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范例6篇

医疗安全相关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范文1

医疗器械自查报告范文(一)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用药品医疗器械有效,我们针对上级文件精神,针对上级文件下发的《栾川县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局开展对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我院特组织相关人员重点就全院药品医疗器械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

医院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安全管理组织,把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的管理纳入医院工作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医院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药品医疗器械相关制度:药品医疗器械不合格处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储存、养护、使用、维修制度等,以制度来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

二、为保证购进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杜绝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进入,本院特制订药品医疗器械购进管理制度。对购进的药品医疗器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供应商所具备的资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三、为保证入库药品医疗器械的合法及质量,我院认真执行药品医疗器械入库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四、做好日常保管工作

五、为保证在库储存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我们还组织专门人员做好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维护工作。

六、加强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的管理,防止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进入临床,我院特制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如有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应查清事发地点、时间、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基本情况,并做好记录,迅速上报县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局。

七、我院今后药品医疗器械工作的重点

切实加强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工作,杜绝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时间发生,保证广大患者的用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打算:

1、进一步加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落实相关制度,提高医院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责任意识。

2、增加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工作日常检查、监督的频次,及时排查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服务患者,不断构建人民医院的满意。

3、继续与上级部门积极配合,巩固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工作取得成果,共同营造药品医疗器械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医疗器械自查报告范文(二)自铁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铁西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整治动员大会”后,我院积极参与配合,立即组织成立自查小组,对全院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摸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1.人员管理:我院药品药械工作都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并定期进行医药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培训,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组织直接接触药品药械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健康档案。

2. 职责管理:我院已建立的管理制度包括:药品药械采购验收制度;药品药械出入库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药品调配和复核制度;药品药械保管和养护制度;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上述各项制度完备、合理、可行,且有相应的执行记录。

3.药品药械购销管理:我院由专业人员分任采购、质量验收等工作;能够从合法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药品及医疗器械,并与供货企业签定质量协议,具有合法票据;验收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制定的出入库验收制度和操作程序验收药品药械,保存有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

4.药局管理:我院设有综合药局,安全卫生,标志醒目;药局划分有相应功能区域,做到药品按剂型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局内设有防鼠及防蚊虫设施;药剂人员在调剂处方时能严格审核,按照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调配,并按要求每日检查药品,如遇破损或过期药品报由专人统一处理,并仔细登记。

5.药库管理:我院药库分区鲜明合理,药品存放距离适宜,能按要求分类、分剂型在常温下存放药品;管理人员能严格按要求保管药品;药品出库时遵循“先入先出”原则,记录完整。

以上即为我院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工作的现有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进一步完善。

医疗器械自查报告范文(三)我院遵照X区X食药监发【20**】27号、29号文件精神,组织相关人员重点就全院药品、医疗器械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管理责任

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安全管理组织,把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纳入医院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药品、医疗器械相关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储存、养护、使用、维护制度等,以制度来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安全。

二、建立药品、器械安全档案,严格管理制度

制定管理制度,对购进的药品、医疗器械所具备的条件及供货商所具备的资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保证购进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杜绝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进入医院。保证入库药品、医疗器械的合法及质量,认真执行出入库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安全使用。

三、做好日常的维护保管工作

加强储存药品器械的质量管理,有专管人员做好药品器械的日常维护工作。防止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进入临床,特制订不良事故报告制度。如有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应查清事发地点,时间,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基本情况,并做好记录,迅速上报区药监局。

四、为诚信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失信行为予以惩戒

加大行政、医疗问责力度,加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教育培训,落实责任,安全治理。

医疗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范文2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2013年全省、全市、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通过开展“医疗安全年”活动,达到“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的目标。

二、活动主要内容

(一)加强岗位教育培训,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开展以“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为主题的岗位技术大练兵活动,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拓展医护药技岗位培训内容,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组织急危重病抢救技能、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等专题讲座,开展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比,规范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围绕“医疗安全年”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大力宣传医疗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安全,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强化院长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科室建设和规范管理,围绕医院管理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加大明察暗访力度,重点对急诊急救、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手术分级管理、医疗技术准入、病案质量、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危急值报告、辅助科室病人抢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薄弱环节进行检查,认真查找安全隐患,不断整改提高,推动病人安全目标和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各医疗机构要以“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和“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充实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专人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承担起质量控制管理职能,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指标的分析与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临床科室自我管理能力和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三)规范诊疗行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知情同意制、病例讨论(包括术前、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等)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等,加强医患沟通交流,落实各项病人安全目标。各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2013年版)》,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积极开展病历质量展评活动。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重大手术报告与审批、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加大对外科医师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依据考核情况授予相应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四)加强执业管理,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认真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和《护士条例》等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严格医疗、护理、检验、药剂、影像等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核,做到持证上岗,依法执业。认真贯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尤其是手术和植(介)入医疗技术项目的备案审核,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各医疗单位要认真做好医疗技术项目的自查审核工作,并及时报注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落实病人安全目标。以贯彻落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手术室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等为重点,积极开展“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全员培训、岗位练兵和知识竞赛活动。加强对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内镜室、重症医学科等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全区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考核评估,对血液透析开展专项检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六)改进医疗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继续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工作,坚持无节假日门诊、检查和手术,不断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服务流程,优化就医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就医,维护患者利益。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体系,探索制订人性化的医患沟通协议书。全面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建立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制度,以重大医疗安全事件为切入点,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严厉查处由于核心制度不落实、责任心不强、三基三严不到位、知情同意缺陷造成重大医疗事故责任人,为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三、活动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3-4月)。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省市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把“医疗安全年”活动与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活动安排,落实各项活动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4—12月)。

1、医院自查与改进工作。各医疗机构针对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自查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对照本年度活动方案要求,再次进行全面自查,提出各项改进措施,并狠抓落实。医院在自查与改进工作阶段,要注重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先进做法和经验,通过自查和改进工作,逐步实现“医疗安全年”活动目标。

2、区卫生局督查。在医院全面自查和改进工作的基础上,区卫生局对医院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检查。收集和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推广。对重视不够,活动开展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要通报批评,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三)总结交流阶段(2011年1-2月)。各医疗单位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和整改结果,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进医疗服务的经验。要选树一批管理好、服务好、社会反映好、效益好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质量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影响,关系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医疗安全年”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自查、督导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医疗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范文3

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青岛 266011

[摘要] 按照国家、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精神,根据集团安委会的工作部署,我院高压氧科以质量与安全管理放首位,就实际工作中相关安全的具体管理制度加以分析,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知识与安全素质,以保证设备、技术、操作、服务各方面的安全,从而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

[

关键词 ] 高压氧科;质量;安全;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a)-0128-03

Discussion on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yperbaric Oxygen in Our Hospital

LU Guiling CAI Xiaohua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Shandong Province,26601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file on a current production safety work, according to the group to deploy the work of the Council,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yperbaric oxygen in our hospital must be placed first, specific management system related to security of practical work in the literatur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afety knowledge and safety quality of all staffs to ensure that the equipment, technology, service, operation, all aspects of security,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Hyperbaric oxygen department; Quality; Safety; Scientific management

[通讯作者] 蔡晓华(1976-),女,青岛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按照集团安委会2014年《青岛市市立医院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的下发,这对高压氧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起到了进一步全面细致地推进工作。根据1999年的《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1];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编制,2004年的《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2];2005年颁布的GB/T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国家标准》[3];2009年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4]等法规文件以及全国其他医院管理经验,在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基础上,针对我院的现状制定了涵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高压氧科管理文件手册,将科室的管理分别以《制度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依法执业管理》、《技术操作规范》、《设备管理》及《培训考核》等进行分类,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精神,经过努力将科室的管理工作有了较大提升,也为日后常态化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中,我科进行了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的改变,按照PDCA循环理论,不断实践和完善、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精髓,将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1 制度管理

1.1 静态的制度

我们将全院的管理制度及我们科制定的管理手册一并归档,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依据。针对高压氧科的特点我们制定量《高压氧科安全管理制度》、《高压氧科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度》(附带《高压氧科质量控制目标及目标考核办法》)、《高压氧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高压氧科医嘱制度》、《进舱人员安全教育制度》、《危急重病人高压氧治疗陪舱制度》、《控制舱内氧浓度制度》、《高压氧科心理护理制度》、《高压氧科患者信息识别查对制度》、《高压氧科医疗纠纷预警及不良事件上报登记制度》及《高压氧科从业人员卫生保障制度》等。

1.2 动态的管理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组建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及院感控制小组,负责督促检查落实科室的制度落实,每周一次质量控制目标的检查,每月一次质控分析会,总结1个月各项质控指标完成情况及变化原因分析,院感及医疗纠纷、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相应制度、流程等增添或修订,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对应的行政职能部门—门诊部每月一次对高压氧科质量与安全的督导检查,对反馈的内容进行整改落实。所有活动一并记录入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本。

2 医疗质量管理

2.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安排在每月第一周的业务学习时间,每半年一循环,提前半月拟定培训计划,培训的内容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流程规范等。根据实际工作发生的状况增加培训内容,每循环末次培训结束进行半年培训内容的考核并存档。

2.2制定并检查落实工作目标

每年根据上年度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新一年的医疗工作目标,每月一次完成情况的总结分析。

2.2.1质量与安全指标 涵盖进舱人员安全教育普及率、治疗压力控制达标率、舱内氧浓度控制达标率、高压氧专科病历合格率、急救物资完好率等,实际值与目标值比较、与上月环比。

2.2.2 工作效率指标 治疗舱次及治疗人次等效率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比较、与去年同期比较、与上月比较。

2.2.3 分析与记录 对未完成目标及负性变化指标进行原因分析说明并记录。

2.3高压氧治疗质量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压氧治疗质量评价规范》,每月对结束治疗的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分类评价总结并统计分析,与上月及去年同期进行比较分析,每年一次汇总,总结分析变化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求提高治疗质量。

2.4 医院感染管理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质控小组负责,小组中设有院感监控护士负责督促落实科室院感工作。

①制定《高压氧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②根据医院的总目标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③每月进行一次院感专项知识培训,每季度一次考核。④每半月对科室院感工作进行一次自查:消毒隔离、手卫生执行(量化手卫生考核指标: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95%、洗手正确率100%)、医疗废物管理等。⑤每月一次氧舱空气细菌培养,检测日常舱室消毒情况。⑥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有专门的消毒隔离流程。

2.5 科室质控会

每月一次对上月质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总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医疗纠纷预警机不良事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或修增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3 医疗安全管理

3.1全员质量与医疗安全教育

内容包括医疗安全意识教育、医患关系与医疗安全相关性的认识、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相关教育、医疗技术与医疗安全相关教育。每半年一次,安排在科室学习计划内。

3.2 医疗纠纷预警管理

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成医疗纠纷时,按照三级发出医疗纠纷预警,并作出相对应的处置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3.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

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病人损害事件及可能造成病人损害的缺陷及隐患,包括诊疗的失误、环节或流程的缺陷、相关设备、设施及用品引起的损害事件,以及管理、制度或流程在内的缺陷及隐患,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进行上报。由专人负责收集登记上报,质控小组进行原因分析,对相关制度流程必要的增修整改,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我科安全运行,保障患者安全治疗。

3.4 防火管理

每人每舱的安全教育落实包括口头及书面材料的宣教,每个进舱人员统一更换专用防止静电的进舱服,进舱前严格检查,杜绝一切火种及易燃易爆物品被携带入舱。

3.5 预防气压伤及氧中毒

严格按照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筛选治疗患者,接诊医生和操舱护士负责对每位进舱人员进行高压氧治疗常见副作用的宣教,指导进舱人员掌握正确的耳咽管调整动作,告知出现氧中毒表现时的应急处理,减压过程避免屏气,对新进舱及紧张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全程的观察指导。

3.6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

做到隐患自查,填写自查登记本,安全隐患实行分级处置,重大隐患提交院区或集团安委会办理,安监委对重大隐患整改项目进行监督与通报。

4 应急管理

4.1专科应急管理

制定《高压氧科预防气源伤人的措施及应急预案》、《氧舱内发生紧急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分别就舱内人员突发气胸、心跳呼吸骤停、脑血管意外及舱内火灾的应急处理制定相关预案。每半年一次演练并记录,日常工作或演练过程发现缺陷和不足及时修正。

4.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突发断电、停氧气、停水及信息网络中断情况,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分别就病人进舱前及治疗中采取不同的处理预案,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4.3 制定《高压氧科消防、疏散应急处置预案》

发生火灾时的灭火疏散救援分工职责明确;针对氧舱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停舱抢修时,制定《高压氧科设备故障及替代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医疗安全落实。

5 依法执业管理

5.1医疗技术管理相关制度

包括《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及《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对科室开展的各项医疗技术进行规范。

5.2 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包括《高压氧科医疗技术目录》、《高压氧科人员技术档案》(附有各类技术人员资格证及上岗证副本)、《高压氧科各类执业人员资质与能力要求》、《高压氧从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考核记录》、《各类医疗技术资格申请审批表》就人员的技术资质及能力的审核档案规范管理。

5.3 科室排班表

按照资质安排24 h的值班及听班表,保证白天正常医疗工作需求,夜间及节假日听班人员急症随叫随到,每月末周提前排出下月听值班表。

6 技术操作规范管理

依据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制定的《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结合该科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各类技术操作流程规范,包括《高压氧治疗工作规范》、《高压氧科医疗常规》(附《高压氧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高压氧治疗方案》及《高压氧科病历评分标准》)、《高压氧科护理常规》(附《高压氧科主班护士工作流程》、《高压氧科副班护士工作流程》)、《高压氧舱安全操作规程》、《氧舱递物筒操作规范》、《控制舱内氧浓度流程》、《高压氧科心理护理流程》、《多重耐药菌病人高压氧治疗消毒隔离流程》、《移动式吸氧装置使用流程》、《高压氧舱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等,规范各类各级人员工作。利用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习培训,质控小组负责督促检查。

7 设备管理

7.1 制度管理

制定《高压氧舱保养与维修制度》,分为日常保养制度、维修工作制度及定期维修制度。

7.2 检测检验管理

各种压力仪表每半年效验一次,安全阀每年效验一次,氧舱每年请锅检所全面检测一次,各种配套压力容器每3年检测一次,各种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①氧舱及空压机每次使用登记。②氧舱设备日常保养及压力容器定期排污并记录。③氧舱按照要求每3年请厂家进行氧舱中修、9~10年一次大修,日常的设备部件更换及维修进行登记。④设备保养维修由高压氧科专职维修人员负责,科主任及医院设备科负责监管。

8 学习培训及考核

8.1计划安排

提前半月制定出下一季度的业务学习计划,包括时间,主讲人及内容。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时间,安排在科务会后,每次30~40分钟。每月第一周为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第二周为质控小组分析会,第三周为疑难病例讨论或专业文献学习,第四周院感知识培训或业务学习内容考核(每季度末月)。

8.2 全员参与

轮流主讲并保存讲稿,重点强调、提问讨论、领悟掌握,不走过场。每季度末次为学习内容考核,由各主讲就学习的内容重点给出测试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起到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在该科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9 人力管理

根据每个员工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发挥人人参与管理的能动性,各自都有主要负责的工作,职责细化分工明确。基于高压氧科人员配置的局限,急救工作或应急事件发生,要求既要各负其责,还要有团结协作、拾遗补漏,减少工作盲区,发现问题及时修补工作流程。科务会主张畅所欲言,问题当面呈现,对事不对人,多肯定少指责,增加团队凝聚力。本着“舒心工作,开心生活”的原则,提倡人文关怀,打造“生命方舟”服务品,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

高压氧医学现被广泛应用于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康复医学等众多医学学科领域,就2012年不完全统计,国内氧舱数量已达7000台左右[5]。据报道,氧舱火灾事故中,82.61%是由未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及进舱须知、违章失职造成[6],因此必须加强高压氧舱质量安全管理,科学管理必须有制度、流程、培训、考核、执行、检查、反馈、整改、落实、成效,确保良好运行,这显得尤为重要[7],管理具有实时性,随着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应按文件体系的要求持续改进[8-9]。当然,高压氧科的质量安全管理必须遵循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从而获得安全保障[10]。自我院高压氧科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以来,对氧舱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好地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

[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Z].1999.

[2]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Z].2004.

[3] GB/T12130-2005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S].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Z].2009.

[5] 杨晶,高春锦.正式高压氧医学教育的迫切性[J].中国病案,2012(1397):51-53.

[6] 黄怀,李宁,翁其彪,等.中国38起高压氧舱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8):894-896.

[7] 王海东,潘树义,肖宏,等.高压氧舱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77-79.

[8] 李光明,王强,王勇.高压氧设备的维护[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6):125-126,110.

[9] 冯帅赟.浅谈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J].山西科技,2010(4):103,105.

医疗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范文4

妇幼保健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幼保健的服务对象是妇女和儿童,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全社会三分之二的群体健康。为此,笔者站在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管理人员的角度提出几点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措施,旨在提高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质量,使社会重要群体享受优质的服务。

1严格管理规范流程确保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1.1健全医院质量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相关管理部门定期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指导、检查,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1.2实施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部门督查核心制度的落实,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监控。

1.3抓好重点环节:提高诊治质量、手术质量、医技质量、病历质量、处方质量。

1.4加强层次管理:注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治医师的管理、加强高年次医师的管理。

1.5切实加强医疗技术规范管理,对医疗技术的准入、应用、监督、评价进行完善,并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检查、督导及落实。

1.6严格审查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或项目,并对其安全、质量、疗效、费用进行全程管理和评价。坚决杜绝使用未经批准的新技术。

2落实制度 措施到位 确保医疗安全

2.1全院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为先”的观念,本着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诊疗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2组织开展全院医院服务安全教育,树立医疗服务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开展医疗服务安全监督。

2.3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安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努力减少安全隐患。

2.4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制定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院内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5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交流,完善纠纷处理流程公布监督电话,及时受理、处理投诉,发现问题坚决整改。

3 防范疫情 控制院感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3.1通过动态监控、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防止交叉感染,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2相关管理组织学习、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和传染病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

3.3建立健全消毒管理组织、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3.4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医院感染率控制在5%以内。

3.5发现感染病例,及时送检,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6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工作,坚决杜绝疫情漏报现象。

3.7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及洗手卫生规范,确保手消毒合格率达到90%,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达到97%以上,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

4 学习业务提高水平强化“三基”训练

4.1紧抓全体医务人员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严格执行严格、严肃、严谨“三严”标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4.2特别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各科室结合实际情况,每月组织业务学习。

医疗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范文5

近年来科技发展迅速,在医院工作中,高科技医疗设备应用广泛,保障了医疗服务水平与医院服务质量,使其发挥出愈发重要的作用。分析在管理医疗设备相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随后提出解决措施,为医院更好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科研活动与临床医疗愈发依赖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医院服务质量、技术水平与自身经济效益,如何高效管理并使用医疗设备,一直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需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将患者作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相关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模式人性化发展。

1医疗设备管理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各种先进设备引入医院,调查表明我国各级医院设备总资产已占据医院整体资产一半以上,这使得医疗设备管理要求逐渐提高,目前在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相关管理工作中,主要是设备管理制度、报废程序、质量管理与检修这三方面存在问题。

1.1设备管理档案工作存在缺陷

医疗机构对设备档案管理相关工作重视度不足,没有设置专员负责档案管理,这将会导致医疗设备资料遗失,设备使用记录出现问题等,无法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为检修人员提供资料与理论支持[1]。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缺陷,会造成设备管理漏洞,在调剂、借用设备等环节没有完善交接记录,会导致设备移动后在医疗机构盘点环节发生账实不符问题。

1.2设备报废程序存在漏洞

医疗设备报废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设备使用时间超过规定年限,设备性能无法支持医院工作,检修、维修设备性价比不高,只能对该医疗设备实施报废更换处理;其二是医院无法购买到与设备匹配的零配件,只能报废处理设备[2]。在医院实际工作中,设备报废程序存在漏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同意设备报废管理程序,国家也没有相关医疗机构文件,通常来说,报废设备会被医疗机构当作机关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处置。但是,医疗机构在购买医疗设备时自筹资金,没有经过政府财政支付,因此登记、监管并不严格。与此同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管理部门行政级别与规模各不相同,有的机构管理部门较为规范,有的机构甚至并未设立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这使得报废医疗设备没有完整规范的报废移交手续,出现自然灭失或自行处理现象,报废设备没有及时回收,导致台账记录与实物存在差距,一旦医疗机构开始核定资产,就会出现实物与报废清单不相符的问题。

1.3设备质量管理与检修存在问题

在医疗机构管理设备质量方面,其问题主要集中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在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器械随医院现代化与科技进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关键内容,一旦对其管理不当,就会影响护理与医疗的工作质量,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卫生部出台的管理规范表明,二级以上医院必须指定安全使用与管理制度,成立临床使用医疗器械安管委,以医院领导为责任人,构建临床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大多数医疗机构仅停留在建设制度的表面层次上,医疗设备实际质量管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医疗设备质检方面,部分医疗机构对检修医疗设备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检修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即便是有些医院制定检修医疗设备的工作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导致检修制度执行不彻底,设备检修工作不到位。

2对策

2.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医院可以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医疗设备报废处置、维护检修、采购以及设备档案管理等,对医疗器械的采购环节、使用环节、维修环节以及报废处置环节实施科学管理。例如,在报废设备环节上,必须根据有关制度申报报废处置,由使用机构提出申请,在医疗设备技术鉴定与审核认定基础上,上报上级领导,经确认结果下发后完善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等手续,进一步补充报废申请,完善设备报废审核、批复及办理等管理措施,使设备报废流程规范化发展。除此以外,医疗机构可以加强管理制度落实监督工作,各个部门与科室必须形成良好管理医疗设备意识,健全设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相关制度可以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医院可以设置专员管理医疗设备,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为有序管理医疗设备提供人力保障。

2.2强化设备采购与管理

在采购设备的环节中,医疗机构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与要求,制定针对性强的采购计划,与此同时,在制定过程中,必须注重成本管理,在完成采购计划后,需要向上级部门报备[3]。在采购过程中,必须以“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原则选择医疗设备,医疗机构可以选择招投标方式开展采购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采购合同,摒弃个人利益。在双方同意并盖章后,合同才能生效,医疗机构设备管理部门在这时需要对有关资料汇总并存档,以便于日后查询。除此以外,在管理医疗设备等相关资产时,医疗机构应该准确记录管理台账,对设备采购环节、检验环节、交付环节、使用环节,以及报废处置环节详细记录管理,形成完善科学的档案,在此基础上定期清查医疗设备,确保设备账实相符,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从档案中查询到相关资料,遏制责任推诿现象出现,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管理设备时,必须及时登记设备使用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获取设备有关情报与资料,将存在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及时筛选出来,防止在临床中使用质量较差的医疗设备,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2.3加强医疗设备维护检修

在使用医疗设备过程中,故障难以避免,为了降低设备故障对医院的负面影响,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检查医疗设备,定期汇总情况,确保医疗设备时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安全巡查医疗设备主要包括光学系统检查、设施除尘、设备电源系统与设施外观检查、运行环境检查以及故障报警测试等,医务人员需要根据设备管护制度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仔细地检查,一旦发现设备故障,必须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或设备生产厂家实施维修措施[4]。除此以外,医院需要加强培训设备检修技术人员,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督管理,不断完善设备维护检修相关工作,确保医疗设备状态良好。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是医院整体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医院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意识,只有在科学合理的使用与管理方法基础上,医疗设备才能更好满足医院实际发展需求。

作者:赵俊毅 单位:总医院

[参考文献]

[1]申卫.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220-222.

[2]王贤卿.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医疗装备,2014,27(1):43-44.

医疗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医疗安全;服务质量;军队医院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c)-0160-0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of military hospital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ANG Guangyun YU Dongrui CHANG Haiying HUANG Meiliang

Air Force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142, China

[Abstract]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military hospitals must stand on functions, strengthen th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servi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construction and health care refor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Air Force General Hospital persist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ensures the safety of medical treatment as the main line, and pu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army's image in the first plac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s the safety consciousness,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implement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s the hospital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level, and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security.

[Key words] Medical safety; Medical service; Military hospital

在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深化医疗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的形势下,军队医院既受到本身的职能条件、特点规律的制约,又受到客观环境(主要是宏观政策体制)的规范[1-3]。因此,军队医院要谋求长远发展,必须立足职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1 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医疗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军队医院具有军队和社会双重属性,所以在医疗安全问题方面,既有所有医院的共性,也存在军队医院自身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制度落实实效性不强

规章制度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法宝,构成了预防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石,各类规章制度相互交织,共同构筑了医疗安全的坚实大厦。但是,“搞运动”式的医疗安全管理方式仍普遍存在,许多规章制度没有被作为日常工作而严格执行落实,甚至包括一些常规的、基本的规章制度,如资质准入制度、诊疗常规与操作规范。

1.2 临床用药合理性较差

随着医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特药层出不穷,由于医师药理知识陈化或临床使用经验不够丰富,难以全面掌握现代药物综合知识,再加上对疾病的治疗急于求成,致使药物配伍不当、用药次数过多、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滥用抗菌药物、贵重药品和中药注射剂使用过多等不合理现象屡见不鲜,不但造成了医药资源浪费,甚至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造成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4-5]。

1.3 医疗工作信息化滞后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信息密集型工作,而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极大地影响着卫生服务运行的效率、质量控制等环节。但是,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尚未与快速变化的医疗需求相匹配,过度关注信息采集,忽略了信息的共享与利用,不同应用系统、不同软件之间的对接不畅,使本该共享的数据资料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低、失误率大、质量环节控制难等问题[6-7]。

1.4 聘用人员流动性较大

军队医院受编制体制制约,大量医疗工作开展依靠地方聘用人员。但是,由于聘用人员的工资水平较低、晋升机制不规范,导致了聘用人员缺少对医院的归宿感、认同感,不能长期安心工作,尤其是辅诊科室与护理专业人员,在工作1~2年有工作经验后,多数要求辞职跳槽,工作稳定性差,存在质量安全隐患[8-9]。

1.5 纠纷成因多元性增强

我国在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中,涉及到医疗机构和患者自身利益的矛盾日益加剧;患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维权意识增强。而医学又是高风险和不可预见性的行业,加之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医务人员自身的一些原因,使医患纠纷不断增加,并被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10]。尤其是,军队医院要需承受更大的社会和舆论压力。

2 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措施与效果

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医疗制度是医院管理的实施依据和执行准则,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现实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而来,是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防范医疗安全隐患,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为此,空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遵守军事法律法规,以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线,把维护患者利益,创建质量品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不断强化安全意识,狠抓规章制度落实,加大管理力度,全面提高了医院内涵建设水平,促进了医院安全可持续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2.1 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1.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修订完善了医疗行政管理制度、核心医疗制度、核心护理制度、感染控制制度、药品设备管理制度、医技辅诊管理制度等135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义务,形成了制度屏障。

2.1.2 完善相关组织机构 建立了院科两级的质量责任体系,成立了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成立了麻醉、管理领导小组和放射防护领导小组,健全了药事会和感染控制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员职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监督体系。

2.1.3 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根据各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了工作制度,优化了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每周有检查、每月有简报、每季度院有讲评的工作机制,确保医疗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2 狠抓重点环节,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2.2.1 改进门诊环节质量 定期开展门诊医疗质量专项检查,查出诊医生资质和停诊情况,逐一分析停诊原因和出诊资质;查出诊医生的劳动纪律,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分别于上午、下午不同时间段进行现场检查;查门诊病历书写质量,随机抽查病历本,检查门诊病历书写质量;查门诊服务质量,发放门诊医疗服务质量问卷调查表。

2.2.2 改进查房环节质量 针对查房问题暴露多的实际,开展查房质量专项检查;查科主任查房质量,查质量医师查房质量;每季度分析死亡病例讨论质量,重点是死亡讨论记录,看分析是否到位,讨论是否充分。

2.2.3 改进围术期环节质量 医院制订完善围术期管理措施,严格术前讨论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推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特别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核准手术医师资质;抽查术前病例讨论记录和术前病例讨论,每月分析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排名前10名的科室情况,统计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前后血培养标本送检率,警示送检率较低的科室。

2.2.4 改进应急医疗环节质量 查急救点建设情况,重点是将应急预案精确到时分,急救流程落实到每位医护人员,急救药品、设备指定专人负责;查医疗值班情况,重点检查值班人员在岗在位、资质、值班日志等情况,杜绝了手术和会诊时段“空城”现象;查急会诊质量,对急症急会诊进行应急拉动,确保急会诊10 min内到位;查外抢质量,采取节日前应急拉动和外抢跟踪的方式,定期检查、更换、消毒各类抢救物品,并建立相关登记制度,确保外抢组急救设备药品完备,确保急诊部及救护车到位及时、出发迅速。

2.2.5 改进病历环节质量 我院要求各科室质量医师每周检查在院病历,病程记录时间必须具体到分钟,抽调3名医疗和护理专家,每日检查全院新入院病历和危重病历,及时制止恶意复制、病程记录不及时和未按病情报病重的现象,实现了出院病历全部查、一级护理病历即时查、危重病历床旁查的病历全覆盖检查。

2.3 改进培训体系 不断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2.3.1 完善培训内容 根据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常规医疗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三基、三严”培训(即注重强化医护人员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医护人员严格求实、严谨创新、严肃医风的工作作风),夯实了基本功,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强化了质量安全意识。

2.3.2 改进培训方法 建立了院级培训与专科培训相结合,系列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演练相结合的施训方法,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短期培训、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确保了学习训练的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

2.3.3 严格考核验收 以医疗、护理、医技等专业组为竞赛单元,采取闭卷考试、知识竞赛、病历展示、现场操作等形式严格考核验收,切实激发了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规范护理行为,防范临床护理安全隐患

2.4.1 规范质量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总后勤部卫生部的文件要求,修订了医院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和评分表,加大对基础护理项目的督察力度,完善健康教育、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检查标准,并实施动态管理。将标准和要求改编成试题,导入护理在线考试系统中,确保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准确掌握,有效地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2.4.2 规范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建立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进一步确保了患者身份准确性;建立了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规定与手术患者接送流程,进一步规范了手术患者的安全;规范科室特殊药品的存放与管理,确保了科室药品护理管理安全。

2.5 注重感染管理,建立医疗安全绿色屏障

2.5.1 大力夯实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基础 近年来,医院把医疗用房的水龙头改装为脚踏式并全部配备了皂液、快速手消毒剂和擦手纸巾,为最简单、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手卫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每年为全院各类工作人员、家属和离退休老干部免费注射流感疫苗,有效地防范了流感的袭击,体现了感染控制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次性购买了120台空气净化器配给了全院治疗室等重点场所,有效地加强了Ⅱ类环境的空气质量;全面推行了卫生保洁使用地巾的制度,有效强化了规范的清洁是最基础的感染控制措施的理念;为所有科室配备了“标准预防应急箱”、“医疗废物分类车”和“医院感染监测盒”,有效地提高了科室日常工作中的感染控制能力。同时还为ICU、感染内科和其他科室配发了各类隔离标示,有效规范了感染性患者的隔离技术。

2.5.2 严格规范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环节 新建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进一步强化了对传染病的诊疗流程;改建了ICU、产科、儿科、消毒供应室、感染控制科实验室,进一步规范了重点科室的布局;扩建了血透中心、腔镜中心,进一步加强了重点部门的感染控制能力;购买了低温等离子消毒柜、床单位消毒机、手术保温毯、大型超声清洗机、生物安全冲眼器、干燥箱、封口机和地巾清洗机等专用设备和感染控制设备,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科室的感染控制措施。

2.6 注重药品管控,提升医疗安全整体水平

2.6.1 注重采购调剂管控 实行了药品引进采购流程管理,明确引进标准和采购规程;制订了药品验收、保管、配送等岗位职责,开展常态化的质量检验和效期管理;实行了调剂“双核对制度”,在两个环节对处方用药的品规、数量进行查对;加强了特殊药品管理,对毒麻药品、以及毒性药品,按双人双锁要求实行“五专”管理。

2.6.2 注重临床应用管控 建立了合理用药指导体系,促进药师医师之间的交流,提升医师合理用药意识和水平;建立了用药风险干预机制,可对医嘱处方、在用药品等进行干预调剂;建立了不良反应预警体系,完善了不良反应上报制度,切实降低了用药风险。

2.6.3 注重流程环节管控 在原料采购环节,重点审查供应商资质,不定期追踪资质信息;在生产环节,一方面将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转化为信息流程,另一方面实行人员资质管理,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在质控环节,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投入资金购买质检仪器改善检验分析条件,改造提升实验室净化级别。另一方面规范日常工作,制订标准操作规程,实现质控环节档案自动化管理。

2.7 规范设备管理,打牢医疗安全硬件平台

2.7.1 规范计划与采购管理 医院每年年初编制年度装备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计划由器械委员会研究批准后方可执行;医院加强了设备采购管理和验收,大型设备采购均按院党委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对纳入采购目录设备实行集中采购,并首选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设备到货、安装、调试使用后,医学工程科组织使用科室和供货方依据合同约定及时进行验收。

2.7.2 加强使用与维护管理 实行了信息化管理,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了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管理,严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设备使用;健全了设备维修制度,优化报修流程,及时排除设备故障。

2.7.3 严格设备处置管理 医院严格按照国家和军队资产处置管理有关规定处置设备。近年,根据医疗安全需要,经科室申请,医院组织技术小组鉴定,确定符合淘汰报废标准设备71台,设备购置价值总计约941.5万元。

2.8 注重医护细节,切实加强医患沟通交流

2.8.1 不断改进查对方法 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11类患者,逐步开始实行“腕带”身份识别、患处确认流程;开始逐步实行条码管理,采用统一的标记方法和颜色。

2.8.2 不断加强警示宣传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正确率已达95%以上;对于相似、听似、看似的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进行了统一“警示标识”,处方或用药医嘱正确执行率达100%。

2.8.3 不断加强人文关怀 注意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病情、预后、诊疗方案、疾病风险等,并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安全防护和健康知识,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中来。

2.8.4 不断加强缺陷分析 凡属疑似严重差错以上问题或可能为医疗事故的事件,医院要求科室要在1~2 h内报告,并在3 d内组织科内讨论,明确问题性质、确定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2.9 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责任机制

2.9.1 建立了医疗安全事件报告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使用使捷、实时监管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并落实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积极有效应对,尽可能消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2.9.2 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加大监管力度,对发生严重医疗不良反应事件的科室、单位要敢于打破情面,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 体会

军队医院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建设任重道远,必须紧跟形势任务变化,常抓不懈、常抓不待。

3.1 抓规章制度落实,规范诊疗流程

认真学习贯彻《军队医院医疗工作规则》,严格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确保规范实施诊疗流程。

3.2 抓重点环节质量,形成长效机制

通过多级检控的办法,将环节质量的控制当作医疗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立足“个人-科室-医院”三级检控,持续改进门诊、查房、围术期、应急医疗、病历等环节质量,注重信息反馈,长期对环节质量重点开展专项检查整顿。

3.3 抓人员岗位培训,营造安全氛围

一方面定期开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做到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常规和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另一方面经常性地开展法律法规和医院诊疗规范等相关制度的培训,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长期性与持续性。

3.4 抓安全合力构建,促进建设发展

加强对新形势下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建设特点规律的研究探索,进一步增强医疗安全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要注重调动和发挥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参与的积极性、自觉性,切实形成全领域、全方位、互补型的安全合力,凝聚全院人员的智慧力量,深入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扎实推进医院建设全面发展。

4 建议

为保障军队医院安全高效的运行,为维护军队医院良好的形象,建议:

4.1 设立军队医疗纠纷调解处

需按片区设立军队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处,专门负责对发生在军队医院的医疗纠纷进行第三方调解。通过军队内部对医疗纠纷的调处,军队医院之间可相互借鉴参考,共同达到控制纠纷发生、减少维生的目的。

4.2 成立军队医疗质量督查组

需成立专门的军队医院医疗质量督查组,定期对军队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督导。目前军队医疗质量及安全的检查力度略显不足,为适应当前形势,建议参照上海市卫生局“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实地督导检查组,成立军队医院医疗质量督查组,以检促管,全面促进军队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美良,马中立,邹志康.军队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1):1071-1073.

[2] 张雁灵.牢记使命开拓创新科学发展为全面开创部队卫生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J].医院管理杂志,2009, 16(7):8-14.

[3] 博征.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军队医院全面发展[J].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1-3.

[4] 刘艳杰,蒋庆才,李琳.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59-161.

[5] 曾洪.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20-21.

[6] 杨小燕.浅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北方药学,2013,10(8):173.

[7] 王晓.医院信息化实施现状探究与应对策略[J].信息通信,2013,9(131):171-172.

[8] 赵多岗.医院聘用人员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人力资源,2013,8(433):112,114.

[9] 廖艺文,聂岁锋,肖家明.某军队医院聘用人员管理初探[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6):427-428.