方式。这种方式对那些除资源开采优势产业以外,其它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比较合适。

总之,渐进式产业多元发展,从矿区建设开始、资源型城市雏形阶段就要把多元化发展摆上日程。长计划短安排,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前就形成可替代的产业和多元化格局。同时产业多元化还要根据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四、依托优势,打造特色

煤炭资源城市要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具有特色的新兴产业,对于顺利实现产业替代至关重要。特色专业打造应扬长避短,充分所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煤炭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等。实践证明,这是顺利实行产业替代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正确路线。

六盘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他们未雨绸缪,依托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施特色产业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依托生物资源多样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地方特色食品加工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培育出一批品牌。依托气候优势,打造中国“凉都”,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旅游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和特色农业成为了新的经济支柱。

依托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一是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全面审视和善于挖掘本市具有的优势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非物质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文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既包括硬资源也包括软资源;既包括已经开发的显现性资源也包括潜在隐形资源。在全面分析、审视的基础上,找出可以依托的优势,为特色资源开发奠定基础。二是在特色产业培育中要注意品牌打造。既要树立产业品牌意识,强化产业品牌打造理念,又要对品牌打造提前谋划,制定方案,分布实施。使产业品牌从一出生就实现优生优育,健康顺利成长。三是特色产业培育,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要着力为打造产业品牌创建平台,为企业品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为产业品牌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实施绿色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